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散文分类练习题汇编 (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散文分类练习题汇编 (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散文分类练习题汇编 (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散文分类练习题汇编 (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散文分类练习题汇编 (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散文分类练习题汇编

一、(2023成都)(生活雅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共12分)

种草花说〔清)查慎行

露轩®之南有小庭,拓窗而敢之。主人无事,日蹒跚乎其间。即又恶乎草之滋蔓也,理辟而甘戴②焉。或

日:“松、桂、杉、梧,可资以荫也,是宜木。”主人日:“吾年老,弗能待。”或曰:“梅、杏、橘、

橙,可行而列也,是宜果。”主人曰:“吾地狭,弗能容。”有道焉,去芜蔓者而植芬馨者,亦幽人之所

流连也。乃命畦丁锄荒秽,就邻圃乞草花。山僧野老,助其好事,往往旁求远致焉。主人乐之,犹农夫之

获嘉种也。

盖一年而盆列,二年而卉族繁。迄今三年,纷敷盈庭。两叶以上,悉能辨类而举其名矣。当春之分,

夏之半,雨润土膏,乘时以观化,吾之生机与之俱动也。已而含芬菲,饱风露,吾之呼吸与之相通也。直

者遂之,弱者扶之。蚤③孝者吾披之,晚秀者吾俟之。茎萎而实坚,则谨视其候敛藏,以待来岁焉。吾之精

神,无一不与之相入也。朝斯夕斯,阅春秋也;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也。

客徒知嘉树之荫吾身,而不知小草之修吾魂也;徒知甘果之可吾口,而不知繁卉之伏吾目也。彼南阳

之梓漆④,平泉⑤之花木,非吾力之所逮©,岂吾情之所适哉!(选自《敬业堂文集》,有删节)

【注】①底轩:查慎行晚年居室之名。②静藐:种植。③蚤:同“早”。④梓漆:梓树和漆树,均为优质

木材。⑤平泉:指平泉庄,是唐代宰相李德裕的别墅。⑥逮:达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拓窗而画之面:面向B.误辟而爵嬴焉谋:谋划

C.蚤芳者吾披之芳:美好的D.而不知小草之馋吾魂也悦:使……愉快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去芜蔓者而植芬馨者,亦幽人之所流连也。(3分)

(2)茎萎而实坚,则谨视其候敛藏,以待来岁焉。(3分)

3.松、桂等是“嘉树”,梅、杏等有“甘果”,作者为何不选种它们?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二、(2021成都)(成都历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共12分)

淘渠记〔宋)席益

唐白敏中尹①成都,始赈环街大渠。其余小渠,本起无所考,枝分根连,同赴大渠。岁久,遂懈而壅。

大观丁亥冬,益之先人镇蜀,城中积水满道。戊子春,始讲沟油之政,居人欣然具畚铺待其行。俗子

之无识者讶于里:“只论开浚,积泥通逵②,可若何?”先人闻之,不为衰止。既污泥出渠,农氓争取以粪

田,道无著留。至秋雨连日,民不告病,士夫交口称叹,多向之议而谤者也。

后三十年,益忝世官③,以春末视事。夏暴雨,城中渠湮,无所钟泄。城外堤防亦久废,江水夜泛西门,

入城中。两水合,汹涌成涛漱,居人挚高阜地。又春夏之交大疫,居人多死,众谓污秽熏蒸之咎。嗣岁春

首,修戊子之令,邦人知畴昔④便利,无异辞。且补筑大西门外堤,引江水入城,而作三斗门以节之。旧有

:于池,积水日深大,行人不我,误蹈犯,岁有死者。凿此池,挹池之盈,以汇入大渠,筑短垣以护池岸,

兹患遂弭。是岁,疫病不作,夏秋雨过,道无涂潦,邦人滋喜。

通达沟渎,毋有障塞,此长民之所当务也。邑之有沟渠,犹人之有脉络也,一缕不通,圉体皆病。接

图而治之,则纤毫无敢郁滞者矣。益刊图以示后之君子,如有志于民意,诚欲令惘,于斯图也,将有考焉。

(选自《全蜀艺文志》卷三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有删节)

【注】①尹:治理。②通逵:通畅的道路。③世官:家族内世代担任同样的官职。④畴昔:往日。

【实词迁移助读】

1.图全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

②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

③死即举大名耳(成就)

④举大计亦死(发动)

2」信|相信,信任

①愿陛下亲之传之(相信,信任)

②讲停修睦(诚信)

③小停未孚(相信,信任)

④必以停(实情)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始魏环街大渠疏:疏导B.俗子之无识者谤于里谤:批评

C.居人首高阜地趋:离开D.行人不珍戒:谨慎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既污泥出渠,农氓争取以粪田,道无著留。(3分)

(2)按图而治之,则纤毫无敢郁滞者矣。(3分)

3.同为“淘渠”,相较文中前两位官员,席益的突出之处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分析作答。(4分)

三、(2020成都)(成都地域•品格修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共12分)

