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市长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恩施市长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恩施市长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恩施市长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恩施市长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恩施市长顺中学2023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长期以来,学术界研究孔子,把《论语》视作唯一信得过的依据;并在有意无意之间

把它当成了孔子乃至孔门思想的全面记录。而没有注意到《论语》编纂也是有重点的,也

要遵循不与“六艺”“六经”重复的基本原则,遵循著书立说的一般规律。这就导致人们

对《论语》产生误解。例如,现代所有的《论语》普及本,都把孔门所谓的“士”译作

“读书人”,不少教育史论著认为孔门的教育内容只有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并以前者为

重心。

其实,春秋时代还没有常备军,官制文武不分职。各级官吏平日以理治民,农闲时节

教民备战,战时出为带兵的将领。与此相应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也是文

武兼备的。其中“射”是射箭,“御”是驾驭战车,即使平时演练也有“五射”“五御”

等极为繁难的要求,属于早已规范化了的系统的军事教育科目。以历史的眼光看射、御,

其专业化程度并不亚于现代射击与驾驶战车技术。借用现代术语来说:射、御这两项武

艺,是每个受教育者必修的基础课,而不是可学可不学的选修课。

至于孔子所办的私学,既然教育目的仍然是培养修己治人的‘‘君子",那就不能不受

官学教育传统的影响,不能不以传统“六艺”为弟子必修的基础课;更不能不受当时社会

需要的制约,致力于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不然的话,孔门弟子从政以后,怎么能够适应

当时社会的实际需要?孔子私学还会有什么吸引力?

关于孔门的武艺传授,《礼记•射义》中有颇为生动具体的记述。从孔子带领弟子在

“矍相之圃”演习“乡射礼”的情况来看,孔门射艺教学既有孔子亲自示范,又有对要领

的口头讲解,还十分重视将德育贯穿其间。孔子做射箭示范时“观者如堵墙”,可见其射

艺之精湛。至于孔子驾驭战车的技艺,《论语•子罕》中也有反映:达巷党人叹孔子“博

学而无所成名”,即谓之学而不专、缺乏强项。孔子知道了,便与门下弟子商议,拟在

射、御二艺中选一艺来展示所长。这说明在孔子及其同时代人的心目中,所谓的“学”,

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传统的“六艺”之学。孔子经过比较权衡,选定以“执御”来展示专

长,可见其御艺亦相当娴熟,可能更优于射艺。由此窥测孔门之御艺传授及弟子驾驭战车

的水平,应当也不会比射艺差。以往论者多将“御”混同于一般的赶马车。其实,赶马车

称“仆”,如《论语•子路》中有“子适卫,冉有仆”;驾驭战车才称“御”,如《诗

经•车攻》中有“徒御不惊”。特别是当“射”“御”并举时,“御”绝不可以混同于

“仆”,而只能是指“六艺”中的这项武艺。

1.下列对“六艺”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六艺”在本文中主要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

B.在孔子时代,“六艺”中的“射”“御”是受教育者必须学习的科目。

C.“六艺”教育体现文武兼备的原则,是由当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决定的。

D.“射”“御”被孔门重视,正源于孔门对社会需要的顺应和对教育传统的继承。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认为孔门教育内容只有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是人们误解《论语》的典型表现。

B.不懂《论语》编纂有其重点,是学术界研究孔子只取信《论语》的重要原因。

C.从重视“射”“御”的程度看,当时官学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军事,孔门也不例外。

D.《论语》不与“六艺”“六经”重复的事实,是遵循著书立说的一般规律的结果。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孔子时代各级官吏平日以理治民,农闲时节教民备战,战时出为带兵之将领,这与当

时“三育”并举息息相关。

B.孔子教育因为要扭转“博学而无所成名”的被动局面,所以加大了对生员

“射”“御”技能的强度训练。

C.孔子的射艺御艺都很精湛,孔门关于射艺御艺的教学方法也灵活多样,能更好地顺应

当时社会的需要。

D.《诗经•车攻》中“徒御不惊”中的“御”也绝不可能混同于“仆”,因为“御”是

驾驭战车的专称。

参考答案:

1.D2.C3.B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

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

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D项,“对教育传统的继承”错,原文第三节中是“那就不能不受官学教育传统的影

响”。原文只是说“受到……的影响”,并不是选项中所说的“继承”。

故选D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

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命题的手

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

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C项,“当时官学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军事”错,无中生有。

