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十三大考点分类闯关宝典表达方式(原卷版+解析)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十三大考点分类闯关宝典表达方式(原卷版+解析)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十三大考点分类闯关宝典表达方式(原卷版+解析)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十三大考点分类闯关宝典表达方式(原卷版+解析)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十三大考点分类闯关宝典表达方式(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记叙文阅读十三大考点分类闯关宝典----表达方式(原卷版)闯关秘籍在中考记叙文中,表达方式分为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在阅读理解中对这部分题型的考察,会在记叙文阅读和诗歌阅读中出现,我们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几种表达方式不会单独适用,一般会着重运用一种表达方式,其他兼用。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往往放在故事叙述结束或者基本结束之后,我们在看到议论和抒情的句子的时候,一定要打起精神,因为这些话中,往往代表了作者的观点和情感,也往往是文章的中心。我们提炼文章主旨的时候,一定会用到结尾议论和抒情的部分。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闯关技巧表达方式(一)记叙: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记叙文,是通过对事情和人物的描述,来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所以记叙文中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而在记叙中,我们常用的方法又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初中阶段我们要了解前三种就可以。这三种记叙方法,在中考阅读理解中比较容易考察的就是倒叙和插叙,下面我们将顺叙、倒叙、插叙的作用分别讲解。1.顺叙:这是我们写文章经常用的方法,我们在叙述故事的时候,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文章,让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故事的梗概。比如《藤野先生》《老山界》《散步》,就是按照顺叙来行文。我们可以把顺叙的结构比作:1-2-3.顺叙的作用:故事叙述有头有尾,使读者读起来条理清晰,脉络清楚。2.倒叙:与顺叙相反,倒叙在讲故事的时候是先说结果的,按照结果——起因——经过来写文章。如《背影》《回忆我的母亲》。我们可以把倒叙简要地比作:3-2-1.倒叙的作用:因为倒叙是先告诉我们结果,所以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且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富有层次。3.插叙:插叙依然是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行文的,但是在文中的经过环节,暂时中断故事的叙述,作者会插入一段看似跟文中内容无关的话,但其实是为了突出人物的形象品质,交代故事背景,推动故事发展等。如:《故乡》《孝猴》。我们可以把插叙简要地比作:1-2-2.5-3。需要题型大家注意的是:插叙的作用在中考和高考中出题频率较高,而且分值在2-3分,所以对插叙部分的作用,我们着重讲解,大家也要着重记忆。其实,插叙的部分我们在分析关键段落的作用时候讲过。插叙只出现在文章的中间,所以在考察句段作用的时候,我们看到句子在中间,就要想两个内容:不是过渡,就是插叙。插叙的作用:插叙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补充说明,回答插叙的作用的时候,我们要仔细来分析,这也是中考阅读理解非常容易出题的部分。结合本段回答:补充交代……的内容。结合上文回答:揭示上文……的原因。结合下文回答:推动故事情节向下发展,为下文故事情节做铺垫。结合全文回答: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人物形象,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故事情节情感人,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二)描写:描写是把我们写作对象的情态、状貌详细地描绘出来的一种方式,它其实是我们文学创作中主要的表达方式之一。在阅读理解中,这也是必考题型。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这几个都是我们在阅读理解中常见的考察点。1.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神态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我们可以洞察人物的性格;通过对外貌、衣着服饰的描写,我们可以知道主人公的境况;动作描写就是人物所做动作的描述;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反映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想法。所以,人物描写是我们突出人物性格、品质、特点所用的最基本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人物描写中我们所熟悉的五种描写方法,是对人物的正面描写,是直接表现所描写人物,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所以,我们自己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要想塑造文章人物,你也要使用对这个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2.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我们在第十八节中重点讲过,详细内容请参照3.场面描写:场面描写很多人会弄混淆。其实我们在参加运动会、阅兵式、放烟花、大扫除、热闹的菜市场等等,这都是一些场面。一般场面描写是众多人物在一起所组成的场景,所以我们在写场面描写的时候,要注意点和面的结合,点是你要表现的主要人物,面是当时场景的气氛。场面描写单一的表达是不够的,我们也要注意多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综合应用,才能将当时的氛围给描绘出来。(三)抒情抒情就是将对人物、事物、景物的看法个性化地表达出来。而你在抒发感情的时候,有多种方法来抒发:1.直接抒情:也可以叫做直抒胸臆。简单地说,就是你的看法和观点:明明白白地通过你的心里和嘴巴给说出来,直截了当不含糊。直接抒情的好处就是:坦率质朴,很能打动人心。如《我的语文老师》,作者魏巍将对蔡芸芝老师的爱直接抒发出来:“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能不爱她?我多么思念我的蔡老师啊”,读起来感人至深。2.间接抒情:而在我们的众多作品中,作者或者诗人要想抒发感情,很多时候都不是直接说出来,他们认为那样不美,太直接不含蓄。