重修杜工部草堂记(明)杨廷和

成都草堂,唐杜工部旧居之地也。堂屡废矣,辄新之者,重其人也。今日之举,则巡抚都御史钟公蕃

倡其议。既成,成都府同知吴君廷举以书与图来乌予记之。

盖翘然而起,咐于官道者为门。门之后为祠,祠后为书院。引水为流,桥其上,以通往来。于其前门

焉,榜曰“浣花深处”。进于是,则草堂也。堂之左右,亦各为屋,缭以周垣。其东为池,引桥下之水注

其中,菱莲交加,鱼鸟上下相乐也。名花时果,杂植垣内。其外则树以植、柳,象子美之旧也。经始于弘

治庚申之春,落成于其年之秋,财不费而功侈,民不劳而事集。

夫世称子美者,概以为诗人。愚以为诗道极于子美,而子美重于人者,不独诗也。唐文章之士千百人,

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子美之草堂,人皆知之,是独以其诗哉?蜀自先秦以来,数千年间,通祭祀者才

数人。若秦之李冰,汉之文翁、孔明,皆以功德流远。而子美徒以羁旅困穷之人,轩然与之手,是阚不独

以其诗也。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读其诗,考其素履,一一可见。因其墓者,不过称之为

文先生耳。於乎!此何足以知子美哉?不知于当时,而知于后世,一世之短,百世之长,子美之名若草堂,

虽与天壤俱存可也。今日诸公之举,尊贤厉俗,其于风教岂日小补之哉!

(选自《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四十三,有删节)

【实词迁移助读】

1.画确实,实在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实在)

②帝感其诚(诚心)

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如果)

2.国:记载

①有怪者也(记载)

②处处有之(做记号)

③博学而笃有(志向)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以书与图来展予记之属:同“嘱”,嘱托B.限于官道者为门临:靠近

C.夫世那子美者称:称赞D.轩然与之并并:合并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其外则树以棺、柳,象子美之旧也。(3分)

(2)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3分)

3.草堂屡废屡修,是因后世“重其人”,作者认为杜甫有哪些值得推崇之处?并就其中作者强调的一点,

举出一例初中所学的杜甫诗句加以说明。(4分)

四、(2023高新区一诊)(成都地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共12分)

砌街记〔宋)范暮(mo)

太、少二城,坤维大都会,市区栉比,衢隧棋布。而地苦沮加①,夏秋霖潦,人行泥淖中,如履胶漆;

既晴,则蹄道辙印,隐然纵横,颇为往来之中。绍兴十三年,鄱阳张公镇蜀,始命凳②之,仅二千余丈。后

三十四年,吴郡范公(成大),节制四川,为承其役。鸠工命徒,分职受任,程督有方,尺寸有度。费出于

官,而不以快|民;日縻以食,而入竞力作。未几告成,以丈计者三千三百有六十,用竟二百余万,为钱二

千万赢。率一街之首尾立两石以识广狭,凡十有四街。然后,雨不乘橇,骑不旋泞,徐行急趋,俱从坦夷。

父老相与谓日:“周道如承,其尚见于斯乎!”

昔者子产遮以乘舆济人于凑涛④,而弗修梁。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夫善为政者,缓急有序,

大小毕举,未有治其急而忽其缓,志其大而略其细者。吴郡范公之于蜀,药伤补败,苗耨发栉,无一不用

其力。至道路之政,世所谓缓且细者,亦整治如此。百世之下,四方之人入其境,理公之贤,推此以考其

政绩,尚可仿佛云。(选自《四川通志》卷四H,有删节)

【注】①沮海(j立Hi):低湿之地。②譬(pi):用砖砌(街)。③子产:春秋时郑国宰相。④漆消(zhOnw苍i):

津水与滴水,源于河南郑州。

【实词迁移助读】

1.国涉及

①乌郡下(到)

②徐公何能与君也(比得上)

③将复何案(来得及)

④至霸上冬棘门军(和)

2.图只,仅仅

①斐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②亦免冠枝跣(裸露)

③楂有羡鱼情(白白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颇为往来之审患:忧患,弊病B.为靠其役竟:竟然

C.周道如作砥:磨刀石,比喻平坦D.伸公之贤仰:敬仰、仰慕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然后,雨不乘橇,骑不旋泞,徐行急趋,俱从坦夷。(3分)

(2)未有治其急而忽其缓,志其大而略其细者。(3分)

3.文末引用子产的故事,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五、(2023浙江绍兴)(古典园林)阅读《涉园记》,完成1〜5题。(22分)

涉园记(明)陈洪绶©

涉园者,予兄己未觞槎庵来先生②请名之者也。庚午构堂一、亭一、穿池二,余乐记之。

予忆先生名时,众以为仅取诸“日涉成趣”⑧之义也已。予能广其意,当不是乎止也。忆余十岁,兄十

五岁时,读书园之前搴霞阁©中,日爱园有七樟树,经纬之以桑柘,绮维⑤之以蔬果,幽旷若谋而成,高下

成得其所,谋为亭馆以居之。遂因其地势之幽旷高下,择其华木之疏密高卑,又非嘉木异卉不树也。一日

而涉焉,或树一花木;一月而涉焉,又树一花木。一日而涉焉,或去一花木;一月而涉焉,又去一花木。

至于其先必以为咸宜不改而植之,叫十余年,枝干荣茂而可观,根本深固而不拔者,必树之去之,务与其

地之相宜而止。为屋则楼阁、堂轩、廊窗、亭牖、露台、曲房,图画规制,/L数十改易,务与其树之相宜

而始定。凿池则倏东倏西,随开随塞,变田成溪者十余度,务与其地与树之相宜而后成。此非涉之之久陈

迹不留新意自启能若是乎哉?

