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第1页
2024年《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第2页
2024年《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第3页
2024年《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第4页
2024年《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4年《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德、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视察、试验、揣测、验证、推理和沟通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的基础之上学习,可是学习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生活学问阅历,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简单形成学问结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让学生充分的模手背、摸学习用品的'面,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利用学生描出的各种平面图形,比较大小,让学生明白平面图形有大小;让学生用1平方米测量教室里的大黑板、教室门、大屏幕等的面积,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2.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学问的方法,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学生在估一估、摸一摸、量一量、说一说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沟通,理解了面积的含义,相识了面积单位。例如,1平方米有多大,让学生先估计,后拿出1平方米的纸,估计它的边长是多少,再用尺量,最终概括出边长是1米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让学生想象1平方米有多大,发展空间观念,在联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解决这些面积单位,把头脑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实践联系起来,再现面积单位,进而构建出面积单位的概念。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2

今日的教学内容是《面积单位(1)》,教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初步建立这些常用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教学中从测量课桌面的面积这个实际问题动身,使学生产生同一面积计量单位的`心理需求,课桌面的大小大约有8个数学书封面的大小,40个字典面的大小,由于测量的标准大小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也不同;接着通过故事的引入再次让学生体会到,不统一标准会给大家带来许多的麻烦,所以我们要用数学学问来统一标准,这样才能更便利,从而引出对面积单位的相识;接着介绍1平方厘米的含义,感知1平方厘米的大小,能用平方厘米进行干脆计量,然后介绍了1平方米的含义,感知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通过对1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含义的相识,类推出1平方分米的含义,再感知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

在这课上,我用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增加对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相识,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3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胜利的关键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供应一个展示激情、才智与特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创设情景,举例生活化,感悟学问

新课标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需从学生熟识的生活情景和感爱好的事物动身,为他们供应视察和创建的机会”。这节课内容是从线过渡到面,是学生相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识的事物动身,如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等,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体来测量桌面的面积,这些材料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去收集得到的,如:信封、书本、手帕、树叶等。因此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致特别高,反馈结果多种多样:10个信封的大小、8本书的大小、6块手帕的大小、24个格子等。学生的反馈热忱空前高涨,学习、探究学问主动主动,答案层出不穷。学生不仅理解了面积单位的产生,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二、任务驱动,激活思维,培育主动探究的意识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任务驱动的设置,使学生把学问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须要,引发学生内部认知冲突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感受桌面的面积比黑板的面积小,那么桌面的面积究竟有多大呢?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的面来测量桌面。可是测量结果不统一,怎么办?引导学生分析冲突,主动探究解决冲突,从而相识到规定统一标准进行的必要性。

三、重操作,强化学生感知

“面积”含义的理解,“面积单位”的相识,都应通过学生视察实物、操作测量,在详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我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摸一摸物体的表面,比比物体的面积,用实物的面测量桌面,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桌面,做做、画画、找找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选择身边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四、合作学习,全员参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亲密师生和生生的.相互关系,使老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听从向主动参加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同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合作用自己身边的物体和用平方分米来测量桌面,探讨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大思维的强度,充分让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观点和方法中达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为丰富和全面。

不足之处

课中有个环节的处理不够细化。在估算桌面大约有几平方分米这个环节中,学生基本上是瞎猜,我也只是在等待比较接近的答案出现,有一个学生报出了比较精确的答案,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匆忙把这个环节一带而过。没有充分发挥这个环节地作用,要改进。这个教学环节可以细化为如下几点:

1、第一次估算,找出差距最远的答案。

2、依据这个学生的答案,每位同学拿着自己剪的1平方分米上台在桌面上摆一摆。

3、依据摆的状况进行其次次估算,力求一次估算正确。

4、沟通总结估算的方法。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4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相识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在探究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的关系时,我先出现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学生很简单说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1分米=10厘米时,就让学生猜一猜在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通过揣测,再依据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0厘米来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得出的结果是:揣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可以摆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就是100平方厘米)与计算边长10厘米的.面积也是100平方厘米相等。从而得到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得到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再依据以上两个算式推导出: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面积单位名数的改写是不作新授学问来探究的,只是在面积单位间进率新授后的做一做中出现,干脆让学生各自练习,但本人在让学生尝试进行名数改写时,有的学生只知道结果,说不出为什么;有的学生只会做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反之就不会做。所以我在这样的状况下增加了把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与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补充例题教学。这样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在名数改写应乘进率与除以进率的问题,我想至少帮助了一部同学对这方面学问的巩固。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5

