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对比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解析版)_第1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解析版)_第2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解析版)_第3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解析版)_第4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4文言文对比阅读

真题练

一.常考真题(共10小题)

1.(2022∙陕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尽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

“生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帝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

其南。引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①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久既而弥

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

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怀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

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雨麦:下麦雨。②有年:丰年。③作(bion):喜乐,欢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愚进亦忧,退亦忧这

②生天下之忧而忧在……之前

③始检官舍修建

④引那种树水,水流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

一项是B

A.或异二者书为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予至扶风之明年

D.以为休息之所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亭以雨名,志喜也。

(4)两位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忧乐观”,有何不同?

【答案工

(1)①这;②在……之前;③修建;④水,水流。

(2)B

(3)①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

(4)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轼:与民同乐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

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是:这;

②句意: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先:在……之前;

③句意:才开始造官邸。治:修建;

④句意: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流:水,水流。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常见虚词的几种

基本用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之”的意义和用法是:结构助词,的。

ACD.“之”的意义和用法均为“结构助词,的”;

B.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故选:Bo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

“增、册人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

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微,如果没有。归,归依。句意: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重点词:以,用。名,命名。句意: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

(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根据【甲】文中"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乎”可知范仲淹的“忧乐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根

据【乙】文中“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怀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

愈,而吾亭适成”可知,苏轼的“忧乐观”是:与民同乐。

2.(2022•阜新)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各题。

【甲】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

①王孙圉聘于晋①,定公飨②之。赵简子鸣玉以相③,问于王孙圉日:“楚之白拓④犹在乎?“

对日:“然。”简子日:“其为宝也几何矣?”

②日:“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日观射父⑤,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

口实。又有左史倚相⑥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

若夫白圻,先王之玩也,何宝焉?圣⑦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

(选自《国语•王孙圉论楚宝》,有删改)

【注释】①王孙圉(y£0聘于晋:王孙圉访问晋国。聘:访问。②飨(xiαng):用酒食

款待,宴享。③鸣玉以相:弄响身上的佩玉给(王孙圉)看。鸣:弄响。相:本义察看,

这里指给……看。④%(h⅛ng):系在玉佩上部的横玉。⑤观射父:楚国大夫。⑥倚相:

人名,楚国史官。⑦圣:通达事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才美不外加见余大喜日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战于长勺

C.未尝为宝或异二者之为

D.其为宝也几何矣其真无马邪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楚之白圻犹在乎?

(3)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

(4)甲文中作者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对待人才?

(5)甲、乙两文都论述了人才的重要性。甲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揭示了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乙文用“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揭示人才之所以

成为国宝的原因。(请用乙文中原句回答)

【答案】:

(1)B

(2)①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来喂养它。

②楚国的白布还有吗?

(3)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

(4)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5)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

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见:同“现”,显现/看见;

B.于:都是“在”;

C.为:作为/心理;

D.其:它/难道;

故选:Bo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语:食,通“饲”,喂;其,指千里马,代词;千里,名词动用,能日行千里。

句意: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来喂养它。

②重点词语:之,的;玲,系在玉佩上部的横玉;犹,还。句意:楚国的白跖还有吗?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

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占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

辅助句读。

“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意思是:还有左史倚飨,能够说出(先王)的训导

和典章,陈述各种事物。“又有左史倚相”动宾结构,应在“相”后停顿;“能道训典”

动宾结构,应在“典”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对统治者的错误做法,

从反面理解,作者则是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要求用乙文中原句回答。

根据提干“揭示人才之所以成为国宝的原因”的提示,找到乙文“圣能制议百物,以辅

相国家,则宝之”可提炼出: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意思是:贤能够掌握和评判

万事万物,以辅佐国家的,就将他当做宝。

3.(2022•兴安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己而之细柳军,军士吏破

甲,锐兵刃,骰弓弩,持满。天子生年至,不得入。先驱日:“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日:

,,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

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日:“将军约,

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

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日:“嗟乎,此真将军矣!鬟者霸上,棘门军,若儿

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周亚夫反对王信封侯

司马迁

窦太后日:“皇后兄王信可侯也,帝趣①侯信也!”景帝日:“请得与丞相议之」

议之,亚夫日:“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

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J景帝默然而止。

(有删改)

