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大二轮通史整合与训练_第1页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大二轮通史整合与训练_第2页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大二轮通史整合与训练_第3页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大二轮通史整合与训练_第4页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大二轮通史整合与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大二轮:专题三:交融与创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和隋唐的大一统文化交流与民族关系方面考试范围:纲要上选必修三;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题基础点1思想相关习题1-10题佛、道、儒习题1-6题1.宁波保国寺《寺志》记载,东汉世祖时骠骑将军张意之子中书郎张齐芳隐居于灵山,后舍宅为寺,初名灵山寺。唐武宗会昌年间拆毁寺宇,勒令僧尼还俗。唐僖宗广明元年复寺,并赐名为保国寺。该寺的由来与毁建反映了(

)A.佛教在中国完成了本土化 B.佛教对中国儒家文化的改造C.佛教融入中国的曲折历程 D.中国文化对外的辐射力增强2.如图是北魏时期的石窟佛像,显示出“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特征,这与前代的特征和风格完全不同。这类中国汉化的佛教造像样式。在北魏后期风靡全国,由此在东西万里,南北阻隔的广大地域内,佛教造像第一次呈现出共同的风貌。这反映了(

)A.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B.北朝佛学实现了复兴重振C.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 D.开放包容的对外交流心态3.东晋法显65岁天竺取经,求佛教戒律以图规范中国僧侣,78岁高龄时搭乘印度商船回国,圆寂前翻译63卷经典传世。唐代玄奘27岁天竺取经,归国得到唐太宗迎接,译经千余卷,积极弘扬佛法,弟子数千。后世的玄奘比法显名声更显,很可能是因为(

)A.玄奘开创了西游取经之路 B.唐代弘扬佛法的社会影响广C.东晋处于对峙分裂的时代 D.皇帝的态度具有决定性影响4.隋朝思想家王通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统称为“中道”,并认为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他主张“无争、无辩”,反对三教相互攻击、诋毁,但又主张佛、道应以儒学为主体。这一主张顺应了(

)A.大一统封建帝国重建 B.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C.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D.儒学的世俗化思辨化5.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丰富的养生思想、养生方法,是养生学发展的成熟时期。在道德修养方面,养生学家主张修身养性;在具体的养生实践上,重视存神、服气、导引等。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士族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 B.社会思想交融贯通C.儒学已丧失主流文化地位 D.道教吸收儒家思想6.南朝梁武帝极为崇佛,他扩建寺庙,带头吃素,登坛讲经,还多次舍身同泰寺。北魏太武帝却用儒学和道教自我标榜,于446年采取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行动,毁坏寺庙,坑杀僧徒。两位“武”皇帝对佛教的态度表明(

)A.南北朝时期宗教影响到政治 B.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C.“三教合归儒”理论开始形成 D.统治者的好恶决定宗教存续魏晋玄学习题7-10题7.魏晋时期,玄学融合儒道趋于兴盛,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封建伦理秩序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陶渊明的“桃花源”之梦,就是一个“无君”的美丽家园。据此可知,当时(

)A.士人阶层主张崇实尚学 B.儒学思想失去主流地位C.战乱动荡导致思想匮乏 D.集权弱化利于思想活跃8.魏晋南北朝时,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思想主导地位动摇 B.不同思想文化之间交流碰撞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 D.玄学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9.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刘伶、阮咸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动荡刺激了自我意识的觉醒 B.战乱割据阻碍了传统文化的交流C.三教合一加速了学术思想的融合 D.政权更迭削弱了门阀士族的势力10.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这种不同是由于(

)A.国家分裂政权对立 B.统治者重文抑武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D.江南地区不断开发基础点2文学艺术相关习题11-15题11.魏晋南北朝时期,隐逸逐渐成为一种浓郁的社会风气:游离于政治,慕尚隐逸;游离于现实,遁入空门;游离于礼法,注重性情;游离于国家,推崇个体等。这一状况(

)A.有利于文学艺术的推陈出新 B.得益于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C.促使佛道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D.反映了南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12.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太宗钦定《十部乐》作为宫廷宴乐,其中除《清商》是南朝以来的雅乐,《燕乐》是新创作以外,其余八部分别来自印度、西域、中亚、骠国、南诏以及朝鲜等国家或地区。这说明唐代(

)A.外来文化主导艺术创作 B.已经完成对周边地区的军事征服C.开放气象促进文艺发展 D.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的融合紧密13.汉至晋初的文章,倾向于将多种实用文体写成小短文,一般仅长数十字或百余字,文字简约。东晋南朝以来,文士将注意力倾注到布局谋篇,长文逐渐增多。这一变化得益于(