所以作者都喜欢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那就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多种多样,在中考中考察的也大都是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寄情于理等等。像《落花生》《与妻书》都是用了间接抒情。(四)议论议论,是议论文中主要的表达方式。它是将作者的观点看法,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使文章观点鲜明,读起来使人印象深刻,也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理性。(五)说明说明,是说明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它是用简要的语言,将事物的状貌、性质、功能、关系等解说清楚。这种表达方式一般在说明文中考,其他类型的文章不考察。闯关检测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我的母亲①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②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③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④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⑥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⑦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A】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⑧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B】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作者:老舍。有删改)1.本文作者在回忆往事时,深情地写到:母亲是“我的真正的教师”,给予“我”“生命的教育”,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哪些感化。2.本文语言流畅朴素,凝练含蓄,富有表现力。细读下列语句,作简要赏析。【A】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B】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3.本文是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我的母亲”的许多事,他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作答。4.作者在记述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请以第⑥段为例,找出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冷雨热茶①夏夜,一场暴雨扑灭了天气的燥热。我从单位出来,顺着街边屋檐的水帘,躲进了最近的一处公交站。②打车软件提示我,没有人接单。再试试看吧!没等我的指尖碰到屏幕,耳边就传来一阵汽车的鸣笛声。我抬头一看,一辆出租车打着双闪缓缓靠近。③我以最快的速度钻进车里,还是没躲过暴雨,身上被淋透了,“小伙子,淋湿了吧?”一口标准的北京话,我抬头一看,灰白色寸头,眼睛眯成一弯月牙的司机正看着我,满脸热情,就连皱纹也显得红润饱满。④我擦了擦身上的雨水,浑身发冷,正准备找个舒服的姿势蜷一会儿,等待到站,忽然,一个暖水壶递到我眼前。“冷吧,喝口热茶!”司机师傅左手把着方向盘,眼睛看着前方,右手也不知从哪里掏出个暖水壶在我面前晃悠着,示意我喝一口。⑤此刻,我最需要的正是一口热茶。我连声道谢,赶紧打开喝了一口,一股暖流直达丹田,浑身舒坦。⑥“嘿,怎么样?我这茶可是好茶!”他得意地笑了起来。我算是爱喝茶的人,逢茶便要品一品。然而眼前的这一壶茶,我实在是难以判断。能喝出来这是绿茶,但闷泡时间太长,管你什么明前雀舌,还是雨前甘露,早已喝不出滋味来。但在这一刻喝下的这一口,犹如来自天堂的甘露,令我感到极大的幸福。“嗯!好茶!舒服!”我把暖水壶还给他,竖起大拇指,一半真心,一半礼貌。⑦……他用右手拍了拍怀里的暖水壶,说:“明天啊,我这辆车,连同我这个人要一起退休啦!”他眼里闪过一丝黯淡的神色,“偏偏今天下这么大的雨,我后来一想,都最后一天了,下冰雹也得出车啊!”我问他:“您开了多少年出租?”他伸出右手,比了个一,又比了个五,“这个数,我跑了十五年出租,到明天我正好满六十,嘿嘿!退休!”我算了算,又问他:“那您之前干什么呢?”⑧大概是没有哪个乘客问过这个问题,他算是打开了话匣子,一股脑儿地跟我讲起他的奋斗史来。⑨他出身工人家庭,子承父业,在工厂做了十几年工人,后来辞职出来做生意。“不过我这人太实在,干买卖总吃亏。”说罢自己又嘿嘿地笑了起来,有些腼腆,仿佛在嘲笑着从前的自己。⑩不等我问,他接着说起来:“我干买卖那会儿,我一哥们儿,老于,就在开出租了,那会儿可了不得,一个月万儿八千的不是问题,他一直让我跟他一起干,可是我倔啊,要自由啊,就一直没干,后来钱亏没了,就又想起他来,他倒是够意思,还让我跟他一起干。他白天开,我晚上开,挣个生活费,谁知道我这夜车一开就是十五年……他喜欢喝茶,每天交车的时候就泡壶茶留在车上给我,说晚上喝了不困。”⑪我总算知道了这热茶的来历。⑫“我跟他特有意思,每天都见,又每天都不见,见面不到五分钟就交车走人,倒是他这个茶我喝了十五年,对茶比对他有感情。”说完他又嘿嘿地笑了起来。⑬“等你们俩都退休了,就可以好好喝茶了。”我笑着说。⑭“本来是有这个打算的,可是老于年前生病,死啦!我嫂子把他剩下的茶叶都给我了,但是我十几年都喝现成的,不会泡啊!弄了半天也不是那个味道,你说这茶是不是挺奇怪的东西,不就是开水冲吗,怎么味道就是不对呢?”⑮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两个人同时陷入了沉默,沉默了半天,我到家了,雨势也终于小了一些。我刚下车,就听见他在我身后摇下车窗,对着小区门口值班的保安喊:“兄弟,有热水吗?给我续一点儿!”⑯这座城市被一场暴雨冲刷得一片狼藉,天亮后,又很快恢复了平静。我坐在窗边,鬼使神差地泡了一杯绿茶,我知道,今后北京的街道上,又少了一辆出租车,它们有一模一样的外表,内里却有不一样的温度,唯有在冷雨之中,才能显现出来。⑰漫漫人生路,命是冷雨,情是热茶。(选自2019年第9期《读者》,有删改)5.文中这位司机师傅向“我”讲述他的奋斗史,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6.文中画线句子中,“我”“一半真心,一半礼貌”的原因是什么?7.这位出租车师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8.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理解。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丁香花下黄秋耘①那是从1935年初秋到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我在清华大学度过了两年的峥嵘岁月。在这两年当中,我经历过一些严峻的考验,甚至执行过一些相当危险的任务……可是,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至今还时常涌现在我的回忆中使我永志难忘的却是一桩寻常的小事和那位跟我只有“两面之缘”的“救命恩人”。②说起来,这是四十四年前的事了。和我同时代的人也许还会记得,1936年3月31日,北平的大、中学生在沙滩北大三院开过一个追悼在狱中受刑病死的战友郭清的大会,会后举行抬棺游行。我和六七百个同志参加了这次游行。我们的队伍从北池子走到南池子,就跟上千名反动军警碰上了,他们挥舞着警棍、皮鞭和大刀向游行队伍冲击;而我们却赤手空拳,只能用几根竹竿招架着。