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整体单元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六单元整体单元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六单元整体单元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六单元整体单元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六单元整体单元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单元备考设计

八下第六单元教学指南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其中有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有对学习

生活、理想社会的期望,有“不平则鸣”的呐喊,也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些诗文

有情趣,有理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在写作方面,本单元学写故事,要在突

出情趣的同时,能够给人启迪,引发读者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

《庄子》二则是精读课文。在《北冥有鱼》中,庄子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鳗鹏

的宏大形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想象庄子笔下雄奇瑰丽的浪漫景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主要由庄子与惠子的对话构成。二人反复辩难,最后几

近于说绕口令,而这正是故事的趣味所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抽象思维,把握

二人的论辩逻辑和其中的机智巧妙之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文言能力的培养。

《礼记》二则是精读课文。《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重点论述了"教

学相长”的道理。虽然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实际上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启发意义。

《大道之行也》节选自《礼记・礼运》,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大同"社会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也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

的一份宝贵财富,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体悟。本课所选的两则文字多用整句,造成

整齐、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注意积累常

用文言词语、句式和名句。

《马说》是自读课文。文章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

明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行文中洋溢着强

烈的不平和悲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

点和情感。

《唐诗三首》是精读课文。《石壕吏》通过讲述安史之乱中石壕村一户人家的悲

惨遭遇,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茅屋被风雨袭

击的遭遇,生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一种饱

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卖炭翁》则通过卖炭老人惨遭宫史强取豪

夺的故事,揭露了"宫史"的掠夺本质,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在教学时要通

过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还要感受诗中描写的社会现实,

体会诗人从中传达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写故事”是本单元的写作教学内容,要学习通过丰富的细节充实故事情节、

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并且运用这种写法创作故事。

2

单元目标

L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句式,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3.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

陶冶。

3

单元目标分解

人文要素:

感悟古人的哲思和情怀,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

语文要素:

L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文中精彩语句。

3.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其中的人生感悟,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八下第六单元整体规划

1

阅读篇目

《庄子》二则、《礼记》二则、《马说》

《唐诗三首》

写作主题:学写故事

名著导读:《名人传》

2

单元导语

千百年来,往圣先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从未止息。纵观本单元的课文,无论

是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还是儒家对学习生活、理想社会的期望,无论是韩愈"不平

则鸣”的呐喊还是杜甫、白居易对民生疾苦的同情,都是一种关怀,一种对于人的生

存状态的关怀。学习本单元,让我们带着对"古仁人之心"的仰慕之情去感受他们胸

怀天下的无疆大爱。

本单元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欣赏文中精彩的语句;此外,还要注意欣赏并初步学习古人论事说理和描写的技巧,

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3

写作要求

L能够将故事叙述完整,并通过故事刻画人物的特点。

2.发挥联想与想象,丰富故事细节,写出情节波澜,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3.写故事在突出情趣的同时,能够给人以启迪,引发读者对于生活、生命的思考。

习作:学写故事

4课时安排

课时教材内容课外文章学习目标_________

L会写“缄”“挂”等重点字音字形,

«庄子》二则织累重点满语重点语句的意思,能灵

《礼记》二则话运用。

第1课时单元预习课

《马说》2梳理积累文学常识。

《唐诗三首》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赛文言

唐感,背诵重点篇目。______________

1体会大删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奇特

的想象。

«大睡哦》(节选)2-明确以惠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

第2课时精读引领课«庄子》二则

«庄子•应帝王》方法,并能说出本文阐述的道理。

3领悟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

哲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借助注释和译文疏通文意,积累文

《庄周梦蝶》

言词语。

第3课时组文阅读课«庄子》二则«曳尾于涂»

L体会庄子寓言中说理技巧的妙处。

《涸辙之州》

I回顾经典,学习写法。

第4课时读写联动课?通过训练,体会想象与联想的区别

3∙运用想象与联想进行写作实践

L了解先发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悌大

恂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

第55时精读引领深《礼记》二则《小康社会》

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源学

生的探突意识。____________________

1•借助注释、译文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安学亲师乐友信

圾累文言词语。

遒》

第6课时组文阅读课《礼记》二则2.把握作者双点,学会分析作者是如

《长善而救其失分

何论证飒点的。

《善待问者如撞钟»

