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达技巧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巧妙使用,以及结构谋篇布局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题中的一个考查重点,更是一个考查热点。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表达方式概念作用举例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使内容完整,事情清晰。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通过记叙抒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从而抒发诗人矢志报国的信念。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喜怒等主观感情。刻画人物,鲜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利于深化诗歌的主题。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明的观点。表现作者的观点态度,突出诗歌的主旨,使诗歌的主题鲜明、深刻。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陆龟蒙《别离》)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诗句表达方式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练一练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手法。(一)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注意与“工笔”的区别)细节描写:就是抓住景、物、人的某一细微特点进行描绘刻画的技巧。衬托(正衬和反衬)、烘托、渲染描写景物的技巧:点面结合、高低结合、远近结合、感官结合、
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虚实结合、
俯仰结合描写景物的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描写景物的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细节、神态、心理等诗句描写手法或角度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练一练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细节描写虚实结合侧面描写(烘托)白描触觉、视觉、听觉结合,侧面烘托远近结合、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声色结合诗句人物描写手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氓》)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孔雀东南飞》)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孔雀东南飞》)练一练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对比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2021·浙江卷)
意难忘·山家[清]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衰翁健饭堪夸。把癭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
【注】①癭尊,即癭樽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20.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6分)【参考答案】写景艺术:①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移步换景。②意象丰富,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③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仅叙写山家生活。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2021·上海卷)虞美人[北宋]晁补之
原桑飞尽霜空杳。霜夜愁难晓。油灯野店怯黄昏。穷途不灭酒杯深。故人心。
羊山古道行人少。也送行人老。一般别语重千金。明年过我小园林。话如今。
14.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词中画线部分。(5分)【参考答案】
①“一般”句写临别寄语,然后由实入虚,想象将来在自家的小园林再次相逢,借此慰藉心灵,冲淡离别的感伤。②“话如今”是说此次的聚散会成为日后重逢时回忆的话题,是对所想象的虚境细化深入,突出对此次相聚的珍惜以及离别的难舍。③
虚实相生的写法拓宽了词境,将喜忧交织表现得细腻婉转,真切感人。(202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
20.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参考答案】情感:①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
②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写法:①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②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
楼前
[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过勤政楼
[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2023·全国甲卷)临江仙晁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美景。【解析】A项“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姑且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据此看出词人是想象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2023·全国甲卷)临江仙晁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答案】
①景物描写的画面感强:低垂的桥条在江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开的梅花也开始凋落,正是一派美丽的春日风光。②以虚景写真情:这里的美景并非写实,而是词人心境的外部投射,词人与友人感情深厚,想到能与友人相聚便心生欢喜。(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2023·全国甲卷)晁补之《临江仙》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意思是观赏那江水中倒映的柳影和隐在雪中零落的梅花。词句选取春日的“柳影”和“梅花”作为意象,用动词“垂”“谢”赋予景物动态的美感,写出杨柳的婀娜多姿和梅花绽放后的零落之态。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秀丽的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依依杨柳映在水面的倒影和枝枝梅花在白雪中纷纷零落。词人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既安慰了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将离别的伤感融入一片春光之中,伤感中又带有乐观豁达的情愫。(2023·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注】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写离别哀伤之情。《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16.这首诗的最后四句从两面落笔,虚实结合,思致婉曲。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①一面是戍客眺望边地景色,思归之心凄然,一面是思妇独上高楼遥望边关,对月长叹;②“望”和“苦”用实笔写戍客,“当”和“应”用虚笔写思妇;③以戍客的想象来写思妇,使相思之情叠加往复,意境也更为深远。(2023·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16.这首诗的最后四句从两面落笔,虚实结合,思致婉曲。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1.“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本联写“戍边的将士日夜远望着边城,思念家乡已愁容满面”,“望”和“苦”是实写戍客。2.“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本联是诗人想象“此夜在高楼上等待征人归来的妻子,声声叹息又何时能够停止,能够安静”,“当”和“应”是虚写思妇。3.以戍客的想象来写思妇,使征人与思妇彼此相思之情叠加往复,这样意境更为深远。(二)抒情手法(1)景情角度: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结情);
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物情关系:借物喻理(抒怀)、托物言志
(3)事情关系:借古讽(伤)今、用典、
