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必背知识清单0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必背知识清单0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1)物质的元素组成根据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的基础。①单质是指由组成的。如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O2、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由此可以看出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一种或者几种单质。同素异形体:由形成的几种的单质叫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石墨、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O2、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②化合物是指由组成的。如氢和氧两种元素可形成两种化合物,其化学式分别是、;碳和氧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是和;H、C、O三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举例写出两种物质的化学式:、。(2)物质分类的常用方法分类有一定的,根据不同的,人们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的分类。①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方法。(注:树状分类法常 常有从属关系,包含关系)如根据物质的组成可对物质进行如图分类指出图中字母所示物质的分类依据:a.;b.;c.;d.;e.。②交叉分类法从不同的角度(即分类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同一种物质可能属于不同的,如碳酸钠:分类标准所属类别组成的阳离子钠盐组成的阴离子碳酸盐溶解性可溶性盐2.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1)根据物质的性质对氧化物进行分类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定义能与碱反应成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实例CO2、SO3等CaO、Fe2O3等属类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2)氧化物的交叉分类补充知识:氧化物分类中的“n个”不一定(1)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H2O等。(3)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等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概念:把以粒子形式分散到中所形成的混合物。组成:分散系中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3)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类溶液:胶体:乳浊液或悬浊液:2.胶体(1)胶体的分类胶体按照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和。液溶胶是分散剂是液体的胶体,如Fe(OH)3胶体。气溶胶是分散剂是气体的胶体,如云、雾。固溶胶是分散剂是固体的胶体,如有色玻璃。(2)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①实验操作:在小烧杯中加入40mL,加热至,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胶体的性质①丁达尔效应实验探究操作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现象原因分析胶体粒子的直径为nm,能对光线。无明显现象溶液中粒子的直径nm,散射极其微弱。应用:区分和。②电泳定义: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发生移动原因:胶体微粒,能力强,吸附了带电离子而带电荷。规律:带正电荷的胶粒向极移动,带负电荷的胶粒向极移动③聚沉定义:在一定条件下胶体形成析出条件:加入电解质溶液;加热、搅拌、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3.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种类分子、离子大量分子聚集体或大分子大量粒子聚集体分散质粒子直径1nm大于外部特征均一、透明、稳定、、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久置沉淀(或分层)鉴别方法胶体(或溶液)和浊液通过静置鉴别;胶体和溶液可通过丁达尔效应鉴别。4.胶体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胶体的聚沉①卤水(主要成分是MgCl2·6H2O、CaSO4)点豆腐②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三角洲③FeCl3溶液常用作伤口止血的凝血剂④同一钢笔同时使用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⑤服用牛奶或鸡蛋清等缓解重金属盐中毒⑥盐碱地的土壤保肥力差(2)胶体的吸附性①明矾、Fe2(SO4)3溶液净水②Al(OH)3胶体作漂白剂③NH4NO3的保肥作用差(土壤胶粒带负电荷)(3)胶体的丁达尔现象①清晨阳光穿过茂密树木枝叶产生的美丽光线②电影院光柱③海市蜃楼(4)胶体的电泳①水泥和冶金工业中用高压电除去烟尘②陶瓷工业精炼高岭土,通电除去氧化铁杂质③医学上利用血清的纸上电泳来诊断某些疾病④石油工业中,用电泳分离石油乳状液中的油水三、酸、碱、盐的性质1、酸的定义、分类及性质(1)酸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的叫酸。(2)酸的分类:=1\*GB3①根据有机无机分为和。无机酸:无机酸是由氢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的酸类的总称,亦称之为矿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等。有机酸:是指一些具有酸性的有机化合物。最常见的有机酸是羧酸等。=2\*GB3②根据是否含有氧分为和。含氧酸:是指酸根中的酸。如HClO、H2SO4、HNO3等无氧酸:酸根中的酸。如HCl、H2S、HF等=3\*GB3③根据酸分子中可以电离出的H+的个数,分为、、。一元酸:是指一个酸分子,如HCl、HNO3、HF、CH3COOH等。二元酸:是指一个酸分子,如H2SO4、H2CO3、H2SO3等。三元酸:是指一个酸分子,如H3PO4等。=4\*GB3④根据酸性分子在水溶液是否能够完全电离将酸分为,,。强酸:在溶液中的酸是强酸。6大强酸:中强酸:指之间的酸。常见的有H3PO4、H2C2O4等。