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2024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江西宜春2024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江西宜春2024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江西宜春2024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江西宜春2024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宜春2024高三上学期期中考

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套

考生注意:

L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

主木木

/月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

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工(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人类社会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网络空间已成为继个人心理空间、公共

文化空间之后,一个全新的数字精神空间,这是数字技术推动人类精神

文明的一次维度提升,既是对前两者的映射和拓展,又是对心理空间和

文化空间的解构和重塑,其进程必然充满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面对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有人积极拥抱、雀跃欢呼,有人犹豫

彷徨、驻足观望,有人忧心忡忡、抵抗反对。近年来出现的"数字极简

主义""反技术依赖""网络隐居族"等,就是"技术抵抗"的典型代

数字极简主义是2019年美国学者卡尔•纽波特在《数字极简主义:在嘈

杂的世界中选择专注的生活》一书中首倡的概念,旨在通过对当前信息

泛滥的反思与批判,强调人不应被技术绑架技术与工具应当为人服务,

由此提出极限简化数字技术使用、减少技术对人生活和心理的影响。豆

瓣小组"反技术依赖”则认为,普通民众对数字技术及其平台日渐依赖,

使得自身能力退化。目前"数字极简主义""反技术依赖”等豆瓣小组

成员数量均已数万。在此风潮中,"网络隐居”日渐成为一种代表性的

社会实践,网络隐居者们在网络空间只浏览不留言、只搜索不转推、只

私信不点赞,通过使用"老人机""功能机”将推荐算法等数字技术从

自己的生活中强制剥离,试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网络空间的依赖,在网

络世界与现实社会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

从极简使用、反技术依赖到网络隐居,反映出当今社会正对数字技术的

负面效应采取某种程度的一致社会行动,而其"冰山一角"之下则是更

深层面、更大范围的社会心理。

首先是心理层面对精神家园失守的忧惧,即个体对于自身心智在面对数

字技术大潮时能否"守脑如玉"的恐慌。人类自文字发明以来就矢志不

渝地追求着更渊博的知识、更丰富的文化、更充盈的精神世界,这种技

不压身、多多益善的认知已经刻入人类的心理基因,然而互联网的普及

却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知识过载和信息海啸,这势必导致个体的心理

应激和社会心理的共同抵御。其次是社会层面对结构和秩序失稳的忧惧,

即在数字技术改造生产生活的磅礴力量之下,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乃

至社会秩序重塑的警惕与不安。二战后世界多数国家进入了长期的社会

稳定和发展繁荣阶段,渐次形成了较为稳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但

近年来国际大变局等一系列因素打破了这一稳定状态,而数字技术的广

泛应用乃至滥用则被认为是引发变局的关键。最后是文化层面对时代转

型的忧惧,即在革命性技术推动历史转型进程中,人类社会整体走向何

方的终极拷问。需要强调的是,颠覆性、革命性技术推动社会历史转型

造成的社会不安和抗争并非前所未有,历史上每每出现影响人类社会进

程的革命性技术之时,大多会引发广泛的社会问题和心理激荡,以人工

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历史转型的担忧。

人类自从钻木取火以来,就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掌握趋利避害的

方式,时至今日,火仍是人类必须时刻防范的重大安全隐患,但并不影

响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必需品地位。互联网、数字技术的普及至今不足五

十年,社会实践远远不够充分,对其利弊的认知也还不够深入,技术理

性与人文精神的交锋才刚刚开始。

从人本主义出发,任何技术工具都不应凌驾于人之上,当人规制创新发

展的能力不足以驾驭技术工具时,则须对技术创新"踩刹车",正如当

前深度学习算法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不但超出了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的

理解,甚至连技术专家也鲜少能对其作出充分解释和合理规制,如待其

负面效应充分显现再出手则可能为时已晚,因此必须防患于未然。对于

智能技术主宰的未来世界,最困难但最重要的问题是:如果人工智能的

解释力超过人类的意识,社会不再能够对他们生存的世界作出有意义的

阐释,人类意识将会变成什么样?对此人工智能的回答也许是:"我不

知道(因为我遵循数学原则,而不是人类原则)"或"你理解不了(因

为我已经被训练成以某种方式行事,但没有接受解释行事方式的训练)。"

毋庸置疑,数字极简主义、反技术依赖和网络隐居体现出的,正是一种

强烈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回归与传承,如同上古时期初尝火之强大,又见

火之恐怖的人类开始思考如何驾驭火,这些现象也昭示着数字时代新人

文主义的启蒙与发物。

而站在技术创新的立场,技术本身的客观性无涉价值观,技术应用的善

恶之分取决于主观性的道德伦理,对其社会后果的评价则受到特定社会

历史文化支配。因此技术逻辑下的社会心理和社会关系变革,只是技术

工具及其方法论作用于社会体系的客观效应,无论其价值评价如何,均

与创新本身无关,应根据社会评价以"技术善用"规正引导创新的方向。

也许,发展带来的问题唯有通过更好的发展才能解决,技术工具是人类

摆脱蛮荒走向文明的关键,技术创新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从来都是克服

社会弊端,而非将社会引向毁灭。人类既已阔步迈向数字时代,主动拥

抱未来,适应时代转型,彰显数字人文、数字伦理精神,已成为实现社

会心理、社会文化和社会精神的焕然新生的时代选择。

(摘编自李韬、李睿深《"技术恐慌”的社会心理与群体分化研究》)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极简主义认为人不应被技术绑架,在数字网络时代,人们必须

