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格雅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审核性评估自评报告_第1页
Get格雅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审核性评估自评报告_第2页
Get格雅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审核性评估自评报告_第3页
Get格雅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审核性评估自评报告_第4页
Get格雅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审核性评估自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审核性评估自评报告电气与信息工程院

自评报告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年月目录学院简介11定位与目标3办学思路错误!未定义书签。目标定位错误!未定义书签。开展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培养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人才培养总体四错误!未定义书签。培养目标设置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专业培养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错误!未定义书签。观念引领错误!未定义书签。制度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组织保证错误!未定义书签。经费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存在问题及改良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办学目标定位贯彻落实存在缺乏错误!未定义书签。学科祖特色不够鲜明错误!未定义书签。2师资队伍9数量与结构9教师队伍数量适中,结构趋于合理9科学制定师资队伍开展规划,出台引进和培养人才相关举措10教育教学水平11教师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工程实践能力厚11师德师风建设措施得力,实效好12教学评价科学合理开展,效果好12教师教学投入13强化政策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引导教师把精力投入教学13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好13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效果好13科研促进教学成效明显13教师开展与效劳14注重师资培养,打造梯队建设新体系14加强专业建设,为高水平教师团队开展提供保障15加强在职培养,提高教师专业水平15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解除广阔教师开展后顾之忧15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措施16高层次人才偏少16教师教学精力投入有待提高16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亟待加强17教辅人员稳定性有待加强18教师身心开展与效劳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18教学资源18教学经费18教学经费投入18教学经费年度变化情况19教学经费支出情况19教学设施19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19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20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20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20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20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21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21课程资源21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21优质课程资源建设22教材建设与选用22社会资源22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措施22共建教学资源情况23社会捐赠情况23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措施23实验场地紧张,新办专业实验室建设受限23课程资源重建设,轻应用与更新维护24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利用有待加强24产学合作共建资源的管理与利用还需加强错误!未定义书签。培养过程26课堂教学错误!未定义书签。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科研促进教学的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错误!未定义书签。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与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实践教学错误!未定义书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的落实及效果32第二课堂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35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教学改革错误!未定义书签。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教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错误!未定义书签。办学的国际化进程有待扩展错误!未定义书签。学生开展36招生及生源情况36多措并举,吸引优秀生源36生源稳定,招生效果显著37学生指导与效劳40学生学习指导40职业规划42心理辅导42学风与学习效果44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培养应用型品牌本科生44建立了专业、学院、学校三级奖助贷制度和措施44提供良好的专业能力开展平台错误!未定义书签。就业与开展45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措施46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协同联动不够46局部学生学习主动性缺乏48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薄弱49质量保障5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教学质量标准明确,人才培养有章可循51质量保障体系循环反响,运行有效52质量保障机构相对健全,制度完备54教学管理队伍数量稳定,结构合理54质量监控错误!未定义书签。内外结合,全面监控教学质量54措施得力,质量监控效果良好55质量信息及利用错误!未定义书签。采集数据,全面反映教学根本状态56透明公开,定期发布年度质量报告57深入分析,及时反响整理质量信息57质量改良错误!未定义书签。多重保障促进质量改良错误!未定义书签。质量改良效果逐步显现59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学院缺乏专门的质量保障机构59学院教学质量保障力度不够60实践教学环节质量保障有待强化62专业认证有待加强错误!未定义书签。地方〔行业〕效劳65地方〔行业〕效劳状况65效劳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开展的机制65效劳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开展的举措与执行65地方〔行业〕效劳质量66效劳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开展的成效66效劳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开展质量的持续改良67自选特色工程68加强团队和平台建设,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68外引内培,打造高水平学科专业团队68校企合作,共建高端科研教学实践平台70需求导向,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70学院简介XXXX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发端于1972年学校所办电气化专业,至今已有40余年办学历史。学院秉承“立足上海,面向世界,依托平安、大气两大行业,效劳经济社会开展〞的办学理念,培养理论根底扎实、实践能力显著的电气信息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经过几代师生共同努力,学院各方面事业得到了快速开展,办学成就显著,社会声誉良好。学院教学、科研、学生、党群等工作屡次荣获校级、市级表彰,连续十年被学校表彰为先进学院。学院设有党政办、教务办、学生工作办、产学研办4个办公室,自动化系、计算机系、电气系、测控系、物联网系、电气工程实验中心和信息工程实验中心等7个系〔中心〕以及X-中兴通讯学院;办有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有油气在线分析与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1个,自动化专业2021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有自动化专业国家卓越方案、数据结构与算法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国家级质量工程2项,控制工程教学团队等市级质量工程9项,市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01人,其中,研究生36人,本科生2465人。学院师资力量配备充足,综合实力雄厚。现有教职工118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48人,博士37人,硕士生导师16人,国外访问学者20人。建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和检测技术与装置一个二级学科,其中控制科学与工程为上海市“十二五〞重点学科,建有上海市平安检测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流程工业在线分析与先进控制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在线分析与大数据利用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半导体智慧照明与应用上海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及平安性能检测和系统建模与优化2个上海市高校科研团队,控制工程上海市教学团队,平安测控、网络信息平安、MEMS应用技术、计算智能应用、能源转换与控制等7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学院承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上海市攻关工程2项,上海市重点基金2项,教育部重点工程1项以及其他省部级以上课题5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国家专利4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5部,三大检索论文近400篇,主办国际学术会议3次,协办国际学术会议10次。