)A.书写载体的变化 B.门阀士族的推动C.世俗文学的繁荣 D.选官制度的变革14.《杨大眼造像记》刻于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为“龙门四品”之一,记载了北魏名将杨大眼南征凯旋,途径龙门时发愿为孝文帝刻记造像一事。下图为其拓本(局部)。该石刻体现了(

)A.南朝秀美与北朝雄健的交融B.儒佛道三教并行政策的盛行C.人文内涵与艺术审美的结合D.中原文化深受鲜卑习俗影响15.《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作品用“以形写神”的笔法描绘女性典范事迹,人物栩栩如生。该画作分段为画,除第一段外每段皆有箴文,被称为“苦口陈篇,庄言警世”的名作。下图描绘了班婕好辞谢与汉成帝同辇的故事。这突出反映了(

)A.顾恺之颂扬了民间妇女美德 B.魏晋时期人物画技法成熟C.该画作寓教化与审美于一体 D.女性主题受到画家的关注基础点3科技相关习题16-21题16.我国古代有科学家提出“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险之异也。”这位科学家是(

)A.僧一行 B.裴秀 C.徐弘祖 D.徐光启17.《齐民要术》的序言中引用了《淮南子》的话:“圣人不耻身之贱也,愧道之不行也;不忧命之长短,而忧百姓之穷”“田者不强,困仓不盈;将相不强,功烈不成”。这表明《齐民要术》(

)A.代表了古代农业技术的最高水平 B.恪守求真务实编写精神C.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结合的特点 D.渗透着浓厚的民本思想18.魏晋名医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对外感温病的认识不仅受到《黄帝内经》《伤寒论》的影响,也吸收了华佗、王叔和等医学家的成果,在结合前人理论与自身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前人理论有所发展。这体现出(

)A.魏晋时期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B.中医学具有传承与创新特征C.古代医学薪火相传治病救人 D.医学的发展基于诊疗的实践19.读如图,图中所呈现的技术最早出现不晚于(

A.唐朝 B.两宋 C.魏晋 D.明清20.《齐民要术》中记载:“(水稻)既生七八寸,拔而栽之。(既非岁易,草稗俱生,芟亦不死,故须栽而薅之。)”这体现了(

)A.北方民族交融的不断发展 B.北方出现了水稻复栽技术C.南方农耕经济超越了北方 D.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深远21.《千金方》是人称“药王”的唐代孙思邈所作的综合性临床医著,他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医生首先要确立"普救含灵之苦"的志向;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这部医书(

)A.渗透了大量佛教轮回思想 B.包含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C.医德伦理观念的特色突出 D.标志着中医临床理论诞生基础点4民族关系相关习题22-29题22.史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西晋末年内迁的少数民族虽然造成了战乱,但也以游牧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他意在强调当时(

)A.少数民族相比汉族更具活力 B.中华民族在冲突、交融中进步C.游牧文明较农耕文明占优势 D.少数民族内迁加速了西晋灭亡23.西晋时期,“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内迁的氐、羌多与汉人同为郡县统辖的编户齐民,按口缴纳赋税。据此可知,当时(

)A.政府的民族政策较为开明 B.内迁民族与汉族的关系融洽C.民族文化交融的进程加速 D.内迁民族认同西晋赋税制度24.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前期,元氏(拓跋氏)的男子多娶鲜卑各部落贵族和其他胡族贵族女子为妻;5世纪中后期,元氏多与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弘农杨氏等汉人大族通婚,多娶汉女。这一变化反映出(

)A.鲜卑贵族集团的势力不断衰弱 B.北方汉族士族的胡化趋势C.北方经济的发展对婚姻的影响 D.北魏政权统治基础的扩大25.重定北魏王朝的五德(金、木、水、火、土)历运,是孝文帝改革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孝文帝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北魏接续西晋,自为水德。孝文帝的这一举措(

)A.消除了汉族与鲜卑族间的矛盾 B.意在塑造北魏政权的正统性C.使北魏开始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D.体现北魏政权完成了封建化26.唐朝的三百六十九个宰相中有十分之一左右是鲜卑贵族的后裔;战败投降的突厥酋长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以及铁勒酋长契达何力等也得到了唐太宗的信任和重用;在文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代北及西域族人后裔更是不计其数,如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等。这体现了唐朝(

)A.实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 B.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加强C.世家大族依然把持着朝政 D.通过联姻方式来巩固边疆27.下述唐诗中的场景说明唐朝(

