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
《乡土中国》导读激趣课
课型:新授课课时:6课时时间:
教学目标:1、《乡土中国》内容与价值介绍。
2、《乡土中国》的学习规划设计。
3、阅读方法的指导(浏览、精读、品读),提升阅读鉴赏能力。(难点)
4、激发学生阅读《乡土中国》的兴趣。(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调查问卷
L你读过的整本书数量?
2.你今年读过的整本书数量?
3.这些书里,学术著作占比多少?
4.你每天可以接受的课下阅读时长?
5.你愿意立flag阅读打卡吗?
(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了解《乡土中国》文本的价值和现代价值。
3.学会制定阅读计划。
4.掌握阅读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自学指导(一)
1.《乡土中国》这是一本什么书?
2.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文本的价值和现代价值)
3.应该读到何种程度?
4.怎么读?(阅读方法)
自学指导二:(时间:8分钟)
1.完成《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及拓展阅读计划表
2.归纳阅读社会学理论著作的方法。
四、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找出自己疑难问题并作出标记,开
始自学。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一)自学指导一:
L《乡土中国》这是一本什么书?
这是一本社会学领域的学术著作,中国社会学奠基之作。
这是根据费孝通先生在1946年大学授课时的内容整理而成的14篇文章。
这本书回答的是“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这本书提出了传统中国“乡土本色”这一观点,分别从社会文化、结构、秩序及社会变迁等方
面作了论述分析。
这本书告诉我们,传统中国因其小农经济的特点而具有了植根土地、安土重迁、聚村而居、熟
悉信任、而村落之间又孤立隔膜的特点,此谓“乡土本色工
群已关系家族关系
自我中心父子王铀
推己及人.夫妻配轴
:社会政治:无为而治二>8-11.
2.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文本的价值和现代价值)
学术价值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
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
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
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作为社会学本土化的重要论著,《乡土中国》对研究中国乡土社会
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具有开创性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陈雨露说:“《乡土中国》是讲述中国乡土社
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代表作,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1、展示一张中国人的小区花园种菜图与美国住宅前的草坪图。同时展示一则新闻《中国人的种菜天赋,把
外国人都惊呆了》:
中国人现在种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在世界各地只要有中国人,在他家里终会发现一些种植出来
的绿色植物,如果有条件还会开垦出来一片土地,自己种菜吃。在种菜技艺上,中国人和外国人也有很大
不同,在欧美一些国家,种菜的农民一生也只会重复种植一些蔬菜,而我们中国人种菜似乎是一种与生俱
来的能力,只要给一把锄头一包种子总能种出一片菜地出来。
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种菜,你能用你的理解来解释么?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种菜,教师从《乡土中国》中找到理由,给出回应。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
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以
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村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
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
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的问我:
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
真象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
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
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24页
大家可以注意到,土地对于中国人,尤其是传统中国人来说至关重要,比如说大家所熟悉的《西游记》中,
每次孙悟空遇到不熟悉的妖怪,他都要询问当地的地方性神仙土地爷,土地爷的广泛分布,不正是证明了
中国人以“土”为生的民族生存传统和安土重迁的生活习惯么?试想如果我们也像游牧民族一样追逐水草
而居,那么土地公公又怎么能了解本地家家户户甚至是本地神灵鬼怪的故事呢?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越
来越多地体验着现代性,但是“乡土性”的根还存在在我们的社会基因中,了解乡土中国,就是了解传统
中国的精神之根,因此我们需要阅读《乡土中国》。
1.【呈现材料】如果我们学习过英语的话,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中国人对亲戚的称谓远比
西方要复杂,我们称呼父亲的姐妹为姑姑,称呼母亲的姐妹为姨妈,而在英语中这两者都统称为aunt。
划分更细致的是父亲的兄弟辈,一般来说我们称呼父亲的哥哥为伯父,他的配偶我们一般称为伯母,
称呼父亲的弟弟为叔叔,他的配偶我们一般称呼为婶娘,而在英语中则统一用UnCle代表。
提问:为什么中外会产生这样不同的称呼方式?这反映了中西方家庭有什么不同?你能解释为什么么?
