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鲁教版必修二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word学案_第1页
2013年鲁教版必修二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word学案_第2页
2013年鲁教版必修二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word学案_第3页
2013年鲁教版必修二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word学案_第4页
2013年鲁教版必修二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word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鲁教版必修二1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和大势;明白得阻碍世界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2:把握我国人口分布的差不多格局;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因素、特点及实现人地和谐的途径;3: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咨询题的适应;4: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二、预习内容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一样以为衡量指标,但事实上,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格局却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状况,而且要分析研究人口格局。2.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专门不平稳。要紧分布在:半球的20°—60°;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距海岸千米范畴内;近80%的人口分布在海拔低于米的范畴内。各大洲中,洲人口最多,洲至今没有常住人口。人口分布密集区:东亚、、和国东北部。人口分布稀少区:高山和冰冷地带、地带和地带。知识点二、阻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是阻碍人口分布的最差不多因素。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阻碍越,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阻碍。然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自然环境因素的阻碍。要紧自然因素包括:地势:平原人口,高山、高原地区人口较。: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人口稠密。降水少的地点人口稀少,降水较多的地点人口较密集。水资源和土壤:洪涝地区,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和片状分布。不同的土壤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阻碍到人口分布。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分布也阻碍人口分布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要紧包括生产力进展水平、、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对人口分布的阻碍最为明显。3.政治文化因素包括:、、科技进展水平、的人口与进展政策、战争和历史因素等。政治因素有时可在较短时刻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知识点三、我国的人口分布1.我国人口的总特点:数量最大,密度高,分布。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东西差异:多少;自然差异: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少;经济差异: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少;民族差异:多少知识点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担的与的限度。超过那个限度,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而失去平稳,并最终失去原有的。2、环境人口容量: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供给的人口数量。阻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_______丰富程度,水平,发达程度,程度,人口水平及_____水平。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具有性和性。3、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的生活方式,保证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阻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和地区最的人口数量4、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人口合理容量约为。我们要坚决不移地实施“,”的差不多国策,以谋求。三、提出疑咨询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咨询,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咨询点疑咨询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明白得阻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把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缘故。明白得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学会分析其阻碍因素。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对中国东西部差异的认识。5、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进展观。学习重难点: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阻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特点二、学习过程咨询题探究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分布1.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否相同?2.一个地区人口密度大好,依旧人口密度小好?3.读表1—3—1、1—3—2、1—3—3讲出世界人口分布的要紧规律及缘故。4.读图1—3—2世界人口密度图,找出人口最稠密的4个地区及人口最稀少地区,试讲明的缘故。知识点二、阻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平原地区人口密集,高原地区人口稀少。如此讲是否正确?可举例讲明。2.什么缘故讲自然环境因素是阻碍人口分布的最差不多因素。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阻碍?3.举例讲明政治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的阻碍。知识点三、我国的人口分布1.我国北部、西部的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省区面积约占全国的一半,人口仅占全国的4%,其中西藏的人口密度不到2人;其余省区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人口却占全国的96%,其中台湾人口密度高达500人以上。分析这种人口分布格局的成因。2.从自然和社会角度,讲讲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要紧缘故。知识点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1.我国能够讲“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被庞大的人口分母一平均,却是“地少物缺”,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最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值还会下降,那么人口与环境的矛盾将更加尖锐┅┅因此我们应主动采取措施缓解矛盾,请举例讲明。2.有一片草原,放养了一定数量的牛羊,若干家人在此幸福的生活。几年后迁来一定数量的人家,当地的生活水平开始下降,但也能够将就坚持生活。又过了几年,又迁入了几家人口,结果生活难以坚持,被迫大批人家外迁。你能够用环境人口容量理论讲明吗?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1、分析表格中有关资料,回答(1)~(3)题。(1)运算巴基斯坦人口密度(四舍五入取整数),填入表中空格。国家日本巴基斯坦蒙古澳大利亚面积(万平方千米)37.879.6156.6768人口(万人)12500140002361766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3311.52.3(2)分析各国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更加达

