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1页
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2页
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3页
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4页
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事一

我国的医学宝典《黄帝内经》记载了一则故事。一个患头痛病的樵夫不慎碰破了脚趾,却感到头不痛了。后来,他头痛病复发,又偶然碰破了上次碰破过的脚趾,头痛又好了。以后,一旦头痛复发,他就有意地去刺破该处,结果每次都有减轻或消除头痛的效果。一位郎中听到此事后,经过反复针刺实验,终于发现这个地方就是针灸穴位中的“大敦穴”。故事二

汝州有一个土财主,家产很多,但几辈子都不识字。于是请了一位先生教他的儿子。先生写一画,说:“这是一字”;写两画,说:“这是二字”;写三画,说:“这是三字”。那孩子便喜形于色地扔下笔,告诉父亲说:“孩儿全会了!不需要先生了。”父亲一听很高兴,就辞退了先生。过了几天,父亲要请位姓万的朋友来吃饭,让他写请帖。过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写完,便去催促。孩子哭丧着脸说:“天下的姓那么多,干嘛姓万!我从早晨到现在,才写完五百画。”

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为归纳推理,都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一种或然推理。

故事一是科学归纳推理,可靠性较高;、故事二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可靠性不高;

从推理的角度看,两个故事在推理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新课导入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1、归纳推理:前提、含义、类型2、完全归纳推理:含义、特点、局限性、结论真实的条件3、不完全归纳推理:依据、含义、特点、逻辑错误、提高可靠度的要求4、因果联系:含义、特点、探求方法自主学习一、归纳推理的含义通过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的事实材料,对它们进行整理加工,得到一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如:问卷调查)2.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如: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的温度会升高。

由此可知,物体运动能够产生热。个别性情况一般性结论1.前提:3.类型:(1)完全归纳推理

①含义:它是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②特征:它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是一种必然推理。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如下:S1

是(或不是)PS2是(或不是)PS3是(或不是)P……Sn是(或不是)P(S1,S2,S3……Sn

是S类的全部对象)所以,所有的S都是(或不是)P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个对象都进行一一考察(认识对象复杂性——人的精力、能力和认识条件的有限性)③局限性:如:微型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长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是小说形式的全部对象。)所以,所有的小说都是有故事情节的。这就需要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花生仁是否有花生衣包着?甲将一筐花生一一剥开查看。乙只拣了几个样品,有大的、小的,已经成熟的、尚未成熟的,一仁的、多仁的,不过剥了一把花生,就得出结论:花生仁的确都有花生衣包着。甲与乙的做法有何不同?遇到类似“花生仁是否有花生衣包着”的问题,你会选择哪种方法?提示:甲用的是完全归纳推理,乙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探究与分享P61完全归纳推理具有局限性不完全归纳推理(2)不完全归纳推理

①含义: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②特征:凭借思维的能动性,只考察其中部分情况。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不具有“保真”关系。如:麻雀会飞,乌鸦会飞,大雁会飞,天鹅,秃鹫,喜鹊,海鸥等等也会飞所以,所有的鸟都会飞。不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如下:S1是(或不是)PS2是(或不是)PS3是(或不是)P……Sn是(或不是)P(S1,S2,S3…Sn是S类的部分对象)所以,所有的S都是(或不是)P③逻辑错误:“轻率概括”的错误。练一练:判断以下属于哪一种归纳推理?1、根据某天有一只兔子撞到树上死了,推出每天都会有兔子撞到树上死掉。

2、体育老师对全班40名同学逐一进行体育达标测试,每位同学都顺利通过,得出结论:这个班级的学生体育达标。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探究与分享华罗庚曾经讲过这样一个事例。从一个袋子里摸出来的第一个是红玻璃球,第二个是红玻璃球,甚至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都是红玻璃球的时候。我们会立刻出现一种猜想:“是不是这个袋子里的东西全部都是红玻璃球?”但是,当我们有一次摸出一个白玻璃球的时候,这个猜想失败了。这时,我们会出现另一种猜想:“是不是袋子里的东西全部都是玻璃球?”但是,当有一次摸出来的是一个木球的时候,这个猜想又失败了。这时,我们又会出现第三个猜想:“是不是袋子里的东西都是球?”这个猜想对不对,还必须继续加以检验,要把袋子里的东西全部摸出来,才能见个分晓。华罗庚讲的事例中每个猜想是种怎样的推理方法?有什么局限性?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根据事物情况多次重复,并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由部分情况得出一般性结论。局限性:一旦发现相反情况,这种推理的结论就会被推翻,