即事抒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作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对亡妻的怀念之情乐景写哀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以碧草春色、黄鹂好音的乐景抒发哀悼之情乐景写乐情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哀景写哀情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以孤鸿、翔鸟写忧思伤心哀景写乐情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李颀《琴歌》)以室外凄清的秋景来反衬华堂上炉火融融、红烛高烧的温暖欢乐借助景借助物托物言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诗歌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因素,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借古讽今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才调无伦的贾生喻指李商隐,诚问鬼神的文帝影射晚唐昏君用典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尾联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表明归隐之情叙事抒情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那种无限牵挂的微妙心理,正是通过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表现出来的借助事诗句抒情手法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练一练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叙事(细节)抒情借景抒情用典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诗句景情关系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李商隐的《柳》)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杜甫《绝句》)练一练以乐景衬乐情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以景结情(2022·全国乙卷)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直抒胸臆的方法来排遣离愁。“海内”两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②本诗通过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方法来排遣离愁。颈联的“浦楼”两句实写饯别时凄清的场景,夕阳西下,余晖照水边酒楼,一路风烟;尾联的“去去”两句虚写友人要去的地方在日边,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2022·新高考卷Ⅱ)
送别李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2023·新高考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赤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嫋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15.下列对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解析】C项“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解读错误。
颈联写红莲亭立、香气袅袅,又像在迎接我;尾联写接近住地听闻隐约鸡犬声,表达的是恬淡自适的愉悦心境。(2023·新高考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赤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嫋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①诗人心境澄清:首句以“归思清”三字,点出归家途中,诗人心静如水,平和静谧的内心状态;②心境投射到外物:诗人眼中的景象,如桥、寺、翠羽、红蕖、浩渺的烟水等,或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如入“蓬瀛”。(2023·新高考卷Ⅱ)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本题既引用了清代诗词评论大家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的经典评论语,又延续了诗评题对学生诗歌的鉴赏品析能力的考查,可谓高妙恰宜。读题:结合评论语,“我”指作者林逋;“观物”,指傍晚湖上归家所见“桥、水、树、云峰、落日、翠鸟、红莲、茅舍、鸡犬”等物;“著我之色彩”指以我的角度、立场、观点,观察周围的事(景)物,这些事(景)物都会带有我的主观色彩;“如何得到印证”指诗歌中哪些物的外在特征体现了我当时的状态感情心境。解题:沿着“有我之境,物有我之色彩”的思路,一一梳理诗中有“我”的情感走向的景物:静有蓬瀛之境,横陈之桥,晚晴斜照;动有翠鸟飞避,红蕖相迎,鸡犬相闻等,无不因我晚归而怡然愉情。(2023·全国乙卷)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采取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②开篇言志,表明自己看轻尘世浮名;③在描写登山、穿林等生活场景时,也直白地表达出感受。(2023·全国乙卷)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解题思路】解答本题主要分析表现“闲适心情”的手法,要在理解词的大意的基础上,找出能体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词句,然后分析是如何表现的。“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直接抒情,写出词人对过去生活的态度,“身闲心太平”,直接抒发此人此时的闲适心情。词人穿着木屐登山,拄着拐杖穿林,喝酒、题诗、遥听林歌,通过细节描写流露出闲适之情。下片前两句描摹了一幅细雨初歇、余寒犹力的初春山林图,在冷寂的山林中,词人依然轻松自得,以景衬情,衬托了词人的闲适之情,由此可以组织出答案。(2023·南京、盐城二调)
春
归①杜甫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别来频甲子②,倏忽又春华。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注]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三月,诗人辗转返回成都草堂之时。
②甲子,古人以天干地支计年计日。16.古人评点本诗“自伤自解”,诗人是如何“自解”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欣赏春景,化解漂泊不定、时光无常的愁情;②倚杖看石,倾壶就沙,借酒解愁;③直用“吾生亦有涯”典故,开解往来不定之苦,表达随遇而安的思想;④故作达观,以“乘兴即为家”自我宽慰。(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解析】“自伤自解”,要答全作者因伤痛而自我开解的内容;
“如何自解”则要指明作者多种情感宣泄的手段(方法)
。
古人十分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拟人、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衬托、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常考点: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对偶。概念说明作用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叫拟人,把人(物)当作物来写叫拟物。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具体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反复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借代借相关的事物代替要表达的事物。部分代表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身生动活泼,使事物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三)修辞手法概念说明作用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突出、鲜明地表达事物。对偶用结构、字数、词性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用典借用历史故事或引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言有尽而意无穷。互文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渲染诗歌的气氛,使诗句整齐、对称。双关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形式。表达委婉含蓄的情感。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突破语言的局限,增强表情达意效果。排比
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气势,增强感染力。分类概念效果赏析要点比喻明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以水喻愁,将愁思写得生动形象,含蓄地显示出愁思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的特点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赏析时,应抓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联,扣住相似处分析,可用“将…比作…”的句式。暗喻借喻比拟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运用拟人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使被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活,意蕴更加丰富回答比拟手法时,可以不分拟人、拟物,直接答“比拟”,但我们习惯上是要分的,如是“拟人”,就答成“拟人”。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运用拟物手法,把无形的愁苦形象化使被描写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诗句修辞手法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姜夔《扬州慢》)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练一练比喻借代反问对偶比拟互文比喻夸张双关诗句修辞手法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练一练反问比拟(拟人)设问反问夸张、比喻对偶借代双关通感互文反复对比(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参考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2023·济南开学考)
观
