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考试试题卷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考试试题卷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考试试题卷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考试试题卷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考试试题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

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

过程。

3、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

程度的现象。

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

法与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天津塘沽区适合发展成为港口和码头,这体现了环境资源的(B)

A、物质性B、非物质性

C、价值性D、变动性

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是(D)

A、经济性B、价值性

C、社会和谐性D、可持续发展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规定,持有乙级评价证书的单

位,其评价证书有效期为(A)年。

A、2年B、3年C、4年D、5年

4.正常人耳听到的声音的声压级是(C)

A、20-120dBB、20-100dBC、0-120dBD、O-lOOdB

5.生态评价等级,如选择的生态影响因子多于1个,依据其工作等级(D)确

定。

A低B中C较高D高

6.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较大的,应当编制(A)

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分析表D、环境影响登记表

7.对于二级生态影响评价过程中,评价范围需要扩展的距离是(C)

A、10-12kmB、8-10kmC、2-8kmD、5-8km

“本底"而划定的特殊环境区域是(B)

A、森林公园B、自然保护区C、风景名胜区D、自然遗迹地

9.首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是(A)

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

10.环境噪声具有的特点是(C)

A、易评估和暂时性B、分散性和持续性

C、无形性和多发性D、危害大和复杂性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因子主要有(ABCE)

A、社会影响B、经济影响C、美学D、社会学E、历史学

2.我国在环境管理中执行污染源(AE)制。

A、排放浓度控制B、环境容量控制C、行业标准

D、主要污染物排放量E、总量控制

3.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有(BDE)

A、土壤开发B、土壤污染C、土壤构成D、土壤退化E、土壤破坏

4.预测地表水水质变化的方法有(ABCD)

A、数学模式法B、物理模型法C、类比分析法D、专业判断法E、列表法

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有(ABCDE)

A、图形叠置法B、类比法C、质量指标法D、生产力评价法E、系统分析法

三、填空题:

1、环境影响的分类按影响的来源可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

累积影响。

2、生态环境影响的补偿有就地补偿和异地补偿两种形式。

3、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

4、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可分为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经常用工作程序来

5、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

方法。

6、水体污染源分为两大类: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7、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

于16~20Km、10~14Km、4~6Km。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8~30Km、______匕

8Km、l~2Kmo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环评中如何使监测点的位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设点的测量值能反映一定范围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的水平和规律设点时应考

虑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和工作条件,使测点尽可能分布比较均匀,又方便工作,

监测点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度,测

点周围应没有局地污染源,并应避开树木和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原则上应在

20米以内没有局地污染源,在15-20米以内避开绿色乔木灌木,在建筑物高

度的2.5倍距离内,避开建筑物。

2.S—P模型应用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1)河流中的BOD的衰减和溶解氧的复氧都是一级反应,(2)反应速度是

定长的,(3)河流中的耗氧是由BOD引起的,而河流中的溶解氧来源则是大气

复氧。

3.制定大气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进行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制定大气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①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为指导②以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现状为依据

③以当地经济、环境现状为基础④以环境目标切实可行为目的⑤污染防治、控

制措施要有可操作性⑥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改善能源结构。(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

发展热电联供,实行集中供热。(5)清洁生产。(6)加强绿化,增强植物净化功能

(7)行政监督、依法监管。

4.中国环境影响影响评价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

建设项目。(4)分类管理。(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5.、简述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答:根据环境和工程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

编制:(1)总则(2)建设项目概况⑶工程分析(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5)环境影响预测(6)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7)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

经济论证(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9)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

建议(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6、在工程分析中“两本帐"、"三本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两本账:(1)一个是工程自身的污染物产生量;(2)另一本则是按治理规划

和评价规定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两本账之差才是评价需要的污

染物量终排放量。

三本账:(1)迁扩建与技术改造前现有的污染物实际排放量。这部分现有污染物

源强可根据原环评报告书、项目竣工验收报告、环保监测部门例行监测资料核算,

也可根据实际生产规模和原辅材料消耗量衡算,必要时也可进行污染源现场监

测。(2)迁扩建与技术改造项目按计划实施的自身污染物产生量。(3)实施治

理措施和评价规定措施历能够实现的污染削减量。三本账之代数和方可作为评价

所需的最终排故量。

7、水环境影响评价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等级是如何确定的?