规避数字技术的使用,以降低其对人生活和心理的影响。

B."数字极简主义""反技术依赖”等豆瓣小组成员数量均已数万,

这说明他们的理念已得到社会大部分人的认同。

C.数字技术带来的弊端已初步显现,其背后的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已成

为数字技术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D.技术本身是客观性的,技术如何应用却有善恶之分,其所带来的社

会后果的评价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性的道德伦理。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空间是区别于个人心理空间、公共文化空间的一个全新的数字

精神空间,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次维度提升。

B.网络隐居者们极限简化数字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降低

自身对网络空间的依赖,但难以从根本上剥离。

C任何技术工具的发展一旦凌驾于人之上,就须对技术创新"踩刹车",

否则当负面效应充分显现时,人类将束手无策。

D.技术工具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相信技术

创新最终会克服社会弊端,要主动拥抱未来,适应时代转型。

3.本文就"技术抵抗”背后的心理作了具体的分析,下列表述不符合

原文观点的一项是()

A.随着对知识文化的不断追求,人类形成了技不压身、多多益善的认

知,但拥有海量信息的互联网冲击了这种认知,会让人产生抵御的心理。

B.革命性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改造,对现有的社会秩序、社会结构

等构成一定的冲击,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们的警惕与不安。

C.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最终会对人类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其可能引

发的诸多社会问题,让人类感到忧心忡忡。

D.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促使人们的生活甚至社会关系发生巨大变化,

人们的恋旧心理使他们极简数字技术的使用。

4.请从论证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段落加以说明,并分析其好处。

5.针对社会中存在的"技术恐慌”等现象,我们应如何更好地应对?

请根据文本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一

孙犁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

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

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

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

队伍会跑了出去。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

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

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漂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

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甲】老头

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老头

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

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

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

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

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

个没事人。

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

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她们是冀中区的,大的叫大菱,

小的叫二菱,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

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鬼子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

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

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

船前进。

大女孩子还是负了伤。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

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

窄的入口。

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

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

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

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

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爰?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

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

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你们不信我的话,

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

们看吧!"

小女孩子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

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小火轮开的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

在水里泅着。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乙】

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

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

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

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

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

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

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

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

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

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

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

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

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

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

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

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

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

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945年8月于延安

(有删改)

6.对文中描写“老头子”的甲、乙两处画线句子的理解、分析不准确

的一项是()

A.甲乙两处都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

B.甲处是静态描写,乙处是动态描写。

C.甲处形与神构成反差,乙处明与暗构成反差。

D.甲处突出“老头子"很精神,乙处突出他的惬意和机智善谋。

7.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A.老头子过于自信,所以有让大菱受伤的失误;过于自尊,所以有第

二天一个人没有硝烟的战斗。

B.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面对鬼子

的追赶装出一副张皇失措的样子。

C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这一景物描写,烘托出了白洋淀人

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D.本文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的人和事,但读来不觉凄惨,相反使人

感觉更多是那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8.请概括本文结尾的特点并分析其妙处。

9.有论者认为,孙犁的小说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中融入浪漫主义的笔调。

请从环境描写、人物刻画(或情节安排)和叙事风格等角度简要分析本

文如何体现上述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

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

之。

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

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

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

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

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

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文本二: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敌众我寡,奈何而可?"

咎犯对曰:"臣闻蔡礼之君,不足于文;蔡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

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

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

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

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

文公日:"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不时之务也。焉有以一

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

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

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

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

无胜同。秦胜于戎而败于嵋。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举,武王得之矣,故

一胜而王天下。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节选自《左传•晋文公》)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

B.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

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

C.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

D.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郑文公当时为伯爵,

故称"郑伯”。

B.执事,办事的官吏,是不敢直接称对方时的婉转说法,这里是对秦

穆公的敬称。

C.东道主,这里指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后泛称接待或宴

客的主人。

D.行李,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这里指两国来往时准备所需要

的包裹等。

12.下列对文本一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用“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说

明秦、郑并没有直接矛盾冲突,为后文烛之武说退秦师埋下伏笔。

B.烛之武在见到秦伯后,只字不提郑国的利益,却先阐明郑国存在对

秦国的种种好处,继而又说明郑国灭亡只会对晋国有利,体现了他高超

的游说本领。

C.本文表现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临危受命,只

身说退秦师,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爰国精神,赞扬了他杰出的外交才能。

D.本文详略得当,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

果,只做简略交代,做到了繁而不杂,有始有终,层次井然有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2)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举,武王得之矣,故一胜而王天下。

14.结合两则文本分析,晋文公"足以霸矣"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

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5-16题。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①,残年但欲慕初平②。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

