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泰安一中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山东省泰安一中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山东省泰安一中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山东省泰安一中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山东省泰安一中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山东省泰安一中高考生物二模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图表示4种不同物质进入某细胞的过程,其中“●、◆“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氧气和钠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C.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入该细胞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D.运输钠离子和氨基酸的载体蛋白无特异性2.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说法,错误的是A.同一种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相同B.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再吸水与细胞壁的作用有关C.胞吞和胞吐只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无机盐离子的跨膜运输不一定需要消耗能量3.在一个较大的果蝇种群中,雌雄果蝇数量相等,且雌雄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80%,b的基因频率为20%,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中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4%B.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约为17%C.若B、b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20%D.若B、b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则说明该果蝇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4.2020年新春伊始,非洲遭遇的蝗灾,波及区域已经达到265477公顷,规模已经是25年一遇,在部分地区已经是二战后最大的一次,下面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蝗虫的入侵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依据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预测蝗虫种群数量变化C.“J”型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增长速率保持不变D.山丘的低、中、高地带分布不同生物属于群落水平结构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自然选择学说相比,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以种群为单位、以可遗传变异为基础C.新物种的形成一般离不开变异、选择和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生物变异和进化的不定向性,导致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6.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某地用该方法治理正在沙化的土地并取得良好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B.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结构C.该过程改变了演替速度但没有改变演替方向D.该方法可增大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某多年生植物的宽叶和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红花和白花由等位基因R、r控制。让两纯合植株杂交,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亲本组合F1F2宽叶红花宽叶红花宽叶白花窄叶红花窄叶白花宽叶白花×窄叶红花98102616320(1)F2中出现的四种表现型的比例约为____________,研究小组经分析提出了两种假说。假说一:F2中有两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且致死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假说二: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利用上述实验中的植株为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检验两种假说。________________(写出简要实验设计思路,并指出支持假说二的预期实验结果)(3)如果假说一成立,让F2中的宽叶红花自交,后代窄叶白花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8.(10分)几个月来的澳大利亚山火导致大约60多万只蝙蝠失去栖息地,被迫迁移。回答下列问题。(1)蝙蝠在全球分布有1400种,这可体现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2)蝙蝠取食、飞行等生命活动几乎完全依赖声波,由此可见,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蝙蝠等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3)蝙蝠可携带狂犬病病毒等50-100种病毒。过去在南美洲为了防止狂犬病爆发,曾用毒药毒杀吸血蝠,甚至用爆炸物摧毁其栖息地。这样做可能导致的风险是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4)面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人类的必然选择是____________道路。9.(10分)根据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位置,可分为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其中伴性遗传又分为伴X遗传(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伴Y遗传(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和同源区段遗传(基因位于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有研究人员从世代连续培养的野生型红眼果蝇种群中分离出雌、雄各一只紫眼突变体,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实验①:紫眼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F1均为红眼→F1雌雄相互交配得F2,F2中红眼:紫眼=3:1实验②:紫眼雄果蝇×野生型雌果蝇→F1均为红眼→F1雌雄相互交配得F2,F2中红眼:紫眼=3:1(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确定果蝇眼色的遗传不可能是伴Y遗传,确定的依据是____;也可确定果蝇眼色的遗传不可能伴X遗传,确定的依据是_______。(2)研究人员提出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假设(假设一)。你认为果蝇眼色基因的位置还可以提出哪一种假设_______(假设二)。(3)为了判断上述何种假设成立,需要对实验①、②的结果做进一步的观测,则支持上述假设一的观测结果是_______。(4)若假设一成立,将实验①F2的雌果蝇与实验②F2:的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子代的红眼果蝇中纯合子的比例是_______。10.(10分)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袭卷全球,给人类的生命造成很大威胁。请回答相关问题:(1)病毒引发的“战争”时刻在我们机体内进行着,双方随时随地博弈,改变自己也改变对方,完善自己也完善对方,这个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2)人的一生可能感染上百种病毒,人体主要通过_________免疫阻止病毒在体内扩散。截止3月中旬,国家药品监督局共批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10个,抗体检测试剂6个,进一步服务疫情防控需要。核酸检测试剂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抗体检测试剂的检测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新冠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患者表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人体发烧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毒素或人体T淋巴细胞分泌的_________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最终引起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分泌量增加,该激素使机体_________增加。(4)发烧时多喝水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使垂体释放_________减少,尿量_________,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助于改善发热症状。11.(15分)某生物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培养乳酸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中可用番茄汁来培养微生物。将番茄汁过滤并进行______________处理,冷却后接种乳酸菌。番茄汁为乳酸菌提供的基本营养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培养基中加入的琼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密封玻璃罐前先将蜡烛点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小组筛选了2种可在pH=3.0条件下生长的乳酸菌菌株进行产酸能力研究,并提取发酵液研究了这2种乳酸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见下表:编号pH酸度(0T)抑菌圈直径(mm)菌株DJ33.69179.121.33菌株DJ44.30109.717.72乳酸溶液3.70176.417.92乳酸溶液4.31109.515.69空白对照6.6015.48.64产酸能力较强的菌株是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乳酸菌发酵液的抑菌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据图中信息可知,转运不同物质的载体蛋白可能相同;该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吸收钠离子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吸收氧气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详解】A、图示方式有主动运输、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不能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A错误;B、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钠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错误;C、图中葡萄糖和氨基酸都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进行运输,进入细胞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C正确;D、运输钠离子和氨基酸的载体蛋白也有特异性,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有关知识,需要考生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各种物质进行细胞的方式进行答题。2、C【解析】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小分子、离子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细胞膜运输物质的功能具有选择性,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载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专一性;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详解】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A正确;置于清水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会出现渗透吸水,但受到细胞壁的限制,细胞吸水一段时间后将不再吸水,B正确;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也可能是胞吐和胞吞,如神经递质,C错误;无机盐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也可能是协助扩散,如神经纤维兴奋时,钠离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内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综上,本题答案为C。3、C【解析】