经过一场剧烈的搏斗,我们终于被冲散了。当场逮捕了五十多个同志之后,反动军警还穷追着我们,几乎是两三个撵一个。我在前面跑,两个警察在后面追,我后脑勺挨了一下警棍,鲜血渗出了便帽,滴在天蓝色的大褂儿上,前后都有斑斑点点的血迹。幸亏我在大学里是个运动员,终归跑得比他们快些,一眨眼就把他们拉下了一百多米。我窜过几条七枝八杈的胡同,跑进北池子南口的一条小巷里,眼看着有一户人家虚掩着门,我推开门一闪身躲了进去,反手就关上了门。当时我浑身都是污泥和血迹,脸上也是红一块花一块的,不像个人样。院子里收拾得挺干净,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影。过了半晌,门帘子一掀开,走出来一个很文静的姑娘,小个子,大眼睛,年纪看来还比我小一两岁,大概是个高中学生吧。她看到我这个模样,吓了一跳,但还是很镇定地问我:“您怎么啦?哪儿受的伤?”③“我是个学生,刚才去参加游行,被警察打伤了,他们要抓我。借您这儿躲一躲,行不行?假如您不同意,我马上就出去。”④“您不能出去。这个样子出去,岂不是自投罗网!来!让我先给您包扎一下。”接着,她把我领进屋里,拿出绷带和药棉,上了药,迅速地用熟练而轻快的手指给我包扎好伤口,用酒精擦干净我的脸孔,关切地问道:“弄痛了您没有?不难受吗?”⑤我整理整理衣服,站起来,“不怎么痛啦!我可以走了。”⑥她拦住我:“不行,您身上有血迹,警察会认出来的,得换上衣服,戴上呢帽!”她从衣柜里拿出一件蓝布大褂儿和一顶旧呢帽:“是我大哥的,您穿戴上大概还合适,他个子和您差不多。”⑦我一再推辞,她有点生气了:“唉,您这个人呀,真是个书呆子!生死关头,逃命要紧嘛,还顾得上那么多礼数?”⑧我走出这户人家,回头望一眼门牌号码。靠着蓝布大褂和呢帽的掩护,谁也看不出我是个被打伤的“逃犯”,拐了个弯,到了骑河楼清华同学会,坐上直开清华园的校车,我就这样安然无恙地脱险了。⑨我养好伤以后,总想着要把蓝布大褂和呢帽还给人家。直接送到她家里去吗?万一出来应门的不是她而是别人,那我该怎么说才好呢?我只好写了一封短信,请她在下一个星期六的傍晚亲自到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旁边的紫丁香花丛附近,取回我借去的大褂和呢帽。收信人的姓名只写着“大小姐”收,落款我没有写,因为那天在匆忙中我们谁都没有请教过彼此的尊姓大名。⑩我们终于在紫丁香花下见面了。她很大方地走到我面前,稍微点点头示意。⑪当时我还是一个十分腼腆的小伙子,我总觉得,随便询问一个不认识的姑娘的姓名或者介绍自己的姓名都是不太庄重的、太唐突的。我只是激动地对她说:“非常感谢您的帮忙,那一天,要不是换了衣服,我一出门就会被捕的。胡同口有两只穿黑制服的狗在守着呢!”⑫“别客气!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其实这些旧东西您大可不必还给我。”⑬“我怕您不好向您的大哥交代!”⑭“不要紧。他不是经常穿戴的。再说,他和您一样,也是个大学生。他是爱国的,不过,没有您那么勇敢。”⑮她将手上的纸包递给我:“给,这是您那天换下来的布大褂和便帽,上面的血迹我给洗掉了。多可惜,这是志士的鲜血啊!”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当时有一支流行的爱国歌曲《五月的鲜花》,开头有一句歌词:“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⑯“其实,您也大可不必还给我。这件血衣,留下来作纪念不是很好吗?”⑰她稚气地笑着说:“您叫我搁在哪儿呢?假如家里的人问起来,我又该怎么说才好呢?这件事,除了咱俩,现在还没有第三个人知道!我爹是个好人,在中学里教书,他胆子小得要命!假如让他知道了……”⑱她默默地望了我一眼,好像要记住我的容貌似的。但很快就说:“假如没有什么事,我该走了!”临别时我们轻轻地握了握手,手指尖仅仅接触到对方的手指尖。她走到离开我约莫十多步的地方,迅速地回过头来望了我一眼,好像有点依依惜别的样子。她那轻盈而苗条的身影,很快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和茂密的紫丁香花丛里面了。我猛地想跑上前去跟她多说几句话,至少问清楚她的姓名,但我终于痛苦地克制住自己,我不愿意株连她,因为我还随时有被捕的危险。⑲这就是全部事情的经过,要说是“爱情”吧,恐怕算不上;要说是友谊呢,又和普通的、寻常的友谊不太一样,好像多了一点什么东西——革命的情谊,一种患难与共、信守不渝的革命情谊,这是人世间最值得珍贵的东西。不知怎的,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每当我一看到紫丁香花,一闻到紫丁香花的香味,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这么一件事,这么一个人,仿佛又看到她那消逝在紫丁香花丛中的身影,仿佛又听到她离去时轻轻的脚步声。(有删改)9.“那是从1935年初秋到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我在清华大学度过了两年的峥嵘岁月”,“峥嵘”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A.高峻的样子。 B.不平凡,不平常。 C.深邃的样子。 D.形容岁月逝去。10.请简要概括我和“救命恩人”“两面之缘”的内容。11.请结合加点词语品析下面句子。我们的队伍从北池子走到南池子,就跟上千名反动军警碰上了,他们挥舞着警棍、皮鞭和大刀片向游行队伍冲击;而我们却赤手空拳,只能用几根竹竿招架着。经过一场剧烈的搏斗,我们终于被冲散了。12.文中的“那位很文静的姑娘”有哪些可贵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13.文章以“丁香花下”为题,有何好处?14.请写出文章结尾的两种表达方式及作用。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马吴伯箫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三四岁,话怕才咿呀会说,亦复刚刚记事,朦胧想着,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满了大圈人,说不定是送四姑走呢。老长工张五,从东院牵出马来,鞍鞯都已齐备,右手是长鞭,先就笑着嚷:跟姑姑去吧?说着一手揽上了鞍去,我就高兴着忸怩学唱:骑白马,吭铃吭铃到娘家……大家都笑了。准是父亲,我是喜欢父亲而却更怕父亲的,说:下来罢!小小的就这样皮。一团高兴全飞了。下不及,躲在了祖母跟前。人,说着就会慢慢儿长大的。坡里移来的小桃树,在菜园里都长满了一握。姐姐出阁了呢。那远远的山庄里,土财主。每次搬回来住娘家,母亲和我们弟弟,总是于夕阳的辉照中,在庄头眺望的。远远听见了銮铃声响,隔着疏疏的杨柳,隐约望见了在马上招手的客人,母亲总禁不住先喜欢得落泪,我们也快活得像几只鸟,叫着跑着迎上去。问着好,从伙计的手中接过马辔来,姐姐总说:“又长高了。”车门口,也是彼此问着好;客人尽管是一边笑着,偷回首却是满手帕的泪。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大年初三四,人正闲,衣裳正新,春联的颜色与小孩的兴致正浓。村里有马的人家,都相将牵出了马来。雪掩春田,正好驰骤竞赛呢。总也有三五匹罢,骑师是各自当家的。我们的,倒由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叔父负责,叔父骑腻了,就是我的事。观众不少啊:阖村的祖伯叔,兄弟行辈,年老的太太,较的邻舍侄妹,一凑就是近百的数目。崭新的年衣,咳笑的乱语,是同了那头上亮着的一碧晴空比着光彩的。骑马的人自然更是鼓舞有加喽。一鞭扬起,真像霹雳弦惊,飕飕的那耳边风丝,恰应着一个满心的矜持与欢快。驰骋往返,非到了马放大汗不歇。毕剥的鞭炮声中,马打着响鼻,像是凯旋,人散了。那是一幅春郊试马图。那样直到上元,总是有马骑的亲戚家人来人往,驴骡而外,代步的就是马。那些日子,家里最热闹,年轻人也正蓬勃有生气。姑表堆里,不是常常少不了戏谑么?春酒筵后,不下象棋的,就出门遛几趟马。孟春雨霁,滑澾的道上,骑了马看卷去的凉云,麦苗承着残滴,草木吐着新翠,那一脉清鲜的泥土气息,直会沁人心脾。残虹拂马鞍,景致也是宜人的。