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01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01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01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01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1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公布时刻:

2009-7-1417:30:382006年1月21日沧州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批准“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是我市承前启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着力推进“五个统筹”的重要时期;更是抢抓机遇,实现大进展快进展,努力打造全省经济进展举足轻重增长极的跨过时期。展望以后,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既耽搁不起,更失误不得。

《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遵循《中共沧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而编制,要紧阐明全市经济社会进展的战略意图、战略重点、进展目标、总体部署及政策取向,集中体现市委、市政府对“十一五”进展的决策意图和施政方针。它是政府履行经济调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五年间沧州经济社会进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一、现实基础和以后进展环境

(一)“十五”进展的总体评判

“十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社会进展中遇到的新情形、新咨询题,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抓住进展那个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进展观,着力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以主动有作为的态度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充实完善进展思路,坚决大进展快进展的信念。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战胜非典疫情和各种自然灾难的挑战,经济社会进展取得明显成就,为“十五”打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十五”末,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30.8亿元,年均增长12.6%,比“十五”打算目标高3.5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居全省第四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532元,比打算目标高6532元,在全省的排位由“九五”末的第六位上升至第五位。2005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82.9亿元,年均增长16.4%,其中一样预算收入完成31亿元,年均增长16.2%,均超额完成打算。

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畜牧、蔬菜、果品业保持较快增长。化工主导产业地位确定,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县域特色产业进展势头良好。服务业健康稳步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末的17.6:50.1:32.3转变为“十五”末的11.8:54.7:33.5。

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62.5亿元,是“九五”的1.87倍,年均增长14.4%,比“十五”打算目标高4.4个百分点。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4.5亿元以上,同比增长45.5%,创我市历史最好水平。一批强市富民的重大工业项目连续建成投产,基础设施建设构筑起强劲的平台,临港区域大进展的框架初露端倪。

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以“两增、两减、两分”为重点的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全市已有80%以上的国有企业改制到位;农村税费、粮食流通体制、投融资体制、财政体制等各项改革取得进展。五年间累计审批外商投资项目260个,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4.3亿美元,其中,直截了当利用外资2.93亿美元,年均增长36.3%。2005年直截了当利用外资达到1.44亿美元,同比增长74%,创历史最好。

社会事业进展较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持续进展。都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给排水、燃气、供热、电力、公路交通等一批完善都市功能、改善城乡人民生活的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并发挥作用。城镇医疗、养老保险体系和城镇最低生活保证及医疗救助制度初步建立。

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升。实施主动的就业政策,“两个确保”和“社会低保”得到切实加大。对1000多户城镇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住房租金补贴,对5.8万城镇贫困居民全部落实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全面启动。争取省以上扶贫基金1.56亿元,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自我进展能力得到较快提升。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50亿元,年均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估量可达8593元,年均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3311元,年均增长5.6%。均完成打算目标。住房、汽车、通讯、旅行开始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综上所述,“十五”时期专门“十五”后三年,是我市经济社会进展进程中成就较为明显的时期。为“十一五”时期实现更快更好进展奠定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二)“十一五”进展的环境和制约因素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进展的重要机遇期。国际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转移加快,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猛烈。专门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为沧州凭借临港靠海的优势,承接国内外专门是日、韩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带动国内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进展模式进行科学调整,为我市实现更快更好的进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近观国情: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任务日趋加重,重化工业加速进展,为我市化工产业及后续产业的延伸拓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京津冀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圈加速崛起,正在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新的增长极,“南资北移”已成定势。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内部的产业重组和优化整合正在加快,从而带动京津两市的传统制造业,专门是资源型产业或重化工业向周边地区加快转移,为我市通过主动参与区域合作谋进展提供了宽敞的空间。专门是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的启动,为我市有效发挥区位、产业、港口、资源等优势提供了难得机遇。黄骅港功能的完善和临港区域开发建设,使我市进展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便利的交通运输、丰富的滩涂土地、充裕的人力资源、日益显明的县域特色经济和其它基础设施,使沧州蕴积了吸纳国内外资本与技术、承接产业辐射和转移的专门优势。省委、省政府对沧州进展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全市上下希望进展的迫切心情,各级领导班子驾驭进展能力的提升,为我市更快更好进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与物质保证。勿庸讳言,天时地利人和俱备,沧州大进展的气概初步形成,快进展的时机差不多到来。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一定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倍加珍爱机遇,紧紧抓住机遇,切有用好机遇,举全市之力,加速建设文明富裕的新沧州。

我们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肃的挑战,任务光荣而艰巨。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国加入世贸的后过渡期,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日趋加剧。我国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沿海发达地区领先突破,形势咄咄逼人,这对我市的进展差不多上新的挑战与考查。纵横相比,我市还存在着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化水平较低,增长方式粗放,改革总体进程不快,开放水平落后,人才资源短缺,社会事业进展欠帐较多,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对落后,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以及干部队伍素养和领导进展能力与新形势的要求还不适应等诸多制约因素。如不抓紧专门好地解决,就会使我们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就难以迈出跨过的步伐,成为全省经济第二个翻番中举足轻重增长极的目标将就难以实现。二、指导思想和进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进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以科学进展观统领经济社会进展全局,紧紧围绕建成全省经济第二个翻番中举足轻重增长极的战略目标,坚持“三个并重互动”(深化改革与大进展快进展并重互动;加大投入和转变增长方式并重互动;重大项目带动和扩大开放并重互动),突出进展临港区域,着力推进中心都市和县域经济进展。坚持在加快进展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加快进展,壮大主导产业,培养支柱产业,加快经济进展,提升运行质量和可连续进展能力,使进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为创建和谐沧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正确明白得与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科学进展观是统领。按照中央“六个必须”的要求,务必从实际动身,把科学进展观贯穿于经济和社会进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与全面进展,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多种需求作为进展的全然目的。第三,把大进展、快进展作为主基调。迅速扩张经济总量,坚持运行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第四,把“三大经济板块”崛起作为战略重点。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努力做大做强临港区域、中心城区和县域经济,使其成为全市加快进展的强力支撑,以全新的风貌跻入京津冀都市圈。第五,投资拉动与转变增长方式并举。这是振兴沧州的立足点与着眼点,也是保证大进展、快进展的全然举措。第六,把工业强市作为经济进展的主引擎。真正做大做强工业经济,进展现代服务业,培养财源,广开就业渠道。第七,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进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保证。坚持以改革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把进展速度、改革力度和社会可承担程度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以开放的举措推进大开发、大进展;以进展的成果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二)进展目标

