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1页
202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2页
202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3页
202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4页
202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班共有61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状况来看,由于本班两极分化较大,有1、使学生在阅历视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相识圆柱和2、使学生相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相识比例尺,会看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3、使学生驾驭圆柱、圆锥的特征,理解求圆柱5、使学生进一步相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6、使学生比较系统地驾驭有关整数、小数、分数、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4、使学生坚实地驾驭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5、接受“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9、细致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刚好做好作业状况记载。并对起讫时间3二、圆柱和圆锥3四、比例☆面积的变更3六、正比例和反比例3.统计与可能性综合与实践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教学扇形统计图,要使学生相识它的特点。了解它的用处,能够看懂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信息,能够利用统计图给出的百分要计算扇形的圆心角,而小学数学只简洁相识扇形,不教学画扇形,所以小学作出一些简洁的推理与推断,进一步相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课时支配:3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例1和第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31、相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教学打算:PPT课件扇形统计图圆规直尺等出示例1的扇形统计图。问:这个统计图上都有什么特点?出示探讨提纲:(1)圆代表();(2)扇形代表();(3)扇形的大小反映();(4)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依据学生回答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出示信息: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请算出,并填入表中。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面积/万3、比一比。(练一练)我国的国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和世界比一比,你有什么想法?随机出示扇形统计图:中四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中四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学生沟通。老师相机进行国情教化。1、练习一第1题。人口的19.6%提问:每个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沟通。2、练习一第2题。引导学生视察扇形统计图,并估计各扇形区域与花生米果盘区域的大小关系,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通过今日的学习,你对扇形统计图有了哪些相识?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练习一第3题。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例2和第4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42.能依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你一眼就能看出什么?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今日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学问—课题)出示例2引导学生视察例2中3个统计图,体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特点和作用。提问:小宇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引发学生思索。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结学生探讨例2下面的3个问题。出示第4页的练一练。做练习一的第4题。学生先视察1、2两小题中统计表的内容和特征,再依据数据完成下面的两幅统计图。(学生制作过程中老师要适时的视察和辅导)第三课时扇形统计图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的内容。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看电视打球听音乐看小说其他A用()统计图B用()统计图C用()统计图2、练习一第5题。王阿姨在一块蔬菜地里种植了4种不同的蔬菜,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分布如右图。其中黄瓜的种植面积是80平方米,你能品种合计韭菜萝卜番茄种植面积/3、练习一第6题。在联系)提问:表示同一组数据的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从中各能获得哪些信息?4、练习一第7题。计图表;然后分析数据,评价自己班级同学的课外阅题,重新设计调查方案,开展新的统计活动。(如时间不够可作课外完成)4人一组进行活动,每人轮番做6次,依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作统其次单元圆柱和圆锥本单元在学生相识了圆,驾驭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态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是小学数学最终教学的形体学问。与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圆柱和圆锥也是基本的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经常能丰富对形体的相识,有利于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教学圆柱和圆锥,也能够丰富学生相识几何形体的活动阅历,深化理解体积的意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利于完善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圆柱和圆锥,还能够给学生供应探究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机会,有利于转化实力和推理实力的进一步提高。全例4圆柱的体积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相识面、侧面和高;相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的例1和第10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1~3题。1、使学生在视察、操作、沟通等活动中感知和发觉圆柱、圆锥的特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谈话:回忆一下学过的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你知道图(4)是什么形态吗?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圆柱图(5)是什么形态?板书:圆锥(一)相识圆柱的特征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相同的?日高2个完全相同的圆较。提问:你有什么发觉?底面大小确定圆柱粗细,高确定圆柱的高矮谈话:你知道你手中的圆柱形有多高吗?想知道它的高有多少条吗?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板书:高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多数条)(二)相识圆锥视察圆锥体,摸一摸、量一量,和圆柱比一比,它与圆柱什么?把你看到的、摸到的与小组内的同学沟通沟通。5、学生阅读课本9、10页的内容。练习二第3题。底面2个完全相同的圆底面1个侧面1个曲面侧面1个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的例2、第12页的例3和第1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4~6题。探究并驾驭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阅历,培育创新意识1.(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纸,我想让它站起来,你有(一)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开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觉在④汇报沟通:哪个小组情愿上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报,生。(师再追问:通过刚才同学的汇报,我们知道了这圆柱有什么关系呀?学生回答,师适时板书)⑤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再次追问:为什么?(补充板书)①现在请你计算一下这罐椰子汁所用商标纸的约是厘米,高约是厘米)你是怎样算的?②解决例2: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干脆告知你底面周长,例如怎么④小结:假如没有干脆告知底面周长,应用已知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方(两个底面)我们把这个圆柱饮料罐各部分一一绽开粘在纸上(学生动手操作,师巡察发觉两种常见粘法)沟通展示,最好这样放。看着圆柱绽开图,让它在头脑中动起来(长方形的长等于…宽等于…)这样指着图,由这些些部分组成了圆柱的表面积,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板书)作评价)①例3中的圆柱表面积会算吗?独立做在书上,沟通反馈:每步求出的是什么?指②出示易拉罐的数据,图例:半径:2.5厘米,高:12厘米,求铁皮用料。