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探究:以上海青浦区为例7300字(论文)】_第1页
【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探究:以上海青浦区为例7300字(论文)】_第2页
【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探究:以上海青浦区为例7300字(论文)】_第3页
【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探究:以上海青浦区为例7300字(论文)】_第4页
【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探究:以上海青浦区为例73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以上海青浦区为例目录内容摘要 IAbstract II一、导论 1(一)问题缘起 1(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三)文献综述 11.国外研究现状 12.国内研究现状 2(四)相关概念界定 21.社会工作者 22.残疾人 2二、社区残疾人现状及困境分析 2(一)社区残疾人基本情况 2(二)社区残疾人现状调查 21.康复现状 22.教育现状 23.就业现状 34.经济现状 35.心理现状 3三、社区残疾人困境分析 31.康复问题 32.教育问题 33.就业问题 34.经济问题 35.心理问题 4三、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残疾人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一)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残疾人服务的必要性 41.我国社区残疾人服务问题较多 42.社区残疾人服务问题的背后的成因多且复杂 43.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社区服务的提出 5(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残疾人服务的可行性 51.社会工作介入的社会和社区环境已具备 52.对于残疾人群体社会工作可以发挥多重功能 5四、解决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问题的建议 5(一)明确政府承担的角色和职能 5(二)明确社会工作在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角色 51.服务者 62.残疾人权益保护者 63.组织管理者 64.教育者 6(三)打造职业化残疾人社工人才队伍 6(四)提高对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6结论 7参考文献 8内容摘要21世纪,中国将城市社区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对象,残疾人社区工作则是其中的一大主要内容。但目前展开的一系列残疾人工作,以扶助类的微观工作和政策类的宏观工作为主,缺乏中观层次的残疾人社区工作。为适应国内国外的发展形势,必须对社区残疾人社区工作加以研究,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保证社区残疾人工作的进行。本文主要以青浦区盈浦街道为例,研究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问题,通过对青浦区盈浦街道社区残疾人现状及困境进行分析,探讨社区工作介入社区残疾人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问题的建议,以期为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提供相关参考依据。关键词: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

一、导论(一)问题缘起2006年10月,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作出关于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要决定,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1]。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探索,残疾人社工的现状如何、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选青浦区盈浦街道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进行研究,通过资料分析和深入的个案调查研究,了解青浦区盈浦街道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经验和路径,深刻剖析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践逻辑。(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本研究选青浦区盈浦街道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进行研究,分析青浦区盈浦街道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现状和困境,本文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加强残疾人社会工作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残疾人社会工作者依靠政府支持,通过宣传、资源动员和协调,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其次,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总结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次研究通过深入调查青浦区盈浦街道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状况,细致分析在建设残疾人社会工作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发展残疾人社会工作提供可供参考的实践经验路径。(三)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和发展是社区建设发展的动力源泉。随着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在欧洲和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研究模式,尤其是专业建设的要求越来越全面和综合能力。FreidsonE.(2013)以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认知定位角度对分析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提出了个体自身的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是影响其工作绩效与专业化实践的主要制约因素。DavidC.(2013)立足社区工作内容与目标的角度,就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组织能力这一单一要素论述其对社区建设及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者自身成长的重要性。L.MSpencer(2015)认为,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者要以多元化的途径和专业化的工作方法去帮助和引导社区居民更加有效地发掘、利用社区资源,以满足社区居民日趋复杂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需求。2.国内研究现状周洁(2015)认为深圳市作为全国社会发展的先行者,残疾人社会工作体系的构建已经完成,职业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积极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分析深圳市职业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积极作用和队伍建设滞后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刘寿堂(2014)认为精神救助是职业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服务形式。