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慈溪市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高二地理学科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23年6月15日,菲律宾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19千米,图为地震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板块边界的类型和菲律宾所属板块的名称分别是()A.消亡边界欧亚板块 B.生长边界欧亚板块 C.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 D.生长边界太平洋板块2.地理信息技术在地震灾害中的应用有()A.制定灾区重建计划——遥感技术 B.监测板块运动和断裂——遥感技术C.确定地震震级和烈度——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地理信息系统【答案】1.A2.D【解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菲律宾位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其中菲律宾一侧为欧亚板块,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遥感技术主要是通过位于高空的设备向地面发射无线电波,通过返回波长的不同来确定地面受灾情况,不能制定重建计划,监测板块运动和断裂,AB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定位、导航等,不能确定地震震级和烈度,C错误;地理信息系统能对地理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有助于制定减灾预案和评估灾害损失,D正确。故选D。【点睛】“3S”是全球定位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的统称。GNSS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空间定位和导航的系统;RS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几何与物理信息及各种变化;GIS用于对多种来源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动态存取的空间分布信息系统,并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预测等功能。下图为非洲大陆部分区域自然带分布图,图中虚线表示自然带分界线。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植被景观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①群落结构简单,多革质叶片B.②零星分布着旱生乔木、灌木C.③高大繁茂,有明显季相变化D.④垂直结构复杂,多板根茎花4.图中①②④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答案】3.B4.A【解析】【3题详解】由图可知,①为热带雨林带,群落结构复杂,多板根茎花,A错误;②为热带草原带,零星分布着旱生乔木、灌木,B正确;③为高山高原气候,植被稀少,低矮,季节变化小,C错误;④为热带荒漠带,植被单一,以旱生植物为主,D错误,故选B。【4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①为热带雨林带,②为热带草原带,④为热带荒漠带,这三种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属于热带地区从赤道到副热带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A正确;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垂直分异规律是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变化,地方性分异规律是异于地带性分异的变化,都不符合①②④自然带的分布变化,BCD错误。故选A。【点睛】植被与环境相互作用。植被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环境(包括热量、光照、水分等)影响植物的种类、形态以及分布。在稳定的植被中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的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下图为美国本土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关于甲、乙农业带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A.甲带小麦秋季播种,生长周期较短B.甲、乙带小麦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C.乙带草原面积广阔,乳畜业规模大D.甲、乙带水源充足,适宜水稻种植6.近年来丙地许多农民将棉花改种为小麦,主要影响因素是()A.土地 B.气候 C.市场 D.劳动力【答案】5.B6.C【解析】【分析】【5题详解】观察图中信息可知,甲和乙农业带属于美国的小麦农业带,由于甲农业带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小麦难以越冬,因此种植的是春小麦,由于春季回暖,气温较高,小麦生长周期较短,故A错误;乙带属于冬小麦带,由于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冬季小麦可以越冬,因此甲、乙带小麦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B正确;乙带属于美国的小麦带,有河流灌溉,草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且美国乳畜业主要在东北部五大淡水湖周围,故C错误。甲、乙带纬度较高,不适宜水稻种植,D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丙处属于美国的棉花生产带,但是近年来,国际小麦市场的价格上升,导致丙地许多农民将棉花改种小麦,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故C正确;丙地区的土地既适合种植棉花,也适合种植小麦,而且土地并没有明显变化,A错误;丙地气候适宜种植棉花,因为棉花的需水量小,较小麦更易种植,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小麦少,BD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美国小麦带分布及其原因:分布地点:小麦带分布在美国中央大平原的中部(冬小麦)和北部地区(春小麦),其中北部地区种植春小麦,中部地区种植冬小麦。原因: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势平坦,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美国棉花带分布及其原因:分布地区:棉花带分布在北纬35°以南的东部地区。