端阳,正是初夏,天气多少热了起来。穿了单衣,戴着箬笠,骑马去看戚友,在途中,偶尔河边停步,攀着柳条,乘乘凉,顺便也数数清流的游鱼,听三两渔父,应着活浪活浪的水声,哼着小调儿,这境界一品尚书是不换的,不然,远道归来,恰当日衔半山,残照红于榴花,驱马过三家村边,酒旗飘处,斜睨着“闻香下马”那么几个斗方大字,你不馋得口流涎么?才怪!鞭子垂在身边,摇摆着,狗咬也不怕。“小妞!吃饭啦,还不给我回家!”你瞧,已是吃大家饭的黄昏时分了呢。把缰绳一提,我也赶我的路,到家掌灯了,最喜那满天星斗。真是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当学生了。去家五里遥的城里。七天一回家,每次总要过过马瘾的。东岭,西洼,河埃,丛林,踪迹殆遍。不是午饭都忘了吃么?直到父亲呵叱了,才想起肚子饿来。反正父亲也是喜欢骑马的,呵叱那只是一种担心。啊,生着气的那慈爱喜悦的心啊!祖父也爱马,除了像三国志那样几部老书。春天是好骑了马到十里外的龙潭看梨花的。秋来也喜去看矿山的枫叶。马夫,别人争也无益,我是抓定了的官差。本来么,祖孙两人,缓辔蹒跚于羊肠小道,或浴着朝暾,或披着晚霞,闲谈着,也同乡里交换问寒问暖的亲热的说话;右边一只鸟飞了,左边一只公鸡喔喔在叫,在纯朴自然的田野中,我们是陶醉着的。最记得一个冬天,满坡白雪,没有风,老人家忽而要骑马出去了,他就穿了一袭皮袍,暖暖的,系一条深紫的腰带,同银白的胡须对比的也戴了一顶绛紫色的风帽,宽大几乎当得斗篷,马是棕色的那一匹吧,跟班仍旧是我。出发了呢?那情景永远忘不了。虽没去做韵事,寻梅花,当我们到岭巅头,系马长松,去俯瞰村舍里的缕缕炊烟,领略那直到天边的皓洁与荒旷的时候,却是一个奇迹。说呢,孩子时候的梦比就风雨里的花朵,是一招就落的,转眼,没想竟是大人了,家乡既变得那样苍老,人事又总坎坷纷乱,闲暇少,时地复多乖离,跃马长堤的事就稀疏寥落了。可是我还是喜欢马呢:不管它是银鬃,不管它是赤兔,也不管它是泥肥骏瘦,蹄轻鬣长,我都喜欢。我喜欢刘玄德跃马过檀溪的故事,我也喜欢“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即使荒诞不经吧,却都是那样神秘超逸,令人深深向往。徐庶走马荐诸葛,在这句话里,我看见了大野中那位热肠的而又洒脱风雅的名士。骑马倚长桥,满楼红袖招,你看那于绿草垂杨临风伫立的金陵年少,丰采又够多么英俊翩翩呢。固然敝车赢马,颠顿于古道西风中,也会带给人一种寂寞怅惘之感的,但是,这种寂寞怅惘,不是也正可于或种情景下令人留恋的么?——前路茫茫,往哪里去?当你徘徊踟蹰时就姑且信托一匹龙钟的老马,跟了它一东二冬的走吧。听说它是认识路的。譬如那回忆中幸福的路。你不信么?“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哪个落落大方说着这样话的家伙,要在跟前的话,我不去给他执鞭坠镫才怪哪。还有那冯异将军的马,看着别人擎擎着一点点劳碌就都去靦颜献功,而自己的主人却踢开了丰功伟烈,兀自巍然堂堂的站在了大树根下,仿佛只是吹吹风的那种神情的时候,不该照准了那群不要脸的东西去乱踢一阵,而也跑到旁边去骄傲的跳跃长啸么?那应当是很痛快的事。十万火急的羽文,古时候有驿马飞递:探马报道,寥寥四个字里,活活绘出了一片马蹄声中那营帐里的忙乱与紧急,百万军中,出生入死,不也是凭了征马战马才能斩将搴旗的么?飞将在时,阴山以里就没有胡儿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哙,怎么这样壮呢!胆小的人不要哆嗦啊,你看,那风驰电掣的闪了过去又风驰电掣的闪了过来的,就是马。那就是我所喜欢的马。——弟弟来信说,“家里才买了一匹年轻的马,挺快的。……”真是,说句儿女情长的话,我有点儿想家。一九三四年三月,青岛(选自《现代文鉴赏辞典》)【注】斩将搴(qiān)旗:杀死敌方将领,夺取敌方的旗帜。15.作者围绕“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写了哪些事情?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图表。三四岁时,骑马唱歌孟春时节,骑马踏青①_________________端阳访友,骑马赏景年初三四,雪野赛马③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祖孙骑马,郊野漫游16.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文中“端阳访友,骑二马赏景”这件事为例,简要分析其中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17.文章的语言给人以节奏明快与典雅之感,结合文章中的画线句,说说你认为文章是如何达到这两种效果的?18.作者善于选取细小的事物,叙写细碎的事件,表达丰富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最大的残忍》一文,完成下列小题。最大的残忍①两年前,我在反叛的青春里发现了一个秘密,一个在我与母亲无体止的争吵之中,可以让她迅速闭嘴的绝佳方法:以我自己作为筹码。②那个晚上,事情的起因其实很荒谬。母亲在家里准备了饭菜,而我拎着一袋肯德基进了家门,一场大战就猛地爆发。我们用话语疯狂地攻击对方,渐渐地吼到声嘶力竭,我开始痛恨母亲那张喋喋不休的嘴。我和她持续胶着,直到我把大大的袋子狠狠地甩在地上,再叫嚷上一句:“我什么都不吃,你满意了吧?”她才兀地沉默了,失去了所有回击的话语。我带着胜利将自己关进房间,当晚果然滴水未进。③那个饥饿的夜晚,我认真思考着究竟是哪个情节起了作用。我把袋子甩在地上的样子大概极其凶悍吧,听得这个从来只会对我强硬的女人竟然失语。④那天之后,她开始变得弱势。被我吓到了,我下了定论。于是在多次实战演练中,我将“凶狠”这一技巧运用得越发熟练,我得意得不行。⑤可这接连不断的胜利逐渐变了味。我不仅没能从她的眼神里看出“惧怕”二字,反而看见她眼中倒映出的我简直就像是正撒泼的小兽。我甚至觉得她的内心正居高临下,带着宠溺、饶有兴致地观赏我独演丑角。⑥有那么一霎的怒不可遏,瞪大了眼睛不说话,感如深处燃起我被轻视的怒火冲天。冷冷地甩下“没心情吃饭了”,必杀技失去效用的我正打算退回自己的根据地,她却不自觉流露出不知所措的神态。“先吃饭吧,有什么话我们吃完饭再说。”她的语气出奇地柔软。⑦怎么回事?我的大脑一下子转不过来,她好像因为别的什么在怕着我。⑧“要吵也要先吃完饭。”她执着于要我吃板,还非得盯着看。那么一瞬间我的脑中闪过了什么,我不敢确定。⑨“你专注得好像我吃饭这件事多么了不起一样。”带着挑衅的火药味,我嘲笑她,眼里使劲儿推出挤兑的眼神。⑩静默一会儿,她深吸了口气:“我再怎么和你吵,你吃饱穿暖都是我最大的事。”她毫不回避地对上我的眼。⑪在这样灼灼的目光下,我竟是越发不自在了,只能低头一个劲儿地把饭菜往嘴里塞。面对这么一句简洁的剖白,我无话可说。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堵住咽喉,让我在这凉爽的夏夜(A)里面红耳赤。⑫“吵架再凶,也别再拿自己做威胁了。说到底你是我女儿,是我身上掉下的一块肉。你出生那天我就想着,你连着我未来数十年的回忆和爱恨,以后我的所有,都是要留给你的。”她的声线染上怀念的味道,“你身体不好,我每天就盼着你健健康康的,就算脾气不好,生气、吵架、能生龙活虎地和我闹,看在眼里也就安心了。”这轻轻的声音在夏夜的蝉鸣(B)里晕开了。⑬我触电般地起了个激灵,明了又暗的月色(C)下,她的眼眸里水光一片,通过几弯红红的血丝,沉沉地溢出一点衰老与妥协,一点儿不复争吵时那个意气风发的模样。我一时鼻尖酸楚。⑭那个夏夜我找到了真正叫母亲沉默的缘由,也明白了这武器竟是最大的残忍。我再没敢动用过它。它成为我心中不可触碰的禁区,连同那晚初现疲惫的母亲。19.在这一场风波中,“我”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情节的发展“我”的心理一“我”与母亲发生冲突,取得胜利。①二“我”在与母亲交锋过程中,发现母亲依然兴致勃勃地欣赏“我”。②三“我”获知母亲不和“我”争吵的真相③20.联系具体语境,完成下面两小题。(1)第①段中,“在反叛的青春里”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2)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1.