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三牧中学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福州三牧中学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福州三牧中学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福州三牧中学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福州三牧中学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州三牧中学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图形中,第(1)个图形由4条线段组成,第(2)个图形由10条线段组成,第(3)个图形由18条线段组成,…………第(6)个图形由()条线段组成.A.24 B.34 C.44 D.542.若a+|a|=0,则化简的结果为()A.1 B.−1 C.1−2a D.2a−13.下列四个三角形,与左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A. B. C. D.4.甲车行驶40km与乙车行使30km所用的时间相同,已知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行驶15km.设甲车的速度为xkm/h,依题意,下列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 B.= C.= D.=5.如图,的坐标为,,若将线段平移至,则的值为()A.5 B.4 C.3 D.26.一次函数y=kx+b中,y随x的增大而增大,b<0,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不经过()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7.如图,正方形ABCD中,AB=6,点E在边CD上,且CD=1DE.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边BC于点G,连接AG、CF.下列结论:①△ABG≌△AFG;②BG=GC;③AG∥CF;④S△FGC=1.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 B.2 C.1 D.48.如图,的对角线与相交于点,,垂足为,,,,则的长为()A. B. C. D.9.已知一元二次方程2﹣5x+1=0的两个根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B.•=1C.,都是正数 D.,都是有理数10.“瓦当”是中国古建筑装饰檐头的附件,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下面“瓦当”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边长为1,△ABC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1B1C1,△A1B1C1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2B2C2,依此进行下去得到△A5B5C5的周长为__________.12.一组数据﹣1,0,1,2,3的方差是_____.1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C⊥AB,点E为BC边中点,AD=6,则AE的长为________.14.若菱形的周长为14cm,一个内角为60°,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_cm1.15.样本-3、9、-2、4、1、5、的中位数是_____.16.在某班的50名学生中,14岁的有2人,15岁的有36人,16岁的有12人,则这个班学生的平均年龄是______.17.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C=8,DB=6,DH⊥AB于点H,则DH=_____.18.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某中学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在七年级设立六个课外学习小组,下面是七年级学生参加六个学习小组的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请你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学习小组

体育

美术

科技

音乐

写作

奥数

人数

72

36

54

18

(1)七年级共有学生人;(2)在表格中的空格处填上相应的数字;(3)表格中所提供的六个数据的中位数是;(4)众数是.三、解答题(共66分)19.(10分)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某旅行社为吸引市民组团取旅游,推出了如下收费标准:某单位组织员工旅游,共支付给该旅行社费用元,请问该单位这次共有多少员工取旅游?20.(6分)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是菱形,点A的坐标为(﹣3,4),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AC交y轴于点M,AB边交y轴于点H,连接BM.(1)菱形ABCO的边长(2)求直线AC的解析式;(3)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方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设△PMB的面积为S(S≠0),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①当0<t<时,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在点P运动过程中,当S=3,请直接写出t的值.21.(6分)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A点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点F,且AF=BD,连接BF.(1)BD与CD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FBD是矩形?并说明理由.22.(8分)如图,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DE(点B,C的对应点分别是D,E),当点E在BC边上时,连接BD,若∠ABC=30°,∠BDE=10°,求∠EAC.23.(8分)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络中,给出了△ABC和△DEF(网点为网格线的交点)(1)将△ABC向左平移两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三个单位长度,画出平移后的图形△A1B2C3;(2)画出以点O为对称中心,与△DEF成中心对称的图形△D2E2F2;(3)求∠C+∠E的度数.24.(8分)某班为了从甲、乙两同学中选出班长,进行了一次演讲答辩与民主测评.A、B、C、D、E五位老师作为评委,对“演讲答辩”情况进行评价,全班50位同学参与了民主测评.结果如下表所示:表1演讲答辩得分表(单位:分)ABCDE甲9092949588乙8986879491表2民主测评票数统计表(单位:张)“好”票数“较好”票数“一般”票数甲4073乙4244规定:演讲答辩得分按“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算平均分”的方法确定;民主测评得分=“好”票数×2分+“较好”票数×1分+“一般”票数×0分;综合得分=演讲答辩得分×(1﹣a)+民主测评得分×a(0.5≤a≤0.8).(1)当a=0.6时,甲的综合得分是多少?(2)a在什么范围时,甲的综合得分高?a在什么范围时,乙的综合得分高?25.(10分)已知:点A-1,0,B(1)求:直线AB的表达式;(2)直接写出直线AB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直线表达式;(3)求:在(2)的平移中直线AB在第三象限内扫过的图形面积.26.(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为常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第二、四象限内的、两点,与轴交于点,过点作轴,垂足为,,,点的纵坐标为-1.(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连接、,求的面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D【解析】

