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认识分米》教学反思_第1页
2024年《认识分米》教学反思_第2页
2024年《认识分米》教学反思_第3页
2024年《认识分米》教学反思_第4页
2024年《认识分米》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4年《认识分米》教学反思《相识分米》教学反思1

虽然经验了好几个课时的打算,但我对学生驾驭长度单位的状况甚是担忧。反思自己的教学,由于受学生对长度单位的一知半解的学情的影响(开课时,为了更好把握学生的学问水平,而且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我设问:你们知道哪些长度单位?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个孩子都想告知别人他所知道的,也好像他们对长度单位有一些相识),正因为这样,在教学的处理中,我忽视了对相识和学习分米、毫米这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没有了这一个前提,学生的学习只就能处在对已有的学问的一种“翻新”,而不是理解。因此对分米和毫米这两个单位真正在脑中建立相应的表象则为比较的模糊,因此在完成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学生总是闹笑话。比如小挚友高12(m),课桌高70(dm),橡皮厚5(cm)……从现在的状况可知,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产生没有感受,导致在应用中笑话百出。对物品的长度肯定要让学生与建立起的各个长度的多少个的对比.这样添合适的长度单位就削减了些许的`出错.

反思教学,不能被学生特殊是部分学生的表象所蒙蔽,肯定拨开云雾找出实际状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体会学习一个新学问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激发他们的新奇心、求知欲。只有孩子们主动想知道某种事物或学问,那么这个事物或学问才能在他们的心中扎下根。

《相识分米》教学反思2

在上个学期,学生已经相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本节课要在实际活动中让学生感知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在实际生活中提高估测实力;在动手操作、合作沟通中提高参加学习的意识和实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肯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毫米和分米,进入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角色中去。

教学中我和学生收集了校讯通卡、一分硬币、生活中10厘米的物体以及一粒米的长、宽来相识1毫米。这些物体的长度、厚度、高度都与分米和毫米有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通过在真实情境中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策略,发展空间感。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表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胜利的体验,感受胜利的欢乐。同时用手势表示长度单位,是建立相关概念的重要活动,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经验“比划——在尺上验证——修正比划——再验证……”的过程,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渐渐做到尽可能地精确。

也存在一些问题:课堂上我在带领学生数“1厘米里有几毫米”时,我只让学生在自己的直尺上数,有的学生对1毫米的相识出现了错误,把直尺上的1根小竖线看成是1毫米,数到了1厘米有11个小格。其次题数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时有些学生出现了错误。假如当时我在黑板上画一根放大地直尺,指名上黑板数一数,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后,理解就深刻了。从我个人来讲,对课堂的驾驭实力有待提高。教学思路要清楚、有层次,不行以被外在因素所干扰。

《相识分米》教学反思3

这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已经相识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肯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出1分米、1毫米有多长,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视察、操作、小组实践活动等环节中进行,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爱好,参加的主动性高涨。在活动中激励学生充分绽开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好玩、好玩、新颖 ”的事物,所以课始我创设了课间学生探讨“什么兵器最厉害?”的'情境,学生的爱好一下子提高了,在欢乐的氛围中,既复习了“米”和“厘米”,又通过设疑引入新课,可谓一举三得。

在相识分米和毫米时,主要通过在真实情境中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策略,发展空间感。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感受”。如比划“1分米”,让学生用直尺当小助手,一手比划,一手轻轻移开直尺,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一拃大约是“1分米”。在比划“1毫米”时,我让学生用一分硬币当小助手,“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夹住,再轻轻地、轻轻地抽出来,现在两手指之间的距离就是1毫米。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跟上面的分米进行对比,当心翼翼地抽出,也突出了毫米的小,毫米的细,毫米的窄,毫米的短。

《相识分米》教学反思4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分米和毫米的相识,以及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本节课的重点是相识分米和毫米,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是关键。要通过丰富而详细的测量和估计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相识,强化已经形成的表象。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数学日记导入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每天都在坚持写数学小日记,调皮最近也在向我们班的同学学习,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数学小日记。谁来读一下:今日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走进卫生间拿起2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连忙忙的洗脸、吃早餐。吃完早餐后我背着书包去学校,来到教室,我拿出语文书,在7厘米高的课桌上仔细的早读。

师:老师看到好多同学都在笑,你们在笑什么?

