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第1章 机械运动_第1页
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第1章 机械运动_第2页
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第1章 机械运动_第3页
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第1章 机械运动_第4页
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第1章 机械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机械运动

一、单选题

1.(2021•凉山)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cm,18.13cm,

18.11cm,18.1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A.18.125cmB.18.1cmC.18.13cmD.18.12cm

2.(2021•南京)小明和家人在玄武湖划船游玩,若认为小明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

A.岸上的亭子B.水边的柳树C.飞过的白鹭D.小明划的船

3.(2021•恩施)能说明教室座位上的小欢是运动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B.课桌C.窗户D.从她身旁走过的老师

4.(2021•十堰)小红和小华站在公交站台等公交车,小红对小华说自己是运动的,她选择的参照物是()

A.公交站台B.小华C.路边的树木D.行驶过来的公交车

5.(2021•安顺)《吕氏春秋•察今篇》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当中有这样的文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文中对舟和剑运动状态的描述,可选择的共同参照物是()

A.舟中人B.舟C.剑D.江岸

6.(2021•山西)3月12日植树节这一天,学校组织九年级同学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根据图片信息,对图中

这棵小树的高度估测合理的是()

A.0.5mB.1mC.2mD.4m

7.(2021•福建)图画中题有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诗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A.朝辞白帝彩云间B.千里江陵一日还C.两岸猿声啼不住D.轻舟已过万重山

8.(2021•烟台)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红坐在车厢向另一列火车观望。突然她觉得自己

乘坐的列车开始前进了,但是"驶过"对面列车的车尾时,小红发现她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原来是对

面的列车向反方向开去了。"开始前进了"和“停在站台上”是因为小红所选的参照物是()

A.另一列火车;自己乘坐的火车B.自己乘坐的火车;站台

C.站台;另一列火车D.另一列火车;站台

9.(2021・无锡)飞机研制中,需将飞机模型固定在"风洞”中,让风迎面吹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B.风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C.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D.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

10.(2021•黄石)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谈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

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B.船C.流水D.河岸

11.(2021•鄂州)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A.5.7cmB.5.65cmC.3.65cmD.3.6cm

12.(2021・桂林)球场上的篮球架相对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地面B.树木C.行人D.教学楼

13.(2021•枣庄)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14.(2021•荷泽)小明乘船在湖上游玩,船行驶在平静的湖面上,他看到相邻的乘客静止不动。他选择的

参照物是()

A.他们乘坐的小船B.湖水面C.湖岸D.湖中的小岛

15.(2021・湘西)小明在学校举行的体育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前50米用时6秒,后50米用时8秒,小明

百米赛跑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A.16.7m/sB.12.5m/sC.7.1m/sD.7.3m/s

16.(2021・新疆)我国"天和号"核心舱在环绕地球运行时,以"天和号”内部的冰箱为参照物,下列物体中

静止的是()

A.天和号B.月球C.火星D.太阳

17.(2021•天津)如图是某单位组织党日活动时的合影,根据照片信息可判断出他们所用党旗的规格是

()

A.长96cm,宽64cmB.长144cm,宽96cm

C.长192cm,宽128cmD.长288cm,宽192cm

18.(2021•上海)小红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祝融号模型,发现祝融号和一个初三的女学生一样高,请问这

个祝融号有多高()

A.0.9mB.1.8mC.3.6mD.7.2m

19.(2021•安徽)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

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⑸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

为10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C.75kmD.100km

20.(2020•恩施)我们描述一颗"北斗"卫星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可能是()

A.太阳B.月球C.地面D.都可以

二、计算题

21.(2021・怀化)张吉怀高速铁路预计2021年底通车,让怀化人们去往张家界又多了一种出行方式。张吉

怀高速铁路总长246km,设计最高速度为350km/h。假设通车后,小君和她家人从怀化坐高速列车去张家

界旅游,若该次高速列车的平均速度为307.5km/h。求:

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

怀化始发站09:08

吉首10:3810:44

张家界12:2912:40

............