2.“西洋的社会有些象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
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
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象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
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
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
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亵的意思而且。
这个网络象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54页
我们发现阅读《乡土中国》,可以发展我们的思辨能力,提升思维的品质。学术著作的本质在于“说
理”,在于“论证”,这也是未来我们将要在大学乃至人生中所需要的重要素质致以,我们能够从阅读《乡
土中国》这部学术著作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的训练,因为费孝通先生在文中反复地、多角度多层面地将中国
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进行对比,将乡村与都市进行对比,将中国社会与美国社会进行对比,从宏观角度培
养我们如何去发现问题、表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在阅读《乡土中国》的过程中,如在上文《差序格局》的选段中,就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
证。用“捆柴”来比喻西洋社会,意在证明西洋社会具有“团体格局”的特性;用石头击水来比喻中国乡
土社会,则是说明中国乡土具有“差序格局”的特性。通过中西方的对比,能够更好地看出文化、社会的
差异与不同,从而更加鲜明形象地阐述问题的所在。因此我们需要阅读《乡土中国》。
2.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中国人为什么追求落叶归根?
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
为什么儒家崇尚修身克己为本?
为什么旧中国的家庭里父权至上?
为什么旧式婚姻追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却并不追求爱情?
为什么婆媳矛盾在中国那么突出?
自私、冷漠,这些国民劣根性真得只是道德的缺失吗?
为什么“清官难断家务事”?
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听话驯顺的孩子?
为什么传统中国重农轻商、现代中国却相反?
3.应该读到何种程度?
经典就是那些你经常听别人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卡尔维诺)
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
(二)自学指导二:
L完成《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及拓展阅读计
2.归纳阅读社会学理论著作的方法。
整本书“五步阅读法”
第一,浏览目录,大致了解书的结构。
第二,粗读,粗读每一章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
第三,细读,逐字逐句地进行深入钻研,借助批注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心得体悟。
第四,研读,对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复阅读和思考。
第五,重读,随着阅读的次数、年龄增长和阅历不同,会有不同的感悟。
第一步:浏览
大致了解整本书的体例、主要内容、篇章格局。
第二步:略读
在这一步中,我们要学会勾画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如“差序格局”、“团体格局”、“社会
圈子”、“横暴权利”等等。并试着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对概念进行解释。也可以采取思维
导读的方式,梳理行文的逻辑结构。
第三步:精读
精读就是认真反复阅读,逐字逐句地进行深入钻研,细读原文,咬文嚼字,并且做到一边阅
读一边批注,并对自己不懂的词句做出标记,能够在理解原文重要观点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
基本结构,最好还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撰写读书笔记和作品评价。
第四步:研读
研读就是在通读完全书,并精读过部分章节后,对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复阅读和思考,
这些问题可以是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提出的,也可以是参考教材后面附加的问题。
比如《乡土中国》中涉及到中国传统社会中家族关系与权力结构,我们在文学作品中也学习
到了很多相关内容,如朱自清的《背影》、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曹禺的《雷雨》、鲁
迅的《药》,联系《乡土中国》,你觉得这些文学作品中的父子关系是否印证或反驳了《乡土
中国》中的观点?今天的家庭权力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通过对问题的提出与探究,一方面
更加夯实对《乡土中国》的理解,另一方面也结合实际与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去。
第五步:重读
重读不是再读一遍,而是一遍一遍反复阅读,甚至终生阅读。对于同一本书,我们在不同的
年龄,在不同的境遇下读所获得的感受与认知是不同的。通过每一次的重读,其实是一种“内
化”,将之转化为自己的血肉与灵魂,促进精神的成长。
六、课堂总结,构建知识树。
较主瓢容
第一员辨暇涮内容解、睡糠前)
辅思路
≡≡第二步廨伟)辘献醐殿廨册念好)
体会知!好
鹤h殿喊,SW寸囹树麟麟蛛就
嵌系生敌标■、瞰敦)
关注麒意义
七、整理知识,背诵记忆。
八、当堂训练,巩固运用。
L思考:如果请你向学弟学妹推荐阅读费孝通《乡土中国》,你会着重推介哪几点?