故选C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

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所以加大了对……训练”有误,可参见原文第四段,“达巷党人叹孔子“博学而

无所成名”,即谓之学而不专、缺乏强项。孔子知道了,便与门下弟子商议,拟在射、御

二艺中选一艺来展示所长。”原文是说孔子打算在射、御二艺中选一艺来展示所长,并不

是说孔子加大了对生员“射”“御”技能的强度训练。

故选Bo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

内容,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选项信

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

干扰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

有等。解答时要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找

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1题。

西湖梦

余秋雨

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大文豪,

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

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

但是,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

存在。他们有他们比较完整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他们有比较硬朗的主体精神、

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

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被随处装

上拆下,东奔西颠,极偶然地调配到了这个湖边,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我

们看到的,是中国历代文化良心所能作的社会实绩的极致。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

两条长堤而已。

也许正是对这类结果的大彻大悟,西湖边又悠悠然站出一个林和靖。他似乎把

什么都看透了,隐居孤山二十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避官场与市嚣。他的诗

写得着实高明,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来咏梅,几乎成为千

古绝唱。中国古代,隐士多的是,而林和靖凭着梅花、白鹤与诗句,把隐士真正做

道地、做漂亮了。在后世文人眼中,白居易、苏东坡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

的;能够偏偏到杭州西湖来做一位太守,更是一种极偶然、极奇罕的机遇。然而,

要追随林和靖却不难,不管有没有他的才分。梅妻鹤子有点烦难,其实也很宽松,

林和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哪儿找不到几丛花树、几只飞禽呢?在现实社会

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

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不能把

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

种消除当作了志向。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

窑,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

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

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

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

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画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

——选自余秋雨《文化苦旅》,有删节

17.白居易、苏东坡修筑白堤和苏堤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不超过10字)(2分)

18.第二自然段中说“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这里的“僵硬机体”比喻

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不超过10字)(2分)

19.第二段说“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

小的存在”,为什么说“太狭小”?(不超过20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概括指出作者对白居易、苏东坡和林和靖分别抱什么态度?(4分)

答:①对白居易、苏东坡的态

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②对林和靖的态

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简要分析作者对林和靖式的“急流勇退”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7.答: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不超过10字)(2分)

18.答:封建社会的行政体制(不超过10字)(2分)

19.答: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不超过20字)(4分)

20.(4分)①对白居易、苏东坡的态度:既肯定(或赞扬)又遗憾

②对林和靖的态度:否定(或批判)

21.要结合以下要点进行分析:①是一种无奈的自卫与自慰。②又是一种消

极,会使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③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

德。(答对前两点即可得满分。)(6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

远,愈漾愈大。在静水中投下知识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他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著名学

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他的“为学问而学

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

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

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

人的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

念。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

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

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

八股,造成强烈的对照。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告诉我,蔡元培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

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蔡先生就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后来他

又考取进士,当时他不过三十岁左右。以后就成为翰林。

蔡先生晚年表现出了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同时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他那

从眼镜上面望出来的两只眼睛,机警而沉着;他的语调虽然平板,但是从容、清晰、流利

而恳挚。他从来不疾言厉色对人,但是在气愤时,他的话也会变得非常快捷、严厉、扼要

——像法官宣判一样的简单明了,也像绒布下面冒出来的匕首那样的尖锐。

他的身材矮小,但是行动沉稳。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使他的心境平静,思想崇高,

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对于任何意见、批评,或建议,他都欣然

接纳。

当时的总统黎元洪选派了这位杰出的学者出任北大校长。北大在蔡校长主持之下,开

始连串重大的改革。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领域一直是由文学独霸的,现在,北京大学却

使科学与文学分庭抗礼了。历史、哲学和四书五经也要根据现代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为学

问而学问的精神,蓬勃一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

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问席笑谑。

这情形很像先秦,或者古希腊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时代。蔡先生就是中国的老哲人

苏格拉底,同时,如果不是到处都有同情他的人,蔡先生也很可能遭遇苏格拉底同样的命

运侬但是中国和外国的保守人士却一致指摘北京大学鼓吹“三无主义”一一无宗教、

无政府、无家庭一一与苏格拉底被古希腊人指摘戕害青年心灵如出一辙。争辩不足以消除

这些毫无根据的猜疑,只有历史才能证明它们的虚妄。历史不是已经证明了苏格拉底的清

白无罪吗?

