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_第1页
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_第2页
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_第3页
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_第4页
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7三月2024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内容提要一、经济形势分析二、税收形势分析三、经济税收关系分析四、基于税收数据的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2一、经济形势分析经济增长分析概要经济增长周期分析可比价与现价增长差距分析经济结构分析产业结构分析区域结构分析分配结构分析需求结构分析2011年经济形势分析前三季度经济形势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3(一)经济增长分析之一:概要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历史进程:1951年建立农产品平衡表、工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平衡表1956年在学习苏联经验基础上建立了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因大跃进和文革遇挫文革后陆续恢复,先是恢复了MPS中的国民收入核算,随后编制了MPS的投入产出表。1983年国务院决定将国民收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情况的综合指标,并在核算资料的基础上开始逐年编制全国及各省国民收入年度计划。有发展,但总体上不完整、不系统、不全面1984年开始着手建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家统计局1985年第一次统计核算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中的GNP。1992年设计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扩大核算范围,改进核算方法,提高了国际比较能力1993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27届会议通过决议取消MPS,在全球范围通用SNA。之后我国统计制度开始进行重大改革,2002年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在实际工作中执行并不断调整、完善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4GDP数据的形成:初步核算:年后20日发布,主要根据国家统计局专业司提供的初步统计资料进行估计和推算初步核实:次年五六月份发布,主要根据国家统计局各专业年报统计资料、国务院有关部门年报统计资料和部分行政管理资料进行测算最终核实:次年第四季度或隔年初发布,主要根据所能搜集到的各种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和行政管理资料测算,此时数据齐备,据此计算得到的数据更为准确

历史数据调整:并非每年进行,条件:发现或产生新的资料来源,如普查;GDP核算的有关分类发生变化,如产业部门分类或最终使用项目分类发生变化;基本概念、核算原则或计算方法发生重大变化等。这些方面的变化可能导致GDP总量、结构或增长率数据发生变化,如果不进行调整,数据将失去历史可比性GDP数据的补充:中国GDP核算始于1985年,为了满足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对数据连续性和可比性的需要,中国GDP历史数据进行过两次重大补充:第一次是对改革开放后的1978~1984年数据的补充,在1986~1988年间进行,补充数据简要资料首先发表于《中国统计年鉴(1988)》第二次是对改革开放前的1952~1977年数据的补充,在1988~1997年间进行,这部分补充数据首见《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5经济增长分析之一:概要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6经济增长分析之二:周期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表现为三轮周期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7周期阶段第一轮周期:1981-1990年1981年,经济增长率处于周期的波谷,谷值为5.2%;1984年,经济增长率到达周期的波峰,峰值为15.2%;1990年,经济增长率回落到周期的波谷,谷值为3.8%。第二轮周期:1990-1999年1990年,经济增长率处于周期的波谷,谷值为3.8%;1992年,经济增长率到达周期的波峰,峰值为14.2%;1999年,经济增长率回落到周期的波谷,谷值为7.6%。第三轮周期:1999-2009年1999年,经济增长率处于周期的波谷,谷值为7.6%;2007年,经济增长率到达周期的波峰,峰值为14.2%;2009年,经济增长率回落到周期的波谷,谷值为8.7%。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8周期特点第一轮周期经济增长陡起抖落;第二轮周期经济增长陡起平落;第三轮周期经济增长平起陡落。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9周期之季度表现:1992年—2011年季度经济增长率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10第三轮周期季度表现第三轮周期季度经济增长率回落的特点:持续回落时间最长;持续回落幅度最大;下降到季度增长率最低值。第三轮周期经济增长率回落的主要因素:周期性回落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11经济增长分析之四:GDP现价与可比价增长差距分析-年度现价增长率在不同周期表现出不同于可比价的特点;31年中只有1982、1998、1999和2009年现价低于可比价;差距最大的时期是1993-1995年,增幅差距分别为17.3、23.3和15.2个百分点。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12经济增长分析之四:GDP现价与可比价增长差距分析-年度—湖南省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13经济增长分析之四:GDP现价与可比价增长差距分析-季度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14(二)经济结构分析之一:产业结构2010年三产结构项目GDP(亿)比重%比上年可比%现价%合计3979831000.010.318.7第一产业4049710.2-0.44.314.2第二产业18648146.90.112.218.8第三产业17100543.00.49.519.7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15经济结构分析之二:区域结构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162010年各省GDP及增长率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17经济结构分析之三:收入分配结构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通常在将国民经济划分为三大部门:政府部门、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对应的初次分配收入分别称为生产税净额、劳动者报酬和营业盈余从统计数据看,1993年—2007年,居民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由49.49%降至39.74%,降幅9.75个百分点,政府部门的生产税净额由11.68%增加至14.81%,增幅为3.13个百分点,企业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即资本收益)由38.83%增至45.45%,增加6.62个百分点。