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语文押题卷一(新高考九省使用)_第1页
2024年新高考语文押题卷一(新高考九省使用)_第2页
2024年新高考语文押题卷一(新高考九省使用)_第3页
2024年新高考语文押题卷一(新高考九省使用)_第4页
2024年新高考语文押题卷一(新高考九省使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新高考语文押题卷一(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未知风险,当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天灾”和“人祸”时,城市的脆弱性便难以掩饰。基于公共安全体系框架构建的安全韧性城市,使城市能有效地抵御内外部风险对城市运行的冲击和压力,在遭受重大灾害后仍然维持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并能在灾后迅速恢复和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安全韧性城市是指在逆变环境中具备耐受、适应和迅速恢复能力的城市,其构建的理论基础是公共安全体系(图1),基于公共安全体系理论,结合安全韧性城市的承受、适应、恢复等关键特征,可提炼公共安全事件、城市承灾系统、安全韧性管理三个维度构成“城市安全韧性三角形分析模型”(图2),进而延伸出构建安全韧性城市的研究框架,其包含风险识别、状态评估、规划响应、策略制定四个方面内容。在风险识别中对影响城市系统的公共安全事件风险进行判断,通过分析实现对风险的识别和预警;随后对城市受灾系统的脆弱性和韧性程度进行状态评估,测度城市面临的风险和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类型、强度、范围和空间分布;再通过规划响应在安全韧性管理中突出强调应急能力评估、业务可持续性和韧性资源的合理分配,编制出面向不确定性事件的规划,最后制定出可以提高城市韧性的策略,实现安全韧性城市在公共安全事件前后“抵御—吸收—适应—恢复—学习”的响应流程闭环。

