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报告_第1页
动物生物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报告_第2页
动物生物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报告_第3页
动物生物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报告_第4页
动物生物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生物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报告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261904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学课程类别专业主干学分4考核方式综合考评开课时间2020-2021学年第2学期授课对象20级生物科学班(公费师范生)学时64选课人数34参评人数34课程目标达成度期望值0.78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学生受到动物生物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3-1掌握生物科学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掌握动物生物学各个类群的基本分类知识如各类群的分类依据、种类等。掌握各类群之间的进化关系及其起源。了解各动物类群特别是常见动物的调查方法及其原理。3-2理解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动物生物学的学习,正确理解生命观念、学生理性思维得到提升。通过基本理论及学生文献阅读,学生的动物学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提升。3

【学科素养】通过动物生物学基本专业知识、技能及方法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动物的起源与进化,能解决和回答相关的动物分类、进化等的实际问题和自然现象。学生能掌握动物学调研和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和能力。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正确提出动物学的基本科学问题,并初步设计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具备初步的探索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2掌握各动物类群的基本特征及分类,了解动物生物学的系统知识。3-1掌握生物科学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掌握动物生物学各个类群的基本分类知识如各类群的分类依据、种类等。掌握各类群之间的进化关系及其起源。了解各动物类群特别是常见动物的调查方法及其原理。4-2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能根据中学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识特点,开展中学生物学科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能把乡土动物资源转化为生物教学资源应用于中学生物学教学中。3

【学科素养】4【教学能力】具有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三字一话”、教师语言艺术、多媒体制作等教学基本技能;通过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等教学实践环节,获得教学体验,掌握课堂教学实施与评价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生物学教学研究能力;能够依据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识特点,应用生物学科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地设计和实施课程教学方案,能把乡土动物资源转化为生物教学资源应用于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课程目标3了解动物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3-1掌握生物科学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掌握动物生物学各个类群的基本分类知识如各类群的分类依据、种类等。掌握各类群之间的进化关系及其起源。了解各动物类群特别是常见动物的调查方法及其原理。3-3理解跨学科知识和学习科学知识理解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数学、化学、物理学与信息科学等跨学科知识,了解生物科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学习科学的基本知识,能够利用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效指导学生学习。3

【学科素养】了解动物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及其过程动态,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学科动态及以后的发展趋势。利用文献查阅,初步掌握目前动物生物学某个领域的发展现状。了解学习科学相关知识,具备利用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能力。课程目标4获得从事与动物生物学有关的科学研究以及其他工作所需的技术、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训练。3-2理解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动物生物学的学习,正确理解生命观念、学生理性思维得到提升。通过基本理论及学生文献阅读,学生的动物学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提升。6-2学科育人理解学科育人的价值,能够利用中学生物学学科教学开展育人活动,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中。8-2沟通合作能力掌握一定的沟通合作技能,能组织或参与小组学习和专题研讨活动,乐于分享交流阅读的相关文献或开展实验讨论的结果。善于与同行、学生、指导教师等进行沟通交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创新任务或教学工作等。3

【学科素养】6【综合育人】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养成教育规律,具有全程育人和立体育人的意识;理解学科育人的价值,能够充分利用中学生物学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掌握动物学科研活动的基本方法及其原理,能根据相关文献的阅读,初步设计动物学科研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组织与指导校内外各种动物学科研活动。8【交流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理解沟通合作能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掌握沟通合作的基本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体验。课程目标评价方法评价环节评价方式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过程性成绩考勤、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期中考查√√√总结性成绩期末考试√√√课程目标考核分布1、总结性成绩分布——期末考试试题号合计一二三四五六112345678910123456789101212341目标分值100202222222222222222222288333312目标150122222222222234333目标2354222222222337目标31542522目标44.1.1

期末综合成绩分析表4.1.2

期末考试成绩分布图2、过程性成绩分布——考勤、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期中考查考核项目合计考勤、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期中考查目标分值502030目标126818目标21046目标3743目标4743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结果5.1教学、学生评价结果课程目标老师评价学生评价课程目标10.80.8课程目标20.80.8课程目标30.750.8课程目标40.750.8课程总目标0.780.85.2

课程考核成绩评价结果课程目标评价依据评价环节权重目标分值实际平均分目标达成评价值课程目标1是否熟悉动物生物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能否熟练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技能。期末考试50%2519.060.762考勤、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40%86.10期中考试60%1813.72课程目标2是否能够熟悉动物生物学的系统知识,并能主动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动物学分类问题。期末考试35%17.513.340.762考勤、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20%43.05期中考试20%64.57课程目标3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深入了解动物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是否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是否具备团队协作与交流表达能力。期末考试15%7.55.720.763考勤、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20%43.05期中考试10%32.29课程目标4是否深入了解从事与动物生物学有关的科学研究以及其他工作所需的技术、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训练。是否熟悉动物生物学中包含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否认同和遵循动物学的伦理和道德,是否树立正确生命观和价值观期中考试10%32.290.763考勤、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20%43.05课程总目标0.76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柱状图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6.1达成情况6.1达成情况《动物生物学》依据生物进化的理论以及动物机体与生活环境相统一、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相统一、个体发育与系统发生相统一的原则,系统精练、生动形象地介绍经典的和现代的动物学知识。课程教学内容具有“描述性多、推理性少”、“理论性和实践性皆强”等特点。课程授课对是本科一年级学生,动物具有“动”和多数动物具有“可爱”的特点,因而多数学生对《动物生物学》课程学习兴趣较高,但学生存在对动物不同进化阶段、不同类型动物的形态和习性特点容易混淆,记忆不清、不愿记忆等特点,导致“考前硬背、考后就忘”的现象,对课程的期望值在0.7左右。就期末考试而言,平均分为65.2,不及格人数较多,原因是题库抽题,偏题较多;但结合过程考核(包括高出勤率和期中考试成绩),平均成绩为76.2,表明学生掌握了动物生物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达成了课程目标1;从平时课堂提问、课堂反映及期中和期末考试阅卷来看,学生掌握动物生物学的系统知识,了解动物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等,达成了课程目标2和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了从事与动物生物学有关的科学研究以及今后从事生物学教学等工作所需的技术、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训练,达成了课程目标4。6.2存在问题(1)本课程涉及内容多而杂,需要记忆的内容也很多,学生记忆容易出现混淆。(2)学生因平时没有重视记忆,导致在复习迎考时押题失误,出现大题十分严重的现象。6.3改进措施本次期末考试成绩分布仍不呈正态分布,不及格人数偏多,原因如题目较难、较偏,有些题目(即考查内容)不在大纲范围内,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中出现了偏题;再则,题库沿用的是老版题库,与现在所用的教材版本不一致。因此,建议更新题库,或课程组自编题库。本学期课堂教学环节中尽量携带常见动物、动物尸体或器官进教室,一是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