弱酸:是指其的酸,如H2CO3、HClO等.=5\*GB3⑤根据是否是中心原子得电子分为和。强氧化性酸:与金属等发生反应时,由。如中学阶段常见的强氧化性酸是浓硝酸、稀硝酸和浓硫酸。非强氧化性酸:是指在反应中由只能表现出氢离子的弱氧化性的酸。如:HCl、CH3COOH、稀硫酸等。(3)酸的性质=1\*GB3①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现象或化学方程式(以HCl为例)基本反应类型与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显,酚酞溶液遇酸——与活泼金属反应(Al)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Fe2O3)反应与碱反应(NaOH)反应与某些盐反应(Na2CO3)反应②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2、碱的定义、分类及性质(1)碱的定义:在溶液中的叫碱。(2)碱的分类=1\*GB3①根据碱分子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碱:是指一个碱分子只能离子,如NaOH、KOH、NH3·H2O等。二元碱:是指一个碱分子只能离子,如Ba(OH)2、Ca(OH)2等。多元碱:是指一个碱分子能离子,如Fe(OH)3等。=2\*GB3②根据溶解性分为:、、。可溶性碱代表:NaOH、KOH、Ba(OH)2;微溶性碱代表:Ca(OH)2;难溶性碱:Fe(OH)2、Cu(OH)2等。=3\*GB3③根据电离能力分:、。强碱代表:NaOH、KOH、Ba(OH)2、Ca(OH)2;弱碱代表:NH3·H2O、Fe(OH)2.(3)碱的性质=1\*GB3①碱的主要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现象或化学方程式(以NaOH为例)基本反应类型与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显,酚酞溶液遇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CO2)——与酸反应(HCl)反应与某些盐反应(CuSO4)反应②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3、盐的定义、分类及性质(1)盐的定义:叫盐。(2)盐的分类=1\*GB3①根据盐中是否可以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将盐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正盐:盐中不能再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如NaCl、Na2CO3、Na2SO4等。酸式盐:盐中可以电离出氢离子。如NaHCO3、NaHSO4、NaHSO3等。碱式盐:盐中可以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如Cu2(OH)2CO3等。=2\*GB3②按盐中相同部分的离子成为某种盐:如Na2CO3、K2CO3都有CO32,因此他们都属于碳酸盐。NaCl、Na2CO3、NaNO3都由Na+,因此叫钠盐。(3)盐的性质=1\*GB3①盐的主要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以Na2CO3为例)基本反应类型与某些酸反(H2SO4)反应与某些碱反应[Ba(OH)2]反应与某些盐反应(CaCl2)反应=2\*GB3②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四、物质的转化1、基本依据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是不会改变的。即化学反应中守恒。2、实例(1)以钙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钙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并指明反应类型。①,;②,;③,;④,;⑤,;⑥,。(2)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写出图中序号所示转化所需反应物的化学式:;②;③;④;⑤(答案合理即可)。研究物质的思维路径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3、物质转化的应用——物质制备方法的选择(1)确定物质制备方法的依据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②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2)工业生产中最适当方法的选择(3)实例:工业上制取NaOH①不采用Na2O与H2O反应的原因:。②主要采用的方法:。(也成为氯碱工业)方程式:③过去曾采用的方法:。必背知识清单02离子反应必背知识清单02离子反应一、电解质及其导电性1.物质的导电性实验探究(1)实验操作:将如图装置中的样品依次更换为干燥的NaCl固体、KNO3固体、蒸馏水、NaCl溶液、KNO3溶液。(2)实验现象及结论烧杯中物质现象结论干燥NaCl固体灯泡干燥NaCl固体KNO3固体灯泡KNO3固体蒸馏水灯泡蒸馏水,上述导电装置无法测出NaCl溶液灯泡NaCl溶液KNO3溶液灯泡KNO3溶液2.导电原因分析(为什么有的物质可以导电,有的物质不能导电?)导电的原因是物质必须要或者。针对于可导电,主要是像和这样的物质;针对于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导电,主要是针对下。=1\*GB3①干燥的NaCl固体和KNO3固体不导电的原因:固体中含有阴离子和阳离子,但是不能自由移动。=2\*GB3②NaCl溶液和KNO3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溶液中有阴离子和阳离子,且能够自由移动。=3\*GB3③H2O可以导电,但是导电能力太弱,该装置无法测出,观察不到灯泡亮。=4\*GB3④NaCl固体受热熔化时,因温度升高,离子的运动加快,克服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Na+与Cl,所以熔融状态的NaCl可以导电。结论:化合物在或下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3、导电能力的强弱导电能力由离子本身决定,也受溶液中和影响。溶液中离子溶液越大导电能力越,相同离子溶液,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4、电解质(1)电解质的概念:在或能够导电的化合物。(2),且代表分别为:=1\*GB3①酸:HCl、H2SO4、HNO3、HF等②碱:NaOH、Mg(OH)2、KOH等=3\*GB3③盐:NaCl、KNO3、Na2CO3、BaCO3等=4\*GB3④水:H2O=5\*GB3⑤活泼金属氧化物:K2O、Na2O、CaO、BaO、Al2O3等5、非电解质(1)非电解质的概念:在和均不导电的化合物。(2)=1\*GB3①非金属氧化物:SO2、CO2、SO3、NO、N2O4等=2\*GB3②大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苯等=3\*GB3③部分非金属氢化物:NH3、CH4等二、电解质的电离1.电解质的电离(1)电离:电解质或时,形成的过程。