一、学情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驾驭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学生在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过程,是“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二、教学设计

在本课的设计时,我分成四个步骤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获得学习的胜利感和欢乐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与实力。

三、达到的目的

1.活用教材,体现生活化。

“面积”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我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猜一猜”,让学生在大量的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感受到“面积”的'意义。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生活味和严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2.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问。

(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爱好,调动学生主动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索,激励学生的创建性思维。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来吸引他们参加学习,本节课的组织活动主要有“感知面积、建立表象”“动手操作、明确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和“尝试操作、学习面积单位”。让学生经验探究性学习过程,丰富了对面积和面积单位学问的体验。

3.在比较中,发展数学思维

在实破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这一难点时,借助之前学生得出的利用“视察法”“重叠法”“剪拼法”还是无法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适时地让学生运用学龄、直观操作、合作探究。进而通过汇报沟通,让学生在比较中,真正感受和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出面积单位的相识。凸显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实力。

4.在操作中,渗透思想方法。

《20xx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提倡学生通过主动主动地获得学问、经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体会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比较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通过一系列的比较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体会到如“视察法”“重叠法”“剪拼法”等常用的基本的数学的学习方法,比较关注学习过程的探究与数学思想的渗透,彰显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化理念。

让我困惑的是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课时是否分成两课时来教学。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6

不久前,听一位老师执教《面积单位》一课,执教者在学生初步相识什么是平方米的基础上,设计了几次充溢情趣的数学活动,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又有效地帮助学生丰富了对这一面积单位的体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一:在视察中体验

师:刚才,我们一起相识了平方厘米,知道了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现在,老师准备用这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量一量黑板的面积,感觉怎样么样?

生:不行,太小了,很麻烦。

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解决这一问题呢?

生:可以找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师:这样的`单位有吗?

生:有,平方米!

师:平方米有多大呢?闭上眼睛,先在头脑里想像一下。

学生闭眼想像,老师把红色的1平方米的模型贴在黑板上。学生睁眼后——

生:哇!好大。

师:和你想像的一样吗?

生:差不多。

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来验证一下?

生:只要量一量它的每条边是不是都1米就可以了。因为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确定就是1平方米。

师:真擅长思索。那么,原委是不是1平方米,谁来测量一下。

学生测量,确认该正方形边长的确是1米。

师:视察这1平方米,感觉怎么样?

生:1平方米真的很大!

活动二:在操作中体验

师:光说很大明显是不够的。老师这儿还为每个大组的同学都打算了一块1平方米大的红色正方形布。同学们待会儿可以以大组为单位,共同来感受一下这1平方米。先探讨一下,你们准备怎么来感受?是躺一躺,站一站,还是另想别的方法?

学生组内沟通后,选择了合适的方法绽开了体验性活动。随后沟通——

生:我们组选择了躺,发觉1平方米的正方形布上大约能躺2个人。(生笑)

生:我们组选择了站,结果发觉,1平方米的正方形上尽然能站15个人。

师:能再给大家展示一下吗?

其次组同学再次演示了15个人同时站在上面的情形,全班同学都瞪大了眼睛。

生:我们组选择了摆数学书。惋惜我们的数学书不够,没能够把1平方米摆满。

师:但你能依据你们已经摆的,推算出一共可以摆多少本数学书吗?

生:能!我们发觉,一排可以摆6本,可以摆4排,所以一共可以摆24本左右。

师:多棒的想法呀。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接着来探讨这一问题。

生:我们组是在上面摆文具盒,结果发觉……

活动三:在比较中体验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相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不同的面积单位。现在,我来把这三个不同的面积单位放到一起来。

老师将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模型分别剥下来,依次贴到平方米的模型上。学生又一次发出了惊羡的声音。

师:惊异什么?