经济总量: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按2005年价格运算,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208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万元以上,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部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167亿元。

经济结构:到201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到8.5:57.9:3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65%。都市化率达到4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五年间,年均增长20%,累计投资许多于3165亿元;到2010年投资率达到40.2%。

对外开放:五年间,直截了当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累计达到12.5亿美元。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6.7%,到2010年达到13.6亿美元。

资源和生态环境:五年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4.5%左右。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增加50万亩,工业万元生产总值耗水量降低19%。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0%。都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左右。都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都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6%。重点流域水污染恶化得到遏制,都市环境及景观大幅度改善,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标准天数达到全年的80%以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文明生态村所占比例达到30%以上。

人口与人民生活:人口自然增长率操纵在8‰以内,全市人口总量操纵在712万人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1383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达到443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5%以上。五年内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操纵5%以内。

教育与卫生:到2010年,地点属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年均增长11.8%,2010年达到14000人。依靠沧州师专组建本科院校,招生规模达到8000人以上。大力进展职业技术教育,职教在校生同一般高中在校生比例大体相当;巩固“普九”成果,小学和初中适龄儿童全部入学;高中时期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分不达到85%和22%。教育投入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力争达到25.4%。完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在抓好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市县两级医院建设。到2010年,每千人口拥有3—4名卫生技术人员。全面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75%。三、战略定位和空间布局

(一)战略定位

(1)区域功能定位

沧州北环京津,东环渤海,是京津冀都市圈中经济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冀中南及晋、陕、内蒙西部和鲁西北地区重要的进出海口与物资集散地;河北省沿海沿线产业带进展战略的核心地区;京津冀都市圈中重要的化学工业基地、临港工业基地和电力能源基地;服务京津的绿色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河北省区域经济进展举足轻重的增长极。战略地位重要,历史机遇难得,综合优势突出,进展潜力庞大。

(2)都市功能定位

立足河北,依靠京津,服务和面向环渤海,辐射带动整个辖区及周边地区。着眼朔黄铁路沿线腹心地带,应对中日韩经济一体化,从强化自身做起,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化学工业、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沿海临港的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宜居的生态城区和文化古城。

(3)产业进展定位

河北省“南厢”举足轻重、产业链较长的石化、盐化、煤化及精细化工综合生产基地;以煤码头、杂货码头、液体化学品码头为“龙头”,以电力、制造、建材、物流等为支撑的临港产业集群;以弯头管件、线路板、电线电缆、环保设备、汽车模具及零部件、机械制造为特色的华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

(二)产业空间布局

沿海临港是沧州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和期望所在。大进展快进展的脉动、联动、互动皆系于此,产业布局的空间该着力于此。

——城港带动。通过加快中心都市建设,发挥中心都市对县域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高起点、大幅度地加快港口功能完善和滨海新城建设,进一步提升港口、港城对沧州进展的龙头带动作用。

——雁阵进展。以现在的沧州市区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起点,以黄骅港开发区为“雁首”,以沧石高速、朔黄铁路两侧为“躯干”,构成强健两翼,繁育成连绵百公里的产业长廊和都市产业带,促成能源、钢铁、新型建材及化工、物流等产业向临海“雁首”集中布局。五金模具等轻型机械制造、旅行、特色农产业及深加工等向两翼和躯干分布,构成“大雁展翅飞向蓝天碧海”的产业布局结构。依据“新体制、高科技、民营化、外向型”的原则招商引资,重点突破,整体推进,逐步形成“雁阵”产业格局。

沿海临港区域要紧依靠港口、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分布,重点进展盐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海水淡化利用等项目,参与京津冀生产力布局的重大调整,主动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逐步与天津滨海新区合作,以求更长的产业链和更宽敞的进展空间。

——中心带动。中心城区以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为主,通过五年的创业、积存及蓄势待发,精心打造一批全国领先的优势企业和拳头产品,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实力,改变狮城形象,提升沧州品位。

——产业驱动。支持国华沧东电厂加快建设,促使神华风力发电和沿海第二电厂、滨海电厂、华峰热电等电力能源项目上马。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板块式推进,集群式进展,企业化膨胀,形成北方重要的滨海电力能源基地。

——临海牵动。建设“海上沧州”,作好“蓝色文章”,以向渤海弯延伸为主战略,产业辅佐,连环效应,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发达的临海经济地带,使海洋(临港)产业逐步成为以后经济的新增长点。

——区域联动。在黄骅市以东(包括南大港、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兴县)3000余平方公里的荒碱土地上,扬长避短,统筹兼顾,建设多个生态园区和产业园区,预留摆放船舶修造、化工、钢铁、新型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多个前沿项目,形成产业集合的隆起带。