学院成功研发平安、大气、汽车等检测设备20余项,研发成果成功应用于60多家企事业单位。学院产学合作丰硕,育人质量突显。搭建了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办学平台、应用技术研发平台,效劳大气与平安两大行业和上海市区域经济。学院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成效突出,在全国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屡创佳绩,学生参赛获奖数量和质量均位于上海高校前列。学院先后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各级各类优秀人才,毕业生普及全国各地的平安、大气、机械、电子、电力、化工及IT等行业,表现出踏实肯干、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等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1定位与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开展规律,以建设学科特色鲜明、综合实力雄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学院为总体目标,进一步明确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深入实施“特色立校、文化兴校、人才强校〞开展战略,全面贯彻“效劳经济社会开展,依托平安、大气行业,努力培养理论根底扎实,实践能力显著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科专业建设,加强科学研究,积极主动为区域地方经济和行业开展效劳,加大学院制各项工作的改革力度,进一步提高办学综合实力和水平,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推动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学院办学目标定位——按照“效劳经济社会开展,依托平安、大气行业,努力培养理论根底扎实,实践能力显著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标准教学行为,深化教学改革,实施质量工程,凝练办学特色,提高育质量,努力建成学科特色鲜明、综合实力雄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产学研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学院。结合中兴通讯学院和“3+4〞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学科专业应用型特色;以本科教学为主,开展特色研究生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竞赛和赛课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注重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不断提高研发能力,造就一批高层次师资队伍。学科开展定位——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学科专业应用型特色,逐步构建满足社会经济和技术开展、相互支撑的电气与信息专业群。不断加强根本内涵建设,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学术科研和应用研发能力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不断强化电气与信息类专业优势。加强研究生教育,提升办学水平,提升学科开展水平。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依据学校“行业性、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立足上海、背靠行业、面向世界、效劳全国〞的办学思路,按照“德育为先、加强根底、突出应用、注重素质、面向基层〞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大气、平安行业和地方产业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效劳行业和地方经济的开展为宗旨培养根底扎实、实践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在?XXXX学院第二战略期改革和开展规划(2021—2021年)?、?XXXX学院“十二五〞改革和开展规划(2021—2021)?和?XXXX学院“十三五〞事业开展规划(2021-2021年)?指导下,学院制定了?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十二五〞开展规划?和?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开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围绕学校“创立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学〞的战略目标,按照学校确立的“314〞开展思路,结合学院制运行新要求,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目标,突出两个工作重心,实施“五个一〞工程,争取实现五大突破〔“1255〞〕,打造“德优品正、业精致用、拓新笃行〞的特色品牌本科。一个中心目标就是积极构建“立足上海,面向世界,依托平安、大气行业,效劳经济社会开展,培养理论根底扎实、实践能力显著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努力建成学科特色鲜明、综合实力雄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品牌学院〞。两个工作重心就是“强本〞和“升硕〞。一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努力形成“德优品正、业精致用、拓新笃行〞的品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二是强化学科建设。“五个一〞工程就是通过五年时间建设,在引进和培养教授,发表论文,申报省部级以上课题,建设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教育,科研经费年均增长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五大突破就是在“五个一〞工程引领下,实现国家级人才〔如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上海市拔尖人才〔如杰出青年基金〕、上海市教委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科委工程技术中心、上海市科技奖或教改成果奖五个方面实现较大突破。“十二五〞期间,学院围绕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应用创新能力提升等,努力实现应用转型,强化内涵开展,强化人才培养特色、学科特色和产学研结合办学特色,拓展办学空间,人才培养质量及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学院结合两业两域人才需求和办学实践,不断凝练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时代要求,为两业两域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依据办学目标定位和技术开展,按照学校要求,学院坚持每年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确定现阶段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培养专业根底扎实、具有显著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依据学校目标定位。学校的目标定位是建设国内行业性、地方性、开放性和应用型大学。目前,学校正处于应用转型、内涵开展的关键阶段。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表达了学校创立应用型特色科技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体要求,与办学目标定位相符合,与办学特色相一致。适应经济社会开展需求和高等教育开展趋势。当前,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各领域,极大地推动着生产力的提高;工业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开展日新月异;我国平安、大气等各领域自动化和信息化应用需要日益增长,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开展需求和高等教育开展趋势设置培养目标,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近年来,特别是2021年以来,学院结合中兴学院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探索,以及自动化专业工程认证,组织了广泛的校内外本科人才培养调研,了解社会需求,总结办学实践,学习先进院校办学经验,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地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性。基于学院的办学特点。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发端于1972年开办的电气化专业,至今已有40余年办学历史。学院秉承“立足上海,面向世界,依托平安、大气两大行业,效劳经济社会开展〞的办学理念,培养理论根底扎实、实践能力显著的电气信息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专业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和产学研结合办学特色、和比拟丰富的校内外资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扎实根底。学院开设有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2021年开始招生〕6个本科专业,油气在线分析与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根据教育部专业培养目标和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学院组织企业专家、高校专家、校内专家等共同参与,积极开展国内外高校和用人单位的调研工作,制定培养方案。在各专业培养方案论证的根底上,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学院班子等进一步对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审核论证,保障各专业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开展和行业开展需求相适应,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根本要求,符合专业办学定位,兼顾教育部专业培养要求和专业认证标准,并表达专业办学特色。广泛调研和严格论证有效地保证了各专业培养目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各专业培养目标表达在培养方案中,全面表达在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创新精神、身心健康等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中。为了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学院积极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在中兴学院探索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开展学科竞赛,鼓励创新创业,并将赛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始终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教学改革与建设,始终坚持以观念转变为先导。