由题意可知:第一个图形有4条线段组成,第二个图形有4+6=10条线段组成,第三个图形有4+6+8=18条线段组成,第四个图形有4+6+8+10=28条线段组成…由此得出,第6个图形4+6+8+10+12+14=54条线段组成,由此得出答案即可.【详解】解:∵第一个图形有4条线段组成,第二个图形有4+6=10条线段组成,第三个图形有4+6+8=18条线段组成,第四个图形有4+6+8+10=28条线段组成,…由此得出,∴第6个图形4+6+8+10+12+14=54条线段组成,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找出图形之间的联系,得出数字的运算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C【解析】

根据指数幂的运算法则直接化简即可.【详解】∵a+|a|=0,∴a⩽0.∴=,==1-a-a=1-2a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及其化简运算,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3、B【解析】

设单位正方形的边长为1,求出各边的长,再根据各选项的边长是否成比例关系即可判断.【详解】设单位正方形的边长为1,给出的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4,2.A、三角形三边分别是2,,3,与给出的三角形的各边不成比例,故A选项错误;B、三角形三边,2,,与给出的三角形的各边成比例,故B选项正确;C、三角形三边2,3,,与给出的三角形的各边不成比例,故C选项错误;D、三角形三边,,4,与给出的三角形的各边不成正比例,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应用两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三边对应成比例,做题即可.4、A【解析】

设甲车的速度为xkm/h,则乙车的速度为(x-15)km/h,根据时间=路程÷速度结合甲车行驶40km与乙车行使30km所用的时间相同,即可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此题得解.【详解】设甲车的速度为xkm/h,则乙车的速度为(x﹣15)km/h,根据题意得:=.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是解题的关键.5、D【解析】

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详解】解:由B点平移前后的纵坐标分别为1、1,可得B点向上平移了1个单位,由A点平移前后的横坐标分别是为1、3,可得A点向右平移了1个单位,由此得线段AB的平移的过程是: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所以点A、B均按此规律平移,由此可得a=0+1=1,b=0+1=1,故a+b=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系中点、线段的平移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6、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一次函数y=kx+b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即k>0,又∵b<0,∴这个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不经过第二象限,故选B.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7、C【解析】

根据正方形基本性质和相似三角形性质进行分析即可.【详解】①正确.因为AB=AD=AF,AG=AG,∠B=∠AFG=90°,∴△ABG≌△AFG;②正确.因为:EF=DE=CD=2,设BG=FG=x,则CG=6﹣x.在直角△ECG中,根据勾股定理,得(6﹣x)2+42=(x+2)2,解得x=1.所以BG=1=6﹣1=GC;③正确.因为CG=BG=GF,所以△FGC是等腰三角形,∠GFC=∠GCF.又∠AGB=∠AGF,∠AGB+∠AGF=180°﹣∠FGC=∠GFC+∠GCF,∴∠AGB=∠AGF=∠GFC=∠GCF,∴AG∥CF;④错误.过F作FH⊥DC,∵BC⊥DH,∴FH∥GC,∴△EFH∽△EGC,∴EF=DE=2,GF=1,∴EG=5,∴∴S△FGC=S△GCE﹣S△FEC=故选C.【点睛】考核知识点:相似三角形性质.8、D【解析】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又,在中,,故选D.【点睛】错因分析:中等题。选错的原因是:1.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没有掌握;2.不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3.未能利用的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线段间的关系.9、C【解析】

先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x1+x21,x1x21,然后利用有理数的性质可判定两根的符号.【详解】根据题意得x1+x21,x1x21,所以x1>1,x2>1.∵x,故C选项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1(a≠1)的两根,则x1+x2,x1x2.10、D【解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B、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D、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对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认识.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解析】

