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课程标准目标分解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1.结合中国古代商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分析其发展的特点及成因,认识到受多种社会因素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历经数次曲折发展,始终未能占据主导地位。(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结合明初契约文书,认识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事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自主预习】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1.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及主要表现时期原因及主要表现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①

商朝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贸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及周边地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春秋战国突破“②”格局

秦汉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促进全国商品流通隋唐到两宋商品经济发展;城市③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元、明、清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手工业发展;地域性的商人群体——④兴盛

2.古代世界各区域文明商业贸易发展的主要表现区域主要表现古埃及商业的历史悠久,金字塔壁画上有人们在市场上交换产品的场景;国家控制对外贸易,国王常派商队从事国外贸易活动古巴比伦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汉谟拉比法典》许多条文与⑤有关

古希腊形成若干商贸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古罗马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欧洲市场的东方奢侈品贸易阿拉伯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⑥贸易

3.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方式、贸易通道、主要表现方式贸易通道主要表现丝绸之路贸易陆上通道:贯通亚、欧、北非商人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海上航线: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洋各地,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唐宋后,⑦兴盛;中国出口商品有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朝贡贸易明清时期,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规定;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4.商业贸易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促进了不同地区、国家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2)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外贸渠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琉璃等。(3)中国丝绸一度成为西方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中国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1.古代商业交换的发展过程:从⑧到使用货币。

2.古代货币的演变过程、变化原因、具体体现、重要作用(1)演变过程:最初用贝作为货币;后⑨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2)变化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换的规模扩大,商业活动更加频繁。(3)具体体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商代已出现货币;公元前8~前7世纪,⑩出现金属铸币。

(4)重要作用:作为交换媒介,货币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成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和财富的象征;推动商业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3.世界古代商业信贷的发展和具体表现时间区域(国家)主要表现公元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从事放贷业务;不同形式的借贷利息规定不同,甚至还包括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公元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必须有证人,还要履行担保等程序,并受法律保护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4.中国古代商业信贷的发展历程和具体表现(1)发展历程:从实物借贷、货币信贷到借贷。

(2)具体表现时期具体表现西周《周礼》中已有纠纷的记录

春秋实物借贷形式已较普遍;出现了货币信贷唐代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飞钱”宋代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明中期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清朝除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有显著发展;出现本票性质的庄票5.古代商业契约的形成、发展地域或国家时期主要表现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广泛使用;凡重要财产转让,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所有权