图1公共安全体系框架图

图2

城市安全韧性三角形分析模型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融合新兴科技手段的“智慧安全韧性城市”理念值得被进一步推广。“智慧安全韧性城市”运用先进的公共安全管理理念,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展城市的全方位物联网监测、评估与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对各类公共安全事件的治理能力,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城市公共安全网,保障城市安全发展。(摘编自范维澄《以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推进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材料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包括极端高温、极端暴雨、极端干旱等各种极端天气呈现持续性、破纪录、复合性和群发性的新特征。极端天气可能引发一系列灾害风险,而城市固有的热岛效应和密集效应,使得城市地区,尤其是大城市、超大城市更容易遭受极端天气的威胁和影响。极端天气的形成,是一个多要素互动关联的复杂因果系统,应对极端天气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韧性城市系统能增强城市在逆变环境中承受、适应和迅速恢复的能力。因此,加快建设韧性城市,因地制宜、因灾制宜,不断提高城市应对极端高温、极端严寒、特大暴雨等极端天气的治理能力,是摆在全球各大城市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城市政府依靠扎实有效的数据分析、风险排查、调查研究、综合评估,做到对极端天气知己知彼,是提高城市韧性应对极端天气的首要基础。城市政府要着眼于历史、现在、未来,对数百年以来自己城市发生过的高温、干旱、暴雨、台风等异常或极端天气的历史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将灾害发生的频度、强度等数据落在城市地理空间上,科学分析、总结归纳和系统掌握城市极端天气或异常气候发生演变的时空规律,对城市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类型、可能造成的各项损失,以及应对过程中薄弱的环节,做出准确的风险评估,针对最有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最可能受损的地理单元和社会群体,制定最高效的物资储备方案和应急预案等各类治理方案。提高城市建筑、生命线工程系统、灾害防御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防灾安全性能,增强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硬实力”。大中城市政府一方面要优化布局城市绿地、公园和生态环境系统,全方位打造亲自然的绿色经济体系,加大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从根源上减少污染、脱碳化、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气候融资”建设,加大城市各类道路桥梁隧道、老旧建筑物、老旧小区、地下管网等生命线设施的更新改造,在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中使用抗风、抗洪、抗旱、抗震等技术,提高硬件设施的本质安全水平。同时,综合利用遥感、人工智能、数字信息技术等,加大城市数字动态感知体系的布局和建构,平时就要及时感知、掌握重大设施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确保在遭受极端天气灾害袭击时保持“铜墙铁壁”。科技支撑、动态监测、精准预报、及时预警,是应对各种极端天气灾害的不二法门。有效防范极端高温、极端严寒、特大暴雨等,离不开“高精尖”的灾害信息数据分析和动态模拟以及预警预报。城市政府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提高城市的应变性和应急响应能力,如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收集和分析气象数据,实时动态监测和预测,及时预警预报极端天气。这些系统可以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和广播电视等渠道将警报信息全面传递给市民,让市民第一时间获得可能发生极端天气灾害的关键信息,为企事业单位和民众个体的防灾应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摘编自陶希东《建设韧性城市:应对极端气候的重要策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安全韧性城市以公共安全体系为理论基础,具备承受、适应、恢复的能力,能有效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天灾”和“人祸”。B.“智慧安全韧性城市”利用新兴数字技术强化城市韧性,使公共安全网络覆盖整个城市,对各类公共安全事件具有更强的治理能力。C.极端天气可能引发一系列灾害风险,带来热岛效应和密集效应,使城市受到威胁和影响,建设韧性城市是应对极端天气的重要策略。D.提高城市韧性以应对极端天气,城市政府首先要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风险排查、调查研究、综合评估,制定各类高效的治理方案。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同样论述韧性城市建设,材料一指向公共安全事件,材料二则聚焦极端天气,前者涉及范围更广。