(节选自蒋梦麟《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注】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开始就把蔡元培比喻成投入水中的石子,形象而又准确地评价了他的历史功绩与

深远影响。

B.蔡元培认为,没有对自然科学的崇信,就不能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也就没有了

定理定则。

C.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最重要、最深远的改革之一,就是科学研究方法与自由研究风

气的确立。

D.材料结尾将蔡元培和老哲人苏格拉底作比较,既道出他艰难的处境,又给子他崇高的

历史地位。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元培既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又对古希腊文化有透彻了解,服膺“为学

问而学问”的自由研究精神。

B.蔡元培对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一样喜欢,因为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

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

C.蔡元培参加乡试时,引用《礼记》中“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为文章开头,表现

了他的特立独行、狂放不羁。

D.蔡元培在晚年时,不仅乐于接受西洋观念,对于何意见、批评也都欣然接纳,表现出

了虚怀若谷的高尚情怀。

9.材料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和评价了蔡元培?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7.A8.C

9.①是著名学者。它对中西方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社会政治均有卓越建树。②有完美

人格。他既有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又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心境平静,思想崇

高,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③是大教育家。改革北大,使北大成为全国的学术中

心。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

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

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项,”材料开始就把蔡元培比喻成投入水中的石子”曲解

文意,文中原句是“在静水中投下知识革命之石的是蔡元培先生”,可见蔡元培是投石子

的人。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

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

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

的选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

”表现了他的特立独行、狂放不羁”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

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适成强烈的对照”,可见

这里主要说的是他才华横溢、见解精辟。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以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

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

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

要求概括并简要分析材料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和评价了蔡元培。首先,“他是中国文化孕育

出来的著名学者”“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

一样喜欢”“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以及他主持北京大学的主张,可见他是著名学者,

对中西方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社会政治均有卓越建树;“蔡光生晚年表现出了中国文人

的一切优点,同时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使他的心境评

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对于任何意见、批评,或

建议,他都欣然接纳”,可见他有完美人格,既有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又虚怀若谷,乐

于接受西洋观念。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北大在蔡校长主

持之下,开始连串重大的改革"''北京大学却使科学与文学分庭抗礼了。历史、哲学和四

书五经也要根据现代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为学问而学问的精神,篷勃一时。保守派、维新

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可见他是大教育家,改革北大,使北大成为

全国的学术中心。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

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

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

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

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

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

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

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

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

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

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

原文中找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郑当时传》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

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

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

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

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

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

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

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

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日:“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

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

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

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

无余费财

史记卷

注:①洗沐:官员休假②算:竹器③推毂:推荐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

人⑤逋负拖欠款项

6.下歹!J各句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名:称呼…♦的名字

B.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存问候

C.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行:辈份

D.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稍:稍微略微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B.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C.及晚节,汉征匈奴D.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

8.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组是)

A.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吾其还也,亦去之。

C.请治行者,何也?陈胜者,阳城人也。

D.与官属言,若恐伤之。失其所与,不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为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年

小官薄,却能结交天下名士。

B.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他交游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

C.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但一有机会,也总向

皇帝荐上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

D.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

职。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每小题4分)

(1)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2)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参考答案:

6.D(稍,应该是“渐渐地”)

7.B(这里的“唯恐”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其余三项,“下人”,古时指居于人

下,可译为“谦虚地待人”,现在多指仆人:“晚节”,在文中指晚年,现在多指晚年的

节操:“宾客”,古时指门客,现在泛指客人)

8.A(两个“于”都是介词,都表示动作行为的起点,相当于“从”;其余三项,B

项,两个“其”字,前者是人称代词,后者是表商量的语气;C项两个“者”字都是助

词,但前者在句中表示停顿,后者表判断;D项两个“与”字,前者是介词,后者是动

词”结交,依附”。)

9.D(“意见不合”和“乘隙诬陷”,在文中无根据。)

10.(1)郑庄以仗义行侠为自豪。因为在张羽困难时予以救助,从而闻名于梁、楚地区。

(2)每次朝见皇上,有机会便要称道天下的品德高尚(忠厚)的人。

参考译文:

郑当时,字庄,陈郡人。他的祖先郑君曾经为项籍的属将;项籍兵败而死,不久天下

便归属了汉。汉高祖刘邦命令那些原项籍的部下直呼项籍的名字。唯独郑君不肯接受诏

令。刘邦下诏把直呼项籍名字的人全部任命为大夫,而放逐了郑君。

郑庄以仗义行侠为自豪。因为在张羽困难时予以救助,从而闻名于梁、楚地区。汉景

帝时担任太子舍人的职务。每五天休假的时候。常在长安的城郊备置马匹,问侯那么老朋

友,拜访或答谢宾客,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恐怕应酬不周。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

学说,那些为他敬慕年长有德之人,(他常汲汲奔走拜望),好象怕来不及见他们的样

子。虽然年纪轻轻,官品低微,然而他来往的知心好友,都是他祖父一辈的,在全国很有

名气的人。汉武帝即位之后,郑庄逐渐晋升为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直到九卿

中右内史之职。因为评议武安侯田蚣、魏其侯窦要的争端是非,(未能始终坚持己见),

被贬职为詹事,再升迁为大农令。

郑庄任太史时,告诫属下说:“客人到来,无论地位高低,(都要立即通报),不要

让他滞留在门口等侯。”他对客人行宾主的礼节,以自己高贵的身份谦虚的对待别人。郑

庄很廉洁,不喜欢购置产业,只靠皇上的赏赐供给门客。然而赠给他人物品,不过一竹篮

食物而已。每次朝见皇上。有机会便要称道中国的忠厚长者。他推荐士人及其官属的丞、

史,总是那么亲切有味地陈说,常常推重他们的才德,认为比自己都强。他从来不直呼属

吏的名讳,与下属官员谈话,好象生怕伤害到他们。听到他人好的言论,便立即向皇上推

荐。唯恐落后耽误。靖山以东的士人们因此一致称赞郑庄。

郑庄被派去巡视黄河决口的情况,自己请求给五天假,准备行装。武帝说:“我听说

'郑庄出门,即使有千里之遥,也不必带粮食’,请求准备行装是为什么呢?”然而郑庄

在朝廷上,常常趋迎附合武帝的意旨,不敢明确决断是否。在晚年时,汉朝廷征伐匈奴,

招降周边的少数部族,国家支出的费用很多,国家财政愈来愈匮乏。郑庄所保举的人和他

的宾客等担任大农令手下承揽运输的人,欠了公家许多债务。司马安任淮阳太守。揭发了

此事,郑庄因此被治罪,赎罪后免官为平民百姓。不久,暂时担任丞查长史。武帝认为他

年纪太大,任命为汝南太守。几年之后死于任上,死后家中没有余下财物。

5.二、(9分,每小题3分)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①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

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

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

高密孙氏素豪侠,门客数犯法。民有被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修将吏民围

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

乃出贼。由是豪强摄服。举孝廉,修让那原,融不听。时天下乱,遂不行。顷之,

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

耳!”言终而修至,复署功曹。时胶东多贼寇,复令修守胶东令。胶东人公沙卢宗

强,自为营堑,不肯应发调。修独将数骑径入其门,斩卢兄弟,公沙氏惊愕莫敢

动。修抚慰其余,由是寇才止。融每有难,修虽休归在家,无不至。融常赖修以

免。

袁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

免,时人益以此多焉。太祖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

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

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殓谭

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

谭之破诸城皆服,唯管统以乐安不从命。太祖命修取统首,修以统亡国之忠臣,因

解其缚,使诣太祖。太祖悦而赦之。袁氏政宽,在职势者多畜聚。太祖破邺,藉没

审配(人名)家财物资以万数。及破南皮,阅修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太

祖叹曰:“士不妄有名。”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其后严才反,与其徒属数

十人攻掖门②。修闻变,召车马未至,便将官属步至宫门。太祖在铜雀台望见之,

曰:“彼来者必王叔治也。”乃礼辟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为

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病卒官。

(选自《三国志?魏志?H^一》)

注解:①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②宫殿正门两旁的边门.

io.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修抚慰其余,由是寇少止少:同“稍”,稍微

B.修独将数骑径入其门径:径直

C.游学南阳,止张奉舍止:住宿

D.因解其缚,使诣太祖诣:拜见

11.下列各组中,分别表现王修“为人仗义”的一项是()

①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②敢有不攻者,与同罪!

③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④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

⑤藉没审配家财物资以万数⑥召车马未至,便将官属步

至宫门

A.