夫园,细事也,能作园,末技也,不日涉则弗能为,良学固可弗日涉乎哉?故日涉经史、涉古今,予

愿从兄坐此园也。深惟⑥其涉之之义,而细察其涉之之效,种德乐善,文章用世,朝夕孜孜焉,能如其精择

迁改,动与时宜之为善也。然非日涉经史、日涉古今,能乎哉?予愿从兄坐此园也。

【注】①陈洪绶:绍兴诸暨人,明末画家。②予兄己未觞槎庵来先生:我哥哥己未年请槎庵来先生喝酒。

己未,古代以干支纪年,下文“庚午”同。槎(chd)庵来先生,陈洪绶岳父来斯行,字槎庵。③日涉成趣:

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意为每天到园中散步,成为乐趣。④搴(qian)霞阁:阁名。⑤绮缩:交错盘

绕。⑥惟:思,考虑。

1.根据语境推敲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予能广其意()(2)历十余年()

(3)务与其地之相宜而止()(4)用数十改易()

2.用“/”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断三处)。(3分)

此非涉之之久陈迹不留新意自启能若是乎哉?

3.“涉园”的建设过程中,哪些事反复多次才得以完成?请简要概括。(3分)

4.(创新设问•答题支架)结合文本、注释与小贴士,探究园名“涉”的丰富含义。(4分)

小贴士

【涉】①徒步渡水,趟水。②经历。③进入。④涉猎,学习。⑤关连,牵涉。⑥姓。

《古代汉语词典》

【新考法解读】

答题支架

1.命题角度:给出“涉”的6个义项,探究“涉园记”中“涉”的丰富含义。

2.对接2022课标P50命题要求:命题材料要能够体现问题或任务的对象、目的与要求,能够启发学生调

动既有知识和资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能够为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提供背景材料或知识支架。

3.2023全国考查情况:浙江丽水15题考查探究“宋朝热”的原因时以小贴士形式给出“宋朝热”的知识

性支架;广西19题考查关于“三”的情节时,给出了示范性支架。

5.(创新设问•读写结合)陈洪绶兄弟造园的经验也适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请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生活

体验,以“从'造园'到''"为题,写一个议论性片段。150字左右。(8分)

【新考法解读】

读写结合

1.命题角度:将文言文阅读与写作融合,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践发表观点,考查学

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2.对接2022课标P26: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六、(成都地域•品格修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共12分)

存梅记〔明)杜朝绅

锦江之滨,有杜工部祠。祠后有亭,亭东西有梅。祠、亭以杜工部阚,古今重焉;梅以亭故,古今游

者又争重焉。植苗①或亦远矣,清姿奇气,盎溢阶槛②,增胜乎亭者也。嘉靖乙未冬,邵子以工部郎守成都。

瞻其亭隘朽,欲新之,恻惋梅下目:“工来新其亭,勿剪伐厥梅。”又目:“新其亭基®,隆乃宏构,详乃

规制,拓乃幽邃,勿剪伐实,改卜④则良。”于是卜之乎祠之东为亭,相向凿池其中,旧亭得以不毁而梅存

矣。

二江顾子、浣溪范子相与重其事,目:“邵子可承仁矣。爱物,仁之施也。《易》日:'君子体仁,足

以长人咒'爱其人及于物,仁之事也。事以举发则周,文以饰史则雅,旧以国新则不费,周以正典,雅以

贲治,不费以谨度,美惠一物存而三善具,仁之术也。且工部弗究于施,羁旅于蜀,寄物遹情,有如梅焉。

动与东阁,索笑巡檐,亦若爱矣,而之剑、绵,之涪、万,岁无宁居,欲草堂有梅,不可得也。数百年有

梅,邵子实存之,岂惟工部,后之言梅者归邵子。”邵子,西浙人,名经济。可无负于梅,是故其仁存梅。

嘉靖岁丁酉秋七月望后,浣花溪主立石于新亭之阴。(选自《成都旧志》,有删节)

【注】①蔚(Shi):移栽,栽种,种植。②阶槛:台阶和栏杆。③基:房屋等建筑物的地基。④卜:选择。

⑤长人:列在首位的人。此处指领导他人的人。

【实词迁移助读】

回原因

①公问其”(缘故,原因)

②”君子有不战(所以)

③温”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④广”数言欲亡(故意)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增胜乎亭者也胜:美好B.邵子可谓仁矣谓:称作

C.亦甚爱矣甚:超过D.可无耍于梅负:辜负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梅以亭故,古今游者又争重焉。(3分)

(2)数百年有梅,邵子实存之,岂惟工部,后之言梅者归邵子。(3分)

3.“存梅”为邵子所为,为何作者却用一半的篇幅写顾子和范子的言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解题有策略】

①审读设问,找准答题方向。f根据“为何作者却用一半的篇幅写顾子和范子的言论”的指向,明确文中

顾子和范子的言论为答题要点,锁定该部分内容的位置在本文第二段。

②分析内容,把握其中联系。一根据顾子和范子言论的内容可知,二人言论是对邵子的评价,赞美了邵子

使梅树得以留存的仁德行为。

③分点概括,组织答案。一将分析出的内容进行分点概括,道出作者用意。

七、一材多设问(成都地域•品格修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共12分)