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探究与分享4英国一家农场曾有近10万只鸡和鸭,由于吃了发霉的花生而患病死去。用这种饲料喂养的羊、猫、鸽子等,也先后患病死去。有人在实验室里观察白鼠吃了发霉花生后的反应,结果,白鼠患了肝病。科学家发现,发霉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素。他们推断:黄曲霉素是致病物质。思考:科学家的推断用的是哪种归纳推理,其结论的可靠程度如何?科学归纳推理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但它比简单枚举的归纳方法所得到的结论,其可靠程度要高得多。【P61相关链接】:简单枚举归纳推理与科学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根据事物情况多次重复,并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由部分情况得出一般性结论。(使用方便,节约时间)一旦发现相反情况,这种推理的结论就会被推翻。(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科学归纳推理根据某类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推出某类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因为它分析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比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要高。科学归纳推理虽然以科学分析为主要依据,但科学分析本身仍然受到主客观条件(如,研究者所掌握的背景知识、当时的科技水平等)制约。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的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不能有一个虚假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如

有一位从没走出山东某山村的老农,看到自己身边的村民皮肤都是黑黝黝的,所以认为“人的皮肤都是黑的”。如

太平洋里没有蕴藏石油,大西洋里没有蕴藏石油,印度洋里没有蕴藏石油,北冰洋里没有蕴藏石油,所以,地球上的全部大洋里都没有蕴藏有石油。老农的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吗?为什么?不可靠,因为遗漏了一些认识对象。这个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吗?为什么?不可靠,因为前提不真实。1.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二、归纳推理的方法2、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可靠性)P62-3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和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因果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P62-43、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等。求同法(契合法)方法描述方法特点特点补充说明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异(不同场合)中求同(相同景象及关键因素)“异”:指各场合的其他情况各不相同;“同”:指各个场合都有一个共同的情况。“求同法”逻辑模型实例

场合先行情况被研究对象

1.ABCa

2.ADEa

3.AFGa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某医院向疾控中心报告:当日许多病人均因呕吐、腹泻、胸闷、发烧等症状(a)来院急诊。经询问,这些患者的年龄、体质、病史、单位、住址等诸多情况各异,但发病前都在同一饭店赴宴(唯一相同的情况A),疾控中心推断:患者可能是在某饭店食物中毒。求异法(差异法)方法描述方法特点特点补充说明在被研究现象出现与不出现的两个场合中,如果其他情况相同,唯有一个情况不同。看有无其他差异情况。看原因是全部/部分原因。

同(几乎相同场合、要素)中求异(景象不同,关键因素不同)“同”:两个场合除有A与无A之外,其余情况都相同;“异”:先行情况A和被研究现象a一个场合有,另一个场合无“求异法”逻辑模型实例场合先行情况被研究对象

1.ABCa

2.

-BC-……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把一定数量的白薯种子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先用温水浸过,另一部分则不经过这道程序。结果用温水浸过的那块白薯地的产量比未经过浸种的产量要高。由于其他条件都相同,可以得出结论:用温水浸白薯种子是白薯增产的原因。共变法方法描述方法特点特点补充说明被考查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现象随着关键因素变”注意: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不超出共变限度

从变果求变因从被研究现象的变化情况,寻求先行情况中唯一随同变化的情况“共变法”逻辑模型实例场合先行情况被研究对象

1.A1、B、C、Da12.A2、B、C、Da23.A3、B、C、Da3……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对一个物体加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温度不断升高,物体的体积会不断膨胀。由此,人们得出结论:物体受热与物体体积膨胀有因果联系。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造了体温计、气压表等。求同求异并用法(契合差异并用法)方法描述如果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正事例组)中,只有一个共同情况,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若干场合(负事例组)中,却无此情况。“求同求异并用法”逻辑模型实例场合先行情况被研究现象1.ABCDa2.AEFGa3AHIJa……Ⅰ.-BCF-Ⅱ.-DEH-Ⅲ.-GIJ-……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医疗队调查甲状腺肿大原因:

流行的几个地区调查结果: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点:居民食物和饮用水中缺碘;

不流行的几个地区调查结果: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点:居民食物和饮用水中不缺碘。医疗队综合上述调查情况得出结论:缺碘是产生甲状腺肿大的原因。

正事例组负事例组

求同求异并用法的使用步骤是:通过在正反两面分别使用求同法,再对其结论使用求异法,最终推出A与a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简而言之,就是两次使用求同法,一次使用求异法推出结论的。即A出现,则a出现;A不出现,则a不出现。根据求异法可知:A是a的原因。剩余法方法描述方法特点特点补充说明已知某一复合现象是另一复合现象的原因,并且前一复合现象中的某一部分是后一复合现象中的某一部分的原因。那么,前一复合现象的其余部分与后一复合现象的其余部分有因果联系。(由已知推未知)从余果求余因即在具有因果联系的复合现象中,减去己知的那些因果联系,剩下的就是所要探求的因果联系。又称“减去法”“剩余法”逻辑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