学生说出单位出现了错误。

师:那谁能告知我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

师:调皮日记中出现的单位究竟该怎么改呢?今日我们接着来相识新的长度单位。

二、相识分米

1、初步相识

PPT出示铅笔盒。

师:铅笔盒是同学们每天都要用到的学习工具,你们知道它的长边和短边分别是多长吗?老师给大家打算了和这个铅笔盒一样大小的纸片,同学们估一估它的长边和短边的长?

师:你能量一量吗?看看你估计的准不准。

师:这个铅笔的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

指出像10厘米、20厘米这样的长度还可以用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分米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用字母“dm”表示。(板书)

追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宽呢?

2、认一认

让学生拿出直尺,根据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看看有多长。

提问:从直尺上看,1分米是几厘米?

指出:从直尺上可以看出,1分米正好是10厘米,也就是说,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提问:你能用手比画出1分米有多长吗?先试一试,在于同学沟通。

3、画一画

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提问:你是怎样画的?请同学们相互检查一下,再看看1分米的线段有多长。

4、找一找

提出要求:找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同桌相互说一说。

组织全班沟通,进一步感受1分米的实际长度。

5、数一数

让各小组的同学轮番在直尺上数一数,看1米有几分米。

三、相识毫米

1、量一量

同桌合作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有几厘米,冰河同学沟通。

提问: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要精确表示它的厚度,怎么办?你有什么想法?

提示:直尺上1厘米中间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板书)这是我们今日要相识的另一个长度单位,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请大家视察直尺,并在直尺上指一指1毫米,看看一毫米有多长?学生活动后,组织沟通,明确:直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2、数一数

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

3、看一看

出示一些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品,说明他们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然后让学生在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量一量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再让同桌同学相互比划1毫米的长。

提问: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四、巩固提升

1、改正调皮的数学小日记

2、想想做做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同桌相互说一说各是多少毫米。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各是几毫米的?

再问:你认为怎样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想想做做其次题

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的边,说一说怎样测量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

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和填空,并沟通测量的结果,以及自己的发觉。

出示平行四边形图,让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和填空,并组织反馈。

提问: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你有什么发觉?

4、想想做做第三题

完成测量后,让学生说说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接近几分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第四题

让学生分别估计数学书和讲台的宽,说一说估计的结果,以及为什么估计数学书的'宽要用厘米作单位,而估计讲台的宽度要用分米做单位。

让学生分别测量数学书和讲台的宽,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提问:数学书的宽正好是整理米数吗?比18厘米多几毫米?可以怎样表示?

再问:讲台的宽正好是正分米数吗?可以怎样表示?

比较:估计时,一般不须要得到非常精确的结果,可以用大约是多少来表示,而测量得到的结果是比较精确的,可以用几厘米几毫米或几分米几厘米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6、阅读“你知道吗”,并进行沟通。

五、沟通反馈,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在授课的过程中,发觉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接受的较快,讲解的页较为流程,学生的反应也很主动。我通过数学小日记的方式进行导入,即建立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活跃课堂氛围。在新授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索去沟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交给学生。在评价的部分,我特别注意评价的时效性,赐予学生刚好确定的评价,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即使学生回答不出来我也会赐予肯定的引导。在练习环节发觉部分学生将厘米和毫米两个单位混淆,在巡察指导时分别进行了个别指导。

《相识分米》教学反思5

“相识分米和毫米”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旨在实际活动中让学生感知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在实际生活中提高估测实力;在动手操作、合作沟通中提高参加学习的意识和实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相识分米和毫米,建立表象。

教学中力求遵循学问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实现新课程的理念,放手让学生视察、沟通、操作、思索,感受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合作沟通、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参加学问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经验对分米、毫米地初步相识、感知体会、建构内化。

1.须要是学习是源泉,学习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长度单位时首先要引出单位,心理学告知我们帮助学生建立新旧学问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新知的驾驭。因此教学中在学生原有认知背景和新的认知冲突中引出分米和毫米,力求使学生产生比较清楚、深刻的第一印象,既激发了学生剧烈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分米、毫米与已相识的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如在引入分米时设计1只玩具手机长约1(),当学生发觉用已有的学问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很自然地引入了分米的相识。