(1)小君和她家人经过多少分钟到达张家界;

(2)下表为目前怀化站到北京西站的K268次列车运行时刻表(部分),请比较,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

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多少分钟。

22.(2020•江西)如图所示,是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

(1)请你解释两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

(2)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min,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计算判断小丽开车是否超速。

23.(2020•大庆)如图,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其正前方有一固定的超声波测速装置。

该装置每隔1s发射一束超声波脉冲信号,每个脉冲信号持续时间极短,超声波遇到轿车后立即返回,返

回信号被超声波测速装置接收,经过计算机处理自动计算出车速。如图是该测速装置连续发射和接收两

次信号的波形图。已知发射第二个脉冲信号时第一个脉冲信号已被接收,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根据图像获得的信息计算:

(1)第一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距测速装置有多远?

(2)该轿车车速为多少?

24.(2019•呼和浩特)飞机在空中水平匀速飞行,徐冰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学习过的光学、力学知识,

测量飞机的飞行速度,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当他听到飞机的声音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

飞机在他前上方与地面成37。角的方向,如图所示,已知h=2052m,飞机从头顶正上方到达他前上方与地

面成37。角的位置时用时6So求飞机的速度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直角三角形一个角为37。时,

三个边的长度之比为3:4:5)„

25.(2019・贵港)小林家门口到贵港新世纪广场的公交路线全长9km,周末,小林从家门口的公车站乘坐

公共汽车用时15min到达新世纪广场公车站与同学汇合。求:

(1)公共汽车从小林家门口的公车站到新世纪广场公车站的平均速度vi是多少km/h?合多少m/s?

(2)新世纪广场到园博园的公交路线全长20km,则小林和同学从新世纪广场公车站乘坐公共汽车到园博

园公车站需要用多长时间(假定此公共汽车的速度V2与V1相同)?

26.(2013•来宾)"五一"期间,小强一家开小车到来宾市旅游,接近来宾市时,看到路边标志牌如图所示(标

志牌说明此处到来宾市还有2km,车辆最大速度不能超过60km/h),此后小车用lmin匀速通过一段长为

600m的路段.求:

来宾市

2km

(1)小车通过该路段的速度;

(2)请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小车在该路段是否超速行驶;

(3)请写出一句相关警示语,以提醒司机朋友要按交通法规安全驾驶.

27.(2013・北海)在道路上如果红灯、绿灯变换的时间是参考自行车行走的速度来设置的,使以自行车代

步者可以一路绿灯,那将鼓励更多的人选择低碳出行,在北海市北海大道甲、乙两路口间的路段长

1.8km,求自行车以6m/s的速度从甲路口行驶到乙路口所需的时间,供红绿灯变换作参考.

28.(2012•北海)小浩的家离学校4km,早晨他骑着电动车以20km/h的平均速度上学,请计算他从家到学

校要用多长时间?

29.(2014・贺州)小贺和同学周末结伴去姑婆山游玩,来到大草坪中央,他们对着前方680m的仙姑瀑布兴

奋地大声喊:"我爱你…贺州!”(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请计算出他们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多少s?

(2)他们是否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30.(2014・贵港)2014年4月18日上午8时,D8271次动车组徐徐开出南宁站,标志着南广高铁广西路段

动车开通运营,将带动桂东南地区融入广西高铁经济圈.从贵港站列车时刻表中可知,贵港到南宁线路

长151km,若按动车设计速度200km/h计算,从贵港到南宁要用多长时间?若动车按贵港站列车时刻表准

点运行,动车从贵港到桂平的实际速度是多少?