2.思考:如果让你来设计《乡土中国》的封面,说说你的构思及理由。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
《乡土中国》批读指导示范课
课型:新授课课时:6课时时间:
教学目标:
L感知了解批读成果和批读方法。
2.抓住作品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作品,在设置的话题问题的引导下,综合运用读、看、评、
说、写等多种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阅读整本书,学习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方法,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断拓展阅读视野,我们将终身受益。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感知了解批读成果和批读方法。
2.抓住作品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作品,在设置的话题问题的引导下,综合运用读、看、评、
说、写等多种阅读方法。
三、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自学指导(一)
L了解什么是批读?
2.实践批读,综合批读的各种类型,完成对于本课其他概念的批读
(1)以《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为例,本课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差序格局?
(2)综合各式批读类型,自主批读
(3)交流小组批读成果,解决问题
3.选择自己有所惑、有所得和有所解的点进行其他篇章的批读,每篇文章至少3处,小组交换
批读成果;
自学指导二:(时间:8分钟)
L略读前言、目录、后记,圈点出交代全书内容的词语、句子等
2.在前面浏览的基础上,完成下面的结构导图(用“标题”文字填写)
四、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找出自己疑难问题并作出标记,开
始自学。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自学指导一:
L了解什么是批读?
批读在中国古已有之,谓之评点。早在唐代,就有了诗的评点,宋代出现了文的评点,后来又出现了小说评点。
张竹坡、金圣叹、李卓吾(即李贽)、毛纶和毛宗岗父子以及脂砚斋在明清时代大规模地评点小说,并且创下
一门学派,留下千古妙语,珠矶灿烂,以致文坛上无书不评,蔚然大观。李卓吾评点的《水浒》、金圣叹评
点的《水浒》和《西厢》、毛宗岗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张竹坡评点的《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的《红
楼梦》,再加上无数的诗话、词话、曲话,都可谓“批注式阅读”的集大成者。
具体呈现:
(1)《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2)毛泽东批读24史
同步总结和整理批读的一般类型(比较概念图、树状图、思维导图)
《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批读教学示例(片段):
《差序格局》第4段对“团体格局”这一概念的批注:
:E晨≈和二;湍蓝褥居避痔*UW私嬴K
上jJ砒彳导把棒个寺上会纣并勾自火更百'拱发芈寺室一,尸厂。]上
4Wtk4【西洋白勺社会仃昨俘孑土布%帘;市细弊≡∙JL枳偌曲束啦
ʃɜ一把.几把未成—•4L∙∕L^ΓL4i血一W.儿胸奴欣一招KC角:
一根架C=伟个执帮/一足白勺丹M、孑L、ZtlLy上-镀华也
可T以拄到JH3把、IF孑L、HJ丹村门勺味.分孑L彳9刀号愈不会否L白勺o
在社会.这吁华位址才M小孑比睨Pq洋?上公碧等保九的朱砒
戛量赞日月:他*j*健产若干人组血——个个白勺错门句湾母盘
差些探工垄堤”班是团体夕卜g攵.
不育后
圣基塞型星箜。找月J捆架来比拉.车i
砒是——
个人可以拿力口好几个团体.而好JL#L架里部宿-某
一根朵当
生是不Ar旎的.迂是人可架不I司的地方。孑九“Ji⅛
,口俞是在
黑/仞拄"J在至近上会生而I,人和人f⅞W犯--------
‘用3""J不妫称N打疳1体⅜⅜局1J、',——≠P¾⅝
2.实践批读
(1)以《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为例,本课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差序格局?