)李白《少年行二首》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白居易《胡旋舞》西域歌舞名胡旋,传入宫掖靡长安。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A.长安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 B.民族交往丰富了中原民众生活C.统治者奉行民族平等政策 D.少数民族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28.安东都护府是唐朝设在东北边疆的军政管理机构。下表是部分安东都护情况表,据此推断,安东都护府(

)都护出身之前经历起用原因薛仁贵平民征战东北能征善战高侃中小地主征战东北、担任边州长官能征善战泉男生高句丽贵族担任边州长官位高权重、高句丽权贵居突铨望族勋贵征战东北、担任边州长官能征善战A.实现了边疆和内地治理一体化B.有利于边疆的开放和丝路畅通C.满足多政权并立下的统治需求D.采用征抚相济的手段管理边疆29.唐朝统治集团内部成员中胡汉通婚较为普遍,同时朝廷众多文武官员也源自边疆各族(见表)。皇室内部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源自鲜卑族;唐太宗之女则嫁给鲜卑人为妻,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等朝廷官员开国功臣长孙无忌和内史令窦威均为鲜卑后代,大将哥舒翰、高仙芝分别为西突厥人和高句丽人,出身于少数民族的文官武将多达数千人据表可知,这(

)A.反映了唐代婚姻习俗变动 B.展示了盛唐尚武风貌C.有利于协调处理边疆事务 D.消除了民族隔阂偏见基础点5对外关系相关习题30-32题30.穿带壶一面扁平易于携带,多流行于西亚地区。扬州唐墓曾出土长沙窑生产的穿带壶,器身饰有阿拉伯文“真主”等字样。此文物的发现说明(

)A.扬州与长沙间贸易往来频繁 B.伊斯兰教受唐朝统治者重视C.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中外交流 D.外国商品因朝贡贸易而流行31.在唐代,中原政权向一些周边政权赐书,唐太宗曾赐《吉凶礼要》等给新罗,唐玄宗曾赐《毛诗》《礼记》《左传》等给吐蕃。新罗、吐蕃与唐朝往来频繁,多次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求学。这(

)A.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B.说明羁縻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C.维护了宗藩关系长期稳定 D.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辖32.唐朝《经行纪》中对非洲有描述:“西至摩邻国(近埃塞俄比亚)。其人黑,其俗犷,少米麦,无草木。马食干鱼,人食骰莽(椰枣)也。”该书对大秦(东罗马)的医术也有记载:“善医眼及痢,未病先见,或开脑出虫。”该书(

)A.反映了世界文明多元统一特点 B.留下珍贵资料拓展了国人视野C.证实东罗马具有高超医疗技术 D.体现了古代帝国的融合与扩张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综合点1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相关习题特色:本题大量的文学书法材料,考察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通过这些图片材料,收集与自己论文主旨相关的材料,加一论证,考察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33.清代书法家梁巘在《评书帖》中有一段著名的书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秦橘帖》

晋尚韵

唐尚法

苏轼书法

米芾书法

黄庭坚书法

蔡襄书法

宋尚意赵孟頫书法

文征明书法

徐渭书法

傅山书法

元明尚态结合材料,围绕“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任选某一个历史时期,以这一时期书法风格的成因为主题,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阐释清晰。)