1、教材第12页“练一练”(理解题意要求的是圆柱的哪部分面积后独立做)2、练习二第6题。(通过填表帮助学生进一步区分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使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思路更加清楚)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练习二第4、5题。圆柱表面积=1个侧面积+2个底面积教学内容:练习二第14页内容。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1、练习二第7题(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索“须要白铁皮多少平方米”是求几个面的面积?(侧面积)(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3)集中分析评讲。2、练习二第8题3、练习二第9题4、练习二第10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提问:这个“博士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求哪些面的面积?(3)学生自主完成。(4)集体评讲,留意后进生辅导。5、练习二第11题(1)学生读题。(2)提问:要想求“这根花柱上一共有多少朵花必需先求什么?。(3)学生独立完成6、练习二第12题(1)学生读题。(2)引导思索。(3)集体练习7、练习二思索题(学有余力学生完成。)引导思索:截成3段截了几次?一共多了几个面?几个什么样的面?那么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呢?假如截成4段、5段会做吗?接下来学生练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的例4和第1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1~3题。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2、阅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驾驭圆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什么有关?怎么算?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圆柱的体积计(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确定相等吗?为什么?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方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提示: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3)探讨沟通:假如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课件演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V=sh三、分层练习,发散思维,教学“试一试”(2)探讨:知道什么条件就确定能算出圆柱的体1、做“练一练”第1题。(1)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都是已知什么?2、做“练一练”第2题。这节课我门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V=sh教学内容:练习三第4~9题。1、做练习三第4题。(1)底面积0.8平方米,高1.2米(2)半径5厘米,高15厘米(3)直径6分米,高8分米1、练习三第5题。说说为什么要从里面量?假如从外面量算出的是什么?怎么知道这个保温茶桶能不能盛150千克的水呢?2、练习三第6题。3、练习三第7题。4、练习三第8题。5、练习三第9题。教学内容:练习三第10~16题、思索题、动手做。1、使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底面积、侧2、提高学生应用已有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1、练习三第10题。2、练习三第11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留意分清3个小问题分别求什么问题。3、练习三第12题。引导思索:第1个问题求水池里最多能蓄水多少吨,要从体积入手;第2个4、练习三第13题。5、练习三第14题。6、练习三第15题。分析:玲玲把一块长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圆柱体虽然形态變了,但什么没變?(体积)7、练习三第16题。提问:要求水面高多少分米,要先求什么?(水杯的高)1、第19页思索题。(1)把圆钢竖着拉出水面8厘米,水面下降4厘米,你能想到什么?(2)全部浸入,水面上升9厘米,你又能想到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钢的体2、第19页动手做。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21页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四的第1~3题。1、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立体图形体积的求法?(学生回答时老师出示相应2、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是把圆柱体转化为长3、(出示教具)大家觉得这个圆锥与哪个立体图形的关系最近呢?(老师比较学生指出的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引导学生发觉这个4、大家觉得我们今日要探讨的圆锥的体积可能转化为什么图形来探讨比较简洁呢?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1、课件出示例5。(用学具演示)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4)是不是全部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老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么?为什么要乘以1/3?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强调要乘以1/3。2、做练习四第1、2题。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圆锥有怎样的特征?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练习四第3题。教学内容:练习四第4~12题和第23页思索题①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2分米。②底面积4平方厘米,高4.5厘米。今日这节课,我们练习圆锥体积的计算,通过1、做“练习四”第4题。2、做“练习四”第5题。把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相互转化,从已3、做“练习四”第6题。出示第6题的图。可以从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推理出体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假如底面积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高是圆锥的1/3;假如高相等,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1/3。还要留意到,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的3倍小圆直径是大圆的1/3,大圆的面积则是小圆的9倍小圆的面积是大圆的1/9。4、做“练习四”第7题。(1)提问:圆锥体积最大时与圆柱的关系是什么?(等底等高)5、做“练习四”第8题。6、做“练习四”第9题。7、做“练习四”第12题。1、练习四第10、11题。第九课时: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第24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6题。我们已经学完了“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今各部分的名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驾驭圆柱表(3)提问:哪位同学来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哪位同学来说说圆锥有什么特1、练习与应用第1题。提问: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的?(板书:圆柱表面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底面周长乘以高?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式又是怎样得到的?这两题计算过程完全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2、练习与应用第2题。提问:压路机前轮是什么形态的?前轮滚动一周轮的哪一部分面积?接下来学生独立完成。3、练习与应用第3题。引导思索:水桶底部的铁箍大约长15.7分米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求做这能盛120升水吗?要拿什么和120升比较?学生自主完成。4、练习与应用第4题。练习与应用第5~6题。第十课时:整理与练习(2)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板书时体体积等于边长a的立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这个公式怎样得到的?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乘以?2、做复习第7题。1、做练习四第8题。2、做练习四第9题。结合画图演示水流的速度就是圆柱的高,每分钟的高在每秒的基础上乘以3、做练习四第10题。提问:用这堆沙子去填长方体的沙坑哪一个量是相等的?(体积)接着学生4、做练习四第11题。结合题目和图形理解长柱体饮料罐相一种圆柱形饮料罐,底面直径是7厘米,高是12厘米。将24(3)做一个这样的纸箱,至少要用硬纸板分按2000平方厘米计算)相关数据的关系。接下来学生自主完成。(老师要留意后进生的辅导)5、做练习四第12题。6、做练习四第13题。提问:要求圆柱体饮料罐的容积须要测量哪些数据?(要留意从它的里面测量)通过计算再与商标纸上标出的容积比一比,你发觉什么7、做练习四第14题。8、评价与反思:结合3个方面让学生自主评价。9、让学生了解“你知道吗?”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教科书里都教学一种策略,依次是分析量关系的“从条件向问题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推理”,帮助理解题意的“列表整理”新的策略,只是应用前面教学的策略,解决稍困难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策略在解决新颖问题、困难问题时的作用,体会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多样、策略灵敏,体会各种策略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补充。