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浦东区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上海浦东区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上海浦东区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上海浦东区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上海浦东区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上海浦东区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一、句子默写1.名句填写。(1)少小离家老大回,

。(《回乡偶书》)(2)何当金络脑,

。(《马诗》)(3)

,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4)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5)日初出沧沧凉凉,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二、填空题2.请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的年岁:

A.不惑之年

D.知命之年

B.及笄之年

C.期颐之年三、选择题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奄奄一息

天籁之音

别出新裁

过犹不及B.斩钉截铁

锲而不舍

一尘不染

声泪俱下C.跌跌撞撞

理直气壮

赴汤蹈火

沧海一栗D.囫囵吞枣

千钧一发

见微知著

自愧佛如四、情景默写4.古诗中有些诗句被赋子人的品格和志向,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请再找一例(六下语文书课文中出现过的除外):

。五、填空题5.填空题。(1)笛福的名著《

》讲述了一个出海遇险、

(用四个字概述)的故事。(2)试简要举例,概括小说主人公的一个特点。例子:

。特点:

。六、语言表达6.学生欲拟一份“无作业日”倡议书给学校,试为这份倡议写两条理由:(1)

。(2)

。七、诗歌鉴赏阅读诗词,完成小题。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载入五侯家。7.寒食节是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

是寒食节的标志。8.下列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处不飞花”写出暮春时节长安城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迷人风光。B.三四句的景色具有时间的推移,在白昼与黑夜中,日暮则是转折,赐火“传”字表现出了一种动态。C.“轻烟散入”虽然未写马,也未写人,但生动描绘出走马传烛图。D.寒食节那日,皇帝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作者通过描写城内外之景,表达了自己对皇恩的感谢。八、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9.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为是其智弗若与?10.文中提到影响学习效果的三个要素是

和态度。按照当今的教育理念来看,文章中“

”的认识显然值得商榷,现在应当培养学生

意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何易于尝为益昌①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料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②,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注释】①益昌;县名。②腰笏:腰里插着笏板。笏,笏板,古时大臣上朝时用来记录君王旨意的物品。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引舟上下(

)(2)易于为属令(

)12.何易于没有“索民挽舟”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13.对何易于亲自引舟这一行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现他“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刻为百姓的精神。B.他身先士卒,希望能对百姓起模范带头作用。C.这是他为了讨好上司而故意做出的姿态。D.他身为属令,无所事事,大材小用,未尽其责。九、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只有一个地球①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邀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②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大,不会再长大。③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思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⑤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⑥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⑦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⑧“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⑨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14.第①自然段中将地球称作“母亲”,从文中找出与之印证的句子。15.为下面的句子加入适当的关联司。地球是人类的母亲,

这位母亲和蔼可亲;