贵港站列车时刻表

车次发站到站开车时间到达时间里程

D8271贵港桂平9:059:3058km

平南南9:059:4793km

梧州南9:0510:28177km

D8272贵港南宁20:4921:59151km

三、实验探究题

31.(2020•山西)为了保障学生安全,交警在育才中学校门前的街道,设置了限速30km/h的标志牌。有家

长反映,经常有车辆超速。在没有安装测速仪的情况下,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测量校门前行驶车辆的平

均速度是否超速。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实验结论:«

32.(2020•枣庄)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

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m/s;

(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I,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

则V1V2(选填"<"或"=")。

33.(2020•吉林)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些。

(3)小车在3s内运动了0.9m,则它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m/s。

34.(2020•娄底)在湄江地质公园进行研学活动时,小明捡到一块形状怪异的小化石,为测量小化石的密

度。他利用已学知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用天平称出小化石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祛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小化石的质量为

_______g:

(2)用量筒和水测量小化石体积,"先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其中"适量"的确切含义是:

①;②小化石和水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量程;

(3)小化石放入量筒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忽略细线的体积),小化石的密度是g/cm3;

(4)若小明先测出小化石的体积,将小化石从量筒中取出,然后用天平称出其质量,求出小化石的密

度。这样测出小化石的密度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5.(2019•铜仁)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

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o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选填"较大"或"较小")

(3)经测量,Si=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

S3上的平均速度是m/s。

36.(2019•青岛)如果需要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更精确的测量,可以选用游标卡尺。某规格游标卡尺的构造

如图甲:①是主尺(最小刻度是毫米);②是游标尺(10个等分刻度),它是套在主尺上可移动的部件;

③是测量爪。移动游标尺,把被测物体夹在两测量爪之间,两爪之间的距离等于被测物体的长度。

(1)图甲中,当测量爪对齐时,游标尺上的。刻线与主尺上的0刻线对齐,游标尺的第10刻线与主尺上

9mm刻线对齐,其它刻线都与主尺上的刻线不对齐,则游标尺上每小格比主尺上每小格的长度少

________毫米。

(2)如果将1张厚度为0.1mm的A4纸夹在测量爪间,游标尺的第1刻线与主尺刻线对齐,读数为

0.1mm;如果将2张这样的A4纸夹在测量爪间,游标尺的第2刻线与主尺刻线对齐,读数为0.2mm;依

次类推,如果将10张这样的A4纸夹在测量爪间,游标尺与主尺刻线对齐的情况如图乙,读数为

1.0mm;

游标尺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只能准确地读到毫米,而用本题中的游标卡尺测量时,就能准确地读到

毫米,这个数值叫做游标卡尺的精确度。如果用L表示待测物体的长度,用L。表示主尺的整毫米

数,k表示与主尺刻线对齐的游标尺上的刻线序数,a表示游标卡尺的精确度,则待测物体的长度表达式

可归纳为:L=»

37.(2019•襄阳)小明同学为研究小木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每次都使小木块从斜面上。点静止释

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成正比,表达式为:s=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物块自。点开始计时的5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3)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满足上述路程表达式的运动是一种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

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运动),而且表达式中系数是一个恒量,这个恒量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在上

面实验中,你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中的哪个方面因素来增大这个系数?o(只需填一种方法即

可)

38.(2019•百色)小明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

实验设计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

T

9O

甲乙

(1)实验前要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秒表,如图10乙所示木块的长度为cm

()经测量,、段长度均为则小车在段的平均速度为

2ABBC40.0cm,tB=3.0s,tc=5.0s,BCcm/s.