全单元编排两道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各种策略对于解决不同问题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阅历,增加学问间的联系,获得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运用已学的策略解决新颖、困难的问题,体会一个问题多种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的例1和第28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1~3件向问题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推理”,帮助理解题意提问:这些策略你们都学会了吗?今日我们将合的问题,大家情愿接受挑战吗?(板书课题:转化的策略)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能否用以前学的策略来思索呢?(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①依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理解2/3这术组总人数的2/5。原来的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2/5,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这男生②依据分数2/3的意义,可以推理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原来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是按比例支配问题。③依据分数2/3的意义,想到“女生人数看作3份,男生人数是2份”,于是产生解题思路:先算出1份是几人,再算2份、3份各是多少人。④把作为单位“1”的女生人数设为x,那么男生人数就是2/3x,利用美术组一共35人,能够列方程解题。种方法呢?为什么呢?(让多名学生回答,征求各自的看法。)正确吗?(引导学生沟通检验方法)2.做第28页的“练一练”要求学生说说“你选择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三.巩固练习,回顾策略w1.练习五第1题。2.练习五第2题。四.课堂小结,提升策略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第3题。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的例2和第29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4~5题。略。(板书课题:假设的策略)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起小船只数91多了6人82第一步:假设租5第一步:假设租5只大船和5只小船,就会比42人少2人。大船只数小船只数55其次步:还少2人,也就是这2人还没有上船,那要让这2人也坐上船,大船可以多坐2人,2÷2=1(条),所以调整为小船4条,大船6条。(1)引导学生先用第一种方法,依据要求提示动手操作,独立完成。(2)用列表假设的方法再进行思索练习。2.完成练习五第4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第5题。板书:假设的策略:画图列表计算第三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主要运用了哪些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转化和假设的策略)你们学会了吗?今日老师想考一考大家对这两个策略的运用状况,你们能接受挑战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二.练习应用1.练习五第6题。数量100本,及所对应的份数5,先求一份的量是多少,再求中、下层各放了多2.练习五第7题。结合图引导思索:依据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2/3,可以想到相遇时货车行驶的路程也是客车行驶路程的2/3,接着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并解答。3.练习五第8题。也就是60枚,再加上第一堆中白子的数量,这样就解决了这一问题。4.练习五第9题。情教化,并思索解2分球个数3分球个数总得分6.课外了解。(第32页“你知道吗”)“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它出自唐代的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第四单元比例两个内容分别属于两个学问领域,前者是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后者是数与本单元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结合起来教学,是因为这两个生建立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正确概念。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这个相当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联系起来,就有了具体的含义,图形的放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在方格纸上将简洁的图形放大或缩小;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相识比例的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知道比例尺的不同表达形式,会求平面图的比例2.使学生阅历相识比例和应用比例有关学问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相识,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学问之间的联系,获得一些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学问和方法的学习价值;获得一些学习成功重点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相识比例,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课时:7课时第一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4页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第1.2题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洁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2.使学生在视察、比较、思索和沟通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3.初步体会图形的相像,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洁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教学打算:多媒体呈现例1图片在黑板上。提问: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觉什么?依据学生回答的状况,谈话导入:像刚才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更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二、探究体验,获得新知。1.相识图形的放大出示例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提问: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组织学生先探讨,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其次幅图的长是第一幅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的2倍;第一幅图和其次幅图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等等。指出: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提问:刚才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时,把原来的一幅长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了?缩小。提问:假如要把第一幅图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与宽各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教学例21.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1)提问: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2)学生画图,再展示、沟通。(3)让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再展示各自画的图形,并沟通思考的方法。重点指导学生说说缩小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3.教学“试一试”提问:量一量,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你发觉什么?小结:把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各条边的长都是原来的2倍。1.做“练一练”缩小后有关边的长度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几格?2.做练习六第1.2题。第1题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相关图形边的长度,并完成填空,再组织沟通。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沟通什么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遵循什么原则?放大图形有什么关系?五、作业基础训练图形按比放大和缩小:大小变了,形态不变其次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二)教科书第35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六的第3—6题。1.昨天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2.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质等。)还值吗?希望这些学问能对你们今日学习的新学问有帮助。(1)呈现放大请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每(2)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觉的?