学校坚持定期召开人才培养工作大会,集中研讨人才培养工作。以此为指导,学院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实践,展开人才培养大讨论,总结凝练和提升教育理念。围绕“德优品正、业精致用、拓新笃行〞品牌本科生培养,实施“五结合五重点〞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了专业建设与产业开展、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职业能力与终身学习“五对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效劳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工程〞的研究生培养改革试点扎实推进,“2461〞研究生培养模式特色和效果显现。创新创业教育持续深化。积极参与国家和上海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根本构建起以中职与本科分段贯穿、高职与本科对接、校内学历培养与校外培训效劳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每年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全院协同推进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贯彻落实学校章程,发挥二级学院办学实体作用,健全学术和教学管理的组织、制度和机制,加强教代会、学代会建设,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关工委、其他社会团体等组织以及无党派代表人士的重要作用。学校通过制度政策导向,引导和鼓励教师投入教学。设立教学名师、教学优秀奖、教学成果奖等。学院深化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强化岗位,明确职责,严格考核,真正做到“按需设岗、按岗定酬、竞争上岗、绩效考核〞的岗位聘任鼓励机制,激发广阔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院实行党政联席会制度,并不断改良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那么,全面落实“三制度一举措〞,形成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高效运行的学院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养,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效劳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学院加强对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建立了完备的组织领导体系。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对本科教学工作的规划、指导和协调;招生、考试、就业、教师教学开展、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方案等领导小组,加强教学环节工作的组织协调。党政联席会议定期研究部署教学、学生工作。学校坚持教学经费优先安排,建立了教学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持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通过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为规划任务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证。完善学院教学科研平台,主动参与上海市和行业的重大工程,通过市级专项和央地共建工程,重点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等教学根本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银校合作,通过联合建平台、办专业、促转化,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工程建设。鼓励校友参与学院各项建设,积极为企业设置奖助学金创造条件。其中,教育部产教融合工程——中兴学院ICT基地建设企业方捐资500万元。通过央地共建工程,近三增加实验室建设投入1600余万元。学院设立有自动化学业优秀奖学金就业工作专项奖励经费,企业设置的奖学金有雪迪龙奖学金、青岛盛瀚奖学金、天骄奖学金,支持和鼓励学生搞好学业,创新创业。学院办学定位是按照“效劳经济社会开展,依托平安、大气行业,努力培养理论根底扎实,实践能力显著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标准教学行为,深化教学改革,实施质量工程,凝练办学特色,提高育质量,努力建成学科特色鲜明、综合实力雄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学院。各专业存在开展方式和应用转型程度上的差异,有的专业系对应用大学内涵、核心要素研究不深入,观念转变不彻底,工作落实不到位,没有充分凝聚合力、科学定位,教学改革推进力度不够,学科专业的开展目标和规划与学院办学目标定位贯彻落实存在缺乏。原因分析:〔1〕对办学定位与目标内涵的深入学习研讨不够,目标分解和具体措施配套缺乏,局部教职员工对学校实现目标定位所提出的要求缺乏充分认识,〔2〕办学理念转变和办学目标定位落实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院处于应用转型开展阶段,在转变思想观念、调整转型、工作定位、改革工作方法的过程中,工作跟进不及时。〔3〕学科专业历史水平存在差异,存在更多关注自身条件而对学院开展全局把握不够,结合不够,没有精确找准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改良措施:〔1〕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习研讨,充分把握应用型大学的根本特征,全面贯彻应用型大学的根本要求。完善教职员工参与决策机制,加强内部协同运作,在办学目标和定位的认知和落实上达成共识。保证各学院〔部〕找准在学校总体开展目标中的位置,研究确认自身定位、学科专业定位等,并在本单位形成共识,使广阔师生认准目标,统一思想,并自觉地在教学与科研等实际工作中落实。〔2〕按照学校目标定位的内涵要求,重新审视各项工作的根本定位和开展标准,紧紧围绕学校开展的核心目标,突出中心工作、理顺工作关系,加强各项工作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完善办学目标管理机制,科学分解年度目标,将办学目标和定位逐步分解和细化,分阶段、有方案地推进和实施。不断完善考核方法,强化目标,落实责任,完善学科评估、专业评估、学院〔部〕评估,加大考核检查力度,系统推进学校定位与目标的有效落实。〔3〕科学编制学校“十三五〞规划,加强对重点工作、关键环节的研究谋划,编制学校学科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同时,各学院〔部〕和有关直属单位制定符合学校开展目标要求、表达自身实际和特色的“十三五〞开展规划。专业内涵和专业特色不够清晰明朗,学科专业之间没有有效形成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开展状态。原因分析:〔1〕对社会需求和技术开展把握存在欠缺,对应用转型认识不到位,专业内涵和特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未能充分展现。〔2〕学科间相互支撑、协同开展的机制不完善,学科开展有合作但交叉融合不深入,学科资源共享程度较差,优势学科对相关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各学科尚未真正形成整体协同、和谐开展的良好生态。〔3〕高水平专业人才引进不够,缺乏高水平领军人物。改良措施:〔1〕根据学院目标定位,加强社会需求和技术开展把握,提高对应用转型的学习认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展现强化专业内涵和特色,突出优势,强化特色,通过省部级、校级学科建设规划推进学科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科体系,打造学科专业核心竞争力。〔2〕建立和完善学科间相互支撑、协同开展的机制。整合研究方向,丰富创新平台,建立和完善跨学科创新团队,全面加强学科建设规划,从学科队伍、学科方向、创新能力、学术交流、根底支撑等全面建立三特专业群,建立整体协同、和谐开展的学科专业生态。〔3〕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引领学科专业开展。2师资队伍2.1数量与结构教师队伍数量适中,结构趋于合理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18人,其中专任教师85人,实验技术人员21人,外聘兼职教师5人,折合教师数111人,全院在校生折合数2465人,生师比22.2:1,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和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9:1。师资队伍的年龄、学位、职称、学缘等结构不断优化,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有效保障。教师队伍结构如下列图所示。图2-1专任教师结构统计图〔以全院教职工人数为统

计基数〕年龄结构:学院重视各层次教师的引进、培养和稳定工作,确保教学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和人才梯队的合理延续,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日趋合理,35岁以下教师26人占22.0%,36-45岁中青年教师59人占50.0%,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干力量。学位结构:学院一方面大力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另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进一步提高。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7人占31.4%。职称结构:学院以学术业绩为导向,有序推进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改革,获批上海市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副教授评议权,有效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不断优化教师职称结构。现有教授17人,副教授48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为55.1%。行业背景: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开展需求和着力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总体部署,持续、有序派出青年教师到企业工程锻炼,全院拥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80人,占全院教师比例为67.8%。学院长期高度重视师资引进与自身培养,出台了出国留学深造相关政策,每年有方案地选派3-5人出国深造,目前学院已有23人次出国攻读学位和访学。每年有方案的引进3-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教师、选派5-7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到企业提升工程实践能力、选派60人次以上的基层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进一步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上述举措使得学院师资结构更加趋于科学合理,师资力量更加雄厚。