(3)由以上可知:小车从斜面上A点滑下的过程是做_______直线运动,小车的重力势能,动

能(后两空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9.(2019・北部湾)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图1图2

(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1所示,

小球在做(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小球受力(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2)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CD段的路程为m,比较AB

与段的平均速度得以(选填"("或。

BC8vBC

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经过某点时的速度(m/s)

SAB=o.3m以B=0.5sVAB=o.6m/sVB=1.2m/s

v4

SBC=0.9mtBc=0.5svBc=c=2,m/s

V3V16

SCD=tcD=0.5sCD=m/sD=3m/s

(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做出了v-t图像,如图2所

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

为m/So

(4)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中点时的速度为巧,经过时间tAE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

%v2(选填或"=")«

40.(2019•宜昌)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

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i=2.6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

t2=1.8So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

等于、小于)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处静止释放,并在B

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选填:A、B)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

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2)。屏幕图象如图3所示,横轴为时

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选填:匀速、加速)运动的;小车

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m/so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C

解答:该物体的长度应为L=1&12加+18.13皿:18.11仙+1&14皿=18.125cm,18.13cm

故答案为:Co

分析:为了减小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常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应先将错误的数据排除掉,剩下

的数据取平均值,保留与数据位数相同的数。

2.D

解答:小明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若认为小明是静止的,只能以小明划的船为参照物,相对于船小明位

置不变,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

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3.D

解答:A.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欢相对于地面位置没有不变,故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欢是静止的,A不

符合题意;

B.若以课桌为参照物,小欢相对于课桌的位置没有不变,故以课桌为参照物,小欢是静止的,B不符合

题意;

C.若以窗户为参照物,小欢相对于窗户的位置没有不变,故以窗户为参照物,小欢是静止的,C不符合

题意;

D.若以从她身旁走过的老师为参照物,小欢相对于从她身旁走过的老师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老师为

参照物,小欢是运动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o

分析:找准研究对象和参照物,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则研究对象

是运动的,如果不改变,研究对象是静止的。

4.D

解答:A.小红相对于公交站台没有位置上的改变,是静止的,A不符合题意;

B.小红相对于小华没有位置上的改变,是静止的,B不符合题意;

C.小红相对于路边的树木没有位置上的改变,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

D.小红相对于行驶过来的公交车有位置上的改变,是运动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o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

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5.D

解答: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意思是舟已经向前行驶了,但剑没有行进,即舟是运动的,剑是静止的。

A.以舟中人为参照物,舟相对于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剑相对于人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

动的,A不符合题意;

B.以舟为参照物,剑相对于舟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舟不能以自身为参照物,B不符合题意;

C.以剑为参照物,舟相对于剑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剑不能以自身为参照物,C不符合题意;

D.以江岸为参照物,舟相对于江岸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以江岸为参照物,剑相对于江岸的位置

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均以江岸为参照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o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

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6.C

解答:中学生平均身高在1.6m~1.7m,对比可估测小树高度为2m,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人的身高,判断周围物体的合理高度。

7.B

解答:A."朝辞白帝彩云间"即不能知道路程也不能确定时间,所以没法估计速度,A不符合题意;

B."千里江陵一日还",既能知道路程也能确定时间,所以可以估计速度,B符合题意;

C."两岸猿声啼不住”即不能知道路程也不能确定时间,所以没法估计速度,C不符合题意;

D."轻舟已过万重山”即不能知道路程也不能确定时间,所以没法估计速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o

分析:速度表示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8.D

解答: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要首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

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觉得"开始前进了"这是以另一列火车为

参照物,自己的列车相对于另一列火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感觉是运动的;而发现认为“停在站台上"是

以站台为参照物,自己的列车相对于站台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只有D符合题意,ABC不符

合题意。

故答案为:Do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

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9.C

解答:A.风相对于风洞的位置改变了,是运动的,A不符合题意;

B.风相对于飞机模型的位置改变了,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飞机模型相对于风的位置改变了,是运动的,C符合题意;

D.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洞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

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10.B

解答:A.山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A不符合

题意;

B.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B符合

题意;

C.以流水为参照物,山与流水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山是运动的,但是船不知道是顺流还逆流,所以以

流水为参照物,无法判断山是向前还是向后,C不符合题意;

D.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静止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

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11.c

解答:图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从图中直接读数为5.65cm,因为不是用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