三、论述题综合点2民族交融、中外文化交流与社会发展相关习题特色:大量出土文物材料照片,给定学生主题,以特定朝代的特定主旨,让学生依据主题来收集整理材料,进行论证,考察史料实证能力。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杨永俭《试论唐代墓葬美术中的宗教共生现象》、程旭《唐墓壁画中周边民族文化因素及其反映的民族关系》结合材料和所学,以“唐朝时期的墓葬文化”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东汉世祖时骠骑将军张意之子中书郎张齐芳隐居于灵山,后舍宅为寺,初名灵山寺。这一历史事件折射了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并产生影响的过程;唐武宗时期,拆毁寺宇,勒令僧尼还俗,反映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受到阻碍;唐僖宗广明元年复寺,并赐名为保国寺,反映了佛教再次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因此保国寺的由来与毁建反映了佛教融入中国的曲折历程,C项正确;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行动并不能证明佛教完成了本土化,排除A项;材料主旨并不是关于佛教对儒家文化的改造,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外来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而非中国文化的外传,排除D项。故选C项。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极大地促进了游牧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大融合,材料中“北魏佛教造像样式的汉化过程”是鲜卑民族立足于深厚汉文化土壤上对佛教艺术的再创造,是对汉文化的认同,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胡汉文化而非南北方文化的交流情况,排除A项;中国汉传佛教于公元5-9世纪达到鼎盛,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不属于对外交流的范畴,排除D项。故选C项。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唐代统一,盛世繁荣,更有利于各种思想传播,玄奘注重宣传,开宗立派,对民众传播佛法,比聚焦于佛教内部戒律的法显,社会影响更大,B项正确;法显早于玄奘,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杰出人物同样众多,所以东晋处于分裂对峙的时代不构成扬名天下的主要差异,排除C项;皇帝的支持有影响,但不具有决定性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隋朝时期。根据材料“隋朝思想家王通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统称为‘中道’,并认为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反对三教相互攻击、诋毁,但又主张佛、道应以儒学为主体”及所学可知,隋朝时期,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儒学地位受到冲击。王通的“中道”思想是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冲击背景下提出的,他认为“道”(伦理道德秩序)是万物本源,并且主张佛、道应以儒学为主体,这是儒学与时俱进的发展成果,对此后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B项正确;589年隋朝灭亡陈朝,建立了大一统封建帝国,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儒学的世俗化思辨化”属于宋明理学的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材料“在道德修养方面,养生学家主张修身养性;在具体的养生实践上,重视存神、服气、导引等”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吸收佛道思想形成养生学,社会思想交融贯通,B项正确;材料并非将范围限定在士族之内,排除A项;儒学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一直到封建社会后期都是社会主流思想,并未丧失主流文化地位,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儒家吸收佛道思想,并非道教吸收儒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南朝梁武帝极为崇佛”,“采取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行动,毁坏寺庙,坑杀僧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朝梁武帝崇佛,北魏太武帝灭佛,统治者将佛教作为影响统治的重要因素,采取不同政策加以管理,反映宗教影响到政治,A项正确;佛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而北魏太武帝灭佛反映佛教发展受到一定遏制,排除B项;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排除C项;统治者的好恶影响宗教发展,但不能完全决定宗教存续,比如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排除D项。故选A项。7.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魏晋时期。根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的社会动荡导致专制集权体制弱化,政府对人们思想控制也削弱,玄学融合儒道趋于兴盛,嵇康、郭象、陶渊明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促进了当时思想领域的活跃,D项正确。士人在魏晋时期崇尚玄学,并非崇实,排除A项;魏晋时期儒学仍是主流地位,和道家思想融合,形成玄学,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战乱割据造成专制集权体制弱化,进而促进思想领域活跃,排除C项。故选D项。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魏晋南北朝时,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融合儒学思想,主张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体现了佛教与玄学的融合,这些反映了当时不同思想文化之间交流碰撞,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思想文化之间交流碰撞,并未动摇儒学思想主导地位,排除A项;材料中有儒学、玄学、道教、佛教,不止是佛道思想,表述不全面,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儒学仍是统治思想,且材料不能说明玄学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9.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社会动荡,竹林七贤冲破传统束缚,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说明社会动荡刺激了自我意识的觉醒,A项正确;战乱割据阻碍传统文化交流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竹林七贤,并未涉及道教和佛教,排除C项;魏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并未被削弱,排除D项。故选A项。10.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几个阶段,除西晋外都处于分裂状态,当时出现了南北儒学风格的差异,主要是国家分裂造成的,A项正确;重文抑武出现于宋朝,魏晋时期不涉及这一政策,排除B项;魏晋时期中外文化存在交流,但并非导致儒学南北风格差异的原因,排除C项;江南地区开发影响南方文化发展,与北方严守汉儒传统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1.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原因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魏晋南北朝时期。