(2)电离方程式(表示方法)①含义: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②书写要求:左边写电解质的化学式,右边写电离出的离子。③实例:HCl=;NaCl=;Ba(OH)2=。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1\*GB3①酸:HNO3=;H2SO4=;由此可以看出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的化合物。=2\*GB3②碱KOH=;Ca(OH)2=;由此可以看出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的化合物。=3\*GB3③盐NH4NO3=;Al2(SO4)3=;电由此可以看出盐是电离时能生成和(或非金属阴离子)的化合物。三、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离子反应(1)探究离子反应的实质向盛有2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mlNaOH溶液。=1\*GB3①实验现象:=2\*GB3②化学方程式:=3\*GB3③微观分析CuSO4和NaOH的电离方程式、混合前两种溶液中的离子CuSO4溶液:NaOH溶液:混合后数目减小的离子混合后数目不变的离子反应实质(2)概念: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3)实质:①从微观角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②离子反应使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浓度。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如水、NH3·H2O、弱酸等)或,意味着发生了离子反应。(注意:生成难溶性物质(即沉淀)、难电离的物质(如水、NH3·H2O、弱酸等)、挥发性物质,。)(2)置换型离子反应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如活泼金属与酸(锌与稀H2SO4)、活泼金属与盐(铁与CuSO4溶液)的反应等。3.离子反应的应用离子反应在物质制备和分离、物质提纯和鉴定,以及消除水中污染物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四、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如:CuSO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在溶液中的反应为例:(1)写:化学方程式(必须根据实验事实):(2)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的形式:(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并将方程式化为最简:(4)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以及反应条件、沉淀符号、气体符号等。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溶液中反应物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盐酸与KOH溶液反应硝酸与NaOH溶液反应硫酸与KOH溶液反应由此可以看出,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还可以表示。必背知识清单03氧化还原反应必背知识清单03氧化还原反应一、多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1、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得到氧发生反应,必然有一种物质失去氧发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在一个反应中同时发生的,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例:对于反应2CuO+C====2Cu+CO2↑氧化铜氧,发生反应,被碳。碳氧,发生反应,被氧化铜。2、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1)对于有氧得失的反应2CuO+C====2Cu+CO2↑①铜元素化合价,发生反应。②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反应。(2)对于无氧得失的反应H2+Cl2====2HCl①氯元素化合价,发生反应。②氢元素化合价,发生反应。3、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1)在有些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原子电子,该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电子,该物质发生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原子,则元素的化合价,物质被,发生反应;元素的原子,则元素的化合价,物质被,发生反应。反应前后元素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从电子得失的角度分析反应:整个过程中:的化合价,因为钠原子,钠原子,发生。的化合价,因为氯原子,氯原子,发生。(2)从共用电子对偏移的角度分析反应:H2+Cl2eq\o(=====,\s\up17(点燃))2HCl在有些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原子间有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偏离和偏向)。共用电子对的物质发生,共用电子对的物质发生。整个过程中:的化合价升高,是因为氢原子与氯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氢原子,H2,发生。的化合价降低,是因为氢原子与氯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氯原子,Cl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表示反应前后由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电子转移的情况。(1)基本步骤①标价态:正确标明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其升降。=2\*GB3②连双线:一条线由氧化剂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指向还原产物中的对应元素;另一条线由还原剂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氧化产物中的对应元素。=3\*GB3③注得失:标出“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总数,注明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2)双线桥表示法的注意事项①箭头、箭尾必须连接同一元素,并且箭头指向生成物,箭尾连接反应物,不能颠倒。