参加紧急救援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精神需求,需要更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四)相关概念界定1.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工作者是我国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的新名词。王思斌认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导向,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开展的专业助人服务活动的总和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2.残疾人一般对残疾人的定义是指不能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由于身体上或精神上的功能缺陷,包括不同程度的肢体缺损、感知觉障碍、活动障碍、内脏器官功能不全、精神情绪和行为异常、职能缺陷而不能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人群。二、社区残疾人现状及困境分析(一)社区残疾人基本情况根据相关部门调查统计,2014年上海共有残疾人40.13万人,其中肢体残疾占44.17%、视力残疾占19.45%、智力残疾占13.96%、精神残疾占11.36%、听力残疾占9.82%、多重残疾占1.22%、言语残疾占1.02%。青浦区盈浦街道有各类残疾人3000人,残疾人党员215名,其中视力残疾443人,听力残疾713人,言语残疾33人,肢体残疾693人,智力残疾158人,精神残疾147人,多重残疾652人,设计765个家庭。(二)社区残疾人现状调查1.康复现状在对青浦区盈浦街道部门部分残疾人的采访中,我们得到近60%的残疾人存在上述情况在社区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本研究调查组成员来到位于青浦区盈浦街道所在行政区的一家民间康复机构的阳光康复站。据我们观察,在这里接受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只有二十多位,且年龄多集中于青少年,本区这样的残疾人应该不少,但是由于费用的问题,目前很少有人选择前来进行康复训练[2]。2.教育现状青浦区盈浦街道,为每位新入学的残疾人大学生准备的“入学基金”,只要残疾人考上大学,便每人补助1500元的奖励政策等等。但实践表明,这些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收效甚微。据有关部门推测,在我国成年残障人中有70%是文盲;占残疾人总数19.5%的残疾儿童的受教育现状更是令人担忧。3.就业现状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当前青浦区盈浦街道残疾人就业形势很不乐观,情况如下:第一,岗位缺乏。第二,部分培训课程不符合社会需求。访谈中我们得知上海市残联每三个月都会免费为残疾人进行一些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希望能帮助残疾人走上工作岗位。第三,就业残疾人遭受社会歧视大[3]。据我们了解,很多有能力就业的残疾人不选择就业是因为在曾经的就业经历中遭受很大的社会歧视,不敢再去接触社会上的人而选择闲置在家。4.经济现状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居住在城市的残疾人由于自身或社会原因没有任何收入,全家支出只能靠父母或者配偶的退休金,残疾人家庭生活十分拮据。由于经济困难,很多残疾人的特殊教育和就业培训受到限制,康复辅助用具得不到配置,有病也缺钱医治,更没有专业人士的服务和照料。残疾人的很多问题都与经济困难密切相关。5.心理现状对于城市残疾人而言,残联和社区组织虽给予其慰问金、重残补贴、最低生活保障等物质支持,如:上海市针对一级、二级残疾人实行的补贴制度,按比例就业制度等,但却没有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4]。从访谈的结果来看,几乎所有的残疾人都有某种程度上的心理问题,甚至有轻生念头。案主丁某:“不满你们说,要不是我的母亲,我早就去死了,这个残疾把我弄得妻离子散,真的是妻离子散,有的时候我是真的生不如死。”三、社区残疾人困境分析1.康复问题生理上的缺陷或者障碍是残疾人群体的首要和最基本特征,他们由于自身身体器官的缺陷或者损伤而使自己的生活处于困境中。为了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他们往往有着诸如医疗、教育、社会和职业等方面的康复需求。很多人都是因为没有抓住早期康复的有利时机而致残或是致使残疾程度加重。2.教育问题对残疾人开展的特殊教育,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对肢体功能障碍和其他有帮助的残疾人进行的普通教育,包括从初级到中高等教育;其二是指对盲(含低视力)、聋、哑、精神或智力障碍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的特殊教育;针对残疾人的教育工作主要在各地各级的盲校、聋哑学校、启智学校以及社区康复站点等地方开展,残疾儿童的受教育现状令人担忧。3.就业问题我国的《残疾人保障法》指出,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规划,为残疾人劳动就业创造条件。残疾人劳动就业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是残疾人劳动就业逐步普及、稳定、合理[5]。但是目前残疾人就业形势很不乐观。4.经济问题目前,中国政府为残疾人提供的社会救济政策。但是由于城市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性,即他们的父母或者自身通常有收入或者离退休金,如果按照人均计算已高于政府所设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无法享受低保补贴,但这部分钱远远不够他们在城市生存下去的支出,城市低保制度与保障残疾人利益方面不配套。5.心理问题残疾人问题不光是物质方面的问题,也包括精神层面的问题。伤残造成生理活动残疾,必然会相应地影响其心理活动,严重者还会影响其社会功能,不论什么原因造成何种残疾,即使终生不可恢复期致残的生理功能,只要努力矫正其心理功能,使其残而不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员,而不是累赘,残疾人的心理康复问题是残疾人及其亲属以及全社会都应关心的问题[6]。三、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残疾人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残疾人服务的必要性1.我国社区残疾人服务问题较多以社区康复为例,2012年社区内残疾人总数为1781.35万人,到了2015年从数据上看似乎有了成倍的增长,但是实际上是在统计的范围上将辖区内的行政村也算为社区。表12012年-2015年社区康复相关统计数据表年份全国社区(个)社区内残疾人总数已开展社区康复服务社区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累计人数2012年201401178135216168139422152013年219423238057099146256004492014年2267362552503410915075743492015年477579496067861787759843755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存在残疾人服务的供给上问题更为突出,农村的残疾人境况更加困难。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目前我国社区服务还不能满足大部分社区残疾人,社区服务的供给力量还欠缺,这是进行社区残疾人建设首先要急需解决的问题。2.社区残疾人服务问题的背后的成因多且复杂第一,社区管理行政色彩太重。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是以街道办和居委会为基础的管理主体模式。街道办作为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更多时候行使着行政职能,而在现实中居委会往往成为街道办的下属部门,这使得居委会本身应该的服务职能没有放在突出的位置,难以有更多的资源去关注残疾人居民的基本需求和意见,更无法专注于残疾人工作。第二,社区服务的资金不充足。社区服务的资金短缺一直是导致服务的供给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社区残疾人服务需求的主要原因[7]。