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第2版)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_第1页
经济学基础(第2版)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_第2页
经济学基础(第2版)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_第3页
经济学基础(第2版)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_第4页
经济学基础(第2版)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11.掌握国民经济基本总量指标及其相互关系;2.了解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3.了解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4.理解乘数理论及其经济意义。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学习目的与要求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2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经济总量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3一、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经济总量(一)国民生产总值(GNP:grossnational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一国一年内所生产(不是销售)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说明:(1)GNP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二手房(2)GNP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因此,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既可作为最终产品又可作为中间产品:煤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4(一)国民生产总值(3)GNP包括有形和无形产品——劳务(4)GNP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就是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价格来计算。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NP中大量的地下经济活动在GNP中也没有得到反映GNP的计算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5(一)国民生产总值(5)实际GNP与名义GNP名义GNP:按产品和劳务当年销售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实际GNP:按不变价格(基年的价格)计算的某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区别:名义GNP既包括产量的变动又包括物价水平的变动;实际GNP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只反映生产产量的变动。实际GNP比名义GNP更能反映真实的经济福利水平。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某年名义GNP/某年实际GNP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能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6(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1.国民生产净值(NNP:Nationalnetproduct):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后的产值。NNP=GNP-折旧2.国民收入(NI:NationalIncome)(狭义)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NI=NNP-间接税=工资+租金+利息+业主收入+企业利润3.个人收入(PI:PersonalIncome):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利息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7(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4.个人可支配收入(PDI:personaldisposableincome)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是从个人收入(PI)中扣除个人向政府交纳的税金,即得个人可支配收入,也被称作税后收入。PDI=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说明:广义的国民收入泛指5个总量。小结:五个基本总量NNP=GNP-固定资产折旧NI=NNP-间接税PI=NI-企业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利息PDI=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8(三)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9(四)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1.收入法——“产出等于收入”收入法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加总而成,又称要素收入法。收入法核算的GDP应包括的项目:(1)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农民和小店铺主收入。(3)公司税前利润。(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5)资本折旧。GN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102.支出法——“产出等于支出”用支出的方法来衡量国民收入,GNP或GDP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品和非耐用品的支出、劳务支出、住房租金;私人国内投资,包括购买厂房、设备、私人住宅的支出和企业存货净变动额;(3)政府购买;(4)净出口。用国民收入Y代表GDP,我们可以用下式来表示用支出法计算的GDP:Y=C+I+G+NX这是一个必须无条件成立的恒等式。恒等式的左边是总收入,右边是总支出,因此我们又把它称为国民收入恒等式。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113.部门法部门法是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所有企业单位投入的生产要素新创造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的销售价值,按产业部门(农业、林业、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金融业、服务业等等,加上统计误差)分类汇总而成。说明:以上三种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计算同一GNP,所得出的结果,从理论上说应该是一致的,但实际上往往不一致。以支出法为基本方法,为计算GNP的标准。如果按收入法和部门法计算出的结果与支出法不一致,通过误差调整项来进行调整,使之达到一致。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12二、国内生产总值GDP