分弓亭记(宋)范谟

蜀自旻山沫若水外即为边境,熙宁以来,遣禁旅更戍,今留屯成都者,合土兵凡十有七营。边久无

事,军政废弛,游手工技皆得编名籍中,而铠仗麾帜①至朽败不可用。乾道六年,贼寇杀州从事,掠居民以

去,势转骁②若,无所惮。上忧之,命吴郡范公自广西经略使徒镇全蜀公,至即以练兵丁。用上赐诏嘉奖,

于是简士卒之骁勇者别为一军,壮且少者次之,罢遣其老羸者。作进退之法,非风雨不休,而尤致意于射,

以为贼寇所恃峙或大山掩翳丛木,出没其间若猿猱然。吾御之者非刀矛所能及,乃取弓人于绵,弩人于闽,

辟广场于府舍之北,筑亭西向,摘杜少陵酬严武之诗名之曰:分弓。时轻裘幅巾引数百人,按试技力而赏

罚其勤惰。未几军容一新,书为精锐,蹶张@者至千斤,挽强过六钧而命中者十八九,于戏盛哉。

公尝至亭上语其属曰:谁谓蜀兵孱乎。诸葛赞皇二公勋烈伟矣,其平寇讨魏,飞星流电之军,岂尽出

于西北哉。士不常习而使之操弓挟矢,驰危蹈昵,未有不颠仆©者,非独蜀军然也。今吾军既练于昔而犹有

所虑,大抵兴滞补弊,用力甚难而败之至易,经营终岁而荒之十日,前功荡然矣。故曰屡省乃成钦哉,功

成而弗省,省而弗屡,此唐虞君臣之至戒,而吾亭所为作亦欲取以自近,而经纶方略小用之已如此,况扩

而充之乎。(选自《全蜀艺文志》,有删节)

【注】①铠仗:铠甲与兵器。麾帜:军旗。②骏(qln)骏:马疾行的样子。③蹶(ju。张:用脚踏强弩,

使之张开。言勇健有力。④颠仆:自高处坠落向前跌倒。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与遣禁旅更成岁:时间B.国上赐诏嘉奖闻:听到

C.香为精锐悉:全,都D.士不本习而使之操弓挟矢素:平时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时较裘幅巾引数百人,按试技力而赏罚其勤惰。(3分)

(2)经营终岁而荒之十日,前功荡然矣。(3分)

3.本文题为'‘分弓亭记",为何全篇都在写吴郡范公的功绩?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拓展设问

4.(创新设问•探究性)本文与链接材料均对“反省”有独特见解。两文在阐述见解的方式和内容上有何

不同?请简要概述。

【链接材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新考法解读】

探究性

1.命题角度:要求结合链接材料理解“反省”的深刻内涵,考查信息提取、比较、概括的能力,具有一定

的探究性。

2.对接2022课标P50命题规划:科学设计试卷结构,明确规定主观性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倡导设计基

于情境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

3.2023全国考查情况:浙江丽水15题探究“'宋朝热'的原因",重庆B卷11题探究《陋室铭》创新

之处等。

八、一材多设问(成都历史•古典建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12分)

成都府江渎庙碑(宋)陆游

自古水土之功,莫先乎禹,纪其事莫圄乎。《禹贡》之篇,禹贡之所载,莫详乎江汉。某尝登崎冢之山,

有泉涓涓出两山间,是为汉水之源,事与经合。及西游岷山,欲穷江源,而不可得。盖自蜀境之西,大山

广谷,谷合谷牙起伏,皆岷山也。则江所从来,尤荒远难知。而汉过三濯,至大别之麓,亦乎附江以达于

海。故江为四渎®之首。三代典祀,秩视诸侯,而楚大国,亦以为望,有事必祷祠焉,可谓盛哉。成都自唐

有江渎庙,其南临江。唐末,节度使高骈大城成都,庙与江始隔。历五代之乱,淫昏割裂,庙亦弗治。

乾德三年,平蜀。军八年,有诏自京师绘图遣工,侈大庙制。杰阁广殿,修廊邃宇。闻于天下。庆历

七年,故太师忠烈潞公以枢密直学士来作牧,则又筑大堂,并庙东南,以为彻祭饮福之所,而庙益宏丽矣。

厥后虽屡缮治,有司不力,以大坏。上漏旁穿,风雨入屋,支倾苴罅②,苟偷岁月。

淳熙二年六月,今尹敷文阁待制范公之始至也,胆执牲币,祗肃祀事。既退,读开宝中修庙碑,惕然

改容,日:“此太祖皇帝之诏,敢弗虔。”由出登堂,见忠烈公之识,则又叹曰:“潞国予自出也,敢弗

嗣。”始有葺庙意矣。乃自三年某月花工,讫四年五月,庙成。

庙成公归,与江俱东。壮哉汤汤,环我蜀城。万古不羯,亦配公名。(选自《渭南文集》,有删节)

【注】①四渎: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②苴罅:补上裂缝。

【实词迁移助读】

圄详尽

①前人之述曾矣(详尽)

②四时俱爸(完备,齐备)

③日侍坐爸顾问(准备)

④右爸容臭(佩戴)

⑤以爸胡(防备)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亦卒附江以达于海卒:尽,终B.越八年越:经过

C.期执牲币躬:亲自D.串出登堂南:南面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及西游岷山,欲穷江源,而不可得。(3分)

(2)以为彻祭饮福之所,而庙益宏丽矣。(3分)

3.本文记录了有关江渎庙的哪些内容?请分两方面概述。(4分)

