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1透镜同步检测一、选择题1.如下图的两个透镜〔
〕A.
都是向右凸出的,都是凸透镜
B.
都是向右凹进的,都是凹透镜
C.
a是凸透镜,b是凹透镜
D.
b是凸透镜,a是凹透镜2.如下图的6块光学元件.要使如图的光路图成立,虚线框内应单独放入的镜是〔
〕
A.1或3B.2或4C.1或2D.5或63.如下图是一种天文望远镜的光路图,分析图中光路可知它的物镜是〔
〕
A.
平面镜
B.
凹透镜
C.
凹面镜
D.
凸透镜4.在2019多年前,我国古人已能“照冰取火〞,它们用冰磨成一种冰镜,使太阳光透过它能点燃柴草取火,这种冰镜应为〔〕A.
平面镜
B.
凹透镜
C.
凸透镜
D.
凹面镜5.林雨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桶里.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6.在盛夏的中午阳光强烈时往花草上浇水,常会把叶片烧焦,其原因是〔〕A.
太阳使水温度升高,将叶片烧焦
B.
水很快蒸发,使叶片受阳光直射而烧焦
C.
水滴使阳光会聚,将叶片烧焦
D.
水滴使花草防晒能力降低,叶片易烧焦7.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A.
凸面镜
B.
凹面镜
C.
凸透镜
D.
凹透镜8.小明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他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引发森林火灾,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下雨使得瓶中进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B.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C.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D.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9.如下图,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A.
B.
C.
D.
10.如图,小明对观看3D电影的眼镜产生了兴趣,他用眼镜观察正在工作的液晶显示屏幕,透过A镜片看到的屏幕正常,透过B镜片看到的屏幕漆黑;将眼镜在竖直面内转过90°,透过B镜片看到的屏幕正常,透过A镜片看到的屏幕漆黑.小明对3D眼镜的光学特性的推断,符合事实的是〔〕
A.
A镜片是不透光的
B.
B镜片是不透光的
C.
A、B具有不同的光学特性
D.
A、B具有相同的光学特性11.以下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
B.
C.
D.
12.香水中含有易燃的酒精,如下图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13.为了防止发生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能随地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它对太阳光的________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14.同学们在讨论“如何在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打火机,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削冰取火〞的方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制成________
,“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________
位置.15.
________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凸透镜的焦点有________个,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________.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处,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会成为一束平行光线.16.如下图各种透镜中________是凸透镜,而________是凹透镜〔以上两格均选填字母〕。凸透镜、凹透镜和平面镜中,能够会聚太阳光的是________镜,能成实像的是________镜。
17.如下图,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前后移动卡片纸,得到一最小、最亮的光点,测得光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是5cm。光点是由凸透镜对光的________作用形成的,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18.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19.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如图是小刚用镜头焦距为5cm的照相机拍摄的晶莹剔透的露珠,镜头到露珠的距离至少要大于________
cm.当照相机的镜头正对露珠从50cm处向20cm处移动过程中,那么像的大小将逐渐________.20.如下图,两条光线会聚于b点,假设在虚线框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c点。假设在虚线框内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a点。那么甲透镜是________透镜,乙透镜是________透镜。
三、作图题21.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2.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四、解答题23.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透明的饮料瓶,以防止引起森林大火,请解释其中的道理.24.在不能用手触摸镜片的情况下,如何区分近视镜和老花镜?说出一种可行的方法.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a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b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应选C.
【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进行判断,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2.【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光线能透过该镜,所以此镜为透镜,且平行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了焦点上,所以该透镜为凸透镜.根据凸透镜的特点可知1,3为凸透镜.
故答案为:A.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3.【答案】D【解析】A、光线通过物镜后会聚,平面镜不是透镜,A不符合题意;
B、光线通过物镜后会聚,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光线通过物镜后会聚,凹面镜不是透镜,C不符合题意;
D、光线通过物镜后会聚,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几种镜子对光路的作用的记忆,由图可知,光通过物镜后会聚,是凸透镜。4.【答案】C【解析】【分析】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从形状上判断;也可以从对于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来判断.
【解答】透明冰块磨制成一个光学器件,光线可以透过,那么AD不符合题意;
可以取火是因为这个光学透镜可以使光线会聚,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可以使光线会聚,故C符合题意;
凹透镜是发散透镜,故B不符合题意;
应选C.5.【答案】A【解析】【解答】盛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将射来的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会聚点的温度比拟高,可能会引起火灾。
故答案为:A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6.【答案】C【解析】【分析】由于外表张力的作用,水在花或者草的叶子外表很容易形成圆形的水滴,而水滴的形状是凸透镜的形状,因此晶莹剔透的水滴就有了凸透镜的性质.【解答】夏日中午,温度比拟高,太阳光含有的能量多,在水滴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下,能量更强,所以很容易就会把叶子烧焦.
应选C.
【点评】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水滴在此就起了凸透镜的作用.7.【答案】D【解析】【解答】解:由图可见,阳光通过眼镜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因此是凹透镜.应选:D.