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①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②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注释:①胸次:胸中,心里。②逐:挨着次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B.颔联用夸张、对比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三千字”,极言读书之多之快,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C.“活水”句,化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句,“东风”句是说读书乐趣令人心旷神怡。D.这首诗写诗人的亲身体会,抒发其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具感染力。【解析】B项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2022·高三模拟)
雕鹗在秋天范仲淹秋汉寥寥迥,雄心肯木栖。人间正摇落,天外绝攀跻①。月兔精应丧,阳乌影欲齐。长河匹练小,太华一拳低。下眄群毛遁,横过百鸟睽。乘风俊未已,空阔玉关西。【注】①攀跻:攀登。
16.这首诗的第七、八两句手法精妙,请简要赏析。【参考答案】①运用比喻,将长河比作匹练,将太华山比作拳头,生动地写出了雕鹗眼中山河的渺小;②运用衬托,以山河的渺小衬托出雕鹗的飞翔之高、气魄之大;③托物言志,借雕鹗的高飞秋汉、睥睨山河,寄寓了诗人渴望在广阔天地施展抱负的远大志向。分类概念效果赏析要点借代代人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自己的身份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强化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引发读者的联想赏析时,可以采用“用……代指……”的句式代物代地代事夸张夸大夸张是指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也叫夸饰或铺张突出、强化某种事物或感情,烘托气氛赏析时,应点明被作者使用夸张手法描写的事物本来的面目与修辞后的状态的差别,可用“作者夸大/缩小了……的景象/情感,带来了……的效果”的句式缩小分类概念效果赏析要点互文互文也叫互辞,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使语句经济、简练、含蓄赏析时,应注意点明互文的两个主体各是什么,并指出其应表明的语义叠字重复使用同一个字。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赏析时,应注意点明叠音词产生的表达效果象征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白云泉》)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2020·全国3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苦笋
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2020·北京)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寄东鲁二稚子①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②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注释:①这首诗作于金陵。②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15.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6分)【参考答案】①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②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③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④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
分类概念效果赏析要点双关谐音双关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思”与“丝”谐音,“思方尽”表现思念之深、之极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赏析时,应指出其两层意思,可用“一指……,另指……”的句式语义双关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里的“清白”不仅指石灰的颜色,也暗指清白的品德对偶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的意思。它在古诗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偶)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赏析时,应注意律诗中间两联一般不宜判断为对偶,其余场合只要是对偶,就可以答成对偶;应具体指出对偶的双方是什么,并说明其在表达作用上的好处(2019·江苏卷)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②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③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古代诗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十分讲究结构技巧。懂得古代诗歌的结构技巧,也是鉴赏诗歌的必要条件。
常考点:铺垫、伏笔、过渡、抑扬、线索、倒装、曲笔入题、以景结情、首尾照应、卒章显志等。概念说明示例赏析开门见山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揭示主题或全篇的主要内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首句概括写出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有自伤“老大”之情,下联儿童的淡淡一问就在情理之中了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最后两句写山上所望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卒章显志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心态(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①,秋风斜月钓船归。【注】①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4.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参考答案】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扬抑欲扬先抑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欲扬先抑,前面遗憾,后面高兴。欲抑先扬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诗先写少妇“不知愁”,后写“悔”,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以小见大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春怨》)以小见大: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本诗以小见大,它写了一位闺中少妇打跑啼叫惊梦的黄莺的情景,通过写少妇怀念征人的小情景,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承受深重痛苦的大主题。概念说明示例赏析铺垫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做铺垫。首尾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做必要的回答,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长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2019·全国卷Ⅱ)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参考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2021·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2022·广东省梅州市4月质检)
黄河夜泊①李流芳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吴会②书难达,燕台③路正长。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注】①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诗人北上京师应试,当时明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内外交困的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担保合同书样式二零二五年
- 供应商保密协议书范例二零二五年
- 从财务视角解析医疗保险与老年人保障
- 颈动脉斑块治疗讲解
- AI在健康保险行业的应用与创新
-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与展望
- 2025至2031年中国尿液分析试纸包装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区块链技术在智能合约中的安全挑战与对策
- 2025初三上学期化学教师的工作计划(3篇)
- 肛周脓肿的治疗
-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验收表
-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120急救网络医院建设标准
- MAM860螺杆式空压机控制器
- 研究思路图模板
- BowTie模型简介与应用
- 中国风武术太极拳主题PPT模板
- 大商业结构拆改加固专项施工方案(44页)
- 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之拙政园讲解
- Y-Y2系列电机绕组标准数据汇总
- 陡岭河四级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管理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