拓展设问

4.(创新设问•开放性)校报准备将本文收录于“成都古典建筑”栏目,请你结合本文内容,从文化传承

的角度为“江渎庙”写一则推介语。

九、(2023成都黑白卷)(写景寓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共12分)

瞿唐峡记〔明)王嘉言

峡者何取?以山夹水而为名也。楚蜀之交,以峡称者多矣,而三峡为险。三者何?归峡、巫峡、瞿唐

峡。三峡同称险矣,而瞿唐为最,旧所谓“西陵峡”者是也。峡在夔东十二里,两崖对峙,中贯大江,盖

全蜀之门户。峡口磐石上,树铁柱二根;山畔崖谷中,有铁索七条。柱高六尺四寸,索长二百七十七丈五

尺,盖昔人w以截江者。柱于夏秋水泛则汩,冬春复见。

呜呼!夫瞿塘之险基于诸峡者何?盖西南万水总注于斯,而双崖把束,极为狭隘。以故萦回曲折,龌

齿青艰难,惊涛奔浪,噎愿匐久归舸行牒,一遭水动,则上下失势,而此生安危尽付之撇漩触石瞬息间矣。

虽然,关门一守,百二之势也。明初,以汤、廖两将军绝人之智力,席皇祖之神威,师海关下,矢石

一交而即却。非颖国阶、文之捷②,水陆夹进,以奇取胜,亦难为力矣。

今天下熙熙,氛诊®久消,雄关险峡虽依然,索柱之存,而山川胜概,只为文人嘻眺浪吟之昙而已。嗟

夫,宗国之忧,虽非恤纬少者所宜忧;而处堂之乐,达者亦恒笑夫燕雀之愚。然则防御之略亦可于熙恬中

讲国之。(选自《明文海》,有删节)

【注】①噎愿匐:这里指震耳轰鸣。②颖国阶、文之捷:颖国侯傅友德攻取阶州、文州的胜利。③氛诊:

同“纷争”。

【实词迁移助读】

国探究

①予尝枣古仁人之心(探求)

②枣闻之若此(寻到)

③寤寐南之(追求)

④不本闻达于诸侯(希求)

⑤安奉其能千里也(要求)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以山夹水而为名也名:名字B.盖昔人置以截江者置:放置

C.夫瞿塘之险延于诸峡者何冠:覆盖D.只为文人嘻眺浪吟之县而已具:工具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两崖对峙,中贯大江,盖全蜀之门户。(3分)

(2)而处堂之乐,达者亦恒笑夫燕雀之愚。(3分)

3.本文写汤、廖两位将军“师薄关下”的事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十、一材多设问(写景状物)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共12分)

新安谷记(唐〕穆员

北山阳,有崖谷豁洞之圈。盖天然疏凿,以遗来者,而人不之争。我公悬车®之三年,探得其最。凡远

于国门迩于阙塞者,四之一买之,直减于东城之贵者亦如之。连冈叠磴②,中断夹斗,为其拱蹲③,如状如

意;翠竹茂树,萦环森罗,为其缘饰,如绩如织。泉出山腹,酿而为池,酶©而为派,带于竹树葱笼之间。

池可行舟,派能流响。果园蔬圃,用以为溉。其余与水合于山下。临玩之美,耳潺潺,目磷磷,不佚漱渔

而烦襟如洗。

春之日,百花流莺,笑语满谷,迭相为主,待人为宾。始至也,若宴赏之疏;将去也,若怨弃之速。

夏之日,清风入林,徘徊不散。若为繁暑,与之竟夕。而流泉娱客,亦奏雅音。秋之日,霜凄气肃,万象

圉清,亭中一望,超忽天外。而片云行雁,又似与赏心远目,相率于前。冬之日,木落天迥,遥山入户。

可爱之景,照于阳坡。迟迟为人,人散而敛。

凡四,暇日,公与大夫从甥侄子孙,携琴樽翰墨,游于斯,燕于斯。慈颜怡,天和熙,一觞举,万福

随。中外多庆,如顼如滤®。公曰:"人生知足为富。当时为贵,奚俟外奖。则此地足以忘年,何必陆贾击

鲜,疏广散金⑥,然后为适与?王氏之少长咸集,潘家之儿童稚齿,吾之适也。尔群子识之。”

(选自《全唐文》,有删节)

【注】①悬车:指辞官居家。②磴(d©ng):石级。③脖:耸立。④醐:疏导,分流。⑤如城如廉(chi):

如同填与第合奏时那样(和谐)。⑥陆贾击鲜,疏广散金:像陆贾那样要儿子们供给他新鲜肉食,像疏广那

样为故旧散尽千金。

【实词迁移助读】

1.国美好

①予观夫巴陵磐状(美好)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茏(胜利)

③浑欲不胜簪(能够承受、禁得起)

2.图尽,全

①吾与汝毕力平险(尽、全)

②录毕(完毕)

1.(创新设问•答题支架)下面是“文言文实词”的学习方法,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2分)

(1)课内迁移法:“不俟漱泡而烦襟如洗”和《送东阳马生序》“俟其欣悦”中“俟”的含义相同,都译

为“”;“中外具庆”和《岳阳楼记》“百废具兴”中“具”的含义相同,都译为

“,,O

(2)成语推断法:由成语“不期而遇”推断可知,文中“相期于前”的“期”译为

“,,

(3)查阅字典法:参考《古代汉语词典》中“时”的义项:①季,季节;②时辰;③时间,光阴;④时代,

时期。“凡四时暇日”的“时”译为“"(填序号)。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盖天然疏凿,以遗来者,而人不之争。(3分)

