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四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做法不安全的是A.发现有人触电,先切断电源再救人B.使用氢氧化钠时戴上防护眼镜C.直接品尝味道鉴别实验室的蔗糖D.与灯泡串联的开关安装在火线上2.如图是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称量NaCl固体B.倾倒水C.读取读数D.溶解NaCl固体3.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组(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微观模型中,有5种元素,有2种单质分子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数目不变C.金原子对CO起吸附催化作用D.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关系不合理的是A.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关系B.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物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加入到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D.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5.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D.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SO、H+6.下图是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锑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锑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8gC.锑原子核外有51个电子 D.锑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17.锶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锶原子核外电子数是2B.锶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gD.锶的化学性质较稳定8.要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H2、CO、水蒸气,混合气体通过下列试剂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澄清石灰水②无水硫酸铜③浓硫酸④灼热的氧化铜A.②④①②③B.②①④③②C.②③④②①D.②③④①②9.金属铯是世界上最活泼的金属,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铯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32.9 B.质子数为55C.在化合物中一般显负价 D.位于第六周期10.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碘升华B.铝放置于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C.风能发电D.蒸发蔗糖水溶液得到蔗糖晶体11.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用甲醛溶液来浸泡各种海鲜B.用焚烧塑料的方法减少白色污染C.用烧碱溶液中和沾到皮肤上的稀硫酸D.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12.向集有湿润的CO2的密闭容器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用湿度传感器测定容器内相对湿度的变化如下(已知一定体积的密闭气体,其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下述错误的是()A.容器内发生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 B.起始阶段曲线上升是因为反应有水生成C.最后曲线回升是因为温度下降 D.容器中的温度变化是因为发生化学变化13.将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泥土 B.蔗糖 C.氢气 D.汽油14.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称11.5g氯化钠 C.测溶液酸碱性 D.熄灭酒精灯15.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B.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化学变化C.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D.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天然气重整可以得到合成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用不同催化剂可使合成气合成不同的物质。下列物质中,仅以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是_____(填字母)。A甲醛CH2OB甲醇CH3OHC尿素CO(NH2)2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金属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获取金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获取金属铁是冶炼最多的金属,工业上是采用高炉炼铁,而在实验室里采用如图1,写出如图的化学方程式_____。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_____。装置B的作用有_____(填序号)①处理尾气一氧化碳②检验二氧化碳③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金属的应用共享汽车越来越方便我们的出行,但是长期暴露在室外也会减短使用寿命,如图是某厂利用来自于共享电汽车的合金废料(含Fe、Cu和Al)制取FeSO4和CuSO4溶液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部分生成物已略):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R=2NaAlO2+3H2↑,R的化学式为_____。合金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写出步骤②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由Cu制取CuSO4溶液有以下2种途径,请选择一种最佳途径,说明理由_____。I.Cu+2H2SO4(浓)CuSO4+SO2↑+2H2OII.2Cu+O22CuOCuO+H2SO4=CuSO4+H2O黄铜是铜、锌合金,它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取6.0g该铜锌合金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烧杯内剩余固体质量为4.7g。请计算: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多少?_____18.(8分)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是使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下列有关农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A施用农药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B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C农药本身有毒,应该禁止施用农药D为了减小污染,应根据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按规定合理施用农药下列化肥中.①磷矿粉;②硫酸钾;③硝酸钾;④硫酸铵,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外观是灰白色粉末的物质是_____,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物质是_____(以上各空均填序号).实验室有三瓶化肥标签脱落,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中的一种,为了鉴别三种化肥,某同学分别取少量样品编号为X、Y、Z,并进行如图实验(此处箭头表示得出实验结论)①其中溶液A是_____;溶液B是_____;Y是_____.②写出A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化学兴趣小组做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时,往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刚变红瞬间又褪成无色。讨论并猜想。猜想一:可能是酚酞溶液变质猜想二:可能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猜想三:可能是酚酞溶液在滴入过程中被O2氧化甲同学认为猜想一是不对的。其理由是______。取3mL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入3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得到NaOH溶液的浓度与酚酞溶液褪色时间关系如图2所示。①根据图2所示,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酚酞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的时间越短。②做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时,滴加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若用做实验的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完成该实验的操作时间应控制在______之内。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三是否正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_____5.5min酚酞溶液褪色酚酞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与O2___(选填“有关”或“无关”)(4)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过程,并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析】

A、为了安全,发现有人触电,先切断电源再救人,故A正确;B、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氢氧化钠时戴上防护眼镜,故B正确;C、实验室中不可尝任何药品的味道,不可直接品尝味道鉴别实验室的蔗糖,故C错误;D、开关串联在火线和接在零线上都能控制灯泡,串联在火线上,当开关断开时,能切断火线;若开关串联在零线上,开关断开时,灯泡连接着火线,不安全,故D正确。故选C。2、D【解析】

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应“左物右码”,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细口瓶要紧挨着试管口,缓慢地倒,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将瓶子放回原处,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C、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D、溶解不能在量筒中进行,应在烧杯中进行,图中操作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3、A【解析】