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

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更加达

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进展水平的高低

(3)衡量一个国家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看________________两种资源是否得到最佳结合。所谓最佳,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2、关于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稠密地区,必是环境好的地区B.人口稠密地区,必是生态好的地区C.资源丰富地区,必是人口稠密地区D.经济发达地区,必是人口稠密地区3.下列讲法正确的是()A.自然环境是阻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B.生产力水平越高,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阻碍越不明显C.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差不多上经济发达的地区D.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阻碍较小4.对人口分布阻碍最大的社会经济因素是()A.生产力进展水平B.社会生活方式C.交通运输条件D.文化教育状况5.有关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B.南方地区人口多,北方地区人口少C.高原地区人口多,平原地区人口少D.内陆地区人口密集,沿海地区人口稀少6.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A.西藏B.内蒙古C.青海D.新疆7.我国下列省中,人口密度差异专门大,东部人口稠密,西部稀疏的是()A.四川B.山东C.新疆D.台湾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不管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操纵在16亿人左右9.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①资源总数持续扩大②科学技术水平持续提升③人口消费水平持续增长④人口增加对环境阻碍程度不确定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0.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合理容量能进行定量运算,存在具体的数量B.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往往低于其人口合理容C.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对制定该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D.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的极限人口数量课后练习与提升读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关系图,回答1~4题:010203040500102030405025002000150010005001.该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的人口密度低的缘故是()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B.地势低平,洪涝灾难频繁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2.下列地区与图中体现的情形最为吻合的是()A.德干高原B.长江流域C.非洲东部D.西欧平原3.阻碍图示人口与海拔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是()A.河流B.气候C.交通D.矿产4.在热带洪涝地区人口的分布常与图示地区相似,是因为地势较高的高原、山区()①气候凉快②资源丰富③降水较多④排水流畅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5.下列地区中属人口稠密区的是()A.澳大利亚B.东亚C.北非D.东欧6.有关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密集地区都在进展中国家B.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是非洲C.世界上的平原差不多上人口稠密地区D.亚州人口最多,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7.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_工业社会B.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C.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D.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右图为世界总人口推算图,读图完成8~10题:8.按图推算,估量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和进展中国家的人口数分不将达到()A.100亿、99亿B.100亿、90亿C.110亿、99亿D.110亿、90亿9.若本世纪末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A.a<b<c B.c<b<a C.b<a≈c D.a≈c<b10.有关阻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正确的叙述是A.资源越丰富,能供给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必定越大B.科技更加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D.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易的大小也有阻碍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1~12题:1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明白得错误的是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阻碍。

C、人类能够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D.生态环境的平稳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1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I、Ⅱ、ⅢB.Ⅱ、I、ⅢC.Ⅲ、Ⅱ、ID.I、Ⅲ、Ⅱ13.读下图表,回答咨询题。海拔(米)海拔(米)1.5%2005002000河流城镇图1洪涝地区人口分布图2人口分布随海拔高度的比例变化24%1.83%56.2%表1环境温度对人体的阻碍生命障碍不利高温高温舒服低温不利低温冷金属粘皮>49>29>2421℃±<18<10<-20(1)图1、图2和表1表示的阻碍人口分布的要紧因素分不是、和。(2)由表1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3)讲明图2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地区的缘故是①②③(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的阻碍,从而阻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阻碍的形成和进展。(5)除上述自然因素外,阻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有A、经济状况B、交通条件C、历史文化D、政策法规14.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咨询题。材料1: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统计图材料2:材料2: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材料3: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3省贫困人口最多,总计2000万左右,至1999年在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1)材料l反映出1990年一200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进展的趋向是什么。(2)按照材料2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垂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3)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的缘故。(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动身,讲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并讲明理由。<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参考答案咨询题探究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反映的是单位面积内人口的平均数目,并不体现人口的实际分布。人口密度相同的两个地区,人口分布状况可能相同,也可能差异专门大。若有两个地区的面积相同,差不多上一平方千米,总人口数差不多上5,按照公式: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能够求出两地的人口密度差不多上5人/平方千米。但两地的人口分布能够是平均分布,也能够是不平均分布,有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少区,由此可见两地的人口分布格局不同。2、人口分布一样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不能讲明和决定那个地区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只有把人口的数量、密度和经济条件结合起来,才能讲明咨询题。例如,有些地区人口过密,劳动力过剩,就业发生咨询题;有些地区人口过稀,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阻碍经济进展。这些咨询题就涉及人口分布的咨询题。因此,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看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3、世界人口要紧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近海平原地带。缘故是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气候适宜,平原面积宽敞,人类活动的历史悠久;而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一样来讲,降水少的地点人口稀少,降水较多的地点人口较密集;平原地区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农耕,人口稠密。4、世界人口最密集地区:东亚、南亚、美国东北部、西欧。东亚和南亚有世界古老的文化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进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西欧是世界上资本主义进展最早和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重要工业地带;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世界人口最稀少地区:北美洲和亚洲的高山(地势坎坷,气候冰冷)、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气候干热,水资源缺乏)、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气候湿热)、南极洲、北冰洋沿岸(气候冰冷)。知识点二、阻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不正确,讲的太绝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沛、农业发达、人口密集,而处于同一纬度的青藏高原由于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多冻土、人口稀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地区差不多上如此,如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点通常不在平原地区,而在高原和山区,如南美洲的玻利维亚高原、巴西高原,非洲的东非高原等。这讲明地势、气候等自然因素是阻碍人口分布的最差不多因素,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因素。2.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差不多的生存空间和生产、生活资料,对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产生重要阻碍。通常,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阻碍越明显阻碍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要紧包括地势、气候、水资源、土壤、矿产资源等。3.政治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的阻碍政治文化因素阻碍举例政治因素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宗教信仰犹太人移居以色列文化风俗纽约城内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科技进展水平筑波科技城的形成政府的人口与进展政策新疆、黑龙江农垦区的形成历史因素一些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知识点三、我国的人口分布1、人口集中分布在“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南,对比分析分界线两侧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势、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环境(经济、交通等)。内容地区内容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丰富,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多高山高原,降水稀少,洪涝多风沙,寒潮、沙尘暴等自然灾难频繁,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劳动力数量多,素养高,开发历史悠久,改革开放的优待政策。地处内陆,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差,开发历史晚,经济落后。2、一是自然环境优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势低缓、气候温顺潮湿、河网密布、沿海交通方便。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利于经济进展和人口集聚。二是经济实力雄厚。那个地点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又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近代科技集中的地区,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专门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进展迅速,吸引大量外地人口的迁入,人口总量大大增加。三是政策因素,80年代以来国家从全局动身,制定有利于沿海地区经济进展的专门政策,使那个地点成为改革开放最先获益的地区,大大刺激了人口迁入。知识点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1.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可操纵人口数量,爱护耕地;在水资源利用上可节约用水,呼吁爱护水资源等。即我们应正视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矛盾,努力将人口操纵在资源、环境承载的限度之内,逐步走上人口与环境和谐进展的道路。2.“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差不多上新专业术语。“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坚持相对稳固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承载力所指的人口规模应该是“为该地区的资源环境为坚持生存必须的最低生活标准所能承担的最大的人口数量”,即人口数量的极限。“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地球以及它的各个部分对人口的合理负载能力。也有人把人口合理容量称为理想人口或适度人口,其含义为“在一定条件下,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具有的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和谐,能带来最大社会效益的相对稳固人口。”因此环境承载能力下的人口数量与能最大程度保证经济社会进展的人口数量是不一样。从情境材料中能够看到,草原上,开始时属于“人口合理容量”;当第一次迁入后,已接近“环境人口容量”;当再次迁入时,草原已超越“环境承载力”即“环境人口容量”。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或阈值),人类活动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咨询题。人类如果要想可连续进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当堂检测1、解析:(1)先明确人口密度的概念。所谓人口密度,确实是平均每平方千米内人口的数目,从表中资料可知:巴基斯坦的人口为1.4亿人,面积为79.6万平方千米,如此巴基斯坦的人口密度为1.4亿人÷79.6万平方千米=176人/平方千米。