2.1.2科学制定师资队伍开展规划,出台引进和培养人才相关举措〔1〕建设目标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大力培养、引进中青年骨干教师和高层次领军人才,持续深入推进国内外深造方案,加强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的培养,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博士化程度,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和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高、有活力、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为打造“德优品正、业精致用、拓新笃行〞的品牌本科提供有力支撑。〔2〕开展思路鼓励广阔中青年教师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效劳社会的主战场上经受锻炼和考验。出台措施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青年教师个人开展方案〞,逐渐改善师资队伍学位结构。选拔优秀教师到境外学习进修,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到基层一线实践培养。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注重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协调开展,不断提升青年教师培养的质量,使其在教学、科研、效劳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快速增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企业专家,与行业共同建立人才资源库,引进行业企业高素质教师,积极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加大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实施好学校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将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通过政策引导、资源聚焦和条件保障,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以校内津贴分配制度改革为契机,建立和完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广阔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崇尚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标准学术道德行为。〔3〕引进和培养人才的相关举措1〕吸引校外优秀人才的措施为了吸收国内外优秀人才到校工作,建设一支水平较高且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校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措施,制定了XXXX学院引进人才招聘管理方法,XXXX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方法,并积极用好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方案和上海市政府巴渝学者引智方案的政策,学校出台相应配套措施,形成合力,不断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到校工作。2〕支持校内教师职业开展的措施①名师造就方案根据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在学校层面制定并实施“名师造就方案〞,每年重点选拔30名左右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访学,到2021年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比例到达30%以上,每年选择一批青年教师到大型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到2021年具有工程〔行业〕背景的教师比例到达70%。培养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推进学生培养高质量、学科建设显特色、产学研合作上水平。②青年教师能力提升方案通过学校引导与院部落实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跟踪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方式,对中青年教师加强系统培养,使其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科研创新方法,建设一支适应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具备较强的教书育人、科研创新、工程实践能力的中青年教师。实施包括博士学历提升、国内访问学者、双语教学培训、企业工程实践、指导学生、学术会议交流以及国家级、省部级专项培养与培训工程等“教师能力提升方案〞,促进优秀教学骨干、学生工作骨干、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工程实践能力厚〔1〕教师专业水平较高。目前,全院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93.4%,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34.9%。“十二五〞以来,学院承当各级各类科研工程165项,方案与合同经费4450万元,发表论文426篇,授权专利40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5项,出版学术著作8部,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6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奖励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2〕教师教学能力较强。近五年,有1名教师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26项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通过结题验收,45项课题获批立项;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2项,主编各类教材25部。教师中有20人具有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的进修、访学经历,涌现出一大批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师德师风高尚、职业素质高的优秀教师代表。专任教师中,有5人次分别在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学校教学实践技能大赛获一等奖;2人被评为学校“十佳青年〞;在全校“说课〞活动展示中?自动化专业课程?的“说课〞获得专家一致好评。我院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学生申请专利8件,授权5件;获各类奖励275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82项;本科生在各类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26篇学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3〕实验技术人员能力较强。实验人员中80%以上具有硕士学位,35%以上具有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实验师职称,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人。有8人次参加各类实践教学技能大赛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其中许第建老师获学校实践技能大赛一等奖,田芳老师参加川渝高校电工学课程教学竞赛暨全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电工学课程教学竞赛四川上海赛区选拔赛并获二等奖。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承当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任务,积极带队参加机器人大赛、单片机大赛、电子设计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并获得包括国家一等奖、二等奖等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实验人员中有多人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4〕教师队伍工程实践能力整体较厚。具有双师型教师占全院专职教师80%以上。每年到企业锻炼的教师占全院专职教师20%以上。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内容等的制定与修订,邀请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并严格把关,其中每年参与我院教学工作的企业工程师40人次以上。工程技能训练、各种类型的综合训练、工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课,企业骨干教师全程参加。这些企业包括川化集团、上海电机厂、攀钢集团、中冶赛迪、川西北气矿等。师德师风建设措施得力,实效好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与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组;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等20项规章制度;实行教师资格认定和职务评聘“师德一票否决制〞。广阔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把教学责任细化到每个教学行为中。注重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涌现出一大批教书育人、业绩突出的先进典型,其中师德师风标兵胡文金教授业务精湛,认真耐心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刘显荣副教授潜心钻研力求创新教学使每一名学生学有所获,谢东教授诚心关爱扶持学生健康成长,X名师苑尚尊教授朴实无华搞教学,对待工作兢兢业业。教学评价科学合理开展,效果好通过专家听课、同行评价、学生网上评教、用人单位回访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质量评价,对本专业主讲教师的评价总体“满意〞,评价“优秀〞的到达85%以上。教师教学投入强化政策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引导教师把精力投入教学不断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和本科教学奖励实施方法,鼓励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学院出台了表彰奖励方法〔信息院【2021】11号〕,对在教学工程建设中做出奉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将教研工程、教研成果与科研工程、科研成果等同对待;在教师岗位绩效考核方法中,设立教师岗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最低教学工作量和最低课堂教学质量测评标准,确保教师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好学校明确规定,教授、副教授每学年都要为本科生上课。