月明。

[注]①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

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从幽寂写起,渲染了极为静寂的环境,诗人于孤寂难眠中回首

往事。

B.颔联写穴鼠出行和邻犬夜行,以动衬静,侧面描绘诗人夜不能寐的

情景。

C."壮日自期"和"残年但欲"对比十分强烈,但表达的追求却是相

同的。

D.尾联以豪放洒脱之语,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明月清风为伴的洒

脱豁达之情。

16.细读全诗,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所写的三幅画面,并分析他

们之间的关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虽说泰山险不过华山,雄不过恒山,但登泰山之路也非常艰辛,

尤其是在天气恶劣之时,正如姚鼐在《登泰山记》一文中所写","

(2)《春江花月夜》中,将春江和郊野联系起来,并用比喻的手法写

出了开遍了鲜花的树林闪烁着雪珠般的光芒的诗句是:,。

(3)“鹏鸽"鸣声悲婉凄切,常让人产生惆怅之情,因此,古代诗歌

中常借"鹏鸽”这一意象来表达离别、悲情或是相思等,如:,O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工(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数十年来,我喝过不少茶,北平的双窖、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

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山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岩茶,

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都尝试过。茶是

中国人的饮料,口干解渴,惟茶是尚。北人早起,路上相逢,辄问讯"喝

茶未?"。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乃人生a必需品。

孩提时,屋里有一把大茶壶,b坐在一个有棉衬垫的藤箱里,相当保

温,要喝茶自己斟。我们用的是绿豆碗,粗糙耐用,当然和宋瓷不能比,

和江西瓷不能比,和洋瓷也不能比,可是有一股朴实敦厚的风貌,我很

怀念。银托白瓷小盖碗是祖父专用的,我们看着并不羡慕。看那小小的

一盏,两口就喝光了,泡两三回就换茶叶,多麻烦。如今盖碗很少见了,

我们此地见到的盖碗,多半是近年来本地制造的c"万寿无疆”的那

种样式,瓷厚了一些;日本制的盖碗,样式微有不同。近有人回大陆,

顺便探视我的旧居,带来了我多年前天天使用的一只瓷盖碗,原是十二

套,只剩此一套了,碗沿还有一点磕损,睹此旧物,勾起往日心情,不

禁黯然。盖碗究竟是最好的茶具。

茶之浓醋胜者莫过于功夫茶。《潮嘉风月记》说功夫茶要细炭初沸连壶

带碗泼浇,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数巡之后,又如嚼橄榄,舌根微涩,

好像越喝越渴,欲罢不能。喝d功夫茶,要有e工夫,细呷细品,如

今的社会里谁有那么多的f功夫?红泥小火炉哪里去找?细呷细品的

心境哪里去找?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烟。

18.阅读以上文段,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a处"必需"可替换为"必须",更能体现"茶"在事理和情理上

的必要。

B.b处"坐在一个有棉衬垫的藤箱里"运用拟人手法把茶壶人格化,

使不具备人的动作感情的"壶”具有了朴实的情感。

C.c处“万寿无疆”引号作用为标示文章中出现的新名词。

D.d处"功夫茶"可替换为"工夫茶",而e、f处"工夫"与"功夫"

两词则不适合替换。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很怀念我们粗糙耐用的绿豆碗,

它当然比不上宋瓷、江西瓷和洋瓷,可是有一股朴实敦厚的风貌",从

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二)语言文字运用11(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到东洞庭看鸟,心旷神怡。最初发现这一解闷方式的人,叫李白。"楼

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乘着快船,李白

顺江而下,八百里洞庭的浩渺壮阔激发了诗人的浪漫与豪情,然而最令

他①,并将忧愤惆怅抛至九霄的,是凌空飞过的大雁。接下来,"云间

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去年冬天,东洞庭湖湿地的候鸟②。作为观鸟之都的市民,怎能不一

睹为快呢采桑湖为东洞庭湖湿地的中心地带。这里不仅桑麻繁茂,湖

堤之外还有一片绿毯般的湿地,再远处就是连接洞庭碧波的青青苇林。

正值隆冬,但采桑湖依然芳草萋萋,③。有着无穷无尽的螺师、鱼虾的

湖洲浅滩和沼泽,正是遮天蔽日的候鸟们④的露天餐厅。

笨重的深筒鞋踏过采桑湖上依然翠绿的青草,脑海中突然浮现穿过锡林

郭勒和科尔沁的画面。这果真是采桑湖吗十多年前,这里冬天的底色

是一片枯黄,湖水哪有这般清澈一如一面圆镜,倒映着天的蔚蓝、云的

洁白、飞鸟的婀娜优雅。大堤下一群山羊在得意地奔跑,一头见多识广

的黄牛漫不经心地抬眼瞟了一眼我这个闯入湖洲的不速之客。一只白鹭

歇在黄牛背上,发出悦耳的三声鸣唱。()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2.请在文中括号处写一句话,精准概括第三段的内容。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

乃有成事之可冀。

——曾国藩

(2)吾充吾爰汝之心,助天下人爰其所爰,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

也。

——林觉民

以上材料对新时代的青年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

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C2.C3.D4.①主要运用了类比论证,将人类对火的发现、应

用以及火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与互联网、数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