第三,社区组织的角色不清。社区组织的角色不清,在实际工作中,残疾人协会以及居委会并没有完全独立,导致了基层协会工作人员的权力受到了限制,其很难在政府和残疾人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导致了广大社区残疾人民主意识差、参与社区活动热情不高。3.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社区服务的提出面对上文所述的我国残疾人社区服务问题,很多学者提出各种的对策,归纳起来基本主旨包括这几个方面:第一,政府放权给社区,建立更加民主、自治的社区。第二,在政府加大社区服务的基础上,挖掘社区资源,拓宽社区建设资金的来源,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第三,大力在社区发展非盈利机构。然而,这些对策虽然看似都是对症治疗,但往往是一种按部就班式解决对策。如上所述,残疾人社区服务的问题不只在于表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它具有更为深层的原因。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更为系统和完整的解决办法。(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残疾人服务的可行性1.社会工作介入的社会和社区环境已具备在2006年民政部和人事部颁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此外在中共中央的16届中央委员会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通过这些文件社会工作被执政党接纳并纳入党的行动计划,社会工作的队伍建设成为各级党委的重要工作,中国社会工作的春天已经到来。2.对于残疾人群体社会工作可以发挥多重功能社会工作主要功能上解决人与环境在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保障每个人都能和环境平衡的交流,对残疾人而一言更容易发生与外界环境交流上的问题,所以社会工作首先在功能上很适合残疾人。但是社会工作的发展已经绝不仅仅是解决社会问题,并且残疾人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更多的途径,因此社会工作可以在残疾人工作上发挥的功能也是多方面的。3.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在残疾人工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社区工作的在社区残疾人工作优势在于,它走出残疾人的圈子走向社区,利用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为社区的残疾人组织所用,在发展社区残疾人协会的同时使更多的市区居民关注残疾人,自愿的帮助残疾人,造就社区内人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的良好社区文化,为残疾人编制更大的社会支持网络,从根本上来解决社区残疾人的问题。四、解决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问题的建议(一)明确政府承担的角色和职能加强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建设,必须明确政府承担的角色和职能,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首先,需要积极推进《关于加强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任务分解落实,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并督促制定加强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的综合性政策。一是制定清晰明确的从业规范制度和薪酬标准指导制度;二是确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注册管理制度;三是建立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专家评估制度及志愿者制度。其次,加强宏观组织领导,建立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的领导和管理机制,争取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的支持,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积极促进社会工作管理机构及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完善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的机制和体制。(二)明确社会工作在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角色1.服务者社会工作者应该首先为残疾人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这里说的服务可以是一种社会工作者通过专业化的手段为残疾人提供的直接服务,也可以是一种运用社区内的资源提供的一种间接性服务。2.残疾人权益保护者社会工作者应当充当社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护者和利益代言人,通过正当的途径争取和维护残疾人的权益,为残疾人“增权”。使残疾人得到应有的利益和服务是残疾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应该是残疾热社区服务的内容之一。3.组织管理者组织工作时社会工作社区工作中传统的方法和内容,因为要解决问题只凭借社会工作者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工作者必须要把残疾人组织起来,把社区居民组织起来,把社区中的各种资源协调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有效地解决残疾人的问题。4.教育者社会工作者还应该是一位合格的教育者,社会工作者应该通过开展社区教育帮助社区居民学习更为科学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帮助社区居民更加了解社会。(三)打造职业化残疾人社工人才队伍一是要建立健全符合社区残疾人社工队伍发展规律、体现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机制,包括进一步改进人才管理方式,为在社区残疾人社工队伍人才提供档案管理、户籍转移、保险交付、争议仲裁等“一站式”服务,加强社区残疾人社工队伍专业人才市场培育发展,形成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建立社区残疾人社工工作发展基金等。二是要坚持以职业道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为基础,逐步完善符合国情、与国际接轨、科学合理的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政策,实施分类管理,研究制定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标准以及评价、鉴定办法,完善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考核制度。(四)提高对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全面转型期,这给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给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职责和岗位的划分造成困难。可通过借鉴西方国家在社会工作者专业职责范围、服务领域和岗位设置、岗位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提高对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结合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实际加以完善。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配置岗位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是以需求为本,细分服务对象;二是确定配置社工的标准,订立业务、薪酬、劳动强度等的基本规范;三是区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