说说⑪~⑬段中,(A)(B)(C)三处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起怎样的作用。22.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链接】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养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邹韬奋《我的母亲》)本文第几段与链接材料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请分析两位作者这样设计的用心有何异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父母在①仲秋的午后,散落村庄周沿的梯田一片灿黄,微风拂面而过,裹挟着阵阵稻香。阳光正好,是个适宜秋收的日子。②打豆子的父亲坐在一张糙而旧的条凳上,孕育一夏的豆粒,被外力猛烈唤醒后迅速撑破松脆的豆荚,抖动着圆滚滚的身躯,似一群小精灵在擂桶内欢腾跳跃,沙沙作响。父亲总是先敲打十几下,然后找出“顽固”的豆荚,挤出几粒“漏网之鱼”。整个下午,父亲都在重复这些动作。③正堂边堆着一大垛鲜绿的解放草(野茼蒿),这是母亲从田野里新拔回的猪草。近旁地上,搁着一把柴刀、一个千沟万壑草汁斑斑的树头儿。母亲还没来得及切草。我拉了张小矮凳坐下,拿起柴刀在树头儿上咚咚咚地切起来。母亲闻声,立马过来阻拦:“别切别切,你切不来!”母亲急拽我肩膀,试图收走我手中的柴刀。母亲拗不过我,赶忙找来两双麻布手套:“你真要切,把手套戴上,小心点。”另一双手套,母亲让我给对岸的父亲送去:“豆树刺手,你爸不听我的,你拿去让他戴上。”④父亲终究也没听我的:“要戴老早戴了,手套戴着,豆荚不好捏。”为不漏下豆荚里的每一粒豆子,他宁愿刺手。父亲也让我给母亲传话:猪栏内的猪屎等他去铲,脏。家里养着两头猪,早晚两顿进食前清理猪屎,这是两位老人每天的必修课。⑤我戴上手套,继续咚咚咚地切猪草。母亲在锅灶头前料理猪食,时不时转过头交代一句:“小心点!”细细碎碎切完一大堆解放草后,腰腿酸麻。抬眼时,却见母亲正提着两桶热气蒸腾的猪食,踩着碎步,颤颤颠颠地走在通往猪栏的墙弄里。两桶猪食随着脚步的一前一后剧烈地晃动着,汤汁溅溢一路。母亲年轻时,两手可凌空各提一桶三四十斤的猪食健步如飞,桶内却波澜不惊。如今,她的臂力大不如前。⑥猪在栏里咂吧咂吧地大口吞咽着,母亲时不时弯腰往槽里加点糠调味。我静静地伫立一旁,望着她那满头银丝,忍不住劝她:“你和爸以后活都少干点,明年猪别养了,身体要紧。”在城里工作成家后,由于种种羁绊,我每年回家乡的次数越来越少,最让人担心的是两位老人的身体。⑦“我们都老了,不要紧,不要为我们担心。你还年轻,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胃不好酒要少喝点……有什么病痛但愿都给我们老人,只要你们孩子们健健康康,我们就放心了。”母亲淡淡地说。⑧猪已经吃饱,打着饱嗝走开了。母亲关上猪栏门,提起两个空猪食桶,喊我跟着她一起回家。走在母亲的背后,我仿佛有一种穿越的感觉我又做回了儿时母亲的“小尾巴”。⑨对岸,父亲已经打好了豆,正从擂桶往篾箩里装豆子。那一粒粒金黄而饱满的豆子,你挨我,我挨你,密密匝匝地簇拥着,宁静而祥和。赭红色的夕阳下,割稻的乡亲们也挑着满担沉甸甸的谷子,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村庄的上空,已炊烟袅袅……⑩望着家乡这一幕普普通通的生活场景,我久久地沉浸在这种美妙的情境里,时光若止。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世界上有一种幸福,就叫“父母在”。(《光明日报》2019年04月,有删改)23.文章围绕“父母在”写了哪几个生活场景?24.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第⑨段划浪线句的妙处。那一粒粒金黄而饱满的豆子,你挨我,我挨你,密密匝匝地簇拥着,宁静而祥和。25.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文中父母的人物形象。26.阅读全文,谈谈你对第⑩段划线句的理解。27.比较阅读文章第①段与下面链接材料,说出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以及作用方面的异同。【材料】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鲁迅《社戏》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雷锋日记三则第一堂政治课1月9日早饭后,我们新兵营的同志集合在一个大礼堂里,政治处主任给我们上了第一堂政治课。他说,你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着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你们要好好学习政治和现代军事科学技术,要熟练使用手中武器,时刻提高警惕,随时准备消灭胆敢侵略我国的敌人……吴团长接着给我们介绍了本团的光荣历史,讲述了战争年代许许多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课后放映了电影《董存瑞》。当我看到战斗英雄董存瑞英勇炸碉堡的时候,我感动得流出了热泪,决心向他学习。课后回来,找到一本《解放军画报》翻着看,看到战斗英雄黄继光的遗像,我把他剪下来贴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每天写日记,我要先看看他,想想他。参军第一堂政治课给了我多么大的教育和鼓舞!照顾一位老太太6月上旬,我因公外出,在沈阳火车站乘车回抚顺。早晨5点钟,到了上车的时间,我背着背包刚走近天桥,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背着个大包袱,走几步歇一歇,很吃力。我急忙赶上前去,帮助老人背起包袱,搀扶她上火车。老太太累得满头是汗,喘了半天气,才对我说了一句话:“好孩子,大娘忘不了你呀!”上了车,人很挤,我给老人找了个座位,自己就站在老人的身旁。火车开动了,因为我没吃早饭,肚子饿了,我拿出在车站买的两个面包,送给老太太一个。她接过面包,高兴极了,忙说:“你这个当兵的,真好,我见到儿子叫他写信给你们首长……”老人说她从山东来,到抚顺去找儿子,但又不知儿子的住处。她掏出一封信叫我看,记得上面写的地址是“抚顺高XX信箱第四宿舍”。这个地方我当然不知道,但为了使老人安心,我就说:“大娘,你莫急,有地址就好办,下了车我帮你去找。”6点多钟到了抚顺,我把自己的背包存放在车站,背上老人的包袱,领着老人四处打听,走走停停地快9点钟了,终于找到了——这个“XX信箱”原来是个保密工厂。老人见到了儿子,高兴得满眼是泪地说:“儿呀,要不是这位军人同志帮娘找,今天难得见你……”临走时,他们母子二人千感谢万感谢的,送出我很远。我本不想汇报这件事,因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谁知,那老人的儿子果真给部队写来一封信,请求领导表扬这位不知名的战士。那天我回连晚了3个小时,想瞒也瞒不住……防洪抢险暴雨一连下了几天,抚顺地区的洪水不断上涨。那天,我们连接到上级命令:到郊外上寺水库去抗洪抢险。当时,我身体不好,连长让我在家执勤。我开了口:“在这种时候,不能把我留在家里!”我和全连同志到了水库,连夜开掘溢洪道,团长、政委和我们一起战斗在溢洪道中。雨下得很大,堤坝不断塌方,大家挥舞锹镐越干越欢,什么苦呀,累呀,全不在话下,只想到保住水库就是保住了煤都。一不小心,我手中的锹被塌下的土方打掉了,天黑雨大没找见。我只好用手当锹挖泥,手指挖破了皮,但当我看到左手腕上的伤疤,又想起了过去的苦,心想今天为了保卫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手指破点皮算得了什么,我继续干。连长见我用手挖,就让我搞宣传鼓动工作。于是我马上收集连里的好人好事,进行口头广播,带领大家唱歌、喊口号,溢洪道里活跃起来了,大家顶风冒雨越干越欢。