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春实验中学第一次阶段质量监测初二年语文科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并把答案准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班级姓名座号一、积累与运用(26分)1.小明别出心裁,运用多种形式品析古诗文,请你参与其中。。(10分)以画品诗:请根据画面内容,在右侧画线处填写句子。(1),(2),参差披拂。——《小石潭记》以译品诗;请根据下面这段文字写出相应的诗文。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其中往来种作,(3)(4)。——《桃花源记》以情品诗:《关雎》中以雎鸠鸟和鸣起兴,引出男女倾慕之情的诗句。(5),(6)。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析品诗:《子衿》中通过夸张,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表现出来的诗句。(7),(8)。以用品诗:同桌将要转校,小明很不舍,请你用本学期学过的诗来劝慰他: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9),(1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物候是自然的语言,节气物候将复杂的气候变化、线性的时间概念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生活现象,令节气呈现甲(A.别具一格B.别具匠心)的自然之美与精神气质。古人观察自然,从天象、物象中获得智慧,将草木、鸟虫等物候符号应用于耕耘稼=1\*GB3①(A.jiàB.jiā)穑和日常生活,成为二十四节气时间制度的重要内容。即便在=2\*GB3②(A.喧B.暄)嚣的今天,其中乙(A.蕴藏B.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依然十分重要。因为无论现在、未来抑或过去,人始终生活在宇宙和自然的节律之中。当下,节令趣味与物候之美的传承,即是要在新的文化环境中,丙,从而生成新的生活文化、审美文化,由此转变为文化自信与人生福祉。(1)为=1\*GB3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为=2\*GB3②处选择正确汉字。(只填序号)(2分)=1\*GB3①=2\*GB3②(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甲乙(3)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修改意见,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连用“因为”“无论”两个关联词语,太过累赘,应该删除其中一个。B.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因为无论”应该改为“所以”。C.“现在、未来抑或过去”语序不当,应该改为“过去、现在抑或未来”D.“人始终生活在宇宙和自然的节律之中”的“节律”与“生活”搭配不当,改为“规律”。(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②汲取传统文化资源③回应人们文化认同、归属感缺失的焦虑A.①②③B.②③①C.②①③D.③②①3.名著阅读(6分)有人建议阅读《经典常谈》时,可以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这样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你是否同意这一建议?结合名著阅读的方法,说说你的看法。二、阅读(64分)(一)文言诗文阅读,完成4-7题。(22分)任务一:材料收集。【材料一】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材料二】于是时,尹公①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②,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③,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④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⑤四年,司农少卿赞皇⑥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⑦益狭,斩材以易之,陶⑧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尹公亭记(节选)》【注释】①尹公:尹沫是欧阳修的好朋友。②随:随州。③阜:小山丘。④茇:休息。⑤治平:皇帝年号。⑥司农少卿:官职名。赞皇:地名。⑦庳:低矮的地方。⑧陶:制造陶器。4.请你协助小明完成知识储备单。请你协助小明完成知识储备单读懂读顺(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用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B.诗歌语言凝练,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C.全诗刻画了在露水中和在泥地里劳作的两个场景,将劳动者的勤劳表现得淋漓尽致。D.诗中上下章只变换“故”“躬”二字,却使诗歌语义饱满、押韵和谐。(2)下列对【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以考图书”中“日”的意思是“每天”。B.“既成”中“既”的意思是“既然”。C.“因名之曰尹公之亭”中“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命名”。D.“故其居于随”与“始因其故基”中“故”的意思不同。(3)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B.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C.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D.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分)(2)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3分)6.“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7.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本文都是有名的“记”,请你分别概括写《小石潭记》和修建尹公亭的目的。