【注】①同“促”,赶快。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

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行引导的人员

③鬟者霸上、棘门军:先前

④非刘氏不得手:封王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己而之细柳军

A.何陋书有《陋室铭》)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C.辍耕本垄上(《陈涉世家》)

D.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②景帝默然而止。

(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周亚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1)①同"披",穿着;②先行引导的人员;③先前;④封王。

(2)C

(3)①于是,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

②景帝沉默不语,只好作罢。

(4)周亚夫是一个守职尽责,军纪严明的将军;也是一个不畏强权,坚守原则的丞相。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

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官兵都披戴盔甲。被:同“披”,穿着。

②句意:皇上的先行卫队到「营前,不准进入。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③句意: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曩:先前。

④句意:不是刘氏家族的人不能封王。王:封王。

(2)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辨析。例句的“之”是“动词,至『’的意思。

A.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B.结构助词,的;

C.动词,到;

D.代词,代指千里马;

故选:Co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①重点字词:乃,于是:军,驻军。句意:于是,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

②重点字词:默然,沉默不语的样子;止,停止。句意:景帝沉默不语,只好作罢。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由甲文“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介胄之士不拜,请

以军礼见”可知,周亚夫是一个守职尽责,军纪严明的将军。

由乙文“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可知,面对窦太后和景帝想要给王信封

侯一事,周亚夫坚持认为没有立功,封他为侯是违背规约的,可见周亚夫不畏强权,坚

守原则。

4.(2022•鄂尔多斯)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诸碧®多失守,仲淹自请行②。

先是③,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铃辖④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

卑者先出。仲淹日:“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

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便更出御贼。

明年正月,诏诸路人讨,仲淹日:“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

瘦人饥,势易制也。当事要害,拓疆御寇,策之上也。”帝皆用其议。

仲淹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碧,稍招还流亡,城十二碧,羌汉之民,相踵归业。诸羌

来者,仲淹皆推心接之。

仲淹为将,贼不敢辄犯?境。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智,同“寨”。②行:这里指前往御敌。③先是:指范仲淹到延州之前。④铃(qi

an)辖:地方统兵官,位在总管之下,都监之上。

渔家傲•秋思①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释:①选自《范仲淹全集》。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命为陕

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取败之道也方法

②便更出御贼派遣

③我师暴露军队

④当事要害占据

(2)下列句子中做标注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多官为先后以塞忠谏之路也

B.策之上也已而之细柳军

C.根踵归业鸡犬祖闻

D.贼不敢辄犯其境其一犬坐于前

(3)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

(4)在选文中,从“自请行”可以看到一个①爱国有担当的范仲淹。在镇守西北边

陲之时,作为将领,他改革军制,不②“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填选文中原句)

调兵遣将,而是依据战况、天气等来领兵、指挥作战。

作为词人,面对紧张的战事,他以词抒怀。《渔家傲•秋思》一词,上片写景,用一

个③“异”字,把看到的大雁、④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的特点统领

起来;下片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用对比和⑤用典的表现

手法,表达了他此时⑥忧国思乡的复杂情感。全词意境苍凉而悲壮。

【答案】:

(1)①方法;②派遣;③军队;④占据。

(2)C

(3)遇到敌人侵略需要抵御时,那么官品低的将领将先出击(迎战)。

(4)①爱国有担当②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③异④边声⑤用典⑥忧国思乡。

【解析】(I)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①句意:这是自取失败的办法。道:方法;

②句意:派遣他们轮流出战抵御敌军。使:派遣;

③句意:我军露宿挨冻。师:军队;

④句意:应当占据险要之地。据:占据。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

的内容来考虑。

A.不同,以:凭/以致。

B.不同,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动词,至上

C.相同,相意思都是“互相”。

D.不同,其:他的/其中。

故选:Co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

和意译相结合。

重点词语有:则,那么;卑,低微。句意为:遇到敌人侵略需要抵御时,那么官品低的

将领将先出击(迎战)。

(4)①结合“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诸碧多失守,仲淹自请行”可以看出范仲淹爱国