剔除统计因素后劳动报酬占比仍呈降势,应加大收入分配调整力度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18经济结构分析之四:需求结构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19(三)2011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前三季度,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206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340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54795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135557亿元,增长9.0%。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20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国夏粮产量12627万吨,比上年增产312万吨,增长2.5%。早稻产量3276万吨,比上年增产143万吨,增长4.5%。秋粮可望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将会超过去年。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453万吨,同比增长0.2%,其中猪肉产量3568万吨,下降0.6%。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2%,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集体企业增长9.6%;股份制企业增长16.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9%。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轻工业增长13.1%。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12.2%,中部地区增长18.3%,西部地区增长17.1%。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9%,与上年同期持平。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环比增长1.2%。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2281亿元,同比增长28.2%。在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个行业利润同比下降。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21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1227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73481亿元,增长1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5.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3.4%。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22.3%,中部地区增长29.9%,西部地区增长29.5%。市场销售平稳。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81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7886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1元,同比名义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875元,同比名义增长2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下阶段宏观调控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又要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22(一)税收规模与增长分析(二)税收收入结构分析(三)2011年税收收入形势分析

二、税收收入形势分析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23(一)税收规模与增长分析之一:年度1980至2009年,30年税收规模从572年扩大到63104亿,年均增长17.6%,增加2156亿元;增幅最高的1984年87.6%,9个年份增幅超过20%;最低的1991年2.9%,8个年份增幅低于10%;与三个经济周期基本吻合,但趋势大不相同;税收增长高的年份基本都是税制改革或重大政策调整年份。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24税收规模与增长分析之一:

季度规模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25季度增长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26月度规模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27月度增长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28(一)规模与增长分析之二:金融危机对税收收入的影响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29(一)规模与增长分析之三:地区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302010年国税局增长速度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312010年地税局增长速度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32(二)税收结构分析之一:中央级与地方级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33结构分析之二:国税局与地税局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34结构分析之三:税类税种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35主要税种比重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36结构分析之四:产业行业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37结构分析之五:区域地区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38(三)2011年1-9月全国税收收入形势前三季度,全国税收收入(不包括关税、船舶吨税、契税和耕地占用税,未扣减出口退税)累计完成748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6%,增收16167亿元。全国共办理出口退税6789亿元,增长28.1%。此外,税务部门还组织教育费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社保基金等其他其它收入11083亿元,增长44.6%。主要情况分析做好2011年专项分析检查工作:期末留抵628户,增值税整数185户,营业税整数66户,亏损企业预缴所得税3097户,高风险企业428户,合计4404户。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39三、税收与经济关系分析周期对比分析---税收与经济协调性税负分析---宏观税负再认识弹性分析---税收超经济增长原因分析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40(一)周期对比分析---税收与GDP可比价比较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41税收与现价GDP增长比较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42季度税收与现价GDP增幅比较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43(二)改革开放30年宏观税负情况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44简单国际比较:税收收入占GDP比重较低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45我国政府收入初算与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收入绝大部分由财政税收收入构成不同,我国政府收入在财政收入之外还存在大量的预算外非税收入,如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收入、国有企业经营收入、土地出让金等经多方努力,我们找到了2003年至2007年预算外资金、土地出让金、社会保险基金、政府性基金收入四大类游离于财政收入之外的政府收入数据,将其与财政收入相加,得出我国各年度政府收入底限2003年至2007年各年度政府收入占GDP比重依次为26.1%、26.5%、27.8%、29.8%和33.5%。