故物体的长度5.65cm-2.00cm=3.65cm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o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相邻两刻度的距离,观察刻度尺求解即可;用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

度值的后一位。

12.C

解答:A.球场上的篮球架相对地面的位置,是保持不变的,以地面为参照物,球场上的篮球架是静止

的,A不符合题意;

B.球场上的篮球架相对树木的位置,是保持不变的,以树木为参照物,球场上的篮球架是静止的,B不

符合题意;

C.球场上的篮球架相对行人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以行人为参照物,球场上的篮球架是运动的,C符

合题意;

D.球场上的篮球架相对教学楼的位置,是保持不变的,以教学楼为参照物,球场上的篮球架是静止的,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

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13.D

解答:A.实验过程中的误差是永远存在的,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只能减小误差,不能消除误

差,A不符合题意;

BC.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是在测量正确的情

况下产生的,即使测量再认真,也会因为测量仪器的精确度问题造成误差,BC不符合题意;

D.误差虽然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或者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o

分析: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可以减小误差。

14.A

解答:乘船游玩的乘客相对湖水面、湖岸、湖中小岛都有位置变化,而相对乘坐的小船没有位置变化,

所以是以乘坐的小船为参照物的,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静止的。

15.C

解答:根据题意知道,百米全程用时t=b+t2=6s+8s=14s

则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

v=f=-^«71m/s

故答案为:C«

s总S摘+S后

分析: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L=%工

%,+t后

16.A

解答:天和号和“天和号"内部的冰箱之间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天和号”内部的冰箱为参照物,天

和号是静止的,月球、火星和太阳与"天和号"内部的冰箱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所以以"天和号"内部的

冰箱为参照物,月球、火星和太阳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A。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根据所选的参照物,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

改变来判断研究对象是运动还是静止。

17.C

解答:因为图中每种规格国旗长和宽的比都是是3:2,从图片所给信息可以看出成年人身高都在100cm

以上200cm以下,而图中党旗的宽度与人的身高相对比。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18.B

解答:初三的女学生的身高一般l~2m,则祝融号大约1.8m。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a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19.C

解答:由图知道,横波和纵波的速度分别是。片黑,唳窜

设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是S,由于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即a=£横

t纵=1°S

则由V=;知道,4t=t镯-t级"tT=_100km=l°s

2Ss20s

解得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是s=75km,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o

分析:己知波的路程和运动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运动时间即可。

20.C

解答:北斗卫星绕地球转动,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与地面的位置关系没有发生改变,故相对地面是静

止的。

故答案为:C。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物体是静止的。

二、计算题

21.(1)解:由得,小君和她家人到达张家界所用的时间t+246km=08h=48min

答:小君和她家人经过48分钟到达张家界

(2)解: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用的时间口=12:29-09:08=3:21=3.35h

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的时间t2=3,35h-0.8h=2.55h=153min

答: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153分钟

分析:(1)已知列车的路程和运动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运动时间;

(2)结合列车时刻表求解火车运动的时间即可。

22.(1)解:"80"表示汽车通过隧道时,限制最大速度不能超过80km/h。

"3600"表示该隧道全长3600mo

答:"80"表示限制最大速度不能超过80km/h,"3600”表示该隧道全长3600m;

(2)解:汽车的速度v=;=^=20m/s=72km/h<80km/h

小丽开车没有超速。

答:小丽开车没有超速。

分析:(1)限速的标志为一个圆形标志,中间的数值为限速的大小;

(2)已知物体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速度。

23.(1)解:由图知,测速装置第一次发出、接收脉冲信号用的时间为0.5s,则测速装置发出的脉冲信号

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装置所用时间为G=[x0.5s=0-25s

由u=;得第一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到测速装置的距离为Si=9芦ti=340m/sx0_25s=85m

