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设计_第1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设计_第2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设计_第3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设计_第4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

1《忆江南》

一、说教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

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唤起人们对江南绚丽

春色的向往,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诗,更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眷恋之情。同时,

“词”这种体裁在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

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觉中国经典

诗词的无限魅力。

二、说设计思路: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灿烂奇葩,

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包括我自己都曾切身体会到:教

师激情有余,学生悟性不足;教师情有独钟,学生却无动于衷。原因何在?往往由于教师在

教学上的情感灌输,造成学生的情感距离,未体现经典诗词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本堂

课的教学重在体现语文新课标中“以读为本”的理念,使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字;倡导“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渗透古诗词教学“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

律,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

高欣赏古诗词的品味和审美情趣,力求营造一种“简约而不简单,随意却不随便”的和谐语文

课堂。

本首词的教学过程我设定为四个环节:

(-)谈“忆”导入,情境揭题。

(二)“胖”读全词,古词新谈。

(三)“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四)牵引“忆'’线,拓展延情。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忆”导入,情境揭题。

1、(师生问好后,教师板书“忆”字):

①师:请同学们读这个字。能给“忆”字组几个词吗?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创造这个字的呢?

(课件一:演示“忆”的演变过程)

②师:由此,你想到了“忆''的本意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回想、思念)。

③师:古往今来,有人思念家乡,有人思念亲人,也有人思念故友,今天,我们将和诗人。

白居易一同去“思念江南”(板书:江南,学生齐读课题)

2、师: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二:江南风光视频:小桥、流水、垂柳、凉亭……

及词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录音伴奏)。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配上乐曲可以唱。词不同

于诗,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为长短句。《忆江南》这首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诗人

白居易50多岁时曾在江南的苏州、杭州任职做官,江南的秀丽风光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记

忆。回到洛阳12年以后,他对江南依旧魂牵梦萦,67岁那年,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一

《忆江南》。(教师配着古乐范读)设计理念:教师巧妙地把词、作者和写作背景与江

南美景融为一体,在这种无意注意之下,教师细腻、传神、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心中

荡漾起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种渴望要了解,朗读

这首诗的心情,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

(二)“胖”读全词,古诗新谈。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教师刚才

的范读已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1/74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求知欲望。,“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胖,,读全词,不在于质好,只在于量大,让学生在反复自由地读字、读词、读句

的训练过程中,先领悟诗的大意,初步感悟诗的意境。

这一环节分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学生自由朗读并提出循序渐进的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读通顺,争取熟读成诵。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出示课件三:重要词的注解。

要求:①根据注释读懂词的大意,不懂的地方能质疑提问并作上记号。②书写“谙”字两个,

在自己与同伴都认为美观的字下画。

(三),,瘦,,读全词,搜寻词眼设计理念: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包罗了江南春色的种种佳

处,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只因"好'’字之甚,方能“忆''之不休,“好”

和“忆,,二字在词中相互验证,相得益彰,实为绝妙之笔

1、品析佳句,引导想象。

(1)江南好,好在何处?(景美)

(2)词中写了哪些景物?用“”把它画出来。(太阳、花、水、春天)(3)分别抓住景物

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色彩)教师引导学生口头填充:()的花儿()的江水()

的太阳()的春天课件四出示:“日出江花红胜地红,春来江水绿如蓝。”

①轻读句子。

②说说这个句子写得怎样?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③把词中的“胜”换成“似”“像”,比较朗读,进一步理解“胜”的妙处。

④江边的花为什么会红胜火,江花为什么会绿如蓝呢?(太阳很红,花儿在太阳的照射下,

更红了,胜地过了火焰。美丽的江水绿得很纯净,如同蓝草一般)

⑤心诵词句。(提示学生眼睛看着文字,嘴上说着语句,脑海想像画面)

课件五:出示江南美景图:日出一江花一江水一全景。

①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这时的江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②如果你身临其境,你会怎么说?会怎么做?(会大声感叹,会把它画下来,拍下来,会流

连忘返……)

2、搜寻词眼,品读“江南好”。师:刚才,大家解译词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不知不

觉就把这首词读“胖”了。如果把我们刚才说的话全写下来,那该是多长一篇文章啊!但我们

看这首词,它只有几个字?(27字)。这就是词的优美、简洁、凝练、含蓄的魅力所在。想

把这首诗读“瘦”吗?请再放声地读读全词,看能不能把整首词读成一个词语?找找整首词是

围绕哪一个词来写的?提问引导学生质疑:江南好,除了景色美,还好在哪些地方呢?(引

导学生说:天气好、人好、人杰地灵、美食多……),师:一个“好”字,包罗了诗人对江

南的无限赞叹和向往之情,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当时赞美、回

忆江南的表情、神态来读,或者想像诗人作诗的心情,大声的赞诵读,或小声的感叹读,读

出自己的体会)。(四)牵引“忆''线,拓展延情。2/74师反问:对比洛阳,如此美丽的

江南春色,叫诗人怎“能不忆江南”呢?