原因:该地区热量充足,光照资源丰富,无霜期长,在200天以上,春夏降水多,秋季降水少,有利于棉花的生长、成熟和收获。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7.关于澳大利亚气候类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大致呈半环状分布 B.甲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乙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D.以赤道为轴线,南北对称分布8.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人口分布与气候密切相关,该国()A.丙气候区最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C.丁气候区最适宜发展混合农业 D.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北沿海一带【答案】7.A8.B【解析】【7题详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大致呈半环状分布,A正确;甲位于西南沿海,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错误;乙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C错误;以南回归线为轴线,大致南北对称分布,D错误;故选A。【8题详解】读图可知,丙为热带沙漠气候区,炎热干燥,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A错误;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这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开发历史早,B正确,D错误;丁为热带雨林气候区不适宜发展混合农业,C错误;故选B。【点睛】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主要表现为半环状或倒碎钟形。这种分布模式在中西部表现为热带沙漠气候,而其外侧则是热带草原气候。东北部则拥有热带雨林气候,东南部和西南部则是地中海气候。东部地区的气候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塔斯马尼亚岛及其邻近地区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整个澳大利亚大陆的气候类型非常多样,从热带到温带,从干燥到湿润,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气候格局。读世界局部区域某季节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海域表层海水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A.①水温低于②B.②盐度小于③C.③盐度大于④D.④密度大于①10.图示季节各洋流流经海域,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航行速度较快B.②处海雾天气较少C.③对沿岸增湿较少D.④处行船风浪较小【答案】9.D10.B【解析】【9题详解】读图可知,①为低纬度流向高纬度,②为高纬度流向低纬度,通常情况下,①水温高于②,A错;②位于副高海区,盛行下沉气流,全年蒸发量较大,盐度较高,③位于赤低海区,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盐度较低,故②盐度大于③,B错;④位于盛行西风控制区,温度较低,降水丰富,蒸发量较小,③位于赤低海区,全年降水量较大,③盐度小于④,C错;海水密度由赤道向北递增,④密度大于①,D对;故选D。【10题详解】读图可知,此时索马里区域洋流为顺时针,可推测受西南季风影响,对应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①处航行速度还需要考虑航行方向,A错;②处受寒流影响,且此时为冬季,蒸发弱,再加上受来自陆地的东南信风影响,空气中水汽较少,海雾天气较少,B对;③为几内亚暖流,对沿岸增湿较多,C错;④处位于盛行西风控制区域,行船风浪较大,D错;故选B。【点睛】索马里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旱,这种气候和索马里洋流有密切的关系。读某地地质平面图和地质年代表。完成下面小题。地质年代符号地质年代符号第三纪r晚二叠纪P₂晚白垩世K₂早二叠纪P₁早白垩世K₁志留纪S晚侏罗世J₃奥陶纪0中侏罗世J₂寒武纪C早侏罗世J₁

11.甲、乙、丙、丁四处说法正确的是()A.甲断层 B.乙岩浆喷出 C.丙岩盘下降 D.丁背斜12.图中地质事件的先后顺序可能是()A.②①⑤④③ B.①⑤③②④ C.①②④⑤③ D.②③⑤④①【答案】11.C12.C【解析】【11题详解】阅读地质图结合表中信息可知,J3、J2、J1、P2、P1受地壳运动发生弯曲,丁处岩层中间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构造,D错误;乙处的K2及K1、r为花岗岩,说明岩浆侵入沉积岩,甲处为变质作用、乙处为岩浆侵入,故AB错误;断裂带使得岩层J1、P2、P1发生错位,丙处为断层,相应的岩层面积增大,说明岩层下降,C正确。故选C。【12题详解】结合地质年代表,C、0、S、P1、P2、J1、J2、J3为按次序受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地层,J3、J2、J1、P2、P1受内力作用发生弯曲,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构造;断裂带使得岩层J1、P2、P1发生错位,断层形成是在向斜形成之后;花岗岩r、K1、K2覆盖在断层、向斜之上,断层形成在花岗岩r、K1、K2形成之前。故图中地质事件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①②④⑤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一般来讲,判断断层的形成时代主要是根据断层上覆地层的时代来判断。当上覆地层无断层时,我们一般认为断层的形成时代早于上覆地层形成的时代;当地层有断层时,我们一般认为断层的形成时代晚于该地层形成的时代。读2022年部分国家相关人口数据表,完成下面小题。国家总人口/亿首都人口/万城市化水平/%甲14.1218865.2乙3.327083丙0.3490067.5丁0.95158068.313.甲、乙两国最有可能是()A.印度、日本 B.中国、美国 C.中国、俄罗斯 D.印度、韩国14.丙、丁两国最突出城市化问题是()A.人口基数大 B.滞后城镇化 C.虚假城镇化 D.逆城市化【答案】13.B14.C【解析】【13题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甲国人口2022年突破14亿,为中国,排除AD;根据城市化率83%可判定乙国为发达国家,俄罗斯为发展中国家,且俄罗斯人口数量没有达到3亿多,美国人口3亿多,排除C,故选B。