3.了解古人求学之道,丰富学习经蛤。

L了解作家、作品及罗曼.罗兰的英雄

飒。

2.以《贝多芬传»片段阅读指导为例

敦给学生阅读《名人传》的方法。

整本书调读

第7课时《名人传》3从名人苦难坎何的经历中,感知他

读前导读

们伟大的心灵和崇高的品格,学习他

们不屈不挠的顽强奋斗精神。热爱阅

读,能以苦难为生命的养分,健康坚

韧的成长。

I.能准确通畅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

理解文意。

第8课时略读实践深《马说》《龙说》

L了解托物里意,以事喻理的方法。

3.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渗诱的情感。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白居易同情百

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第9课时精读引领课《唐诗三首》《陶者》

2.品味诗中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

句O

1.结合所学,指导学生学会恰当使用

各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个性。

第10课时读写联动课

2.尝试写作片段,运用描写方法写一

个你熟系的人物,要个性鲜明。

1能够完整地叙述故事,并在故事中

巧妙设置波斓。

2.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写出情节

第11课时读写联动课《学写故事》完整、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的故

事。

3.斯叙故事能给人以启迪,引发读者

对生活、生命的思考。______________

L感悟伟人面对苦难的态度,树立正

整本书阅读确的英雄现、名人观。

第12课时《名人传》

读中推进2∙学会用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阅读整

本书

第1课时单元预习课

【教材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其中有对

精神自由的渴望,有对学习生活、理想社会的期望,有对“不平则鸣”的呐喊,有对

民生疾苦的同情。这些诗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

学习本单元的文章,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思路,培养文言语

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精彩语句;还要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

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教学目标】

1会写“鳗“"接”等重点字音字形,积累重点词语重点语句的意思,能灵活运

用。

2.梳理积累文学常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背诵重点篇目。

【教学过程】

(-)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思路,要在理解课文内

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思路,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精彩语

句;还要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

陶冶。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出示课件,引导突破重难点)

北冥鳗徙拎扶摇嘉肴自强兑命矜寡一食祗辱骈死尽

粟一石槽杨

三重茅挂富突兀幽咽老妪戌

(三)梳理文学常识

1.自读,了解文学常识

2.引导整理。

(1)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

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2)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

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

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

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

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3)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

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

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说":是古代的一

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

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

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4)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因其

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诗史"。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

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3.学生自主补充,巩固掌握。

(四)再读课文并小结

这四篇课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其中有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有对学习生活、

理想社会的期望,有对"不平则鸣”的呐喊,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五)课堂练习

划分下列语句节奏并大声齐读。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脩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6)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六)布置作业

必做:整理本单元字音字形,背诵文学常识。

选做:背诵精彩语句。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预习

字音字形

文学常识

熟练朗读

第2课时精读引领课

【教材分析】

《庄子二则》是统编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其教学目

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而在于拓宽学生的阅

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北冥有鱼》是表现庄子思想的重要篇章,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的

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它的奇特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其中有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有对学习生活、理想社会的期

望,有"不平则鸣”的呐喊,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本文出自《庄子秋水》,讲的是庄子

与惠子的故事。描写了庄子与惠子围绕"鱼之乐”的一次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

的论辩风格。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三个学期文言文的学习,已经对文言文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历史教

材和传统文化上对庄子也有了了解,所以学生能结合课下注释对课文进行疏解文意,

但是因为学生没有学习哲学,所以对主客观不理解,教师应结合生活中的事例作浅显

的讲解。程度较好的学生结合注释不难理解,程度较差的同学,应该在课下提前预习

好,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体会大鹏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奇特的想象。

2.明确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并能说出本文阐述的道理。

3.领悟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特点。

2.明确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并能说出本文阐述的道理。

【教学难点】

领悟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在诸子百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就是庄子。读《庄子》一书,

不仅因为他的文学价值,更多的是因为先生的大智与幽默,书中一个个风趣而富有人

生哲理的寓言故事,先生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态度,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许多的启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庄子的大智与幽默。

二、研读赏析

L庄子笔下的"鹏"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鲸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作者从体大、背

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四个方面极写鲸鹏形象的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鲸鹏,

"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

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鲸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

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2.开头作者写鲸、鹏运用哪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上有何作用?

