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秋色浩无际宋·管鉴同子仪、韦之登舟青阁,用韦之韵秋色浩无际,风露洗晴空。登临江山胜处,楼倚最高峰。好是夕阳低后,四野暮云齐敛,遮尽远山重。城郭参差里,烟树有无中。坐间客,才论斗,气如虹。挥毫万字,举双白眼送飞鸿[注]。莫问梅仙丹灶,休觅山灵蕙帐,追忆采芝翁。便草凌云赋,归奏大明宫。[注]白眼送飞鸿:指以阮籍和嵇康为代表人物的魏晋风度。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浩”“洗”二字描绘秋色的壮美,起笔不凡,足见词人襟怀。B.词人登临山巅,但见黄昏时分暮云四合,掩映群山,意境开阔渺远。C.暮霭下的城郭、烟树参差错落,若有若无,宛如一幅绚丽的山水画。D.下片由景及人,写词人和坐间朋友才华横溢,谈吐高雅,气度不凡。16.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像魏晋名士一样,不理会世人的评价,追求独立的人格;②不去求仙问道拒绝归隐山林;③积极进言,希望建功立业,有文人的责任担当。【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与赏析。C.“城郭参差里,烟树有无中”描绘了城郭和烟树在暮色中若隐若现、模糊不清的景象,给人以朦胧、悠远之感,而非绚丽的色彩。选项中“绚丽的山水画”是错误的;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情感主旨分析。“坐间客,才论斗,气如虹”三句描绘了词人与友人相聚时的场景,他们的才华出众,气度非凡,论辩时神采飞扬,气势如虹。这体现了词人对于才华和能力的追求,以及对于自我价值的肯定;“挥毫万字,举双白眼送飞鸿”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词人的豪迈气概,他挥毫泼墨,洋洋洒洒万字成文,以白眼向天,送飞鸿远去,象征着他不拘一格、超越尘世的自由精神;“莫问梅仙丹灶,休觅山灵蕙帐,追忆采芝翁”三句,词人表达了对于炼丹求仙、隐居山林的否定态度,他不愿意追寻虚无缥缈的仙道,也不愿沉浸于过去的回忆之中,而是选择积极面对现实,追求更高远的理想。因此,整首词的下片通过描绘词人与友人的才华论辩、豪迈气概以及对仙道隐居的否定态度,展现了词人积极进取、慷慨豪放的人生态度。2024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东兵长句十韵(节选)杜牧狂童①何者欲专地,圣主无私岂玩兵。雄如马武皆弹剑,少似终军亦请缨。羽林东下雷霆怒,楚甲南来组练明。即墨龙文光照曜,常山蛇阵势纵横。落雕都尉万人敌,黑槊将军一鸟轻。凯歌应是新年唱,便逐春风浩浩声。【注释】①狂童,指刘稹。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把藩镇刘从谏之侄刘稹蔑称为“狂童”,表达圣主出师的正义。B.“马武”“终军”使用“马武弹剑”“终军请缨”的典故表现勇武。C.“万”和“一”用字精妙,刻画出作战将领们所向披靡的勇猛形象。D.东兵在新春赢得了胜利,“凯歌”两句描画出了大捷后的喜悦盛况。16.杜牧重视诗文的社会功用,在《阿房宫赋》中就表现出了“经国济世”的深层士臣心理,请简要概述这一心理在上述古诗文阅读三则材料中的体现。【答案】15.D16.①杜牧关心时局,劝说刘司徒应有忠于朝廷、效力朝廷之义;②杜牧洞察局势,结合实际情况向李司徒提出平叛策略;③杜牧关切战事,坚信正义之师充满信心,鼓励朝廷上下充满信心。【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描画出了大捷后的喜悦盛况”错误。“凯歌应是新年唱”中的“应”是“应该”意,表达了诗人对“东兵”大捷的美好期待。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古诗文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材料一中,杜牧关心时局,杜牧认为上党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武器装备充裕,将士聪明睿智,勇猛善战,对维护国家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刘司徒享用尊贵的爵号禄位,拥有众人比不上的声望,却按兵不动,在藩镇叛乱的危局中作壁上观。因此,劝说刘司徒“若此者,将军行仁政,来高才。苟行仁政、来高才,若非止暴乱,复何汲汲如是邪”,应有忠于朝廷、效力朝廷之义。材料二中,杜牧洞察局势,根据材料“其用武之地,必取之策,在于西面。今者严紫塞之守备,谨白马之堤防。以青州五千精甲,宣、润二千弩手,由绛州路直东径入,不过数日,必覆其巢。以某愚见,不言刘稹终不能取,贵欲速擒,免生他患”可知,杜牧结合实际情况向李司徒提出平叛策略;诗中把藩镇刘从谏之侄刘稹蔑称为“狂童”,表达圣主出师的正义;使用“马武弹剑”“终军请缨”的典故表现将士的勇武;“落雕都尉万人敌,黑槊将军一鸟轻”刻画出作战将领们所向披靡的勇猛形象,可见杜牧关切战事,“凯歌应是新年唱”表达了诗人对“东兵”大捷的美好期待,坚信正义之师必胜,鼓励朝廷上下充满信心。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夏日过摩诃池①陆游乌帽翩翩白紵轻,摩诃池上试闲行。淙潺野水鸣空苑,寂历斜阳下废城。纵辔迎凉看马影,袖鞭寻句听蝉声。白头散吏元无事,却为兴亡一怆情。【注】①摩诃池:又名龙跃池、宣华池,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心。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应是陆游的晚年之作,诗人描写了夏日摩诃池闲游的情景,生动而真实。B.首联中的“闲”字,总领全诗,既点明出行的原因,又定下全诗闲适的基调。C.颔联中最传神的其中一字是“废”字,与“废池乔木”的“废”字意义相同。D.此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事中言志,景中见情,三个方面相得益彰。16.陆游晚年时依然保持着雄健有力的诗风,对此朱熹评价为“老笔尤健”,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尤健”体现在哪些方面。15.B16.①诗人见到野水、空苑、斜阳和废池等景物,对时代的沧桑和变迁产生了深深的伤感之情,但并未有因此而意志消沉;②诗人虽然年老,但仍精神饱满地在夏日骑马寻诗;虽然闲散,但仍然心系国家,心忧国家。【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B.“又定下全诗闲适的基调”错误。“闲”并非此诗的感情基调。前半首注重体现“闲”,后半首注重体现“怆”。