答: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等级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域的规模以及水质要

求,将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为一、二、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

据:1.污水排放量: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及清净下水。2.污染物分类:

持久性、非持久性、酸碱、热污染。3.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复杂(污染物>=3,

需预测的水质参数>10);中塞=2,需预测的水质参数<10,=1,水质参数>7);

简单(,需预测的水质参数<地面水域的规模:大河(>=、

=1714.150m3/s)

小河(<中河(<<水质类别:

15m3/s\15m3/sQ=150m3/s\5.I~VO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

(HJ/T2.2-93)规定,1.根据拟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周围地形的复杂

程度。3.当地应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级。

不同级别的评价工作要求不同,一级评价项目要求最高,二级次之,三级较低。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

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一类区,主要适用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主要适用于城镇规划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

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主要适用于特定工业区。

8、什么是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它有哪些主要方法?

答: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总

体上综合起来,对环境影响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

9.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方法主要有:①列表清单法;②质量指标法;③矩阵

法;④网络法;⑤图形叠加法;⑥动态系统模拟法。

L计算如下几个噪声之和:52dB,61dB,58dB,55dB,52dB,64dB,

57dB。

解:L=101gZ(p/p”

PTi0

i=\

由于L=101g(p/p)2所以(p/p)2=10p

Pi0i0

代入数据得L=101gZ(p/p”=67dB

PTi0

i=\

2、锅炉房2m处测为80dB,距居民楼16m;冷却塔5m处测为80dB,E隅

民楼20m,求二设备噪声对居民楼共同影响。

解:锅炉房对居民楼产生的噪声:L=80-201g(r/r)=62dB

p\21

冷却塔对居民楼产生的噪声:L=80-201g(r/r)=68dB

p221

共同影响L=lOlg(lOo.i/pi+1OO.IZ^2)=69dB

p'

3、某热电厂排汽筒(直径Im)排出蒸汽产生噪声,品由E汽筒2m处测得噪声

为80dB,排气筒距居民楼12m,问排汽筒噪声在居民楼处是否超标(标准为

60dB)?如果超标应离开多少米?

解:排气筒在居民楼产生的噪音为:L=80-201g(r/r)=64dB

P21

标准为60dB故超标要想达标设应离开r2米

即60=80-2019(^)

解得r2=20m

4、T立于工业区的噪声源,在离声源5米处测得噪声维85dBA,问其厂界(距

离声源100米)噪声是否超标?(提示:A=201og,)

divr

2

解:Lp=85+20lg(5/100)=59dB

5、两个声源分别在预测点产生的噪声值为20dBA和80dBA,加合后最终的结

果是多少dBA?

解:L=101g(10(>iipi+1OO.I^2)=80dBA

pt'

6、某工厂年排废水200万吨,废水中COD220mg/l排入三类水域,采用的

废水处理方法COD去除率50%,三类水体标准为100mg/lo请提出该厂COD

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并说明理由。

解:1、处理前COD排放量:200x104x220x103x10-9=440吨/年

2、处理后排量:440x(1-50%)=220吨/年

3、达标排放量:200x104x100x103x10.9=200吨/年

则总量控制建议指标W200吨/年

7、一河段的K断面处有一岸边污水排放口稳定地向河流排放污水,其污水特征

为:QE=19440m3/d,BOD5(E)=81.4mg/l,河水Qp=6.0m3/s,BOD5(p)

=6.16mg/l,B=50.0m,H均=1.2m,u=0.1m/s,J=9%o,K^O.S/d,试计算

混合过程污染带长度。如果忽略污染物质在该段内的降廨口沿程河流水量的变

化,在距完全混合断面10km的下游某段处,河流中BODs浓度是多少?

解:(1)混合过程段污染带长度:

-1.8BU

一4H(gHIX

代入数据得=IMO"1=5.76加

4xl.2x(9.8xl.2x0.9%);

(2)完全混合时浓度

CQ+CQ

BOD=aa--------4—t

。Q+Q

Ph

代入数据:BOD=

0

到下游10km时间

£=12T吧=]。31]6打

U0.1

利用BOD-DO模型知

1=1e-ki=8.88xexp(-0.3x1.16)=6.21mg/1

ot

1、环境评价的概念与构成?

概念:环境评价一般是指对一切可能引起环境质量变异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法令、

规划、经济建设在内的一切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从保护环境和建设环境的角度进行定性

和定量的评定。内容:①对环境质量变异进行识别;②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进行分

析;③对环境系统的价值进行判断和评估;④对人类社会行为与环境系统质量改变之间的关

系进行评定。

2、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

环境质量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识别和

评定。分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预断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质量评价划分中的环境质量预断评价。

3、生态区位?