地球毕竟是渺小的,

不会再长大,

地球能够提供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16.第⑧段在此提到宇航员的感慨,有什么作用呢?17.第⑨段中说“我们要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请试举一例,说说我们青少年该如何身体力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旅行家徐威①在许永永说他的理想是做一个旅行家而不是科学家的时候,我们都愣住了。事实上,我们连旅行家是什么要干什么都不知道。②老师站在讲台上,rǎoyǒuxìngqù地问,许永永你为什么想做个旅行家?许永永大声说,因为杨镇的天空实在是太小了。③那时候,我们读小学五年级。④在我长大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坚持认为,许永永说出的那句豪情壮语,包括我在内,我们班七十八个同学,没有一个人懂。⑤后来我们把许永永叫做“旅行家”,一个带着嘲笑意味的外号。我们问,旅行家,什么是旅行家啊?成天去旅游么?⑥许永永用脏兮兮的手从书包里取出一张破旧的地图,摊开后,用食指指着说,我要去这儿,这儿,这……我清楚地记得,许永永指了八九下。他把整个世界都指完了。⑦许永永说完,我们便不说话了。那时候,我们五年级。我去到最远的地方,也仅仅是几十里外的县城。⑧我升了初中后,也一直和许永永同班。初一那一年,我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那天,许永永在课堂上念他的作文:我的理想是做一个旅行家,我要走遍全世界……⑨当时我们已经知道七大洲和八大洋,所以我们笑得更加理直气壮。马晓波起哄说,你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么?你能走得完?你怎么去?骑着猪去吧!而后是哄堂大笑。⑩我没有笑。课间十分钟去上厕所的时候,我对许永永说,我觉得你能行。他说,我知道,我一定能行的。⑪在一个红霞满天的黄昏,他悄悄把我拉到操场上。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破旧的地图,说,我一定能成功的。你看,这儿。⑫他指着亚洲板块,说我先把亚洲走完,再去其他的地方。我说,亚洲也很大啊。⑬他指着雄鸡状的中国说,没关系,一个一个来,我先把中国走完。我说,中国也很大啊。⑭他说,没关系,一个一个来,我先把江西省走完。我说,江西也很大啊。⑮他说,没关系,一个一个来,我先把赣州市走完。⑯我还想再说,却突然停住了。我似乎在那一瞬间,领悟到了许永永无比澎湃的内心。我说,你先把杨镇走完吧。⑰许永永眼睛又亮了起来,说,是啊!我已经走遍了杨镇所有的村庄了。我接下来就要走出杨镇啦!⑱说完他又从裤兜里掏出一张草稿纸,摊开给我看。他说,这是我自己画的,杨镇的地图。他说,以后我要画无数张地图,把我去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画成地图。这是第一张,你是第一个看这张地图的人。⑲我吸了口气,在那一刻,我感觉到一种光荣降临到我身上。⑳整整初中三年,从未没有同学叫许永永的名字,我们都叫他旅行家。但他一点都不在乎,我也叫他旅行家,不过我觉得我叫的旅行家和他们叫的不一样。这一点,许永永知道。㉑许永永每天都在跑步。他跟我说,要做旅行家,必须要有个好身体。于是,他早上绕着学校边上的公路跑,跑到变电站再跑回来。一来一回,大概十公里。下午他就在操场跑,一圈一圈,直到天色暗下来。马晓波笑他,说,看,我们的旅行家看来要跑完全世界啦!㉒环游世界的梦想尚未实现,他已经连续三年夺得我们学校的长跑冠军。在初三那一年,他破了纪录,是市里的长跑纪录。县里的高中来人了,说许永永你不用考试了。我们知道,这是特招。当时,我们全班都轰动了,连一直取笑他的马晓波,看着许永永的时候眼里也流露出羡慕的光芒。㉓许永永却摇了摇头,幅度不大,但异常坚决。㉔许永永说,我要开始环游世界了。㉕所有的人都觉得许永永是个傻帽,包括我们的班主任。㉖初中毕业之后,我顺利考上了高中的重点班,之后上大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我与许永永再也没有见过面,但我总能收到许永永的信件,信封里面总有一张手绘的地图,偶尔还有几张相片,在海滩裸露上身的,背着大背包。㉗徒步行走的,站在长城上的,在黄沙大漠里的,骑马大草原上的……地图上出现的地名离杨镇越来越远,远到我必须去查资料,才能知道许永永是在地球上的哪一个角落里给我画出他的每一个脚印。㉘最近的一封信里面是一幅精心绘制的中国地图,上面标着密密麻麻的小点。看着地图,我仿佛看到这一个个点都是许永永黝黑的激情澎湃的笑脸,它们焕发着如同太阳一般耀眼的光芒。㉙在地图下方,许永永写了一句话:我马上就要走遍中国了,勿念。18.看拼音写汉字:ráoyǒuxìngqù19.简要概括:为了实现理想许永永做了哪些事?小学五年级:研究地图认识世界。初中阶段:毕业后:20.第⑳段中,“我觉得我叫的旅行家和他们叫的不一样”。请简要说说哪里不一样。21.文章安排“许永永拒绝县里高中特招”的情节有哪些作用?2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许永永“把整个世界都指完”后,我们便不说话了,这份沉默背后,既有着因无知而产生的惊讶,但更多的是对许永永梦想的敬佩。B.面对“我”“中国也很大”的质疑,许永永一开始有些灰心,但是在听到我让他先把杨镇走完的建议后,眼睛又亮了起来,这说明他在那一刻又重拾信心。C.小说中的“我”应该是一个人生赢家,虽然我顺利地考上重点高中、大学,毕业后找到工作、结婚生子,但是从小到大我一直羡慕着他能走出一条不平凡的路。D.小说中的“我”是线索人物,许永永的故事是通过“我”来叙述的,“我”是许永永经历的见证者,对许永永形象起到了衬托的作用。十、作文23.请以“成长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清楚整洁: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不得抄袭别人的文章。参考答案:1.乡音无改鬓毛衰快走踏清秋故人具鸡黍