1、对比句子,说说更喜欢哪句?为什么?出示课件六:能不忆江南?应该忆江南。

2、创设情境,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对他和他的感情非

常深厚,在他辞官离任时,诗人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出示课件七:引导学生读一遍,课件更换一种字体。师:江南人民对诗人如此的爱戴,让

诗人生:接着读——“能不忆江南?“师:诗人对江南人民如此深切的思念,让诗人生:

接着读—“能不忆江南?”师: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的眷恋之情,让诗人生:接着读

——“能不忆江南?“师:诗人心中那忘不掉、抹不掉的江南情结,让诗人生接着读——“能

不忆江南?”再次对着你对《忆江南》的独特感受,齐读全词。3、结束语:同学们,古诗

词是我国文学中的艺术瑰宝,好的古诗词、好的现代文一定要背,我们正处在背诵诗文、学

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我的老师曾送给我一句话,今天我想把它送给大家:谁拥有了语言,谁

就拥有了智慧。谢谢大家,下课!

1《望洞庭》说课稿

【说教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

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

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

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

料。刘禹锡的《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

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

惊人的艺术功力,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

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

“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

因此,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技能目标)

2、理解词义句意,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3、感悟诗歌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目标)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

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掌握方法”,“欣赏

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略)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

描写动听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

如此美景,也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5、多媒体出示诗和音乐,师范读。(设计意图: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

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

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3/74活力。一方面,我们要

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社

会上去观察、调查、访问。例如要求学生课外查询有关洞庭湖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如课外

书籍、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得信息。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大世界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充分

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调整,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

书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科课程提供广泛的感性背景,为课本知识的运用提供实践的平台。例

如在教学中播放洞庭湖的图片等。通过图片展示洞庭湖的迷人风光,并配以和谐的音乐,使

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对洞庭湖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

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更

协调。)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多个学生读,正音(设计意图:齐读。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因此在

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词。

4、交流汇报,相机教学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合,潭面无风镜未磨”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是秋

天的晚上。相和:相互和谐。潭面:洞庭湖面镜未磨:没有磨拭的镜子。句意:秋夜,洞庭

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

就像没有经过磨拭的镜子,迷迷蒙蒙。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师:谁能美美的把这两句

诗读好呢指名多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吟诵(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

学古诗,他们己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

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以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

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

离洞庭湖还有一段距离,所以题目是《望洞庭》)山水色:山指君山,水指洞庭湖。句意:

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在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

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设置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常见的大盘子,但它使用白

银做成的,银光闪闪,随后老师说:“我在盘中放上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你看到了吗?

这是你有什么感觉?“睁开眼睛把你想象的与书上的插图比一比,像吗?这里,诗人把月夜

下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君

山比作青螺)师:这么美好的意境,谁能把它读出来?指名朗读,指导吟诵。(设计意图:

朗读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让

学生从中受到审美教育。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为了使学

生对古诗有更为具体的直观感受,设置了一个想象的情境,情境的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

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氛围,与儿童的情感、心理会发

生共鸣而契合。它所关注的是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追求的是儿童在课堂中

的快乐生活。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通过一读再读,让学生在读

中自悟,切实体会到这个比喻的精妙,并且在读中培养语感。)

三、朗读悟情让学生连贯诗意,描绘意境。洞庭山水美,而这首诗写得更美,让我们一

起来美美地读一读。配乐指导吟诵。(设计意图: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

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并鼓励学生

进行多样化的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

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

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

感受、体验和理解。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一般都能进行正确

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

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4/74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并配以优美和谐的古乐,更有韵味了。

四、延伸拓展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都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这样的美景又引来了一

位大诗人——孟浩然,他由景感怀,写下了《望洞庭赠张丞相》,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学一下。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的程度,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延伸,

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延伸,引领其向更远更广阔的境界提升,拓宽学生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

积累更多的语言资料。)

五、总结同学们,洞庭湖风光无限,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

山,登一登岳阳彳煤玫亓拓砸幌伦婀慕跣宸绻裸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一诗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2《桂林山水》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简析《桂林山水》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

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

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

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

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

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2.教学目标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2学会运用段落大

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

词语的意思。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3.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

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报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

难点。

4.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桂林山水》说课稿

邱少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1课。课文描绘了桂林

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先课文按照“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

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

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

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

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2.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会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段分析: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桂林水、山的特点,是全文的主体,也