B.风险识别、状态评估、规划响应、策略制定四项内容前后承接,应按顺序进行,不可颠倒。C.建设韧性城市,城市政府要考虑自己城市和所受灾害的独特性,制定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方案。D.优化布局城市绿地、公园和生态环境系统能解决根源问题,其重要性高于“气候融资”建设。3.下列选项,不属于建设“韧性城市”做法的一项是(3分)A.上海电信通过“千兆光网+5G专网、超大流量套餐”等品质网络与优质服务入驻校园,赋能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为高校学生们带来各种新奇丰富的体验。B.伦敦于2021年发布伦敦风险登记册,通过背景分析、灾害识别和定位评估、风险分析、风险应对方法、监测和回顾等步骤对伦敦的主要风险进行评估和识别。C.北京加快构建由气象卫星与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共同组成的雨情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以及水文水动力学模型组成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智慧化防洪指挥调度体系。D.4.下列对材料一中图1和图2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可能给人、物或系统带来灾害性破坏。B.应急管理有多种人为干预手段,在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减轻灾害的影响和危害。C.城市承灾系统是在“承灾载体”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体现了安全韧性城市适应、恢复的关键特征。D.“抵御—吸收—适应—恢复—学习”是安全韧性城市响应公共安全事件的全过程,贯穿事件始终。5.数字技术在应对极端天气的韧性城市建设中有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结合材料二加以概括。(6分)1.C(“带来热岛效应和密集效应”曲解文意,由原文“城市固有的热岛效应和密集效应”可知,热岛效应和密集效应并不是极端天气带来的。)2.D(“其重要性高于‘气候融资’建设”依据不足。)3.A(A项属于企业助力建设大学智慧校园,不属于韧性城市建设行为。)4.C(“体现了安全韧性城市的适应、恢复的关键特征”错误,不能体现“恢复”的特征。)5.(6分)①利用数字技术,可以科学分析、总结、掌握极端气候演变规律,做出准确风险评估。②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加大城市数字动态感知体系的布局和建构,强化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硬实力”。③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对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精准预报、及时预警,提高城市的应变性和应急响应能力。④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将警报信息全面传递给受众,为他们的防灾应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每点2分,答对其中任意三点得满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梨花,雪白的梨花姜德明快到天津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多年来,我每次坐火车路过天津,总要站在走道的窗前仔细地往外望着,寻找我童年的踪迹。忽然发现在我身后站着一个军人,正同我一起望着车窗外的一条长街。“这条街的变化不大么。”那位军人跟我说,三十年前打下了天津,他们的部队在这儿住过一阵子。我顿时同他亲热起来,告诉他当年我就住在这附近。我问他还记得部队开拔的那一天正下雪吗?①他大声地嚷着:“好大的雪呀!”于是,在我的记忆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在风雪中伫立的身影……②一个带着硝烟烈火的黎明,巷战中激烈的枪声渐渐地稀疏了,解放军终于把我们从地窖里解放了出来。当我们从阴暗的地窖里爬出来的时候,迎来的是一个真正的黎明。就在这天中午,解放军来我们院里号房子。我们高高兴兴地把一间有土炕的房子让给了他们。从此便有一个班的战士同我们生活在一起。他们住的那屋子总是挤满了人,人们什么都想打听,老大娘还一个个地问人家老家有几口人,双亲可结实,甚至问人家定亲了没有。问得战士们真不好意思。那时我们的野战军刚刚进入大城市,战士们领来粮食要自己烧饭,他们去借院里梨花嫂家的锅灶。就在这时,不知为什么梨花嫂又被丈夫打了。一位年龄较大的战士制止了那男人:“老乡,有话好好说,不许打人。”同院的邻居说:“解放军来了,不兴打人,家务事也不能打人。”梨花嫂抹了抹眼泪,默默地把刷锅的炊帚递给了那位战士。梨花嫂十几岁就从乡下嫁到这院子里来,现在也不过二十岁出头。她长得眉清目秀,每逢过端阳节的时候,院里的人都找梨花嫂给剪窗花,她剪的那蝎子、蜈蚣就像是活的。可是这样一个好媳妇,却常常受到不务正业的丈夫的打骂。人们常常可以透过她家的破窗户纸,听到那男人正在骂着:“我是用钱把你买来的!”战士们有时在院子里开会,那时开会前兴拉歌子,院里的婶子、大娘们也都爱出来听歌子。遇到这种时候,梨花嫂也总是远远地站在自己屋门口,扶着门框凝神地听着。梨花嫂就是灵,有时她在院里烧火做饭,一个人便轻轻地哼了起来,唱的正是从战士那儿听来的。我可从没听到过梨花嫂唱歌,也从没见过她这样高兴过。③灶里的火光映红了她的脸,我发现这时候的梨花嫂最漂亮了。慢慢地梨花嫂也敢跟战士们讲话了。有一次她抢着给战士们洗军衣;还有一次,正是那个来借锅灶的年岁较大的战士病倒在炕上,她不声不响地做了一碗鸡蛋挂面送到战士手上。每天晚上,在战士们的屋里都坐满了听故事的人。