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A1B1=AC,B1C1=AB,A1C1=BC,从而得到△A1B1C1是△ABC周长的一半,依此类推,下一个三角形是上一个三角形的周长的一半,根据此规律求解即可.【详解】∵△ABC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1B1C1,∴A1B1=AC,B1C1=AB,A1C1=BC,∴△A1B1C1的周长=△ABC的周长=×3=,依此类推,△A2B2C2的周长=△A1B1C1的周长=×=,则△A5B5C5的周长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的性质,求出后一个三角形的周长等于前一个三角形的周长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2、1【解析】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1+0+1+3)÷5=1,所以方差=[(-1-1)1+(0-1)1+(1-1)1+(1-1)1+(3-1)1]=1.13、1【解析】

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BC=AD=6,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即可得出结果.【详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AD=6,∵E为BC的中点,AC⊥AB,∴AE=12BC=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求出AE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4、18【解析】

根据已知可求得菱形的边长,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菱形的高,从而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得到其面积【详解】解:菱形的周长为14cm,则边长为6cm,可求得60°所对的高为×6=3cm,则菱形的面积为6×3=18cm1.故答案为18.【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面积公式:边长乘以高,综合利用菱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15、2.1.【解析】

把给出的6个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处于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此组数据的中位数.【详解】解:把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3、-2、1、4、1、9共有6个数,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2.1,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2.1.

故答案为:2.1.【点睛】本题考查中位数的定义:把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6、15.2岁【解析】

直接利用平均数的求法得出答案.【详解】解:∵在某班的50名学生中,14岁的有2人,15岁的有36人,16岁的有12人,∴这个班学生的平均年龄是:(14×2+15×36+16×12)=(岁).故答案为:岁.【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求平均数,正确掌握平均数的公式是解题关键.17、【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菱形的面积问题,菱形的面积即等于对角线积的一半,也等于底乘以高.解析:∵四边形ABCD是菱形,AC=8,DB=6,∴菱形面积为24,设AC与BD相较于点O,∴AC⊥BD,OA=4,OB=3,∴AB=5,又因为菱形面积为AB×DH=24,∴DH=.故答案为.18、(1)360;(2)1,108,20%;(3)63;(4)1.【解析】解:(1)读图可知:有10%的学生即36人参加科技学习小组,故七年级共有学生:36÷10%=360(人).故答案为360;(2)统计图中美术占:1﹣30%﹣20%﹣10%﹣15%﹣5%=20%,参加美术学习小组的有:360×(1﹣30%﹣20%﹣10%﹣15%﹣5%)=360×20%=1(人),奥数小组的有360×30%=108(人);学习小组

体育

美术

科技

音乐

写作

奥数

人数

1

1

36

54

18

108

故答案为1,108,20%;(3)(4)从小到大排列:18,36,54,1,1,108故众数是1,中位数=(54+1)÷2=63;故答案为63,1.三、解答题(共66分)19、单位这次共有名员工去旅游【解析】

由题意易知该单位旅游人数一定超过25人,然后设共有x名员工去旅游,依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得到两个x的解,再通过人均旅游不低于700,对x的解进行检验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设该单位这次共有名员工去旅游旅游的员工人数一定超过人根据题意得整理得,解得当时,不合题意应舍去当时,符合题意答:该单位这次共有名员工去旅游.【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做出判断列出方程是本题解题关键,要注意解出的x要进行20、(1)5;(2)直线AC的解析式y=﹣x+;(3)见解析.【解析】

(1)Rt△AOH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菱形的边长;(2)根据(1)即可求的OC的长,则C的坐标即可求得,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直线AC的解析式;(3)根据S△ABC=S△AMB+S△BMC求得M到直线BC的距离为h,然后分成P在AM上和在MC上两种情况讨论,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详解】(1)Rt△AOH中,,所以菱形边长为5;故答案为5;(2)∵四边形ABCO是菱形,∴OC=OA=AB=5,即C(5,0).设直线AC的解析式y=kx+b,函数图象过点A、C,得,解得,直线AC的解析式;(3)设M到直线BC的距离为h,当x=0时,y=,即M(0,),,由S△ABC=S△AMB+SBMC=AB•OH=AB•HM+BC•h,×5×4=×5×+×5h,解得h=,①当0<t<时,BP=BA﹣AP=5﹣2t,HM=OH﹣OM=,S=BP•HM=×(5﹣2t)=﹣t+;②当2.5<t≤5时,BP=2t﹣5,h=,S=BP•h=×(2t﹣5)=t﹣,把S=3代入①中的函数解析式得,3=﹣t+,解得:t=,把S=3代入②的解析式得,3=t﹣,解得:t=.∴t=或.【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以及菱形的性质,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关系求得M到直线BC的距离h是关键.21、(1)BD=CD.理由见解析;(2)AB=AC时,四边形AFBD是矩形.理由见解析【解析】