又如在引出毫米时,用量数学书的厚是6(),发觉不到1厘米,那就须要学习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通过以旧引新,激活了学生的学问储备,激发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

2、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分米和1毫米,逐步建立正确的概念。

知道1分米、1毫米是多长,单凭听讲接受是不够的,一个长度单位的建立,不行能一蹴而就。而是须要老师细心设计有效的环节,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感受,逐步地强化。通过让学生量一量、看一看、画一画、比一比、夹一夹、找一找、估一估、数一数等一系列多种感官参加的活动,帮助学生比较清楚地建立了对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3、教学富于开放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索,体验学习的欢乐。

在看直尺上的1分米时,承接前面的“10厘米是1分米”,放手让学生视察1分米究竟犹有多长,为学生创设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学生找到了多种答案,在找寻分米的过程中体会到自主选择的轻松与欢乐,开拓了思维的空间,培育思维的发散性。又如让学生在3把不同长度的尺上找最多有几分米?你是怎么想的?想一想几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长是1米?为什么?以及这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那大约多少张这样的纸厚1厘米呢?你是怎样想的?设计此类的问题情境,渗透方法策略的敏捷性以及奇妙性,建立与其他数学学问的联系。学生在思索中对长度单位的表象以及关系得以进一步地理解与提升,充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之所在就是学会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获得满意,体验成为一个发觉者、一个挑战者后的愉悦。

4、重视用手势比划1分米和1毫米,提高估测实力

用手势表示长度单位,是建立相关概念的重要活动。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把直尺上的、物体长度上的共同特征——1分米或1毫米提取出来,用手势比划这样的动作拉动了思维,形成了概念。先供应肯定的参照物分米管和硬币来详细地感知1分米、1毫米的长度,接着经验“比划——在尺上验证——修正比划——再验证……”的过程,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渐渐做到尽可能地精确。另外,估测实力既是生活好用的实力,也是建立分米意义的重要手段。学生驾驭了用手势比划1分米、1毫米后,就似乎随身带了一把尺,便于他们随时进行估测。让学生先依靠工具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度、课桌的宽度目测手表、锻带的长度等,从借助工具到干脆估测,渐渐加大难度,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相识,初步培育估计的实力和意识。

5、找相关的物体丰富感性相识。

在直尺上感知1分米和1毫米当然精确,但往往不坚固,离开了直尺或间隔了一段时间,首次感知的印象会渐忘。因此,让学生走下位置找找1分米,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1分米。一是反馈、检查学生在直尺上的首次感知是否有效。二是借助学生身边的、熟识的、自己找到的物体帮助长时记忆1分米是多长,以后在回忆1分米有多长或推断其他物体的长是不是大约1分米时,可以把熟识的物体的长作为参照。以及估一估身边物品、量一量熟识物品的长度或厚度时都为学生更好地建构长度单位供应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随着新课程地深化,不禁发觉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不断地被完善着。我们的教学设计,始终处在一种动态的流程中。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才有可能建构生气勃勃的课堂,师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不断地成长着并欢乐着。

《相识分米》教学反思6

4月11日,我在二(1)班进行了公开课铅笔有多长《相识分米、毫米》。讲后感觉有点收获,也有缺憾;有反思,也有进步。

我紧紧围绕三维目标和“四环三查”教学模式设计导学案。本节课有四个目标:1.相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感受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阅历,初步发展空间观念。通过找寻生活中的1分米、1毫米的事物,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驾驭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3能进行简洁的单位换算。4.能依据详细情景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对测量学习的新奇心和参加测量的主动性。

依据目标进行达标测试和拓展,设计的练习虽然没有做完,但学生已经是基本驾驭。过程和方法方面,通过好玩的师生合作、同伴合作,在轻松开心中学会学问。情感看法价值观方面,能运用新媒体动画来调动学习主动性,化简学问难度;用身上的测量工具形象感知重点学问,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初步运用白板进行教学,不很娴熟,还需多用来巩固。但是没有敢尝试展台的切换,生怕操作失误,有点畏手畏脚。注意了小组合作,但仍旧没有多关注后进生。小组展示时间也不够充分,没有暴露出驾驭学问的缺漏之处,其实是真实存在着的。