——主干拉动。沧州市区和港城区之间,以交通干线为进展轴线,将新华工业园区、沧东工业园区以及盐山、孟村、南皮等地的金属加工业做强做大,迅速扩张经济总量,做到特色鲜亮、优势互补、和谐进展,形成依靠海运优势进展的装备制造业。以朔黄铁路增能扩量为契机,拉动肃宁、河间、沧县、黄骅等区域进展。

重点扶持进展任丘石油化工、东光精细化工、肃宁裘皮制作、献县和泊头铸造及汽车模具、东光包装机械、南皮电子五金、河间保温密封材料及吴桥油棉深加工等区域特色产业。

培养壮大河间、献县、沧县、东光、吴桥、青县等县(市)粮棉油、蔬菜瓜果等特色农业,以项目为抓手,以土地为载体,扎实推进农业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打造绿色屏障。四、战略重点和支柱产业

按照沧州区位条件、资源基础、经济结构、社会进展特点和以后进展要求,“十一五”时期,我市将连续实施工业强市、以港兴市、科教兴沧、开放带动、都市化和可连续进展“六大主体战略”。优化生产力布局,提升区域竞争实力,首要的选择是突出进展临港区域,着力推进中心都市和县域经济进展(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以重点区域的开发和突破,带动全市经济实力快速提升。

(一)战略重点

(1)增强中心都市经济实力,构建以“三区一县”为主的都市经济圈。中心都市是港口开发建设的发祥地,是县域经济的辐射源。坚持从大局动身,统筹利用新华区、运河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沧县的资源,打破行政壁垒,理顺治理体制,科学确定功能分区,调整产业结构,使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促进成本节约和产业集群进展。着力解决中心城区产业“空心化”咨询题,增强驱动力,减少污染源,大力进展符合中心城区产业进展要求的工业项目,盘活存量,做大总量,建立起与市区人口规模、就业、进展相适应的产业体系,构筑强市富民框架。市直和“三区一县”的资源、产业,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建设、统一治理,形成一个既分工又合作,互相支持、和谐进展的紧密型经济联合体,成为对外连接京津冀都市圈,对内带动周边县(市)的经济强势区域。按照布局分工,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区西部高新区、新华工业园区、沧东工业园区为平台,大力进展符合中心都市特点和要求的产业关联型、强力辐射型、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型、低能耗型、无污染型及最大限度吸纳就业的产业,建立起与中心都市差不多功能相匹配的产业体系。占地40余平方公里的沧东工业园区,要抓紧谋划,招揽客商,尽快启动,早日成为进展的亮点。

(2)大力进展临港经济,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要坚决不移地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按照“向沿海推进,向城镇集合,向园区集中”的思路,依靠和拓展沿海临港的区位优势,吸纳国内外要素资源向港口区域集合。以港口为龙头、以黄骅港开发区、临港化工园区等临港区域为载体,充分利用丰富的海水、石油、天然气、原盐及煤、电等资源,大力进展临港产业和海洋经济,着力谋划建设北方重要的化工产销基地、电力能源基地、滨海先进制造业基地。适应区域经济进展需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以港口为中心,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进展。搞好物流设施建设,培养物流市场,进展物流企业,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主动吸纳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落户沿海,建设集散、中转、储备和加工配送中心,形成多层次、开放型、社会化的物流配送系统。按照突出区域经济特色、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持续增强竞争能力的要求,临港区域着力培养以化学工业、电力工业、轻型机械及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为基础的产业群;培养壮大和延伸化工、能源、电力、钢铁、物流、机械加工、船舶修造、新型建材、生态旅行、特色农渔业及农牧渔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链条,以地缘和产业优势与天津滨海新区合作,逐步把沿海临港区域进展成环渤海地区的经济高增区。

(3)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强化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支撑体系。县域经济竞争力在于民生经济,以其独有的魅力支撑起一方热土。进展壮大县域经济,核心是富民,关键在强县。各县(市)区务必站在新起点,制造新优势,实现新跨过,进一步转变进展理念,创新进展模式,提升进展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进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和谐可连续进展的轨道。以县(市)区为主体的特色工业园区要把握时机,突出重点,培养和壮大特色产业。着力抓好:一、追求杰出,增强竞争能力。把优先进展工业作为县域经济进展的突破口,坚持资源开发与市场需求相统一,按照非均衡进展的原则,充分发挥特色产品优势,进展壮大基础产业。推进农业与工业的深度结合,促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转化升值,用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二、扶优扶强,推动企业上档升级。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大力支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销售收入超过一定规模的企业领先进展。在差不多形成龙头产业集群的管道输送及装备制造、线路板、裘皮服装、建筑扣件、汽车模具、摩托车零部件、环保设备、五金铸造等产业中,选出一批优势企业重点帮扶,提升科技含量,提升内在质量,使其成为国内同行业的佼佼者。鼓舞企业加大投入,主动开发核心技术,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迈进。以优势企业为核心,引导中小企业向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靠拢,兼并收购,强强联合,形成一批“专、精、新”的中小企业群,进而带动和促进县域经济快速进展。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和技术,嫁接、改造、提升,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打造民营企业的“航母”。三、强化服务,壮大民营经济阵容。全面落实以放宽准入、公平待遇为重点的各项政策措施,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和经营条件,排除各种鄙视性规定,破除各种非政策性壁垒,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舞民营经济通过参股、控股、收购、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健全融资、创业、培训、技术、维权、信用六大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法律环境、进展环境,提升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加大对相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调动好、发挥好、爱护好人民群众的主动性与制造性,促进县域经济和谐进展。