【14题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丙丁两国人口总数不过1亿,人口较少,A错;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表格信息无法判定工业化水平,B错;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丙、丁两国的首都人口占总人口高达26%和16.7%,特大城市畸形发展,且城市化水平高,应该出现了虚假城镇化,城镇化处于高速城市化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的可能性小,C对、D错。故选C。【点睛】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目前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2)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目前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温冷暖异常变化的现象。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海区(120°W至170°W、南北纬5°之间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多年气候平均状态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常用Nino3.4指数表示关键区域的海表温度距平)。下左图示意2017年9月~2022年5月关键海区海表温度距平,下右图示意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完成下面小题。15.2022年1~5月期间()①出现厄尔尼诺现象②出现拉尼娜现象③智利北部频发沙漠花海④秘鲁渔场渔获量增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大气环流异常导致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发生,进而可能影响全球气候变化这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A.区域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整体性特征【答案】15.D16.D【解析】【1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当该海域海温距平低于气候平均状态0.5℃且持续三个月以上,出现拉尼娜现象,由图可知,2022年1-5月海表气温低于气候平均状态0.5℃,应出现拉尼娜现象,①错误,②正确;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南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降低,气压升高,导致东风增强,由离岸风形成的南美洲沿岸秘鲁寒流增强,秘鲁渔场渔获量会增加,南美洲西海岸降水减少,不会出现沙漠花海,③错误,④正确。故选D。【16题详解】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大气环流异常导致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发生,随之洋流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气候、水文、植被等,是整体性的表现,D正确,没有体现区域性、差异性和开放性特征,ABC错误,故选D。【点睛】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海洋中的异常气候现象,特点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的海水温度显著增温。拉尼娜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表现为该区域的海水温度异常下降。这两种现象是由于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贝阿铁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以后第二条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于1984完工。该铁路中段西起贝加尔湖北岸的乌斯季库特,东至共青城,沿线矿产资源丰富。线路通车后列车长期限速15km/h一40km/h行驶。为提高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2021年俄罗斯开始对其改造升级,并规划扩建东部支线。下图是俄罗斯铁路交通和工业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7.贝阿铁路建设之初的主要作用是()A.加强国际交流 B.缓解运输压力 C.提升客运运量 D.实现海陆联运18.该铁路线通车后长期维持低速运行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冻土广布,地面沉降严重 B.植被茂密,影响行车视线C.河流众多,暴雨山洪频发 D.气候干旱,风沙掩埋路基【答案】17.B18.A【解析】【17题详解】贝阿铁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以后第二条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之前有西伯利亚第一大铁路,单纯为加强国际交流建设的意义不大,A错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输压力大,贝阿铁路修建后可以缓解其运输压力,B正确;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客运需求少,C错误;西伯利亚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基地主要位于西部地区,且资源主要向西部运输,比较少用到港口运输,D错误。故选B。【18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区域地理知识可知,西伯利亚地区多年冻土广布,贝阿铁路受冻土融化和复冻影响,易出现路基病害,若贝阿铁路速度过快,冻土消融易使路基下沉、冻胀或变形,影响行车安全,故为防止铁路状态持续恶化,列车长期保持低速运行,A正确。西伯利亚地区针叶林分布广泛,对公路行车视线影响较大,但列车是按既定路线行驶,对铁路运行影响较小,B错误。根据所学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知识可知,该地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暴雨山洪对其影响较小,C错误。西伯利亚地区冰雪覆盖时间长,植被覆盖率高,风沙危害小,D错误。故选A。【点睛】贝阿铁路是前苏联第二条横贯西伯利亚的大铁路。1984年10月27日全线通车。其运输能力为一昼夜48列火车,其中46列是货车。贝阿铁路西起贝加尔湖北岸乌斯季库特,东至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全长3145公里。图1示意我国甲地(30°N、120°E)某同学查询到的当天月球升落时刻(北京时间)的信息,当天傍晚某时刻,该同学观测到月球正好位于头顶附近。同一时刻,位于南半球乙地的某观测者看到太阳正好位于正南方向。