是重点。难点分析:最后一段是一个比喻句,中间又夹着一个排比句。这句话的意思是

桂林的山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山水是画的主体,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的绿树红花,

江上的竹筏小舟则是点缀。多美的一幅山水画!大自然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

巧夺天工的画卷,作者简直入迷了,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感觉到自己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

的画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静美之中。作者这种对桂林山水热爱的感情的流露,是学生入

境动情的难点所在。

4.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

一段。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读熟课文。

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全文。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桂林山水》。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

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

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

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

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

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上课一开始,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

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

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看多媒体课件《桂林山水》,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

语言的优美。

2.提出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

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①用"。。。’‘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②用“〜〜〜”戈I

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检查思考题①,板书:水:静清绿

(3)检查思考题②,课件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课件出示句子,读读比比它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

的美。理解“瑕L翡翠”的意思。

③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

④教师设计一组举一反三的句子训练,课件出示句子:

a.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0

b.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4)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

得非常生动、形象。

(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

——找——品——诵,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

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

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

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复习阅读提示,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2.出示段意。

3.学生归纳、讲评。

(五)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2、指导背诵课文。

学生练习背诵。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

的。

五、说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甲天下画中游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2《桂林山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课《桂林山水》。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

学程序、说板书五个方面对本课设计做介绍: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走进祖

国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国的魅力,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题,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以及学习如何描绘具体景物的”能力。《桂林山水》这篇课文

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

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带着读者观赏了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

课文按照“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先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

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同时引起了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

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

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教学目标

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

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观赏”等15个词语。有感情的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

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

大自然的感情,进一步拓展到要保护大自然的美。

(三)教学重难点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带着读者观赏了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因此,我把“通过多种形式的

朗读,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背诵全文”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把“(1)对本文的词语归类,

在新的语境中迁移运用;(2)模仿作者的写法,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大家都知道,教学方法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桥梁和媒介,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本

课教学,我决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读书指导法

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本科教学中我通过自由读、合

作读、指名读,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提高语

文综合素养。

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三、说学法

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我应当给学生创设一个融洽的氛围,给予学生读书的时间,本课

我采用

1、朗读法。朗读是个十分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方法。我通过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

多视角的读,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2、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

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好的教学理论也需要教学过程来进行检验。为了

达到教学的有效性,我准备用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㈠.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

导入,能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可以建立民主的师生间关系。为此我

设计了以下导语:同学们,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样的风光才被冠以“甲天下”

的美称吗?先引导学生明白“甲天下”的意思。接着导入课题,今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来

领略一下桂林的美好风光!这样看似轻松的导入既能检查学生的预习工作,又能激起学生的

兴趣,迫不及待的想学习课文,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㈡.落实基础,朗读感悟

①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画面,听课文录音朗读。让学生在优美的课件中,从视觉上感受桂

林山水的魅力。随着录音的朗读,划出容易读错,难读的字词,整体感受课文的朗读基调。

②指名读课文,帮助正音和顺句。教师相机指导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

③默读课文,引导学生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通过新课标对四年级学生的要求,让学

生初步学会默读,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④师生引读。以第二自然段为例: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让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朗读中感受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特点,利用这样的方法学习桂林的

山的特点,从而整体感受“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义。

⑤小组内学生相互进行引读。

通过这几次反复的朗读,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桂林山水的魅力,畅谈桂林山水的

美,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和点拨。

㈢・品味词句和表达方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根据“挖掘一个点,引出一条线,带动一个面”的教

学设计理念,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先扶后放。教师引导学生圈划出感受最深的词句,

学生相互交流,并说说作者采用了什么表达手法。

交流前,教师做一次示范;“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一句,作者连续用了三个相同的

句式,读起来有一种节奏感、音韵美,听着这些句子真让人陶醉。还有,作者用了很多确切

的比喻,用无暇的翡翠来比喻水的绿。接着让学生自由发言,师生点评。

通过这些过程的学习,已经培养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基调再一

次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课。

赛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五)、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六)、总结全文,仿写积累

①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总结,梳理结构,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便

于巩固复习,有利于学生背诵全文。

②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要怎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

全面的训练,我设计了仿写来提高学生的写的能力。“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桂林山水的

美丽景色,也学习了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请同学们写一段话介

绍一处景物,注意写出景物的特点。”让学生走向生活,把学习语言文字与发现美、鉴赏美、

创造美的过程融为一体。

③拓展延伸

自由读,读课后阅读材料《浓碧》,稍做指导: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

式。课外继续搜集描写桂林山水的文章,比较体会。

四:板书设计2桂林山水

总述:甲天下

水:静、清、绿

分述:

山:奇、秀、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是发挥叙述智力和形成良好的

思维品质的桥梁。好的板书往往就是一份微型的教案。本篇课文的板书我力求做到简洁明了、

突出重点,防止面面俱到,一方面使学生一目了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语文说课组8号,我说课的课题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设计理

念八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四年级年级小语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

以“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为主题展开。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体裁的文章(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

洞的经过,情融于景(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

的情趣。(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是(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

诗情)o

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孔隙、游内洞的所

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孔隙的窄、

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

其境的感觉。

二、学情分析

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

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段意,提炼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教学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教学难点:孔隙的描写。游记类型课文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

把。”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

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

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1情景设置

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

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五、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

程,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

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

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

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

体如下:。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

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

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程序:

(-)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去游览了风光秀丽的张家界,畅游了气势宏伟的三峡,欣赏

了宽广美丽的大草原,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金华的双龙洞。

问:你们当中有谁去过或谁了解呢?

老师:好的刚才同学都说了很多,让我们跟导游一起去看看这地方道底是怎么样的?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老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放录音,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

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

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浏览路线,画一张浏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学生边回

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作者是按照:金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

双龙洞的。

(三)精读感悟,研析结构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1)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

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

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景物——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

特点——各色白色粉红色或浓或淡

感受——一片明艳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

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

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会变

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的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

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出示挂图,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沿途不仅有特色的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

的歌唱。

B、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声音多好听,有

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四)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

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那么我们要不要爱护呢?看看你们该怎么做呢?(爱护环

境、保护旅游资源)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

1、熟读课文。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3、家乡旅游景点:洪泽湖穆墩岛或杨毛嘴湿地保护区景点片段描写。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

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本课

的板书设计是:

4记金华的双龙洞

(顺序)

一路上景色明艳

二洞口

外洞宽大

美好

孔隙窄小

内洞奇特(黑、大,双龙,石钟乳、石笋)

三出洞

八、设计理念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

做了很好的铺垫。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

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

3、教学中学路分明,从“导一一扶一一放”上,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

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全频道运作,立体式展开。

以上就是我关于《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的说课。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5《中彩那天》说课稿

1.教材简析

《中彩那天》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一篇精

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修理厂的技工,无意中抽中了大奖,但是抽中了大奖的彩票却是他

帮同事代买的。经过思想斗争,他把大奖送给了同事。作者赞扬了这种诚实、守信的品质,

让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

2.教学目标

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结合本班学

生的实际情况,把三维目标落到实处,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技能目标: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守信是人

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衅活实际说说体会。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对本册课文的提出的要求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我把教学重点定为通过人物的

动作,神态,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难点是

对“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的理解。

4.说教法

1.以读代讲法。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把读的训练贯彻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

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启发诱导法。我根据课文的重点及学生勇于探索的特点设计了一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

诱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理。

5.说教时

这篇课文我安排了2个课时,第一课时是学习生字新词,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

解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给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列提纲,然后根据提

纲复述故事内容。第二课时是精读课文,通过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揣摩人物的内心

活动,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难点是对“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的

理解。

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课始,让学生回顾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再导入新课,

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0

二、图文结合,体会“我”和父亲中彩后的不同表现。

我首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看看''我"和父亲中彩后的不同表现,然后再引

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揣摩人物心理,并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同时学习

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三、抓相关词句,探寻“难”的原因,感悟父亲品质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父亲遇到的难题是什么?”“面对这个难题,父亲是怎样处理的?”

“失去汽车为什么反而说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等一系列的

问题,采用师生合作解疑的方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典。

四、总结升华,点明中心

五、布置作业:作业设计的小练笔对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加深课文理解有着很好的作用。

7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是语文-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尊严》(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

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尊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以诚待人”

为主题展开的。课文的内容生动,感人。《尊严》这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

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选编的目的

一是通过阅读,懂得什么是尊严;二是在阅读过程中习得语言,体会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写具

体的表达方式。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要有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尊严、逃难、朴实”等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

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品质。

3、情感目标: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

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为:体会是

什么是真正的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二、说教法

根据所制定目标和重点、难点,结合《新课标》理念,本教法重在一个“导”字,通

过“以读代讲”、“从读中悟”发展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

三、说学法

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的教学理念。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

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并且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采用结合学生实际,设置悬念,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欲望,

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

面前,你会怎么做?(出示课文插图)可是有一个年轻人他没有这么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读完《尊严》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预习反馈,学习字词

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在学习课文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既为学习课文作好准备,也

加强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本环节我主要是以学生互相交流、检查、反馈、点拨为主,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识字已经具备了一定能力与方法。但对于哪些字的音形义是要集中强

调的,课前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课上我是这样安排的:

课前,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下面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

1、出示本节课生词,从音形义上哪些你想提醒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