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北京市顺义第九中学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北京市顺义第九中学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北京市顺义第九中学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北京市顺义第九中学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北京市顺义第九中学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北京市顺义第九中学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索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的S型菌都由R型菌转化而来B.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噬菌体都带有35SC.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D.用B型TMV(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A型TMV的蛋白质重组而成的病毒感染烟草,会得到2种子代病毒2.某同学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进行了以下操作。该同学的操作正确的是()A.将5g新鲜菠菜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后直接进行研磨B.将预备好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在距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横线C.为增强实验效果,将滤液细线画粗些并进行多次重复D.将滤纸条画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让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3.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和RNA属于核酸,都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B.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C.Mg是植物细胞中的微量元素,缺Mg可使叶片发黄D.强酸、强碱、低温或高温都会使蛋白质变性失活4.取同一植物组织制成若干临时装片(设各组织细胞液浓度相同),滴加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细胞所处的蔗糖溶液浓度最髙的是A. B. C. D.5.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C.苏丹III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橙黄色颗粒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6.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溶菌酶不一定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B.吞噬细胞参与的免疫不一定是特异性免疫C.浆细胞一定来自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T淋巴细胞一定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是研究膜结构功能的常用材料。当成熟红细胞破裂时,仍然保持原本的基本形状和大小,这种结构称为红细胞影,其部分结构如图所示。研究人员用不同的试剂分别处理红细胞影。结果如下表:(“+”表示有,“-”表示无)实验处理蛋白质种类处理后红细胞影的形状ABCDEF试剂甲处理后++++--变得不规则试剂乙处理后--++++还能保持(1)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细胞置于____________中,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由表中结果推测,对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是____________(填表中字母)。(2)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_____。膜上有多种蛋白质,其中B蛋白与多糖结合,主要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功能有关。A和G蛋白均与跨膜运输有关,G主要功能是利用成熟红细胞____________呼吸产生的ATP供能,通过______________方式排出Na+吸收K+,从而维持红细胞内高K+低Na+的离子浓度梯度。(3)研究发现,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合成脂质的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了As斑块的生长。8.(10分)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某湖泊曾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湖泊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创造了浮床生态工艺法净化生活污水(含有机物和无机物),在水域中固定浮床上种植特殊的水生、半水生植物以吸收水中的氮、磷等元素,取得了明显效果。(1)在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份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______,湖泊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活污水流入湖泊中,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____________,使污水得到净化。若流入该湖泊的生活污水过量,则会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3)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湖泊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4)浮床生态工艺法能防止“水华”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9.(10分)为了探究两个水稻新育品种P1、P2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科研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品种叶片的表观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中,提取该物质常用的有机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2)水稻叶肉细胞中,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是碳反应中将CO2还原为糖的能源物质。碳反应中形成的第一个糖是________________。(3)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了CO2的供应,水稻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4)在25℃-40℃范围内,P1表观光合速率受温度影响比P2________________。(5)比较15℃时P1总光合作用强度和P2总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相等、不相等、无法确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10.(10分)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干扰素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其技术流程如下图1所示,图2、图3分别表示了干扰素基因及质粒的相关信息。(1)在图1治疗过程中是否体现细胞的全能性____(是/否),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1步骤③将基因导入ES细胞而不是导入到上皮细胞是因为ES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3)据图2、图3,对干扰素基因片段和质粒进行酶切时,可选用的限制酶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4)为了得到实验所需的大量干扰素基因,研究人员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由于DNA复制时,子链只能由5′向3′方向延伸,因此可以从下图A、B、C、D四种单链DNA片段中选取_____________作为引物。若要将1个干扰素基因复制4次,则需要在缓冲液中至少加入_______个引物。(5)将步骤③获得的ES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选择发_____________色荧光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为检测干扰素基因是否表达,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方法进行检测。11.(15分)某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的种子,蚂蚁偏爱小的种子。下图为实验区保留和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蚂蚁种群数量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啮齿动物和蚂蚁是否存在竞争关系?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2)当所有的啮齿动物都从实验区域中移走后,蚂蚁种群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思路是: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一一提纯,并分别于R型菌混合,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因此得出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详解】A、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最初的S型菌是由R型菌转化而来,而后S型菌可通过繁殖产生大量后代,A错误;B、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利用大肠杆菌不含放射性的氨基酸合成的,所以新形成的噬菌体都没有35S,B错误;C、S型细菌的DNA能让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将S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只有S菌的DNA这组实验中同时出现R型细菌和S型细菌,而其它组只出现R型细菌,C正确;D、用B型TMV(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A型TMV的蛋白质重组而成的病毒感染烟草,只会得到B型TMV一种子代病毒,D错误。故选C。2、B【解析】

1、5g菠菜叶需要去掉茎脉,剪碎,然后放入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石英砂、CaCO3以后,迅速研磨;2、用毛细管吸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待晾干后再重复2-3次;3、画好细线的滤纸条不能浸入到层析液中,防止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详解】A、将5g菠菜叶需要去掉茎脉,剪碎,然后放入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石英砂、CaCO3以后,迅速研磨,A错误;B、将预备好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在距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横线,B正确;C、用毛细管吸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并重复2-3次,每次等上一次干燥以后再重复画,C错误;D、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考查的是实验操作的步骤,这类习题的特点是操作性非常强,所以这类习题的解答在于平时的功夫,平时应该坚持进行是实验的操作,才会记忆的牢固。3、B【解析】