图2为不同日期月球亮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甲地某同学该时刻若面朝正北抬头看月球,观测到的月球亮面接近图2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20.若当天太阳直射点纬度值为8.6°,则乙地所在的经度与当时的太阳高度分别是()A.37.5°E60° B.142.5°W7° C.37.5°E80° D.142.5°W9°【答案】19.A20.B【解析】【19题详解】据材料可知,甲地某同学观看月亮的时间是农历二月初八,此时为上弦月,在北半球,上弦月月面朝西,出现于上半夜。该时刻若面朝正北抬头看月球,观测到的月球亮面接近图2中的①,A正确;在该地若面朝正北观测,②是峨眉新月、③是下弦月、④是残月,BCD错误。故选A。【20题详解】据材料,月出时间是10:42,月落时间是00:18,月球正好位于头顶附近的时间是17:30(北京时间)。此时乙地位于南半球,太阳正好位于正南方,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该点位于直射点以北,乙地对应地方时为12时。根据此时北京时间为17:30,可知该地位于37.5°E。由于太阳直射点纬度值为8.6°,若乙位于直射点的正北方,则太阳直射点纬度值为8.6°S,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应至少大于91.4°,故AC错误;第二种情况为该点位于直射点以南,则该地出现极昼现象,太阳正南升正南落,对应地方时为0时。则当地的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17:30小时,计算当地经度142.5°W,若当天太阳直射点纬度值为8.6°,此时乙地正处于0时,刚刚日出,极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8.6°,乙地纬度低于极点,太阳高度应低于8.6°,B正确,D错误。故选B。【点睛】极昼,又称为永昼或是午夜太阳,是指在地球的两极地区一天之内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上的现象,也就是说昼长等于24小时。极昼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一极就会出现极昼现象。极昼的范围与太阳直射点纬度有关,其边界与极点的纬度差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21.某校地理研学小组于7月到某岛进行考察。下图为该岛等高线地形图及该岛北回归线上的两处地标景观图。下列地点中,研学小组最有可能欣赏到海上日出景观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图中两处景观都位于北回归线上,且黄花山经度为116.98°E,自然之门经度为117.14°E。故图中方向位上东下西左北右南,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方位为东北方向。①点东北方向为海洋且无遮挡可以看到海上日出,A正确;②点东北方向为山区,故看不到海上日出,B错误;③点东北方向有山地遮挡不能直接看到海洋,C错误;④点东北方向为山区为陆地,看不到海洋,D错误。故选A。【点睛】大气的垂直速度(单位:Pa/s)是表征大气垂直运动的物理量,正值代表下沉,负值代表上升。下图为某锋面气旋系统过境时沿116°E经线大气垂直速度的纬度—高度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22.此时甲地()A.暖锋已过境,气温升高 B.冷锋已过境,天气转晴C.受暖锋控制出现连续降水 D.受冷锋控制出现阴雨天气23.与图中甲附近等压线分布最接近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22.D23.A【解析】【22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甲地及其以上大气以负值为主,表明该地区大气以上升运动为主,应该暖气团控制;甲地以北地区纬度较高,大气垂直速度逐渐出现正值,气流以下沉为主,应以冷气团控制;结合锋面移动方向,应该是甲地北侧冷气团向南侧的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AC错误;甲地附近大气的垂直速度等值线密集,变化剧烈,表明此时甲地位于冷锋锋面附近,甲地此时还未完全被冷气团控制,也就是冷锋正在过境,B错误D正确。故选D。【23题详解】因为a>b>c,①处为低压槽的南部地区,位于冷锋锋前暖气团控制,符合图示情况,A正确;②位于低压中心,B错误;③为低压槽北部地区,位于暖锋锋后冷气团控制,不符合,C错误;④为高压脊脊部地区,不符合,D错误。故选A。【点睛】低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高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高压脊:从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低压槽: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洪水灾害,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完成下面小题。纬度3~5月6~8月9~11月12~2月总计升温型混合型升温型混合型升温型混合型升温型混合型升温型混合型0°~30°N000000010130°~40°N524252101312335840°~50°N132151101215274917021750°~60°N3422350037403460°~70°N16106100117824.下列地区中,融雪洪水灾害多发的是()A.尼罗河流域 B.中南半岛 C.北冰洋沿岸 D.亚洲中部25.一般认为,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其理由最可能是()A.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 B.雨水的流动性比积雪融水强C.积雪面雨水会加速积雪消融 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答案】24.D25.C【解析】【24题详解】根据表中信息,在40-50°N,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最高,尼罗河位所跨纬度为4°S到30°N,所处纬度低,A错误。中南半岛所处纬度较低,B错误。北冰洋沿岸所处纬度高于40-50°N,C错误。亚洲中部位于40-50°N这一范围,D正确。故选D。【25题详解】混合型洪水是雪面雨水与融雪洪水混合形成,雪面雨水带来热量并冲击积雪,使得积雪消融速度快,混合型洪水水量大,水位高,因此破坏力更强,C正确;表中数据表明,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但频次高并不能表明单次洪水的破坏力强,A错误;雨水和积雪融水均为液体状态,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的流动性差异不大,B错误;材料信息表明,两类融雪洪水中均有冰凌和融冰,D错误。故选C。【点睛】融雪洪水由积雪融化形成的洪水,简称雪洪,融雪洪水在春、夏两季常发生在中高纬地区和高山地区。影响雪洪大小和过程的主要因素是:积雪的面积、雪深、雪密度、持水能力和雪面冻深,融雪的热量(其中一大半为太阳辐射热)积雪场的地形、地貌、方位、气候和土地使用情况。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环地中海沿岸图。