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通史冲关三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通史冲关三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通史冲关三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通史冲关三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通史冲关三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史冲关三第1页阶段特征中外关联第2页阶段特征时空定位·把握特征一、信息文明时代西方阶段一:20世纪上半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世界当代史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当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是这一阶段经典特征。特征(1)政治: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当代化新模式,两种社会制度开始并存、对立。(2)经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失误与成就并存,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新模式。第3页

(3)文艺:当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一面,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精神空虚和迷茫。(4)科学: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要内容当代科学诞生,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角度和方式,预示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即将到来。阶段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1945年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时期,也是世界联络深入加强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改变,推进着世界整体发展特征(1)政治: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早期,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日本等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伴伴随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开创了世界历史新局面。同时世界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冲击下最终全方面瓦解,是人类历史巨大进步。第4页

(2)经济:两种模式借鉴发展。首先,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另首先,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中波折前进,市场作用不停加强;同时,世界市场向纵深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停加强。(3)科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进了生产力发展,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文化多元。同时各种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第5页二、信息文明时代中国阶段一:1949~1956年当代化建设准备与开启特征(1)政治:三大政治制度确立,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2)经济:经过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3)外交: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标准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4)科技文化:“双百”方针提出,科技、文学、艺术、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第6页阶段二:1956~1976年当代化建设波折与延误特征(1)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继续发展完善,“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2)经济:1956年,中国进入全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3)外交:中苏关系破裂,中国调整与西方国家关系,外交打开了新局面。(4)科技文化:国防科技和农业科技取得突出成就;“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和教育事业受到重大冲击。第7页阶段三:1978年至今,当代化建设加速发展时期特征(1)政治: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形成以宪法为关键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一国两制”提出并成功利用,海峡两岸不停交流和发展。(2)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不停深化,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范围不停扩大,层次不停加深,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3)科技与思想文化: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代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思想指南;科技、教育、文艺等全方面繁荣。(4)外交:加强与联合国合作,主动参加地域性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地域和平与稳定,为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稳定国际环境。第8页中外关联横向比较·链接中外关联点一: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联)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异同点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联)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相同点(1)背景: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情况下实施。(2)目标:都是为了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3)内容:都重视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各国当初实际需要。(4)结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不同点背景新政前美国遭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国内外敌人进攻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出现了经济和政治危机改革开放前,“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经济处于瓦解边缘,工作重心亟待转移内容以工业为关键,包括金融、农业、社会福利等领域以农业为关键,包括工业、流通、分配等领域先农业后工业,全方面改革,逐步开放性质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前提下,实施缓解矛盾、恢复经济方法在无产阶级掌握经济命脉条件下,在一定程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恢复国民经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详细实际相结合、依照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举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步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果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严重破坏,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巩固了工农联盟,有利于经济恢复,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社会转变、人民生活从温饱向基本小康转变启示(1)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生产关系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3)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不是哪一个意识形态所独有生产方式第9页关联点二: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关系时间特点表现17世纪至1840年自我隔绝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明清时期推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1840~1949年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1949~1978年游离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新中国成立后受到西方国家敌视,中国推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1978年以来快速融入世界市场,迎合经济全球化时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10页关联点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三个阶段及对中国外交影响(1)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早期)①世界: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原因:美国拥有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确立称霸全球战略,苏联实力增强,希望扩大势力范围,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②中国: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两大阵营反抗以及西方阵营敌视,实施“一边倒”政策,加入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标准,发展同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关系,以冲破西方包围和威胁。第11页

(2)第二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①世界: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出现;原因:欧共体形成,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振兴,美国受到挑战。②中国:多极化趋势出现,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数量增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正当席位,美国地位受挑战,中美关系正常化,并打开了大规模同西方国家建交大门。(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①世界: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多个力量中心发展壮大,美国面对一些国际问题奉行单边主义政策。②中国: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增强,中国实施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主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性和地域性组织。第12页关联点四: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