我现在想来还挺奇怪,他们不过是才入伍一两年的农民,为什么讲起红军长征呀,毛泽东、朱德呀……竟那么熟悉,那么自豪。人们都听得心里热乎乎的,眼睛里闪烁着光彩。有一次那位年岁较大的战士讲到,部队每解放一处地方,老百姓有多大的冤屈都能伸,那一次梨花嫂也在门外听着。战士们常常去执行紧急任务,有一天战士们都低头不语,那位年岁较大的战士再也没有回来,问起来,才知道他触雷牺牲了。我万万没有想到,全院里最伤心的却是梨花嫂。她躲在屋里哭了一场。第二天,她还按照家乡的风俗,叠了几张纸钱,在月亮升起的时候为死了的那位大哥烧化了。④在她的心目中,第一次得到、也是第一次失去了一个真正的好人,一个真正的亲人。快要过旧历年了,院里的人们也都盘算着如何同战士们一起过个“解放年”。可是,有一天夜里,当我正在浓睡的时候,隐隐约约地听到战士们低声唤着:“大伯、大娘,借您的面盆放在门口了,草席卷好放在炕上了,柴火钱放在窗台上了……”远处传来了车马声,响起了军号声……当我清醒过来,立即披衣而起的时候,院子里白茫茫的一片,已经找不见战士的踪影了。满天雪花弥漫,今年的第一场大雪降临了。我的心里好像突然失去了什么,不知如何是好。我知道部队为了怕打扰老百姓而星夜出发了。我急忙跑出了胡同,大街上到处是军马和炮车,还有列队而行的长长的队伍,我跟随着队伍朝前奔跑着。雪越下越大了,就在长街尽头的铁路桥下,在那斜坡上站立着一个身影,啊,那穿着褪了色的蓝花棉袄的女人不正是梨花嫂吗?她满身落满了雪花,呆呆地望着远去的队伍……不知怎的,我不忍心去惊动她。队伍正在迎着风雪向南挺进着,向南,向南。谁又知道梨花嫂究竟在风雪中站立了多久呢……不久,我就离开了家乡投奔了革命学校,在外边我很快就听到梨花嫂失踪的消息。夜深了,火车早已过了天津,正奔驰在辽阔的大平原上。我望着对面正平静地发出鼾声的那位军官,我想明天一早一定要问问他,当年他们在风雪中离开这座城市时,可曾看到一个在风雪中追赶他们的年轻媳妇。列车轰隆隆地朝南行进着……我紧闭了双眼,好像在列车的后面正有一个年轻的媳妇在追赶着列车。她在奔跑着,向南,向南,一直向南……当我困惑地真想睡去的时候,眼前又飘起漫天风雪。那纷纷扬扬的雪片,忽而又变成一瓣瓣美丽的梨花。我只感到脸上有点轻柔的湿润,还闻到一种淡雅的香味,啊,那雪花一样洁白的梨花呀!1980年6月(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以“每次”“总要”“仔细地”突出我对天津不同寻常的情愫,巧设悬念,自然引出下文三十年前的天津往事。B.从“默默地”递炊帚、“远远地”听歌子,到“敢”讲话、“抢”洗军衣,梨花嫂对解放军战士的情感态度逐渐产生变化。C.百姓挤满战士住的屋子,“什么都想打听”,老大娘甚至问起战士们的家庭婚姻状况,主要是对解放军的到来感到很新奇。D.作者选取借锅灶、拉歌子、讲故事、还东西等寻常琐事,表现了解放军既有严明的纪律,又能和群众打成一片的良好风貌。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军人“大声地嚷着”这一细节,传达出他回忆起天津往事时的激动心情;而“雪”巧妙勾联起现实与回忆,自然引出下文。B.句子②中“硝烟烈火”“激烈的枪声”透露出胜利来之不易,“阴暗的地窖”“真正的黎明”富有象征意味,言简义丰,耐人咀嚼。C.句子③中“最漂亮”意蕴丰富,既指梨花嫂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越发美丽;也指她被战士们的热情感染,开始对生活抱有新的希望。D.句子④中反复强调“第一次”“真正的”,是因为那位年龄较大的战士曾挺身制止了男人打梨花嫂,给了她悲苦人生仅有的温暖。8.重要物象常能增强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请分析作品最后一段中“梨花”的作用。(4分)9.作品反映了在时代变革与社会转折时期,人们向往美好、追求进步的精神,请简要分析。(6分)6.(3分)C【解析】百姓关心战士,询问家庭婚姻,更多出于对战士的敬佩、关心、喜爱,是军民鱼水情的体现。7.(3分)D【解析】同院的邻居也帮助梨花嫂,并非仅有的温暖。之所以视为“一个真正的好人,一个真正的亲人”,不仅因为战士们护佑了她,更是告诉她另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方式,勇敢解放自己,摆脱旧生活。8.(4分)①洁白、轻柔、淡雅、美丽的梨花,象征着温婉美丽、淳朴善良、追求美好生活的梨花嫂,让人物塑造更加形象;②象征着军民之间纯洁美好的“鱼水情”,让主旨表达更加隽永;③梨花即雪花,既点题,又前后照应,自然交织现实与回忆,让文章结构更加谨严;④梨花与雪花、梨花嫂和谐交融,让作品意境更加富有诗意。(每点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物象作用的能力。首先要明晰“梨花”在作品中的意蕴,然后从人物形象、情感主旨、情节结构、文章意境等方面分析作用。9.(6分)①解放军战士原本是农民,在加入革命队伍后迅速成长进步,对于革命深入理解,倍感自豪;②在战士关爱百姓、平等相待的真挚言行和不畏牺牲、斗志昂扬的革命精神影响下,梨花嫂思想进步,离家出走,勇敢追求新生活;③在战士的影响下,“我”追求进步,离开家乡,走上了革命道路。(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品主旨及人物形象的能力。作品主要反映解放战争时期,而写作时间指向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再围绕“向往美好、追求进步”从解放军战士、梨花嫂、“我”等方面逐一分析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材料一: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出正闺①,刖跪②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不朝,晏子入见,公曰:“寡人以子大夫之赐,得卑百姓以守宋庙。今见我于川疏以辱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乎?”晏子对曰:

“君无忍焉。臣闻之,下无直外,上有隐君;

民多讳言,君有骄行。今君有失行,而刚跪有直拜,是君之福也,故臣來庆。请贫之,以明君之奸善;礼之,以明君之受谏!”于是令刚耻信资无正,时朝无事。景公曰:

“朝居严,则曷害于国家战?”晏子对曰:“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谓之嗜,上无闻则谓之杂;乖喑则非害治国家如何也?

夫治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固有受而不用恶有拒而不入者哉!”(节选自《说苑·正谏》)材料二:大宗咸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大宗知其若此,舟兄人奏事,必欲颜色,异闻读诗,如政教得失。实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

“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王珪对曰:

“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陛下开圣虑,纳刍菟。愚臣处不讳之朝,实忍怨其狂瞽。”

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诸官随入,预闻政事。贞观二年,大宗谓侍臣曰:

“明主思坦而益善,暗主扶短而永愚。隋炀帝好自矜夺,护短拒谏,诚亦实难犯忤。虞世基不敢直言,或恐未为深罪。及炀帝被杀,世基合同死否?”杜如晦对曰:

“虞世基位居宰错,在得言之地,竟无一言谏诤,诚亦合死。”太宋曰:“公言是也。炀帝岂不以下无忠臣。身不闻过,恶积祸盈,灭亡斯及!”(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谏》)[注]①正因:宫中的小门。②用疏:断足的人。古代受削刑的人多毁役看守官门,文中即指守门人。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夫治A天下者B非用C一士之言也D固有E受F而不用G恶有拒H而不入者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固,文中指坚持,

与《师说》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的“囧”意思相问。B.藉,文中指凭借。与《赤壁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的“薪”意思不同。C.刍荛,指割草砍柴或割草砍柴的人,多用于自谦,文中指粗浅露陋的意见。D.矜,文中指夸耀,与李密《陈情表》中“犹蒙矜育”的“矜”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景公行为不当,川跪规劝,景公感到差惭而不去上切,晏子却认为别跪敢于直言是国君的褥分。于是景公下令加倍贫弱川隐,并免除了他的赋税。B.在晏子看来,因君居于朝廷之上对下成严,臣下就不进言,那么君王就听不到,在下位的不说话。在上位的听不到,上聋下哑,会妨害国家治理。C.王珪认为,国君听从规谏就会圣明,现在太宗广开言路,他愿意竭尽所能。太宗赞同,下令以后宰相进宫商量国家大事,让谏官跟随,参与政事。D.隋炀帝昏庸,虞世甚身为宰相,不敢直言进谏,没有尽到一个臣子应该尽的责任。太宗始终认为,赏世基罪恶深重,应该和阶场帝一同彼处死。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