景观组分(水、土、气、动植物)、生态单元(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经

济要求与生活要求(人的需求)的最佳配置。

4、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区别?

生态环境: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因子(如植物、动

物等)和非生物因子(如光、水分、大气、土壤等)。自然环境:环境总体下的一个层次,指

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自然界中物质和资源的总和。

5、环境基准与环境标准的区别?

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其他生物)不产生不良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

浓度。由剂量一反应关系确定的。环境标准是以环境基准为依据,并考虑社会、经济、技

术等因素而制定的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或其他需要所制定标准的总称。

区别基准:不具法律效力;不考虑人为、社会经济因素。标准:具有强制性、法律效

应;可以修改和补充。(基准大于标准、标准严于基准)

6、环境标准体系中国标准的主体?

①环境质量标准(主体)②污染物排放标准(主体)③环境基础标准④环境方法标准⑤

环境标准物质标准⑥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7、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环境功能区关系?水环境质量标准?

首先,排放标准限值建立在经济可行的控制技术基础上,不分级别。其次,国家排放标准与

环境质量功能区逐步脱离对应关系,由地方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补充制定排入特殊保护区的排

放标准。

8、地面水污水排放标准与环境功能区对应关系?

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n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in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同一水域兼有多功能的,依最高功能划分类别。

9、环保法规体系?

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珠三角属于优化开发。

11、限制开发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有四个。

12、规划环评的适用范围

①一地三域:土地利用;区域;流域;海域。②专项规划:指导性一一环境影响篇章或说

明;非指导性一一环境影响报告书。

13、规划环评报告书主要内容?

①对规划设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估;②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

影响的对策和措施;③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明确评论。

14、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的确定?

15、环境因素与环境要素的区别?

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者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元素;环境要素是

指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

质组分。

16、环评等级的划分及依据?

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一、二、三级依据:①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工作规模、

能源及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源项);②项目的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点、环境

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社会经济状况);③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④国家或地方政府所

颁布的有关法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17、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2、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3、污染物分析、4.清洁生产水平分析、5环保措

施方案分析6、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18、污染源强分析中新建项目两本账、技改扩建项目三本帐的含义?

“两本账”是指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量和实现污染防治措施后的污染物削减量,二者之

差为污染物最终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三本账”是指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

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污染物排放量。

19、生态影响型项目生态影响从哪几个方面加以描述?

通过调查,对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生态环境影响的活动(影响源或影响因素)的强度、范围、

方式进行分析,可能定量的要给出定量数据;如占地类型(湿地、滩涂、耕地、林地等)与

面积,植被破坏量、淹没面积、移民数量、水土流失量等均应给出量化数据。

20、生态影响型项目施工阶段的主要辅助工程及描述?

①对外交通:如水电工程的对外交通公路等;②施工道路:连接施工场地、营地,运送各种

物料和土方石,都有施工道路问题;③料场:包括涂料场、石料场、砂石料场等施工设施的

料场;④工业场地:工业场地布设,占地面积,主要内容等;⑤施工营地:集中或单独建设

的施工营地,无论大小,都需纳入工程分析中;⑥弃土废渣场:包括设置点位、每个场的弃

土弃渣量,弃土弃渣方式,占地类型与数量,事后复垦或进行生态恢复的计划等。

21、风险源分析的目的与步骤?

目的:通过对建设项目进行危害分析,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发生概率和危险性物质泄漏量。

步骤:①划分各功能单元;②筛选危险物质,确定环境风险评价因子;③事故源项分析和最

大可信事故筛选;④估算各功能单元最大可信事故泄漏量和泄漏率。

22、最大可信事故概念以及概率确定方法?

概念:所有可预测的概率不为零,不一定是概率最大事故,但是危害最严重的事故概率。

确定方法:事件数分析法。

23、多因子综合指数法与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法的区别?

针对的对象不同,区别在于均值型指数用于单环境要素多因子评价;而均权平均综合指数则

用于多环境要素,如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24、环境影响经济评估的概念与实质?

概念:环境损益的经济分析利用一定的手段,对环境资产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

实质:支付意愿,赔偿意愿进行定量评估,并以货币形式表达出来。提示人们对于环境改善

的支付意愿,或者忍受环境损失的接受赔偿意愿。

25、直接市场法与间接市场法区别?