(2)始至也,若宴赏之疏;将去也,若怨弃之速。(3分)

3.作者为山谷作记时,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行文的?请简要概述。(4分)

拓展设问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为何“公”认为“此地足以忘年”。

【类文阅读技法】

1.从体裁上说,选文大部分为山水游记类散文,同时夹杂说理。语言精练简洁,生动

形象。

2.从文章顺序上说:按观察(游踪)的先后顺序写;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按空间方位

变化的顺序写;按景物的不同类别写。

3.从内容上看,选文主要描写山水景色。细读文章找景物特征,如景物的形状、颜

色等,并从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整体

①远离俗世、乐在山水,比如抒发被贬后的复杂心情。如《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

把握

的秀丽环境和四季不同的自然风光,叙述山水之乐、宴酣之乐,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

写景

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身处逆境时的平和心态,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以及醉情山

抒情

水、怡然自得的乐观精神。

散文

②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赏玩的乐趣。如《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和友人张怀民相与

步于中庭,悠闲地散步、赏月,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都包括其中。

一是对象:描写对象是谁?是纯写景还是蕴含说理?

二是特点:此类文本多是描写景物,要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

阅读

三是感情:通过所描写的山水景色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看环境氛围是轻松愉悦的还

要点

是凄清幽寂的,进而把握作者的情感(或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或表达高

雅的审美情趣,或表达孤寂悲凉的心境,或借助写景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博大胸襟等)。

1.从体裁上看,选文大部分为日常记事夹杂着部分说理。以叙事为主,议论较少,篇

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寓意发人深省。

整体

2.从内容上说,选文主要通过叙事来表达作者的某种观点或者说明某个道理。主要围

把握

叙事绕某一话题讲述故事,并通过这一故事传达出某种哲理寓意;以小见大,展现出作者

说理对某类社会现象的看法和作者的人生感悟。

散文1.先叙事,后说理:先讲述故事,然后在结尾阐发这一故事揭示的道理、蕴含的哲理,

常用使主题得到升华,能够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技法2.叙议结合: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议论,以表明对所写人物或事件的认识、态度和评

价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方法具有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好处。

一是读懂故事:首先要弄清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阅读

二是把握哲理:通过对故事的理解与分析,把握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或深刻道理,探

要点

究其现实意义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L(2分)C【解析】C项中“芳”译为“开花”。

2.(6分)(1)(3分)除去繁杂的植物,种上芳香的植物,也是隐士迷恋的(事情)。(大意正确2分,“幽”1

分)

(2)(3分)茎干枯萎,种子变得坚实,(我)就严格地观察它们生长变化的情况来采集收藏,等到第二年(再种)。

(大意正确2分,“岁”1分)

3.(4分)①这些树木生长期长或所需土地广,不符合作者年老、庭院狭小的实际;②这些树木遮阴、果实可

口的实用价值,不符合作者的精神追求,他在意与草花相伴、优游平实的生活。

【参考译文】巅轩的南面有一处小小的庭院,打开窗(我)就能面向这处庭院。我没事(的时候),每天都要

在这庭院里慢慢溜达。(我)早已讨厌院子里杂草疯长,就谋划着把院子翻垦后种植(些东西)。有人说:“松

树、桂树、杉树、梧桐树,能够帮助遮阳,这是适合种植(在庭院里)的树木。"我说:“我年纪老了,等

不到这些树长大成材。”有人说:“梅树、杏树、橘树、橙树,能够分行排列,这是适合种植(在庭院里)

的果树。"我说:“我这块地狭小,不能容纳。”有一句话说,除去繁杂的植物,种上芳香的植物,也是

隐士迷恋的(事情)。于是(我)让园丁们开垦这块荒芜之地,向邻近的花圃主人讨些草本的花卉(来栽种)。

方外、乡间的朋友,尽力帮助我成全这桩好事,常常(通过)广泛征求,从遥远的地方(为我)送达(种子)。

我感觉很开心,就像农民获得好的种子一样。

一年之内庭院内大小花盆排列整齐,两年之内院中各色花卉繁茂。到如今第三年,繁茂的枝叶挤满庭

院。长出两片叶子以上(的花草),(我)都能分辨出它们的种类并且能叫出它们的名字。时值春分,半夏,

雨水充足,土壤肥力旺盛,(我就)趁此大好时机观察花草的生长变化,我的活力和它们一起(被)调动起来。

不久(我发现)这些花草蕴藏芳香之气,充分(接受)风露(滋养),(显出旺盛的生命力,这时候)我的呼吸好

像和它们是互相连通的。长势不弯曲的让它们顺顺当当地生长,长势差一点的小心扶助。较早开花的,我

细心地把它们和别的花分开,较迟开花的,我耐心等待。茎干枯萎,种子变得坚实,(我)就严格地观察它

们生长变化的情况来采集收藏,等到第二年(再种)。我的精神,没有一样不跟这些花草相融合的。早晚与

花草在一起,(我可以真切)感受春秋季节的更替;从容不迫啊,悠闲自得啊,(我)姑且就用这样的方式度

完余年吧。

朋友只知道好的乔木能够荫庇我的身体,却不知道小小的花草能使我的灵魂愉快;(他们)只知道甘甜

的果子能使我的嘴感到惬意,却不知道繁盛美丽的花卉能让我的眼睛得到滋养。像古人所看重的南阳的梓

树和漆树,平泉庄的花木,不是凭我的力量就能达到的,哪里能让我的心情觉着舒适呢!