(二)支柱产业

经济强市靠产业支柱的支撑。缺少支柱产业,经济进展犹如空中楼阁。从市情动身,要做大做强以下支柱产业:

(1)壮大化工主导产业。以临港化工园区、任丘、东光为基地,以华北石化公司、沧州炼油厂、沧化、大化等大型企业集团为骨干,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接轨天津滨海新区为契机,加快化工产业进展步伐,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形成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相互补充,上下游产品一体化、资源配置合理、技术先进的特色系列产业,逐步建成主业突出、规模化经营、有系列特色产品的炼化一体的化学工业基地,确立我市化工产业在河北省乃至环渤海地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后五年,化学工业估量投资规模240亿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左右。

(2)培养壮大电力工业。利用临港区域宽敞的建设空间、丰富的神华煤炭、充沛的海水和海面风能等优势,创新电力投资模式,引入战略投资伙伴,主动进展火电,适时推进风力发电。加快国华沧东电厂、华峰沧州热电厂、泊头、任丘和肃宁热电等项目的建设步伐。促进神华风力发电早日开工建设,加大沧东第二电厂、滨海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力度。五年内估量投资166亿元以上,使在建项目的装机容量达到370万千瓦左右,建成华北地区新兴的电力工业基地。

(3)大力进展装备制造业。安排投资130亿元以上,做强做大电线电缆、线路板、管道输送及装备制造、铸造、模具加工、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鼓舞龙头企业由配件向整机、从轻型设备转向重型设备的方向进展,形成依靠海运优势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实现销售收入580亿元左右。

(4)主动推进纺织服装业。做强做大肃宁“中国裘皮之都”,形成养殖、加工、交易、制作一体化,在更大的空间拓展国内外市场。献县“泛美”服装要选准市场定位,高效优质运作。连续扩大规模,提升技术含量,创名牌产品,重点进展壮大肃宁帝贤纺织城、泊头天伦纺织、东光、南皮、吴桥纺织项目。打算五年投资规模达到90亿元以上,形成年产192万纱绽和5000万件服装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左右,成为新兴的主导产业之一。

(5)稳步进展食品加工业。充分发挥现有基础和资源优势,巩固进展奶牛饲养基地,以“小洋人”、“乡谣”乳业,孟村“宏达”、“荣升”清真肉食品及饮品等企业为龙头,扩大营销规模,培植名牌产品,提升市场占有份额。抓好农副牧渔产品加工升值,最大限度地满足京津乃至更大市场的需求。打算投资规模60亿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左右,形成乳品、粮油加工、水产品加工、果蔬加工等门类较齐全的食品工业体系,使之成为新兴的特色产业集群。

(6)大力进展服务业。市区及任丘、黄骅等条件较好的县(市),主动进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各县(市、区)都要加大市场建设,进展各种专业市场,培养各类要素市场,规范进展各类中介组织。市区要借助交通区位优势,抓好“大运河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扩大都市辐射力,增强物流拉动力。谋划建设沧州商贸会展中心。做大文化、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进展新兴的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7)循序进展旅行业。弘扬沧州武林品牌,建设吴桥“世界杂技之都”。在完善白洋淀千里堤、滨海度假、果乡农业观光、马本斋纪念馆等重点旅行景点的基础上,深度综合开发沧县东方狮园、泊头清真寺、东光铁佛寺、盐山千童园、东光马致远祠、河间毛公书院、献县献王陵、沧县纪晓岚纪念地、南皮县张之洞纪念馆、河间白求恩战地手术纪念馆。关爱生态环境,加大力度爱护和开发海兴和南大港湿地等旅行观光景点。

(8)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快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眼于培养以后主导产业,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项目引进相结合,选择有限目标,着力重点突破,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打造局部强势。五、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优化网络、提升水平”的原则,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体系,增强经济进展的支撑能力。

(一)加快能源建设

——电源点和电网建设。充分利用朔黄铁路输煤大通道,利用海水资源、土地资源、交通枢纽及环京津、环渤海的区位优势,全力建设沿海电力能源基地,形成热电联产、清洁发电的“三点一线、群星辉煌”进展格局。

——增强煤炭接续能力。充分利用“西煤东运”第二通道扩能增量的机遇,建设朔黄铁路沿线煤炭供应基地,完善煤炭物流体系,谋划一批重点用煤项目,确保重点项目的燃料供给和储运。

——增进天然气用量。以主管线和都市、县城管网工程为重点,调整全市能源消费结构,逐步提升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实现天然气利用总体目标。

(二)完善公路路网体系

本着充分合理利用现有可利用土地资源、新建和改建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三纵一横一港”(京沪、京九、沿海、港口、石黄)综合运输通道的基础上,搞好境内“大广”(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建设。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步伐。初步形成高速公路网络,完善干线公路路网建设,重点提升县级公路技术等级和乡级公路路况水平,实现出行和通达的快速化。加大运输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公路综合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谋划和启动“沧廊”(沧州—廊坊)高速公路,促成直达北京的大通道。“十一五”期间完成续建高速公路272公里,新建高速公路239公里,境内国省干线总里程达到2723公里,大力进展县乡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28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0.59公里/平方公里。

