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城市龙岗中学2024年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永城市龙岗中学2024年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永城市龙岗中学2024年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永城市龙岗中学2024年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永城市龙岗中学2024年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永城市龙岗中学2024年中考化学四模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化学变化多姿多彩,美丽如花。如图中甲、乙、丙、X分别是CuO、C、CO和HCl中的某一种,甲、乙、丙均能与X发生化学反应,则XA.CuO B.C C.CO D.HCl2.实验室常用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小明想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KCl和MnO2,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流程图,图中的数字序号所对应的操作步骤错误的是、A.①-加水溶解 B.②-结晶 C.③-蒸发 D.④-洗涤3.小明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①两个氮分子:2N2;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3O;③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S;④两个铁离子:2Fe3+;⑤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Ag;⑥+2价的镁元素:Mg2+。其中,正确的是()A.②④⑤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4.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编号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A.A B.B C.C D.D5.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则参加反应的碳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A.1∶1 B.1∶2 C.3∶8

D.3∶116.某小组用图表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乙和丙,不包含丁(如图所示)。下列表格中的各组物质或变化符合这种关系的是()选项甲乙丙丁A化合物盐酸MnO2铁粉B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C化学变化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D放热反应硫在空气中燃烧NaOH溶液与稀H2SO4反应高温分解石灰石A.A B.B C.C D.D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不会改变8.下列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宜春皮蛋.B.瑞昌山药C.南昌炒粉D.九江茶饼9.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少量液体 B.用量筒溶解C.闻气味 D.稀释浓硫酸10.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A.白磷始终不然燃烧B.小气球变瘪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音叉振幅越大音调越高11.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小的是()A.铁片浸入稀硫酸中B.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C.氧化铁粉末加入稀盐酸中D.氢氧化钠粉末加入稀盐酸中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读取液体体积 B.滴加液体C.干燥氢气 D.制取氧气13.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C.℃时,各100g饱和溶液降温到℃析出固体甲多于乙D.℃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得到20%的溶液14.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 B.溶解性 C.可燃性 D.导电性15.工业燃煤进行脱硫脱硝处理,主要目的是降低()A.酸雨危害 B.白色污染 C.PM2.5浓度 D.温室效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向一定质量的Fe(NO3)2和Mg(NO2)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得到固体和滤液,所得滤液的质量大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1)写出一个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①从微观角度着,上图中四种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②从宏观的角度看,上图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③写出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3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23Li锂6.9414Be铍9.0125B硼10.816C碳12.017N氮14.018O氧16.009F氟19.0010Ne氖20.183Na钠22.99Mg镁24.31Al铝26.98Si硅28.09P磷30.97S硫32.06Cl氯35.45Ar氩39.95①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Na、ClB.O、SC.F、ClD.Cl、Ar②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第7号元素与第l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④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_;⑤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NO和O2B.CO和N2C.SO2和CO2D.PO43-和SO42-18.(8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1)某化学小组选用以下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已知: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性溶液会变红色。)①写出装置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要制取一瓶较为纯净、干燥的CO2,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接______、_____接_____、_____接______。②若将A、C、F直接连接,观察到F瓶中干燥试纸不变色,湿润试纸变红。分析该现象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原因________。③若用下图装置收集氢气,气体从m进,请将装置中导管补画完整。______(2)某同学欲除去NaCl溶液中CaCl2、MgCl2杂质制取精盐,设计提纯方案如下:①固体A的成分为______。(写化学式)②写出加入Ca(OH)2溶液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③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溶液B中含有NaOH。(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________(3)将25g碳酸钠加入到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反应后烧杯中有固体剩余物,且固体剩余物和溶液的总质量为116.2g(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试计算反应前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中和反应后,做了如下实验:甲同学观察到B烧杯中出现(1)_____现象,于是甲同学认为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其理由是(2)_____;为了科学处理废液,同学们对B烧杯中上层清液里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B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含有什么物质?甲同学猜想:Na2SO4乙同学猜想:Na2SO4、NaOH丙同学猜想:NaOH、Ba(OH)2丁同学猜想:Na2SO4、H2SO4甲同学实验:取B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先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然后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观察到(3)_____现象,于是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猜想正确。请你评价甲同学的实验及结论(4)_____;乙同学实验:取B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乙同学结合甲同学实验确定了溶液中溶质为(5)_____(填化学式);同学们根据探究结果合理的处理了废液。a.通过甲同学实验可知,判断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发生了,可以通过实验验证(6)_____即可;b.通过上述探究过程可知,猜想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时,不仅要考虑可溶于水的反应物及生成物,还要考虑(7)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A【解析】