(2)综合各式批读类型,自主批读
(3)交流小组批读成果,解决问题
提升批读
(一)学生:展示笔记,介绍本小组对“差序格局”这一概念的理解。
教师:展示笔记,进行补充、修正与完善。同步介绍学案上的技能链接板块(见附录)o
(二)提供百度百科释义,帮助学生体会:经过批读,对概念把握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G百度百科O≡
差序格局,Q)
“差序格局"一词星费孝通老先生提出的,
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
上泛开的涟旱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
圈一圈,按离自己距溢的远近来划分亲
ijn,o
总结批读
批读重在过程。对于“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北大教授深感“语焉不详”、撰专文解读,我们也无法在短
短一节课就理解得透彻精确。但经过批读,我们可以:
(1)更全面、细致、准确地理解文章;
(2)为“研读”做准备;
(3)让“重读”有依据。
【技能链接1】
(1)画底线一一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画底
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
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或是夹一张书签。这样你随时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打开你做记
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
(4)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
处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许多读者会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
参照的意思。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
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
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对已经
习惯做笔记的人来说,书本前面的空白页通常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会保留这几页以盖上藏书印章。但是
那不过表示了你在财务上对这本书的所有权而已。书前的空白页最好是用来记载你的思想。你读完一本书,
在最后的空白页写下个人的索引后,再翻回前面的空白页,试着将全书的大纲写出来,用不着一页一页或
一个重点一个重点地写(你已经在书后的空白页做过这件事了),试着将全书的整体架构写出来,列出基
本的大纲与前后篇章秩序。这个大纲是在测量你是否了解了全书,这跟藏书印章不同,却能表现出你在智
力上对这本书的所有权。
一一《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商务印书馆
【技能链接2】
帮助你认知文章的一个方法就是认识信号词。这些词能给你信号,告诉你作者将要改变概念或者改变讲述
内容。认识了这些词之后,你会频繁地注意到这些词,尤其是阅读变得困难时。
不同种类的信号词:
表示时间的信号词:当……时,之后,之前,事先,接下来,此刻等
表示考虑事情两面性时的信号词:然而,另一方面,但同时,此外等
表示顺序的信号词:首先,其次,最后等
表示总结性的信号词: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等
一一《如何高效阅读》,[美]彼得・孔普著,张中良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技能链接3】
1.中心图像用来捕捉主要内容
2.分支从这幅图像向四周散射。首先被分成各大主题,附在中央图画上,然后次主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
来,附在上一层分支上。
3.分支由一个关键图像或者印在相关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
4.善用多种颜色、动态线条、图画、大小粗细变化、代码等。
例如:
κ>∙Jz∙
无
(二)自学指导二:
1.略读前言、目录、后记,圈点出交代全书内容的词语、句子等
2.在前面浏览的基础上,完成下面的结构导图(用“标题”文字填写)
无为政治
维系着私
人的道德,礼治秩序
长老统治一④.
文字下乡
乡土本色=>差序格局从欲望到需要
(D.对U比
团体格局男女有别
家族
(一)细读第一章,完成下列任务
1.在梳理该章思路脉络的基础上,写出本章内容概要
⑴依据下面的思路导图,填写各层次的关键词语。
乡土本色(笫1段)
①土气②聚居
六、课堂总结,构建知识树。
第一步麟渡源榴觞眼施、后出
第二步廨㈤辘献麒(般廨、毓、肝)
第三步:谈联,翱榭K金撇嘛t络雕络、就
鼎、熬鼓)
七、整理知识,背诵记忆。
八、当堂训练,巩固运用。
各小组间任选《乡土中国》一章节进行阅读,并设置2-3个问题,小组间进行交流。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
《乡土中国》批读成果展示交流课
课型:新授课课时:6课时时间:
教学目标:
L阅读任务单、提取关键词、结构图,领悟《乡土中国》的主要内容。
2.在共读分享的基础上,探究阅读《乡土中国》的当下意义。
教学过程:
二、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介绍《乡土中国》的内容
1、相对于绝大多数高中课堂,大学课堂更加的自由,偏重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与创新。大学生活中最美