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46政府收入估值区间综合各方情况判断,我们认为2007年我国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估值区间为35%-40%,这与当年全部OECD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38.9%的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即使按照下限35%比较,这一数字也高出了2007年美国、日本、韩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另从16个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情况看,仅有波兰、保加利亚、巴西、捷克四国高于35%,其他国家均低于这一水平。尽管没有其他国家全部政府收入数据,无法进行同口径对比,但至此我们已经可以确定,我国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与其他国家相比,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也处于较高水平。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47我国政府收入合理水平研究对拉弗曲线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一国政府要同时实现扩大政府收入规模、促进经济增长、确保社会就业三方面的目标,确实存在一个最优的宏观税负,这个最优的宏观税负既是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同时又是宏观税负的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之前,税负低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税负高可以带来更多的政府收入以发挥更大的职能;而宏观税负一旦越过这个临界点,则将会使三方面利益同时受损,造成经济下滑、税收减少、就业率降低。从我国情况看,政府收入除用于公共服务外,还大量用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结果也在更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增长,因此,我国宏观税负的临界点也存在上升的趋势。综合来看,我们认为目前我国宏观税负的临界点在33%左右,也就是说政府在国民财富中集中的收入应控制在1/3之内。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48合理性分析及对策目前比重不合理,表现在:一是政府收入比重总体偏高,与民争利;二是结构不合理,非税过多,使用不规范,脱离监督,滋生腐败;三是收入的高集中度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匹配,民生少,行政开支多。对策:规范政府收入形式,取消不合理收费优化税收制度,健全财政体制强化税收征管,减少税收流失加强政府收入使用管理,提高调控保障能力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492010年分地区宏观税负(全国19.4%)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50国税局宏观税负(12.9%,1.27)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51地税局宏观税负(6.5%,1.52)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52(三)弹性分析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532010年分地区弹性系数(1.35)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54税收超经济增长原因分析近年来税收超经济增长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两者据以计算的价格口径不同。税收按市场价格征收,其增长幅度因而也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而通常GDP公布的增长幅度都用的是可比价格。在市场价格上扬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税收增长超过经济增长。以2010年为例,2010年全国税收收入增长22.6%,同期GDP可比价增长10.3%,二者相差1.2倍,而按现价16.7%计算,则税收只高5.9个百分点,幅度为35%。二是两者结构不同。GDP由一、二、三次产业组成,其中第一产业GDP约占GDP总量的10%,由于一产增速较低,相应拉低了总体GDP的增长速度。而税收主要来自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一产的比重还不到0.01%,因此即便GDP增长速换算成现价,税收增长依然会高于其增幅。三是一些税种税基的增长要超过GDP中对应项目的增速。如营业税是根据营业收入征收,近年房地产、金融等行业营业收入迅猛增长,大大超过其增加值的增长速度,相应带动营业税收入大幅增长;企业所得税根据企业利润征收,从实际情况看GDP核算的营业盈余增速却远低于企业利润增速,因而会导致税收增长超过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55四是外贸进口对两者的影响不同。在GDP中核算是的进出口净额,一般贸易进口对GDP是减项,而对税收却是增项,有了进口就会有相应的税收。而出口退税又不从税务部门统计的税收中减除,当进口增长时必然会增大税收超经济增长的可能。五是部分税种的累进税制也会导致税收超经济增长。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都实行累进所得税率,应税收入越多适用的税率越高,而其作为收入在GDP核算中却只有一个。六是税收征管因素。近年来税务系统通过加强征管、优化服务、加强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专业化管理,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这样在税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切蛋糕”的水平,成为税收超过经济增长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以上是影响税收超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他的如加税因素、一次性收入等因素等也是税收超经济增长的原因,近年来我国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总体上政策性是减收的,故在此不作为主要因素分析。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56值得指出的一点是,近年税收超经济增长并不是一贯的,2008年四季度就出现了税收增长低于经济增长的情况,2009年上半年二者更是呈截然不同的变化,GDP增长而税收下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有上述分析的价格、一些税种税基与GDP不对应等。正是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从更长的历史阶段、从更深的层次上进行研究,以便完整、准确的认识和把握税收与经济关系,同时也需要积极寻找、建立可以与税收关系更加紧密的宏观指标。