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故事2022_第1页
孙中山的故事2022_第2页
孙中山的故事2022_第3页
孙中山的故事2022_第4页
孙中山的故事20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中山的故事2022精选孙中山名文,字载之,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孙中山毕生奔走革命,不避艰险奋斗不辍,终于取得革命胜利,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他身为大总统时,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以公仆自居,人称“公仆总统”。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孙中山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孙中山的故事1创建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召开国民党一大之后的又一个重要成就。孙中山先生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和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中山先生认为要建立一个民主的国家,必须创建一支国家的军队,要建立这样一支军队,首先要有建立这支军队的干部。黄埔军校就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而成立的。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尔后其学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中山先生为黄埔军校题写的训词是这样的:“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时向他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1923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黄埔军校由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驻校国民党代表,随后,邓演达任教育部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学校建立后,培养了一大批素质高的军政领导干部。孙中山的故事2镇南关亲手炮击清军1906年,孙中山自日本到越南,5261在河内金碧台4102街六十一号设立秘1653密机关,策划了几次武装起义。1907年的镇南关之役,便是其中孙中山亲临前线,直接参加战斗的一次。1907年,孙中山先生任命熟悉镇南关一带情况的黄明堂为镇南关都督,李裕卿(镇南关附近之凭祥地方土司)为副,何五为支队长,招募勇悍善战的广西游勇为先锋队,计划袭取镇南关为根据地。1907年12月2日,黄明堂率领广西游勇八十余人,循山背间道向镇南关猛烈袭击,夺取了镇南、镇中、镇北三座炮台,夺获大小炮十四门,步枪四百多支。孙中山随即于同月4日率黄兴、胡汉民等亲临前线,慰劳战士,鼓舞士气,并与黄兴、黄明堂等坐镇镇北炮台,调度指挥,命令李裕卿守镇中炮台,何五守镇南炮台。翌日,清政府严令清军陆荣廷部四千余人倾巢出动,要夺回三座炮台。孙中山率革命军固守炮台,并亲自发炮轰击清军,第一炮即命中六十余人,清军阵脚大乱。孙中山先生在战斗中感慨地说:“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今日始得亲自发炮轰击清军。”据守镇南关三座炮台的革命军,在孙中山先生亲临前线的鼓舞下,锐气倍增,以寡敌众,屡挫清军。清政府虽先后调派清军丁槐、龙济光等部增援,伤亡数百人,仍然不能越雷池半步。革命军坚守阵地,与清军血战七昼夜,直至弹药告罄,粮食不继,始忍痛撤退。时清军正向镇南关四面围攻,黄明堂率军殿后,冲围而出,及至半山,军中有一小子回顾炮台上军旗未撤,虑为清军所得,竟一人冒着清军炮火重登山巅,取回军旗。孙中山的故事3勤俭节约每日四毛钱伙食费孙中山在总统府期间,多是粗茶淡饭。他两个小女儿说,爸爸当了大总统,我们还不如在家吃得好。为照顾好孙中山的生活,黄兴请来了一位会做广东菜的厨师给孙中山先生做菜。厨师考虑孙中山是大总统,就按当年给洪秀全开餐的标准,做了有各种图案的六大杂锦拼盘、四个大菜、一个火锅。孙中山看后说:“今后不要做这么多菜,每餐只给我做一盘豆腐、一盘鱼和一盘青菜。每天标准只用四毛钱伙食费就可以了。”孙中山勤俭节约,生活十分简朴。他很少花钱,有钱都用于买书,除了书籍他什么家产都没有。他常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卫士,有次天气转凉,有个卫士值夜班,他便把自己用的一顶毡帽、一件雨衣送给这个卫士,怕他着凉。孙中山的故事4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他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著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孙中山嗜书如命,源于他强烈的求知欲望。孙中山提出,人类为什么要求知识?因为世界上有很多的事情,很多的道理,都是人类不知道的,又因为世界文明,要有知识才能进步,才能进步得快,人类要追求世界文明进步,所以就要求知识。对于个人来说,求知识还是安身立命的必要条件。孙中山表示:“人生就是战斗,战斗必要有枪,人好比是一支枪。但光有枪还不行,还要有充足的子弹,广博的知识就是子弹。空枪上阵,仗是打不得的孙中山的故事5早年行医,1894年创立兴中会决心从事革命运动。1905年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帝制,被推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颁布临时约法。隔年被迫辞职,后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1924年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发表新三民主义,创立黄埔军校,年底扶病到达北京共商国是。1925年3月12日病逝北京。