(求(3)是啊,生活中的确有许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探讨。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6.4:4=9.6:6。或6.4/4=9.6/6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5)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1)学习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用呢?(可以推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2)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长的比和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由此可以使学生对比例意义的丰2.做练习九第3题。3.做练习九第4题练习九第5.6题。第三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教学目标:1.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比例)什么叫比例?2.推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3:5和18:30(2)0.4:0.2和1.8:0.9(3)5/8:1/4和7.5:3(4)2:8和9:272.出示例4(1)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2)引导思索:细致视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觉有没有什么相同验证:是不是随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1)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学生验证。较,发觉规律,再验证)(1)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2)做“试一试”1.做“练一练”(1)学生尝试练习。(2)沟通探讨。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依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依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5:3=():412:()=():53.做练习十第1.2题五、作业基础训练第四课时解比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第5~9题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接着学习1.出示例5(1)审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提问:怎样理解“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句话?(放大前后的相关线段的长度是可以组成比例的)(2)假如把放大后照片的宽设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例?引导学生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3)探讨:怎样解比例?依据是什么?(5)让学生把解比例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指名板书。“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再怎么做?”(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再依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学问?”(依据比1.做“练一练”2.做练习七第6.7题。先说说按比例“缩小或放大“的含义再列出相应的比3.做练习七第8.9题学生独立审题并解题。讲评时重点指导学生解决第(2)问。五、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六、作业:基础训练第五课时相识比例尺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页例6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2题1.出示例6,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提问: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洁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问:从这个线段比例尺来看,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图上的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这与1:1000的含义相同吗?1.做“练一练”第1题。哪幅图中1厘米的图上距离表示的实际距离长?2.做“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沟通思索过程。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确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如2.5厘米:10五、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第六课时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5页例7.“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3~1.什么叫比例尺?求比例尺时要留意哪些问题?2.在一幅地图上南京到上海相距5厘米,实际相距300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你能画出这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吗?1.教学例7。(1)出示例7,明确题意,找出明华小学到少年宫距离的线段,说出题目(2)说一说比例尺1:8000所表示的意义。(3)依据对1:8000的理解让学生尝试练习。(4)沟通算法,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帮助学生驾驭不同算法以及之间的联相等?你能依据这样的相等关系列出比例式?(1)独立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2)探讨怎样把医院的位置在图上表示出来。(3)在图中表示医院的位置。2.做练习八第4题3.做练习八第5题。重点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在解决(1)北京到天津的距离是14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的距离是12。5厘米。甲、乙两城实际相距多少千米?04080120千米(3)在一幅比例尺为的地图上,小丽量得某省会城市与北京的距离是32.5(4)做练习八第3题。第七课时面积的变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使学生阅历“揣测-验证”的过程中,自主发觉律应用面积的变更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4.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1.出示教科书第48页上面的两个长方形(1)请同学们分别量出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写出对应的边长之比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比是():(),宽的比是():()(2)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按比例放大后,它的面积发生变更吗?会发生怎样的变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面积的变更”,板书课题。(3)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面积比是():(),再通(4)全班沟通,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更规律2.出示教科书48页下面的一组图形(1)请同学们测量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再填写下表,再填写教科书第49页上面的表格(2)组织探讨:通过上面的计算和比较,你发觉了什么?(3)小组沟通(4)总结:把一个平面图形按N:1的比例放大后,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索:假如把一个平面图让学生选择第49页图中一幢建筑或一处设施,测量并计算它的实际占地面1.在比例尺是1:800的平面图上,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地,长是3.5cm,宽是2.一块长方形运动场,长150米,宽80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2504.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的世界图上,量得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厘米,五、小结:本节课你发觉了什么规律?驾驭了什么方法?一个图形按n:1放大,放大后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的平方:1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在×的上面、×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如×的正北方有×,×在×的东北方向。这些表示和描述只是指出了物体的大致位置,不够精确。本单元接着教学确定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精确地描述物体例1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的学问例2在平面图上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例3描述行走的路途从方向与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要联系已有的相识方向的阅以及比例尺的学问。由于涉及的学问技能比较多,教学可能会有确定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有利于发展空间观念。他们综合应用数学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驾驭用3.能依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洁的行走4.