生:我发觉三个面积单位放在一起,他们的大小相差真的很大。

生:我发觉平方米比平方分米大得多,而平方分米又比平方厘米大得多。

生:我发觉平方厘米和平方米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小不点。

生:我还在想,1平方米里面原委有多少个平方分米呢?1平方分米中又有多少个平方厘米呢……

纵观三个教学片段,从视察到操作再到比较,学生对于平方米这一面积单位的感知由最初的模糊、粗线条不断得到了精确化与提升,相应的空间表象也在层层体验中不断得到了强化与升华。而全部这一切,都与老师细心设计的数学活动休戚相关。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7

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分散地学习了各种计量单位。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使学生对量的的计量学问有一个完整的相识,感悟计量源于生活。

在这节课中,我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努力给学生创建一个数学生活的原型,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计量的产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看,我将这个难点分解成两个小难点:

1、什么是量?

如:表示一枝铅笔又多长(老师演示),可用1厘米长的一段来计量,量得这枝铅笔有12段,说明这枝铅笔的长为12厘米。

2、计量单位是怎样产生的?

使学生明确:古代(干脆比较),现代(选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计量的.标准),这样就产生了计量的单位。如:一寸、一米等不同的计量单位,给后来人的交易带来不便,渐渐才逐步统一精确的计量单位。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1、为了使学生知道物体或距离的长短,必需用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等来计量。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我让学生自己描述千米、米、厘米等的大小,并在米尺上指出,使学生在开心中学习新的学问。

2、为了使学生明确:要表示物体表面的大小,必需用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等,接着让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说出1平方千米、1平方米等有多大?使学生在回忆、整理中将所学学问系统化。

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依据学生的实际,因地制宜地确定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导向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教学中能做到将学与练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参加、合作沟通中将学问转化为技能。但自己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今后我将力求做到教学中面对全体学生,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在练中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在练中提高学生的解题实力。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8

本学期第七周周五我上了一堂小学三年级下册有关面积的教研课,课前我做了比较充分的打算,上课时也注意贯彻新课程的主要理念,但上课的总体效果自我感觉只能说一般了,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感想和反思。

(一)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视察、试验、揣测、验证、推理与沟通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阅历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学问阅历,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简单形成学问结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所以在导入及授课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视察和感知面积。导入时我让学生看自己数学书的封面并问学生这是不是书的表面的一部分,学生回答后我再引出这个封面的大小我们就叫面积。但是这部分面积概念学生刚起先还是没很明白,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视察我们教室的各种面、摸学习用品的面,感知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出示学生比较熟识的几种平面图形,比较大小,让学生明白平面图形有大小。后面再讲面积单位时,也是结合实际,老师出示自己的大拇指,告知学生大拇指甲面的大小大约就是1平方厘米,接着讲1平方分米时出示一个这么大小的方格面让学生形成概念,再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测量课桌面的面积,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二)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学问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因为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是必需知道的。因此,本案例教学中,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体验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便得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意义,也为学生主动、主动学习铺平了道路。例如用不同大小的方格去测量面积,简单产生误会,并通过创建冲突冲突,使学生明确要测量面积的大小必需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然后主动地投入到学习面积单位的活动之中。面积单位有有哪些呢?老师不干脆告知,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从学过的长度单位进而推出相应的常用的面积单位,进而树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念和新奇心。

(三)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加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加学问探究、发觉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体会),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教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学问和方法,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学生在估一估、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说一说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沟通,理解了面积的含义,相识了面积单位。例如;1平方分米有多大,先让学生量一量,摸一摸有多大,让学生初步感知1平方分米的大小,再让学生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然后让学生动手画出一个1平方分米的纸片,把头脑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再现面积单位,进而建构出面积单位的概念。

(四)学习学问要刚好巩固和运用

讲授完新学问后,我刚好出示了相对应的练习以便巩固和检查学生刚学的新学问。学生和老师合作完成好几道基础练习后,最终面我出示了一个画方格的操作题,请同学们动笔画一个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看会能画出的最多,学生就动笔并主动开动脑筋思索,这不仅刚好的运用了所学的的学问,而且有利于学生空间概念和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通过上这次教研课,我了解到自己教学要改进的地方也体会到好的方法要常常运用,希望今后自己的教学实力更上一层楼,让学生乐意学,学好学问,熬炼出实力。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9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相识了面积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结合本课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学问水平,本课设计主要采纳猜想、设计试验验证、迁移类推、时间应用等主要形式进行教学的。