(三)推进地点多功能港口建设

按照黄骅港总体规划,加快北港区建设,尽快启动多用途码头、化工码头、原油码头等。完善疏港公路、铁路,构建与经济腹地连接的交通网络。抓紧谋划并实施“沧邯”(邯郸经邢台、衡水、沧州至黄骅港)货运铁路,逐步把黄骅港建成集煤炭、液体化工、原油及成品油、矿石、集装箱、杂货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港口,成为环渤海区域的国际性新兴集枢纽港。拓展港口综合功能,建设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完善以港口、铁道、公路、管道和仓储等综合运输设施,着力培养临港四大产业:A、利用液体化学品码头和杂货码头,以临港化工园区、港城开发区、神华工业园区为中心,依靠现有化工企业和PVC、TDI、已内酰胺等化工大项目,搞好上下游产品开发,形成较为完整的化工主导产业群和产品链,建设北方重要的化工产销研发基地。B、利用神华煤炭资源,加快沧东电厂建设步伐,抓好沧东第二电厂、滨海电厂的前期谋划,力争到“十一五”末,建成和在建装机容量达到37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建设电力能源基地。C、依靠港口联动进展,引进和开发“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项目,进展粮油食品、原料化工以及钢铁、建材、煤炭加工等大进大出型临港加工业和大型设备制造、船舶修造等装备制造业项目,建设滨海加工制造业基地。D、发挥港口、铁路、公路交通优势,大力培养现代物流业,逐步形成以港口为龙头,辐射冀中南及晋陕蒙中西部地区、面向日本和韩国的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大型物流基地。

(四)加大水利及有关设施建设

按照“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思路,强化水利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确保供水、防洪和生态环境安全。谋划建设浪洼水库,开创第二水源地。建设由山东滨州引入黄河水的大型水库,差不多改变“有河皆涸,有水皆污”的状况。到“十一五”末,初步建立水资源保证、防洪防潮保安、水环境爱护和现代化治理“四大体系”,形成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主、地点坑塘水库储存为辅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确保水资源安全,化解水资源的瓶颈制约。

坚持以人为本,把饮水安全作为水利第一要务来抓,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农民喝上洁净水。抓好污水处理回用和海水淡化利用。实施节约用水系统工程,限期关闭自备井,严禁违章违法开采地下水。倡导节约用水,适度提升水价。

以调查、监测、防治为要紧手段,减少和防治地面沉降。加大对基础测绘的投入,建立沧州地理空间信息系统,提升对经济建设的服务保证能力。建立健全天气推测预报预警、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等预防预警系统,科学运筹,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难带来的缺失,确保一方平安。

(五)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延伸和完善通信网、运算机网和广播电视网,推动各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改造提升电信主干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加大网络的爱护和治理,拓展网络宽带和覆盖范畴。进行互联网、接入网、城域网的网络扩容,提升宽带接入率和网络传输的安全性。推动数字家庭网络进展,加快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络配套建设,扩大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提升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以城乡信息网和电子口岸、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为重点,加快建设发达畅通的通信信息网络系统,并将黄骅港打造成现代化的信息港。加快新的电子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六)爱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依法爱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地、海洋等资源,加大人工增雨的投入力度,合理开发云水资源。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工作,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在建立和立项都市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公害处理厂等项目建设。与此同时,连续大幅度增加工业、交通和生活污染治理的投入,加大对重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统筹规划。加大小城镇和农村的环境治理,有效防治重点城镇的污染,使农村规模化养殖、化肥、农药、农膜污染差不多得到操纵。加大县域环境治理和防治力度。高度重视海洋环境和生态爱护,建立健全海洋监督治理体系,减少污染物入海总量。对规划和新建项目实施严格的环境阻碍评判,杜绝污染企业在新区落户。切实加大对水、大气、土壤污染等方面的防治,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加大对湿地、河流和海域的爱护,促进经济进展与生态环境相和谐。加快运西污水厂建设步伐。到2010年,各县(市)都要建立起较高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公害处理厂,全市污染物处理和垃圾无公害处理率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加大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开发力度,在城镇、乡村、沿海和要紧交通干线沿线因地制宜,植树造林,专门注重营造海防林,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沿海生态屏障。加大创建省级环保榜样城的力度。都市规划建设要扩大公园、林地、水面和绿色休闲空间,努力建设现代化、园林式、生态型都市。落实“渤海湾碧海行动打算”,加大生态示范区建设,改善农业生态体系,促进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全面转向良性循环,差不多达到碧水蓝天、大地披绿、居住环境优美的目标。

(七)启动沧州新城区和滨海新城建设

沧州市新区位于建成区的西侧,规划范畴面积29.63平方公里。公共设施包括行政中心、会展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以及商业服务设施等多项内容。秉承都市整体布局和谐统一的特点,从各项目用地的功能需求以及都市进展的脉络时序入手,将整个新区的公共设施围绕两条相互垂直的“十字形”轴线进行有效布置,建设具有吸引力、亲和力、想象力的宜居都市。借助运河南水北调之源,围绕引入新区,诱发古城人文底蕴,构筑城内水系,制造有历史传统和时代特点的现代都市景观,提升沧州的文化品位和整体形象。按照“依港兴产、以产托城、以城带港,产、港、城良性互动”的格局,加快开放型、现代化的滨海新城建设。通过5到10年的不懈努力,再造一个新沧州。

借助京沪、石黄、沧保三条高速公路,谋划连接环城高速公路。启动运河沿岸景观改造工程,加快中心城区环城林带建设,营造“碧水淌淌、绿草茵茵、垂柳依依”的人文景观。六、统筹城乡产业进展

沧州是农业大市,任何忽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做法,都不足为取。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这是“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所在,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选择。要坚决不移地实行“工业反哺农业、都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循序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构筑良性互动、和谐进展的新型城乡关系,逐步化解二元结构矛盾。

(一)加大支持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进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稳固完善扶持政策,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证向农村覆盖,都市文明向农村辐射。