2021年,100%的教授、100%的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教授和副教授讲授的本科课程门次数占全院实际开出课程总门次数的%。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效果好广阔教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实验室建设。将专业前沿知识引入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科研、实验仪器设备,改善实验室条件。通过资助教学改革立项、评选教学改革先进个人等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近五年来,全体教师在学院领导及各专业负责人的带着下,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及精品课程的建设、多媒体教学等工作中,全院所教课程100%实现电子教案。2021年成功申报?数据结构与算法?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2021年申报并成功建立自动化专业上海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21年平安过程测控技术创新团队获批上海市高校创新团队,2021年自动化专业控制工程教学团队成为市级教学团队,2021年工业过程智能化团队获批上海市高校创新团队。2021年控制科学与工程获批市级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主持了国家十一五教改课题2项,承当省部级教改课题和质量工程工程26项。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在全国教学、行业核心期刊发表教改论文30篇。积极参加教学技能比赛,5名青年教师获得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奖,近两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市级教学成果奖4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2项。科研促进教学成效明显(1)教学科研良性互动,科研课题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如垃圾燃烧发电平台、平安生产一条线和大气生产一条线,纳入到教学环节,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其中垃圾燃烧发电平台承当了PLC应用实习和参观实习,平安生产一条承当了炼铁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平安过程实训和参观实习,大气生产一条线承当了电动钻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和参观实习。〔2〕教师充分利用科研平台,指导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和各类科技活动。设立了学生科技创新工程,开展“万千百十〞工程以来,我院教师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工程〔含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工程〕5项,市级大学生创新工程12项,校级优秀人才工程15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程152项,并且建立了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大量教师科研资源转换为教学资源,其中50%以上实践类毕业设计题目来源于教师科研工程。学生毕业设计依托教师科研平台,极大的增强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教师开展与效劳注重师资培养,打造梯队建设新体系〔1〕成立了教师教学能力开展中心,制定并实施了中青年教师能力提升方案、社会实践锻炼方案等一系列教师在职培养方案。学院从2021年开始组织实施“中青年教师能力提升方案〞,凡我院中、青年教师都必修参加该方案。方案共分为实施入职培训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实施助教制度、实施教学比赛、实施学生选课、实施团队培养、实施教学进修与研修、实施科研能力提升和实施工程实践能力锻炼八大环节。这八大环节有导师和专家全过程跟踪指导、催促落实和监督考核,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青年教师快速转型与成长。〔2〕实施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奖励方法,充分调动学历低的老师提升自己的学历,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和质量,我院出资培养了10名博士。〔3〕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方案,充分利用学校和上海市政策,大力引进巴渝海外学者,自2021年以来,共引进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美国罗德岛大学、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等海外专家7名,为提升学院教学、科研和国际合作水平起到了较好作用。〔4〕制订绩效考核和岗位结构优化方法,充分发挥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型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调动全院教师主人翁责任感起到保障。〔5〕实施各种奖励学院配套,充分给予老师肯定。每年学校评选优秀教师,优秀工作者,师德标兵,十佳青年教师等荣誉,学院全部名额翻倍,学院单独奖励2021-2107学院奖励的100余人次,这些教师已经成为学院的骨干。加强专业建设,为高水平教师团队开展提供保障以培育高水平师资队伍为目的,以培养特色应用科技人才为根底,以强化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力求“培育一批人才,开展一个专业,形成一个梯队,获得一批成果〞。近两年,学院获批两个上海市特色专业,每个专业获批200万元建设经费〔其中80%经费用于软建设〕;参加一个专业群,一个专业群获批600万元建设经费。依托这些特色专业的建设,学院派出60人次参加各种能力培训,其中自动化专业教师参加Honeywell公司培训达16人次,每次半个月。通过这些培训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理论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加强在职培养,提高教师专业水平〔1〕强化继续教育,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完善?教职工继续教育管理方法?,积极拓宽培训途径,实现教师队伍培训的系统化、常态化。鼓励教师在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攻读研究生;支持优秀教师到重点高校、实验室、科研院所参与科研工作;资助教师到校外访学、课程进修或参加研修班;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支持教师到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等。〔2〕推进出国研修,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为尽快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学校推行五年方案,即每年向国外高水平大学派遣6%的老师访学研修。目前已经是第二个五年方案。学院每年派出4-5名老师访学研修。另外学院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西部方案公派出国研修工程,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外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访学研修;鼓励和支持教师与国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到国外从事科研工作等。近7年,每年连续派出4-5名青年教师出国进行半年以上的访学研修。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解除广阔教师开展后顾之忧关心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积极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在住房上,为全职引进的教授提供150㎡的花园洋房、50万安家费、解决配偶工作;为来自985高校的优秀博士提供130㎡的经济适用房、25万安家费、解决配偶工作;为在职教职工建设了1000余套91—240㎡的住房,100余套专家公寓。在生活待遇上,保证各类人才的收入水平,建立了向关键岗位,特别是一线青年教师倾斜的校内岗位津贴制度。制定了?学校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制度??高层次人才效劳管理方法?,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优良效劳。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措施高层次人才偏少问题表现:“院士〞、“长江学者〞、“千人方案〞、国家级人选等高层次人才空白,具有海外学历和学术研究背景的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原因分析:一是学校引进人才的指标方案受上级主管部门规定制约,难以充分满足教学需要,同时局部新办专业符合要求的人才资源紧缺,也增大了师资引进的难度;二是与高水平大学相比,学校的学科平台建设水平较低,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强,造成优秀人才引进比例偏低,尤其缺乏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优秀人才。改良措施: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尤其是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不断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建立灵活高效的人才引进快速反响机制,重点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创新团队建设,对有开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进行重点扶持,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和开展环境。另一方面构建高水平人才团队。按照“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人才组织模式,引进一批科研根底好、开展后劲足的青年学者和教学科研骨干,以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为核心,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研究方向稳定、梯队结构合理、开展态势良好的创新团队和学术群体〔研究所〕。