等闲识得东风面及其日中如探汤【详解】考查对诗文的理解与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鬓、衰、清秋、黍”等字词容易写错。2.BADC【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是指五十岁,“及笄之年”是指女子十五岁,“期颐之年”是指一百岁,所以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BADC。3.B【详解】本题考查字形。A.别出新裁——别出心裁;C.沧海一栗——沧海一粟;D.自愧佛如——自愧弗如;故选B。4.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等)【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要求写出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诗句,竹子、梅花、菊花、莲花、菊花、石灰等在古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5.鲁滨逊漂流记荒岛求生举例合乎题意即可不甘平庸,敢于冒险,追求自由;不畏艰难,积极乐观;富有创造和开拓精神等。【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1)由“笛福”“出海遇险”可知,该名著为《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漂流记》是2021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丹尼尔·笛福。该书讲述了鲁滨逊在海上航行中,大船意外沉没。他与狂风巨浪搏斗,最后来到一座孤岛。为了生存,他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种种困难,独自一人建造住所和船只,打猎,捕鱼,圈养动物,救出被人追赶的俘虏……最后终于获救,告别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荒岛,随船返回了英国。故第二空填:荒岛求生;(2)《鲁滨逊漂流记》主人公是鲁滨逊,他具有顽强奋斗的意志力。在困难面前不悲观、绝望,也不对生活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脚踏实地地去战胜困难,用自己的行动来达到目的;他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人。他出生于中等家庭,父亲曾以过来人的身份劝他留在家中,舒舒服服地过日子。正是他不安于现状的性格决定了他将违背父母的意愿,去实现遨游四海的梦想。第一次远行经历的海上风暴虽然使他动摇过,但不久非洲海岸的成功冒险,使他更坚定了再次出海的决心。第三次航海到巴西,蒸蒸日上的种植园并不能使他满足,他还想另辟新天地。他这种胆大无畏、百折不挠的冒险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学习;他还是个具有实干精神的人。在杳无人烟的荒岛上,鲁滨逊要解决生存问题。他认为空想是无济于事的,于是他把船上能搬下来的东西全都搬下来了,这才为之后的生存提供了基础。他不断地与大自然作斗争,靠着自己的双手改变了生活,逐步取得了成功;他是个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人。他不甘平庸,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6.示例:做作业不是学习的唯一路径,学生可以利用“无作业日”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同样是学习;

忙中留闲,劳逸结合,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过重的课业负担会挫伤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并不利于提高成绩等。【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要求给“无作业日”这份倡议书写两条理由,可以根据为什么有必要进行“无作业日”以及活动开展的意义来作答。示例:明知而笃行,学习不单是从书本上汲取知识,更来自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作业日”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规划、自主管理的能力;可以利用“无作业日”的时间引导学生培养兴趣,养成受益终身的读书、健身、劳动等方面的良好习惯;还孩子亲情陪伴的快乐童年,引导学生探知发现,促进全面发展。7.禁火

8.D【解析】7.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依据“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载入五侯家”诗句意思可知,是描述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这一情景。课件,在宫廷和贵族大臣里尚且需要点蜡烛照明。这说明,普通的百姓是没有这个条件的,也是命令禁止的。所以,“禁火”是寒食节的标志。据此,填空即可。8.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表达了自己对皇恩的感谢”表述有误。依据诗句内容和诗歌主题可知,作者通过描写寒食节时皇宫里的情形,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特权的腐败现象,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嘲讽和讽刺之意。故选D。9.是因为他的智商不如前一个吗?

10.老师智力惟弈秋之为听敢于质疑(交流探讨)【解析】9.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语句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为(因为)、是(这)、弗(不如)、与(同‘欤’,吗)”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1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1)文中提到影响学习效果的三个要素: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老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学习态度;“为是其智弗若与”——智力。据此可知,第一二空可概括填写为:老师和智力。(2)文章中“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的意思是:其中一人十分认真、专心,只听弈秋的教诲。可见其人只是听老师的教诲,而不去思考和质疑,这样的“惟弈秋之为听”的做法,在当今的教育理念下是值得商榷的。当今社会需要培养有敢于质疑的精神。第三、四空可据此填空填写作答。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有人让弈秋教导两人下棋,其中一人十分认真,专心,只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用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明显不如前者高。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11.拉

担任

12.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13.A【解析】11.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引舟上下”的句意是:拉着纤,与几个民夫一起拉着船跑上跑下奔忙。引:拉。(2)“易于为属令”的句意是:易于担任您主管下的县令。为:担任。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语句“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的意思是:现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于春耕,就在侍弄春蚕,一点点时间都不能损失。易于是您主管下的县令,现在没啥事干,可以来承当这个差使。从中可以看出,何易于没有“索民挽舟”的原因是“方春,百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