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明确:夸张、比喻。先夸张鲤鹏极大,后又用比喻说大鹏奋起而飞,翅膀像悬天

之云。神奇壮美,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辩论?他们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

明确:

辩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乐"。

庄子观点:我知道鱼很快乐。

庄子论据一: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论据二:你说"你从哪里知道鱼乐"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儿是快

乐的,还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鱼儿是快乐的。

惠子观点: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论据:我不是你,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4.你认为我们读人物的对话应该以怎样的语气来读?请揣摩人物的心境。

①"僮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愉快,从容,悠闲,语速要慢)

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稍快,读出急于反驳的样子)

③"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巧辩,机智,从容)

④"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肯定,毫无

争辩)

⑤"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充满智慧,诙谐)

5.鲸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明确:"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拎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三、合作分析

1.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拎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鳗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

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拎"等词

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2."野马""尘埃"借助什么运动?庄子为什么要写它们的运动?

"野马""尘埃"借助气息运动。这是在解释大鹏为什么要借助大风的力量飞往

九万里的高空,并飞向南海。细微如"野马""尘埃"尚且需要生物的气息吹动,又

何况背部有几千里之大的鹏鸟呢?

3.在这场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都有差异,

他们的人生态度也各不相同,结合课文试做分析。

明确: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

探讨。惠子的思考像做数学证明题一样,层层推理,讲究逻辑。惠子通过逻辑推理,

从科学角度认识了世界。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

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他心境旷达,

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他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

四、借寓说理

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

力强。文章借鲤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五、合作辨输赢

关于这场"濠梁之辩”的结果,有人说是庄子赢了,有人说是惠子赢了,你认

为是谁赢了?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

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

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

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

知道"。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

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

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

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

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

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六、再读有意境

我们知道当时两人的对话非常简单,现在我们可以为他们的对话加上一些话,

重现一下2000多年前濠水边上的那场争辩。

找同学分角色演读。

七、拓展延伸

1.阅读李白《大鹏赋》(节选),思考本文展示了大鹏怎样的形象?

俄而希有鸟①见谓之日:"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

跨蹑地络,周旋天纲②。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

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③,而斥翳之辈空见笑于藩篱④。

明确:展现了大鹏壮志凌云、搏击万里的形象。

2.结合《庄子•应帝王》一篇,简单说说庄子散文的特色。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

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日:"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

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明确: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

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八、教师寄语

鲤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

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

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九、作业布置

展开想象,扩写(也可续写、改编)《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一故事。

【板书设计】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风力,

-万物皆“有所待”

雾气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庄子二则X

惠子:力辩、求真、拘泥,

-快乐自由

I庄子:巧辩、尚美、超然.

第3课时组文阅读课

【阅读篇目】

《庄周梦蝶》《曳尾于涂》《涸辙之船》

【学情分析】

经过之前的学习积累,学生已经大致掌握了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这节课通过诵

读、赏析文中精彩的语句,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关于理想、精神自由

和现实社会的观察与反思,从中得到一些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

【学习目标】

L借助注释和译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体会庄子寓言中说理技巧的妙处。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新课

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庄子汪洋恣肆、浪漫奇幻的想象,其实,庄子散文还有一

个很重要的艺术特色,就是借寓言说理。今天我们再读几篇庄子的寓言故事,体会这

一特色。

二、读文章

阅读《庄周梦蝶》《曳尾于涂》《涸辙之酎》。

L小组合作正音,反复朗读直至流畅。

2.借助注释、译文疏通文意。

三、讲故事

分别请三个学生用第一人称复述三个故事。

参考示例:

《庄周梦蝶》

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翩翩起舞,这让我愉快惬意,连自己原本是庄周

这个人都已经不记得了。梦醒之后,我惊惶不定,想起来我是庄周啊。不过到底是我

梦中变成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成我已经说不清楚了。

四、明寓意

学生任选一篇文章,说出文中寓意。

参考示例:

《庄周梦蝶》:人与物互相变化,归于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曳尾于涂》:不为功名利禄所累,追求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