好回忆是随便选一间教室,“蹭”上一节课,享受一场精神的盛宴。其实这样的机会就在我们的身边,
请大家拿出手边的这本《乡土中国》,这本书其实就是一本“写在纸上的大学课堂”。
2、介绍《乡土中国》作者费孝通。
3、介绍《乡土中国》的成书
(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阅读任务单、提取关键词、结构图,领悟《乡土中国》的主要内容。
2.在共读分享的基础上,探究阅读《乡土中国》的当下意义。
三、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自学指导(一)
作品略读,分析整体框架,把握论述逻辑
L请阅读《重刊序言》《后记》《附录》三个部分,设计一张关于《乡土中国》的思维导图,涵盖
“阅读一本书”需了解的基本信息。
2.请阅读《乡土本色》部分,《乡土本色》在全书中起到对乡土中国性质的概述的作用。此章17
段之间逻辑清晰,请用思维导图呈现各段之间的关系。
3.请阅读《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两个部分,用思维导图绘出两章中材料和观点之间的关
系,清晰呈现作者的论证逻辑思路。
4.请阅读《长老统治》部分,为《长老统治》绘制思维导图,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5.请阅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三章,绘制思维导图,将这三章的相关
章节的知识勾连起来,形成“全景”意识。
自学指导二:(时间:8分钟)
在共读分享的基础上,探究阅读《乡土中国》的当下意义。
四、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找出自己疑难问题并作出标记,开
始自学。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自学指导一:
L请阅读《重刊序言》《后记》《附录》三个部分,设计一张关于《乡土中国》的思维导图,涵盖“阅读一
本书”需了解的基本信息。
I-文字下乡一再论文字下乡
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一J一差序格局一系维着私人的道得一家族一男女有期
敢于探索的勇气一-岁府示《乡土中国)一
FJA一礼治秩序一无法一无为政治一长老统治
商度的社会费任一
学点质爱和探究」L面绘和地缘一名实的分离一从欲望到需要
行」一《花耸碎会3《江村!⅛济》《禄村农田》等
器∑H府微L《生育制度》《乡忖重建》等
豁瞽丁叵正研究然朋一乡村社会
■鲂施V盘
-*45
假套一
Iʃ政局累米一思考防一家用重Ir的同U
T点
比较方法一「力史》景t试图回答•作为中Bl家发社会的乡土社会究
乡村社区研究一LJ竟是个什么样的杜拿”
理论与实际结合」
J卜时代一20世纪40年代
L作看人生经历——受过系统训焦的人类社会学研究者
黑器}☆台切痴Lr个人影啊一从实地社区研究转变为社会结构的分析
琴产生影、L时代影期T个中■社会鼻学界
2.请阅读《乡土本色》部分,《乡土本色》在全书中起到对乡土中国性质的概述的作用。此章17段之间逻
辑清晰,请用思维导图呈现各段之间的关系。
r∣7农业以外的原因I
I2种地谋生-∣8两性和抚育的需要I
13文化风俗:土地神[■I小农经营I
I4取费于土地■!水利需要I
卜9原因卜
15定居是常湿■!安全需要I
|6人口用三绻又寸牯1定■I土地平等雒承的原则
U]。地方加黑往梵:
.切K,Y/.、rΓ∏
I人工物I
I人匕人II人与法I
■I”“熟悉”社会IH1福任IH6认识是个面而1
11讯俗社会]「15扎根泥土一摸熟I
Lll3“学矩法律:⅛从发生
3.请阅读《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两个部分,用思维导图绘出两章中材料和观点之间的关系,清晰呈
现作者的论证逻辑思路。
文字下乡
乡土社会:不需文字
“面对面的社群”:直接会意V
卜记忆的实用隼:为了生活I
I维护文化:社会共同经验T的祺豪
I动物:个学而能11人卜借助一-T象征体系:闻I
T学习能考1I
I个别葩经验II符号I
]
_词:具体情境一视觉:文字
I—I「普遍应用的概念
I听觉:语立
I当前IT学:模仿一>改造I
]
I时同阻隔W习:反公地做I
I忆:忆过去—为当蓟7∣
I依亦能:不必宥记团
记:记当前一为将来I
比--条直线分杂I
当的:含过去I
I再论工字下乡I
I乡土社会:无需褥]
I时间,格局I
IW忆I
I乡土社会:'时间间隔x|I发展程度:由'生活需要决定I
I
I社会的时'代之隔^∏乡土举会:稳定]恒
14人的今昔之隔引瓜代社率:变动I
生活;定型II:活:本定型I
■!生于斯,死于耐■I个别的经验=世代的经验I
T记忆:无需文享1T记忆:需外在确
T日出而作,日人而息I[无需不断积累]
T语育足够IT语言一文字I
■I"忘时"I~∣尢需保仔I
+g.“同一”的戏文蹙用-eg.姓名录/通宿制
T记忆多余I■!记忆有限I
4.请阅读《长老统治》部分,为《长老统治》绘制思维导图,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I袂W权Λι∣I总把力II效秀权力I
[社W冲由I杜佥:介闲I社公*!将Zi
[上WIWr百@一;<⅛W区国
,I饮g科司J权/“初夏]I[我#£⅜⅛W¾文上(传丽1
受:上下岸学]号接受化二工”必十”云传W看菽
IIp≡J]⅜gI~∣⅜t?fII
ι⅛⅛""磨毒Sl1⅛1陵汨蝙叫⅛¾
1]
I"为g⅛UΛ¾B"笺|I长卷优沿1
5.请阅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三章,绘制思维导图,将这三章的相关
章节的知识勾连起来,形成“全景”意识。
JTO代社汆:•处
¢-)自学指导二:
在共读分享的基础上,探究阅读《乡土中国》的当下意义。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他解释了中国人很多根深蒂