两河流域公元前2600年左右已经使用契约。契约除明确规定当事人双方在所从事活动中的责、权、利以外,在末尾必须有双方的盖章,以及几位证人的签名中国商周时期出现契约汉代以后凡涉及各类的事宜,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答案】①交换②工商食官③坊市④商帮⑤商务⑥中介⑦海上贸易⑧以物易物⑨金属货币⑩小亚细亚资本性借贷书面契约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思考点商业贸易的发展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解题关键:注意要从“对人类生活”影响的角度思考。思路引领:可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归纳。答案提示:①促进了不同地区、国家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②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外贸渠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琉璃等。③中国丝绸一度成为西方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④中国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学思之窗上述材料可以用于佐证什么历史现象?解题关键:注意时间“北魏”和金币的铸造时间;出土数量。思路引领:结合教材中的图文信息,联系所学“古代的商业贸易”,综合北魏、拜占庭帝国的商业发展及东西方经济交流状况等进行分析。答案提示:①北魏墓地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金币数量众多,说明当时货币广泛使用,这佐证了中国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同时也表明东西方贸易通道的畅通和经贸交流的频繁;③金币的铸造时间可以佐证当时拜占庭帝国的商业繁荣和对外交流的兴盛。答案提示:据考证,历史上的商帮大体上崛起于明清时期。在明清之际曾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相继崛起了十大商帮。其中,晋商、徽商、潮商为势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三大商帮。晋商以山西丰富的盐、铁、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形成了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晋商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但其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中晚期发展到鼎盛。特别是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发展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经营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1851~1875年)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之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并形成山西“北号”(票号)、“南庄”(钱庄)两大晋商劲旅。【探究与拓展】问题探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古埃及人是如何签订商业契约的。契约对商业贸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解题关键:签订契约文书的内容要求。思路引领:先根据材料把握这一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了解契约订立的要求;最后,在此基础上思考其对商业贸易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答案提示:这是一份房屋买卖契约的签订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契约的签订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并采取一种庄严宣誓的形式,以及必须在祭司和官吏的面前签订契约。影响:契约可以保证商业贸易的顺利进行,使人们形成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学习拓展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商帮,任选其中之一,查找资料,了解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解题关键:商帮的形成和发展。思路引领:任选一商帮,查找资料,了解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概念阐释】1.“工商食官”是指商周时期工商业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理下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2.市舶、市舶使与市舶司市舶是指中国旧时中外互市的船舶,含义在各代不一。市舶使设于唐代,市舶司设于两宋,其主要职能都是管理对外贸易。市舶使与市舶司有一定的区别:市舶使是官职名,是我国最早设置的专管海外贸易的官职;市舶司是官衙名,是我国最早设置的专管海外贸易的机构。3.信贷和契约信贷是有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是债权人贷出货币,债务人按期偿还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通过转让资金使用权获取收益)。契约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合作探究】任务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材料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农业(包括副业和家庭手工业)为本的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商业发展与繁荣的基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是曲折的,出现过几起几伏,其中经历了三个高潮期,依次是战国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这些高潮期都处于社会变迁的关键时段,商业的发展对社会转型往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促使商品经济发展走向新阶段。三个高潮期各有其时代和阶段性特点。但几次高潮期之间,也出现因内外因素而商品经济衰歇或受到重大挫折,商业萎缩的局面。——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参考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古代商业虽有所发展,但始终未能占据主导地位。阐述:战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变革和封建化转型,国家统一的实现和巩固,以及新兴地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发展中央集权,等等,都推动我国古代商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国内市场形成,丝绸之路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土地兼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农耕经济遭到破坏,商品经济受到重大挫折。唐宋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大一统国家重视农业发展,航海技术进步和农业经济的繁荣,推动第二个商业高潮出现,商业活动打破了时空限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但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和政治动荡,元代商业发展走向萎缩。明清时期,新航路的开辟和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种、推广,手工业生产分工和经营方式的变化,白银增多并货币化,长途贩运和商帮、会馆的发展,等等,说明中国古代第三次商业发展高潮出现,但由于封建政府虚骄自大,重农抑商,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闭关锁国和西方殖民侵略活动的冲击,19世纪前后,中国古代商业逐渐走向衰败。总之,受多种社会因素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历经数次曲折发展,始终未能占据主导地位。(问题会设计、知识能迁移、思维讲层次、分段有讲究)审试题要求,确定试题主旨初步设计“问题”(论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试题主旨不明确——自拟一个论题)读相关素材(史料、图表等)有效信息“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农业(包括副业和家庭手工业)为本的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商业发展与繁荣的基础”“这些高潮期都处于社会变迁的关键时段”“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是曲折的,出现过几起几伏”时空定位中国古代社会史实梳理(准备论据,先“多多益善”,再“去伪存真”)战国秦汉、唐宋和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又渐趋衰落的史实层次鲜明战国秦汉时期、魏晋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其他方面结合所学知识答题步骤确定论点中国古代商业虽有发展,但始终未能占据主导地位梳理论据(2个为宜,不贪多求全)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土地兼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农耕经济遭到破坏,商品经济受到重大挫折明清时期,新航路的开辟和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种、推广,手工业生产分工和经营方式的变化,白银增多并货币化,长途贩运和商帮、会馆的发展,等等,说明中国古代第三次商业发展高潮出现,但由于封建政府虚骄自大,重农抑商,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闭关锁国和西方殖民侵略活动的冲击,19世纪前后,中国古代商业逐渐走向衰败得出结论(回望论点,展示素养)受多种社会因素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历经数次曲折发展,始终未能占据主导地位任务2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事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地契的最早原型可以追溯到汉代,现存明朝前期的土地契约中,最多的是徽州地契,那里是明代许多商人的故乡,研究者在当地收集到近千份明朝以来的土地契约文书。材料以下是一份建文二年(1400年)的契约文书。十二都十保胡荫,承祖父户下有田壹号,坐落本都玖保(鱼鳞图册)玉字柒佰捌拾壹号田,取捌分肆厘捌毫。其田东至路,西至李资衮等田,南胡祖寿等田,北汪彦伦田。土名亭子头。今来为无谷支用,同叔母朱氏商议,自情愿将前项壹号内田,尽行立契出卖与王猷干名下,面议时值价谷壹拾秤,其价当成契日一并交收足讫。其田今从出卖之后,一听买人自行闻官受税,收苗管业。如有四至不明及重叠交易、内外人占栏,并是出产人自行抵挡,不及买人之事。所有上手来脚,与别产相连,缴付未便,日后要用,本家索出参照不词。今恐人心无凭,立此卖契文书为用。建文二年九月日出产人胡荫(押)契叔母朱氏(押)见人王猷干(押)叔胡隆舟(押)依口代书人吴志高(押)今领契内价谷并收足讫。同年月日再批。(押)(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契约文书的价值。(2)围绕材料提供的信息,对明朝前期的契约文书进行合理解读。【参考答案】(1)契约文书是当时土地所有者拥有土地的凭证。拥有契约文书,土地所有者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对生产资料的支配权。契约文书属于文献史料和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以用于研究明朝初期土地的买卖、占有等情况。在使用中需要结合其他史料,多种史料相互印证和补充。(2)明朝前期的土地买卖中,确权的主要方式是契约文书。徽州地区商品经济发达,土地买卖更加频繁,因而保留下来的明朝地契最多。契约文书中出现了为他人代写契约文书的人,这满足了人们录写文字的需要。土地可以继承,但土地买卖要征得亲属的同意。契约文书最后的签字画押中有叔母签字,说明明朝前期部分普通妇女也会写字。上述史料有较高价值,有利于研究明朝前期的土地制度。“四读”读题引、读设问、读出处、读正文得出重要信息:从题引、标题和正文可分析得出契约文书的价值“两定”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第(1)问,时空限定——明初;内容限定——契约文书的价值。第(2)问,时空限定——明朝前期;内容限定——契约文书定位词(原因、特点、影响):第(1)问可从材料中契约文书的作用、史料价值、内容及使用等方面分析得出。第(2)问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和所学知识从契约文书的作用、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映及史料价值等角度进行分析【随堂检测】1.下图展现的是1世纪古罗马农村的场景,图中农民赶着牛,提着葡萄,背着猎物去赶集,牛背上也驮着猎物。该图反映了古罗马()。A.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B.帝国版图不断扩大C.小农经济面临破产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