分析题干可推出:运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雌性果蝇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Xb的平方,雄性果蝇只有一条X性染色体,雄果蝇的Xb基因频率就是XbY的基因型频率。同时,注意雌雄比例为1:1,因此理论上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占总的一半,据此答题。【详解】A、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bb的基因型频率为20%×20%×100%=4%,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性状与性别无关,因此雄果蝇中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也为4%,A正确;B、根据B的基因频率为80%,b的基因频率为20%,可得BB的基因型频率为64%,Bb的基因型频率为32%,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为[32%÷(64%+32%)]×1/2×100%≈17%,B正确;C、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果蝇中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64%、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32%、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4%,雄果蝇中XBY的基因型频率为80%,XbY的基因型频率为20%,雌雄果蝇数量相等,因此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10%,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B、b基因频率改变一定会引起该果蝇种群的进化,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遗传平衡定律计算,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运用情况,对所给信息的思维和判断能力,难度不是很大,但容易做错。4、D【解析】

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其中,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年龄组成可预测未来种群密度。2、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时间节律,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水平方向上都有分层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因为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且其生存空间等也都离不开植物体,故动物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详解】A、蝗虫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减少,降低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B、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依据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可以直接判断种群数量变化,年龄组成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B错误;C、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数量,“J”型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型,C错误;D、山丘的低、中、高地带分布不同生物,属于群落在水平方向的分布,是群落水平结构,D正确。故选D。5、D【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在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基础上形成的,但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能够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A正确;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可遗传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进化的基础,B正确;C、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C正确;D、变异为进化提供基础,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性的,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C【解析】

根据题意,草方格可用于防风固沙、涵养水分,治理沙漠化,有利于土壤的形成和植物的生长,据此分析。【详解】A、草方格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分,有利于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A正确;B、大多数微生物属于分解者,其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可增加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B正确;C、该过程是人工干预了当地的群落演替过程,不但改变了演替速度,也改变演替方向,C错误;D、该方法有利于土壤的形成,促进植物的生长,有利于其他生物的定居和物种丰富度的增加,D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5:3:3:1AaRR、AARrF1中基因型为AR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以F1中的宽叶红花作为父本或母本分别与F2中的窄叶白花测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并统计比例。若两种方式的测交实验中有一种子代出现宽叶白花:窄叶白花:窄叶红花=1:1:1(子代不出现宽叶红花),则假说二成立1/15【解析】

孟德尔在做两对杂交实验的时候,发现F2的分离比为9:3:3:1。提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F1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不同的配子,进而雌雄配子结合得到F2分离比9:3:3:1。本题为9:3:3:1的变式应用,即存在致死现象,导致比例为5:3:3:1。【详解】(1)F2中宽叶红花:宽叶白花:窄叶红花:窄叶红花=5:3:3:1,不是9:3:3:1,说明存在致死现象。若为基因型致死,因为出现异常比例的是宽叶红花,正常情况下宽叶红花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RR:AARr:AaRR:AaRr=1:2:2:4,故致死个体的基因型为AARr和AaRR。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基因型为AR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后代也会出现5:3:3:1。(2)要验证两种假说哪种正确,可以选择F1中的宽叶红花(AaRr)作为父本或母本分别与R中的窄叶白花(aarr)测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并统计比例,如果是基因型为AR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育,则测交后代不会出现宽叶红花,则假说二成立。(3)若假说—成立,即基因型为AARr和AaRR的个体死亡,则F2中宽叶红花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RR:AaRr=1:4,自交后代中窄叶白花的比例是(4/5)×(1/12)=1/15【点睛】本题解答的突破口为致死性状的原因分析,要学会处理表格信息,得到5:3:3: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致死的两种可能的原因。8、物种多样性生命活动的进行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还对植物的传粉、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吸血蝠的抗毒性增强,导致毒药效果下降;失去栖息地导致其四处迁移,增加狂犬病的传播风险;施用毒药和爆炸物会导致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可能降低可持续发展【解析】