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面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升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投入。完善对种粮农民的直截了当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扶持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农业综合配套体系建设。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鼓舞和引导农民搞好农田水利差不多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和环境,逐步建立起保证农田水利健康进展的长效机制。遵循市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稳固粮棉,提升蔬果。大力进展畜牧业,建立饲草基地,推进奶牛、肉牛、瘦肉型猪、肉羊等良种畜产品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养殖,加大良繁体系建设;加大动物疾病的防控力度;把畜牧水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到40%以上。以青县为基地的无公害蔬菜,要上规模和档次,最大限度地占据京津市场。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固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全部免征农业税,连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乡镇财政、县乡机构等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建立促进农民减负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培养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进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5%以上。

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村村合并试点,建设村民公寓,提升居住质量。组织农民硬化道路,净化院落,绿化村庄,改水改厕,制造文明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重视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安全咨询题,搞好农村文化活动室、卫生室、体育健身场所等设施建设,活跃和丰富农民文体生活,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政府带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渠道投资建设机制。深入开展文明、法制教育,主动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建设美好家园。到2010年,力争4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经济进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文明生态村。

适应培养新型农民、现代产业工人和促进农民变市民的要求,加大农民培训体系和培训能力建设,大力开展“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活动,主动探究定单培训等新的培训途径,推动农村劳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提升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扶持和引导各类劳务输出机构健康进展,建立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制度,逐步形成农村人口平稳有序进入都市的体制框架。

(二)壮大城乡特色产业

培养县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重点抓好包装机械、机车配件、五金铸造、线路板、保温密封材料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已形成特色产业的县乡要加快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努力建成产业、技术和人才高地,通过产业规模扩大、产业链的形成和产业辐射,带动其它产业的进展。尚未形成特色产业的县乡,要加大培养开发力度,发挥集合效应,通过基础项目、产业项目的建设和本地进展优势,创出一批知名产业、知名产品、知名市场。打破行政壁垒,加快县域专业市场的建设,拓宽营销渠道,增强向周围区域扩散的能力。加快产业基地和产业开发区建设,推动各类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逐步从行政区划分散的产业格局转向以市场定位、产业链相连的特色区域经济格局。黄骅、吴桥两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建设现代化工业园区。青县的“津南盘古经济技术协作区”要抓紧谋划和启动。

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努力开拓市场,进展特色产业和产品,通过资源在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的集中,形成产业链,为民间提供投资热点。创新投融资体制,将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同充分发挥农信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结合起来。探究进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建立县域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为民间资本大规模进入基础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提供坦途。营造区域竞争优势,为民营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协作配套、融资引资、技术人才、市场购销等优良条件,使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和县乡财政的支柱。到“十一五”末,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保持在1130亿元以上。

加快县域体制改革。适应东部临海区域加快进展的需要,适度调整城乡行政区划,扩大县域范畴和经济总量。严格县乡机构编制人员治理,减少行政治理人员,缓解县级财政困难,提升进展资源集中度和县域产业的培养进展能力。增强县域行政治理能力,加大县乡干部队伍建设,调整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和乡镇财政治理模式。

(三)梯次推进,以产业化带动都市化

以农村人口都市化为核心,以产业集合为切入点,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进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实现都市与农村进展的良性互动,差不多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工明确、等级规模有序、基础设施完善、大中小都市和小城镇和谐进展的新格局。

进展壮大中心都市。“三区一县”要发挥“领跑”作用,完善提升都市功能,建设“首善之区”。以现有市区为基础,以黄骅港为龙头,以沧港公路为纽带,打造连绵的都市产业带,推进市区—开发区—滨海区的组团式进展。将津汕高速公路沿线的黄骅、海兴部分区域和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大港等沿海区域规划建设沧州滨海新区,纳入沧州市中心区范畴。

加快进展新兴中等都市和小都市。以挖掘潜力、增强实力、完善功能、美化环境、扩大规模为目标,到2010年,将任丘建成中等发达都市,为向大都市进展奠定基础。将黄骅、泊头、河间进展成为中等都市。肃宁、青县、东光、吴桥、献县、南皮、盐山进展成为10万人以上规模的县级市(区),成为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区域中心。

重点培养进展黄骅羊二庄、沧县旧州、青县金牛、河间米各庄、献县淮镇、肃宁尚村、泊头交河、孟村辛店、南皮寨子、吴桥铁城、东光连镇、盐山千童、海兴辛集等一批经济基础较好、人口集合度较高,以及有交通枢纽区位、有商贸流通特色、对落后地区经济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重点中心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先进展,梯次推进,形成各具特色、颇具活力的地域型经济文化中心。七、着力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坚持进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同步并进的方针,切实关注民生,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全面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营造以人为本、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坚持进展为了人民,进展依靠人民,进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怀、最直截了当、最现实的利益咨询题。

(一)关注弱势群体,建设社会救助体系

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全方位保证弱势群体的差不多生活。在城镇,以都市最低生活保证为基础,配套开展低保对象的医疗、入学、住房、水电、司法等救助活动;在农村,对灾民实行灾情救助,对“五保户”实行集中供给,对特困户实行定期定量救助,对困难户实行社会帮扶救助,对重病户实施农村大病救助。支持残疾人就业,推进残疾人康复事业的进展,重点解决现有的3.6万农村贫困残疾人的温饱咨询题。贯彻落实好《妇女儿童进展纲要》,切实爱护妇女和儿童利益,保证妇女平等就学、就业、享有社会保证和参与社会事务治理的权益,加大妇女卫生保健、劳动爱护、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工作。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依法保证儿童生存权、进展权、受爱护和参与权,改善青年儿童成长环境,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升儿童整体素养。

(二)拓宽就业渠道

鼓舞引导各类企事业单位主动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专门是高学历毕业生。同时,主动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拓宽就业视野,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就业。各级人才市场要主动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