一连干了四天,我病倒了,晕倒在堤坝上。我被同志们扶到一个老乡的炕上,越想越不是滋味。外面的暴风雨撕裂了我的心,我要上工去,卫生员又不让。从挎包里拿出日记本,翻开第一页,我一眼看见了战斗英雄黄继光的像,他的眼睛盯着我,仿佛在说:雷锋啊,雷锋!在这种时候你能躺在老乡家里休息吗?一种力量鼓舞着我,我用黄继光的英雄事迹说服了卫生员,又跑到水库工地上去了……伟大的党啊,我慈祥的母亲,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属于您的。我要永远做您忠实的儿子,做人民的勤务员。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哪怕高山、大海、巨川,就是头断骨粉,也身红心赤,永远不变。链接材料:雷锋(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28.根据第二则日记,将雷锋帮助老太太的具体过程补充完整。(每件事用三个字概括)背包袱——______——找座位——______——找住址29.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外面的暴风雨撕裂了我的心。30.在第一则日记中,找出与第三则日记画横线句相照应的句子。31.阅读第三则日记,我们能感受到“大家”身上的哪些革命精神?32.第三则日记中加波浪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中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33.从选文内容来看,“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是:______________。阿长是:________________。34.阿长来问《山海经》,而“我”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5.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36.“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什么?37.仔细品味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38.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着重写了对阿长的讨厌之情,结尾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水安她的魂灵!”这叫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①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②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③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39.选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40.选文第①段中,“清楚”和“模糊”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41.选文中“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一句独立成段,什么作用?阅读课文《说和做》,完成下面小题。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⑨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⑩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⑪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⑬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⑭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⑮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⑯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⑱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⑲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⑳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42.请选出下列关于常识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

)A.闻一多先生是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本士兵刺杀身亡的,他的一生是光荣而伟大的。B.本文作者臧克家,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第一部诗集《烙印》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作品,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十多部。C.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D.闻一多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43.请选出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的远。B.望闻问切: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C.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D.群蚁排衙:形容人很多,像蚂蚁一样挤在衙门口。44.请选出下列对“说”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

)A.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宣告)B.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吹嘘、自诩)C.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说话)D.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对反动派揭露和斥责)45.认真阅读课文,请概括出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46.请在原文中找出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高度评价的句子。47.仔细阅读课文,请写出下列细节描写各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1)“一个又一个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2)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①周一早晨,我紧张而又兴奋,因为我的竞赛课就要开始了。这是一节级别很高的竞赛课,有各校领导做评委,还有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到场。年轻的我,渴望掌声,渴望奖杯。