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_第1页
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_第2页
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_第3页
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_第4页
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一、历史高考的备考首先,我们必需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根本:即根底知识、根本实力、根本情感。1.根底知识相识历史开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务、历史现象和历史开展的根本脉络。2.根本实力目标\要求ⅠⅡⅢ获得和解读信息获得试题供应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察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展分析及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及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精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相识和说明问题。表达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精确描述和说明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展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及阐释,意义完整。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推断、归纳、演绎、比拟、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楚、逻辑严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表达创新性思维。3.根本情感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育安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主动进取的人生看法,塑造健全的人格,培育坚毅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加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实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决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看法。相识人类社会开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敬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创建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其次,贮存好知识〔记忆知识〕才是备考的根本方法。历史高考像建房,知识记忆是打算沙、石、砖和钢材。历史高考像煮饭,知识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1、全面驾驭教材=主干知识+隐性知识教材=目录+正文+黑体字+小字+图表+注释+习题+大事年表2、重点驾驭主干知识=历史事实+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重点知识=考纲要求+时事热点重点知识=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务+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开展的根本脉络。3、多层次驾驭历史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事务、结果历史结论=背景、目的、缘由、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只有主动读教材,喜爱读教材,擅长读教材,能自主整理教材,练习后回来教材,才能全面驾驭教材。理清章节的知识构造,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透彻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归纳历史线索;进展纵横比拟。理解根底上强化记忆,务求过关;按史实、结论的要素进展索引式记忆、尝试记忆;简化记忆,牢记关键词;自主整理知识,按自己的方法牢记;切忌从头看至尾,什么也没记。第三,历史高考以实力为主导。历史选择题的解题还是:熟记课本主干知识,运用相应历史学科实力正确选择。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还是:以课本历史知识为资源,独立运用阅读和获得历史信息的实力、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去分析、综合、比拟、归纳、概括、评价历史事实。1.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学习历史;2.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3.注意探究学习,擅长从不同的角度发觉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4.养成独立思索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展较为全面的比拟、概括和阐释;认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沟通。第四,历史高考复习不可能一撮而就,胜利在平常,所以每天进展适量的、标准的训练,这才是胜利之道。1.以练习为主线,以实力训练为主体;2.依据高考模式进展三限:限时、限量、限分值;3.严格要求按标准答题,主观题进展上本训练;4.强调更正,每人必需打算错题本和草稿本;5.练习更正后必需回来训练目标,务求举一反二。结论:无论是2021年,还是2021年的高考,在高考题型根本稳定的前提下,最正确的应考方法仍旧是“以不变应万变〞。第一单元先秦〔教案局部〕※导入新课奴隶社会的兴衰过程夏朝——奴隶社会形成————————————————前2070年—前1600年商朝——奴隶社会开展————————————————前1600年—前1046年西周——奴隶社会强盛————————————————前1046年—前771年春秋——奴隶社会瓦解————————————————前770年—前476年东周春秋〔前770—前476〕——奴隶社会瓦解〔前770—前256〕 战国〔前475—前256〕——封建制度确立大变革时期一、古代史整体知识构造〔1〕政治:中央统治、地方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2〕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城市;〔3〕文化:文学、艺术〔音乐、绘画、书法、雕刻等〕、哲学、科学。二、本单元在教材、高考中的地位本单元共有7小节,约占中国古代史课程的6.1%。其中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时空跨度大,内容较简单。原始社会是通过对典型的古人类遗址和家喻户晓的传闻的介绍来描述人类早期劳动生活、社会演进历程的,纵观近几年高考考纲,原始社会这一局部始终没有列入其中。奴隶社会的夏、商、西周三代主要介绍了王朝更替、重要制度以及经济文化成就。作为社会转型期的春秋战国历史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作了全面介绍,应当被视为本单元学习的重中之重。本单元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年年有题,分值不高,以选择题形式为主,且及课本依托关系较亲密。主要考察了封建城市的位置和作用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儒法思想及其实践效果问题。今后高考中很有可能考察:①是最新考古成就对已有成果、结论的补充和修正;②是突出的经济成就;③是以新情景、新材料来考察对春秋战国思想的相识;④是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内容。三、备考指南考纲展示复习向导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1〕夏朝的建立;〔2〕商朝的兴衰;〔3〕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强盛;〔4〕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5〕井田制和分封制。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了解其重要制度。