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寿龙池试验中学刘坚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1/42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2/42学习目标:1、了解《考纲》对鉴赏古诗形象要求。2、掌握古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技巧。学习重点:1、了解《考纲》对鉴赏古诗形象要求。2、掌握古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技巧。学习难点掌握古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技巧。3/42一、了解《考纲》对鉴赏古诗形象要求《考纲》对古典诗歌中形象鉴赏要求是:1、对其形象识别2、对形象特征把握3、对其特征意义感悟和对其社会价值认识4/42

二、人物形象鉴赏指导(一)常见命题方式

(1)这首诗(词)塑造了怎样形象?试加以分析。(2)诗(词)中人物形象含有怎样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3)请简明概括(或分析)诗(或词)中诗人形象特点(4)请任选一个角度鉴赏这首诗。5/42

(三)、答案步骤

(1)什么形象;——身份

(2)分析形象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歌简析形象)(3)形象经典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二)、解题思绪:第一步:“找”找出描绘形象相关诗句第二步:“析”分析形象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第三步:“联”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何要描绘这一形象。第四步:“明”指出描绘形象作用和效果。6/4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09全国卷Ⅱ)(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土蕃军队七万多人。

试分析诗中人物形象。课堂示例参考答案:诗中描写了一位不畏艰难困苦,指挥将士们奋勇杀敌、豪情万丈将军形象(什么形象)。前两句描绘是秋初边关清冷,也暗示了局势担心。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为镇守边疆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豪迈情怀.(形象特征)经过这一形象表示了作者报效祖国决心和誓死杀敌豪情壮志。(形象意义)7/421、简明分析诗中陆鸿渐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参考答案】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高人逸士形象。(什么形象)前四句经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隐居之地景物描写,表现了他高洁不俗。最终两句经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叙述,侧面衬托了陆鸿渐潇洒疏放。(形象特征)作者经过陆鸿渐这一形象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向往和追求。(形象意义)课堂练习8/42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形象特征形象意义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经过这一形象塑造,表示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感叹。课堂练习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三山。

9/421、简析下面这首诗中人物形象。

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参考答案】闺中少妇,时值春日,远怀征夫怨妇形象。(什么形象)闺中少妇赶走枝头啼叫黄莺只因为吵醒了她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见美梦。表现了她对丈夫久戍不归怨意和思念。(形象特征)写出封建社会兵役制度和战争给妇女带来痛苦。(形象意义)课后练习10/42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课外练习什么形象形象特征形象意义是一个清高孤傲形象。

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清高孤傲思想感情寄托和写照。2、试简明分析“蓑笠翁”形象。11/423、试分析诗中所塑造人物形象。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参考答案】塑造了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诗人形象。(什么形象、)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空间辽阔,第四句在辽阔时空背景下突出诗人孤独。(形象特征)诗歌表示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悲伤。(形象意义)课堂练习12/42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思想,也反应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但仅停留在个人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是悠游自在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厌恶,对田园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经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描写,表示了对山水风光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怀才不遇知识分子形象。常见人物形象举隅13/428.爱恨情长形象。如柳永《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艺术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形象。如王翰《凉州词》,王昌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形象。如李白《赠汪伦》、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形象。陆游和辛弃疾许多诗歌都反应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常见人物形象举隅14/42

鉴赏人物形象惯用到主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15/42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16/4217/42基本思绪:以所写景物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感情、表示寓意等)。景物形象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各种颜色)常见命题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意境气氛?表示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图画?到达了怎样效果?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感?4、任选一个角度鉴赏这首诗。18/42例题探究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些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幌子。思索:词上阙描绘了什么样景象?请简明叙述。(6分)19/42答案一:上阙经过写桑树芽、蚕、细草、黄犊、夕阳、暮鸦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景象。3分答案二:词上阙描写了农村生活景象:田间桑树已长出新芽,邻居家蚕卵孵出幼蚕,黄犊在山坡上吃草、鸣叫,夕阳斜照,林中乌鸦归巢。经过这些景象表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热爱。3—4分答案三:词上阕经过写田间桑树萌芽,东邻家蚕卵孵出幼蚕,黄色牛犊在长满细嫩青草平缓山坡鸣叫,及晚归乌鸦散落在夕阳斜照树林中栖息画面,‖渲染出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景象。‖表示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思想感情。6分请你打分20/42意境型鉴赏题【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意象,用自己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争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气氛特点。普通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比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表示景物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详细。比如光答“表示了作者感伤情怀”是不行,应答出为何而“感伤”。【答题范式】

描图景+点气氛+析感情(景——境——情)【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画面,营造了一个()气氛,抒发了作者()感情。21/42