教师教学精力投入有待提高问题表现:局部教师存在X研、轻教学的倾向,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教学活动的广度、深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原因分析:一是教师岗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主要反映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考核中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缺乏客观具体评价指标,同时对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成果等缺乏独立考核条件,不能全面反映教师教学效果,影响教师积极投入教学积极性;二是学校对教学研究工程的资助力度不够,教学成果奖励力度小,资助范围覆盖面较小,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教师对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关注度不高;三是基层教研组织建设薄弱,局部系教学研讨、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较少,老教师对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和技巧的作用发挥不够,未能有效地引导青年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教师教学工作任务重,大量时间用于完成根本教学工作量,在教学研究改革的投入受到影响。改良措施:一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确立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将师德作为岗位聘任、职称评审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并纳入教师培训和年终考核体系,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推进师德建设的标准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每年通过主题演讲、典型交流、讲课比赛及师德征文等主题活动,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典型的良好气氛。二是实行教师分类管理,针对具体岗位按照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加大教学相关指标的比重,对教学类岗位明确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成果等考核条件,重点考核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教学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三是强化教学鼓励与约束机制。加大教师教学奖励专项经费的投入,提高教学名师、青年教学能手、教学成果奖等的奖励力度;明确教学质量标准,加大对教学过程与环节的监控力度,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四是进一步加强基层教研组织建设,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引导青年教师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亟待加强问题表现:一是实验技术人员对先进教学设备不熟悉,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压力较大,难以充分保证实验教学需要;二是实验教学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整体年龄偏大,主人翁责任感有待提高。原因分析:一是学院快速开展,新建实验室层出不穷,短短的两年内,学院建立了Honeywell过程控制、GE-PLC、Siemens-PLC、Rockwell等国际知名品牌实验室,实验室人员没有及时学习补充新知识;二是局部实验技术人员年龄偏大,面临退休,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明显缺乏。改良措施:一是发挥实验室教师个体优势,充分利用每一个老师的特点,即年龄偏大的老师充分利用他们上根底课扎实的特点,多安排根底实验课,年轻老师利用他们善于学习勇于进取的特点,给他们安排新设备新实验;二是给年轻老师提供各种培训时机,保障他们对新设备新实验充分消化的时机;三是完善经费保障,对额外付出劳动的老师给予补偿,以及对实验技术人员津贴、评职、评优及评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教辅人员稳定性有待加强问题表现:教辅人员队伍不稳定,特别是辅导员,引进不到一两年,多数借调到其他管理岗位,对学生的管理、引导极其不利。其他教辅人员责任心有待加强。原因分析:一是学校其他管理岗位缺少老师,需要新进辅导员支持;二是辅导员自身想从事管理工作,想调离辅导员岗位;三是有些教辅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岗位中。改良措施:一是建议学校人事部门改良人事任免制度,杜绝局部教辅岗位人员臃肿,局部岗位人员紧缺;二是引进辅导员时,和辅导员谈心交流,使其安心为学生工作付出;三是加强教辅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主人翁责任感,另一方面实行岗位应聘制,使有责任心的老师从事教辅工作。教师身心开展与效劳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问题表现:在教师开展与效劳方面,学院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开展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在教师身心健康开展方面,提升培训和保障力度还不够。原因分析:一是学院运行经费有限,有限的经费几乎全部用于学生教学和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难有经费支持教师身心健康的开展;二是在促进教师开展方面,对于配套政策的制定、评价体系与教师心理健康等“软环境〞系统建设重视不够。改良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教师身心健康开展中心、人力资源处、教务处协同为教师身心健康开展的效劳力度,出台更多有效的措施保证教师身心健康的开展与提高;二是建立健全教师身心健康开展中心与平台建设,为教师心理咨询治疗提供切实可行的平台,设立教师身心健康开展专项经费,加强教师身心健康培训力度;三是成立教师身心健康开展指导小组,为教师提供必要帮助。3教学资源教学经费教学经费投入学院加大教学经费投入,采取常规投入与专项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健全本科教学经费投入保障长效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保证本科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积极争取政府专项资金、学校拨款、筹措社会捐助资金,扩大学院创收资金投入教学的比例。学院每年获得实验室中央财政建设经费280万元以上,学校实验室建设配套经费50万元以上,学校每年拨付生均200元实践教学经费,专项建设经费〔含特色专业〕平均每年投入100万以上,学校实施教师能力提升方案,学院每年送6-8人到国外访问或到企业锻炼,投入经费90万元以上,学院每年投入10余万元,支持教师培训和调研。学院教学经费充足,有效保障了教学各环节的有效实施。教学经费年度变化情况教学经费投入稳步增加,办学条件不断改善,2021—2021年,学院在专业建设经费、实验室建设经费、生均实践教学经费、教学改革经费、生均勤工助学经费等方面增长幅度较大,平均分别增长35%、21%、15%、12%、9%。教学经费支出情况根据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重点,学院教学经费主要支出情况:一是年均投入500万元以上,重点用于教学设备、实验平台以及实习基地建设等。二是年均投入90万元以上,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专业水平。三是年均投入100万元以上,重点用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四是年均投入60万元用于本科生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教学设施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1〕教室学校拥有319间教室,其中多媒体教室192间,外语教学语音教室10间,计算机机房19间。拥有17992个座位,其中多媒体教室座位到达17077个,可同时供800人上机学习和在线考试的计算机自主学习中心,满足学校所有专业的上课和自习需要。〔2〕实验室除了学校大学物理、工程中心和外语教学体验中心外,学院建有信息工程中心和电气工程中心,建有完善的专业根底、专业实验室和校内综合实践平台。学院建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电路原理实验室、电机拖动与调试实验室、供配电实验室、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室、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是、过程控制系统实验室、电气传动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检测技术实验室、自动化仪表综合实训室、现代电子技术实验室、电气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电能质量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GE控制器实验室、DCS&APC实验室、在线分析实验室、智能油气田物联网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网络信息平安实验室等。实验室建筑面积8000余㎡,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校外实习基地49个。〔3〕图书资料学校图书馆总面积万平方米,阅览座位5000余个。经过多年的开展,馆藏图书总量达200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19万余册,电子图书117万余册;数字资源50余种,总存储空间已达100T,已存储容量近50TB。除学校图书馆外,学院建有最新的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料室,拥有2800余册中文图书。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加大教学科研设施管理与开放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学校和学院有完善的教室和实验室管理制定,标准教学设施的使用。学校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有统一的管理制度、任何教师均可以借用教师,进行与学习和教学相关的活动,使用率较高。图书馆推行藏借阅一体化管理,内设大量的电子阅览室、纸质阅览室、自主学习室。宽敞明亮、四季如春,是学生考研复习和自主学习的良好场所,利用率较高。学院计算机自主学习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实施工作日内全天开放,所有专业实验室在毕业设计阶段实行全天开放,电工电子上海市教学示范中心实行全天预约开放,实验开出率达98%以上。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学校已建成链接全校的环形主干网络,配备有线网络交换机设备900余台、无线网络交换机设备222台、有线网络信息点21370个、无线网络AP2488个,所有楼宇实现全方位、高密度无缝覆盖。校园网访问互联网出口共有8个,出口带宽9550M,其中6个出口接入中国电信〔9200M〕,1个出口中国移动〔200M〕,1个出口接入中国教育网〔150M〕。网络出口冗余性好、选择性强,采用技术手段对出口路由进行优化调控,网络通信能够很好满足全校教学、科研、管理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需求。学院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建有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有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优质课程资源;引进国内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原理等等MOOC教学资源。