有担当;②结合“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

众寡,使更出御贼”可以看出范仲淹不再“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

③词上片重在写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④上阕先用“异”字总写边塞秋景与内地的不同,然后以大雁、边声、长烟、落日、孤

城等意象描绘了“肃杀、悲凉的边塞风光;⑤“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

句中,“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化用典故;⑥表现作者忧国思乡

的情怀。

5.(2022•资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募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

可廨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

令既具①,未布②,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

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日“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

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日:“法之

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⑨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鲸④其师公孙

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木谀,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

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①具:准备就绪。②布:颁布,公布。③嗣:继承。④繇:即墨刑,用刀在面额

上刻字,再涂以墨。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A

A.故人不独亲耳亲回也不改塞乐

B.货恶其弃于地也皆以美于徐公

C.恐民之不信已而书细柳军

D.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乃不知有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

B.盗窃机歌而不作作乱害人

C.令行于民期年满一年

D.秦民K啜大声说话

(3)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明日,秦人皆趋令。

(4)“大同”社会是儒家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推行新法后的秦国是否进入了“大同”

社会?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述你的看法。

【答案】:

(1)A;

(2)I);

(3)①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

②第二天,秦人都遵从了法令;

(4)儒家认为“大同”社会的天下都是公共的。人们做事都为天下公共利益着想,社会

管理一定推举贤德和能干的人来主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定讲求信用,保持和睦友善。

而秦国在商鞅变法十年后,发生的变化是“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

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即路上没有人将别人丢的东西据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

家家富裕充足,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社会秩序

良好,人们关系和谐。所以,我认为推行新法后的秦国进入了“大同”社会。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

词语,尤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情况。

A.其:代词,他的/其:代词,他的;

B.于:介词,在/于:介词,比;

C.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之:动词,至I」;

D.乃:副词,于是/乃:副词,竟然。

故选:Ao

(2)本题考查对词语古今异义和通假字的理解。学生需结合句意分析。

ABC.正确;

D.有误,“说”通“悦”,高兴的意思。“大说”即高兴、开心。

故选:Do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可运用增、删、调、换、补等方法,尽可能

做到翻译准确和流畅。此外,翻译时,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情况。

①重点字:行,公。句意: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

②重点字:趋令。句意:第二天,秦人都遵从了法令。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学生需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然后言

之有理即可。

示例:儒家认为“大同”社会的天下都是公共的。人们做事都为天下公共利益着想,社

会管理一定推举贤德和能干的人来主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定讲求信用,保持和睦友

善。而秦国在商鞅变法十年后,发生的变化是“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

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即路上没有人将别人丢的东西据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

盗贼,家家富裕充足,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社

会秩序良好,人们关系和谐。所以,推行新法后的秦国进入了“大同”社会。

6.(2022•安顺)古代诗文阅读。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

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

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潮源堆③,碎石积成,出水数

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J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潮漱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I)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C

Λ.两岸连山,略无照处宫网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

怀古》)

B.仰视天如匹练然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C.有时萼发白帝期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

谏》)

D.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

(2)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A.半夜时分从亭子里自然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B.虽然乘着马在风中奔跑,也没有走水路快。

C.陆游一路行来,发现圣姥泉上面盖着一块有裂缝的石头。

D.乙文中作者从大溪口出发,进入瞿塘峡,经过圣姥泉,到达瞿塘关。

(3)甲文中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写出了山连绵不断的特点,请找出乙文中

描写山的句子并概括其特点。

【答案】:

(1)C

(2)D

(3)“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这里写出了山高耸入云、陡峭的特点。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阙:同“缺”,空缺(或缺口)/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B.然:……的样子/然而;

C.朝:早晨/早晨;

D.则:就/如果。

故选:Co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句中重点字词有:亭午,正午。夜分,半夜。句意为:如果不是正午或者半夜,

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B.有误,句中重点字词有:虽,即使。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不以,不如。

句意为: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C.有误,句中重点字词有:油盎,油瓶。罅,裂缝。句意为:看起来犹如油盎。经过圣