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逐渐形成了隐逸的文化精神风貌。结合所学可知,魏晋以来,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残杀频繁,社会上出现了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的玄学,推动了这个阶段文学艺术的新局面,A项正确;玄学是民间形成的,不是统治者提倡的结果,排除B项;魏晋以来,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但儒学依然处于主流地位,排除C项;这一状况与当时混乱的时局有关,并不能反映南北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1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其余八部分别来自印度、西域、中亚、骠国、南诏以及朝鲜等国家或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初年官方钦定的宫廷音乐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这说明唐代开明包容的政策有利于周边地区及国家的文化融入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C项正确;材料说明外来音乐推动了中国音乐的发展,“主导”一词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军事征服无关,排除B项;《十部乐》是钦定的宫廷音乐,材料并未详细论述其与民间音乐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汉至晋初,“文章一般字数较少,文字简约”,但东晋南朝以来“文士将注意力倾注到布局谋篇,长文逐渐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以来,造纸术不断发展,推动了书写载体的变化,影响了文章的变化,A项正确;门阀士族与文章的长短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文章的长短,没有涉及内容,不能得知其属于何种文学形式,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与文章长短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据材料可知,北魏名将杨大眼南征凯旋,途径龙门时发愿许诺,为孝文帝刻记造像,并结合拓本中的书法,这体现了人文内涵与艺术审美的结合,C项正确;龙门石窟在洛阳,《杨大眼造像记》刻于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记载了北魏名将杨大眼南征凯旋,是北朝的艺术,没有体现南朝风格,排除A项;儒佛道三教并行政策是唐朝时期,排除B项;据所学,发愿是佛教用语,该石刻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而不是中原文化深受鲜卑习俗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本题时空为:中国魏晋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女史箴图》主要描绘了女性典范事迹,具有教化功能,同时该画作所画人物栩栩如生,“苦口陈篇,庄言警世”反映魏晋时期人物画兼具教化与审美功能,C项正确。根据材料“苦口陈篇,庄言警世”可知画作启警世作用,而非颂扬民间妇女美德,排除A项;魏晋时期人物画技法成熟,但并非题干主旨,排除B项;顾恺之以女性作画并不能代表其他画家关心女性主题,排除D项。故选C项。1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晋(中国)。根据材料“制图之体有六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杰出地图学家裴秀绘制的《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它是中国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并在序言中提出了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著名的“制图六体”,为中国传统地图奠定了理论基础,B项正确;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的长度,排除A项;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没有涉及地图的绘制,排除C项;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农学的相关知识,排除D项。故选B项。17.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齐民要术》中认为统治者应该懂得农业、为民兴利、重农爱农,这一思想渗透出传统儒家民本思想,D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夸大,排除A项;B项材料未反映出,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其创新性,排除C项。故选D项。1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据材料“不仅受到《黄帝内经》《伤寒论》的影响,也吸收了华佗、王叔和等医学家的成果”,可知葛洪的医学成就源自前代的医学成果和他自己的临床经验,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发展特征,B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从葛洪的医学成就中验证承上启下作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医学的传承与创新,“古代医学薪火相传治病救人”,表述片面,排除C项;医学的发展一方面基于诊疗的实践,另一方面,得益于前代医学的奠基,排除D项。故选B项。19.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所学知识,该图片为唐朝时期发明的雕版印刷术,A项正确;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排除B项;魏晋时期没有发明雕版印刷术,排除C项;印刷术唐朝时期就发明了,排除D项。故选A项。20.B【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魏晋时期(中国)。“(水稻)既生七八寸,拔而栽之”体现了水稻移栽(复栽)技术,结合《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的作品可知,材料体现了北方的水稻复栽技术,B项正确;北方栽培水稻是作物推广的结果,与民族交融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仍在北方,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21.C【详解】本题属于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选项可知本题为影响类、意义类选择题。时空是:唐代。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医生首先要确立“普救含灵之苦”的志向,体现《千金方》这部医书医德伦理观念的特色突出,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佛教轮回,排除A项;经世致用一词由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排除B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先秦秦汉时期所出现的《黄帝内经》,《千金方》是一部综合性临床医著,排除D项。故选C项。2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晋(中国)。据本题材料“(内迁的少数民族以独特)的‘活力的气质与气魄’‘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可知,该学者肯定了西晋末年中华民族内部交往、交融的进步性,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交流和冲突促进了民族交融,而非少数民族更具活力,排除A项;材料并未对比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排除C项;据所学,少数民族内迁加速了西晋灭亡与“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晋(中国)。