②线桥上必须标明“得到”或“失去”,并且得到、失去电子的总数必须相等,即得失电子守恒;③电子转移数用a×be-形式表示,a表示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的原子个数,b表示每个原子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当a=1或b=1时,要省略;2.单线桥法表示反应过程中原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1)单线桥法的基本步骤①标价态:正确标明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其升降。=2\*GB3②连单线:连接等式左边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箭头必须由还原剂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3\*GB3③写数目:箭头方向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并标出转移的电子总数。(2)单线桥表示法的注意事项①箭头和箭尾不能跨过“====”,即箭头和箭尾所连接的都是反应物。=2\*GB3②箭头必须指向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箭尾连接化合价升高的元素。=3\*GB3③线桥上只写“ne”(即只写出电子转移的总是)。标明“得到”或“失去”三、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关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相关概念(1)用“双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Fe2O3+3CO====2Fe+3CO2(2)相关概念①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即(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即(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②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还原剂被氧化的产物。:氧化剂被还原的产物。③氧化性与还原性:物质的性质或能力。:物质的性质或能力。④相互关系2.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1)常见的氧化剂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等。②变价元素的高价态化合物a.某些酸:如等;b.某些氧化物、过氧化物:如等;c.某些盐:如等。(2)常见的还原剂①活泼的金属单质:如等。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等。③变价元素的低价态化合物a.某些氧化物:如等;b.某些氢化物:如等;c.某些盐:如等。四、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1.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得失电子的关系(1)氧化性:物质越,氧化性越强。(2)还原性:物质越,还原性越强。2.物质的氧化性及还原性与核心元素化合价的关系核心元素化合价实例性质最高价只有氧化性中间价H2O2、Fe2+、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最低价Fe、Na、Cl、S2只有还原性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的方法(1)根据元素的活动性顺序比较(2)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同一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被不同氧化剂,氧化剂的。Fe被Cl2氧化成+3价,而S只能把其氧化成+2价,故氧化性:Cl2>S;判断还原剂还原性的原理类似。(3)根据反应条件来判断当不同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与同一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时,进行,则对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反之越弱。如:②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后者比前者更容易发生,故氧化性:KMnO4>MnO2。4.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1)预测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处于高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处于低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处于中间价态的物质可能。(2)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存在于生产生活中,其中金属的冶炼、电镀、燃料的燃烧、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是正面影响;易燃物的自燃、食物的腐败、钢铁的锈蚀等是负面影响。五、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基本原则(1):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即:;。(2):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即:;。(3):离子反应前后,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即:。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步骤(1)标变价: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前后变价元素的。列得失:标出反应前后元素或。MnO(OH)2→Mn2+Mn元素从+4价→+2价,得2eI→I2I元素从1价→0价,失e(3)求总数:通过求使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MnO(OH)2→Mn2+得2e×12I→I2失e×2配系数:确定的化学,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MnO(OH)2+I+H+→Mn2++I2+H2OMnO(OH)2+2I+4H+===Mn2++I2+3H2O查守恒:检查,,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标注反应条件。3.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常用技巧(1)逆向配平法:分解反应、歧化反应、部分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使用逆向配平法,即先从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开始配平。