姥泉,发现大石上有一个豁口。

D.正确。

故选:Do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看出山的绵延不绝、高

大巍峨的特点。从''对耸”“上入霄汉”“平如削成”分析山高耸入云、陡峭的特点。

7.(2022•西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里邮,猥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

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

竭鸳钝,摆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

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后世唯诸葛武侯有伊尹①风味。其草庐三顾而后起,与耕莘②聘币③,已略相等。其告

后主日:“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④。若死之日,不使库有余帛縻有余粟以负陛下J观此言,则其视

富贵为何等物!故先主临终谓之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非先主

照见孔明肝胆,其肯发此言!

(节选自《鹤林玉露》)

[注]①伊尹:商朝开国元勋之一。②耕莘(shmn):相传伊尹未遇汤时耕于莘野,隐居乐

道。③聘币: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汤使人以币聘之。④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没有别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不使库有余帛縻有余粟以负陛下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卑微、见识短浅。

②摆除奸凶铲除。

③已略相卷相像。

④政先主临终谓之日所以。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4)结合[甲][乙]选文简要概括孔明的忠心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不使/库有余帛糜有余粟/以负陛下。

(2)①身份卑微、见识短浅。

②铲除。

③相像。

④所以。

(3)①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

②继承父位的嫡长子可以辅佐就辅佐;如果他没有才能,您可以自己决断。

(4)孔明的忠心表现在:知恩图报,尽职尽责,一心为主,不图私利。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

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

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句意:不会让仓库里有多余的丝织品,粮仓里有多余的粮食,来辜负陛下。断句:不使/

库有余帛有余粟/以负陛下。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

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卑鄙:身份卑微、见识短浅。

②句意: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攘除:铲除。

③句意:大致相像。类:相像。

④句意:所以刘备临终前对他说。故:所以。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受任,接受任务。于,在。句意: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

奉行使命。

②重点词:辅,辅佐;不才,没有才能;取,决断。句意:继承父位的嫡长子可以辅佐

就辅佐;如果他没有才能,您可以自己决断。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

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从甲文:“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知,诸葛亮知恩图报:从“受命以来,夙夜忧

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可知,诸葛亮谨记先帝遗嘱,

尽职尽责;从乙文“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

别无调度,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库有余帛康有余粟以负陛下”可知,

诸葛亮一心为主,不图私利。

8.(2022•宁夏)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

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

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①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①洒然:潇洒脱俗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略无网处同“缺”,空隙、缺口。

②素湍绿潭白色。

③艮多趣味甚,很。

④草树众而泉石豪美好。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3)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甲】【乙】两文都写了山,分别说说它们是如何表现山的特点的。

【答案工

(1)①同“缺”,空隙、缺口

②白色

③甚,很

④美好

(2)①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②于是心胸潇洒脱俗而清醒通明,更加想要长久地留在此地,忘记了回去。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甲文写出了山的连绵不断,高大雄伟,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乙文写出/群

山环绕的样子,直接写出了山的特点。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

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

②句意为: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素:白色。

③句意为:确实趣味无穷。良:甚,很。

④句意为: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嘉:美好。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

和意译相结合。

①重点词语有:虽,即使。奔,这里指飞奔的马。不以疾,没有这么快。句意为:即使

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②重点词语有:醒,醒来。欲,想。归,回。句意为:那么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

甚至久留而忘了回去。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

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

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

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据此断句为: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

响/哀转久绝。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依据甲文“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出了山的连绵不

断;而“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写出山的高大雄伟。“两岸

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是正面描写山的高大,“隐天蔽H,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是侧面写出山的高大。乙文“群山之相环”写出群山环绕的样子;“泉石嘉”直接写

出山的秀丽。

9.(2022•淄博)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徐霞客游记二则(节选)

[甲]

又西二里,遥闻水声轰轰,从陇隙北望,忽有水自东北山腋泻崖而下,捣入重渊,

但见其上横白阔数丈,翻空涌雪,而不见其下截,盖为对崖所隔也。复逾阜①下半里,遂

临其下流,随之汤汤西去,还望东北悬流,恨不能一抵其下。担夫日:“是为白水河。前

有悬坠处,比此更深。”余恨不一当其境,心犹t兼愫咒

(节选自《游白水河瀑布日记》)