大量元素,是指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量或含量较大的必需营养元素。一般指碳、氢、氧、氮、磷和钾6种元素。在正常生长条件下,这些元素的含量占植物干物质质量的1%以上。微量元素约有70种,指的是在人体中含量低于人体质0.01%~0.005%的元素包括铁、碘、锌、硒、氟、铜、钴、镉、汞、铅、铝、钨、钡、钛、铌、锆、铷、锗和稀土元素等。一般植物含镁量为干物质的0.05~0.7%。镁在植物体内属于移动性较强的元素,进入根系中柱的镁,通过木质部空间到达植物地上各器官。镁是叶绿素的主要成分,是植物体内的大量元素。【详解】A、DNA和RNA属于核酸,DNA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A错误;B、脂质包含脂肪、磷脂、固醇等,如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因此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B正确;C、Mg是植物细胞中的大量元素,缺Mg可使叶片发黄,C错误;D、强酸、强碱、或高温都会使蛋白质变性失活,低温不会,D错误。故选B。4、A【解析】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详解】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液泡体积变小,分析选项可知,A选项的液泡体积最小,失水最多,说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最髙,故A正确,BCD错误。5、C【解析】

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2.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橙黄色(或红色)。3.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为: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详解】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转换器小心缓慢转动,A错误;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也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也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只需要将视野调暗,B错误;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橙黄色颗粒,C正确;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不可以计数,D错误。故选C。6、C【解析】

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详解】A、溶菌酶也可以由其他细胞产生,如唾液腺细胞,A正确;B、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有作用,直接吞噬外来病原体,B正确;C、在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还可以来自记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错误;D、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在胸腺,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考生需要识记相关知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蒸馏水(或低渗溶液)E、F磷脂双分子层信息交流无氧主动运输内质网流动【解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用试剂甲处理后蛋白E和F消失,红细胞影形状不规则,说明膜蛋白E和F有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的作用;用试剂乙处理后,蛋白A和B消失,红细胞影的形状保持,说明这两种蛋白质与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无关。【详解】(1)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由表中结果推测,对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是E和F。(2)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膜上有多种蛋白质,其中B蛋白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其主要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关。A和G蛋白均与跨膜运输有关,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及各种细胞器,故G主要功能是利用红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ATP供能,细胞内是低Na+高K+,细胞外是高Na+低K+的环境,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排出Na+吸收K+,从而维持红细胞内高K+低Na+的离子浓度梯度。(3)研究发现,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合成脂质的内质网,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固醇沉积,加速了As斑块的生长。【点睛】本题涉及的知识有细胞膜的制备、生物膜的结构和膜上蛋白质的功能等,结合图示和表格信息综合分析是解题关键,本题考查的内容相对基础,难度不大。8、生产者群落微生物的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明显下降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①植物大量吸收水域中的氮、磷等无机盐,降低了水域中氮、磷等含量;②浮床(浮床上的植物)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详解】(1)该湖泊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生产者,可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湖泊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2)生活污水流入湖泊中,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使污水得到净化。由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若流入该湖泊的生活污水过量,则会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3)鲢鱼、鳙鱼等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所以鲢鱼、鳙鱼是银鱼的竞争者,故将鲢鱼、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湖泊后,导致图示中银鱼生物积累量明显下降。(4)浮床生态工艺法还能抑制藻类的繁殖,防止“水华”发生,原因有:植物能大量吸收水域中的N、P等无机盐,降低了水域中N、P等含量;浮床上的植物能遮光,从而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点睛】本题借助生态浮床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9、类囊体膜(光合膜)95%乙醇(无水乙醇)ATP、NADPH三碳糖(三碳糖磷酸)RuBP(核酮糖二磷酸)大无法确定P1和P2在15℃时净光合速率相同,但二者在该温度下呼吸速率不确定【解析】

据图分析:随着温度的升高P1和P2的净光合速率都先上升后下降,且最适宜温度都是25℃;净光合速率P1高于P2,且两者都高于对照组,但是温度较高时P1下降的更快。【详解】(1)捕获光能的物质是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中,可溶于有机溶剂,用95%乙醇或无水乙醇进行提取。(2)光反应产生的ATP、NADPH都是能源物质。三碳糖是碳反应形成的第一个糖。(3)消耗RuBP的CO2固定过程立即停止,而生成RuBP的三碳酸还原过程继续,故RuBP首先积累起来。(4)在25℃-4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P1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幅度更大,故P1净光合速率受温度影响比P2大。(5)P1和P2在15℃时净光合速率相同,但二者在该温度下呼吸速率不确定,故总光合作用强度无法判断大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表观光合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0、否并没有发育成完整个体发育的全能性HindIII和PstI或EcoRI和PstIB和C30绿色抗原-抗体杂交【解析】

1.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目前已经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通常情况下分化程度越高的细胞全能性越低,生殖细胞的全能性高于体细胞,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高于植物细胞。2.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ES细胞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即可以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3.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在图1治疗过程中并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因为整个过程中并未发育成完整个体。(2)因为ES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所以在进行基因治疗时,选择ES细胞进行改造,即图1中的步骤③。(3)据图2、图3中的酶切位点分析可知,SamI不能选用,因为该酶的识别位点位于目的基因内部,目的基因两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