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学案-高二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学案-高二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学案-高二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程目标】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时空定位】【知识结构】1.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1.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1)成就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②___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2)作用: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建立中国法治建设基础。2.中国法制建设的形成时期(1)________后,中共中央强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_________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3.中国法制建设的完善时期(1)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_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3)到_______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4)中共十八大以来①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②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③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④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⑤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⑥2020年5月通过的《___________》,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新中国法治建设进程新中国法治建设进程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1.社会主义______1.社会主义______和建设时期(1)背景:新中国百废待兴,物质匮乏。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杰出代表。(2)表现①道德风尚:健康向上。②政治氛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③行动准则: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人际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2.改革开放后(1)背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________建设。(2)表现①20世纪80年代:“________________”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②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③1994年,中共中央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④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提出①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___体系的战略任务。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③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意义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______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维拓展】1.法制与法治的不同: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是主张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法制是一种社会制度,属于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层面;法治是一种社会意识。法制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规则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规则的普适性、稳定性和权威性;法治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和权威性。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3.实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4)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5)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6)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方面,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这两个方面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班级学号姓名总分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选择题:(每题3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在“依法治国”方面迈出的关键一步是()A.1949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D.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2.1954年宪法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 B.1954年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出的原则不同 D.规定权利不同3.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趋于法制化B.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C.加强法制建设是为了巩固新政权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施4.下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时间结构1954年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1982年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5.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此规定意在()A.强调宪法和法律的重要 B.重申公民政治权利C.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总结民主建设经验6.《法制日报》在谈到某部宪法修改时说: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一章之前,意在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和授予。称之为中国在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这部宪法应该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C.1982年宪法D.1999年宪法7.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新时期中国()A.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B.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C.以法律作为反腐工具 D.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8.下图产生的最重要的作用是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B.立法工作得到加强C.推动了普法教育活动 D.提高了公民法律意识9.2018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可见,我国宪法修订具有()A.革命性B.和平性C.曲折性D.时代性10.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是()A.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B.举办“心动安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C.在“世界读书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D.上海世博园建设成功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1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13.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4.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15.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16.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是()A.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B.举办“心动安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C.在“世界读书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D.上海世博园建设成功【实验班选做】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改革开放开启时,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后,依法治国的要求更加迫切。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提出,并把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提法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极其鲜明地突出了法治的理念。1999年,全国人大修改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法治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动。——摘编自高尚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和启示》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依法治国理念发展演变的特点。【参考答案】1.B2.C3.B4.D5.A6.C7.B8.A9.D10.D1116ABCCDD11.【解析】从材料“改革开放开启时……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后,依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