(1)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AFE=∠DCE,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EF和△DEC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F=CD,再利用等量代换即可得证;(2)先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四边形AFBD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知∠ADB=90°,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知必须是AB=AC.【详解】(1)BD=CD.理由如下:依题意得AF∥BC,∴∠AFE=∠DCE,∵E是AD的中点,∴AE=DE,在△AEF和△DEC中,,∴△AEF≌△DEC(AAS),∴AF=CD,∵AF=BD,∴BD=CD;(2)当△ABC满足:AB=AC时,四边形AFBD是矩形.理由如下:∵AF∥BD,AF=BD,∴四边形AFBD是平行四边形,∵AB=AC,BD=CD(三线合一),∴∠ADB=90°,∴▱AFBD是矩形.考点:1.矩形的判定;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2、∠EAC=100°.【解析】

由旋转可得,△ABC≌△ADE,进而得出∠ABC=∠ADE=30°,AD=AB,进而得到∠ADB=40°=∠ABD,∠BAD=100°,再根据∠BAC=∠DAE,即可得到∠EAC=∠DAB=100°.【详解】由旋转可得,△ABC≌△ADE,∴∠ABC=∠ADE=30°,AD=AB,∵∠BDE=10°,∴∠ADB=40°=∠ABD,∴∠BAD=100°,又∵△ABC≌△ADE,∴∠BAC=∠DAE,∴∠EAC=∠DAB=10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解题时注意: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23、(1)见解析;(2)见解析;(3)45°【解析】

(1)利用网格特点和平移的性质画出点A、B、C的对应点A1、B2、C3,从而得到△A1B2C3;(2)利用网格特点和中心对称的性质画出D、E、F的对应点D2、E2、F2,从而得到△D2E2F2;(3)利用平移和中心对称的性质得到∠C=∠A1C3B2,∠E=∠D2E2F2,则∠C+∠E=∠A1C3F2,连接A1F2,如图,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A1F2C3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A1C3F2=45°,从而得到∠C+∠E的度数.【详解】(1)如图,△A1B2C3为所作;(2)如图,△D2E2F2为所作;(3)∵△ABC平移后的图形△A1B2C3,∴∠C=∠A1C3B2,∵△DEF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的图形为△D2E2F2,∴∠E=∠D2E2F2,∴∠C+∠E=∠A1C3B2+∠D2E2F2=∠A1C3F2,连接A1F2,如图,A1F2==,A1C3==,F2C3==,∴A1F22+A1C32=F2C32,∴△A1F2C3为等腰直角三角形,∠F2A1C3=90°,∴∠A1C3F2=45°,∴∠C+∠E的度数为4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作图--平移和中心对称、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确定组成图形的关键点在变换后的对应点的位置.24、(1)89分(2)当0.5≤a<0.75时,甲的综合得分高,0.75<a≤0.8时,乙的综合得分高【解析】

(1)由题意可知:分别计算出甲的演讲答辩得分以及甲的民主测评得分,再将a=0.6代入公式计算可以求得甲的综合得分;(2)同(1)一样先计算出乙的演讲答辩得分以及乙的民主测评得分,则乙的综合得分=89(1−a)+88a,甲的综合得分=92(1−a)+87a,再分别比较甲、乙的综合得分,甲的综合得分高时即当甲的综合得分>乙的综合得分时,可以求得a的取值范围;同理甲的综合得分高时即当甲的综合得分<乙的综合得分时,可以求得a的取值范围.【详解】(1)甲的演讲答辩得分==92(分),甲的民主测评得分=40×2+7×1+3×0=87(分),当a=0.6时,甲的综合得分=92×(1−0.6)+87×0.6=36.8+52.2=89(分);答:当a=0.6时,甲的综合得分是89分;(2)∵乙的演讲答辩得分==89(分),乙的民主测评得分=42×2+4×1+4×0=88(分),∴乙的综合得分为:89(1−a)+88a,甲的综合得分为:92(1−a)+87a,当92(1−a)+87a>89(1−a)+88a时,即有a<,又0.5≤a≤0.8,∴0.5≤a<0.75时,甲的综合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