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阶段训练三(第九-十讲)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阶段训练三(第九-十讲)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阶段训练三(第九-十讲)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阶段训练三(第九-十讲)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阶段训练三(第九-十讲)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训练三(第九—十讲)限时:35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四川宜宾三诊)五四运动期间,学生领袖罗家伦认为,1917年的俄国革命就是20世纪的世界新潮,在此新潮冲击下,现在的革命不是以前的革命了,以前的革命是法国式的革命,以后的革命是俄国式的革命,中国迟早会被“世界的新潮卷去”。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问题与主义之争最为突出B.具备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C.探索救国道路有了新选择D.知识分子否定法国大革命的意义答案C根据材料“以前的革命是法国式的革命,以后的革命是俄国式的革命”,结合五四运动时期的史实可知,当时的中国在探索救国道路方面有了新的选择,即认为俄国革命是新潮,中国迟早要被这新潮卷去,选项C正确。材料未反映出问题与主义之争,选项A排除;五四运动时期,我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因此不具备无产阶级革命条件,选项B排除;罗家伦认为在当时的中国应当选择俄国式的革命,法国式的革命已经不适合中国,但这并非对法国革命的否定,选项D排除。2.(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1926年12月,英国向曾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列强宣布《变更对华政策建议案》,主张列强应体认中国人民修约要求之正当性,立即与中国谈判修改条约。英国这一举措()A.体现了列强既争夺又勾结的关系B.是对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高涨的回应C.适应了南京国民政府修约的要求D.说明中国重新获得外交事务主动权答案B国民大革命开始后,中国人民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租界等要求。从材料信息看,英国提出“列强应体认中国人民修约要求之正当性,立即与中国谈判修改条约”,这一举措是对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高涨的回应,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列强既争夺又勾结,故A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成立,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3.(2018陕西渭南质检二)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答案D1941年1月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破坏国共合作。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向蒋介石发出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美国希望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D项正确;其他三项都不能准确反映美国的真实意图,排除。4.(2018河北衡水中学模拟)20世纪30年代,“农村危机”成为非常强烈的呼声,“复兴农村”“农村改进”“改革土地制度”,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大批知识分子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投身乡村,形成了全国性的运动。这表明当时()A.五四运动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B.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C.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政策群众基础广泛D.日本侵华致使中国农村陷入危机答案B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中国进行侵略,民族危机严重。材料中“复兴农村”“农村改进”“改革土地制度”正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因此B项正确。5.(2019河南六市一模)1937年国民政府对民营工商业的贷款为14.71亿元,1939年增至25.78亿元。政府还从国外购得五金、化学、电气等器材,以低价供给民营厂矿。国民政府扶持民营工矿业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民族资本急剧膨胀B.服务战时形势的需要C.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答案B从材料信息看,1937年到1939年,国民政府对民营工矿业扶持力度加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值全民族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扶持民营工矿业的主要目的是服务战时形势的需要,故选B项。材料信息反映了国民政府对民营工矿业的扶持,并非抑制民族资本急剧膨胀,故A项错误;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故C项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并未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故D项错误。6.(2019湖南长沙模拟)学者龙太江在《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妥协精神》中说:“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许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联系。”下列实践中能体现妥协精神的是()A.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B.重庆谈判的举行C.抗日战争的胜利D.“不抵抗政策”的制定答案B重庆谈判中,共产党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让步,从而换来了《双十协定》的签订,因此重庆谈判体现了妥协精神,B项正确。7.(2019江西萍乡模拟)在速度哲学的实践方面,列宁强调速度与缓慢、前进与退却的辩证结合。1918年4月,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提出:“为了今后进攻的胜利,目前应当‘暂停’进攻,现在居首要地位的是在资本家已被剥夺的那些企业和其余一切企业中组织计算和监督。要把管理的方法摆在首要地位来代替镇压的方法。”材料表明()A.列宁要求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B.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存在偶然性C.苏俄当时已面临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D.苏俄新经济政策的“退却”势在必行答案B解答本题最重要的是抓住“1918年4月”这一时间信息。依据材料信息“为了今后进攻的胜利,目前应当‘暂停’进攻”可判断列宁主张“退却”而不是“进攻”,如果没有后来武装叛乱和帝国主义的干涉,可能未必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项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正确。8.(2019东北三校联考一)斯大林时期的建筑——“布斯金黄”,住的都是领导和颇受重视的工人。该建筑以著名工人亚历山大·布斯金的名字命名。1935年9月,他曾在一班工作时间内锻造1001个曲轴,创造了记录,并得以入住“布斯金黄”。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A.重视国家建设B.权力高度集中C.重视培养人才D.