总之,细心奇妙的设计,加上耐性合理地实践,才会真正使学生学会、会学,才能上成常态而高效的课。

《相识分米》教学反思7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好玩、好玩、新颖 ”的事物。本节课让学生经验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受到驾驭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测量的须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学问的价值。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视察、操作、揣测,相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培育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实力,结合详细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育学生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通过创设冲突的情境,让同学们用直尺测量实物详细有多长、多厚,从解决身边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爱好: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剧烈愿望。教学中,我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数、画,学生对1毫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1毫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的直观的相识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轻松和欢乐。分米的相识也是通过先估计,再让学生在实际测量动手操作中得出10厘米就是1分米。再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然后在生活中找长度是1分米的物体。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练习培育和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育学生实际测量实力。在相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后,进行小组分工,学生爱好盎然,他们用不同的形式测量自己喜爱的物品,或者是身体的某一部分,细心地做记录,在测量中体会了不同的.长度。对学问有了深化的了解,从模糊到清楚,实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在大量的实践中获得了新知,体会了测量不同的物体要用不同的单位。通过学生用手比划、数、画、量物体的长度,加深对分米的相识。测量活动,既培育了学生的合作实力,又培育了他们的测量实力。

《相识分米》教学反思8

孔子告知我们:吾日三省吾身。由此可见,常常反思我们自己对自己是特别有好处的,坚持反思自己的教学,对今后的教学很有帮助。《相识分米和毫米》这节课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这个单元的第一个课时。《相识分米和毫米》这节内容的学习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因此,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设计了复习米和厘米这些长度单位。如门的高度大约是2米,也可以说是200厘米,让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并引导学生说出1米=100厘米,除了米和厘米这些长度单位之外,今日我们将学习一些新的长度单位,教学分米这个长度单位时,引导学生量一量自己手中的文具盒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同学们通过测量,量出自己的`文具盒的长和宽,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量的结果,和同学们进行沟通。老师的文具盒通过测量,文具盒的宽大约是10厘米,长大约是20厘米,然后通过谈话告知学生10厘米可以用一分米来表示,从而得出1分米=10厘米,引导学生通过用手比划以及在草稿纸上画一画充分感知1分米的实际长度,培育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动手操作的实力。教学毫米这个长度单位时,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自己数学书的厚度不足1厘米,从而引入用毫米作单位的学习。

《相识分米》教学反思9

这节在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冲突冲突中激发起探究新知的欲望。

戏剧中的冲突冲突,是剧情得以发展的不行或缺的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思想上的冲突冲突,同样也是激发学生进行深化探究的推动力。这种冲突冲突能激发思想上的变革,能够引起“头脑风暴”,冲突的最终解决也预示着自主构建学问过程的完成。本节课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抓住了“要想精确测量出某一物体的长度仅有厘米这一较小的长度单位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一冲突,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的长度单位的愿望,使学生经验了学问的形成过程,达到了在经验、体验中自主构建学问的培育目标。

2、创建大量实践操作机会和合作学习的氛围

在本节课中,我供应了大量的测量活动,学生学的有爱好,测量的也比较仔细,一些须要学生视察推断的题目,学生能利用已有的学问阅历先思索,围绕探究的问题,在小组内相互探讨、分析、沟通。由于这节课学生动手操作的多,因此学生在沟通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通过营造民主、同等、自由、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消退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恐惊心理,有肯定心理平安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学生在沟通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3、注意实践运用

课堂中注意将学习活动中所学到的学问运用于实践中,运用所学学问探究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激励学生大胆去量自己喜爱的物体的长度,学生依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这样给学生供应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有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生疏。

4、估测意识的培育和训练贯穿始终。

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与估测实力是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的培育目标之一,本课中有两个环节支配了估测:一是在课始,先在小组内估计一下铅笔的长、橡皮的长,练习本的宽和课桌的高,然后再量一量。二是在练习环节,在学习了毫米分米后,在身边或四周选出自己喜爱的物品,在小组内先估一估他们的长度,再量一量,记录员作好记录。这样的编排设计给了学生多次尝试、修正的机会,使学生的估测实力在这节课上有了肯定的发展。

《相识分米》教学反思10

在一年级的时候,同学已经相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本堂课是在实际活动中相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通过实际丈量使同学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理解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在实际操作中敏捷运用。反思自身的教学,有以下可取之处与缺乏之处。