材料二:波河是意大利最大河流,其北部支流多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材料三:图中的甲地气候干燥,多低山丘陵,设施农业(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当地主要通过开采富含矿物质的优质地下水进行温室水栽。)成为支柱产业,是欧洲其他地方冬、春季蔬菜的主要供应基地,农产品品质好,有“欧洲菜园”之称。(1)意大利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盛产优质大理岩,大理岩由____变质而成。意大利的典型植被是____,A处附近是世界著名的____海峡,该海峡表层海水的流向为____。(2)结合材料,简述甲地农产品品质优原因。(3)从河流补给的角度,判断波河枯水期出现在____(选“夏季”或“秋季”),并说明原因____。【答案】(1)①.石灰岩②.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③.直布罗陀④.自西向东/自大西洋向地中海流(2)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业技术先进/技术设备先进/培育良种。水质优。(3)①.秋季②.秋季受盛行西风影响小,降水少,气温降低,冰川(雪)融水量减少【解析】【分析】本题以环地中海沿岸图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河流补给类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小问1详解】大理石属于变质岩,大理石是由石灰岩经高温高压变质而成。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形成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据图可知,A处附近是世界著名的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地中海和大西洋,由于地中海的盐度较高,大西洋盐度较低,所以地中海的海面较低,大西洋的洋面较高,该海峡表层海水的流向为自大西洋向地中海流。【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地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甲地为发达国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当地主要通过开采富含矿物质的优质地下水进行温室水栽,水质优良。【小问3详解】秋季为波河枯水期。秋季受盛行西风还未移动到该地区,未对该地区施加影响,降水少,地表径流较少;秋季气温降低,山地冰川融水量减少,补给河流水量减少。27.图示为五大湖地区示意图,表格为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月份甲乙气温(℃)降水(MM)气温(℃)降水(MM)1-6.745.6-12.490.046.064.03.375.5720.576.619.1118.5108.963.06.596.0(1)五大湖按照湖水性质分,属于____(填“淡水湖”或“咸水湖”),按成因分属于____(填“冰蚀湖”或“冰碛湖”),加拿大的中南部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产区,产量大,商品率高,多采用____、____(填运输方式)经蒙特利尔港输出。(2)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3)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说明其原因。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答案】27.①.淡水湖②.冰蚀湖③.水运##河运④.铁路28.主要分布在湖泊东部和南部。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北/偏西风,经过湖面时得到水汽和热量补充/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湿空气遇到冷空气抬升,凝结降雪。29.五大湖的调节作用大,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小,流量②>①,流速①>②,结冰期②>①。【解析】【分析】本题主要借助区域图及表格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气候成因以及港口的区位条件,意在考查考生的区域定位能力、从图及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小问1详解】第四纪冰期时,五大湖地区接近拉布拉多和基瓦丁大陆冰川中心,冰盖厚,侵蚀力极强,原有低洼谷地的软弱岩层逐渐受到冰川的刨蚀,扩大而成今日的湖盆。当大陆冰川后退时,冰水聚积于冰蚀洼地中,便形成五大湖的水面。五大湖按照湖水性质分,属于淡水湖,按成因属于冰蚀湖。蒙特利尔市距加拿大的小麦主产区,产量大,商品率高,出口量大;小麦属于大宗商品,多采用廉价的水运或铁路运输至港口,可降低运输成本。【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雪带”主要分布于湖泊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冬季时,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当西风和西北风经过比较温暖的湖面时,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大幅增加,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湿空气受山地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小问3详解】水位稳定原因:圣劳伦斯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因此降水的季节变化对其流量变化有较大影响,而根据表格中甲、乙两地的降水资料可知,甲、乙两地的降水的季节变化都较小,故流量季节变化小;另外上游湖泊及地表植被的调节,导致圣劳伦斯河的流量很稳定。水文特征的差异:据图可知,①河段由甲地75m降到蒙特利尔的7m,落差较②河段大,流速快;1-4月气温甲地高于乙地,①河段比②河段封冻期短;甲地降水比乙少,且乙在下游,还有支流流入,①河段比②河段流量较小。28.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智利是首个与我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南美洲国家,并于2019年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下左图是智利所在区域略图,下右图是智利S市和M市气候资料图。材料二:甲地是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该矿易采易选,冶炼铜需要大量的水。甲地经百年开采,形成了长4300米、宽3000米、深700米的巨型深坑,横亘在沙漠中,如同地球上一块巨型伤疤。现甲地所在国重视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