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②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③信息传递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1)蝙蝠在全球分布有1400种,这体现了蝙蝠这个物种的多样性。(2)蝙蝠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与飞行几乎完全依赖声波,由此可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消费者能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可见,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的作用。(3)毒药可对吸血蝠的变异进行选择,使抗药性强的变异个体生存下来,通过生殖把抗性基因传给后代,使吸血蝠的抗药性增强。用爆炸物摧毁其栖息地,炸药爆炸后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其次,吸血蝠失去其栖息地后会四处迁移,增加狂犬病的传播风险;吸血蝠的灭亡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4)面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人类的必然选择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即可持续发展。【点睛】本题通过热点问题澳大利亚山火和蝙蝠迁移,考查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9、①若眼色为伴Y遗传,实验①的F1应为♀紫眼:♂红眼=1:1,与实验结果不符。②若眼色为伴Y遗传,实验②的F1♂应全为紫眼,与实验结果不符。③若眼色为伴Y遗传,雌果蝇中不可能出现突变体,与题意不符。④若眼色为伴Y遗传,雌果蝇中不可能有显性性状个体,与题意不符。若果蝇眼色的遗传是伴X遗传,则实验①F1应为红眼:紫眼=1:1,F2也应为红眼:紫眼=1:1,与实际杂交结果不符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实验①F2中紫眼果蝇性别是雌性,实验②F2中紫眼果蝇性别是雄性1/7【解析】

基因在染色的位置有以下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位于XY的同源区段;位于Y染色体,可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B、b。【详解】(1)若控制眼色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体(伴Y遗传),则实验①的F1和F2中所有雄果蝇均应与亲代雄蝇的表现型相同,即均表现为红眼;实验②的F1和F2中所有雄性果蝇的眼色均应与亲代雄蝇相同,表现为紫眼,而实际杂交结果与之不符,或若眼色为伴Y遗传,雌果蝇中不可能出现突变体,与题意不符;或若眼色为伴Y遗传,雌果蝇中不可能有显性性状个体,与题意不符;故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由杂交实验①②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红眼对紫眼为显性,若该性状为伴X遗传,则实验①为XbXb×XBY→F1:XBXb、XbY→F2:XBXb、XbXb、XBY、XbY,即F1应为红眼:紫眼=1:1,F2也应为红眼:紫眼=1:1,与实际结果不符,故不可能为件X遗传。(2)根据题意,该性状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及仅位于X染色体,故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还可能位于XY的同源区段(假设1)或是常染色体(假设2)。(3)为了判断上述何种假设成立,需要对实验①、②的结果做进一步的观测,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①为:XbXb×XBYB→F1:XBXb、XbYB→F2:XbXb、XBXb、XBYB、XbYB,即F2紫眼性别为雌性;实验②为:XbYb×XBXB→F1:XBXb、XBYb→F2:XBXB、XBXb、XBYb、XbYb,即F2紫眼性别为雄性。(4)根据第(3)问分析可知,如果假设1成立,则:实验①F2的雌果蝇即XbXb、XBXb,产生的雌配子为3/4Xb、1/4XB,实验②F2雄果蝇即XBYb、XbYb,产生的雄配子为1/4XB、1/4Xb、1/2Yb,则二者随机交配,后代的红眼果蝇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4×1/4)÷(1/4+1/4×3/4)=1/7。【点睛】本题考查判断基因在染色的位置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方法,把握基因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的应用及其特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够利用题干的条件结合伴X或者伴Y遗传进行实验结果的推导,进而对基因位置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利用配子法计算自由交配的问题,这是该题考查的难点。10、共同进化体液新型冠状病毒RNA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淋巴因子甲状腺激素产热抗利尿激素增加【解析】

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1)病毒和我们机体随时随地博弈,改变自己也改变对方,完善自己也完善对方,这个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共同进化。(2)人体主要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在体内扩散,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消灭。COVID-19的含有的核酸只有RNA,因此核酸检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