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市赛课公开课一_第1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市赛课公开课一_第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市赛课公开课一_第3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市赛课公开课一_第4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市赛课公开课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中国当代史第1页第十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第2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第3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2)内容:①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暂时宪法作用。②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北平更名为北京作为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取公元纪年。④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3)作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做了主要准备。第4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标志:开国大典。(2)意义:①国内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来任人宰割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新时期。②国际意义: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斗争。第5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二新生人民政权巩固(1950~1952年)

1.西藏和平解放第6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抗美援朝

第7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第8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土地改革(1)概况(2)意义:①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毁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主人。②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第9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第10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三工业化起步(1953~1957年)

1.第一个五年计划第11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第12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第13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第14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四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农业第15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手工业农业合作化运动,推进了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资本主义工商业第16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4.三大改造意义(1)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第17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五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1956~1966年)

1.中共八大第18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第19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失误在1958年总路线指导下发动了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20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4.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第21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六“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第22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第23页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考法一新中国成立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区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充分准备工作。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主要内容是政府领导人就职,决定以《共同纲领》作为中央人民政府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它标志着中央人民政府成立。2.对“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认识新中国成立,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含有承上启下历史意义:①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压迫,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既是一个旧时代结束标志,又是一个新时代开始标志。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当代史开端。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历程。②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第24页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例1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标志性事件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解放南京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答案:C解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处理了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问题,排除A项;解放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南京国民政府垮台,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任务,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圆满完成了筹建新中国光荣历史使命,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充分准备,排除D项。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第25页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考法二土地改革1.土地改革特点及目标(1)特点:土地改革采取了保留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方法。(2)目标:孤立地主阶级,降低土地改革中阻力,使中农利益不受到损害,有利于稳定城市中民族资产阶级,促进生产力发展。第26页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2.封建土地全部制和农民土地全部制异同点

第27页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例2(·山东菏泽)山东省土地房产全部证(下列图)见证了新中国哪一主要历史进程(

)A.土地改革运动B.生产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中“一九五一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少数民族地域外,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第28页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考法三三大改造

第29页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例3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农户占农户总数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99%、私营商业人数85%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造成这些数据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B.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实施三大改造D.掀起“大跃进”运动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中关键信息“1956年”“加入农业合作社”“加入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可知,这是指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故选C项。

第30页12345671.(·甘肃兰州)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是

(

)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②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③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④交通运输业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答案关闭A第31页12345672.(·甘肃张掖)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到达1241亿元,比1952年增加67.8%;1957年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加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出原计划21%,比1952年增加128.5%。这些成就取得主要得益于(

)A.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B.人民公社化运动推进C.“大跃进”运动推行D.“一五”计划实施答案答案关闭D第32页12345673.(·甘肃天水)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经过法律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答案答案关闭B第33页12345674.(·甘肃天水)美国总统尼克松这么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是一代伟大革命领导人中一位出类拔萃人。历史学家将会对他事业和他对中国人民和世界影响作出估价。”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做出巨大贡献包含(

)①推翻了清政府②建立了新中国③率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④率领中国人民实施改革开放A.②

B.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联络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率领中国人民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新中国,还率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②③符合题意。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邓小平率领中国人民实施改革开放,排除①④,故选B项。答案解析关闭B第34页12345675.(·甘肃天水)促使新中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前进事件是(

)A.土地改革完成B.三大改造完成C.“一五”计划完成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解析解析关闭

1953年至1957年为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新中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前进。故选C项。答案解析关闭C

第35页12345676.(·甘肃兰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主要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B.“文化大革命”时期C.改革开放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答案答案关闭A第36页12345677.(·甘肃天水,节选)中国五千年发展之路能够用“忆辉煌·析沉沦·探复兴”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探究活动。材料

一个世纪以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