学校建有较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先后建立起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40多个平台,实现了教学管理信息化。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依据学校“两业两域〞办学的总定位,突出行业性、地方性、开放性和应用型等“三性一型〞目标,不断优化学院本科专业整体布局。学院制定有教学工作“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建设规划,规划对专业建设目标、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等要素做了详细规划,学院每年拿出专项经费,保证每项规划的执行与落实,通过“十二五〞的建设,自动化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为上海市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校级特色培育专业,自动化专业为国家卓越方案专业,并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学院实施专业动态调控,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一方面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以及新业态、新产业等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走产教融合,校企共同育人机制适时增设新专业。2021年以来,与中兴通讯公司合作新增物联网工程〔云计算〕、软件工程〔大数据〕2个新专业。另一方面动态调整招生专业和招生规模,对自动化、计算机等办学历史较长的主干专业逐步压缩招生规模,从早期注重培养规模向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上转变,通过建设,自动化专业建成上海市特色专业,并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优势逐步显现。电气工程、物联网专业等新兴专业,瞄准市场需求,明确专业建设目标,持续改良毕业条件。随着专业实验室配套建设的逐步完善和教师队伍不断增强,适度增加新专业的招生规模,招生方案从80人/年调整为120人/年,确保专业的均衡开展。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培养方案制定、执行与调整严格、标准,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产出导向,持续改良等工程教育理念,学分制、卓越方案、加强实践教学比重、突出创新创业等综合素质培养,学院每年对培养方案进行一次全面修订,进一步优化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合理确定每个专业的定位,持续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建立解决复杂问题的课程群,配套完成了各类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学院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制定并实施教学方案。加强培养方案执行过程的管理,做到了“开课有方案、调整有论证、过程有管理〞。对违反学院规定,随意更改培养方案的单位和个人,按教学事故处理。课程资源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学院根据每个专业建设规划中课程建设规划,学院依托大学计算机根底、电工电子等公共根底教学团队、各专业根底团队和专业课程团队加强课程建设,学院投入专项经费,重点在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改革、试卷库与试题库、实验工程开发等要素进行建设,每项建设做到有规划、有任务书、有监督与检查等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重立项、轻建设的问题,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系〔中心〕对课程群的管理责任,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每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方案、教案、试卷、试卷分析、课程达成度、课程总结等课程教学档案建设。教学实施中,每门课程均有含课程目标的教学大纲、配套的实验指导书。课程实施前需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考核方式,课程负责人,学院将进行审核实施。课程实施中,学院和教学督导将采取抽取教案、随堂听课检查、学生评教等多种形式,确保课程教学落到实处。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对试卷进行分析,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找出改良的地方,实践专周课程要写课程总结,所有教学运行资料均进入教学档案室进行管理。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学院采取自建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形成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成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上海市视频公开课程1门,上海市精品课程12门,校级精品课程20门,引进国内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原理等等2门课程的MOOC教学资源。教材建设与选用按照“编选并重,合理配套,突出应用〞的指导思想,加强教材建设工作。设立专项基金资助教材编写,鼓励教师将教学改革和科研成果融入教材内容体系,鼓励校企共同编写,让行业应用经典案例、典型工程进教材,形成专业应用系列教材。“十二五〞以来,学院共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教材53部,其中特色规划教材32部,获出版基金全额资助教材6部。教材选用坚持适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那么,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严格执行教材选用程序,明确教材选用标准,优先选用国家级、省部级规划教材及获奖教材,鼓励局部内容更新快的课程和通用类专业的课程选用反映学科开展前沿的外文原版教材。社会资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措施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通过共建校内实践基地、校外企业实践基地,组建混合师资团队,共同论证人才培养方案、共同上课、共同指导学生、共同开发工程等多种形式,为校企深入合作搭建有效平台,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学院与惠普公司、美国GE自动化公司、美国罗克韦尔公司、中兴通讯公司、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公司、中大气长庆油田、上海气矿、胜利油田等3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长期全面合作协议。与英国、新西兰、美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1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建有本科学生互派交流工程。共建教学资源情况学院与中兴通讯公司共建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共建物联网工程〔云计算〕、软软件工程〔大数据〕2个专业,与GE自动化公司、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霍尼韦尔公司、中兴通讯公司共建4个校内实验室,与上海气矿、上海建峰化工共建校外2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惠普公司、中兴通讯、哈希分析仪器公司等企业共同编写特色教材,在校设有康必达、天骄、雪迪龙、盛翰等企业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社会捐赠情况积极争取校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助办学。2021年以来,学院共接收捐款80万余元,设立奖学金和奖教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近五年来,学院接收美国GE自动化公司、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美国霍尼韦尔公司、中国中兴通讯公司捐助实验仪器设备价值3100万元,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拓宽国际视野创造良好条件。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措施实验场地紧张,新办专业实验室建设受限原因分析:学院实验室所在大楼为逸夫科技大楼,该楼为学校搬入新校区后最早建设的实验楼,新校区初期,学校大局部学院均在该楼建设实验室,后来随着其他实验大楼的修建,逐步腾出实验场地来建设学院专业实验室,造成实验室用房等不能与目前的实际办学需要相匹配,对新办专业,这个矛盾相对突出。改良措施:〔1〕挖掘内部潜力,进一步优化实验室布局,增加复合实验室,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和使用效率。〔2〕争取学校支持,下一次产教融合实验大楼调整,获得一定的实验场地,为实验室建设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课程资源重建设,轻应用与更新维护原因分析:课程资源建设往往以工程的方式进行,受传统工程组织形式的影响,学院管理和工程承当者均存在重工程建设,工程建设完成后,利用数字化课程资源在学习方式创新、教学形式变革、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缺乏,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持续更新和应用不够,发挥效果打折扣。改良措施:〔1〕是课程资源建设纳入学院整体课程建设规划,进一步丰富课程数量,细化课程模块,提高课程资源建设水平,形成一批高水平教师授课、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具有影响力的精品课程。〔2〕是完善鼓励机制,引导更多的高水平教师开展综合教学改革,把教学资源的利用效果作为教师教学水平的考核内容之一,引导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字教学资源。〔3〕借鉴和引进兄弟院校好的管理经验,推进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一是结合学院重点课程建设工作,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特别是拓展性课程资源建设,不断丰富和更新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二是完善综合性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程数字化资源学术性、便捷性和趣味性有机统一,逐步引导师生转变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利用有待加强原因分析:学院缺乏学生学习效果信息管理系统、教师教学与科研成果管理系统,加上已有的教务系统、毕业设计系统、实践管理系统等系统,存在数据资源类型各异,来源不一,没有形成统一管理,业务信息数据交换不畅,难以为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撑。不能充分利用各种数据进行学习状态跟踪和评价,不能有效利用系统进行课程达成度分析。