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认识厘米和米》教案_第1页
2024年《认识厘米和米》教案_第2页
2024年《认识厘米和米》教案_第3页
2024年《认识厘米和米》教案_第4页
2024年《认识厘米和米》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4年《认识厘米和米》教案《相识厘米和米》教案1

教学内容:

第65页的例1、例2,完成练习十七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起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打算:

尺子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例1

拿出你的尺子,找出1厘米、2厘米。。。。的长度。

师让学生拿出他们自己的小尺子,说明尺子的用途,然后帮助他们相识尺子上的刻度及其实际长度。1厘米究竟有多长,要让每个学生都清晰,这对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很重要的。

让学生相识尺上的1厘米、2厘米。。。。的长度,再用尺量一量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2、例2

看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师可以让学生量量自己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二、巩固练习

第67页的练习十七第1-3第1题

1、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3厘米、5百米的长度。

师先出示1厘米、3厘米、5厘米,让学生用尺量量,指出1厘米、3厘米、5厘米,然后师检查。

2、第2题和第3题,让学生自己做,师巡察帮助。

三、小结

相识长度单位“厘米”

四、作业

1、课堂作业:第1、2题。

2、课外作业:第1、3题。

《相识厘米和米》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验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相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力。培育学生视察、动手操作的实力。使学生养成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力。

教学工具

刻度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

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详细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运用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独创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视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许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沟通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汇报:4拃、5拃半、5拃等等。

老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老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须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相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相识厘米。

1、教学例2。视察尺子,相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打算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视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相识1厘米。

老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起先。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老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觉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的确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主动发言。

3、相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相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0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打算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沟通。

老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示学生留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精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需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相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课后习题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

3、曲别针的长是3()。

4、1米=()厘米。

5、操场跑道长400()。

二、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4厘米的线段。

《相识厘米和米》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学问点:

1.使学生进一步相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实力点:

培育学生整理学问的实力和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德育点:

仔细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难点:

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打算:

实物、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

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

三、拓展运用

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

3.练习一第6题。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4.练习一的8题。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沟通测量的方法。

5.第9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

6.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开放题:

1.数线段。

2.小红离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

《相识厘米和米》教案4

教学要求:

1.学问目标:相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

2.实力目标:会画一条指定长度的线段。

3.情感目标:培育学生仔细作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

相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

教学难点:

会画一条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具打算:

每人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学习。

(一)出示主题图:这是一条线段,谁能说说你看到的线段是什么样的?学生视察说一说。

(二)你能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这条线段长多少厘米?测量线段长度时,要留意什么?

(三)你会画一条线段吗?

1.让学生动手在练习本上画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3.评判学生所画的线段,让学生说说谁画的好,好在哪?是怎样画的?

4.能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吗?学生试画,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的?

5.小结:画线段时,要留意从0刻度起先画起,是几厘米就画到几厘米的地方就可以了。

二、巩固练习

量一量

()厘米()厘米()厘米

课后反思:

学生对于线段的理解个别学生还不是很到位,有的学生对于当线段斜着放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推断,也就是学生对于线段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还须要进一步的理解,在练习课上老师要加强训练与指导。

《相识厘米和米》教案5

教学内容:

第66页的全我3,完成第66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七的第4—8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步驾驭“相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板演

在尺子上指出2厘米、4厘米。

二、新授

例3

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图见书本)

本题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的基础了进行教学的。

要让学生量出纸条的长度,在量之前,师要向学生说明量的主法。量时要把纸条左边的端点对准尺上标有“0”刻度线,然后再看纸条另一个端眯所对着的尺上的刻度是几厘米。提误码“这纸条是几厘米?指名学生回答。

依据师的示范,再让学生操作一遍。

师留意学生在量的过程中的步骤和重点处。

三、巩固练习

第66页“做一做“、第1题的看一看这支铅笔长()厘米。

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看铅笔的左端对着尺子的什么地方?右端对着哪里?铅笔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先让学生根据步骤量出长度。并指名学生板演过程。

让每个学生都实际操作一遍,师要留意学生量的方法是否正确,刚好发觉刚好订正。

三、作业

1、课堂作业:第5、7、8题。

2、课外作业:5—8题。

《相识厘米和米》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验数、画、量探究厘米与米长度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完善对已有学问的理解与相识,促进学问的系统化。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以帮助学生建立厘米与米的表象为目标,实现数的相识、图形与空间两个领域的相互融合。

教学打算:

学生每人打算一把直尺(20厘米),为每个学生打算一张画有各种平面图形的纸张,为每个学习小组打算一把米尺和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我会数:

1、数出1厘米:

(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1厘米有多长?能不能在直尺上指出1厘米有多长?

老师指名两个同学回答,留意引导大家发觉两位同学叙述与演示中的错误,并刚好订正:直尺上两个相邻刻度线(数字线)之间的'长是1厘米。

(2)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用笔尖指到0刻度线,从0刻度线划到1刻度线长是1厘米,从1刻度线划到2刻度线长是1厘米从19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1厘米。

(3)下面呢我们倒着数出1厘米。用笔尖指到20刻度线,从20刻度线划到19刻度线长是1厘米,从19刻度线划到18刻度线长是1厘米从1刻度线划到0刻度线长是1厘米。

2、数出2厘米:

(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2厘米有多长?