(2)分析给出的数据可知:人口数量少,经济未必发达,如蒙古;人口密度大,经济未必落后,如日本;人口密度越大,经济未必更加达,如巴基斯坦。

(3)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看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两种资源得到最佳结合,就会达到两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并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还会使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

点评: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不能讲明和决定那个地区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只有把人口数量、密度和经济条件结合起来,才能讲明咨询题。答案:(1)176(2)D(3)人口和自然

两种资源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并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2.D解析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开发时刻长短等因素的制约,其主导因素是生活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地区一样而言,或是经济发达,或是自然条件较好。然而,环境和生态条件较好的地区,往往是人类活动阻碍较小的地区,人口较稀疏;而资源丰富的地区,如资源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开发,人口也较稀疏;而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必定稠密。学贵在用,上述几个差不多上阻碍人口分布的因素,但任何因素都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有因时因地的差异。例如,资源再丰富,如果分布比较偏远,又没有开发,则人口稀少;生态条件好的地区,人口可能稠密也可能稀疏,要看阻碍人口分布的其它因素。3、B4.A5.A6.A7.A8.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环境人口容量的明白得能力。可用排除法解答。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而非总人口数量,可排除A选项;由于对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和促进可连续进展标准的认定,可能存在较多的主观因素,因此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排除B项,选定C项;16亿人是我国人口最大承载量,而非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不是指最高人口,而是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涵义,又可排除D项。9.D解析:因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不确定的。例如,现有的资源总数并不确定,科技进展水平、地区与外界的交流程度及人口消费水平等也在持续变化,这就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10.C解析:本题组是考查对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两个概念及两概念之间关系的把握与明白得。环境人口容量是一地区能容纳人口数量的最大值(极限值),而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适度值,往往前者大于后者。尽管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得关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阻碍区域的经济社会进展战略。课后练习与提升1~4解析:从图中的曲线变化可知,该地区人口要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