②好心的教研组长特地跑来嘱咐我,一定安排好时间,万万不可拖堂,否则一票否决,与奖杯无缘。我感激地点点头,拿着书正准备去教室,美术老师却气呼呼地闯了进来。他告诉我,市里举行“我最爱的人”儿童绘画大赛,我班绘画天分颇高的安锐却故意捣乱,把妈妈画成了老巫婆,还拒绝修改。③看到安锐的画,我也很吃惊。画上的妈妈真的没有任何美感可言,那一双眼睛尤其奇怪,一只画成了一团浑浊的雾,另一只眼角有泪滴下来,而手用了怪诞的紫黑色。④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铃声响起来。我上的是一节口语交际课,题目是“我爱四季”。面对众多生的面孔,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被冰镇过。我微笑着启发他们,他们小脑瓜儿里的记忆一下子复苏了,春天里高高飞起的风筝,夏天里一园一园的石榴花,秋天里满地厚厚的落叶,冬天里孩子们玩疯了的打雪仗,他们争先恐后,唱歌似的说个不停。课堂上时时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场面,连那些正襟危坐的评委,也露出赞许的表情。教研组长眉开眼笑,也给我一个胜利的手势。⑤只要一个简单的小结,这节课就可以漂亮地结束了,而我似乎已感受到那只奖杯的厚重。忽然一直沉默的安锐举手了,他的声音很小,却很清晰:“老师,我不爱秋天和冬天,可以吗?”几乎所有的人都转过头,看着这个奇怪的学生。安锐惶恐至极,一下子变得结结巴巴,他的脸憋得通红。⑥教研组长皱着眉,对我指指墙上的时钟,我有刹那的犹豫,可理智告诉我这是不公平的,就为了我要上一节完美的课,而不允许一个学生把话说完,那么从此以后,他还会以信赖的目光温暖我吗?⑦这时,铃声刺耳地响起来,我没有打断安锐。⑧“我妈妈是清洁工,到了秋天,落叶扫也扫不完;冬天一下雪,半夜就得起来扫雪。妈妈的手都生了冻疮,整天流血。”⑨平日里的许多疑问,突然一下子被解开。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在秋天里,他每天都有好看的落叶送我,为什么在我们打雪仗时,他会一个人在那里奋力地滚雪球,然后推进树篱中去。⑩安锐举起那张画:“我爱妈妈的眼睛,她的右眼得了白内障,什么都看不见了;左眼老是流泪,晚上她就流着眼泪,给我织毛衣,给爸爸煎药。我爱妈妈的手,她的手是紫黑色的,可妈妈的这双手养活了我们全家。”⑪“我爱我妈妈,可我不想爱秋天和冬天,老师,可以吗?”他看着我,眼睛里是不安的期侍。⑫我哽咽着微微点点头,郑重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在我渐渐模糊的眼睛里,我看到有许多举起的手臂,有学生们的,有老师的,甚至还有评委和专家们的。安锐笑了,这是世界上最无邪的笑,比任何一个奖杯都令人陶醉。⑬十年后,安锐在寄给我的贺卡里写道: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这让我在今后的岁月里,能够从容地去爱。现在,我热爱生命的每一天,因为在8岁半那年,我遇见了世上最好的爱。(原文有改动)4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④段划线句“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被冰镇过”。50.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⑫段“安锐笑了,这是世界上最无邪的笑,比任何一个奖杯都令人陶醉。”一句中加点词语“笑”的含义。51.请在文中用“~~~”画出与第⑩段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52.秋天色彩斑斓,瓜果飘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更是一幅素颜美景。而安锐却不喜欢秋天和冬天,你认为安锐自私吗?53.结合选文的内容,请你谈一谈文中的“我”能否得到奖杯,为什么?精美文段赏析。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54.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55.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连用六个“当……的时候”列举许多和平生活场景?56.结尾“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大红灯笼冯无知①“红灯笼,圆滚滚。高高挂,照四方。红灯笼,红彤彤。有了它,日子红。”②小时候,我们常常唱着歌谣,把天上的红太阳比做红灯笼。这,也许就是我们心目中的第一个红灯笼吧!③“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锵咚咚锵……”在新年的锣鼓声中,在彼此的祝福声中,在孩子们喜悦的欢笑声中,红灯笼也隆重登场了。随着新年的钟声越来越近,随着年味渐浓,陆陆续续地,家家户户,大街小巷,或公园里,或街道边,或百货商场中,红灯笼像初夜的华灯次第般亮起来了,成双成对,或成群成片,组成一片喜气幸福的海洋。④过年里,除了对联、烟花、炮竹,还有一大主角,那就非大红灯笼莫属了。⑤大红灯笼,红色的圆灯笼,红色,代表吉利和兴旺;圆形,寓意和谐、美好和圆满。红灯笼,是过年过节,婚娶庆典喜事的专利,喜庆的场合,少不了大红灯笼喜气的身影;大红灯笼适合高挂,高挂显得庄严,有气派。⑥每年过年,我家大门口都挂两个大红灯笼,从年头一直挂到年尾,门口就像挂了两个红太阳,有两团火在熊熊燃烧,照得一屋子亮堂堂的,照亮了我们的日子。⑦大红灯笼有的挂在走廊,有的挂在厅堂,有的挂在道路旁,有的挂在公园里。⑧每年过年坐车从远方回来,经过市区茶山公园,被两旁行道树上挂满的红灯笼所吸引。放眼望去,两行红彤彤的红灯笼就像两条红色的火龙在燃烧,在奔跑,向着前方逶迤,延伸。当车再转至茶山公园,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根柱子上,每一个广告牌上,大红灯笼在高高挂,在迎风招展。大红灯笼一串串,一排排,一行行,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形成了一片火一般的海洋,火的海洋波涛澎湃,在节日中燃烧,蔚为壮观。⑨灯笼的种类有很多种,方形,圆形,椭圆形;有纸做的,有绸布做的,有用塑料布等等材料做的。灯笼和红色是绝配,灯笼绝对只属于红色,就像红色只属于新娘。红灯笼里常常配有金色大字,如“福”“金玉满堂”“添丁”“生意兴隆”“中国梦”“中国强”等等字体,赋予灯笼了更丰富的含意。⑩在古时,灯笼除了装饰,常常还可以用来猜灯作谜的。中秋节和元宵节就是赏灯猜灯谜之佳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这是宋朝欧阳修描写元宵节与朋友相约猜灯作谜时的心情,诗句里的赏灯情景,千百年来,依然在人们心目中历历在目。⑾记得小时候八月十五中秋节,妈妈常常会用纸和竹子糊成一个个灯笼,里间添上一盏油灯,灯笼上少不了附上灯谜让我们猜。我们手中提着灯笼,心里不知有多自豪,碰上谁,谁都可以猜灯谜。常常以猜字为主,猜中了,就把灯笼赏给他,或者可以得到奖品。灯笼里常常附上字谜:一只牛是什么字?(生)一箭穿心是什么字?(必)……那时候的我们只认识几个字,看见猜字,你比我划,斗智斗才,你一来我一去的,常常闹出不少笑话,兴味也大增;如果字猜中了,我们就高兴得手舞足蹈,一点也不逊于中了大奖那般的惊喜。趣味的猜字游戏中我们增长见识,对文字自然就多了喜爱和迷恋。⑿除了猜字,我们还猜谜语:“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我们一会猜是头发,一伙儿猜是是线,最后谜底竟然是“针”,把我们笑翻了。“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有人说芦苇,有人说渔夫,最后谜底原来是荷花。中秋节就这样提着灯笼赏灯猜灯谜,看看手中的灯笼,看看天上的圆月,仿佛我们双手也长了翅膀,驾云而飞,人在星月游……⒀那时候,除了赏灯猜灯谜,我们还放孔明灯。看着一盏盏孔明灯带着我们的愿望升上天空,仿佛把我们的愿望也送达上天庭,心中就充满无比美妙的遐思和憧憬。