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级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2)

每见人类事,必假颜色,贫闻谏诤,知政教得失。14.如何“进谏”和“纳谏”、?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3分)10.(3

分)BDG11.(3分)A(A项“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的“固”意为“本来”,意思不同;

B项“相与枕藉乎舟中”中的“藉”意为“垫着”;

C项解说正确;

D项“犹蒙矜育”中的“矜”意为“怜悯、同情”。

)12.(3

分)D(“太宗始终认为”有误)13.(8

分)(1)(4分)明智的人揣测君王权衡时势,调和那缓急处置适宜,向上不敢危害君主,向下不危害自身。

(译出大意给2分;

“度”“宜”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4分)每当见到有人陈述事情,一定给予和悦的脸色,希望听到直言规劝,了解政治教化的得失。

(译出大意给2分;

“颜色”“冀”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14.(3分)①臣子权衡时势,敢于直言;

②君主营造宽松的环境,反省短处,虚心纳谏。(答出一点给

1分,答出两点给3分。)参考译文:材料一:不劝谏就危害君王,坚持劝谏就会危害自身。明智的人揣测君王权衡时势,调和那缓急处置适宜,向上不敢危害君主,向下不危害自身。所以对国家来说国家不受危害,对自身来说自己不会危险。景公大白天披散着头发,驾着六匹马的车,驰出宫中的小门,刖跪击打景公的马使车子返回,说:“你不是我的国君。”景公羞惭而不上朝,晏子进宫请见,景公说:“我靠您和各位大夫的辅助,能够率领百姓敬守宗庙,现在被刖跪羞辱使国家蒙受耻辱,我还能够跟诸侯并列吗?”晏子回答:“您不要厌恶这件事。我听说,下面没有直言规劝的话,上面就有昏庸的君主;百姓有很多不敢直说的话,君主就有骄横的行为。现在国君有错误的行为,而刖跪有直言规劝的话,这是国君的福分,所以我前来庆贺。请赏赐他,来表明国君喜欢善行;礼遇他,来表明国君接受谏言!

”于是下令加倍给刖跪钱財并免征赋税,一时朝野平安无事。景公说:

“居于朝廷之上对下威严,那么对国家有什么妨害呢?”晏子回答:

“居于朝廷之上对下威严,那么臣下就不说话,臣下不说话,那么君王就听不到。在下位的不说话就叫作哑巴,在上位的听不到就叫作聋子;上聋下哑那么不是妨害治理国家是什么?

治理天下,不是听用一个人的话,当然有听了而不采用的,哪里有拒绝而不听的呢?材料二:太宗仪表威武面容严肃,进见的百官,都举止失当。太宗知道大家这样,每当见到有人陈述事情,一定给予和悦的脸色,希望听到直言规劝,了解政治教化的得失。

曾对公卿们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君主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借助忠臣。”贞观元年,

太宗对侍臣说:

“君主和臣子相处共事,如鱼得水,那么天下才可以安定。

”王珪回答:

“木头经过墨线的比量就能锯直,国君听从规谏就会圣明公陛下开启圣明的恩肃,采纳我等粗浅时见,、我处在不避忌讳的朝代,实在愿意竭尽自己愚劣的能力。

”太宗称赞。下令从今以后宰相进1

商1国家大事,、一定让谏官跟随进入,参与听闻政事。贞观二年,太宗对侍臣说:‘坚朋的君主反省短处更加贤明,昏庸的君主掩饰短处永远愚昧。隋炀帝喜欢夸耀自己,维护短处拒绝纳谏,:真之实在难被冒犯忤逆。虞世基不敢直言,或许算不上大罪。等到炀帝被杀,世基该一同被处死吗?”杜如晦回答了“虞世基身为宰相,处在应当说话的地方,竟然没有一句话进谏,的确也应该被处死。