主动参与视察、测量、画图、沟通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教学重、难点:初步驾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依据给定课时支配:3课时第一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1)教学内容:教材第50页的例1,第51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九第1~3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2.阅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培育学生视什么方式确定位置呢?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探讨确定位置的方法。(1)教学北偏东(西)、南偏东(西)①出示第50页例1的情境图。提问:一艘轮船在正北方向航行,你能说出灯塔1和灯塔2分别在轮船的什学生用学过的东北、西北来描述灯塔1和灯塔2的位置。(2)教学用角度确定位置。提问:假如灯塔1和灯塔A都在轮船的北偏东方向,但是位置却不同,我们②问:怎样测量灯塔1和正北方向偏离的角度呢?视察灯塔1所在的边,读出度数。(1)提问:是不是知道灯塔1在北偏东30°方向就能把它具体位置确定下30°方向,哪个点是灯塔1的位置呢?还须要知道什么?学生依据所给的条件,测量灯塔1到轮船的图上距离,计算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3厘米3×10=20(千米)学生汇报: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方向30千米处。提问:(1)本题中以哪儿为观测点?(2)要求灯塔2在轮船的什么位置,须要测量哪些数据?(3)如何求出灯塔2到轮船的实际距离?2.练习九第1题。提问:(1)图中以机场所在地点为端点,向四周画(2)“每相邻两个圆之间的距离是10千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飞机A在屏幕上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1.今日我们再次探讨了确定位置。今日学习的确定位置,须要具备哪些条件?2.描述位置方法有许多,课前大家说了许多,课上又学了一种。不同的状五、课堂作业:练习九第2、3题其次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的例2和“练一练”,完成练习九的第4~6题。(1)以黎明岛为中心,黎明岛的上、下、左、右分别表示什么方向?(2)在图上指出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的方向。2.假如知道黎明岛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是凉快岛,你能在图上表示出凉快岛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探讨依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精确画出(1)题目中告知我们凉快岛在哪里?(2)你能在图上指一指凉快岛的大致位置吗?(1)怎么在图上画出凉快岛的位置呢?(2)怎么画出北偏东40°的射线?(3)怎么确定灯塔到凉快岛的距离?图中告知我们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凉快岛在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图中凉快岛的位置在灯塔处沿北偏东40°方向的射线几厘米的地方?怎么想?各自计算后指名汇报:20÷5=4(厘米)追问:为什么用20÷5就是图上距离了?引导学生在图上标出凉快岛的位置,并与同学沟通。3.练一练(1)出示题目要求:在黎明岛南偏西30°方向30千米处是红枫岛,你能在图中表示出它们的位置吗?(2)各自独立完成。(3)组织全班沟通,重点沟通画南偏西30°方向的射线的方法和所确定的1.练习九第4题。2.练习九第5题。(1)看图说一说:图上熊猫馆在猴山的什么方向,距离是猴山多少米?孔自己先算一算实际距离,然后与同座位的同学说一说。汇报沟通:熊猫馆在猴山的什么方向?距离猴山多少米?怎么算出来的?连起来怎么说?孔雀园呢?引导学生说出:熊猫馆在猴山北偏西60°方向120米处。孔雀园在猴山南偏东35°方向90米处。(2)蛇馆在猴山南偏西45°方向150米处。怎么在图上表示出它的位置。各自由图上画出表示南偏西45°方向的射线,再算出图上距离,最终标出练习后沟通思索的方法和具体的画法。3.练习九第6题。师:同学生欣赏过跳伞运动员跳伞吗?(出示题图)运动员30°你能完成上面的问题吗?0谁能告知大家你今日学到了什么学问?有什么发觉?还有什么疑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的例3和“练一练”,完成练习九的第7~10题。1.使学生学会依据平面图运用所学的确定位置的学问和方法描述简洁的行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提问:同学们你们平常是怎么来学校的?假如老师知老师怎么走吗?谁来说一说?信任你会让老师依据你的叙述找到你家的。(板书课题:描述简洁的行走路途)1.出示第52页例3,尝试描述行走路途。(1)李伟家旁边有超市、街心花园、医院、敬老院。(2)大港小学在敬老院的北面。(3)医院在超市北偏东60度240米处。生1:先向东走到超市,左拐经过展览馆走到书店,再右拐走到学校。体育籍教学楼体育籍教学楼生2:先向东走到超市,再向北走到书店,再向东走到大港小学。生3:先向东走到超市,再向东北方向走到医院,再向北走到大港小学。生4:先向东走到超市,再向北偏东方向走到医院,再向北走到大港小学。指名一人汇报后,全班评议: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须要修改?2.说说李伟放学回家的行走路途。(练一练)(1)你想怎么说,各自说说看。(2)在小组中说一说,小组中的成员进行评议。(3)全班汇报沟通。1.练习九第7题。2.练习九第8题。出示李家桥小学的平面综合楼操场图,让学生尝试描述行走路3.练习九第9题。(1)出示第9题的平面指出:这是某地5路公共(2)看图说说,5路公共(3)你能说出5路公共汽车的行驶线路吗?四、拓展练习(练习九第10题)本单元在比和比例,以及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两个数量保持商确定或者积确定的变更,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让学生在建立正比例和正比例和反比例历来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与过去教材相比,本单淡化脱离现实背景的推断,加强正、反比例学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要求应例2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及应用例3反比例的意义1.结合实际情境相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初步相识到正比例的图像是2.学生在相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更规律的不同的数学模型,进一步提3.依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推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图像,并能依据图像,由具4.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探究数学学问和规律的意课时支配:5课时第一课时:相识成正比例的量(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的例1、第57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的第1~3题。1.使学生阅历从具体实例中相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2.使学生在相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你知道哪些常见的数量关引导回顾:(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提问:细致视察这张表格,它为我们供应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预设:(1)行驶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变更面变更。(2)行驶的时间越长,行驶路程越多;行驶的时间越短,行驶路程越少。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更,路程也随着变更。2.分析时间与路程这两个量的比值。提问:表格中时间越长,路程越多;时间越短,路程越少。现在我们就来探究时间与路程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动手写出几组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学生视察比值,发觉规律,汇报小结。,,,引导学生回答:通过计算,我们发觉这些比值都是相等的,它们表示行驶的提问:谁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上面的规律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揭示正比例的意义。老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例1中的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更,路程也随着变更。当路程和相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确定(也就是速度确定)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4.正比例意义的应用做第57页的“试一试”(1)要求学生依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先把表格填写完整。(2)依据表中的数据,依次探讨表格下面的四个问题,并仿按例1作适当(3)让学生依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5.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正比例关系。路程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时间速度(确定),路程间成正比例关系;那么关系。假如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呢?依据学生回答,板书:三、巩固练习1.第57页的“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思索并作出推断,再要求说明推断理由。2.第57页的“练一练”第2题。提问:题中的两种量是否相关联,小组内探讨本题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说说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学生小组探讨沟通,然后全班沟通。3.练习十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推断,再指名说推断的理由。4.练习十第2题。先让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再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填好表格后,组织学生探讨,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确定时,它们才能成正比例。