(2)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用笔尖指到0刻度线,从0刻度线划到2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2刻度线划到4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18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2厘米。

(3)下面呢我们倒着数出2厘米。用笔尖指到20刻度线,从20刻度线划到18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18刻度线划到16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2刻度线划到0刻度线长是2厘米。

(4)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数出2厘米?引导学生发觉:从1刻度线划到3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3刻度线划到5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17刻度线划到19刻度线长是2厘米。或“倒着数”:从19刻度线划到17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17刻度线划到15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3刻度线划到1刻度线长是2厘米。

3、数出5厘米:

(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5厘米有多长?

(2)老师引领学生一起数出直尺上的5厘米:

A:从0刻度线划到5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5刻度线划到10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15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5厘米。

B:倒着数--从20刻度线划到15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15刻度线划到10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5刻度线划到0刻度线长是5厘米。

(3)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数出5厘米?

引导学生发觉:

A:从1刻度线划到6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6刻度线划到11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11刻度线划到16刻度线长是5厘米。

B:从2刻度线划到7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3刻度线划到8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14刻度线划到19刻度线长是5厘米。

C:用以上两种方法“倒着数”。

(4)老师用上述方法引领学生一起数出5厘米。

4、数出10厘米:

(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10厘米有多长?能不能在直尺上指出10厘米有多长?

学生可能会发觉--

A:从0刻度线划到10刻度线长是10厘米,从10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10厘米。

B:从0刻度线划到10刻度线长是10厘米,从1刻度线划到11刻度线长是10厘米,从2刻度线划到12刻度线长是10厘米从9刻度线划到19刻度线长是10厘米,从10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10厘米。

C:用以上两种方法“倒着数”。

(2)老师用上述方法引领学生一起数出10厘米。

4、数出1米:

(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1米有多长?

引导学生发觉:老师桌面上的直尺长是1米;老师为每个学习小组打算的直尺长是1米;1米=100厘米。

(2)我们知道1米=100厘米,我们一起数出100厘米来好吗?哪个小挚友能利用直尺(米尺)把100厘米数出来?

估计学生可能有两种--

A:从1起先,依次数到100。

B;以10厘米为单位来数。

指名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方法进行反思,从而说明:用其次种方法数要快。

(3)老师引领学生一起数出100厘米(学生每个小组一把直尺):

先以1厘米为单位数出直尺上的第一个10厘米,既从1数到10;然后以10厘米为单位依次数出100厘米,既从10数到100。在数的时候留意提示学生每一个长度都是从0起先的。

二、我会画:

1、用直尺画线:

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

2、用直尺画两条随意长的线:

先让学生独立画,并在小组内沟通,然后指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说己是“怎么画的”:如2厘米,有的同学是从0刻度线画到2刻度线,,有的同学是从5刻度线画到7刻度线等等。最终老师结合上述实例引导学生画线时要留意的事项:画线时一般从0点起先画,直尺按住不动,始终画到终点的刻度,不能超过终点的刻度。

三、我会量:

1、量图形边长:

2、量实物边长:

为每个小组打算一套学具材料: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各一个(棱长为整厘米数),测量边长。让学生感悟长方体、正方体棱长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假如要测量黑板的长、窗台的高、教室的长,应选用什么工具?

老师指导学生分别开展每一个活动,汇报测量结果。

四、课堂: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么学会的?

《相识厘米和米》教案7

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学问驾驭的较好,学习实力较强,在驾驭已有学问“米和和厘米的相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新知,很简单达到教学目标。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让学生经验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让学生感到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须要。

本节课留意从感性入手,借助直观演示,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主动性。通过看、数、比、量使学生对长度单位1毫米、1分米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表象。然后通过对直尺的视察,放手发动学生独立探究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会数学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

巩固练习部分,设计习题使学生敏捷驾驭所学学问。

教学目标:

1、相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有用之处。

3、在实际操作中养成细心、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用具:

米尺、学生直尺、打算测量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测量物体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

单位有哪几个?

生:米和厘米。

师: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生:用手势表示1米、1厘米的长度。

师:量哪些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合适?哪些用厘米合适?

生:回答哪些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合适,哪些用厘米合适。

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一下桌面的长度、课本的长度、硬币的厚度,汇报时要汇报你测量了物体哪一部

分的长度,长度是多少?

生:进行分组测量,并按要求进行汇报。

师:在测量中同学们是不是遇到什么问题了?

生:谈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师:今日我们就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相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师:板书课题——毫米、分米的相识

老师点评:

通过实际测量,学生发觉了已有学问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剧烈的学习欲望。

二、新课。

1、相识毫米。

师:拿出直尺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生: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师:视察直尺1厘米之间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用mm

表示,1毫米比1厘米短。

生:视察。

师:用铅笔尖数一数1厘米里有几个小格。

生:10个。

师:10个小格,就是10毫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