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57四、基于微观数据的经济税源分析理论基本概念主要分类背景宏观经济指标的局限性传统税收工作的瓶颈信息化提供了现实可行性税源与税收指标的紧密关系使税源分析成为必然探索2007年开始研究省市进展总局进展数据类别方向长远目标近期目标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58(一)理论基础税源:税源即税收的源泉。宏观看税源是一定时期特定区域内能够提供税收的经济活动和非经济活动的总和;微观看是课税的目的物,即税收客体或课税对象税源与税基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税源是课税的内容,税基是据以课税的税源的数量或者说计税依据。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税源都是经营活动产生的流转额,但增值税的税基主要是增值额,与流转额有较大差距,而消费税、营业税的税基在多数情况下与税源基本一致;个人所得税税源是个人的全部所得,税基则是减除准予扣除、抵免部分后的所得。所以总的看税源的口径要比税基大一些。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59税源分析:税源分析是以税源为对象开展的分析活动,主要包括税源现状分析和税源趋势分析两个方面,其中:现状分析又可分为规模分析、速度分析、结构分析、质量分析、风险分析等趋势分析又可分为景气分析、潜力分析、趋势预测等税源分析是税收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反映税源运行情况、判断税收收入形势、提高征管质量、科学合理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60根据数据来源和分析目的,税源分析主要分为三个类别:宏观税源分析:反映一个地区宏观层面经济税源发展情况及趋势,依其数据来源又可分为两个方面:基于统计部门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的分析基于税务部门采集和收集的微观数据集合的分析微观税源分析:主要是对具体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税收情况的分析专题税源分析:主要是根据不同分析需要,对某个行业、类别、区域、问题等所进行的分析。其所用数据可以是宏观经济数据,但更多的需要微观数据予以支持。下面介绍的重点是基于微观数据的税源分析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61(二)背景宏观经济指标的局限性传统税收工作的瓶颈信息化提供了现实可行性税源与税收指标的紧密关系使其成为必然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621、宏观经济指标的局限性局限性:GDP不等于总税源总量与分量不匹配地区之间不均衡与现实经济存在时滞对税收分析的影响:GDP税收负担率计划分配方法夭折地区税负比较有失客观宏观微观税负比较反差一些预测、估算结果不可接受年份GDP(亿元)全国数地区合计差额差额%200313582313925034272.5200415987816758777094.82005183218197743145257.92006211924231053191299.02007257306275625183197.12008300670327220265508.82009335353364345289928.62010397983430038320558.1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63增值税宏观税负(10.5,0.63)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64增值税微观税负(2.51)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65营业税微观税负情况(4.02)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662、传统税收工作面临的瓶颈税收分析:是收入先导型的分析,重点围绕计划完成情况和税收收入的增减变化开展,上级局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引起收入变动的各项因素,容易忽略收入中的问题部分税种与宏观经济指标难对应、不匹配,特别是一些地方税种,缺乏直接或间接对应的经济指标;即使有对应指标,也难以合理解释经济较大波动时出现的反向变化税收预测:传统上以预测税收收入为主要目标,预测结果与实际差距较大有必要按照税源---应征---入库的思路予以调整。及时修正。税种管理:较多地以税种收入与对比经济指标的协调性作为检验税种征管水平的标尺,忽略行业特点、规律及税收政策对经济税源产生的影响不利于及时发现和正确认识各税种税源发展及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评估稽查:以税负作为主要的选案指标不尽合理,事倍功半应以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引,以纳税人税收风险指数高低为依据,确定评估和稽查对象,提高选案准确率和纳税遵从度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673、信息化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近年来税收管理信息化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微观数据资源这些数据包括重点税源监控数据、税收调查数据、纳税申报及征管数据、第三方信息等涵盖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税收、产销、存货、价格、物耗等多种信息样本还在继续增加,指标不断丰富完善分析工具日益强大,许多省市已经建成处理海量企业信息的分析平台,也有了所需的人力贮备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684、基于微观数据的税源与税收对比分析与宏观经济数据相比,基于微观数据的税源数据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及时地反映经济税源运行情况与税收收入的关系更加紧密,可以很好地解释税收增减变化的原因和趋势右图: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工业增加值、增值税直接收入、增值税纳税人全部销售收入增减情况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69陕西45个行业计税营业收入与营业税增减关系

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70(三)探索之一:2007年总局宏观分析处开始请系统同志共同研究用税收数据反映经济运行问题2008年组织9个省市写出本省或税种或行业税源发展报告之后一些地区和总局继续开展研究,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71之二:各地国税系统中以江苏国税成效最为明显省局每月出册子报省领导及有关部门各市地普遍加强税源分析,税务部门在当地经济工作中的发言权越来越受到重视常州:用税收数据为经济画像,成为政府经济分析的固定内容。每月利用企业申报的销售收入、固定资产抵扣、毛利率等反映经济情况。按年分析经济运行趋势。2007年《在周期的拐点上》,2008年《非理性繁荣》,2009年《宏观经济刺激下的V型反转》。深圳、北京、山东等地税局在利用税收数据反映经济运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也有很好的做法和经验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72之三:总局2010年取得阶段性成效基于税收数据的我国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研究《经济税源监测月报》体系初定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73之四---目前可供使用的微观数据类别之重点税源数据数据特点:覆盖所有纳税大户;监控税收比重较高;指标丰富分析指标:《税收月报表》中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利润等指标,其他指标中的总产值、增加值、能耗指标;《工业产品月报表》中的产销量、存货、价格等指标;《财务季报表》中利润、负债及增加值、投资等指标;《房地产季报表》中的销售面积、售价、开发成本等指标;对以上税源指标,可按照《基本表》中各个维度进行分析分析视角:纳税大户税源税收情况;重点行业税源税收情况;地区及区域税源税收情况分析。中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102274之四---目前可供使用的微观数据类别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