(2)氧化还原型离子方程式的配平首先根据配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在此基础上根据,配平两边离子所带电荷数,最后根据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3)缺项配平类[一般缺的为酸(H+)、碱(OH-)、水]①先将配平,再观察。若反应物这边,一般,生成物一般加水;若反应物这边,一般,生成物一般加水,然后两边电荷数进行配平。②当化学方程式中有多个缺项时,应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找准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4)信息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书写步骤:①一判:根据题给信息,联想所学知识,判断主要的反应物、生成物。若反应物、生成物中主要元素化合价不一致的,要考虑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就要写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②二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氧化还原反应规律配平主要物质的化学计量数。③三补:根据溶液的介质条件以及电荷守恒补足反应物或生成物,一般酸性环境可以消耗或生成酸,碱性环境可以消耗或生成碱。【易混易错】1.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点拨: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的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而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例题】关于O2和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2和O3的性质完全相同B.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二者混合后仍属于纯净物C.O2转化为O3属于化学变化D.O2和O3是同一种物质2.误认为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相对应点拨: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例题】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组成是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Na2CO3H2SO4NaOHSO2CO2BNaOHHClNaClNa2OCOCNaOHCH3COOHCaF2CO2SO2DKOHHNO3CaCO3CaOSO33.误认为能电离出H+的都是酸吗?能电离出OH-的都是碱点拨:能电离出H+的不一定都是酸,如NaHSO4,只有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才是酸;能电离出OH-的不一定都是碱,如Cu2(OH)2CO3,只有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才是碱。【例题】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碱和纯碱均属于碱B.溶液与淀粉溶液不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C.能电离出,所以属于酸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中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4.误认为盐必须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共同组成点拨:不一定,盐也可以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如NH4Cl。5.SO2和NH3的水溶液均导电,误认为SO2、NH3是电解质点拨:不是,SO2、NH3本身不电离,两者溶于水后分别与水反应生成H2SO3和NH3·H2O,溶液中能导电的阴、阳离子分别是由H2SO3和NH3·H2O电离出来的,所以H2SO3和NH3·H2O属于电解质,SO2和NH3属于非电解质。【例题】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B. C. D.5.某物质的水溶液导电性很强,误以为该物质一定是强电解质点拨:不一定,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没有必然联系。【例题】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强B.CO2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C.BaSO4难溶于水,所以是非电解质D.NH4Cl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NH4Cl是强电解质6.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的拆分原则点拨:(1)拆写成离子符号的物质:易溶易电离的物质。①强酸:HCl、H2SO4、HNO3、HClO4、HI、HBr等;②强碱:NaOH、KOH、Ca(OH)2、Ba(OH)2(金属活动顺序表Mg前金属对应的碱)等;③易溶易电离的盐:钾钠铵盐溶,硝酸盐遇水无踪影,硫酸钡铅沉水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蜂蜂箱管理办法
- 兽药制度管理办法
- 内部培训管理办法
- 冒烟考核管理办法
- 军犬幼犬管理办法
- 军队询价管理办法
- 农家饭店管理办法
- 农村厕所管理办法
- 农村旱厕管理办法
- 农村酒席管理办法
- 医院重点病人管理制度
- 2025狱警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多学科共识解读(2025版)
- 2025年电力设备巡检系统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24 针刺伤预防与处理
- STM32智能扫地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输变电工程通 用设计(330~750kV输电线路绝缘子金具串通 用设计分册)2024版
-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开发区2025届四下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体育康养与森林疗法的结合研究论文
- 南京市社区工作者招聘真题2024
-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压轴题12个(84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