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尚未形成相关的标准和共建共享机制,网络学习平台推广使用的程度还不高,没有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和自主学习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作用。对教师主动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水平的政策引导不够,缺乏与信息化环境相配套的教育技术培训制度、体系和设施。改良措施:〔1〕加强顶层设计,打造数据共享平台,整合信息系统。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统一数据编码标准,建立共享数据库和数据交换平台。将各个系统的公共数据抽取出来,在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整合,存入数据中心公共数据库进行共享。〔2〕深度整合各个应用系统,形成整体联动的信息化应用环境,实现网络课程建设和视频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效劳支撑。〔3〕引入国际化的混合式教学理念和标准,推进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混合教学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作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功能强大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师生网络互动、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效劳。〔4〕建立教师信息化应用于教学活动的鼓励和考核评价机制,制定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评价体系。通过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评比、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论文评选等活动,把评比结果纳入教师考核、评优和职称晋升中,鼓励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原因分析:产教融合共建实验室等教学资源,存在一定的使用不够充分,没有很好的融入常规教学资源体系进行有效利用,这局部资源的管理也出现脱节现象,所配备的实验员,其专业能力需提高。相关内容和实践环节没有进入人才培养体系,相关专业老师运用这些共建资源的积极性不高,师生在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实验工程的开展与考核、学习方式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缺乏,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工程的开发,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动力不够。改良措施:〔1〕按工程教育持续改良的要求,修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校企共建资源和平台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依据教学资源和平台,修订课程实验指导书和补充综合训练工程库。〔2〕加强对实验室人员和专业教师培训力度。学院和合作企业共同做好师资队伍培训方案,每年组织教师参加专题培训和相关技术交流会,让专业教师和实验室人员掌握相关技术,克服技术障碍恐惧心理。〔3〕挖掘共建资源和平台的科学研究和对外效劳功能,为教师队伍持续跟进相关先进技术提供动力。同时,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为学生创新创业各种训练提供条件。〔4〕充分利用在校研究生助教培养环节,建立以研究生为主题的实验室开放管理队伍,将研究生的研究工作和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助教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共建资源和平台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培养功能。培养过程学院非常重视课堂教学工作。合校升本成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前身〕以来,就建立了相关教学规章制度,并逐步进行完善,形成了较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保障了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顺应电气、自动化和测控以及信息技术开展的特点,不断优化教学内容针对专业相关技术开展迅速,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的特点,坚持每年组织教师外出调研,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或者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各专业所使用的教材与时俱进,及时吸收新技术,使最新的技术及时引入到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2〕建立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制度,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学院建立了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制度。专业负责人要求组织调研、制定或修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研讨、适时推进相关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深入专业课堂听课,了解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参与学校和学院组织的期中教学检查和师生座谈会、推进课程之间的协作,加强课程群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组织申报各类教学质量工程工程和教学成果奖、组织撰写相关专业教学评估材料、选择参加全国教学研讨会,参加人员报学院审批、完成学校和学院布置的有关专业建设的其他工作。课程负责人组织制定课程大纲和相关实验大纲、组织编写教学日历、选择适宜的课程教材,并争取编写出版相关教材、审核课程期终试卷是否符合要求保证试卷质量与标准、定期组织课程组内部教学研讨、推进课程之间的协作,加强课程群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适时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积极申报各类教学质量工程工程,撰写教学论文,积极申报教学成果奖、选择参加全国教学研讨会,参加人员报学院审批、完成学院布置的有关课程建设的其他工作。通过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制度的实施,很好地调动了学院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了教学研究的开展。〔3〕建立新教师导师制,保证新教师的教学质量学院标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明确所有青年教师入校后,必须经过一年的培养期,由完善了传、帮、带体系。同时,在学校教务处和学校的支持下,明确了青年教师职称的教学工作量考核和奖励方法。教学团队教学研讨会的定期举行。通过教研活动与交流,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水平。除了组织系列活动外,学院为每位新入职教师配备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要求进校一年内跟随教学导师听课学习承当助教工作。在正式上讲台之前必须试讲,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组成的考核小组现场考核,通过前方能安排教学任务。如果不能通过,那么推迟正式授课,继续备课、学习直到试讲通过。通过这项制度的实施,新教师进步很快,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高。〔4〕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学院教学工作的谋划、指导和监督作用学院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成员有院长、教学副院长、系主任、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教师等,代表学院对全日制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审议、指导、工作协调和管理,具体包括课程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监控、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从而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发挥专家治学的作用。学院为每位在校本科生选配本科生指导教师,对本科生进行个性化培养,让他们参与到老师的科研工作中去。同时,积极鼓励学生申请省部级以上的科研课题,自2021年以来,每年都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工程获得资助立项,至今共获得了8个工程,获得资助经费共计20万元。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高标准完成工程研究,已有2个工程顺利结项,收获了多项成果,申请了2项创造专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基于二维码的离线地下车库导航系统?工程参加在Google中国总部举行的2021年Google第二届Android全国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挑战赛总决赛,以选题新颖,解决方案科学,创意先进,问题聚焦准,市场前景广阔,获得了15位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获得了金奖。同时,结合教务处组织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方案工程,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申报适宜的实践创新训练方案工程,不仅有国家级、省级工程,对那些有一定创意的申报工程给予校级或院级立项。结合校团委组织的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比赛和创业方案比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同学们通过老师的指导,参加团委组织的比赛,以更高的标准撰写申报材料、完善作品,不断提高同学们的演讲才能。在全校、全省乃至全国的赛场上与来自其它高校的优秀团队进行比拼,展示来自XXXX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科创作品,相互交流学习、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对自己学院和专业的信心。学院还大力支持教师组建学生创新训练工作室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和资金。鼓励老师和同学以工作室为依托,进行学生的实践创新训练方案工程的具体实施工作。教师根据学生立项的工程中需要运用的技术和方法,对工程组的学生进行课外培训,在系统架构设计上提出具体实现方案指导学生追踪最新学科前沿方向,完成工程的设计开发工作。学生在工作室中通过创新工程的训练,了解了最新的开发技术,培养系统设计开发和团队协作实践能力。在让学生深入实践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回头寻找实践内容的理论根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