A、通过反应的微观模型分析可知,共有五种元素(金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碳元素、钼元素)。模型中的分子有CO、H2O、CO2、H2,只有H2分子是单质分子,有1种单质分子。A错误;B、在该化学反应中,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均不变。B正确;C、通过图示分析可知,碳化钼负载金原子作为反应的催化剂。C正确;D、水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水在120℃下,在碳化钼负载金原子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D正确。故选A。4、C【解析】

A、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2H2O2H2↑+O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物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再与氯化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铜反应完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加入到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每24份质量的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镁产生的氢气多;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pH值逐渐变大,最后无限接近于7;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5、C【解析】

稀硫酸和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详解】A.a点溶液中只有硫酸一种溶质,不符合题意;B.b点酸过量,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C.c点烧杯内液体为水,pH=7,符合题意;D.C点硫酸完全反应,过C后的点,溶质只有氢氧化钡,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不符合题意;选C。6、B【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示看:锑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8,没有质量单位。故选B.考点:元素周期表7、B【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8,表示原子序数为3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8,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化学性质较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点睛】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8、C【解析】

根据氢气、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验证方法分析。【详解】要证明水煤气中含有H2、CO、水蒸气,需要先证明有水蒸气,故先通过②,然后再通过③浓硫酸,把其中的水蒸气除去,然后利用H2和CO的还原性,通过④灼热的氧化铜,转化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存在时,需先证明水的存在,所以再通过②无水硫酸铜,最后通过①澄清的石灰水溶液。故选C。9、C【解析】

A、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每一格,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正下方是相对原子质量,因此铯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32.9,选项A正确;B、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铯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5,所以铯原子的质子数是55,选项B正确;C、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铯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反应过程中容易失去电子,在化合物中一般显正价,选项C不正确;D、因为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周期数,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6,所以位于第六周期,选项D正确。故选C。10、B【解析】试题分析:A、碘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铝放置于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风能发电是能量的转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蒸发蔗糖水溶液得到蔗糖晶体,是使水与蔗糖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B考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11、D【解析】

A、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A错误;B、将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会生成大量的污染环境的物质,如含氯塑料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等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故B错误;C、烧碱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沾到皮肤上,故C错误;D、羊毛属于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合成纤维灼烧无此味,故D正确。故选D。12、D【解析】

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是复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起始阶段曲线上升是因为反应有水生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C、最后曲线回升是因为温度下降,相对湿度增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D、容器中温度升高,是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导致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3、B【解析】A、泥土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C、氢气难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C错;D、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故选B。点睛: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14、A【解析】试题分析:A、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A正确;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的正确操作是:左物右码,故B错误;C、用pH试纸测溶液酸碱性的正确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试液或用胶头滴管将试液滴到试纸上,不能直接将试纸放入试液中,故C错误;D、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用嘴吹容易将灯内的酒精引燃,故D错误。故选A。考点:考查基本实验操作15、C【解析】试题分析: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可用燃烧法检验,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A错误;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颜色和异味,具有吸附性,属物理性质,B错误;鉴别硬水和软水用到的是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C正确;D中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硬水软化的方法有蒸馏和煮沸,D错误。故选C。考点: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CH4+H2OCO+3H2C【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天然气和水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详解】(1)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天然气和水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在反应前的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含有氮元素,可以合成甲醛、甲醇,但不能合成尿素,故选C。【点睛】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Fe2O3+3CO2Fe+3CO2红色固体变成黑色①②③H2O混合物Fe+H2SO4=FeSO4+H2↑Ⅱ途径最佳,原因是没有SO2污染气体产生,较为环保0.04g【解析】

(一)获取金属(1)在实验中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2)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是氧化铁转化为铁,所以的现象为红色固体变成黑色;(3)由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剩余有毒的一氧化碳,所以装置B的作用有处理尾气一氧化碳(点燃漏斗上端)、检验二氧化碳、吸收部分二氧化碳。故选①②③。(二)金属的应用(1)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R=2NaAlO2+3H2↑,反应后有:钠原子2个,铝原子两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6个;反应前现有:钠原子2个,铝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2个;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缺少氧原子2个,氢原子4个,分布在2个R分子中,所以每个R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所以R的化学式为H2O;(2)合金属于混合物;步骤②反应是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3)由Cu制取CuSO4溶液有2种途径,途径Ⅱ最佳,原因是没有SO2污染气体产生,较为环保;(4)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6.0g﹣4.7g=1.3g;x=0.04g。18、C③①④硝酸钡硝酸银硝酸铵Ba(NO3)2+(NH4)2SO4=BaSO4↓+2NH4NO3.【解析】

(1)A.施用农药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故A正确;

B.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所以要合理使用,故B正确;

C.农药本身有毒,应该合理施用农药,故C错误;

D.为了减小污染,应根据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按规定合理施用农药,故D正确;

故选C;

(2)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所以属于复合肥料;磷矿粉外观是灰白色粉末;硫酸铵能和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氨气;故填:③;①;④;

(3)硫酸铵和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氯化铵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所以溶液A是硝酸钡;溶液B是硝酸银;Y是硝酸铵.故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