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引导总结:两种相关联的量,当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更而变更,且它们的比值总是确定。我们就说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在推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时,我们一要看两种量是否相关联,二要看一个量是否随着另一个量的变更而变更,最终看比值是否确定。五、课堂作业:练习十第3题。板书设计正比例的意义(一)时间和路程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其次课时:相识成正比例的量(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的例2,“练一练”和练习十的第4、5题。2.折线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能否把成正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在折线统计图里表示出来呢?假如能,那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今日我们就来探究这些(1)出示教材第58页例2的方格图。提问:表中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格表示多少千米?(2)出示例1的表格。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1小时行80千米”的这个点,并请学生上黑板指一引导:表示1小时的竖线与表示80千米的横线相交的点,就表示“1小时问题一:依据图像推断,这辆汽车2.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数字在2和3的正中间这个位置同学们首先要看准,从这点作横轴的垂线,的交点。这点表示的千米数就是汽车2.5小时行驶的路程。问题二:行驶440千米须要多少小时?小玲打字的个数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估计小玲5分钟打了多少个字?打750个字要多少分钟?2.练习十第4题3.练习十第5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62页的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2.使学生在相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1.怎样推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用字母怎样表示正比例关系?2.推断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3.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在什么条件下,两种量成正比例?假如总价确定,单价和数量的变更有什么规律?这两种量又存在什么关系?(1)初步感知反比例。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3.提问:从“用60元购买笔记本”这句话中,你懂得了什么?但是笔记本的总价是固定的,始终是60元。(2)探究反比例关系。提问:视察这张表格中的两个数量,它们成正比例吗?为什么?①表中列出的是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分别是怎样变更的?③猜一猜,这两种量成什么关系?(3)揭示反比例的意义。(1)要求学生依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先把表格填写完整。(2)依据表中的数据,依次探讨表格下面的三个问题,并仿按例3作适当(3)让学生依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什么关系。假如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1.完成第62页“练一练”第1题。提问: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2.完成第62页“练一练”第2题。“x×y=60”表示出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视察反比例图像。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第1、2题。x×y=k(确定)三要素一种量变更,另一种量也随着变更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三要素教学内容:练习十一第3—8题和第65页的“动手做”。(3)当侧面积确定时,()与()成()比例。3.a×b=c(a、b、c为三种量,且均不为0),(1)当a确定时,()与()成(1.练习十一第3题。2.练习十一第4题。3.练习十一第5题。(1)看图填写表格。(2)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再依据图像特点推断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比例,也可以依据相关的计算结果作出推断。要让学生相识到:同一幅地图的比例尺确定,所以这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3)启发学生运用有关比例尺的学问进行解答。4.练习十一第6题。第(1)小题,引导学生依据四名同学看的是同一本书,理解“每天看的页数”与“看的天数”的乘积(也就是这本书的总页数)确定,所以,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第(2)小题引导学生理解虽然“已看的页数”与“剩下的页数”的和是不变的,但这两种量不满意构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条件,所以,它们既不成正比例,5.练习十一第7题。种量也随着变更,能不能用相应的数量关系式表示这种变更的规律。6.练习十一第8题。学生自主练习,再把每次输入的数与相应的计算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最终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五、课堂作业:基础训练3.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要知道一棵大树有多高,你有方法测量吗?能不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呢?今日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讨大树有多高的问题。(一)量量比比(小组合作完成)1.在太阳光下,把几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1)按要求填表。(2)计算竹竿与影长的比值(3)探讨:依据每次求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觉?(4)引导总结: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二)议议做做1.依据上面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假设一根3米长的竹竿,当时直立在地面(1)学生同桌沟通。(2)集体沟通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2.依据上面的发觉,你能想方法测出一棵大树的高度吗?(1)在太阳光下,先用一根竹竿的高度和影长及量出当时大树的影长,并把(2)由学生各自算一算大树的高度。(3)小组探讨各自的想法。(4)提问:在测量竹竿的影长之后,假如过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再测量大树的影长。这样计算的结果还精确吗?为什么?谈话:通过这节课的活动和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你学第七单元总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8~110页1.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驾驭整数、小数、分数、百2.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理解和驾驭整数、小数、分数等四则3.学生进一步驾驭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洁数量关系的方法,初4.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驾驭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5.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驾驭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和6.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平移和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运动方式的7.学生进一步驾驭常用的收集、整理、表示、分析和说明数据的方8.学生进一步了解简洁随机现象的特点,体会事务发生的确9.学生阅历综合运用所学学问探究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课时支配:32课时教学重点:整数(自然数)和小数的意义、组成及读写。内容进行总复习。这节课我们进行整数和小数的整理与提问: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了解整数和小(2)你能说出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吗?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几?(3)你能举例说说读、写整数和小数要留意什么吗?怎样比较整数和小数的大小?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1)提问:你能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整数,怎样的数是负数,怎样的数是小数吗?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提问:你能说出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吗?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有是几?举例说一说。提问:整数部分计数单位排列有什么规律?每个数级上的数表示什么?小数一个数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请举个例子说一说。(3)提问:你能举例说说读、写整数和小数要留意什么吗?怎样比较整数和小数的大小?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学生独立填写。全班沟通,呈现结果。0右边的□里为什么要写小数?0左边的口里的数是怎样想的?说明: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在直线上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1)指名口答。