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标解
读1.梳理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的演变,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民族政策和边疆治理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2.了解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从“历史解释”角度探究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及影响。[学习目标导航]课
标解
读3.
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汉、唐两朝和周边民族及邻近各国的关系,认识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放时期,以及统
一多民族国家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情况。空标时坐民族
关系:对外
交往:秦朝设典客、
典属国等管理民族事务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对外打通陆
海两个通道魏晋民族交融隋
唐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
礼部、鸿胪寺加强与流与边疆地方宋与辽、西
夏、金长
期并立海路发达元
明
清设
置
宣
政院,在东北、
云南等地设行省礼部、鸿胪
寺、提督四
夷馆、修筑
长城等理藩院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册封达赖、班禅,“改土归流”等求的接触政权保持着
密切联系对外关系空前发展,
与西域商路畅通马可·波罗来华中俄《尼布楚条约》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必
备
知
识教材梳理素养启迪计
4素
养
奠
基NO.1知识点一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1.
秦朝(1)中央机构: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管理民族事务。(2)管理措施①北逐匈奴,修筑
长城
。②南抚夷、越,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教材梳理北方①汉初,朝廷对北方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②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③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北匈奴数败之后,西迁远方2.
汉朝(1)中央机构:设大鸿胪
管理民族事务。(2)民族治理点此进入西方①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②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东北设护乌桓校尉(3)边疆政策①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②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知识点二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1.
管理机构(1)机构: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2)分工:礼部的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
负责各族朝见事宜: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2.
隋朝时期(1)隋朝统一,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2)隋朝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589年册封百越首领洗夫人为谯国夫人,为隋朝治理岭南起到了重要作用。(3)在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4)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3.
唐朝时期(1)关系:唐朝与周边突厥、回纥等地方政权保持良好的关系。(2)机构:管理机构主要是
大都护府
、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
中央政府。(3)表现①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
天可汗
”。②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数次会盟。③南诏有10个王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4.
宋朝时期:先后与辽、西夏、金并立,各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未中断过。知识点三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1.
元朝(1)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2)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
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3)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2.
明朝(1)中央机构: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提督四夷馆。(2)修筑长城:在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一线,陆续修筑长城,并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九边”(3)开展贸易:明朝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东北设都司、卫、所,对女真等族进行管理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属,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朝廷征调
军兵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西南设土司西藏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并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
经济交流(4)边疆治理点此进入3.清朝(1)中央机构:设立理
藩
院
管理边疆民族事务。(2)民族治理①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②通过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③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等。④在西南,
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改土归流”
,
废
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知识点四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
汉朝(1)开通商路:汉朝打通陆海两个通道。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海路最远可航行到印度南部。(2)出使大秦:97年,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但仅抵达波斯湾一带。(3)对日关系: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赐给倭国国王“汉委(倭)奴国王”金印一枚。2.
隋唐(1)陆路:隋唐时期与西域商路畅通。
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地区。(2)海路①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国王遣其子来到中国。②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3.
宋朝(1)因北方陆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2)
泉州
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4.
元朝(1)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2)13世纪,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17年,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5.
明清(1)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2)1689年,中俄就双方边界订立《尼布楚条约》。(3)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但清政府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情
境
再
现《史记·匈奴列传》:“是后匈奴远遁……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史记·平准书》:
“数万
人度河筑令居,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
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素养启迪解读:汉朝在黄河上游地区设置郡县、兴修水利、军事屯田等,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西交通的畅通。轻巧识记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1)进行册封:如册封百越首领洗夫人为谯国夫人。(2)设置机构:如在边疆设置郡县。(3)因俗而治:如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担任郡守、县令。(4)加强联系:如隋炀帝派人到流求。概念阐释
羁縻政策“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即在少数民族地区任用少数民族首领为地方官
吏,除在政治上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
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实际上就是以怀柔安抚为主、武力震慑为辅,恩威并施的政策。情
境
再
现“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出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
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
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代分割地方权力的
制度明显有异。”——摘编自《蒙古民族通史》解读:元代行省制管辖区域大,权力大但受中央节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图解历史
清朝前期疆域四
清朝
尔l
Z西北达巴勒池西南抵喜马
拉雅山lR南至南
海诸岛情
境
再
现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
绝
,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袄教、拜
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
官。唐朝向广州派遣了管理对外贸易的官员市舶使,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据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等整理解读:唐朝的对外交往领域宽、范围广、时间长,以经济交往为主,涵盖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秦朝设典客、典属国;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秦朝北逐匈奴,南抚夷、
越;汉朝设机构管理
边地,实行屯戍政策等隋唐由礼部及鸿胪寺管理民族事务隋朝加强管理岭南,加强与流求接触;唐朝保持与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的关系;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时战时和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明朝礼部、鸿胪寺;清朝设理藩院清元朝“行汉法”;明朝实行羁縻政策;清朝加强与蒙、藏的联系汉朝打通对
外陆海两个
通道;东汉
甘英出使大
秦隋唐与西域
商路畅通;唐
朝通过海路对
外交往;日本
派遣唐使来唐
朝;宋朝海路
发达1689年中俄
签订《尼布
楚条约》;18
世纪关闭中
英交往大门思维导图隋唐至宋外
族秦汉对
民关
交元明系
往计小关
键
能
力
素
养
提
升主题一主题二NO.2
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情境探究………
……………1.
获取信息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
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
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其反映了秦朝时期中原王朝与哪个民族之间的什么关系?提示:反映了秦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关系,秦始皇派蒙恬大举反击匈奴;修筑长城。2.