①直接市场法:直接受到影响的物品的相关市场信息中获得。技术:直接的费用一效益分析

法。重点:在于对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经济评价。

②间接市场法:间接从其他事物所蕴含的相关信息获得。

26、防护费用法的概念并举例?

概念:根据人们为防止环境恶化所准备支出的费用的多少打断人们对环境价值的评估。

举例:采取防止土壤侵蚀的措施、安装水净化和过滤设施等。

27、相关分析法在环境中的应用?

概念:研究两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和相关程度大小,以用一定指标来表达现象相

互关系的方法。应用:①分析各污染源附近环境污染的相关性;②分析各污染物与人体的

病理学相关性;③污染物、不同藻类生长、水体富营养化相关性;④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相

关性;⑤噪声和各种车流量相关性;⑥生态环境评价中的生物与环境因子。通过相关性分析

的应用,有利于在环境评价中选择重要的污染物及污染源建立卫学及流行病学评价体系要,

选择合适的环境评价指标。

28、化非线性为线性回归?

y=a+bx2+bx?+bx+bxx

1I2231312

方法:标准式

y=a+bx+bx+•••+bx

1I22nn

y=a+bx2+bx2+bxx

1122312

y=y',,a=b,,x2=x',,x2=x',,x'=xx

01122312

y'=b+bx'+bx'+bx'

0112233

・••y=y'

y=b+bx'+bx'+bx'

0112233

29、湍流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通常将流体的极端无规则运动称为湍流。分为:热力湍流(白天起主导);动力湍流

(夜间、冬季起主导);混合湍流。意义:影响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

30、气温干绝热递减率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100m)。此现象与周围温度无关,称为感觉热热递减率,用rd表示。

意义:可用rd与r来判比大气是否稳定。r<rd,表示大气稳定r>rd,大气不稳定r=rd,

大气中性。

31、上部不稳定,下部稳定的温度曲线?(爬升型)

32、上部稳定,下部不稳定的温度曲线?(漫烟型)

33、混合层高的确定方法?

夜晚的时候,地面存在一个逆温层,黎明到中午的时候,地面开始升温,升温之后靠近地面

的温度开始升高。当某一层面的r恢复到rd后,从地面到这一层面的高度就为混合层的高

度。

34、高斯模型假设条件说明?

①高斯分布的假设:污染物在烟羽或烟团的各个断面上呈正态分布。②关于大气的假设:家

丁大气流动是有主导风向的,且是均匀稳定的。③关于污染源的假设:假定源强是连续均匀

的,在预测范围内没有其他同类的源或汇。④关于污染物的假设:假定污染物在大气中只有

物理运动,无化学或生物变化,即在污染物迁移、扩散过程中,污染物质是守恒的。

dt

H=P-

X

jkq

exlxaxJ

S=0

-kp=0

+joc+ioo

JJppdydz=o

35、地面轴线最大浓度与绝对地面最大浓度的区别?

因为其浓度最大再向两边扩散,区别:前者的风速U为常数,而后者的风速U不为常数,后

者在前者的基础上考虑风速U对浓度的影响而算出的。

36、熏烟模型式的形成条件?

夜间,高架源的烟流排入稳定的逆温层中,垂直扩散相当缓慢。日出后,辐射逆温层自上而

下地消失。当逆温层小腿到烟流下界时,含污染物的烟流迅速向下扩散,此时上部仍为逆温,

扩散只能向下发展,造成地面高浓度污染,即形成熏烟型扩散。

37、大气环评范围的确定方法?

①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

心点,以兀为半径的圆或2X%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

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②评价范围

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③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

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

38、大气环评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基本要求

①评价范围小于50km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并按选取的模式要求,补充调查

必需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②评价范围大于50km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

①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

料。②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

一致,还需要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

①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高空气象探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

料。②如果高空气象探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高空气象资料可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

模拟的50km内的格点气象资料。

填空:只列出部分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的优劣所进行的一种定所描述。即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和国家政策实施后亘熊对环境产生的影

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过程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

容性的人类活动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1.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

2.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不建设方案或不开发的方案)、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

比对

3.编制清楚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影响的特征及其重

要性

4.讲行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

5.能够及时为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环境影响评价的功能与形式

基本功能

1判断功能以人的需要为尺度,对已有的客体作出价值判断

2预测功能以人的需要为尺度,对将要形成的客人f出价值判断

3选择功能将同样具有价值的课题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哪一个更有价值

4导向功能环境评价中最为重要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功能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