(2)提问:你能说出这里每个数的组成吗?5.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指名学生读一读。6.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提问:你是怎样算的?一个数乘10、100、1000,怎样很快写出得数?一个数除以10、100、1000,可以怎样写出得数?7.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2)提问:你能把四个省(自治区)的面积改写成用“万平方千米”作单位的数,把四个省(自治区)的人口数精确到万位吗?(3)提问:请你分别按面积大小和人口多少,排列四个省(自治区)的依谈话: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五、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9题。倍数的?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各有什么特点?提问:2、5、3的倍数各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像?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什么叫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什么叫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3.做“练习与实践”第11题。提问:怎样推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推断是3和5的倍数呢?追问:这里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4.做“练习与实践”第12题。学生先独立写出质数和合数,再指名口答。追问:最小质数是几?(1)写出12和18的公因数,说出最大是几。(2)写出6和8的公倍数,说出最小是几。(3)求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指名学生口答第(1)(2)题,老师板书找公因数、公倍数的过程。让学生完成第(3)题,沟通方法并板书结果。提问:每组数各是怎样找最大公因数和1.做“练习与实践”第13题。指名读第(1)题。集体校对,引导学生明白可以有序思索,逐一列举。学生自由读第(2)题指名口答,集体评议,结合说说有公因数2的数、有公因数3或5的数各有2.做“练习与实践”第14题。指出:依据条件,可以知道总棵树比6的倍数少1,比5和4的倍数也都少1.启发:假如添上1棵,总棵树与6、5和4有什么关系?、学生尝试解答。沟通: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共享一下。提问:你了解分数和百分数的哪些学问?请大家联(1)什么叫分数?什么叫百分数?(2)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请你举例说明。(3)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你能用它来说明小数的性质吗?(4)小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追问:第(2)题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8段,为什么两次填写的结果不同?1,其次组数会越来越接近0.提问:你估计哪块花圃种玫瑰的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最大?说说理由。指出:习与实践”第7、8题。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再集体沟通。提问:你能说说种子发芽率的具体含义吗?折扣表示什么?发芽率和折扣各3.做“练习与实践”第9题。状况吗?先独立思索并在图中表示。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第9题第(2)小题,第10题。相应的计量单位。今日我们就复习这些常见的量。(板书课题)提问: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板书:质量)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常用的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各有哪些?(板书:时间人民币)你能说说这些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关系吗?请先独立整理,再小组沟通。(1)提问:你知道质量单位的哪些学问?(2)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时间单位?你知道这些单位间的关系吗?说说提问:闰年有什么规律?怎样推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24时计时法一般计时法(3)提问:关于人民币的单位你有哪些相识?生: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学生先填写在书上,再指名口答结果,选择2—3题说说怎样想的。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1.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2.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引导学生完整说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的时间时2012年6月16日18时553.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提问: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3.学生进一步养成独立、细致计算等学习习惯,培育按规则计算的品质,这节课先复习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同学们要熟悉驾驭四则运(1)提问: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呢?(2)提问:怎样计算整数、小数和分数的乘、除法?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提问:小数乘、除法计算和整数乘、除法有什么联系?要留意什么问题?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独立计算,并指名板演。3.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1.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提问:这里应用的是哪一组常见的数量关系?你2.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提问:这里应用的是哪一组常见的数量关系?能3.做“练习与实践”第9题。出示问题(1),学生独立思索、解答。出示问题(2),学生独立解答。4.做“练习与实践”第10题。提问:怎样比较他们的成果更合理?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沟通。得到的百分之几。出示问题(2),学生独立解答,提示可以用计算器计算。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这些学问之间有什么联系?第六课时:四则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1)题)出示“练习与实践”第1题。提问:能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吗?请同桌相互说一说。(2)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巡察、指导。(1)引导:在四则混合运算里,我们学习过运算律。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律?你能举例说明吗?小组探讨,按要求把课本上的表格填写完整。(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3)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每题分别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练习与实践”第5题。提问: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与体第七课时:四则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2)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清分数、百分数实际问(1)桃树棵树是梨树的几分之几?(2)桃树棵树比梨树少几分之几?(3)实际产量超过了支配的百分之几?(4)实际降价了百分之几?(1)李大爷收白菜300千克,已经售出240千克,已经售出几分之几?(2)(题略)(3)(题略)提问:这三题里表示单位“1”的量是哪个数量?为什么解答这三题的计算你能列出每题的算式吗?请你说一说。追问:为什么第(1)题只有一步计算,第(2)题要两步计算?解答分数、3.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出示:(1)某市修建一条12千米长的高架公路,已经修了全长的60%,还(2)某市修建一条高架公路,已经修了全长的60%,还有4.8千米没有修。5.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1)学生读题,说说已知什么条件,第(1)题要求什么。让学生列式解(2)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选择板书。的?这个算是里每一步求的是什么?6.做“练习与实践”第9题。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第八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1)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我们学习过解决问题的哪些策略?可以联系实际(1)沟通解决问题的步骤。(2)沟通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问:我们学习过解决问题的哪些策略?可以结合举出一些例子来说一说。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1)让学生独立阅读第(1)(2)题。(2)引导:这两题你能怎样想的?自己先思索打算怎样想,再同桌相互说说你的想法,看看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提问:你能说说第(1)题可以怎样想吗?还能怎样想?指名几个学生从条件想起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提问:第(2)题你是怎样想的?有不同的想法吗?(3)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1)让学生独立读题,了解题意。引导学生视察图形,结合图形说说第(1)题小芳走过的路途是怎样的,第(2)题两人是怎样行走的。(2)让学生列式解答两个问题,老师巡察、指导。①沟通:第(1)小题是怎样列式的?这样列式是怎样想的?有没有不同的列式?这样列式又是怎样想的?