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重点中学2024年中考化学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重点中学2024年中考化学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重点中学2024年中考化学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重点中学2024年中考化学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重点中学2024年中考化学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重点中学2024年中考化学仿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依次为甲>乙>丙B.若乙中含有少量杂质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C.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多D.三种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增加其溶质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方法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C.90℃时,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a的饱和溶液D.将2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9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c>b3.在①合金、黄铁矿、石油、纯碱;②N2、P、Mg、O3;③Al2O3、Fe3O4、CuO、SO3。三组物质中,每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其他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A.纯碱、Mg、SO3 B.黄铁矿、Mg、Al2O3C.合金、O3、Fe3O4 D.纯碱、P、SO34.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H3中氮的化合价为-3价 B.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C.X的化学式是H2O D.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175.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A.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说明分子间隔变大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则不可燃,说明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说明化学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B.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C.氯化钠溶液会加快铁的锈蚀,所以氯化钠是铁生锈过程中的催化剂D.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7.下列图标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A. B. C. D.8.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完全正确的是()物质选用试剂(过量)操作方法A铜粉(CuO)稀盐酸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BCaO(CaCO3)水加水溶解、过滤C铁粉(锌粉)FeSO4加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DFeSO4溶液(CuSO4)锌粉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9.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轮胎易爆胎——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分子可以再分C.CO2和CO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碳原子结构不同10.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A.水 B.氯化钠 C.二氧化碳 D.汞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A、B两种物质在______℃时溶解度相同。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t2℃时,将三种物质各:a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若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后,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按如图所示过程制取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路面保湿剂。(1)114g滤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2)计算所用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取少量氢氧化钾和酚酞的混合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稀硫酸。(1)请将下边装置图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3)加入稀硫酸的过程中,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可能是氢氧化钾和硫酸钾;硫酸钾:还有一种可能是_________。14.学习小组用气体传感器来探究蜡烛在密闭空间里的燃烧情况,采集数据并绘制了氧气(曲线A)和一种产物一氧化碳(曲线B)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说明:一氧化碳合量用ppm表示(1ppm=0.0001%)。根据图象回答问题:蜡烛约在_____秒之间熄灭。推测另一产物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总体趋势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_____。点燃蜡烛后即有一氧化碳生成,30秒后一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最终不再改变。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_____。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写一点对物质燃烧的新认识。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请你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后,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___。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请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由此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10%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过大:___。16.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实验现象为______,甲同学由此判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小组内其他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完善,理由是__。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乙同学向一定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如表加入盐酸体积V/mL2468101214161820混合溶液温度T/℃15.219.622.026.028.226.725.724.723.722.9(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混合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___。小组内其他同学提出“将10%的盐酸直接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丙同学将甲同学和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混合,未发现明显现象。现将混合液中的氯化钠进行提纯,具体的操作为___。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分步反应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反应是分步反应,第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当碳酸钠反应完后才发生第二步反应。丁同学向一定量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写出OA段与A→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A点横坐标为100,B点横坐标为150,则B点纵坐标为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试题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选项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甲>乙>丙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若乙中含有少量杂质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是正确的叙述;因为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C选项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多是错误的叙述,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D选项三种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增加其溶质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是正确的叙述;故选C考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2、D【解析】

A.由图可知,a、b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在小于t℃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大于t℃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选项错误;B.当温度大于t℃时,c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析出晶体,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选项错误;C.9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70g,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溶质只有35g,可得到85ga的饱和溶液,选项错误;D.,将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c>b,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a>c>b,升温到90℃,ab的溶解度变大,溶质不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仍然a>b,但c的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得到90℃时的饱和溶液,此时,c的溶解度仍然比20℃时b的大,溶质的质量分数,c>b,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c>b。选项正确。故选D3、A【解析】

①纯碱属于纯净物,其它属于混合物;②中镁属于金属单质,其它为非金属单质;③中三氧化硫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其他为金属氧化物;故答案选择A。4、D【解析】

A、NH3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氮的化合价为﹣3价,该选项说法正确;B、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该选项说法正确;C、由CO2+2NH3═CO(NH2)2+X可知,反应前后碳原子都是1个,氮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氧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其中1个包含在X中,反应前氢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2个包含在X中,X的化学式是H2O,该选项说法正确;D、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34=22:1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5、D【解析】

A.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鼓起,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正确;

B.化学变化可以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可以证明分子是可分的,故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则不可燃,说明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正确;

D.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故错误。

故选:D【点睛】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一变二不变”,即改变反应的速率,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6、B【解析】