论证观点
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是封建社会最好的时期之一材料二
贞观三年,东突厥十万余口尽数投降唐室,唐室将降部安置在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的边塞地区,设置州县并任
命原东突厥贵族突利、阿史那思摩两人为都督以统理之。此外,东突厥诸
酋长“皆拜将军、中郎将,步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太宗说:“诸部
落悉归化,我略其旧过,嘉其从善,并授官爵,同我百僚,所有部落,爱
之如子,与我百姓不异。”
摘编自王义康《唐代册封与授受四夷官爵试探》结合材料二论证“唐朝前期国内民族关系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这一观点。提示: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唐朝前期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处理同周边各族的关系,与周边各族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交往。
西北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南
诏多次派遣子弟入唐学习,各民族呈现前所未有的大交融局面,因
此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素养形成
………
……………家国情怀
认识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1.
民族交融的含义:民族交融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民族间自然的交融,是历史上进步的现象,
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前提。●●●●●●
●42.民族交融的途径: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民族迁徙,
婚,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民族之间的战争;国家统一实行的有关民族政策:等等。3.
民族交融的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友好交往是主流、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精神支柱、落后民族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识同化。4.
民族交融的作用:民族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开发了边疆地
区,推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唯物史观
////)民族交融的实质1.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
民族交融实质上是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民族交融实质上是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的扩展。3.从经济形态的角度看,
民族交融的实质是游牧向农耕的转化。4.从生活方式的角度看,民族交融实质上是少数民族的汉化。
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情境探究
…………………1.
获取信息
唐朝陆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材料一
唐朝设置安西四镇,驻兵防守;以后又分置北庭都护府,统辖西域各地。高宗至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粟特人,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他们不仅在经济交流而且在文化交流中都起着重要作
用,袄教、摩尼教以及中亚音乐舞蹈与历史传入中原,中原丝绸、造纸术也传入西方。——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陆上丝绸之路进入全盛时期的有利条件。提示:政府设置机构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粟特人的重要媒介作用;丝织技术先进、西方对中国丝绸需求量大、唐前期中央集权
制进一步发展,国家统一;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等等。2.
论证观点
明朝的对外交往材料二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
布发见(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见(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
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
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外历史知识,简要论证“中国为何在郑和航海之后再无这样的创举”这一观点。提示: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郑和下西洋时期(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社会相对稳定,传统的小农经济持续
发展;郑和航海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联系,寻
求奇珍异宝,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后来航海带来的财政负担日
益加重,政府就不再组织大规模航海活动。出现“中国为何在郑和
航海之后再无这样的创举”。■素养形成
………●●●●●●●·●历史解释/////)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1.
由开放走向闭关: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2.
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
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
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4.
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和平: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战争:戚继
光抗击倭寇、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组织雅克
萨之战抗击沙俄入侵。4NO.3学
业
达
标
素
养
评
价1.《史记·蒙恬列传》记载:
“始皇……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下列哪个事件与此记载有关(
)A.
打击匈奴
B.征服越族C.
平“西南夷”
D.
修筑长城点此进入解析答案2
3
4
5
61A
[根据材料“自九原抵甘泉”可知,秦朝为了抗击北方匈奴,修建直道,故A项正确;越族为南方少数民族,“西南夷”地处西南
边陲,均与题干中地理位置不符,可排除
B
、C两项;修筑长城是防御措施,与材料中“乃使蒙恬通道”不符,故排除D项。]2
3
L
4
5
612.张骞出使西域后,政府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这些举
措(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
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C.
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D.
将西域纳入郡县体制点此进入解析答案3
4
5
621C[材料“政府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有利于商业发展,促进西域经济的繁荣,材料“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
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有利于维持西域秩序,保持丝
路的繁荣有序,故选
C
项,排除
A
、B两项;材料“置西域都护府
管辖西域”说明当时西域并未被纳入郡县体制,排除D项。]3
4
5
6213.
《古今画鉴》在描述一幅古代图画时写道:
“太宗坐步辇上……曲眉丰颊,神采如生……后有赞普使者,服小团华衣,及一
从者。”该图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A.
唐王朝与吐蕃和亲
B.
唐太宗打败突厥部落C.
南诏遣子弟入唐学习
D.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点此进入解析答案4
5
6321A
[根据材料“太宗坐步辇上……后有赞普使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故
A
项正确;题干内容与突厥、南诏无关,排除
B
、C
两项;北方少数民
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34
5261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25年1127年1140年1141年北宋建立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宋夏达成和议金灭辽金灭北宋南宋取得郾城大捷南宋与金签订和约4.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45
62
31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
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C.
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点此进入解析答案45
6231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后,与西夏和辽是并立的政权,双方之间为了争夺领土发生战争,后来签订和议,维持了百余
年的和平状态,
A项说法错误;根据北宋存在时间可知,B项说法错
误;辽和南宋不是并立的政权,
C
项不符合题意;各民族政权并立
与力量消长是此时期的特征,
D
项符合题意。]45
62
31施是(
)A.
派武士来唐朝进行决斗B.
派商人与唐朝通商C.
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D.
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1
]
3
45.
《日本书纪》
一书写道:
“大唐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垃圾清理合同范本5篇
- 废旧水泥出售合同范本
- 农村拆房重建合同范本
- 实习期间合同范本
- 小区保洁个人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封面5篇
- 美食文化行业特色餐饮方案
- 数据安全协议标准格式
- 互联网家装行业趋势分析
- 2025年预应力混凝土题库及答案
- 2025低空经济发展及关键技术概况报告
- DB41T 2414-2023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 萤火虫pte真题机经806分装与整合版版一致10sst
- 《安井食品销售人员绩效考核研究文献综述》2100字
- 营养性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
- Fluke125示波器培训教材
- GB/T 30559.2-2017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能量性能第2部分:电梯的能量计算与分级
- GA 668-2006警用防暴车通用技术条件
- (四级)劳动关系协调员理论备考题库(新600题)
- 血浆置换 (1)课件
-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全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