②沟通:第(2)题怎样列式?这是依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的?也有不同的解法吗?这又是依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的?追问: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3.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让学生读题,说说从表格里的对应数值能知道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引导: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想方法解答。沟通:你是怎样解答的?这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吗?这又是怎样想的?提问:这两种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能说说两种解4.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依据整理的条件和问题,这题可以怎样想?说一说你的想法。追问:你认为整2.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和第5题。第九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2)2.学生能依据相应的策略说明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思索过程,提高灵1.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1)让学生读题,利用图形理解条件和问题。注明长、宽的条件)这块长方形菜地分成的两个部分各是什么形态的?说明:通过沟通,我门知道依据黄瓜的面积比(2)引导:现在你能看图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吗?在四人小沟通:哪些同学想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和大家沟通一下。(3)让学生选择一种思路解答,指名不同解法的学生板演。(4)提问:我门刚才画图对于解答问题有什么好处?2.下面的问题用哪个策略解决比较合适?请你应用恰当的策略解答。出示:一个长方形长8分米,宽6分米。假如把一条长缩短到原来的一半,或者把一条宽缩短到原来的一半,都能得到一个梯形。这两个梯形面积会相等吗?算一算、比一比。沟通:你用了什么策略?怎样画图的?这两个梯形面积相等吗?你是怎样计3.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提问:你能说说题里告知我们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沟通:你是怎样列表的?画图的是怎样画图表示的?你结合列表或画图,说说这里的每一步是怎样想4.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1)让学生先依据题意补充线段图,再同桌沟通怎样补充的,探讨怎样解(2)沟通:线段图是怎样补充完整的?你能联系线段图理解这里的不同解法,说说每种解比较:哪种解法更便利一些?这里应用了哪个策略?5.做“练习与实践”第9题。依据从第一筐取出2放入其次筐,两筐苹果就同样多重的线9段怎样画呢?先看表示第一筐的线段想一想,再沟通:依据条件,表示其次筐苹果有多重的线段怎样画的?说说你的想法。沟通:你是怎样解答的?用了什么策略?设和转化这些策略的应用,有哪些新的相识?还有哪些收获?第十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3)1.做“练习与实践”第10题。提问:能说说习题的意思吗?表格里已经填写的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沟通:你是怎样填表的?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出与黑子正好相等?你是怎样列式的?能说说怎样想的吗?追问:解答这道题时用的什么策略?2.做“练习与实践”第11题。提问:把长90米的绳子分成的三段长度有什么关系?沟通:你打算怎样理清绳长的关系?你想怎样解决问题呢?可以有哪些假设沟通:你怎样假设的?说说你的算式。3.做“练习与实践”第12题。提问:还可以怎样假设?哪位同学用了这样的假设策略的?说说你的解答过出示:货场要运货50吨,用2辆大货车和6辆小货车正好运完。一辆大货车的载重量比一辆小货车多3吨,大货车的载重量是多少吨?小货车呢?沟通:解答这道题能用什么策略?可以怎样假设呢?哪一种解法假设都是小货车的?怎样思索的?假设都是大货车时要留意什么呢?这里每一步表示的什么意思?5.做“练习与实践”第13题。(1)指名学生读题。沟通:你是怎样假设的?这样假设后怎样调整的?(2)引导:你能用假设的策略列算式解答吗?自己列式解答。引导:两种解法,你用了哪一种,怎样想的?;另一种呢?沟通:你得出的结果是几比几?你是怎样解答的?提问:这节课主要用到了哪些策略?能依据上面第十一课时:式与方程整理与复习(1)谈话:这节课,我们复习“式与方程”的有关学问。(板书课题)(1)回顾举例。提问:你能举出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先独立思索,再与同桌沟通。(2)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追问:第(3)题是怎样依据a=3求周长4a和面积a各是多少的?(1)复习方程的概念。下面的式子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为什么?提问:依据刚才的推断,你能说说什么是方程吗?一个式子是方程,必需具备什么条件?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请你说一说,并从上面式子中找出例子依据学生回答呈现集合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是含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是等式,等式不愿定(2)复习等式的性质及解方程。①等式的性质。提问:等式的性质有哪些?等式的性质有什么应用?提问:怎样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下面的方程?说说你的想法。依据学生说明板书解方程。指出:依据方程里已知数和未知数的关系,应用等式的性质使方程左边只剩②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学生视察第2题。提问:你会解这些方程吗?请你独立解方程。学生解方程,指名板演。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思路。指名说说检验的方法,选择一题板演检验过程。提问:解方程与方程的解有什么区分?请你选择一题说说它们的区分。3.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谈话:学习方程是为了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一步?结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第一步:弄清题意,用x表示未知数。其次步:找出等量关系。第三步:列出方程并解方程。第四步:检验,写答句。(2)说出下面各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①果园有桃树和柳树共1000棵。②红花比黄花少25朵。③学校航模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3倍。④花金鱼比黑金鱼的1.2倍还多8条。1.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2.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追问:求b的码数和求a的厘米数有什么不同?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学问?你有什么收获?第十二课时:式与方程整理与复习(2)1.5小时后离乙地还有75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沟通:这题是怎样解答的?说说是怎样想的。还能找出怎样的等量关系?依据这个等量关系可以怎样列方程?(1)学校书法组有42人,比音乐组的2倍少4人。音乐组有多少人?(2)学校书法组和音乐组一共42人,书法组人数是音乐组的2倍。书法组指名学生说出等量关系,设未知数为x,口头列出方程;依据沟通1.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2.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3.出示:水果店运来苹果的千克数是橘子的3倍,一共480千克。运来橘提问:这里数量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方程怎样列的?4.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5.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吗?集体沟通,提问:这题中单位“1”的量是什么?数量关系式应当怎样列?引导:比较第7、8题,为什么都用方程解答?列方程时怎样表示题里两个出示“练习与实践”第9题,引导学生了解题意。(1)出示数表和3个方框。①让学生按横框干脆在书上的数表里框4个数,同桌相互说说自己框的4提问:这样每次框出的4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假如用a表示框里的第一个数,后面3个数分别怎样表示?自己想一想、填沟通:你是怎样填的?说说你的想法和填的结果。引导:这4个数的和可以怎样表示?在下面每个相应的框里表示其余3个数,看看和可以怎样(2)框数、猜数游戏。出示第(2)题,了解要求。引导:框出4个数算出它们的和,能不能按刚才表示4个数和的式子,说出4个数各是多少呢?谁情愿来报出一组4个数的和,大家想一想这4个数分别是指名一人报出和,其余学生说出4个数,沟要求:现在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框4个数说出和,另提问:依据4个数的和说出4个数各是多少,其实是用到了什么学问?提问: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有哪些新的相识和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1)出示问题:①什么是比?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用比的学问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③什么叫求比值?什么叫化简比?请你举例说明。(2)全班沟通。①什么是比?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用比的学问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②引导: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呢?请你填写课本上的式子,相互说一提问:能依据这个式子说说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吗?它们有什么区提问: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的基本性质与分律有什么联系?沟通小结比的基本性质,依据相互间的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