《涸辙之船》:讽刺世人不切实际、只做无效之事。

五、探理趣

完成"单元学习任务”中任务一《〈庄子〉中的动物》探究。

动物出处特点用目

这是庄子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和

《庄子与惠子游于

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外化到鳏鱼身上,体现了庄子重情、

豪梁之上》

尚美的个性。

鳗、鹏

鹅雏

蝴蝶

神龟

附鱼

参考示例:

r~n∙^*τ^

动物出处特点用尽

《庄子与惠子游这是庄子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和外化到

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

于濠梁之上》稣鱼身上,体现了庄子重情、尚美的个性。

硕大无朋、志向高远、善借通过想象展示鳗化为鹏、鹤飞北海'

编、鹏《北冥有鱼》

长风翱翔云天的过程,表达对高远志向的追求。

“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

后《小大之辩》讽刺目光短浅、安于现状的人。

闻”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

鹅雏《惠子相梁》体现志趣高洁、淡泊名利的性情。

食,非醴泉不饮”

鹤《惠子相梁》怒斥鹅雏、惶恐不安讽刺醉心于功名利禄的人。

借蝴蝶表达自由舒适的追求以及天人

蝴蝶《庄周梦蝶》“栩栩然”“自喻适志”

合一的精神境界。

宁愿曳尾于涂也不愿留骨表明不为功名所累,追求自由自在的

神龟《曳尾于涂》

而贵生活的态度。

借附鱼的经历讽刺世人不切实际、只

蛇鱼《涸辙之附》中道而呼“忿然作色”

加无效之事。

六、布置作业

L反复诵读课文《〈礼记〉二则》,直至成诵。

2.完成丛书中的单元学习任务三。

【板书设计】

读文章

讲故事

明寓意

探理趣

第4课时读写联动课

【教学内容】

《想象与联想》

【教学目标】

1.回顾经典,学习写法。

2.通过训练,体会想象与联想的区别

3.运用想象与联想进行写作实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文导入

先哲庄子以"鲸鹏展翅,扶摇而上九万里"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诗意、灵性的世

界;诗仙李白借"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伟人

毛泽东用"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赞颂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和豪迈气

概。这些诗文之所以带给了我们的最美的享受,是因为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将作者带到

了最美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运用想象与联想,丰富细节,使故事情节

更曲折。

二、经典回放

1.重读《北冥有鱼》,体会作者想象的雄奇与瑰丽。

例:(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拎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小结:在《北冥有鱼》中,庄子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鲤鹏色宏大形象。"不

知其几千里也"反复出现,极力渲染鲸鹏之硕大无比;当它展开翅膀,那翅膀就像是

“垂天之云",其后又引用《齐谐》,使用了两个极度夸大的数字——"水击三千里"

"拎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展现了大鹏"徙于南冥"的磅礴气势。最后又以人之视天

来想象鹏之视下,意境开阔邈远,而这都归功于作者奇特的想象。

2.阅读卡夫卡《变形记》(节选),你能获得什么启示呢?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

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甲克一样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

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几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

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的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

舞动着。

格里高尔的眼睛接着又朝窗口望去,天空很阴暗一一可以听到雨点敲打在窗槛

上的声音——他的心情也变得忧郁了。"要是再睡一会儿,把这一切晦气事统统忘掉

那该多好。"他想。但是完全办不到,平时他习惯于向右睡,可是在目前的情况下,

再也不能采取那样的姿势了。无论怎样用力向右转,他依旧滚了回来,肚子朝天。他

至少试了一百次,还闭上眼睛免得看到那些拼命挣扎的腿,但后来他的腰部感到一种

从未体味过的隐痛,才不得不罢休。

学生相互交流,明确这段文字中想象合理与新奇、大胆之处。

小结:卡夫卡的文字,想象新奇而大胆。故事源自生活,高于生活。采用虚构

的手法,可以增加故事的文学色彩。在写故事的过程中,发挥联想与想象,在基于生

活真实的基础上虚构故事,突出故事的"惊奇"色彩,使虚构的故事既在情理之中,

又在意料之外。同学们要敢想会想,才能放飞想象力,才有创新的可能。

三、技法点拨

1.区分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个事物。

想象:是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没有经历过的,甚至是现实中根本不存

在的事物形象。

联想与想象的区别:想象是"虚"的,是人脑主观创造出来的;联想是"实"的,

由此物到彼物,想到的是客观实际存在的。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讨论:联想与想象的区别。