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②④

⑤⑥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王修被孔融召为主簿,任职高密。贼人进入当地豪侠孙氏家躲藏,吏役没法捕

捉。王修率领吏役百姓包围了孙家,迫使其交出了作案之人。

B.王修字叔治,北海郡营陵县人。七岁时丧母。因为母亲死于社日这一天,所以

第二年邻里在社日祭祀土神时,王修触景生情,极为哀痛,请求邻里停止了社日活

动。

C.王修为官清廉,他在袁谭处任职时,袁谭手下有权势的人大多都积聚财物。可

在太祖攻破袁谭后,却见王修家,粮谷不满十斛,仅有书籍几百卷。

D.王修曾被袁谭征召为治中从事,多次受其同事别驾刘献诽谤诬陷。后来刘献因

事当判死罪,王修审理这件案子,并未落井下石,而是使刘献得以免于一死。

13.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5分)

译文:

(2)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0、A(应释为“同,稍,,逐渐“)11、A(第②句是说王修不畏强暴,执法严明;

第⑤句说的是太祖曹操查抄没收审配等人数以万计的家财,根本与王修无关)

12、B(错在“请求邻里停止了社日活动”的表述,根据文意,应该是邻里被王修

所感动,主动停止了社日活动)

13、(1)张奉全家人都生了病,没有来探视他们的人,王修同情他们,亲自留下

来照顾,直到他们病好了才离开。(“举家”,全家1分,“相”他们1分,

“隐恤”哀怜(同情)抚恤1分,“去”离开1分,通顺1分)

6.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12分)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

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陕

西饥,当转粟数万石。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

诫王。河徙逼开封,有议迁簿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

抚其地。

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

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

行。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哪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

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

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

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

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踞,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

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大

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

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有议迁簿府三司于许外I

者于:到

B恪言非便,遂

寝寝:停止

C属吏以羡金熙,挥之

去以:因为

D其党密构于

帝构:

陷害

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恪刚正的一组是()(2分)

①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②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③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④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

⑤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⑥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A.①②⑥B.①③⑥C.③④⑤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成化末年,王府有大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皇帝即位,恢复过去

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

B.徐恪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这

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C.御史李兴请求在邮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

它。徐恪陈述五点理由反对,此时最终被罢止了。

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由请赐罢

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3分)

(2)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3分)

参考答案:

4.C(以:把,拿。)

5.B

6.A(应为“成化末年,开始就地派王府承办。到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派中官致祭的做

法”。)

7.(1)请求立即驱遣徐恪等,想要搜集他的罪证,无所得才作罢(“停止”、“结

束”、“罢休”也可)。(3分。“遣”“摭”“己”三个得分点。)

(2)中使携带几百艘船的私盐,降低价格卖给百姓,被徐恪阻止不能施行。(3分。

“携”“抑”“为……所”三个得分点。)

文言文参考译文: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考取进士。授官工科给事中。中官想出掌收税的部

门,徐恪等上疏规劝。中官恼怒,请求立即驱遣徐恪等,想要搜集他的罪证,无所得才作

罢。调离京城,任湖广左参议,晋升河南右参政。陕西饥荒,应当转运几万石粮食。徐恪

以路远为由请求拨给与粮食等值的钱款,上下称便利。

弘治初年,历次升任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反定制设置官吏,徐恪革除了

它。徽王上奏徐恪侵犯侮辱,皇帝赐书告诫徽王。黄河改道逼迫开封,有人建议迁藩府三

司到许州,徐恪说不便,于是停止。四年,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旧例,王府有大丧,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成化末年,开始就地派王府承

办。到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的做法。徐恪请求按先帝旧制,逐一列出问题,上奏汰除冗