1、复习与思索。

复习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找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旧学问的冲突点,为学生猜想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做了必要的铺垫,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同时设计成生活中的问题,贴近生活,实践了课标中的理念: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在生活中实践应用。这样就可以水到渠成的进行数学学问的探究

2,自主探究,探讨新知。

在这个环节,除了学生自己的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资料外,我还让他们用不同的单位计量同一个图形的面积。如:对小一些的用分米和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如课桌、写字台等;对大一些的用米和分米测量,如教室、住室等,测量后再分别计算出面积。

学生首先猜想、悟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然后设计试验进行验证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终利用迁移类推的规律使学生明白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自己获得学问,树立了自信念,增加了克服困难的志气和毅力,形成了初步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实力。我在这部分教学中,尽量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这样学生独立设计试验,在组长的组织下真正的探究。但是有一个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做、也明白,可是自己的方法不能用语言很好的表达出来。不利于学生对学问的理解和体验胜利,我会留意在以后多让学生用语言自己去表达。

3,解决问题,实践应用。

学生探究出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后,有一种应用的期盼,“我努力的结果原委能解决什么问题呢?”立刻引入实践应用。我把导入时的问题设计成第一道练习,将20平方分米干脆转化成平方厘米,学生在这时已经可以解决了,通过他们的独立思索,主动的将问题加以解答,是对学问的一次实践应用。这种“学以致用”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爱好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在课程的最终总结时我设计了一个题目:1平方米=()平方厘米,有肯定的难度富有挑战性,同时又是对原有学问的综合利用。让学生利用学问的融会贯穿,应用自己探究获得的学问创建性的解决问题,增加对学问的理解和运用。

总之对这节课的教学,我尽量采纳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体验胜利!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0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相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相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这部分学问,为以后的学习供应思维基础。本节课属于面积概念教学。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肯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驾驭“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比一比,摸一摸等活动,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

我先从和班上小挚友比手掌的大小,比较数学书和自备本封面的大小入手,让他们初步感知了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也让他们体会到可以通过重合法和视察法直观的比较出谁的面大,谁的面小。有了这样的感性相识,我再过渡到对平面图形的'面的大小比较上,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原来平面图形的面同样是有大有小,从而自己总结出关于面积的定义,这种通过活动来相识概念的方法,就把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详细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对面的积的理解。这样层层深化,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

在比较之初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视察法干脆看出谁的面积大,当我出示两个看起来面积差不多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比较的方法。有的同学用直尺量,利用了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去比较;有的同学通过重叠的方法去发觉;预设时还想让学生通过画小方格或者印小方格的方法去得出结论。全班同学在沟通时,同学们是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共享,学生对于面积的比较形成了自己的方法。最终在练习中,同时通过择优,也看到小方格在面积比较中的作用(即数格子的方法),为下几节课利用小方格来相识面积,相识面积单位作好了铺垫,比生硬的灌输更让学生简单接受。学生对面积的本质特征又有了更好的巩固。这样既把感受性相识上升到了理性相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较好,学习氛围比较融洽。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1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部分内容是在孩子们初步相识面积单位和学会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孩子真正理解常用的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学会用进率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参加并获得新学问的全过程,这样学到的学问,孩子们记忆才深刻。假如干脆出示结果让孩子死记硬背,孩子没有真正理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而且会觉得数学学问抽象、枯燥、无味,让孩子失去学习的爱好和探究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孩子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孩子自己探究发觉问题,大胆提出设想,最终实际操作,解决问题,让孩子主动参加到学问的形成过程中。

首先,我让孩子们复习了长度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紧接着,我让孩子们大胆的揣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引发问题的出现只凭看和猜不能得出正确答案,必需通过实践去证明揣测的正确与否。同时我让孩子们打算了必需的操作学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直尺),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带着新奇心和剧烈的求知欲去探究1平方分米原委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孩子们刚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很简单想到摆的方法。但摆的方法终归不简便,我让孩子们分小组探讨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结果孩子们在探讨中找到更好的方法——量,量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因为直尺是以厘米作单位的.,所以计算出来的正方形面积也是以平方厘米为单位的,从而得出1平方分米题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孩子们探究出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很简单的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孩子们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和胜利的欢乐,学到的学问也不简单遗忘。