”太宗说:

“你说得对。炀帝难道不是因为身边没有忠臣,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罪恶累积灾祸太多,导致灭亡的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登鄱阳寺阁(唐)贯休夸楼闲纵望,不觉到斜晖。故国在何处,多年未得归。寒江平楚外,细雨一鸿飞。终敩①於陵子,吴山有绿薇。【注】①敩:同“学”。②於陵子:即陈仲子,战国时期齐国的廉士、隐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诗人登楼及所见,既照应了标题,也引出下文的所见所思所感。B.颔联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常思故国在何处、自己多年未能回归的感慨。C.颈联诗人以远眺的视角再次描写了登鄱阳寺阁所看到的景象,寓情于景。D.这首诗融叙事、描写、议论和抒情于一炉,看似浅近自然实则意味深长。16.清代学者谭宗在《近体秋阳》中评价这首诗说:“诗志贞严,而语情纵逸,佳作也。”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15.D(无议论)16.(1)选取寺楼斜晖、寒江平楚、细雨飞鸿等典型意象,渲染了孤寂清冷的意境,表达多年离乡的苦楚和长期漂泊的孤寂,表意严肃沉郁(2分);(2)尾联表明诗人将在吴山与绿薇为伴,效仿陈仲子做廉士和隐士的志向,体现了言志的贞纯严肃,可谓“诗志贞严”(2分);(3)接受人在异乡的现实,选择与绿薇为伴,作为归宿,哀而不伤,自在洒脱,可谓“语情纵逸”(2分)。(一点2分,三点6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燕歌行》中,“

,

”委婉地表达了对当前带兵打仗的将军的不满。(2)李白的《蜀道难》中,“

,

”两句引用五丁开山传说,既增添开辟蜀道之难的神秘色彩,又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3)社日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社”这个词语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

,

”。答案:(1)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柘柳阴浓春社罢,牛羊日夕牧童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为什么祁老太爷只预备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呢?这是因为在他的心理上,他总以为北平是天底下最可靠的大城,不管有什么灾难,到三个月必定灾消难满,而后诸事大吉。北平的灾难恰似一个人免不了有些头疼脑热,过几天自然会好了的。不信,你看吧,祁老太爷会屈指算计:直皖战争有几个月?直奉战争又有好久?啊!听我的,咱们北平的灾难过不去三个月!七七抗战那一年,祁老太爷已经七十五岁。对家务,他早已不再操心【A】他现在的重要工作是浇浇院中的盆花,说说老年间的故事,给笼中的小黄鸟添食换水,携着重孙子孙女极慢极慢地去逛大街和护国寺。可是,芦沟桥的炮声一响,他老人家便没法不稍微操点心了,谁教他是四世同堂的老太爷呢。看着自己的房,自己的儿孙,手植的花草,祁老人觉得自己的一世劳碌并没有虚掷,北平城是不朽之城,他的房子也是永世不朽的房子。他把长孙媳妇叫来,老人用小胡梳轻轻地梳着白须,半天没有出声。小顺儿的妈长得不难看,中等身材,圆脸,两只又大又水灵的眼睛【B】她走路,说话,吃饭,做事,都是快的,可是快得并不发慌。她梳头洗脸擦粉也全是快的,所以有时候碰巧了把粉擦得很匀,她就好看一些;有时候没有擦匀,她就不大顺眼:当她没有把粉擦好而被人家嘲笑的时候,她仍旧一点也不发急,而随着人家笑自己她是天生的好脾气.17.文中【A】【B】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祁老太爷和小顺儿妈怎样的日常生活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看着自己的房、儿孙和花草,祁老人觉得一世劳碌并没有虚掷。北平城和他的房子都永世不朽”,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请分析其原因(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增殖放流,即以人工方式向自然水域投放水生生物,以期促进水生生物种群资源恢复,改善水生态环境增殖放流的物种既有经济物种,

值得注意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