【分析】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分:〔1〕边缘薄、中间厚的凸透镜,边缘厚、中间薄的凹透镜;〔2〕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3〕能成实像的是凸透镜;能起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8.【答案】A【解析】【解答】由于透明塑料瓶中间凸,里面的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太阳光通过它后会会聚于一点,可能引起火灾。应选A
【分析】由于透明塑料瓶中间凸,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9.【答案】D【解析】【解答】解:A、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
B、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
C、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
D、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符合题意.
应选D.
【分析】〔1〕透镜有两种:凸透镜、凹透镜;
〔2〕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0.【答案】D【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他用眼镜观察正在工作的液晶显示屏幕,透过A镜片看到的屏幕正常,透过B镜片看到的屏幕漆黑,说明A是透光的;
将眼镜在竖直面内转过90°,透过B镜片看到的屏幕正常,透过A镜片看到的屏幕漆黑.说明B是透光的,同时由于放置角度不同,镜片的光学性质发生了同样的改变,所以说明A、B具有相同的光学特性.
应选D.
【分析】根据透过镜片所观察到的屏幕情况,可判断镜片的光学性质,并做出合理的推断.11.【答案】D【解析】【解答】A、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由A图可知,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了,A不合题意;
B、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过焦点,B不合题意;
C、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C是正确的;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由图可知,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会聚了,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特点分析解答.注意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变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光轴上一点(虚焦点);反向延长线交于主光轴上一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平行于主光轴;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12.【答案】B【解析】【解答】由于酒精易燃,所以应该尽可能保持香水处在低温环境下,B中瓶盖是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量集中,使温度升高,可能导致酒精燃烧。
故答案为:B。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二、填空题13.【答案】凸透镜;会聚【解析】【解答】因为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它能使太阳光会聚于焦点,使焦点的光最集中,温度最高;可点燃枯草、枯枝和树叶等易燃物,造成火灾。
故答案为:凸透镜;会聚.
【分析】有水的饮料瓶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14.【答案】凸透镜;焦点【解析】【解答】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的温度很高。透明的物质都可以制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冰可以磨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凸透镜后面能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焦点的温度很高,物体放在焦点时,到达物体的着火点,物体被点燃。
【分析】〔1〕掌握透明的物质都可以制成凸透镜,例如水、冰、玻璃、水晶等等,凸透镜材料不同,会聚作用相同。〔2〕知道面对太阳光时,凸透镜焦点处的温度很高。15.【答案】平行;焦点;2;焦距;焦点【解析】【解答】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有2个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根据光路是可逆的,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平行射出.
故答案为:平行;焦点;2;焦距;焦点.
【分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分析可知焦点处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的情况.16.【答案】A、C、E;B、D、F;凸透;凸透【解析】【解答】〔1〕由图知道,A、C、E都是中间厚边缘薄,故是凸透镜;B、D、F都是中间薄边缘厚,故是凹透镜;〔2〕因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所以能够会聚太阳光的是凸透镜;〔3〕因为凸透镜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而凹透镜只能成虚像,所以能成实像的是凸透镜。【分析】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透镜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而凹透镜只能成虚像.17.【答案】会聚;5【解析】【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故凸透镜的焦距是5cm,光点是由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形成的。
故答案为:会聚;5.【分析】根据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和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的定义分析。18.【答案】凸透;会聚【解析】【解答】因为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会造成树叶燃烧,造成火灾;故答案为:凸透;会聚.
【分析】透明圆塑料瓶装水后,中间后而边缘薄,类似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19.【答案】会聚;10;变大【解析】【解答】解:因为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因此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会聚作用.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即镜头到露珠的距离至少要大于10cm;
照相机的镜头正对露珠从50cm处向20cm处移动过程中,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故答案为:会聚;10;变大
【分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上.
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20.【答案】凹;凸【解析】【解答】由图知,假设光沿直线传播会聚到b点,经过甲会聚到c点,说明甲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经过乙会聚到a点,说明乙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所以乙透镜应是凸透镜.
故答案为:凹;凸.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经济与金融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毒品分析与毒情智慧监测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申请书
- 2025版本的房屋买卖合同
- 2025光伏合同(文本)
- 2025年工业厂房建设借款合同模板
- 药物合成策略与展望
- 2025二手车买卖协议合同样本
- 银行数字化转型
- 2025企业设备抵押借款合同范本AA
- 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与注意事项
- 人力资源许可证制度(服务流程、服务协议、收费标准、信息发布审查和投诉处理)
- 山东铁投集团社会招聘笔试真题2023
- 2024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讲稿:一年级新教材修订概况及教材介绍
- 2024年江西省高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 JJF(民航) 0114-2024 民用航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气压传感器校准规范
- 三级电子商务师测试试题库与答案
-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新高考福建卷试题含答案解析
- DZ/T 0430-2023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范(正式版)
- 2024年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物业管理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 《麻醉后苏醒延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