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51圆的认识12-人教版_第1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51圆的认识12-人教版_第2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51圆的认识12-人教版_第3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51圆的认识12-人教版_第4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51圆的认识12-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国论————————————————————□苏洵1精选教育课件六国论1精选教育课件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正确译文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及其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归纳出写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以史为鉴,领会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2精选教育课件知识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正确译文过一、作家档案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据说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拜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祐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3精选教育课件一、作家档案3精选教育课件嘉祐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闢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练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苏洵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4精选教育课件嘉祐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闢二、背景回放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1004年,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5精选教育课件5精选教育课件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6精选教育课件6精选教育课件一、重点突破1.第一段中,哪一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提出自己的论点之前,作者先否定了历史上的哪两种看法?【参考思路】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观点,是在否定了“兵不利”“战不善”两个普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7精选教育课件一、重点突破7精选教育课件2.作者在第一段是从哪些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这两个道理论据对后文有何作用?【参考思路】从道理分析的角度来加以证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它们既是第一段的论据,又分别是第二、三段的论点。3.课文第一段作者为什么要设问?有什么作用?【参考思路】因为在六国中,有齐、燕、赵三国并没有割地事秦,所以作者提出“弊在赂秦”这一观点后,必然有人表示怀疑,故而作者自己先把它提出来加以分析,让人信服。可见作者构思之缜密。8精选教育课件2.作者在第一段是从哪些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这两个道理论据对4.作者在第一段中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课文第二段是怎样来证明这个分论点的?【参考思路】通过对比进行论证。先以秦“攻取”获得土地与受赂所得土地进行对比,再以诸侯赂秦所亡与“战败而亡”作对比,说明“赂秦”造成的严重后果;接着以六国先祖创业的艰辛与子孙的无能作对比,说明割地赂秦是有愧祖先的事,同时也反映了诸侯中以地事秦的情况;接着以“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对比,以“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作对比,说明以地赂秦对国家安危没有什么好处。这段论述,从情与理两个方面证明了赂秦是不可取的。9精选教育课件4.作者在第一段中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课文第二段是5.从文中的分析看,“赂秦而力亏”表现在哪些方面?“暴秦之欲无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6.找出齐燕赵灭亡的原因?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吻合的句子?10精选教育课件5.从文中的分析看,“赂秦而力亏”表现在哪些方面?“暴秦之欲一、文脉梳理11精选教育课件一、文脉梳理11精选教育课件二、意旨探微本文着重论述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但作者并非为论史而论史,而是以此为立论的依据,借古讽今,批评北宋王朝对辽、西夏的军事侵略采取以赂求和、苟且偷安的退让政策,劝谏北宋王朝以六国为鉴,不被“积威之所劫”,而要奋起御侮以维护其统治。12精选教育课件12精选教育课件7.从文章中找出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参考思路】主要运用对比、类比、推理及比喻等论证方法13精选教育课件7.从文章中找出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13精选教育课件议论文的行文结构第一段:中心论点+分论点+分论点+……..第二段:论述分论点第三段:论述分论点………最后一段:联系现实展望未来14精选教育课件议论文的行文结构第一段:中心论点+分论点+分论点+……..1常用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假设论证…………15精选教育课件常用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15精选教育课件作业仿照《六国论》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结构安排以“幸福”为题写一篇小论文16精选教育课件作业仿照《六国论》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结构安排议论精辟气势磅礴苏洵的这篇《六国论》,见识深远,眼光犀利,议论精辟透彻,气势纵横磅礴,主要特色有:17精选教育课件议论精辟气势磅礴17精选教育课件1.借古讽今,切中时弊分析这篇文章,应着眼于其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本文属于史论,目的是借史立论,以古鉴今,选择一个角度,抓住一个问题,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地确立自己的论点,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因此,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的政治见解。文末巧妙地联系北宋的社会现实,点出全文的主旨,语意深切,发人深省。18精选教育课件1.借古讽今,切中时弊18精选教育课件2.论点鲜明,论证严密本文为论说文,它完美地体现了论证的一般方法和规则,堪称古代论说文的典范。文章开篇即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分别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家加以论证;接着通过假设进一步论述如果不赂秦六国就不会灭亡,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论断;最后借古论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全文纲目分明,脉络清晰,结构完整,逻辑缜密。此外,文中还综合运用了例证、引证,特别是对比论证的方法,大大增强了说理的力量。19精选教育课件2.论点鲜明,论证严密19精选教育课件□相关名言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20精选教育课件□相关名言20精选教育课件□《嘉祐集》宋代别集,苏洵著。“嘉祐”是宋仁宗年号。此集,《四库全书》共收录十六卷,附录二卷。《四部备要》本为明校刊本,十五卷。卷一至卷十四收载:几策、权书、衡论、六经论、太玄论、书、谱、记、铭、赞、墓志、祭文等,卷十五为杂诗。清代道光年间眉州刻《三苏全集》为二十卷。近代罗振常辑《经进三苏文集事略》中的《老泉先生文集》十二卷,有宋郎晔注。21精选教育课件21精选教育课件□苏洵教子北宋大散文家苏洵的两个孩子苏轼和苏辙自小十分顽皮,在多次说服教育不见成效的情况下,苏洵决定改变教育方法。从此,每当孩子玩耍时,他就有意躲在角落里读书,孩子一来,便故意将书“藏”起来。苏轼和苏辙好生奇怪,以为父亲一定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两人出于强烈的好奇心,趁父亲不在家时,把书“偷”出并

认真地读读起来,从此逐渐养成读书的习

惯,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读书的无穷乐趣,

终成一代名家。22精选教育课件□苏洵教子22精选教育课件□关于“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23精选教育课件23精选教育课件学会历史般的旁观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个真实的面目。24精选教育课件学会历史般的旁观24精选教育课件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没了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炀帝踏着龙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着妻小沿河悲恸。于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北奔流的运河不再雄浑,那滔滔河水浸透了百姓的血泪。25精选教育课件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可是就是这条劳民伤财的大运河,书写了大都的辉煌,托起了沿河的点点明珠之城。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告诉我们——京杭大运河灭了一个隋朝,却也开辟了更辉煌的盛世。人镜对着太宗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于是双手挥舞着高呼“明君”“伟人”。可即使是这样一代圣明,我们又怎能忘了玄武门前的血泊?历史的高峰回响着一个声音:“再伟大的君王,他的身后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26精选教育课件可是就是这条劳民伤财的大运河,书写了大都的辉煌,托起了沿河的跳出爱憎后的我们,会有一双清澈灵动的心眼。环视世间一定会有新的认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观。以清澈的眼审视自己,对于任何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