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大多经讨论而得以施行。户部

督责拖欠赋税很急,徐恪以灾变为由请求宽缓其事。御史李兴请求在哪阳分别设置三司,

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不可”,于是罢止。

徐恪向来刚正。所到之处抑制豪强,去除奸弊。到担任巡抚,因管辖范围内多有王

府,持法尤其严厉,皇室的人多不高兴。平乐、义宁二王于是揭发徐恪减少禄米、改任校

尉等事。经查勘没有证据,判徐恪入王府时误行端礼门,想以此平息二王的忿恨。皇帝知

道徐恪没有其他过失,而因二王年幼,下敕令严厉斥责,命令湖广巡抚韩文与徐恪交换任

地。吏民因此而罢市,哭着送行几十里而不断绝。属吏用剩余的金钱赠送,徐恪将他们赶

走。到任时正遇上岐王到封国,中使携带几百艘船的私盐,降低价格卖盐给百姓,被徐恪

阻止不能施行。其同党秘密向皇帝诬陷他。过了一年,宫中直接下旨将徐恪改调南京工部

右侍郎。徐恪上疏说:“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没有听说有内宫直接下令得官

的。臣生平不敢由别的途径晋升,请求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受命。权要人家滥

索工匠的,徐恪都坚持不给。十一年,因考核政绩入京城,得病,于是辞职,(不久)去

世。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读李白,让我们感受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旷世豪情;

参考答案:

参考:读李煜,让我们体味到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世事沧桑;读

杜甫,让我们领悟到了“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伟大胸怀;读苏轼,让我们

体会到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态度。

8.下列各句中与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参考答案:

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例句和A项都是用了借代的手法。例句:“杜

康”代指美酒。杜康传说中酒的发明者。后作为美酒代称。A项“朱门”代指有钱的贵

族。B项“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飞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C项运用了比喻的手

法,诗人以“风飘絮”比喻国势如同风中柳絮一般十分危急,以“雨打萍”来自喻自己家

破人亡的凄凉状态。D项“雪花大如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故选A。

【点睛】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都是用乙代替甲,也就是说,都不出现本体,而用借体说话。这是二者的相同点。但借

代和借喻又有区别。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它是借中有喻,重点在"喻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借体和本体的相关性,它们中间没有比喻关系,重点在指称。例

如:”钟山风雨起苍黄”(毛泽东《七律.解放军占领南京》)中,"钟山”代替南京,是因

为钟山(即紫金山)位于南京附近,和南京有相关性,所以是借代。而“风雨"代替"革命

形势",是因为它和"革命形势”有相似点,所以是借喻。用构成明喻的办法也可以鉴别借

代和借喻。把本体找出来,如果能加〃象”构成明喻的,是借喻;反之就是借代。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法国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大火,给全世界的文物安全工作都敲响了警种。它让我们更为

深刻地意识到,除了要在文博场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对于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也极为重

要。从理论上说,我们不论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都难以避免地会被破坏或者

遗失。但数字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能更好地通过整理、收集、记录等方式保存文化遗产的

信息,安全和长久地保存的文化遗产。

可见,()o刚刚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曾分享过让故宫成为“网

红”的秘笈:对于文物保护和复原,故宫专门成立了故宫文物医院,并配备了三维打印、

具备物理冷热性能的先进设备,让原有技术o与此同时,故宫拥有200名修

复医生,有一半是自然科学家,他们通过仪器设备分析检测,碎了几千片的绘画、碎了

200多片的先秦铭文青铜器、25层堆绣32种材料的珍贵唐卡都

文化遗产是世界的宝藏。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开展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相当于给文化

遗产保护多加了一份保险,也拓宽了其交流和影响范围,可以让古老的文化变得更

“酷”,让穿越时间的智慧能够不断传承,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美轮美奂为虎添翼重见天日历久弥新

B.弥足珍贵如虎添翼重获新生历久弥新

C.美轮美奂如虎添翼重见天日经久不息

D.弥足珍贵为虎添翼重获新生经久不息

18.文中划模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理论上说,不论我们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

或者遗失。

B.从理论上说,尽管我们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

或者遗失。

C.从理论上说,我们不论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

或者遗失。

D.从理论上说,尽管我们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

遗失。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数据留存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是实现物保护和水续利用的必要手段。

B.利用先进技术对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进行数据留存。就能实现文物保护和永续利用。

C.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被先进技术数据留存,是实现文物保护和永续利用的必要手段。

D.利用先进技术对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进行数据留存,是实现文物保护和永续利用的必

要手段。

参考答案:

17.B18.A19.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

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

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第一

组:弥足珍贵是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美轮美奂是用来形容房屋等建筑高大华丽,也

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由前文语境可知,此处是强调像巴黎圣母院这样珍贵的文物

越来越需要保护,而不仅仅是建筑类的文物。此次应选“弥足珍贵”。第二组:为虎添翼

的意思是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是贬义。如虎添翼的意思是

如同老虎长了翅膀,比喻强大的事物更加强大了,含有褒义。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