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时空坐标】:【知识梳理】:一、阿拉伯帝国——沟通东西文明的使者背景地理:地处三洲五海之地,多沙少水环境恶劣;经济: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重视商业,但未统一,阻碍商业贸易;政治:7世纪前的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长期混战;信仰:这里出现和存在多神信仰,存在着信仰之争,伊斯兰教应运而生建立⑴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⑵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逐渐扩大⑶到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扩张⑴7世纪中期起,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⑵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文明表现政治鼎盛时期,政治稳定(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⑴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政教合一、君主专制)⑵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经济⑴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⑵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⑶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文化⑴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融合东西方文化,丰富自身文化内涵)⑵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知识总结】阿拉伯文化的特点: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融汇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创造了兼容东西方文明的阿拉伯文化。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继承吸收,兼收并蓄,交流发展,开拓创新等。【问题探究】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⑴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们将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⑵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他们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新航路开辟)⑶融合并发展古代文化: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兴起扩张扩张与征服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两河流域上游发展起来,攻击拜占庭帝国,征服小亚细亚、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帝国的形成①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②到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政治苏丹专制政教合一内容:①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政教合一,君主专制)②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评价:阿拉伯政治体制的延续者,伊斯兰教的传播者经济东西方商路的阻断者①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②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对亚欧和世界的影响对文艺复兴保存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对世界古代文化的融合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继承了东罗马帝国及伊斯兰文化,采纳地中海、黑海周边地区的传统、艺术及文化体系,并加入了新的元素,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交流、综合并创新发展。对东西商路控制了亚欧商路,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一定程度阻碍东西方商业活动,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一)南亚:中古时期的印度——多宗教共生的南亚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建立4世纪恒河中游11世纪,入侵印度;13世纪初建立突厥人宗教印度教伊斯兰教政治统治中央①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②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大部分地区保留藩王,政令不够统一。①地方划分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②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三)东亚:——融汇中华千年文化因子1.古代日本大化改新背景⑴秦汉之际,中国移民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推动日本社会发展⑵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概况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因其年号是“大化”,史称“大化改新”影响从646年开始,日本模仿中国(隋唐、律令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幕府统治背景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庄园经济的形成: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武士集团的形成: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权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标志12世纪末,源赖朝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特征⑴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⑵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主从关系)⑶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政策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2.古代朝鲜演变(1)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2)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3)14世纪末,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社会状况李成桂改革:政治:仿效中国唐朝制度,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地方划分为十道,经济:推行土地国有,实行授田制文化教育: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广为传播反抗日本(1)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派大军侵略朝鲜。(2)朝鲜请求中国支援,明朝派军队赴朝鲜作战。(3)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知识总结】在中古时代,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辉耀东西。结合本课所学,列举唐宋时期中华“文化出超”影响周边国家的主要史实。①中国的造纸术传入阿拉伯,促进阿拉伯文化的繁荣②日本大化改新,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实现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的过渡。③朝鲜的新罗模仿中国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④北宋时,大越模仿中国制度设置了中央到地方的官吏。【知识拓展】一、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①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城市繁多,为文化发展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②阿拉伯帝国地处欧、亚、非洲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在此交汇,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阿拉伯人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中的精华,并加以创造改进(重视继承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善于融合东西方文化)。③统治者重视知识,并采取招揽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政策;④统治者开放宽容的态度;⑤对外经贸交往频繁的推动。二、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的内容和积极作用交流的内容 (1)贸易交流:阿拉伯帝国曾是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扼三洲要冲,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有海上贸易和陆上贸易。(2)文化交流: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在文学、艺术和思想上取得重要成就,又将它们贡献给了人类,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东西方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3)技术交流 ①阿拉伯的三角帆船传到西方,推动三桅船的制造,有利于新航路的开辟。②阿拉伯人将许多中国的发明,如指南针、火药等传到西方,推动西方社会的转型。积极作用(1)对西方:推动西方社会的转型①阿拉伯人把东方的技术,尤其是中国的发明创造传入西方,有利于西方社会的转型;为西欧探索新航路提供了技术支持。②阿拉伯文版本保留的古希腊罗马文化译成拉丁文重回欧洲,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③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促进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中国:阿拉伯的文学、天文学、医药学和数学等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三、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比较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区域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侵略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逐步征服小亚细亚、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定都先以麦地那,后都城为巴格达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首都建立帝国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统治措施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官僚机构辅助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政治体制政教合一政教合一对外来文化态度交流、吸收和融合的方式,具有沟通东西、承上启下的作用控制亚欧商路,对过往商旅强征苛捐杂税,破坏地中海地区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政治体制上看相同:创新的伊斯兰世界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政体:既接受了波斯帝国以来的西亚地区传统,又带有鲜明的特色。经济上看不同:阿拉伯帝国政府鼓励,沟通当时世界贸易;经济繁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亚欧商路,征收重税,影响了世界发展。文化上看贡献:兼容并包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四、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政治方面参考了隋唐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他们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建筑风格日本都城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语言文字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教育方面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