(grossdomesticproduct)1.含义一年内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GDP是目前国民收入核算中最常用的一个总量,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GDP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包括本国与外国居民在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2.GDP的意义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3个重要经济指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宏观经济管理中有重要作用在对外交往中有重要意义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133.GDP的局限性(1)不反映分配是否公平;(2)非市场活动得不到反映;(3)有些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内容无法得到反映;(4)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福利状况;(5)GDP的数值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内容的实质;(6)由于不同国家产品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差异,两国GDP指标难以进行精确比较;(7)生活质量的改善不能得到体现。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14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有助于了解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人均GDP有助于了解一国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某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某年国民生产总值/某年人口总数人口数量:当年年初与年底的人口数平均值,或者是年中(当年7月1日0时)的人口数。1993年,联合国统计司要求各国在国民收入统计中用GDP代替GNP过去几年中国GDP的结构:投资:消费:净出口=4:4:2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155.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年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NP以人口为统计标准,美国国民收入统计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美国的美国公民;暂住外国的美国公民;常住美国但未加入美国国籍的居民。GNP包括三类居民在国内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的总和。GNP和GDP的关系: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16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一)两部门经济中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两部门经济:一个国家只有居民和厂商两个部门。总需求:AD=消费(C)+投资(I)总收入也就是总供给:AS=要素收入总和(居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消费(C)+储蓄(S)AD=C+I,AS=C+S,所以C+I=C+S,即I=S说明:(1)I=S(储蓄—投资等式)只有在两部门经济中才成立;(2)I=S,从国民收入会计角度,事后储蓄和投资总相等;(3)I=S,是指整个经济而言,对于某个人、某个企业,则完全可以通过借款或贷款,使投资大于或小于储蓄。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17两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18(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三部门经济:在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加上政府部门。总需求:AD=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总供给:AS=要素收入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消费(C)+储蓄(S)+税收(T)AD=C+I+G,AS=C+S+T所以:C+I+G=C+S+T即:I+G=S+T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19三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20(三)四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四部门经济:在三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加上国外部门。总需求:AD=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出口(X)即AD=C+I+G+X总供给:AS=要素收入总和=对本国产出的消费(C)+储蓄(S)+税收(T)+进口(M)即AS=C+S+T+MC+I+G+X=Y=C+S+T+M即I+G+X=S+T+M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21(三)四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22第二节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需求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乘数理论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23一、总需求(AD:AggregateDemand)总需求AD:一定时期内,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包括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国外需求。在宏观经济学中,总需求是指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它不仅指整个社会对物品和劳务需求的愿望,而且指该社会对这些物品和劳务的支付能力。(1)消费:居民户对产品与劳务的需求或支出;(2)投资:厂商对投资品的需求或支出;(3)政府购买:政府对各种产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4)净出口:出口与进口之差。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即:AD=C+I+G+(X-M)总需求=GDP=总支出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24二、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与出口。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假定总需求中的其他部分不变,仅仅考虑总需求中消费的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1)消费函数(consumptionfunction)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减少。C=f(Y)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25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2)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①平均消费倾向APC:APC=消费/收入=C/Y边际消费倾向MPC:MPC=ΔC/ΔY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收入越高,消费占收入的比例越少;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26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3)储蓄函数储蓄函数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储蓄增加;收入减少,储蓄减少。