成功之处:

1.确立难点,重组教材。教材中是相识分米在先,而我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先引入毫米的相识,我想毫米是同学现在相识到的最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对同学来说有肯定的难度。

2.借助多媒体的一些演示,使同学建立直观的表象。如毫米的相识,我让同学利用手中的直尺进行学习。首先引导同学视察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是一厘米,然后找一找1毫米是从哪里到哪里,1毫米和1厘米是什么关系?再借助多媒体把1厘米长度放大,使同学能清楚地视察到:1厘米被分成了10小格,每小格是1毫米。通过数一数得出1cm=10mm,形成毫米的概念。

3通过用手比划长度单位的嬉戏,手脑并用,加深印象。同学知道了一毫米有多长,但印象不深。如何使同学在脑中建立1毫米的表象,除了用眼视察,还须要用手比划。让同学细致视察1毫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通过动手比划,加深同学对毫米的印象。

缺乏之处有很多:

1、虽然打算了较多实物,以为同学很熟识,就出现了一下,没有让同学摸一摸感知它们的长短。

2、1厘米的“一半”(中间的长线表示)就是5毫米,引导同学发觉,可以不用逐一小格的数。

3、画线段时应当演示,提示同学留意画上端点,标上长度,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4、班级人数多,操作活动多时,同学的留意力易分散,课堂的节奏、课堂的调控也是值得我考虑的.问题,如上课指令应特别明确,让同学很明确何时“起先”何时“结束”

5、为人处世低调的我,不知不觉中会把把这种低调的心情带入了课堂,赐予他们的激情和激励太少了。对于二年级的小挚友来说,他们须要老师赐予更多激励与确定的话语。

6、课件的取与舍,怎样少而精的用在点子上,课堂上如何不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而依据课堂的实际状况适时的调整。

《相识分米》教学反思11

《相识分米和毫米》一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已经相识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肯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出1分米、1毫米有多长,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支配了量一量、画一画、排一排和找一找等多个环节,充分照看了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开心的环境下充分感知所学的内容,再通过动手实践强化认知。在教学中,对分米表示的界定,实行了指、比和找等大量操作活动,使学生充分感知,丰富认知,通过测量和通过手势感受一毫米的长度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体验一毫米帮助学生充分界定一毫米的长度表象。

恰当的运用教材资源,不拘泥教材,特别注意教材的重组与自组开发,既有梯度又有特性,以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此外,多个环节支配了估测,培育学生估测的意识和实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训练。

最终结合一篇小日记改错来结束,既复习了4个单位,又提示学生要用准单位,不然会闹笑话。

《相识分米》教学反思12

教学背景

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相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之上,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学生亲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理论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实力、情感看法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分米的相识”这一教学内容是《试验数学》二年级下学期关于长度单位的一个学问点。学生已经学习过米和厘米,对于分米由于实际生活中应用得少,学生接触的也不多,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依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实力充分做好各种打算,以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问和技能的驾驭,在合作与沟通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活动

1、在推断中复习旧知

活动一:老师出示一张错误的测量铅笔的投影片(可抽拉),铅笔的右端对准8厘米刻度线。

师:请同学们细致视察投影片,这只铅笔有多长?

生1:(抢着回答)8厘米。

生2:(非常焦急)老师,她说得不对,应当是8厘米多。

师:你为什么说是8厘米多呢?

生2:因为铅笔的左端没有与直尺的0刻度对齐,而是多了,所以是8厘米多。

师:视察得真细致。那正确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生2: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将铅笔的左端与直尺的0刻度对齐,再看铅笔的右端是几就是几厘米。

师:说得真好(边重复测量方法边抽动投影片使铅笔的左端与直尺的0刻度线对齐)。现在请同学们读出铅笔的长度是多少?