[乙]

于是又西南行睦③间,三里,转而西,三里,过一小石梁,其西则平湖浩然,北接海

子,南映山光,而西浮雉堞④,有堤界其中,直西而达于城。乃遵堤西行,极似明圣苏堤,

虽无六桥花柳,而四山环翠,中阜弄珠,又西子之所不能及也。湖中鱼舫泛泛,茸草新

蒲,点琼飞翠,有不尽苍茫、无边漫瀚之意,湖名“花⑤碧”,有以也。

(节选自《游花碧湖日记》)

[注释]①阜:土山。②慌慌(qian):遗憾。③膜(cheng):田间的土填子。④雉堞(Zh

1di6):泛指城墙。⑤花:zɪO

(1)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

文言字词方法解释

但见其上横白阔数丈课内迁移法:但闻黄河A只

流水鸣溅溅(《木兰

诗》)

遂略其下流参考成语法:身暗其境B到

复避阜下半里查阅字典法:①越过,C越过,超过

超过。②更加。

有堤界其中古今联系法:有墙壁隔D隔断

着,有廊子多着,层次

多了,景致就见得深

了。(《苏州园林》)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W不见其下截饮少辄醉,W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B.盖为对崖所隔也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C.乃遵堤西行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I).基西则平湖浩然基真无马邪(《马说》)

(3)[乙]文画线句中加点动词运用精当,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品析其表达效果。

其西则平湖浩然,北接海子,南映山光,而西浮雉堞,有堤界其中,直西而达于城。

(4)同是写水,[甲][乙]两文所写之水特点迥异,作者观水之情亦不相同,请概括分析。

【答案】:

(1)只到越过,超过隔断

(2)B

(3)这句话描写了桥西是浩荡的平湖,北边和浪穹海子相连,南边映衬山色,而西边城

墙耸立,湖中有堤为界,堤一直往西通到城的美景。“映”是映衬的意思,写出了山光水

色相映衬的美景;“浮”字表现了城墙耸立的情状。表达了作者对超碧湖美景的喜爱与赞

美。

(4)甲文作者因为不能亲临其境•次,心里仍很遗憾。乙文作者表达了对花碧湖美景的

喜爱与赞美。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词语的积累,也可以

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还可运用课内迁移法、参考成语法、查阅字典法、古今联

系法。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中,“但”是只的意思、。运用运用课内迁移法,可知“但见其上

横白阔数丈”中,“但”是只的意思。

“身顺其境”中,“临”是到的意思。参考成语法,可知”遂顺其下流”中,“临”是到

的意思。

“复逾阜下半里”意思是:再越过山阜下走半里。逾:越过,超过。

“有廊子外着”中,“界”是隔断的意思。运用古今联系法,可知”有堤外其中”中,“界”

是隔断的意思。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

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

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A.连词,表转折,去限/连词,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

B.介词,被。/介词,被。

C.连词,于是。/副词,甚至,竟然的意思。

D.代词,它的。/“难道”的意思,表示反问语气。

故选:B«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要先读懂句子意思,再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字“映”“浮”来品

析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要读懂每篇文章的意思,抓关键语句理解作者情感。

从甲文中“余恨不一当其境,心犹悚谦”可知,作者因为不能亲临其境一次,心里仍很

遗憾。乙文中作者表达的是对花碧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10.(2022•枣庄)阅读下面两则文言选段,完成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

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王冕①者,诸暨②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

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踏田者,父怒,挞③之,已而复如初。母日:“儿痴如

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琅琅达旦。②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⑤细闻而异之,录为

弟子,学遂为通儒。

(节选自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①王冕:元末著名画家、诗人。②诸暨:今浙江境内。③挞:用鞭棍等打人。④长

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熄的油灯。⑤韩性:元末大学者。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无从或书以观听妇前篡词(《石壕吏》)

B.录毕,奉送之双兔傍地串(《木兰诗》)