固的行为习惯的来处。但又不像很多书,一提到“国民性”就是纯粹的批判,或嘲讽。他对中
国人有翔实的了解,有敏锐的观察,有抽丝剥茧的犀利分析,却没有那种置身事外的态度,
以及高高在上的指手画脚。他感同身受,却又始终保持着一个学者的理性。
阅读这本书,他笔下带出来的这种观世的态度,比他告诉我们的知识本身,更有价值。
六、课堂总结,构建知识树。
较主瓢容
第一步:蟒耀做内氛幅、眼、糠时
辅螂
第二步廨伟)瞧深入麒(般端册念、肝)
舲镂好
静:腹峨,s≡悔愉瞰麟蛛就
联耕歌标娜说嫌义)
关物实敷
七、整理知识,背诵记忆。
八、当堂训练,巩固运用。(6分)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第4课时
《乡土中国》专题研读指导课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4课时时间:
教学目标:
L经历一次专题研读的过程,把握传统文化类学术著作专题研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以课堂上总结归纳的方法在课外有效开展专题研读活动。
3、理解文化的传承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L经历一次专题研读的过程,把握传统文化类学术著作专题研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以课堂上总结归纳的方法在课外有效开展专题研读活动。
三、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自学指导一:
根据所列文本,选择其一为专题研读做准备。
1、为何中国的道德和法律具有伸缩性
2、乡土中国的地缘与血缘
3、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4、乡土社会中的礼治和法治
例: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从《乡土中国》看传统社会父子关系的特征。
自学指导二:
阅读体会苏轼原话,从中总结提炼方法。
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
但得其所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人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
勿生余念。”
---苏轼
自学指导三:
找关键词概括;根据语境联系上下文概括,推论等。
在书中找出写父子关系的内容归纳传统社会父子关系的特征。
例:
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的加以说明,……最后甚至归结到“心安”两字。做子女的得在日
常接触中去摸熟父母的性格,去承他们的欢,做到自己的心安。一一30页
我们的家既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
夫妇成了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
普通的感情。——76页
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家法,在夫妇间得相敬,女子有着“三从四德”的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
服从。这些都是事业社群里的特色。一一76页
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
坐”的根据。儿子做了坏事情,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不能辞其咎。教得认真,子弟不会
有坏的行为。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一一100页
从表面上看,“一个孩子在一小时中所受到的干涉,一定会超过成年人一年中所受社会指摘的
次数,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老百姓,也不会比一个孩子在最疼他的父母手下过日子为难过J
但是性质上,严父和专制君王究竟是不同的,所不同的就在教化过程是代替社会去淘炼出合于
在一定的文化方式中经营群体生活的分子。担负这工作的,一方面可以说是为了社会,一方面
可以说是为了被教化者。一一115页
教化性的权力,在亲子关系里表现得最明显。一一115页
在这种情形中,一个孩子用小名来称呼他的父亲,不但不会引起父亲的呵责,反而是一种亲热
的表示,同时也给父亲一种没有被挤的安慰。一一117页
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一一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一一
那是身份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一一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一一120页
精讲点拨:
“我们的家既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
的。夫妇成了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
斥了普通的感情。”
“横轴”“纵轴”,横轴为同辈,纵轴为代与代之间。再理解“事业”。
事业【解释】
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百度百科)
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现代汉语词典》)
父子关系的特征:
父对子:负责教化
子对父:孝道服从
父子间:血缘继替事业伙伴
搜寻材料,验证观点
你能举出书中事例来验证父子间的关系特征吗?