(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22分)父亲的村庄陈德平①我曾三次从江南回山东老家。②第一次在襁褓中,由母亲抱着去的。后两次由父亲带着,我已上学,有了印象。所以,在读莫言的《红高粱》系列时,格外眼熟和亲切,虽说老家与高密有一段距离,但那些风土人情并无异样。10岁那年,刚过完春节没几天,父亲便带着我们兄妹两人启程去山东老家。那时奶奶、大爷、大娘都在。还未进门,奶奶和大娘裹着小脚就笑着迎上前来,走起路来有些晃悠;大爷下巴上有一圈黑黑硬硬的胡茬,在一旁话不多,拿着杆烟管吸几口,又啪啪地往鞋底板磕掉烟灰。院子被一道土墙围着,从低矮的木门进去,院中有一盘石磨,边上有砖头搭出的土灶,一只老旧的风箱慵懒地卧着。正面北房是大爷大娘的卧室,东面紧挨的是奶奶的住房,而我们则住在西厢房,虽然老旧,但是已被收拾干净,床上放着两床新洗过的旧被子。每个房间都有炉筒伸向墙外,炕烧得热烘烘的。村里父老乡亲闻讯一拨一拨地赶来串门,父亲不断起身迎候。屋里挤满了人,有的盘腿坐上炕头,有的站着,我睁着一双陌生好奇的眼睛打量着他们。屋子里摆放着一张黑漆低矮的小方桌,桌面油腻而缺角少棱,中间点着油灯,平日用作吃饭。大伙儿端个小板凳,围桌而坐,没凳的就坐在炕沿上。多年未见,却未见生分,天南海北地唠着,在如豆的灯焰里,不时地往炉中添着煤块,每个人的脸被火光映得亮闪闪的。③那会儿天气仍冷,地上积着厚厚的冰雪。尽管如此,天一放亮,村里三三两两的人就从屋里出来了。有老汉背着篓筐,拿根棍棒,去村外拾粪;有妇人拿着簸箕去村头的石磨磨粉,远远望去,他们身上罩着一团白色的雾气。也有孩子跟着大人端碗小米稀饭或啃着煎饼蹲在自家门前,一边看着过往的人,一边相互打着招呼。老家虽处平原,再往里走,就是山区了。那时村里的光景也如天色般灰蒙蒙的。我们去了,大爷尽力改善生活,小方桌上时而添个芹菜炒肉、炒个鸡蛋,大爷有时还跟父亲喝点老白干,也就是土烧酒。那白色的陶瓷酒盅很小,只能盛下浅浅一口酒,见他俩抿口酒,眉头一皱,嘴中发出“嗞”的一声,想必这酒一定很冲。许多时候,吃的主食就是煎饼,那金黄色的饼烙好后,被叠成厚厚一摞放于荆条筐内,吃时拿过来,再随手拿过棵大葱或裹点咸菜就填入肚中。我脑海马上浮现起途中火车上听到的山东快书《二分钱》里的一句词“不吃咸菜吃香菜”。我最初也就图个新鲜,这些食物吃多了就味同嚼蜡,总感到肚子里缺油水。有次,去村杂货店看到有咸带鱼,回来就嚷着要吃。大爷买回一条,那炸出的香味实在诱人,可这在南方最普通不过了。还有回,住在大爷家隔壁的二大爷要去赶集,我缠着也要去,但父亲不让去。二大爷笑着说,给你买块狗肉来。傍晚,二大爷回来了,果真带回一小块烧熟的香喷喷狗肉,我好一阵乐。到村里没几天,我就与一帮刚结识的小孩混熟了。平常除了跟父亲串门,就和他们一起在村里玩。常带我的是二大爷的儿子,叫国民,大我几岁。我们去村东头的河边看挖藕,几个农人穿着连体胶衣,敲开冰层,从河底挖出莲藕,沾着污泥的藕被一根根扔在岸上。而紧靠河边的土坡上,长着一丛丛灌木林,那些光秃秃、细细的荆条,在寒风中一会儿弯腰,一会儿伸直。有妇人正在砍伐,然而把砍后的荆条堆在一起,就地编织起藤筐。国民还带我去了一户农家的地窖,顺着木梯下去,里边显出一个宽敞的空间,堆放着地瓜、萝卜等蔬菜。我感觉像走进了地道,面对陌生的北方乡野,一切都吸引着我。④很快,正月十五到来了。大爷拉出猪圈里的一头猪准备杀了过节,院子里一下围上好多看热闹的人。几个帮忙的人先准备一个盆子,手忙脚乱地把猪按在门板上,一刀捅到猪脖上,没想到血还没放尽,猪挣脱后嚎叫着满院子奔跑起来,急得几个人在后面追,那场面既血腥又有些滑稽。大爷把杀好的猪肉除自己留下和分了些给亲戚外,大部分拿到集上卖了。正月十五在北方是个隆重的节日,踩高跷、演社戏、放鞭炮,比春节还热闹。那天,大娘包了饺子,还做了牙子灯,那灯用面团捏成船形,里面置上灯芯,放些油,点燃后托在手中。夜晚,各家小孩点着牙子灯从家中走出,小火苗在手中闪烁,星星点点地在夜色里汇成一条火龙,这大概是我儿时过得最开心的一个元宵节。那晚,我还随大人去邻村看吕剧,露天场上黑压压的全是人头,踮起脚也看不到台上演戏的人,只有那曲调忽远忽近地从台上飘来。⑤回家前几天,父亲说,你陪奶奶住一晚吧。父亲离家多年,我后来能感受到父亲当时的心境。记得来山东前,母亲专门在父亲的内衣口袋里缝上线,那里面放着给奶奶的生活费和路上盘缠。父亲带着我们,背着大包小包,踩着积雪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自己的村庄。晚上去奶奶屋里,奶奶亲昵地拉着我的手,一边跟我唠嗑,一边把父亲带给她吃的食品不断塞给我。那晚,我就睡在奶奶的脚后给她暖被子,把奶奶乐得直夸孝顺。⑥告别时,奶奶等乡人一如当年送父亲上部队时一样,站在村口,一直远远地望着我们,而父亲也不断回头望向奶奶。⑦啊,父亲的村庄,我的故乡。(选自《新民晚报》2023年1月31日)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我”虽然长期生活在江南,但山东有父亲的村庄,更是“我”心中的故乡。B.文章中多处进行细节描写,交代人物活动背景,描绘出孩童眼中富有趣味的故乡。C.第②段写“我”第一次到山东老家,村里人的亲切淳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D.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朴实,细写“我”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我”对故乡的赞美。9.文章第③段为什么说“村里的光景”就像“天色般灰蒙蒙的”?请简要概括。(4分)10.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6分)①那些光秃秃、细细的荆条,在寒风中一会儿弯腰,一会儿伸直。(赏析句子)(3分)②奶奶亲昵地拉着我的手,一边跟我唠嗑,一边把父亲带给她吃的食品不断塞给我。(3分)(赏析加点词语)11.有同学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认为第④段杀猪的场景过于血腥,应该删去,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4分)12.文章第④段中提到“我”看吕剧时都看不到台上的人,但在本段又说“这大概是我儿时过得最开心的一个元宵节”。结合全文以及链接材料,说说对此的理解。(5分)链接材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鲁迅《社戏》(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20分)【材料一】①“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中国赶超世界的契机”,日前,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与中国企业家探讨中国低碳型经济的发展之道时如此认为。②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③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④斯特恩指出,走向低碳经济可以有各种发展方向,如开放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或者发展碳搜集和埋藏技术,具体选择可以由各国根据国情做出。