据本题材料“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政府将内迁的少数民族纳入编户齐民,对其进行管理、征税,这客观上有利于内迁民族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间的文化交融进程,C项正确;编户齐民是一种税收政策,并非民族政策,且西晋政府对内迁诸民族实行了民族压迫政策,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对内迁民族与汉族的关系作出判断,排除B项;材料并未对内迁民族对赋税制度的态度作出判断,无法得出内迁民族认同西晋赋税制度的历史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2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中后期(中国)。根据材料“元氏(拓跋氏)的男子多娶鲜卑各部落贵族和其他胡族贵族女子为妻;5世纪中后期,元氏多与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弘农杨氏等汉人大族通婚,多娶汉女。”并结合所学知识,北魏统一北方后,孝文帝通过联姻,把汉族和鲜卑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联系到一起,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故元氏(拓跋氏)男子求娶女子发生变化是由于北魏政权统治基础的扩大,D项正确;孝文帝通婚的政策下,鲜卑贵族集团的势力并未遭到不断衰弱,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所进行的通婚政策,与北方汉族士族的胡化无关,排除B项;这不是经济对婚姻的影响,而是政治对婚姻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25.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材料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接续中原王朝西晋的五德历运,即以西晋的继任者自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意在塑造北魏政权的正统性,B项正确;A项中“消除”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C项错在“开始”的表述上,排除A项;孝文帝的这一改革有利于促进北魏的封建化,但不能说“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2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大批鲜卑贵族和少数民族领袖在政府中担任高官,许多文人是代北及西域族人后裔,体现出民族融合和文化整合加强,B项正确;民族关系并非对外关系,排除A项;材料与世家大族把持朝政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联姻,排除D项。故选B项。2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胡姬”“西域歌舞名胡旋”“此乐本自龟兹出”可知,随着各民族交往程度加深,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开设酒肆,并且少数民族的舞蹈和音乐也传入中原地区,丰富了中原民众生活,B项正确;长安在当时的确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民族交往丰富了中原民众生活,未涉及民族平等政策,排除C项;封建化一般是指封建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过程,指在封建生产关系主导下,各种非封建因素向封建关系的转化。而材料并未体现少数民族封建化,排除D项。故选B项。28.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安东都护府的设立是为了加强对东北边疆的管理,而都护府都护多为能征善战之人,又说明可能需要暴力手段为维护统治。由此可推知,安东都护府采用的是征抚相济的手段管理边疆,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内地的治理情况,无法说明实现了一体化,排除A项;仅根据都护府都护的出身以及起用原因并不能说明有利于保障丝路的畅通,排除B项;唐朝时期是大一统政权,并不是多政权并立,排除C项。故选D项。2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由材料可知,唐朝统治集团中胡汉通婚较多,同时朝廷官员中出身于少数民族者人数众多,可见唐朝统治集团注重协调民族关系,这有利于处理边疆事务,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胡汉通婚,没有具体体现唐朝的婚姻习俗,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唐朝统治集团中的民族构成,不能反映出盛唐的尚武风貌,排除B项;唐朝时期民族隔阂并没有消除,排除D项。故选C项。3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西亚地区)。据本题材料“扬州唐墓曾出土长沙窑生产的穿带壶,器身饰有阿拉伯文‘真主’等字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本流行于西亚地区的“穿带壶”,却在中国长沙被生产出来,且壶身装饰带有阿拉伯文,说明唐朝海上丝绸贸易兴盛,内陆城市长沙的长沙窑瓷器大量出口,说明外向型经济发展兴盛,而唐代对外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所以长沙生产了具有西亚风格的器具,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朝与西亚的文化交流状况,仅凭材料无法对唐代扬州与长沙之间的贸易往来是否频繁,排除A项;据材料“器身饰有阿拉伯文‘真主’等字样”,不能得出伊斯兰教受唐朝统治者重视的历史结论,排除B项;唐代与西亚的贸易交往并不属于朝贡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31.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期,周边邻国和少数民族通过获赐典籍、派人求学等方式学习中国文化,反映了中华文化对少数民族和邻国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A项正确;羁縻政策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同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宗藩关系出现不稳而非“长期稳定”,排除C项;唐朝时期的吐蕃是独立的政权,不是唐朝的地方行政区,排除D项。故选A项。32.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唐朝《经行纪》中对非洲有描述,只能说明材料有一定记录,能够拓展国人视野,B项正确;材料只表达了《经行纪》中的部分纪录,无法反映世界文明的多元统一特点,排除A项;书中记载无法求证真实性,所以也无法证实东罗马具有高超医疗技术,排除C项;从材料无法得出体现古代大帝国的融合与扩张,没有涉及古代帝国的融合与扩张,排除D项。故选B项。33.主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尚韵”书法风格的成因。阐释: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个特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盛行,使人们精神为之解放,士人崇尚自然、赏会山川、品藻人物、挥尘谈玄,其艺术审美取向就是“尚韵”。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尚韵”书风是士人心迹外化的表征。王羲之的书法最具代表性,表现出一种飘逸脱俗、姿质萧朗的风貌。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尚韵”书法风格的形成,是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详解】根据设问“围绕‘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任选某一个历史时期,以这一时期书法风格的成因为主题,进行阐释。”可任选一个历史时期进行分析。例如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尚韵”书法风格的成因为主题,进行阐释。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个特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