你能举出书外事例来验证父子间的关系特征吗?
文化眼光,辩证看待
1.传统的父子关系的特征有怎样的利弊?
2.当下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了乡土,是否中国父子关系的特征也发生了改变呢?
关于“文化”
“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的共同的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文化
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
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
课堂小结:研读的步骤方法
先选题,后研读。(明观点)
一意求,他勿念。(筛信息)
析关键,材料验。(抓特征)
文化眼,辩证看。(喜收获)
课后作业(二选一)
立足于《乡土中国》,写一篇关于父子关系特征的小论文。
2.自主选题,合作研读,完成小论文:
1).科代表组织小组长与组员商议确定选题。选题可以从《〈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
书》的研读题中选择,也可以自定。
2).组内合作完成小论文(选题,查资料,成文)。2周后交成果。
研究性小论文的格式:
题目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第5课时
《乡土中国》专题研读展示课
课型:新授课课时:6课时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学的相关知识,获得学术类著作的阅读经验。
2、认清传统中国社会结构,调整处世态度,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了解社会学的相关知识,获得学术类著作的阅读经验。
2、认清传统中国社会结构,调整处世态度,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自学指导一:
圈出概念举例证
阅读时圈出书中的重要概念,并且能结合生活经验或阅读储备举出一些事例来佐证书中如“差
序格局”“礼治格局”“同意权力”之类的核心概念。要求每人至少能为四个重要概念提供例证。
自学指导二:
标画警句谈体会
“未名社科”丛书版《乡土中国》从每篇文章中精选三个经典名句置于标题之下,要求阅读时
用波浪线标出自认为精妙的论断,并在相应位置写下心得体会,每人至少写三段。
自学指导三:
先将每篇文章的内容提炼成10字以内的短语或短句,再根据对本书各篇相互关系的理解,用
14篇文章的标题及内容提要制作思维导图,要求能更清晰地展示全书的结构模式。每个小组
合作完成一张思维导图。
精讲点拨:
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之后,进行《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交流分享与成果汇报:
(一)聊学术贡献,明写作意图
费先生学术救国之宏愿:
在人类学、社会学领域,中国为世界贡献了一位顶级学者一一费孝通费孝通又为人类学、社
会学贡献了两个重要术语一一差序格局、礼治格局。
在那民族危亡的年代,有人倡导教育救国,有人主张实业救国,有人实践军事救国,青年学者
费孝通觉得学术也能救国。他从事社会学研究之目的在于认清中国社会,改造中国社会。《乡
土中国》就是一本从文化模式认识中国社会的论著。阅读该书有助于我们对中国社会结构有更
全面的了解,也会在如何有效治理中国这一问题上启迪我们。
前一段时间大家认真读完了该书,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比拼,让大家展示阅读成果,
交流读书心得。
(二)概念穷搜罗,术语不艰涩
L小组合作,在纸上罗列从《乡土中国》一书中学到的概念术语。在3分钟内,最多的一个小
组罗列出26个概念术语。
2.各组学生对所列概念加以分类:
第一类是作者原创的概念,如差序格局、团体格局、礼治格局、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老权
力、时势权力;
第二类是作者从其他学术著作中沿用的概述,如乡土社会、感情定向、阿波罗式、浮士德式、
空间阻隔、时间阻隔、社会冲突、社会合作;
第三类是作者将普通词语临时借用为社会学术语,如欲望、需求、功能、注释、仪式。第三类
概念术语被很多小组忽视。
3.理解《乡土中国》一书在概念术语运用方面的良苦用心:
(1)费孝通先生做学问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尽量用大家都看得懂的文字讲清大家想不明白
的道理。