A、如果X是氧化铜,C可以和CuO反应生成Cu和CO2,CO可以和CuO反应生成Cu和CO2,HCl可和CuO反应生成CuCl2和H2O,符合题意;B、如果X是碳,一氧化碳和盐酸均不能和碳反应,不符合题意;C、如果X是一氧化碳,碳和盐酸均不能和一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题意;D、如果X是盐酸,碳和一氧化碳均不能和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2、B【解析】

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分离KCl和MnO2固体混合物,可采用①加水溶解、②过滤,③对滤液进行蒸发分离出氯化钾;④对滤渣进行洗涤、干燥,分离出二氧化锰。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混合物的分离,掌握物质分离的方法、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B【解析】试题分析:①两个氮分子:2N2,是正确的表示;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3O,是错误的表示,应该表示为O3;③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S,是错误的表示,应该为S2-;④两个铁离子:2Fe3+是正确的表示;⑤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Ag,是正确的表示;⑥+2价的镁元素:Mg2+是错误的表示,应该为。故答案选择B。考点:化学符号的含义4、D【解析】

B、可燃物燃烧的必要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据此分析;C、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分析;D、CO2+H2O=H2CO3,CO2+NaOH=Na2CO3+H2O,据此分析。【详解】A、将等量的蔗糖分别放入盛有等体积水、植物油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试管内剩余固体的量,可以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该实验中,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均与氧气接触了,且所处温度相同,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该实验可以达到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的目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两支试管中的铁钉均与空气接触了,空气中含有氧气,左侧试管中含有水,右侧试管中没有水,一段时间后,左侧试管中的铁钉发生明显锈蚀,而右侧试管中的铁钉几乎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该实验可以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必须与水接触,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而氢氧化钠溶液中也含有水,且两支瓶子均为玻璃瓶,若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消耗,瓶子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因此该实验中无明显现象,所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控制变量法的核心是设置单一变量,不同实验组之间进行对照,以此得出该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5、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根据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得出参加反应的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生成物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它们之间的比即可正确解答。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1244故参加反应的碳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2:44=3:11,故选D6、D【解析】

A、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二氧化锰是由锰、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铁粉是由铁元素组成的单质。A错误;B、合金是金属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B错误;C、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均属于化学反应。C错误;D、物质的燃烧、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高温分解石灰石需要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D正确。故选D。7、B【解析】A、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B、1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中不含有氢分子,错误;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不会改变,正确。故选B。8、B【解析】

A.宜春皮蛋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选项错误;B.瑞昌山药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选项正确;C.南昌炒粉主要成分是淀粉,提供的营养素主要糖类,选项错误;D.九江茶饼提供的营养素主要糖类,选项错误。故选B。9、C【解析】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竖直悬空在试管的上方,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会导致污染试剂,选项错误;B.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量的液体,不能用量筒溶解,因溶解过程中常伴随能量变化,易导致量筒的刻度不准确,选项错误;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选项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及时扩散,防止酸液飞溅,切不可将水倒入硫酸中,选项错误。故选C。10、C【解析】

A、热水的温度是80℃已经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又与氧气接触,所以可以燃烧,故A错误;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使气球涨大,故B错误;C、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正确;D、用力敲,音叉的振幅越大,听到的响度越大,所以音叉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D错误。故选C。11、B【解析】A、Fe+H2SO4==FeSO4+H2↑,溶液增加的质量56256-2,不符合题意;B、Fe+CuSO4==Cu+FeSO4溶液减小的质量160152160-152,符合题意;C、Fe2O3+6HCl==2FeCl3+3H2O,反应后无固体、气体生成,溶液质量增多,不符合题意;D、NaOH+HCl==NaCl+H2O,反应后无固体、气体生成,溶液质量增多,不符合题意。故选B。12、B【解析】

