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_第1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_第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_第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_第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目录CONTENCT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情感表达与审美体验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01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民族魂”。其作品广泛涉及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领域,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鲁迅的作品对揭示社会黑暗、唤醒民众觉悟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作家鲁迅生平与成就010203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社会经历了从封建到近代的变革。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表现为新旧思想的冲突与交融,封建残余与近代文明的并存。鲁迅的作品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通过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呼吁民众觉醒和抗争。时代背景:民国时期社会风貌鲁迅的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注重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其作品语言犀利、讽刺辛辣,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鲁迅的作品还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学流派与特点分析02文本解读与赏析内容概述主题思想《秋夜》内容概述及主题思想《秋夜》是一篇描写秋天夜晚景色的散文。文章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秋夜静谧、幽深的氛围,以及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命短暂的感叹,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作者引发读者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内容概述《风筝》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散文。文章以风筝为线索,通过叙述童年时放风筝的欢乐场景,展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主题思想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纯真、快乐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揭示了时间在流逝、生命在成长的必然规律。通过风筝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作者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许。《风筝》内容概述及主题思想细腻入微的描写01两篇文章都运用了细腻入微的描写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文章所描绘的场景之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情景交融02两篇文章都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将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内涵。象征手法的运用03在《风筝》一文中,风筝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不仅代表了童年的欢乐和纯真,也寄托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追求。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具含蓄美和意蕴。写作手法与技巧探讨03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孤独而坚韧的斗士追求光明和自由的先驱敏锐的观察者和思考者通过描述“我”在寒冷秋夜中的孤独和坚韧,展现了一个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斗士形象。文中“我”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和对光明、自由的追求,体现了先驱者勇敢探索的精神。“我”对周围环境的敏锐观察和深入思考,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秋夜》中“我”的形象塑造03渴望自由和解放的反抗者弟弟在文中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体现了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01天真活泼的儿童弟弟在文中展现出儿童的天真活泼,对风筝充满了好奇和向往。02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受害者弟弟因风筝被兄长毁坏而遭受精神虐杀,成为封建礼教的受害者。《风筝》中弟弟的形象塑造《秋夜》中的“我”体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和对光明、自由的追求,进一步表达了先驱者孤独而坚韧的斗争精神。《风筝》中的弟弟则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儿童天性的摧残和束缚,同时表达了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两篇文章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塑造,共同体现了反封建、追求自由和解放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对主题思想的体现04情感表达与审美体验80%80%100%《秋夜》中的孤独感和抗争精神通过描绘秋夜中萧瑟凄凉的景象,以及“我”独自面对黑暗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尽管面对的是强大的黑暗势力,但“我”并没有屈服,而是勇敢地与之抗争,体现了作者的抗争精神。通过“枣树”、“小粉红花”等象征性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和抗争精神的表达。孤独感的体现抗争精神的展现象征手法的运用童年回忆的呈现亲情观念的体现对比手法的运用《风筝》中的童年回忆和亲情观念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我”和小兄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体现了亲情的温暖和珍贵。通过对比“我”成年后的心境和童年的快乐时光,进一步凸显了亲情和童年回忆的珍贵。通过描述“我”和小兄弟在春天放风筝的情景,展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

审美体验:情感共鸣与心灵触动情感共鸣的产生通过两篇短文中对孤独感、抗争精神、童年回忆和亲情观念的深入描绘,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心灵触动的体现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也在心灵深处受到了触动和震撼。审美价值的提升两篇短文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提升了读者的审美体验,使读者在情感共鸣和心灵触动中获得了更深层次的审美享受。05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鲁迅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通过“狂人”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阿Q这一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描写了一个贫困潦倒的读书人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030201鲁迅其他作品推荐及简介茅盾《子夜》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上海为背景,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失败,揭示了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和民族资本家阶级的矛盾和斗争。老舍《骆驼祥子》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巴金《家》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民国时期其他作家作品欣赏以抗日战争及20世纪30、40年代的高密东北乡为背景,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讲述了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部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莫言《红高粱家族》余华《活着》路遥《平凡的世界》当代文学中类似主题作品推荐06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01020304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建议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贝壳》一文中,作者通过对贝壳的描写想表达什么样的思考?请谈谈你对《蝉》中“想起秋风颜色”这句话的理解。《蝉》和《贝壳》这两篇文章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6人,让学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交流看法。在阅读《蝉》时,我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微小生命的敬畏和赞美,让我更加关注身边的小事物。分享一《贝壳》一文让我对生活中的细节有了更多的思考,作者通过对贝壳的细致描绘,引发了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分享二教师可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感悟文章内涵。建议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体会思考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