分析意境特点时惯用术语(普通为四字短语)雄浑壮丽、壮阔沧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条凄寂、宁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荣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22/42例题1:阅读下面诗,完成问题。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图景?寄托了作者怎样情怀?(6分)【解析】解答分析古诗意境试题采取“描→点→析”三步法。【答案】(步骤一)午夜,四野万籁无声,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泉水轻声作响,山中鸟儿不时传来一声鸣叫。(步骤二)作者描绘出月下西园凄清寂静景象,(步骤三)抒发了自己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了解寂寞郁悒情怀。实战演练23/42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问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诗描绘了怎样景物?表示了诗人怎样感情?请简明分析。【答案】(步骤一)全诗选取了游览诸葛亮祠堂时所见之景:柏树,碧草,黄鹂,描绘一幅祠堂中幽静,寂寞图景。(步骤二)营造了一个肃穆意境。(步骤三)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景仰追念悼惜之情,表示作者忧国忧民感情和壮志难酬悲愤。课堂练习24/42课堂练习2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奔走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景物?表示了诗人怎样感情?请简明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漂亮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走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心境(步骤三)。25/42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鸟鸣。古城柳树不论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先描述景物)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一个凄凉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景物中寄寓了无限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感叹。(再概括景物特点并指出作用)课堂练习326/42(1)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例: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情感有什么不一样。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赠别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形象,二者在色调截然不一样,前者是奋发向上,后者是伤感愁苦。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假如说那排云直上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写照,那么,晴朗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外现。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蜡烛垂泪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提醒:注意景物描写特点27/42(2)乐景衬哀情谢亭送别谢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上联以“红叶青山”这么亮丽诗意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诗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愈加浓厚。提醒:注意景物描写特点28/42巩固练习29/42练习1: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意境?

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答题指导:A、选取了哪些意象?B、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个怎样意境?

参考答案:明月、风灯、宿鹭静、跳鱼鸣(以动写静),这四个意象有机组合成清幽、静谧意境,洋溢着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热爱和对和平宁静生活向往。30/42练习2:秋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问题: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明分析诗人在后两句诗中是怎样营造意境。

参考答案: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上句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下句”梧桐缺处”,(画面)这一背景形象定格,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酸楚。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意境。表示了女诗人幽居忧愁怨嗟、孤寂落寞之情。

(感情)31/42练习3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诗紧紧围绕诗题“小池”来描写,取景别致,试作简明赏析。

参考答案:用“眼”形容泉小,用“无声”说明流细,“尖尖角”说明荷叶初出,也突出蜻蜒小巧。作者所选景物小巧天真,别致有趣,动静结合,经过对小池中泉水、树阴、小荷、蜻蜓描写,(画面)给我们描绘出一个含有没有限生命力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生动画面(特点),令人神怡。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热爱之情。

(感情)32/42练习4诗歌开头两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海棠

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参考答案:诗歌开头两句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

A、作者用“袅袅”写其微风吹拂动态,“崇光”写出高洁漂亮海棠色彩。用正面和侧面(氤氲雾气中散发着阵阵幽香,沁人心脾)结合方法衬托渲染了一个空蒙迷离境界和气氛(画面及气氛)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心理。(思想情感)33/42练习5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示了诗人怎样情感?

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降临前壮美景象。连天海浪汹涌而来,在北风咆哮中波浪不停拍打堤岸,响声如雷,又咆哮着远去。(画面)这种雄浑壮阔景象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雄伟气势。(特点)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胸襟和内心豪情。(感情)34/42练习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暮①

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⑴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图景?

⑵在全诗中,杜甫表示了自己怎样复杂情感?

参考答案:(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山村日暮图景。(点出景物1分,说明特点1分。)(2)杜甫在诗中表示了自己思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悲凉之感。(点出“。(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意合即可。)35/42练习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汉江临泛

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没有中。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特点?(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怎样感情?

参考答案:(1)江水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特点。(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3)对襄阳风物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热爱和对逍遥自在生活向往

,充满了主动乐观情绪。36/42练习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问题。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1)简述这首诗反应出当初怎样社会环境。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思想感情?(1)答案关键点:战争频仍,时局动荡,民不聊生。(“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不达”)(2)答案关键点:①思念故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实状况,渴望社会安定。(本题不能作简单化回答,要顾及全诗)37/42练习9

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这么写表示了诗人怎样心情?

参考答案: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花”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残之景,惋惜而扫兴)。38/42练习10阅读元代王冕一首诗,回答下列问题。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一样桃李混芳尘。突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哪些特征?2、作者利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示了怎样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特点。2、衬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