学生展示

2.联想与想象训练

幻灯片出示:

(1)一提到“秋风",往往立刻会想到“落叶"

(2)当你看完一本科幻小说,被其中惊险迷离的情节所吸引,仿佛自己也乘坐

宇宙飞船来到茫茫宇宙中和外星人交谈。

(3)当你听到一首优美的乐曲,你会想到美丽的草原、蓝蓝的天空。

(4)看到一位慈祥的女教师时,往往会想到妈妈。

以上句子分别运用的是联想还是想象?

学生交流回答。

小结:联想和想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写作时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能使故事

立意新颖,内容深刻,增强感染力,还可以突破现实制约,超越时空界限,自由翱翔。

四、写作练习

今天早上,老师在校园里捡到一枚梧桐树的落叶,看着这枚落叶,我不由感慨,

你原本该秋季飘落,怎么这么早就凋零呢?冰心在《谈生命》中说"不是每一条河流

都能入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长成参天大树",由此我想到了我们最近赏析的一篇

优秀散文《花开的声音》里面一句话:不是每一粒花苞都能在春天开放,春天也不会

因为一朵花的凋零而黯淡。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夏日里的一枚落叶》为题,展开联想

与想象,写一篇150左右的小短文。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展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适时点评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阅读赏析作家贾平凹的作品《落叶》,在此基础上补充润色课堂

上所写的片段。

【板书设计】

r新奇

联想与想象-J大胆

L合理

第5课时精读引领课

【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虽有嘉肴》一文运用托

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

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

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大道之行也》运用类比说理的方法揭示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逻辑严密,

有条有理,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能根据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

文意,文章运用类比说理的方法通俗易懂的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掌握了重点词语的

含义,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学习目标】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古代礼仪展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实践出真知。这条

真理被历代人所认可,它出现在好多作品中,同样我们今天要学的《礼记》也蕴含有

这样的道理。

二、教学新课

L初读有节奏

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日:教学/相长也。《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再读懂文意

理解重点词句

例: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自强:自我勉励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共的。

选贤与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

众。与,"举".

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修,培养。

3.细读品句子

(1)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对《虽有嘉肴》中"学学半""教学相长"的理

解。

学生相互交流。

示例:"学学半"告诉我们,"教学相长"的"教"和"学”是对同一个行为

主体而言的,并不特指教师的"教",任何人都既可以教导别人,使别人觉悟,又可

以自己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2)《大道之行也》的标点符号有两处值得推敲:

第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与"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之间到底是用句号还

是逗号?第二,”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所养"与"男有分,女有归"之间到底是用逗号还是句号?

学生交流后明确:"天下为公"后之所以用句号而不是逗号,是为了突出“天

下为公"是大同社会的核心内涵,而"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两句也是内涵,但不是

核心内涵,可以理解成是"天下为公"的表现。"故"领起的第二层次概括的是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这基本特征又包括三个方面,即课后"思考探究"第二题所说的"儒

家的大同社会理想”的三个方面。第三个方面肯定是"货恶其……不必为己"一句,

那么,第一、二个方面怎么分呢?因为"男有分,女有归"讲的是男女都得到社会合适

的安置,应该是第二个方面;所以,第一个方面应该断在"所养”后。据此,有人认为

"所养"后可以标句号,而不是标逗号。

文言文的标点都是后人点注的,所以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添加的标

点可能就会不同。这是学习文言文时应该注意的。

4.细读感整体

(1)划分《大道之行也》的结构,概括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大同"社会

的特征的。

明确: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废疾者皆有所养"一一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生

存需要)

②"男有分,女有归”——人人都能安居乐业。(发展需要)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一一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精神需要)

(2)《虽有嘉肴》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教学相长”的原因。

明确:类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

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5.梳理炼观点

内涵:天下为公

《大通之行也》

人人部施得到*±会的关受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发力

6.深入探问题

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是否有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明确:有。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

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