实行计划经济答案A国家兴建的建筑以创造生产记录的工人的名字命名,并让为国家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工人入住,反映了斯大林时期苏联非常重视国家建设,故A项正确。权力高度集中和实行计划经济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D两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工人的重视,而非对培养人才的重视,故C项错误。9.(2019安徽合肥质检一)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决定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答案C材料反映了苏俄(联)政府的农业政策从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再到集体农庄,农业政策在十年间做了三次调整,目的在于满足国家战略的需要,故选C项。固定粮食税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集体农庄下,国家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忽视农业发展,排除B项;苏俄(联)的政策是据形势来调整的,排除D项。10.(2019云南昆明三模)1927—1928年苏联国内出现越来越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1928年1月,国家收购到的粮食仅为4.28亿普特,相当于1926年同期收购量的3/4。此现象()A.说明粮食生产总量大幅下降B.加速了农业集体化的步伐C.反映出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D.宣告了新经济政策的失败答案B从材料信息看,苏联出现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为了解决此问题,苏联加速了农业集体化的步伐,故选B项。材料无法表明苏联粮食产量大幅下降,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排除C项;粮食收购危机不能宣告新经济政策的失败,排除D项。11.(2019山东济南期末)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承诺:“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这些举措()A.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B.深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C.有效缓解了供需矛盾D.消除了美国的经济危机答案C从材料信息看,罗斯福谈话的内容是提高工人收入,防止生产过剩,这有助于解决供需矛盾,克服经济危机,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人政治地位问题,排除A项;凯恩斯主义被提出之时美国已开始实行“罗斯福新政”,排除B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12.有学者认为,文化发展存在着两种基本类型,一种类型的文化有向另一种类型的文化过渡的可能性,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有任何现实的机会成为普遍通用的文化而使所有其他文化服从自己。该观点表明当今世界()A.文化发展的多元化B.经济全球化的潮流C.政治多极化的趋势D.各国文化走向统一答案A题干材料中“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有任何现实的机会成为普遍通用的文化而使所有其他文化服从自己”说明当今世界各国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征,不可能走向统一,这体现了文化发展的多元化,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发展的多元化,没有关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信息,故B.C两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37分)13.(2018陕西西安质检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0年5月,美国约有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提高了关税率。法国对进口美国小汽车增税60%。英国对棉纱和棉织品征收50%的重税。1932年,德国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的关税。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禁止黄金出口,实行英镑贬值。1933年,美国也放弃金本位,禁止黄金出口,美元贬值50%。日本在货币战的世界竞争中,实力远不及英美,除采用日元贬值等手段外,还通过剥削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廉价得多的国内劳动力,以低价在亚洲市场上倾销商品。为此,英国提出废弃《英日通商条约》和在全世界范围内抵制日货的动议。日本在倾销政策遭到抵制的情况下,国内法西斯势力疯狂叫嚣:“以军事力量确保东洋市场。”——摘编自方连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材料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惨痛教训,就是世界和平与发展有赖于一定的国际经济秩序,各国必须通过国际经济协调形成一定的国际经济秩序,以保证世界和平与发展。二战后,尽管不同形式的国际经济协调在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大小不一,但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协调结合在一起,从总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摘编自黎兵《战后国际经济协调理论与实践评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出现的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并简要分析其积极作用。(13分)答案(1)措施:提高关税;货币贬值;倾销商品。(6分)影响: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世界局势日趋紧张;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教训。(6分)(2)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5分)作用: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协调与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8分)14.(2019湖南岳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自罗斯福入主白宫伊始,中国人即倾注了对其新政的极大关切之情。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人们对大洋彼岸这一改革潮的反应之热烈,评论之广泛,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而言,可以说是空前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成果较为匮乏。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又出现研究罗斯福新政的“高潮期”。这些前人文字……更多的仍是相当具有文献价值之作,其中有的还有相当可贵的学术和思想价值。——摘编自杨玉圣《中国人的罗斯福新政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12分)答案论题: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影响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2分)阐述: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重视经济建设;二战时期,中美同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国家,两国关系密切。罗斯福新政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以及取得的成效,引起国人的重视,提高了国人对罗斯福新政研究的热情。(3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中美两国在政治与意识形态领域严重对抗,加之“左”倾思潮蔓延,这一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