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故错误;B、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悬空,不能伸入试管中,故正确;C、用浓硫酸干燥气体时,气体要从长导管通入,干燥后的气体从短导管排出,故错误;D、用固体加热型装置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免冷凝水使试管炸裂,且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故错误。故选B。13、D【解析】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正确;

B、t1℃时,乙的溶解度是30g,根据溶解度概念,100水中溶解30g,正好达到饱和状态,故正确;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将t2℃的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1℃时,析出固体甲多于乙,故正确;

D、t2℃的甲的溶解度为50g,向50g水中加入25g甲,搅拌后得甲的饱和溶液为75g,加1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14.3%,故错误;

故选:D。【点睛】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14、C【解析】

A、颜色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B、溶解性需要通过溶解操作进行表现,而溶解属于物理变化,故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C、可燃性需要通过燃烧进行表现,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选项正确;D、导电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故本题选C。15、A【解析】

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其化工生产中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溶于水容易形成酸雨,煤燃烧时会产生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能够污染环境,对燃煤脱硫脱硝,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防止酸雨危害,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或、、【解析】

已知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向一定质量的Fe(NO3)2和Mg(NO2)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溶液中的Mg(NO2)2不参与反应,铝和锌分别与Fe(NO3)2,反应顺序是先铝与Fe(NO3)2,铝反应完,还有Fe(NO3)2剩余,锌再与Fe(NO3)2反应。【详解】(1)根据反应中硝酸亚铁和硝酸铝的质量比来分析,反应后生成溶液的质量变小,而反应中硝酸亚铁和硝酸锌的质量比分析,反应后生成溶液的质量变大。根据题目要求,所得滤液的质量大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该过程中发生两个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或。(2)溶液中的Mg(NO2)2不参与反应,一定含有,该过程铝和锌一定与硝酸亚铁反应,所以硝酸铝和硝酸锌也一定含有。【点睛】两种金属同时放入同一种盐溶液中,反应顺序是先强后弱,就是活动性强的金属先与盐溶液反应,反应完后再到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分子BD2NH3+CO2  一定条件  CO(NH2)2+H2OBC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合理即可)Mg3N2S2-【解析】(1)①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图中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②据图可以看出,B表示的是二氧化碳,D表示的是水,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物,故填:BD;③据图可以看出,A是氨气,B是二氧化碳,C是尿素,D是水,所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化学方程式是:2NH3+CO2CO(NH2)2+H2O;(2)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其中O和S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6,所以化学性质相似。F、Cl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7,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故填:BC;②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合理即可);③7号是氮元素,常显-3价,12号是镁元素,常显+2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是氮化镁,其化学式为Mg3N2;④由题意知X-Y=8,故X=8+Y;在原子中X=2+8+Y,故由此可知,图中微粒为离子,即Y=8,故X=8+8=16,因此该微粒为硫离子,离子符号为:S2-;⑤A、NO和O2的电子数不同,不是等电子体,错误;B、CO和N2的原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是等电子体,正确;C、SO2和CO2的原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不是等电子体,错误;D、PO43-和SO42-的原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是等电子体,正确。故填:BD。18、cbedf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也显酸性CaCO3、Mg(OH)2取少量溶液B,加入足量的CaCl2(或BaCl2等)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被变红14.6%【解析】

(1)①装置A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若要制取一瓶较为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应该现将氯化氢除去,在进行干燥,最后在收集。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可以除去氯化氢气体,浓硫酸可以干燥气体。气体应该长管进、短管出。故答案为:、c、b、e、d、f;②若将A、C、F直接连接,观察到F瓶中干燥试纸不变色,湿润试纸变红。分析该现象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因为此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混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也显酸性。故答案为: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也显酸性;③若用图2装置收集氢气,且气体从m进入。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m应该是短管。故答案为:;(2)①由提纯方案可知,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碳酸钠和可溶性钙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固体A中的物质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故答案为:CaCO3、Mg(OH)2;②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时,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故答案为:;③通过实验方案证明溶液B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应该先将碳酸钠除去,再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所以实验的步骤和现象为:取少量的溶液B,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等)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若溶液变成红色,则证明B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取少量溶液B,加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