二、L(2分)C【解析】C项中“趋”译为“快步走”。

2.(6分)(1)(3分)污泥从沟渠中挖出之后,百姓们争相拿来给土地施肥,路面上没有一点存留。(大意正确

2分,“粪”1分)

(2)(3分)按照图纸来治理沟渠,那么再细微的东西都不会积结滞留了。(大意正确2分,“治”1分)

3.(4分)①善于继承经验。他遵循先人戊子之令,在城内淘沟挖渠。②富有开拓精神。他修补城外河堤,凿

通池渠,用水之利避水之害。③注重体察民情。他关注水患给百姓带来的生命伤害。④具备远见卓识。他

绘制沟渠线路图,留给后任官员。(任选两点作答)

【参考译文】唐代白敏中治理成都,开始疏导环街的大沟渠。其他小沟渠,没有办法考证本源,支流分开

但主流相连,一起流向大沟渠。时间一长,就因懈怠管理而造成河流堵塞。

大观丁亥年的冬天,我的父亲镇守蜀地,成都的街道上积满了水。戊子年的春天,才开始提倡治理田

间水道的政务,居民们高兴地准备好簸箕和铺等着疏浚河道的行动。没有远见的庸俗之人批评说:“只管

开挖疏通沟渠,积下的淤泥堵塞通畅的道路,这该怎么办呢?”父亲听到这些议论,并不为(这些议论而)

停止挖沟的事情。污泥从沟渠中挖出之后,百姓们争相拿来给土地施肥,路面上没有一点存留。到秋雨连

日时,百姓不再抱怨了,一起称赞的士大夫,大多是先前议论诽谤的人。

三十年后,我担任跟父亲同样的官职,在春末到任。夏天下暴雨,城中的沟渠被淹没,没有地方可以

泄洪水。城外大堤也早已损坏,夜里江水在西门泛滥,灌入城中。(城里和城外的)两股水汇合,形成波涛

与急流,居民都快步走到高高的山上避洪。再加上春夏之交时发生了大瘟疫,居民大多病死了,众人认为

是挖出来的肮脏的东西熏染和蒸发导致的。来年的春初,(我)遵循戊子年的政令(在城内淘沟挖渠),城中

人知道往日(城里挖渠的)便利,没有其他的言论。(我)同时修补了大西门的外堤,引来江水入城,还修建

了三斗门来节制水流。以前有个水池,积水一天天又深又多,行人不谨慎,就会不小心踏进水池,每年都

有淹死的人。开挖这个水池,舀取水池盈满的水,倒入大沟渠,修筑短墙来保护池岸,于是这个祸患就消

除了。这一年,瘟疫不再发生,夏秋雨季来了,道路没有泥泞积水,人民更加欣喜。

疏通沟渠、水道,没有阻塞不通的障碍物,就是治理百姓的当务之事。城镇有了沟渠,就如同人有了

脉络,(如果)有一丝不通畅,全身都会生病。按照图纸来治理沟渠,那么再细微的东西都不会积结滞留了。

我绘制图纸留给后任官员,如果有有志于(符合)民意的官员,果真让人相信的,就在这张图纸里,对他将

有参考。

三、L(2分)D【解析】D项中“并”译为“并列”。

2.(6分)(1)(3分)(重修者)(在)墙外将梢树、柳树种上,仿照杜甫(居住时)的旧貌。(大意正确2分,“旧”1

分)

(2)(3分)唐代善作文章的文人有千百人,但在后世被祭祀的,仅能用手指数出。(大意正确2分,“祠”1

分)

3.(4分)诗歌的卓越成就,孝友忠信的品节。

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对天下寒士生活疾苦的关切,超越个人忧患,正

是作者强调的杜甫品节中“友”的表现。

【参考译文】成都草堂,是唐代杜甫旧时居住的地方。草堂多次废弃,重新修建草堂的人,是看重杜甫的

为人。今日(重修草堂)的行为,是巡抚都御史钟公蕃倡议的。已经修建完毕,成都府的同知吴君廷提出用

书信和图来嘱托我写文章记录这件事。

那挺直而起,靠近官道的是门。门后是祠堂,祠堂后是书院。引水成为溪流,水上有桥,(人们)凭借

它往来。在前门,题名为“浣花深处”。从这里进去,就是草堂。草堂的左右两边,各是屋室,四周是围

墙。东边是池塘,将桥下的水引入池塘中,水菱、莲花互相交错而生,鱼儿、飞鸟互相嬉戏玩乐。著名的

花卉,当季的果树,在围墙内交杂种植着。(重修者)(在)墙外将梢树、柳树种上,仿照杜甫(居住时)的旧

貌。从弘治庚申年的春天开始,到秋天修建完毕,钱财没有用多少,但是功劳很大,民众不受劳苦但事情

做成功了。

世人称赞杜甫,多把他当作诗人。我认为诗道从杜甫开始达到顶峰,但是杜甫被人们敬重,不仅仅因

为诗。唐代善作文章的文人有千百人,但在后世被祭祀的,仅能用手指数出。杜甫的草堂,人人皆知,难

道仅仅因为他的诗吗?蜀地从先秦到现在,几千年间,被大家祭祀的总共才几人。像秦朝的李冰,汉朝的

文翁、孔明,都因为功德而美名流传。但是杜甫只是作为羁旅困穷之人,(便能)和他们美名并列,实在不

仅仅是凭借他的诗啊。杜甫的为人,忠孝、友善、忠诚、诚信,高尚的节操都具备了,读他的诗,根据他

朴实无华、清白自守的处事态度,(便)一一可知。为其作墓志铭的人,不过称他为文先生罢了。哎!这怎

么能足以了解杜甫呢?(杜甫)不被当世人所了解,却被后世人所了解,一世很短,百世很长,杜甫的美名

像草堂,即使和天地一起存在也是可以的。现在众公卿的行为,是在尊重贤人,激励世俗,这对风俗教化

来说,怎么能称之为小小的弥补呢!