(2)我知道这些生疏的名词会引起读者的麻烦,但是为了要表明一些在已有社会学词汇里没
有确当名词来指称的概念,我不能不写下这些新的标记。(《乡土中国》第61页)
(3)为了读者能接受的方便,作者没有运用下定义的方法揭示概念的准确内涵,而是用比喻
的手法和比较的方式描述这些概念。
(三)摘名言警句,写批注评点
各小组选派代表朗读本组挑选的名言警句,用精当的语句来评点所选的名言警句。对《乡土中
国》一书而言,挑选名言警句本身并不具有挑战性。受编者影响,各组所挑的名言警句多有雷
同。可他们为这些句子所写的评点却很有水准,有的评点本身也可视作名言警句。如:
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来看,农耕天性以同样的重要位置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和乡土社会中,
并联系物质的基础。礼乐虽坏,但礼的存留与演变,在两种社会中形成了完全相同的道德体系
模式,即重秩序,重舆论,约于礼俗。
农耕文明更是一条绳索,贯串古今。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出了内敛的自给自足
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乡村管理制度;它的地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历史传承
性和乡土民间性,不仅赋予中华文化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绝、长盛不衰的重
要原因。农耕文明,是世界上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是人类史上第一种文明形态。
(四)亮思维导图,说结构模式
PPT展示8张各个小组制作的《乡土中国》思维导图,抽选3个小组派代表展示思维导图,讲
解《乡土中国》的主要内容与结构模式。
思维导图之优劣不在于绘图的色彩与线条,而在于能否清晰准确地呈现全书各篇目之间的逻辑
关系。
课堂小结:读透一本书,收获能几何
四田野考察与躬身自省
《乡土中国》一书对中国社会结构的认识是全面、理性并富于洞见的。但该书出版已逾70年,
其间中国社会结构已经发生巨变。当下中国社会结构之实际状况必须经由田野考察,方有切实
了解。孙舒杨小组在对浙江德清东衡村“乡贤参事会”进行实地考察后,写出了具有较高质量
的考察报告一一《村民自组织中的乡土性原理》。
正如《乡土中国》一书所论及,中国传统观念中有一些消极因素保留至今,可能在我们每个人
身上都有残存,我们只能不断躬身自省方能找到它们,下定决心才能祛除它们。张骥远小组在
对城市社区人际交往进行考察之后写出质量颇高的反省文章一一《小区人际关系与乡土社会
的联系》,在这篇文章中,张同学对自己身边“做做人情”“举手之劳,能帮尽量帮”“有事?
有事去找某某人,他有权”之类的现象展开了猛烈的批判。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第6课时
《乡土中国》测评总结课
课型:新授课课时:6课时时间:
一、内容理解题(7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母婴保育家政服务合同协议
- 商业门店出租合同协议
- 2025便利店商品供应合同
- 商品猪仔出售合同协议
- 2025四川省农药采购销售合同范本
- 模板安装劳务合同协议
- 2025家政服务员劳动合同范本家政服务员劳动合同模板
- 2025联合制片电影项目解散合同范本
- 2025小型建筑项目施工合同
- 2025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
- DL∕T 1709.3-2017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基础平台
- 考核办法和考核方案
- 化妆品生产OEM合同书
- 海上CANTITRAVEL平台桩基施工关键技术应用v7
- 2024年4月自考08229计算机统计分析方法试题
- 有色金属冶金概论课程教案
- 华为MA5800配置及调试手册
- 中国生产安全行业市场运行动态及投资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真题】2023年镇江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3-2024年电子物证专业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安全生产培训课件:机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