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雄健有力指刚健有力量,要结合相关意象和作者的情感分析。颔联“野水”“空苑”“斜阳”“废城”几个意象渲染了一派荒凉的意境,借景抒情,体现诗人因时代的沧桑和变迁产生了深深的伤感之情;尾联“白头”写出诗人年老,“散吏元无事”写出诗人虽闲散、无事,“却为兴亡一怆情”直接抒情,表达诗人仍然心忧国家,体现了诗人并没有消沉。颈联“纵辔迎凉看马影”写出诗人在夏日里骑马的画面,“袖鞭寻句听蝉声”写出诗人寻诗、听蝉叫,突出其闲适,也传达出其豁达;“却为兴亡一怆情”,意思是此刻虽闲适,但仍为国家兴亡担忧,表现其年老也没有忘记为国事忧虑的责任感。2024届广东省高三一模语文试卷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①姚合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沉。画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寻。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色是春光染,香惊日气侵。试尝应酒醒,封进定恩深。芳贻千里外,怡怡太府吟。【注】①舍弟:指作者胞弟姚勖,时任毗陵刺史。茶山:指顾渚山,贡茶产地。②太府:此处指太府寺卿,太府寺是掌管钱帛、物资、贸易等的官署。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出溪路景色之美,“花影”句描绘两岸山花烂漫,紧扣“好”字。B.姚勖一行人溯罨溪而上,不只为了入山采茶,更为了一同探寻春山胜景。C.“芳新”“幽嫩”代指树上新茶,突出了新茶的香味与质地,用词精致。D.尾联想象太府官员为所贡之茶感到欣喜,表明作者期望进贡之事圆满完成。16.本诗的“试尝应酒醒”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晴窗细乳戏分茶”都涉及“茶”,这两句在表达意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5.B16.①“试尝应酒醒”一句中,“试尝”指鉴定茶的品质,品质好方可封装进贡,表现了姚勖对采茶进贡一事的慎重细心;“应酒醒”为诗人的揣测,意在说明茶叶品质优良。②陆诗的“晴窗细乳戏分茶”一句,用戏玩烹茶表现诗人在临安寓所等待召见时的无聊,含蓄表达了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无奈。【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B.“更为了一同探寻春山胜景”错误,根据注释和首句“采茶溪路好”可知,姚勖一行人入山的主要目的是采茶,而非探寻春山胜景。“春山客共寻”是为了寻路登山采摘新茶,所以诗人才会用“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写茶树的新芽。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人创作意图的能力。“试尝应酒醒”意思是:鉴定茶叶品质的时候,要去除醉态,身上不能残存酒味,其意在不能有任何异味。“封进定恩深”意思是:包装加封进贡朝廷后,一定会获得皇上的重赏。姚勖作为毗陵刺史,亲自进山监督贡焙乃其职责。诗人获知胞弟毗陵刺史姚勖同僧人取道罨溪进入顾渚山采制贡茶,便展开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应酒醒”当是虚写,“试尝”表现了姚勖的恪尽职守,鉴定贡茶时的认真、仔细,如此才能选制出好茶,进贡朝廷,获得皇帝隆恩,暗含了诗人对胞弟的期许。陆诗的“晴窗细乳戏分茶”表面描写闲居生活。陆游矢志抗金,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州。严州知州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抗金的愿望再一次落空,诗人只能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2024届广东省东莞市八校高三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5~16小题。点绛唇·桃源秦观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新党章惇被起用为相,大肆打击元祐旧党。秦观接连被贬杭州、处州、郴州等地。这首词可能作于词人被贬郴州之时。据传郴州以北有桃花源。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醉漾”一句中的“醉”字一语双关,既指词人喝醉酒,也指词人陶醉于眼前美景。B.“烟水”两句勾勒出一幅壮阔而迷蒙的黄昏景象,“茫茫”“千里”给人天涯漂泊之感。C.“山无数”“烟水茫茫”构成“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界,这致使词人“无计花间住”。D.“乱红”句运用借代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花纷纷飘落的唯美画面,烘托出凄凉的氛围。16.这首词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写了“桃源”,但抒发的情感有同更有异。请结合两首诗歌对其情感的异同进行简要分析。(6分)15.【C】解析:C.“这使词人‘无计花间住’”错,词人“无计花间住”原因还有“尘缘相误”。故选C。16.(1)相同点:两者都借“世外桃源”(1分)这一意象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1分)。(2)不同点:①秦观因个人屡遭贬谪而产生对隐居生活的向往(1分),因而本词还蕴含了词人欲归而不得归的迷茫和悲哀(1分)。②《桃花源记》则通过描绘一个与现实的污浊黑暗截然相反的美好境界(1分),来表现作者对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理想生活的追求(1分)。)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模拟试题(二)古诗赏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龙潭夜坐明王守仁①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8.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9.本诗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三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参考答案:8、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的情怀。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前三联写野外之景,多清凄,表现作者不得志的心境,也反映当时时政的萧条不如意,但是最后一联的“无限情”则表现作者的积极态势,并不会因失意而消沉,会继续努力,因为这片山河寄托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