目前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尚未有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但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跨越式赶超世界的契机。他建议,提高能效、对电力等能源部门“去碳”,同时建立强有力的价格机制,如对碳排放征税和进行碳排放交易,以及全球联合对高新去碳技术进行研发和部署等。⑤斯特思称,估计减少碳排放只需花费占全球GDP1%的成本,但不行动导致的损失将达到全球GDP的5%20%。因此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完成温室气体的减排行动。他同时呼吁,中国应在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方面起到大国表率作用。他预测,中国要在2050年之前削减5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年经济增长率(GDP)可能下降2%—3%个百分点。但是,这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⑥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道》)【材料二】①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其间碳排放总量依然会有波动,但总体趋势平缓,之后碳排放总量会逐渐稳步回落。碳中和则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上日程,发达国家纷纷意识到只有降低能源消费,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为加快化石能源替代创造条件。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节能和提高能效的重视,采取措施努力降低本国能源消费。【材料三】见右图【材料四】①经过艰辛努力,2006—2019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42.5%,环比累计节能22.2亿tce。相当于欧盟27国一年的能源消费之和。如果不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我国的资源难以保障、环境难以承载、经济难以负担、安全难以维护。②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下一步应该如何推进,也成了今年全国两会上备受关注的话题。对此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了答案,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13.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一】意思的一项是()(3分)A.尼古拉斯·斯特恩与中国企业家探讨中国低碳型经济的发展之道时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赶超世界的一个契机。B.斯特恩指出,成熟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C.中国在2050年之前削减5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会导致年经济增长率小幅下降,但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D.第③段划线句采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强调了中国走低碳经济发展之道的必要性。14.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二】中“碳达峰”和“碳中和”这两个概念指的都是二氧化碳“净零排放”。B.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采取措施努力降低本国能源消费。C.从材料三可知,202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节能降碳,绿色发展”。D.2006—2019年,我国累计节约的能源相当于欧盟27国一年的能源消费之和。15.【材料一】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请根据行文思路简要分析。(3分)16.为什么说“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4分)17.根据后面三则材料,归纳出能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措施。(4分)18.重视节能减排对我国有什么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四】简要概括。(3分)三、写作(60分)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豪迈奔腾,这是点亮安塞腰鼓最美的舞蹈;纱灯描红,这是点亮吴伯箫眼中灯笼最美的迷恋;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是点亮大自然最美的语言。请展开联想,以“点亮”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2024年春实验中学第一次阶段质量监测初二年语文科试题答案1.(1)青树翠蔓(2)蒙络摇缀(3)男女衣着(4)悉如外人(5关关雎鸠(6)在河之洲(7)一日不见(8)如三月兮(9)海内存知己(10)天涯若比邻2.=1\*GB3①A=2\*GB3②A(2)甲A乙B(3)C(4)C3.示例:同意。《经典常谈》这种涉及面较广的作品适合选择性阅读,可以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诗经)第四》专门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辞赋第十一》介绍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屈原的《楚辞》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诗第十二》从汉乐府诗开始至宋代诗歌,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以及楚辞对后代诗歌的影响等。将这三篇组合阅读,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4.(1)C(2)B(3)B5.①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