)依法评价原则b)早期介入原则C)完整性原则d)广泛参与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所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编制报告书和审批报告书的内容和程序等方

面所作的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法规

主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通过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通过施行

主要规定和技术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导则构成

环境标准基础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检测方法标准仪器设备

标准

我国环境标准标号的含5cB:国家强制标准

环境质量影响评价的程序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步骤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分类:管理程序: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和管理

工作程序: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进程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环境影响的分类筛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分类管理名录》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监督管理1.评价单位资格考核与人员培训2.评价大纲的审查

3.环境质量评价的质量管理4.环境质量评价报告书的审批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1.工作等级的确定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片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内容(一)建设项目概况(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

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五)建设项

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七)环境影响评

价的结论。(八)建议(九)附件

排污系数法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进行计算,求得污染物排放量的计

算方法称为排放系数或排污系数法用排污系数法估算污染物总量的关键在于单产排污系

数的选取,应该选择规模、工艺、产品、产量均大体相近的生产厂的污染物排放量,作为

参考数据进行计算。

三、实测计算法实测法是污染源调查中首先应该使用的方法方法只适用丁己投产的污

染源。

工程分析是分析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因素,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工程全部组成、一般特征和

污染特征的全面分析,从项目总体上纵观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全局的关系,同时从微观上

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评价所需基础数据。

“工程分析”专题的作用

工程分析应遵循的技术原则

1、体现政策性:2、具有针对性;3、应为各评价专题提供定量而准确的基础资料-;4、应

从环保角度为项目的选址、工程设计提出优化建议。

工程分析的方法

1、类比法:类比法是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

分析的常用方法。为提高类比数据的准确性,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

性。

(1)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所谓一般特征包括建设项目的性质、建设规模、车间组成、

产品结构、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料、燃料来源与成分、用水量和设备类型等。

⑵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包括污染物排放类型、浓度、强度与数量,排放方式与去

向,以及污染方式与途径等。

(3)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包括气象条件、地貌状况、生态特点、环境功能以及区域污染情

况等方面的相似性。因为在生产建设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即某污染物在甲地是主

要污染因素,在乙地则可能是次要因素,甚至是可被忽略的因素。

类比法也常用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去计算污染物排放量。但是采用此法必须注意,二

定要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特征和生.产管理以及外部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

2、物料衡算法物料衡算法是用于计算污染排物放量的常规方法。此法的基本原则是遵守

质量守恒定律,即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出的产品量和物料流失量

之和。其计算通式如下:

EG投入=EG产品+ZG流失

采用物料衡算法计算污染物排放量时,必须对生产工乙、化学反应、副反应和管理等情况

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成分和消耗定额。但.是由于此法的计算工

作量较大,所得结果偏小,所以在引用时应注意修正。

3、资料复用法此法是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报告竹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

行工程分析的方法。虽然此法较为简便,但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很难保证,所以只

能在评价工作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

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

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原则上杲应锻掂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来确定,包括:1建设项目的

类型、性质、规模、2开发建设方式与强度、3能源与资源用量、4污染物排放特征,5项口

所在地的环境条件。

2、工艺路线与生产方法及产污环节用形象流程图的方式说明生产过程,同时在工艺流

程中表明污染物的产生位置和污染物的类型必要时列出主要化学反应和副反应式.

3、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

污染物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污染源分布和污染物类型及排放量是各专题评价的基础资

必须按建设过程、生产过程和服务期满后(退役期)三个时期,详细核算和统计,力求完善。

对于污染源分布应根据已经绘制的污染流程图,并按排放点编号,标明污染物排放部位,

然后列表逐点统计各种因子的排放强度、浓度及数量。统泞方法应以车间或上段为核算单

元,对于泄漏和放散量部分,原则上要求实测,,实测行困难时,可以利用年均消耗定额的数

据进行物料平衡推算。

(2)新建项目污染物源强在统计污染物排放量的过程中,对于新建项目要求算清两本账:

一本是工程自身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另一本则是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措施实施后能够

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两本账之差才是评价需要的污染物量终排放量。

⑶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污染物源强对于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污染物排放

量统计则要求算清三本账:第一本账是改扩建与技术改造前现有的污染物实际排放量;第

二本账是改扩建与技术改造项II按计划实施的自身污'染物排放量;第三本账是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