四、L(2分)B【解析】B项中“竟”译为“完成”。

2.(6分)(1)(3分)街道修好以后,(人们)下雨天不用乘坐泥橇,骑马不会担心旋起的泥泞,无论是缓慢地

行走还是急速地奔跑,都宽阔而平坦。(落实“乘”“趋”“夷”各0.5分,补充省略成分且大意准确流畅

1.5分,翻译不当的,每处扣0.5分)

(2)(3分)(他们)从未有过管理紧急事务却忽略不紧急的事务,记住了大事却忽略了小事的情况。(落实

“治”“忽”“志”各0.5分,补充省略成分且大意准确流畅1.5分,翻译不当的,每处扣0.5分)

3.(4分)引用子产的故事,是为了和范公(范成大)治蜀形成对比(1分),突出范公治蜀时,治理有方,能大

小并举、轻重兼顾(1分),赞美范公勤政爱民(或:为民办实事)(1分),表达作者对范公的敬仰赞美之情(1

分)。

【参考译文】(成都有)太城和少城两城,是西南板块很大的都市,市区里的房屋像梳子齿那样密密地排列,

道路和隧洞像棋子一样密布。然而地面苦于低湿之地,夏秋雨季更是到处积水,人行走在泥浆里面,就像

行走在橡胶和油漆里;雨过天晴后,就可见马蹄的痕迹和车辙的印记,隐隐约约,横一条竖一条(到处都是),

成为往来客商和民众行走来往的一大忧患。绍兴十三年,鄱阳的张公镇守蜀郡,开始命令手下用砖砌街,

只修了两千多丈(就中断了)。又过了三十四年,吴郡的范文正公(范成大),管辖四川,替他完成了这项工

程。(他)聚集工匠,派遣手下,分配职权,授予任务,监督工程非常得法,分寸也掌握得很好。费用从官

府支出,却不涉及到老百姓;(官府)每天给劳工供给食物,所以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劳动。没过多久,(工程)

宣告完成,总共砌成街道长度三千三百六十丈,用掉的砖总数为两百多万块,花费的银钱共两千多万。每

条街的首尾两端都立两块石头来标记它的宽阔或是狭窄,修好的街道一共十四条。街道修好以后,(人们)

下雨天不用乘坐泥橇,骑马不会担心旋起的泥泞,无论是缓慢地行走还是急速地奔跑,都宽阔而平坦。父

老乡亲都互相感叹说:“(没想到)周围的道路像磨刀石一样平坦,尚且(这种路)还能在这里见到啊!”

从前子产用他的专车帮助别人渡过漆水与消水,却不派人修缮(可供人车走过的)桥梁。孟子说:“是

个好人,却并不懂治国理政。”善于治理政务的人,紧急和不紧急的事情都有一定的顺序,大事和小事都

会同时施行,(他们)从未有过管理紧急事务却忽略不紧急的事务,记住了大事却忽略了小事的情况。范公

对于蜀地的管理,治疗伤病修补破败,梳理头发清除杂草,没有一件事不尽心尽力。至于修建道路的事情,

世人都认为是又细小又不紧急的事情,范公也把它整治得像这样。很长时间内,四面八方的人们进入成都,

都会敬仰范公的贤德,通过这些平坦的道路来考证范公当年的为政业绩,还能够隐隐约约地说(出来)。

五、1.(4分)(1)扩大(2)经过(3)合适,适宜(4)总共,共

2.(3分)此非涉之之久/陈迹不留/新意自启/能若是乎哉?

3.(3分)种植花木(种植、调整花木使与地宜);为屋设计(反复修改为屋设计使与树宜);凿池开溪(不断调

整池、溪位置使与地、树宜)。

4.(4分)“涉”,其一是“进入”,典出“日涉成趣”,每天进入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其二是“经历”,不

断实践,不断发现,反复修改,推陈出新;其三是“学习”,每日阅读经史、了解古今,懂得为学经世之

道。

5.(8分)示例一:从“造园”到“为学”一一陈洪绶兄弟造园历十余年,从规划到建筑,从花木到池溪,都

精挑细选,反复调整。可见要做好一件事,需持之以恒,在实践中改进,为学亦如此。首先,学习需持之

以恒。“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其次,学习需不断实践。

“玉不琢不成器。”只有浸润其中不断改进,才能学有所成。

示例二:从“造园”到“做事”一一陈洪绶兄弟在造园过程中,不断调整原来种植的花木、开凿的池塘溪

流、房屋的建筑设计,才有了涉园的处处相宜。我们做事时,也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北宋毕昇发现雕

版印刷的不足,于是反复实践,反复调整,终于取得重大突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时代在发展变化,“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