答:第一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距测速装置有85m。

(2)解:由图知,测速装置第二次发出、接收脉冲信号用的时间为0.3s,则测速装置发出的脉冲信号从

汽车处返回到测速装置所用时间为t2=lx03s=015s

由u=:得第二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到测速装置的距离为sz=…=340m/sx0.15s=51m

轿车在两次与脉冲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s'=s2-«i=85m-51m=34m

由图知,轿车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t,=]15s-025s=09s

轿车行驶速度为“至=,=■。37.8m/s

答:该轿车车速为37.8m/s

分析:(1)结合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距离;

(2)已知物体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速度。

24.三角形三边的长度之比为3:4:5,h=2052m,则飞机飞行的距离s=空守X4=2736„,,所以飞

机速度v=;==456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342m/<。

t6s1115t6sm/s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的长度之比求出飞机飞行的距离,利用速度公式V=|计算飞机的速度,并利用速度

公式V=;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5.(1)解:已知si=9km,ti=15min=O.25h,由"=:得平均速度为

因为3.6km/h=lm/s,所以36km/h=10m/s

(2)解:已知S2=20km,v2=vi=36km/h,则由u得需要用的时间为

匕=2=2=叽=-h=2000

也叫36km/h9n

分析:(1)由得平均速度,注意3.6km/h=lm/s.

(2)由得需要用的时间,注意路程与时间的对应.

26.(1)小车通过该路段的速度:v=:=6°°”'=10m/s=36km/h

t60s

答:小车通过该路段的速度为36km/h

(2)根据标志牌上的数据可知,这段路程限速60km/h>36km/h,因此小车没有超速行驶

答:小车没有超速行驶

(3)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

答: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

分析:(1)已知路程和时间,直接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出小车通过该路段的速度;(2)先根据标

志牌的含义得出这段路程行驶的最高速度,然后与计算出的速度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3)与交通

安全相关的警示语从超载、超速或酒驾等角度分析.

27.解:两路口的距离s=1.8km=1800m,

S

v=「

答:骑自行车从甲路口行驶到乙路口需要的时间为300s

分析:知道从甲路口行驶到乙路口的距离和自行车的速度,利用t=;求骑自行车从甲路口行驶到乙路口

需要的时间.

28.解:

S

•••V=-)

骑车时间,即他从家到学校要用的时间:

s4km

t=1=汨而=0.2h=12min.

答:他从家到学校要用12min的时间

分析:知道小浩的骑车速度和骑车路程,利用速度公式v=:求骑车时间,即他从家到学校要用的时间.

29.(1)人发出的声音传到仙姑瀑布再反射回来传播的路程:

s=680mx2=1360m,

由v=|得听到回声的时间:

s1360m

t=-=---------=4s

v340m/s

答:他们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4s

(2)V从发出喊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0.1s

他们可以听到回声

答:他们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分析:知道人和姑婆瀑布的距离,可求人发出的声音传到仙姑瀑布再反射回来传播的路程,利用公式1=;

求出听到回声的时间,若能达到0.1s以上就能听到回声,否则听不到.

30.解:①由v=,得:

动车从贵港到南宁所用的时间1=:=就器=0.755h;

②动车从贵港到桂平的时间为t'=9:30-9:05=25min=5h

,58km

则实际速度V=二=—5—=139.2Km/h.

t712n

答:从贵港到南宁要用若动车按贵港站列车时刻表准点运行,动车从贵港到桂平的实际速度是

0.755h;

139.2Km/h.

分析:①已知路程和速度,利用t=3求时间;②根据表中D8271从贵港到桂平的行驶时间,利用v=:

即可求出速度.