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型企业以及非公有制经济对增加就业的主动作用,大力进展对外劳务合作,扩大劳务输出,完善有关就业制度。进展时期性就业和弹性就业,鼓舞从事半日制、季节性、不定期等多样化有酬劳的劳动,支持关心劳动者通过创业实现就业。爱护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证利益不受人为的损害。连续实行鼓舞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的优待政策,促进多种形式的再就业。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改革城镇劳动用工制度,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大就业治理,建立连接要紧地区和都市的劳动就业信息网络,差不多形成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有机结合的机制。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加大和改善对城乡初高中毕业生就业前的职业培训,延缓就业压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创业和再就业培训,健全城乡劳动就业培训体系。“十一五”期间,累计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操纵在5%以内;农村富余劳力向非农业转移60万人。

(三)健全农村社会保证体系

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证制度。逐步推开农村养老、非农就业农民养老保险,力争2010年前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形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经济落后县乡建立农村社会保证体系。探究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将3万户农村特困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证。

(四)完善城镇居民社会保证制度

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逐步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差不多生活保证纳入失业保险,把失业保证覆盖到城镇所有经济成分劳动者。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证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差不多医疗保险制度。主动进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社会保证事业,建立可靠稳固的社会保证资金筹措机制和有效运营、严格治理机制。到“十一五”末,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差不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不达到28万人、35万人、50万人、40万人、10万人和20万人。对5.7万名城镇贫困居民全部落实城镇低保。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五)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

努力改善消费环境,提升人民消费水平。建立健全促进消费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取消抑制消费的各种规定,形成有利于扩大消费的良好环境。增强人们的消费预期,注重满足群众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消费结构的高度化和消费倾向的个性化。引导人们树立新的消费观念,提升消费层次,提升公共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汽车消费政策调整,扩大居民住房、汽车、居民教育和文化娱乐消费比重。到2010年,初步实现“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的住房目标。城乡居民教育和文娱支出比重达到15%以上。

(六)加大人口与打算生育工作

坚持差不多国策,稳固低生育水平,实行优生优育,提升人口素养。到2010年,全市人口操纵在712万人以内,平均增长率在8‰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0%以上,政策外多孩操纵在1%以下;生育水平稳固在更替水平以下。关爱女孩,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不比例偏高咨询题。八、统筹社会事业和谐进步

(一)优先进展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

坚持教育优先进展,连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养教育,完善国民教育体系。

巩固提升义务教育。把普及义务教育专门是农村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强化政府的保证责任,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保证小学、初中适龄儿童青年全部入学,小学、初中辍学率分不操纵在1%和3%以内。义务教育时期学校办学条件差不多实现标准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进展。创建标准化小学1300所,标准化初中200所。农村义务教育时期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

适度扩大一般高中招生规模。在校生达到15万人,万人均达到224人。高中时期毛入学率达到85%。主动扩大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省级示范高中达到20所,市级示范性高中达到50所。

加快高校建设步伐。依靠沧州师专建立一所本科学院,招生规模达到8000人以上;建立独立设置的泊头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力争进入省级示范院校行列;沧州医专通过国家级复评。各大中专院校要借鉴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办校的体会,连续与京津名校攀亲结缘,吸引他们在沧州建立特色分校。构建我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等教育、基础教育良性合理的人才培养格局,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展提供人才保证。

大力进展职业教育,专门是高中后、初中后职业教育。围绕化工、制造、电力等主导产业和农村经济进展与社会需求,建成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校和专业,重点办好2-3所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加快重点中专、劳动技校和县职教中心的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鼓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推行“订单培养”,建立岗位技能培训平台。切实加大城乡远程教育,主动探究改善远程教育的有效方式。

创新教育体制。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进展的政策环境,鼓舞社会力量依法办学或参与公办学校建设,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二)建立健全医疗卫生体系

以满足人民群众差不多医疗卫生需求为目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持续完善卫生治理体制、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监督体制。主动进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加大农村卫生组织建设,提升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质量,巩固和提升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努力改善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条件。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五年中,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75%,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100%,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操纵在200/10万以下。大力推进医药卫生制度的配套改革,健全医疗保险费用分担机制,为宽敞群众提供差不多医疗服务保证,排除因重大疾病所带来的无力抵御的风险。加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疾病的预防操纵工作,明显加大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预警体系建设。已建成的市县两级疾控中心要完善功能,提升水平,发挥作用。到2010年差不多建立起符合国家要求,适应我市经济社会进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操纵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重点抓好市、县、乡三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市中心医院内科大楼、市中西结合医院红十字病房、市人民医院病房楼等重大项目,要抓紧破土动工,早日投入运营,尽快形成强有力的医疗保证体系。加大医护人员的社会公德教育和培训,救死扶伤,童叟无欺。各县级医院要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主动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探究乡镇卫生院以改革促改造和进展的有效方式。切实加大村级卫生站改造,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住院难的咨询题。乡级卫生院在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要提升医疗水平,转变服务理念,真正把医院建在农民的家门口。

(三)繁荣文化事业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批高水平标志性的现代文化设施和一批高档次特色性群众文化设施,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公益性与经营性设施有机分工、优势互补的文化设施网络。到2010年,各县(市、区)差不多建有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和博物馆。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以“出人才、出成果、出精品”为追求目标,大力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形成特色鲜亮的沧州作家群体,精心打造文化品牌。挖掘民间文学,爱护民俗文化和历史文物。以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为目标,整合文化产业资源,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大力进展演出业、艺术品业、影视娱乐业、文化信息业,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品位。文化企业单位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营机制,实行有利于现代艺术创作的组织方式,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加大文化名城、名镇、名园和名品的建设,把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和社会优势。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活跃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乡村文化、家庭文化、广场文化,大力开展主动健康向上、民族特色浓郁、地点特色鲜亮、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主动实施“民间艺术之乡”、“特色文化之乡”工程,办好假日文化、彩色周末等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城乡文化生活。鼓舞开发有利于青青年健康成长的文化娱乐活动,抓紧兴建沧州大型游乐场、市青青年活动中心、少儿科技图书馆等文化设施。