⒁客家人也有做灯酒赏灯的习俗。每到元月年十三这天,年前添丁的家庭一律摆花灯宴灯酒。请灯酒少不了赏花灯。这天的从朝到晚,祠堂里敲锣打鼓震天,烟花爆竹不断,丁家齐齐在这里摆酒请客设宴,各种花灯花样百出,张灯结彩,火树银花,一片吉祥喜庆,热闹欢乐到深夜。灯酒最精彩的该数是抢花灯这一环节了:灯主出谜语,客人抢答,答对了,就可以抢到一个大红花灯,而且抢答越多,得到的花灯就越多。⒂灯笼,圆形,红色,里面添一盏油灯。我在心里是这样描绘的:灯笼就是屋子的家,家里围坐一大家人,点着灯,在欢声笑语,在圆满中团圆。⒃记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新中国成立的那幅图: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众国家领导人,站在天安门门前的大红灯笼下,宣誓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里的大红灯笼可以如此诠释的:大红灯笼就是我们国家,我们全国各族人民围坐在大家庭里大团结,里面的灯,照耀着我们全中国人民,照耀着我们世世代代,昌盛繁荣,红红火火的生活下去……⒄从更广大含义来说,圆形的地球也是个大灯笼,太阳光就是灯笼里的灯,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全人类聚在这个圆灯笼里,大红灯笼里永远光明,和平,美满!(选自江山文学网,有删改)57.请概括文章围绕“大红灯笼”写了哪几件事?58.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品析下面句子。(1)放眼望去,两行红彤彤的红灯笼就像两条红色的火龙在燃烧,在奔跑,向着前方逶迤,延伸。(从修辞角度赏析语句)(2)大红灯笼一串串,一排排,一行行,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形成了一片火一般的海洋,火的海洋波涛澎湃,在节日中燃烧,蔚为壮观。(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59.文章最后一段属于什么表达方式?请分析它的作用。60.这篇选文和吴伯箫的《灯笼》在写作思路上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完成下面小题。①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②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③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④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⑤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⑥愿母亲在地下安息!61.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62.请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63.联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64.选文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背影章中林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还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65.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66.作者在第④段提到《采石工》这幅油画,有何用意?67.自选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的画线句子。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68.文章有三处文字写到“我”流泪,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了“我”怎样的复杂情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北京槐张金刚①一直对北京充满向往,且越和着祖国强劲发展的律动前行,就越热切地渴盼亲近北京。心向往之,却身不能至,有时竟羡慕起扎根于京、生长于京的那些树木来。有幸在今年,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特殊年份,我到北京工作了一段时日,从而有缘深度融入,亲身感受她的气息与热度,触摸她的厚重与脉动。在诸多树木中,能广而久、亲而详地记录北京时事变迁的,当槐树莫属。北京的槐树与北方其他地域的槐树并无二致,可不管古木还是新枝,皆因生在首都,长于街巷,既浸润尊贵之气,又沾染烟火之气;既历经悠悠过往,更亲历火热时代,从而修为了独特的气质。故而,我愿亲切地称之为“北京槐”。②槐树之于北京,就如胡杨之于大漠,提起来便有种难以言表的情结。这情结,既来自槐树的古老、广布、寻常,更来自槐树的质朴、坚韧、蓬勃。张恨水在《五月的北平》中记述:“尤其槐树,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种人家,到处都栽着。在五月里,你如果登上景山之巅,对北平城作个鸟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舍全参差在绿海里。这绿海就大部分是槐树造成的……北平这个地方,实在适宜于绿树的点缀,而绿树能亭亭如盖的,又莫过于槐树。”可见,槐树在北京由来已久,且一直都在。③初到北京时,正值槐树萌芽。与太行深山家乡小城的槐树一模一样,高高的干、黑黑的枝、嫩嫩的芽,一眼便可识得。如今,离家在外,望见这熟稔的槐树,便如遇到老乡一般,我急忙上前,张开双臂,搂住树干,打个招呼,瞬时有了种莫名的安全感。与北京槐成了朋友,既成朋友,便时常拜访,一年有期。④槐树开花的时节,我们在一起。粉白的槐花隐在墨绿的槐叶之间,色彩明丽,相映成趣,构成北京五月标志性的绝美画面,令心一片静净。更可人的是,那满胡同弥散的馥郁的槐花香,甜甜蜜蜜,偶尔佐进些沿街门店的卤煮、烤鸭、烧烤、糕点香味,全然将工作的疲累与离乡的寂寞驱散尽净,周身舒爽地轻快漫步。⑤槐树葱郁的时节,我们在一起。槐树高大,枝叶繁茂,自然长成大伞模样,撒下一片阴凉。夏日的北京很是炎热。每每骑车或散步走过槐阴路,我都要紧行几步,如获救星般地躲到浓阴之下休息片刻,大口呼吸着凉凉的风,如获重生,再次登程。如遇雨天,到槐树下避个雨,也是惬意得很,偶尔有几滴雨从叶隙滴落,滴在发间、脖颈,倏地一凉,倒是有趣。⑥槐树叶落的时节,我们在一起。我踩着枯黄的落叶,仰面接几片落叶,感受着那曲曲折折的叶脉间所蕴含的生命轮回的律动。⑦槐树覆雪的时节,我们在一起。那风骨外露的黑色枝干,在寒冷的西北风中抖落一身枯叶,昂首挺胸傲然迎接瑞雪的降临。让白雪映衬下的苍劲虬枝定格成凄美的瞬间,入照片入画作,入文入诗,成为永恒。⑧槐树再度萌芽的时节,我们还将在一起,共叙一年友情,然后,挥手告别,期待有缘再会。槐与“怀”同音,我会在家乡的槐树下,怀想起北京槐,就像在北京想起家乡槐一样。⑨我有时走在槐荫下就想,这些槐树像极了众多游子,扎根于此,耐得了孤寂,耐得了寒暑,耐得了贫瘠,在北京开枝散叶,可那深扎于北京土地的根系却指向一个个遥远的故乡。不由得对所有在北京漂泊或定居的游子心生敬意,太多的艰辛与苦楚定如这繁密的槐叶一般生了落,落了生,最终滋养自己,站立成一株挺拔的槐,庇护着北京这个大家与个人专属小家的一方晴空,为后来者遮风挡雨,虽渐渐韶华远去,却更加根深叶茂。⑩如今,我每天从古老的什刹海胡同出发,穿过现代的金融街到达工作地,无数棵高大茂盛的槐树被我甩在身后。我们在前行,北京在前行,中国在前行,唯有这些极具生命力与忍耐力的北京槐,一直站在这里,见证这座古城从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