A、恒温蒸发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B、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活泼金属也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符合题意;C、氯化钠溶液会加快铁的锈蚀,但氯化钠不是铁生锈的催化剂,不符合题意;D、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的氧气,不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7、B【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是禁止吸烟的标志;B选项是节约用水的标志;C选项是循环利用的标志;D选项是可燃物的标志,故答案选择B考点:图标标志8、C【解析】

A、除去铜粉中的氧化铜,加入稀盐酸,铜不反应,氧化铜发生反应:,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为蓝色,故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还需干燥,故A错误;B、Ca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CO3都不溶于水,故B错误;C、锌粉可以和FeSO4发生化学反应:,铁粉不与FeSO4发生化学反应,通过加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除杂,故C正确;D、加入锌粉:、,两者都反应,故D错误;故选C。9、C【解析】

A、夏天自行车爆胎时因为夏天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的原因,与分子本身的体积无关,选项错误;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只是将混合在一起的几种物质分离开来,属于物理变化,各物质的分子并没有发生变化,选项错误;C、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所以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因此CO2和CO化学性质不同,选项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两种物质中碳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选项错误,故选C。10、D【解析】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故A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C不符合题意;D、汞是由汞原子构成,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常见的有:金属、一些固态非金属(C,P,S等)、稀有气体。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t2B>A>C20≤a<40【解析】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物质在t2℃时溶解度相同。(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过程中,A、B溶液的溶质质量减小,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A的溶解度大于C在t3℃时的溶解度。故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故答案为B>A>C;(3)t2℃时,将三种物质各a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若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结合溶解度曲线可知,C形成的是饱和溶液,A、B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则a的取值范围是:20≤a<40。故答案为20≤a<40;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27.7562.5%【解析】

(1)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114g滤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与加入163.5g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同,为:(114g+163.5g)×10%=22.75g;(2)设所用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所用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硫酸钾和硫酸(或K2SO4和H2SO4)【解析】

(1)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在试管口的正上方,垂直悬空滴加。故答案为:;(2)稀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故答案为:;(3)当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时,如果硫酸加入的量不足以完全反应氢氧化钾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未反应的氢氧化钾和生成的硫酸钾。当硫酸恰好将氢氧化钾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钾。当硫酸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有过量的硫酸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钾,故答案为:硫酸和硫酸钾(或K2SO4和H2SO4)。14、90~100增大点燃蜡烛,焰心和内焰处的石蜡蒸气无法与氧气充分接触而发生不充分燃烧,30秒后,氧气含量迅速降低,更多的石蜡蒸气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氧气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蜡烛熄灭,反应停止物质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发生【解析】

(1)根据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来分析;(2)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氧气不足来分析;(3)根据数据来分析解答。【详解】解:(1)由图象可知,氧气的浓度在90~100秒之间时不再改变,说明蜡烛约在90~100秒之间熄灭;蜡烛燃烧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总体趋势增大;故填:90~100;增大;(2)因为点燃蜡烛,焰心和内焰处的石蜡蒸气无法与氧气充分接触而发生不充分燃烧,30秒后,氧气含量迅速降低,更多的石蜡蒸气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氧气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蜡烛熄灭,反应停止,所以点燃蜡烛后即有一氧化碳生成,30秒后一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最终不再改变;故填:点燃蜡烛,焰心和内焰处的石蜡蒸气无法与氧气充分接触而发生不充分燃烧,30秒后,氧气含量迅速降低,更多的石蜡蒸气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氧气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蜡烛熄灭,反应停止;(3)由图象数据可知,物质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发生;故填:物质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发生。【点睛】本题通过“数字化实验”探究了物质的性质,本题看似难度很大,实际上考查了物质的基本性质,了解物质的性质和一些量之间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把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氧气排出和隔绝氧气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取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置于两个烧杯中,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再分别向两个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没有加水稀释的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过了一会红色消失,加水稀释的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并且红色不消失,说明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达到一定程度时,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接着能使酚酞褪色【解析】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详解】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1)为验证猜想①,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后,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把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氧气排出和隔绝氧气,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2)为验证猜想②,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则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故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由此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3)当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10%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实验证明方案:取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置于两个烧杯中,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再分别向两个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没有加水稀释的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过了一会红色消失,加水稀释的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并且红色不消失,说明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达到一定程度时,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接着能使酚酞褪色。【点睛】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过一会红色消失,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16、试管内液面上升;二氧化碳能溶于水HCl+NaOH═NaCl+H2O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溶液溶液升高;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故后逐渐下降不合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先加稀盐酸至没有气泡产生,对混合液进行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