S=f(Y)(4)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①平均储蓄倾向APS(averagepropensitytosave)APS=储蓄/收入=S/Y②边际储蓄倾向MPS(marginalpropensitytosave)MPS=ΔS/ΔY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27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5)消费与储蓄的关系APC+APS=1MPC+MPS=1收入消费储蓄MPCAPCMPSAPS190009110-110/1.01/-0.012100001000000.891.000.110312000116004000.750.970.250.034150001336016400.530.890.470.11(6)消费和储蓄倾向的感性认识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282.消费函数、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1)自发消费由人的基本需求决定的最必需的消费,如维持生存的衣、食、住等,不取决于收入,是一个固定量。(2)引致消费由收入所引起的消费,这部分消费的大小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引致消费=c*Y(c为边际消费倾向MPC)(3)消费函数:C=f(Y)=自发消费+引致消费总需求:AD=C+I(4)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条件:总供给(国民收入)与总需求相等,即Y=AD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29三、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1.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变动的关系总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的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即总需求增加,均衡的国民收入增加,总需求减少,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减少。总需求增加(由自发总需求增加引起),总需求曲线向上方移动,国民收入增加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302.储蓄与国民收入变动的关系——“节约的悖论”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节约的悖论:节俭(美德)——少消费——少需求——经济衰退不节俭——多消费——多需求——经济繁荣原因:在收入既定时,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会使消费减少,总需求减少,从而国民收入减少。适用范围:经济萧条、各种资源被严重浪费,只要增加总需求就可以使闲置资源得到利用,促进经济繁荣。此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从长期来看,经济的繁荣取决于总供给能力。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31四、乘数理论1.乘数乘数: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根据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公式,增加的总需求与增加的国民收入相等,即:△Y=△AD乘数α=1/(1—c)原因: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增加的收入就有更多的部分用于消费,从而使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增加的更多。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322.乘数的作用(1)乘数作用的条件: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乘数只适用于有闲置资源存在的情况,即实际产出小于其潜在产出时。(2)乘数反应:经济部门间存在密切联系。某一部门自发总需求的增加,不仅会使本部门收入增加,会在其他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使其需求与收入也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增加,数倍于最初自发总需求。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333.对乘数的感性认识均衡收入为Y=(1000+I)/(1-0.8)I=600时,Y=8000I=700时,Y=8500即:投资增加100,收入增加500,投资乘数5。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344.应用:政府支出乘数政府支出乘数是指政府在商品服务上每增加1元开支所能引起的GDP的更多增长的程度。政府在商品服务上的一项采购,会引致一系列的再支出:如果政府修一条公路,修路工将会用其收入的一部分购买消费品;这又会接着引起出售消费品的人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又会被花掉。G(政府)每增加1元对GDP的最终效果与I(投资)每增加1元的效果是一样的:即乘数为1/(1-MPC)。注意,乘数这匹马同样也可以反方向驾驭。如果政府开支下降,而税收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GDP的下降幅度将等于G的变化量乘以乘数。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35第三节IS—LM模型IS曲线LM曲线IS-LM模型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36IS—LM模型IS—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模型,是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1)IS:用来解释财政政策,I:investment:投资;S:save:储蓄描述产品(物品)市场达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2)LM:用来解释货币政策,L:liquidity:货币需求;M:money:货币供给描述货币市场的均衡。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37一、IS曲线1.IS曲线的定义: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达到均衡(物品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息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2.总需求公式来说明IS曲线:投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不随利率变动的自发投资(如技术进步引起的投资);一部分取决于利率,与利率反方向变动。投资函数I总需求AD=C+I结论:利率i与国民收入Y成反方向变动。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38一、IS曲线3.IS曲线的经济含义:(1)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I=S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关系。(2)与任一给定的利率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I=S),即物品市场上实现了均衡;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都表示没有实现均衡。(3)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反方变化。(4)物品市场上,利息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原因:利息率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动。利率i