2、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①农业和畜牧业;②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③商业交通和城市。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救济开展状况,运用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分析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3、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①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②民族融合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的缘由、性质和作用;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及影响,相识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①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②土地全部制的变迁③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开展的状况及缘由;相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运动,理解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的缘由5、先秦时期的文化

①老子和孔子②百家争鸣③文学和艺术④天文和物理⑤扁鹊驾驭春秋战国时期文学、艺术及科技成就;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缘由及诸子百家的思想。四、知识归纳考点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导读】此考点近年命题不多,大多知识点略作了解即可,建议重点驾驭夏朝建立的意义、盘庚迁都的影响、武王伐纣的性质以及分封制。知识点1、夏朝的建立〔重点〕〔1〕建立:①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②建立者:禹。〔2〕性质: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表现:①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②国家机构初具规模〔3〕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建都阳城。〔4〕灭亡:①缘由:实施暴政,激化冲突。②方式:商汤讨桀,夏朝灭亡。知识点2、商朝的兴衰〔重点〕〔1〕建立:商汤灭夏,以亳为都城建立商朝〔2〕稳定:盘庚在商朝中期迁都到殷,商朝又名殷朝;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展阶段。〔3〕衰落:商朝晚期,商王纣实行暴政,生活腐朽,导致社会冲突日益锐利。知识点3、武王伐纣和周朝的强盛〔重点〕〔1〕武王伐纣:①背景:一是商纣实施暴政,激化社会冲突。二是周的强盛。周文王任用姜尚,周公旦等改革政治和军事,开展经济,到武王时成为西部强国。②过程:公元前1046年,双方激战于商都郊外牧野。纣王军队阵前倒戈,引导周军攻进商都,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西周建立。③性质:奴隶主贵族对抗暴君的正义战争。〔2〕周朝的强盛:①地域空前广袤。②民族关系: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加强。③世界地位:在世界的东方具有重要地位。知识点4、西周的井田制和分封制〔重难点〕〔1〕实行的目的:为了稳固奴隶制统治。〔2〕井田制:①含义: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根底。〔A.是田地的形式,因田地阡陌纵横,犹如井字,称为井田;B.是经营方式,也就是剥削方式。它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②内容:周王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臣下,诸侯臣下向国王交纳肯定的贡赋。③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开展,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渐渐确立。★新课标关于“分封制〞的思索标题——西周分封制:地方分权型国家管理形式的开展史1、目的:稳固周王朝的统治2、内容:(1)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表达“家天下〞的统治特点(2)双方权利及义务: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j★新课标关于“分封制〞的思索标题——西周分封制:地方分权型国家管理形式的开展史1、目的:稳固周王朝的统治2、内容:(1)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表达“家天下〞的统治特点(2)双方权利及义务: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jìn,朝见君主或朝拜圣地:觐见。朝觐。述职。)3、原则:宗法制为核心的血缘亲疏关系(1)目的:爱护王权的稳定(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确定政治权力等级关系〕。(3)对社会影响。a.保证贵族在政治上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b.后来及封建礼教“三纲五常〞结合,引申出“家长制〞的文化观念,使家庭内部有了支配及被支配关系。①注意家庭建立,提倡尊老爱幼,对中华民族形成强大的民族凝合力一促进作用。〔高考题“族谱〞〕②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造成个人自办法识和同等权利受到约束,及现代社会的同等、法制精神相违反。3、影响:(1)加强统治,扩大统治区域。(2)有利华夏族及边疆少数民族的融合,促进中华民族的开展。(3)诸侯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势力强大,周王室相对衰弱,形成诸侯争霸的分裂局面,无力保持统治的权威性。同时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一分为二的评价〕五、近三年高考真题展示1.〔2007上海历史〕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终一次迁徙后,定都二百多年,创建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A.商汤B.武丁C.盘庚D.商纣2.〔2007上海历史〕28.随着历史的变迁,很多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例如“革命〞,最早界定为改朝换代,近代以来则多指政治体制变革。以下选项对应上述概念内涵的是A.汤武革命/“荣耀革命〞B.“荣耀革命〞/工业革命C.汤武革命/“文化大革命〞D.工业革命/“文化大革命〞3.〔2021北京〕12.以下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都在今日陕西省的境内B.都在关中地区C.都在今日河南省的境内D.都在今日的黄河流域4、(08广东单)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及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5、〔2021全国文综一〕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B.爵位C.溢号D.行业6、〔2021全国文综二〕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名B.邑名C.爵号D.官名7、〔2021北京文综高考〕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及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 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8、〔2021高考广东单科〕“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B.王位继承制度C.郡县制度D.三公九卿制度9、(2021高考江苏单科)“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记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10、〔2021高考山东文综〕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