孙中山为中国父纪念歌我们国父,首倡革命,革命血如花,推翻了专制,建设了共和,产生了民主中华,民国新成,国事如麻,国父详加计划,重新改革中华。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真理细追求,一世的辛劳,半生的奔走,为国家牺牲奋斗,国父精神永垂不朽,如同青天白日,千秋万世长流。民生凋蔽,国步艰难,祸患犹未已,莫散了团体,休灰了志气,大家要互相勉励,国父遗言,不要忘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的故事6童年时要做洪秀全在珠江口外有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广东香山县翠亨村。槟榔山不高而秀,兰溪河不宽而清。1866年11月12日夜,在村边一栋简陋的农舍里,一个男孩降生了。他就是日后改变了中国命运的民主革命伟人孙中山。这时,父母给他起的名字是帝象。小帝象降生的家庭是一个贫寒的农家,从祖父孙敬贤起就靠租种他人田地为生,父亲孙达成早年在澳门做工,回乡后依旧是佃农。后来,孙中山的长兄孙眉在檀香山经商致富,家境才好转起来。像所有穷孩子一样,孙中山自懂事起就开始分担家务劳动,砍柴、割草、下田,最有意思的是跟大孩子去讨小海,不仅可以捡到退潮剩下的小鱼小蟹,还可以收获许多好看的贝壳。孙中山从小干活就特别麻利,常常是别人还没怎么样呢,他就已经干完了。自己做完了,他就帮助别的小伙伴做,特别喜欢帮助比自己弱小的孩子。尽管脚上没有鞋穿,肚里只有白薯,但是童年的孙中山还是有许多开心的时光。他经常和村里的孩子一起下河摸鱼,上岸嬉戏。男孩子最喜欢的莫过于玩“打仗”,每当这个时候,孙中山都是当然的首领。在翠亨村有一位太平军老兵,大人们不大敢接近他,可是孩子们却喜欢听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讲太平军的故事,像洪秀全金田起义,石达开打得曾国藩投水,李秀成大破洋枪队,孩子们听得欢天喜地,抓耳挠腮,而听得最入神的当数小中山。那位前太平军老人也十分喜欢这位器宇不凡的孩子,常说小帝象长得像洪秀全,希望他长大以后也当“洪秀全”,推翻清王朝。因此,翠亨村的孩子们都叫孙中山“洪秀全”。从此以后,翠亨村的孩子玩“打仗”游戏,就不只是官兵捉强盗,还有太平军打清兵。而孙中山自然是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时间长了,大人们也知道了小帝象这个“绰号”。晚上孩子稍微回来晚了点,大人就会嗔怪道:“是不是又跟‘洪秀全’玩打仗去了?”广东由于“天高皇帝远”的地理位置,和三合会等反清帮会的长期活动,民间对于清朝统治一直不满,大家对反清的活动和言论都持默许的态度。这种生活气氛使孙中山从小就萌发了反清意识,而清政府的种种倒行逆施,又强化了他的这种意识。两广和福建一带,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到海外谋生的人很多。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侨用他们以生命和辛劳换来的财富滋养了家乡,也滋养了祖国。可是,腐败的清政府不但不尽起码的义务保护华侨,反而将他们看作“弃民”,百般歧视、搜刮和迫害。在海外挣了一点钱,叶落归根的华侨,往往会受到无端的欺凌。童年的孙中山曾亲眼看见过同村的一位归侨商人,青天白日之下,店铺就被盗匪洗劫一空,而清朝地方政府对此却不闻不问。看着悲痛欲绝的归侨商人,小帝象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如果说这一事件只是说明了清政府的无能,那么,小帝象亲眼目睹的另一件事情则明白无误地暴露了清政府的凶残、无道和贪婪。翠亨村有李氏三兄弟,漂洋过海千辛万苦在美国的旧金山淘金挣了一点钱,回家乡置了产业,还建了一座小花园,村里的孩子都可以去玩,那里曾是孙中山和小伙伴们的一处乐园。可是,突然有一天,一群如狼似虎的清兵闯进村来,不由分说地抓走了李氏兄弟,抄了他们的家,封了小花园。孙中山为此感到不平,上前大声质问。领头的官吏竟然二话不说,拔刀便刺。幸亏孙中山闪得快,才躲了过去。原来,李氏兄弟的产业勾起了当地官员的贪心,他们便以“莫须有”的罪名把李氏兄弟投入监狱,霸占了他们的产业。后来,李氏三兄弟一人被处死,二人不知所终。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童年孙中山幼小的心灵。从此,他似乎有点明白为什么洪秀全要揭竿而起,反抗清朝统治了。孙中山的故事7买书比买吃重要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他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着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孙中山的故事8改造中国的决心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往在海边的一个村庄上。一天,他约了几个朋友,轮流踢毽子,大家来比赛。踢了好一会儿,一个年纪大的孩子,踢不过一个小孩子。大孩子恼怒了,把小孩子打了一下。孙中山对大孩子说:“你大他小,你强他弱,你不该欺负他!”一次许多海盗到村里抢劫。孙中山亲眼看到海盗把一户人家的门打破,抢去许多箱子,害的的那家的人大哭小喊。孙中山想:“为什么那户人家被强盗欺侮,中国却没有法律保护他们:”孙中山立下了改造中国的决心。长大后,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孙中山的故事9公私分明拒亲人求职孙中山非常重视办事公正,主张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反对铺张和腐败。他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时,以人民利益为重,决不谋私利,并反对任人唯亲的做法。孙中山的大哥孙眉早年在美国檀香山经商,曾数次捐巨款资助弟弟干革命,可以说贡献很大,功不可没。当时不少同志们向孙中山建议派孙眉出任广东省都督,孙中山坚决不同意,并致函其兄:“粤中有人议举兄为都督,弟以为政治非兄所熟习。兄质直过人,一入政界,将有相欺以其方者。未登舞台,则众人瞩望,稍失策,怨亦随生……”孙中山秉公办事,不谋私利,不任人唯亲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是人们学习的楷模。孙中山的故事10两袖清风临终不忘托遗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