投资I

、储蓄S

总需求

国民收入Y

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39一、IS曲线4.自发总需求的变动与IS曲线的移动(1)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增加总需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增加居民支出;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2)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减少总需求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增税,增加企业负担则减少投资,增加居民负担,使消费减少;减少政府支出。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40二、LM曲线1.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1)交易动机:消费和生产等交易所需货币,取决于收入。(2)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两个动机表示为:L1=L1(y)=ky(3)投机动机:L2=L2(i)=-hi,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L货币需求=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投机需求=交易需求L1+投机需求L2货币的供给量(M)是指实际货币供给量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M=L=L1(y)+L2(i)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41二、LM曲线2.LM曲线的定义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42二、LM曲线3.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说明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动关系原因: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M=L=L1(y)+L2(i)当货币的交易需求与预防需求(L1)增加,为了保持货币市场均衡,则货币的投机需求(L2)必然减少。L1的增加是国民收入增加的结果,而L2的减少是利率上升的结果。货币市场实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动关系i

投机需求

交易需求

Y

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43二、LM曲线4.LM曲线的经济含义:(1)LM线上的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与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等于供给,即L=M,货币市场均衡。反之,偏离LM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L≠M,即货币市场没有实现均衡。(2)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货币市场上,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利息率高则国民收入高,利息率低则国民收入低。5.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与LM曲线位置的移动: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货币供给量减少,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44三、IS-LM模型1.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把IS曲线与LM曲线放在同一图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决定利率和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同时均衡:在IS曲线上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使产品市场实现均衡,在LM曲线上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使货币市场实现均衡。把IS曲线与LM曲线在图上结合起来的交点上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组合表明,在这一点上不仅产品供给等于产品需求,而且货币的供给也等于货币的需求,即这一点是使产品市场及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均衡利率和均衡的国民收入。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45三、IS-LM模型1.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非均衡区域产品市场货币市场ⅠⅡⅢⅣi<s有超额产品供给i<s有超额产品供给i>s有超额产品需求i>s有超额产品需求L<M有超额货币供给L>M有超额货币需求L>M有超额货币需求L<M有超额货币供给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46三、IS-LM模型2.自发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自发总需求: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自发消费与投资需求之和。自发总需求变动会引起IS曲线移动,从而使国民收入与利率变动。结论: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变动,总需求增加,利率提高,国民收入增加;总需求减少,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减少。(财政政策)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47三、IS-LM模型3.货币量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货币量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移动,从而使国民收入与利率变动。结论: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变动,货币供给量增加,即实行扩张货币政策,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货币供给量减少,即实行紧缩货币政策,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减少。(货币政策)IS-LM模型分析了储蓄、投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如何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这一模型不仅精炼概括了总需求分析,而且可以用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因此,这一模型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48第四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49一、总需求曲线1.总需求函数: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关系,表示在某个价格水平上,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收入)。它一般同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有关,可以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得到。总需求函数的机制: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利率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2.总需求曲线:表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即总需求达到宏观均衡,IS=LM),总需求(一国总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描述了与每一物价总水平相适应的均衡支出或国民收入的关系的图形。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50一、总需求曲线3.形状:向右下方倾斜,表明总需求数量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原因:消费:价格下降,总消费上升;投资:价格水平下降,社会上的货币供给会增多,利息率会下降,投资会上升;出口:国内产品价格下降,利息率下降,本国货币贬值,汇率下降,出口会更占优势,出口额增加,净出口增加。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51一、总需求曲线4.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总需求曲线是由IS-LM模型决定的,所以,IS曲线和LM曲线的位置也就决定了总需求曲线的位置,IS曲线和LM曲线的移动也会改变总需求曲线的位置。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自发总需求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52一、总需求曲线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53一、总需求曲线当物价水平不变时,影响总需求曲线的因素

引起总需求增加的因素引起总需求减少的因素利率下降利率上升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上升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下降汇率下降汇率上升预期的未来利润增加预期的未来利润减少货币量增加货币量减少总财产增加总财产减少税收减少或转移支付增加税收减少或转移支付减少人口增加人口减少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54二、总供给曲线1.总供给: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和政府向国内和国外提供的,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一般而言,总供给主要是由生产性投入(最重要的是劳动与资本)的数量和这些投入组合的效率(即社会的技术)的决定的。总供给=总收入=GDP。2.总供给函数:总供给(或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55二、总供给曲线3.总供给曲线:表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反映了在每一既定的价格水平时,所有厂商愿意提供的产品与劳务的总和。总供给曲线AS:向右上方倾斜,价格水平越高,整个社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相应更多。可分为三段:①开始阶段,AS比较平坦,呈水平线,整个社会资源严重过剩,弹性很大。(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②第二阶段,AS向右上方倾斜,产出的增加要以物价上升为代价。(短期总供给曲线)③第三阶段,AS呈垂直线,整个社会资源达到极限,生产能力利用完毕,产出弹性为零。(长期总供给曲线)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56二、总供给曲线4.总供给曲线的三种情况:(1)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在现行的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供给任何有需求的产品数量。凯恩斯认为,当社会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失业时,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之下得到它们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隐含在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背后的思想是,由于存在着失业,企业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他们需要的任意数量的劳动力。他们生产的平均成本因此被假定为不随产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在现行价格水平上,企业愿意供给任意所需求的产品数量。说明:这种情况仅仅存在于失业较为严重时,例如,1930年代大危机时期的情况,因此,它仅仅是一种特例。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57二、总供给曲线(2)短期总供给曲线(正常的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表明总供给量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原因:在资源接近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会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从而成本增加,价格水平上升。这种情况在短期中存在。总供给水平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反映了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状况。具体来说,当物品市场上价格上升时,厂商可以为生产要素支付更高的报酬,从而就可以使用更多的生产要素,生产更多的产品。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58二、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的变动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59二、总供给曲线(3)长期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表明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动,总供给量都是固定不变的。原因: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即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已无法增加。从长期来看,经济是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因此,古典总供给曲线也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但在短期中,经济并不一定总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此,这种古典总供给曲线也是一种特例。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60二、总供给曲线4.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1)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短期总供给的因素:自然资源的改变:技术的改进: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对风险的预期:劳动的变化:资本的变化:(2)总供给增加,A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总供给减少,AS曲线向左上方移动。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61三、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1.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与横轴平行,总需求的增加或减少,会较快引起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但价格水平不变。结论:整个社会资源严重过剩,增加总需求是可取的。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62三、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2024/3/28《经济学基础》(第2版)63三、总需求变动对国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