大力进展广播电视业。投资5000—7000万元,建设16000平方米的市广播电视中心,提升广电综合服务水平和进展能力。加快农村有线电视建设,推进全市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加快“村村通”工程建设,有线电视光缆信号入村率达到80%,入户率达到50%以上。主动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完成有线电视从模拟到数字的整体平移。

(四)大力进展体育事业

普及群众体育活动,确保经常参加体育锤炼人数达到总人口的46%以上,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85%以上。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标准的学生占总数的96%以上,全市90%的社区和60%的乡镇建立公益性体育活动设施,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竞技体育以申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国际高水平赛事为目标,加快全市体育场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完成沧州市体育馆和西体育场更新改造建设任务。在市区内谋划建设若干个休闲健身广场。建成一批大型体育场馆和健身活动中心,具备承办全国都市运动会和国际单项重要体育赛事的能力。办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

巩固武术之乡建设成果。建成沧州武术专题网站,扩大沧州武术宣传。连续搞好武术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抓好传统武术的普及与提升。依靠社会搞好大型武术节活动,做大做强武术产业。将武术之乡、文化之乡变成旅行之乡和富庶之乡。九、规划实施的保证措施

(一)以科教兴沧战略为先导,强化智力支撑

促进科技与经济进展紧密结合。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主导产业竞争能力和经济社会可连续进展能力为主线,以进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公共科技服务能力为重点,提升全社会整体科技水平。发挥区位优势,高起点引进、消化、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有重点地开展自主创新。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主动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推进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深化科技治理体制和评判鼓舞制度改革。加大科技投入,健全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创新人才政策和机制,加大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治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满足经济社会进展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的高素养劳动者。坚持用好优先、培养和引进并重,围绕育才、引才、聚才三个环节,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使用、流淌、评判和鼓舞机制。到2010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43.4万人,年均增长7.4%以上,人才密度达到8.5‰。引导重点行业改善人才配置,着重培养临港产业、海洋经济、重化工、农业产业化、高新技术等方面的人才,专门是高端人才,以人才崛起带动经济社会的腾飞。

(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排除体制障碍

深化国企和国有资产治理体制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攻目标,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推进国有产权流淌重组。大力进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在一样竞争领域降低国有资本比重。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提升资本运营质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深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逐步缩小企业投资项目核准范畴,健全和规范备案制。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改进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规则和程序,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执行和项目实施的监管,建立严格有效的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以规划为依据,以土地和环保为约束,与金融、财政、税收等相配合,改进投资调控方式和监督治理。加大投资领域法规建设。

连续深化财政体制和地点金融体制改革。确立公共财政服从和服务于公共政策的原则,推进地点预算治理法制体系建设,完善预算决策和执行制约机制,建立预算绩效评判机制。抓好农村信用合作社治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主动推进体制、机制、治理和业务创新。主动支持都市商业银行在县域和异地设置网点或分支机构,延伸金融服务。

连续深化农村改革。依法保证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土地流转方法。依法爱护耕地,完善程序,建立“失地”农民差不多生活保证和就业机制。连续搞好农村税费制度、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治理体制、粮食流通体制等项改革。

推进行政治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和完善行为规范、运转和谐、公平透亮、廉洁高效的行政治理体制。加大经济调剂、市场监督、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功能,真正把政府治理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制造良好进展环境上来。加快行业协会改革,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加大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和完善重大咨询题集体决策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建立与群众紧密有关的重大情况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努力提升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

(三)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增强经济进展后劲

坚决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切实把对外开放作为大进展快进展的战略之举。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认真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同世界经济接轨,与跨国公司同行,使沧州逐步成为海纳百川、商贾云集的创业热土。

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重点,争取一批跨国公司在我市建立制造和研发基地,努力实现利用外资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结合。拓宽利用外资渠道,主动有效地利用国外贷款,鼓舞有条件的企业采取境外上市等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重点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利用外资规模,主动扩大商贸、银行、保险、旅行、会计审计、律师等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连续搞好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和建设,打造开发区招商引资新优势。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对外贸易由注重出口创汇向推动全市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转变,坚持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努力扩大高附加值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严格操纵高耗能、高耗材商品和紧缺商品的出口。大力进展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推进大通关建设,加快口岸开放步伐。

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大范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扩大开放,坚持量的扩大与质的提升并重。进展境外加工贸易,加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主动承揽境外承包工程。完善对外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防范投资风险。

主动参与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合作,通过主动纳入产业与资源整合,争取更多的机会。全面加大与河南、山东、内蒙、新疆、陕西、山西等资源大省的战略合作,吸引更多的国内大公司、大集团来我市投资创业。

(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构筑区域进展增长极

坚决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扶持壮大化工、临港产业和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着力培养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引进和培养一批对全市经济进展有重大拉动作用的大项目、大企业,带动全市工业经济跨过式进展。到2010年,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均超过150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0%以上。

强化投资拉动。始终把项目建设专门是工业项目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围绕推动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综合实力增强,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谋划、建设一批足以强市兴县富民的大项目。围绕进展海洋经济,主动谋划和建设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