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做到了几点:

1、在复习旧学问的基础上(长度单位及他们之间的进率)引入本课的内容,这样有助与孩子以后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始终把孩子放在学习的主导地位,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探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采纳小组合作形式,体现了合作精神。

3、重点突破了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间的关系,先让孩子自己探究总结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然后利用规律很简单的总结出1平方米与100平方分米的进率关系。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2

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整个教学过程,我在教学中主要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同学供应一个展示激情、才智与特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营造宽松环境,给同学学习的“平安感”。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同学主动参加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在课前导入中,我就以拍手嬉戏告知同学:拍手须要左手和右手的合作,课堂也须要合作,有相互间的合作才能有成功。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给同学的学习带来了一种“平安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二)创设情景,举例生活化,感悟学问。

新课标非常强调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需从同学熟识的生活情景和感爱好的事物动身,为他们供应视察和造作的机会”。而这节课是同学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过渡,是相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同学身边熟识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动身,引导同学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外表,感知“物体的外表”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同学理解面积这一概念。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为了给同学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我让同学找找自身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这些资料都是生活中自不待言,同学的反馈热忱空前高涨,学习、探究学问主动主动,答案层出不穷。同学不只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三)、任务驱动,激活思维,培育主动探究的意识

同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任务驱动的设置,可以使同学快速的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同学把学问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须要,引发同学内部认知冲突的抵触,使同学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时常激起同学的欲望。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我把两张纸藏起来,告知小挚友们一张有4个格,一张有8个格,让他们猜哪个面积大?同学的回答不一:有的说4个格的大,有的说8个格的大,还有的小挚友认为格子一样大的话,有8个格的'面积就大。假如格子不一样的话,哪一张大就不肯定了。怎么办?我引导同学分析冲突,主动探究解决冲突,从而相识到规定统一规范进行的必要性。

(四)、重操作,强化同学感知。

“面积”含义的理解,“面积单位”的相识,都应通过同学视察实物、操作丈量,在详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我围绕同学的学习目标,组织同学:摸一摸物体的外表,比比物体的面积,找一找1平方厘米,剪一剪1平方分米、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不只强化了同学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同学学会了选择身边有用的资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3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采纳小组合作形式,体现了合作精神。重点突破了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间的关系,先让学生通过计算面积总结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然后利用规律很简洁地总结出1平方米与100平方分米的进率关系。在这个环节,除了学生自己的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资料外,我还让他们用不同的单位计量同一个图形的面积。如:对小一些的用分米和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如课桌、写字台等;对大一些的用米和分米测量,如教室、住室等,测量后再分别计算出面积。学生首先猜想、悟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然后设计试验进行验证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终利用迁移类推的规律使学生明白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自己获得学问,树立了自信念,增加了克服困难的志气和毅力,形成了初步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实力。我在这部分教学中,尽量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这样学生独立设计试验,在组长的'组织下真正的探究。但是有一个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做、也明白,可是自己的方法不能用语言很好的表达出来。不利于学生对学问的理解和体验胜利,我会留意在以后多让学生用语言自己去表达。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4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相识,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初步建立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重视引入面积单位。在提出测量课桌面面积的要求后,让学生各自由小组里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仔细去测量,使学生在活动中深深感受到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引出面积计量的单位,同时也能使学生体会到计量单位的本质特征,为今后合理选择不同策略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把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混在一起填写,有的学生感到难度较大。比如:数学书的封面长大约是24(),方桌面的面积大约是64(),信封的面积大约是200(),操场的面积大约是3600()。

充分利用学生熟识的例子,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如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的物体,除了大拇指指甲之外,还有衬衫的纽扣、电话机的某个按键等等,而一张一般邮票的面积大约是5平方厘米、一张电话卡或银行卡的面积大约有46平方厘米。当学生头脑中储存了肯定数量的典型例子之后,他们在实际测量时,便能快速提取有关面积单位的表象并作出初步的估计和推断,进而提高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的针对性。

组织好应用面积单位干脆计量或估计面积大小的活动,逐步提高对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大小的干脆推断实力。一方面,要求学生用有关的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