生:(异口同声)9厘米。

[说明]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思索,唤醒学生对旧学问的回忆,在视察中既要推断测量方法对不对,又要思索正确的测量方法是什么,同时又要精确的读数。让学生的旧知随着推断而显现出来。

2、在操作中引入新知

活动二:老师请两名同学协作测量黑板的长度、讲台的高度。学生测量的结果是:黑板长3米23厘米,讲台高90厘米。针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老师讲解并描述为了记数的便利,通常要用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它比厘米大而比米小,它就是分米。

[说明]在这一活动情境中,充分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并让学生在测量详细物体的揣测中引入新课。

3、在视察中发觉新知

活动三:老师出示刻有“分米”的米尺(教具),请学生细致视察上面的文字和刻度。并请一名学生在尺上找出“1分米”刻度所在的位置,然后拿出彩带请学生量出1分米的长度,用剪刀剪下来。老师再把相同长度的彩带分发给各个小组,让学生用学生尺测量彩带的实际长度,小组内沟通、检查并汇报结果,1分米的彩带实际就是10厘米。

[反思]让学生在观测中探求结论,远比老师干脆告知学生答案效果要好得多。

活动四:师:同学们都知道1分米=10厘米,也可以说10厘米=1分米。下面请同学们在自己或同伴的身体上找一找“大约1分米”的地方。

生:(特别喧闹,也感到新奇)

生1:我发觉我的手掌大约1分米。

生2:我发觉**同学的辫子大约有1分米。

生3:老师,我发觉你的衣服两颗扣子之间的'间隔大约是1分米。

生4:我的衣服口袋口大约1分米。

师:(深情地)同学们说得真好!

[反思]这一活动给我带来的不只是惊喜和意外,更让我感到异样的激烈和兴奋,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到了他们探求学问的那份热忱和喜悦,使我感受到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参加活动,发展他们的思维,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4、在拓展中验证新知

活动五:老师说明活动要求: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所学过的学问去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的长度,测量时请你们作好记录,并加以说明。(下面是学生小组的汇报结果)

小组1:我们组测量的是地板砖的长度,四边都是60厘米,我们把它记成6分米。

师:测量无误,换算正确。

小组2:我们组测量的是门,门宽1米,门高2米。

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门的宽度和门的高度能不能用“分米”作单位?

生:可以。因为1米=10分米,所以门宽10分米,门高20分米。

师:门的高度和门的宽度用什么单位更合适呢?

生:用米更合适一些。

师:送点掌声给**同学,他说得很好。

小组3:我们组测量的是奖状,长35厘米,宽25厘米。我们组探讨后认为用厘米作单位比较合适。假如用分米,长3分米5厘米,宽2分米5厘米,读着不顺口。

师:说得有道理,也给第三小组的同学鼓鼓掌。

小组4:我们组测量的是操场上乒乓球台的长和宽,长2米70厘米,宽1米60厘米,经过探讨我们改写为长2米7分米,宽1米6分米。

师:我也同意你们组的观点,同学们同意吗?

生:同意。

[反思]这一开放活动的设计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和谐的教学氛围,自由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念得到体现,刺激了他们的表现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识分米》教学反思13

《分米和毫米的相识》这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绽开学习的,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表象,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来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的长度。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好玩、好玩、新颖 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支配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趣味性。本节课让学生经验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受到驾驭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测量的须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学问的.价值。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视察、操作、揣测,相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培育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实力,结合详细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育学生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数、画,学生对1毫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1毫米的表象,接着通过课件演示,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的直观的相识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轻松和欢乐。分米的相识也是通过先估计,再让学生在实际测量动手操作中得出10厘米就是1分米。再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然后在生活中找长度是1分米的物体。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练习培育和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在练习设计中,我注意新旧学问的联系和发展,我参考了以前看的一个关于长度单位的练习,把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写成了这样一段话,用电脑课件出示:小明的日记:20xx年3月28日(星期二)天气:小雨今日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连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毫米,上学路上我望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赶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抓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仔细地做起笔记。我先让学生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然后让学生探讨沟通:汇报小明日记中出现的错误。再用课件演示正确和错误的对比,特别直观,一目了然,既体现了学习的趣味性,又巩固了本节课的学问。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学问阅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应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回想整节课,在教学实践中我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还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操作体验,提高学生的估计实力和空间观念。

《相识分米》教学反思14

《毫米、分米的相识》,在本课的教学上,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充分参加数学活动和沟通的机会,培育学生视察、操作、推理、获得新学问的实力和估测的实力。

1、关注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我选择学生熟识的.身边的事物――硬币、硬卡和手机。让学生在用手夹或捏的动手操作中,感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从而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