三、实验探究题

31.(1)停表、刻度尺

(2)实验步骤:①在校门口前的街道边标识A、B两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路程s;②让一名

同学站在A点,另一名同学站在B点;③汽车车头行驶至A点时,A点处的同学举手示意,同时

B点处的同学用停表开始计时,汽车车头行驶至B点时,B点处同学停止计时,记录汽车从4点到

B点行驶的时间t:④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v=f

)若则超速,若则不超速

(3v>30km/hv<30km/h

解答:(1)根据"=:知,要测量平均速度需要用停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路程,所以需要停表和刻

度尺;(2)实验步骤:①在校门口前的街道边标识4、B两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路程s;②让

一名同学站在A点,另一名同学站在B点;③汽车车头行驶至A点时,A点处的同学举手示意,

同时B点处的同学用停表开始计时,汽车车头行驶至B点时,B点处同学停止计时,记录汽车从A

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t;④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及=⑶实验结论:若则超速,若

v>30km/h

v<30km/h则不超速。

分析:(1)测量速度时,需要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利用秒表测量时间;(2)测量速度时,测量长度

和通过的时间,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3)根据速度和限速的比较,判断是否超速。

32.(1)加速

(2)0.75;0.50

(3)C

(4)<

解答:(1)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2)如果频

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泠=

lBC

2AC

含=0.75m/sAC段的距离SAC=S.B+SBC=5cm+15cm=20cm=0-m段所用的时间以c=

^AB+=02s+0.2s=0.4s

则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以c=乎=煞=0-50m/s(3)由⑴知图中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图A中随着时

间增加,速度在减小,不符合题意;图B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不符合题意;图C中随着时间增

加,速度在增大,符合题意;图D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不符合题意。故能说明小球在斜

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C。(4)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

速运动。即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则时间tAD中点未到达路程SAD中点,则V1VV2

分析:(1)根据相同时间的路程,判断速度的变化;(2)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3)加速

运动时,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4)相同时间,距离间隔越大,所以在做加速运动。

33.(1)刻度尺

(2)缓(或小)

(3)0.3

解答:(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刻

度尺。(2)为了提高计时的准确性并减小误差,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小车运动的速度慢一些,所以应使

斜面的坡度变小。⑶小车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0.3m/s

分析:(1)(2)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利用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

(2)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斜面的倾斜程度应该设置的小一些;

(3)结合小车运动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小车的平均速度。

34.(1)74

(2)水不能太少,要能浸没小化石

(3)3.7

(4)偏大

解答:(1)物体的质量等于祛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小化石的质量

m=50g+20g+4g=74g(2)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有两层含义:①水不能太少,要能浸没小化石;②水不能

太多,穿天石浸没后,水面不能超过量程。(3)由乙图可知,小化石的体积为V=V排水=40cm3-20cm3=

20cm3

则小化石的密度为P=A箫=3.7g/cm3⑷若先测体积,再测质量时石头上沾有水,使得测量的质量

偏大,测得体积准确,根据密度公式P=7可知,测得石头的密度值将会偏大。

分析:(1)根据天平上祛码和游码的位置测量质量;(2)量筒中“适量"水,指要能浸没小化石,浸没后,

水面不能超过量程;(3)根据量筒中液面高度差计算体积,利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密度;(4)若石

块潮湿,测量的质量偏大,密度偏大。

35.(1)刻度尺

(2)较小

(3)0.5

解答:解:(1)根据可知,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秒表测出时间,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

离,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秒表,因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3)Si=0.9m,S2=0.4m,则Si=0.9m-0.4m=0.5m,

由图知,t3=ls,所以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匕=>誓=0.5m/s。

故答案为:(1)刻度尺;(2)较小;(3)0.5。

分析:测量平均速度原理(U=»、速度的计算(明确某段路程对应的时间)以及误差的分析(让小车

过了某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长,

时间越容易测量),从图上正确读出小车通过各段路程和对应的时间.

36.(1)0.1

(2)3.5

(3)0.1;Lo+ak

解答:(1).9mm平分为10小格,则每格长度相差:4x=Um*m_o.i;(2).刻度5处刚好

上下对齐,由分析可得计算小球直径:()最小值可读到

d=3mm+0.1mmx5_3.5mm;3.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