C.执第映长明灯读之执蒙而临之(《马说》)

D.父怒,挞之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3)甲、乙两选段最能体现宋濂、王冕好学的一个字分别是嗜、痴

(4)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大家,善于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表达效

果。请从两选段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处,简要分析这一手法的作用。

【答案工

(1)B

(2)①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②安阳韩性听说后,认为王冕与众不同。(或译为“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他感到很惊异”

也可)

(3)嗜痴

(4)示例:①以先达的“叱咄”和“我”的“色愈恭,礼愈至”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

学、不怕训斥的刻苦学习态度。②以佛像的“狞恶可怖”与王冕的“恬若不见”相对比,

突出了王冕能够不被外物干扰、聚精会神读书的优秀品质。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词义辨析。

A.得到/表达;

B.都是“跑”的意思:

C.书/马鞭;

D.代词,指王冕/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故选:B«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关键词:以,表原因;是,代词,此,这;以是,因此。假,借、借给。句意:因此,

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②关键词:闻,听说;异,对……感到惊异。句意:安阳韩性听说后,认为王冕与众不

同。(或译为“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他感到很惊异”也可)

(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通读两个选段可知,甲文段主要记叙了宋濂的

读书和求学的经历,以“余幼时即嗜学”一句总领下文,突出宋濂的“嗜”学。乙文段

记叙了王冕想尽办法读书,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其母所说的“儿痴如此”直接点明了

他在学习上的“痴二

(4)本题考查考生对对比手法及其作用的把握。考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不难作答。结

合所学不难理解①句的意思,该句中“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宋濂的谦卑恭敬形成对

比,突出了宋濂虔诚、认真的学习态度。②句的意思是“佛像多是泥塑的,面目狰狞凶

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由此可知,该句中佛像的

可怖与王冕的安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王冕读书时的专心。

二.易错真题(共10小题)

11.(2022∙威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

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日:“尊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日:“若为佣耕,何富

贵也?”陈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遹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

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

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目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

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

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

日:“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日:“此教我先威

众耳J乃丹书帛日“陈胜王”,置人所瞥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

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日:“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缅①。乃喟然加叹日:”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J

退而深惟②日:“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丙】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T)鲁迅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注释】①累细(χi⅛):捆绑犯人的绳索。②惟:思。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①有富贵,无相忘②故不为可得也

B.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C.①扶苏以数谏或②既克,公问其故

I).①今更闻无罪②皇王命急宣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辍耕之垄上②何陋之有

B.①为天下唱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C∙①固以怪之矣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D.①乃喟然痼叹日②康肃笑W遣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你对司马迁的评价。

【答案】:

(1)C

(2)D

(3)①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②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

(4)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倾注了

全部心血,写成了《史记》。《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例。特别是他遭遇不幸

后忍辱负重,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更为后人所敬重。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苟:如果/苟且;

B.亡:逃跑/同“无”,没有;

C.故:原因/原因:

D.或:有人/有时。

故选:Co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之:动词,往,至V宾语前置的标志;

B.为:介词,给,向/动词,是;

C.以,同"已”/因为:

D.而:表示修饰/表示修饰。

故选:D.

(3)本题考查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句子时要注意

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

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

人。安,怎么。句意: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②重点词:究,探究。通,贯通。句意: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

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理解。根据【甲】文可以看出司马迁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史学

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从【乙】文可以看出

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

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从【丙】可以知道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遗业,完成《史记》

及“推古天变”之任务,并明确表述为“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其结论表述在《天

官书》中,即据春秋242年之间日食三十六、彗星三见等星象,联系点天子衰微、诸侯

力政、五伯代兴及到战国及秦汉之际的社会变乱动荡,而总结出天运三十年一小变,'

百年一中变,五百年一大变,三大变为一纪,三纪而大备的“大数”,最后才认为“天人

之际续备”。这是司马迁星学之应用的最重要之范例,在整个星学历史上占有最高地位。

鲁迅认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J司马迁写文章“不拘于史

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因而《史记》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J鲁迅的评价成为《史记》评论中的不朽名言。

12.(2022•温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