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的危害因素课件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化学工业的危害因素课件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化学工业的危害因素课件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化学工业的危害因素课件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化学工业的危害因素课件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闫玉玉137522537971/48指定教材:《化工安全工程概论》许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年版《化工环境工程概论》汪大翚、徐新华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年版成绩:过程考评成绩占30%其中:过程考试:20%,平时10%2/48章次课程内容学时1物性、物化原理与化工安全82化工厂设计与操作安全103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84化学物质毒性学及毒性防护方法85化工废水处理66化工废气污染控制37化工废渣处理38化工清洁生产工艺83/48一化学工业危险原因二化工装置紧急状态三化学工业安全办法重点:第二节化学工业危险与安全4/48一、化学工业危险原因类别危险原因危险原因百分比化学工业石油工业1工厂选址问题3.57.02工厂布局问题2.012.03结构问题3.014.04对加工物质危险性认识不足20.22.05化工工艺问题10.63.06物料输送问题4.44.07误操作问题17.210.08设备缺点问题31.146.09防灾计划不充分8.02.0据瑞士再保险企业统计:5/48结论:在化学工业中:第一位危险:设备缺点第二位:对加工物质危险性认识不足第三位:误操作问题6/48二、化工装置紧急状态灾害对外界造成威胁5运转失灵更换备用设备1故障需停车检修2异常需采取一定办法3事故设备损坏等4可划分为5个等级:7/48三、化学工业安全办法是否按对应安全标准、规范进行设计1是否按设计说明书正确制造2是否有适当安全防护装置3维护、检验程序是否完善41、设备安全需考虑以下原因8/48压力容器泵和压缩机加热器加热炉自动化仪表化设计时,除标准外,还需要考虑结构材料、施工方法、设计强度、金属厚度等原因。处理可燃液体和气体:尽可能设在室外,且必须采取防振配管和支撑方法进行安装。务必不得设置在散发可燃气体危险区域。就配管系统而言,应在适当地点安装紧急迫断阀;必须预防倒流,安装止逆阀。是化工装置安全运行主要原因。全部仪表都应该是可靠,且含有良好耐腐蚀性和耐候性。仪表安装时应考虑到易于检验和维修。9/482.物料加工和操作安全应该建立原料、中间体、产物和副产物完整物性数据档案对各种物质状态、闪点、沸点、熔点、爆炸极限、燃点等性质数据,以及操作、贮运、应急处置等,都应该有清楚地了解加工和操作安全对于操作程序,可分为有化学反应和无化学反应两种类型。对可能发生误操作,以及一旦发生所造成后果,应分门别类地进行分析和评价。尤其是对可能造成重大损失或损害操作要格外注意。10/483.装置布局安全(1)需要留有足够空地以把工艺单元可能火灾控制在最小范围(2)对于极为主要单系列装置,要保留足够空间,或用其它方法进行防护(3)危险性极大区域应该与其它部分保持足够安全距离对于大量处理可燃液体石油和化工企业,装置布局和设备间距应该注意以下8点:11/48

(4)装置事故不能直接影响水、电、气(汽)等公用工程设施;

(5)因各种原因有可能使装置界区内浸水时,应该设置防水设备;

(6)应该尤其注意公路、铁路在装置附近情况;

(7)对于道路设置,应该注意在发生事故时能较方便地靠近装置;

(8)在装置边界和出入口,应该安装监视设施。12/48(1)由起火装置直接引发火灾(2)因辐射热使相邻装置可燃物起火(3)发生火灾装置或区域燃烧液体溢流或飞散至其它装置或区域生产设备遭受重大损失原因:13/48预防设备因受火灾和爆炸而损失对策:要留有足够安全距离,使火灾和爆炸危险不至于涉及到相邻装置或区域;对策对危险性高工艺装置,应设置泄爆设施,设置混凝土或钢板防爆墙14/48第二章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一、学习目标与要求经过本章学习,正确了解化学物质危险分类和危险表征,了解化学反应系统热力学行为和物化特征,明确化工操作原理与危险性。15/48二、考评知识点与考评目标(一)化学物质危险分类(重点)了解:物理危险、生物危险和环境危险。应用:化学物质危险分类。(二)化学物质性质和危险表征(重点)识记:易燃物质和毒性物质性质。了解:易燃物质和毒性物质危险表征。应用:化学物质性质和危险表征。(三)化学反应系统特征(重点)识记:温度与液体蒸汽压关系;物质相变过程中体积改变;不一样物质蒸汽和液体密度差异;化学反应类型。了解:反应物质物化特征;化学反应危险性。16/48第一节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含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132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要尤其防护一、危险化学品分类

危险化学品——是含有不一样程度燃烧、爆炸、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性质化学品。其特征以下:17/48一、危险化学品分类1.爆炸品

指在受热、撞击等外界作用下,能发生猛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而发生爆炸物品。①②③④化学反应速度极快产生大量热产生大量气体,造成高压无需外界供氧爆炸特征18/48含有整体爆炸危险物质和物品1含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物质和物品2含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二者危险兼有但无整体爆炸物质和物品3无重大危险爆炸物质和物品4爆炸品按其危险性可分为以下5类5非常不敏感爆炸物质和物品19/48一、危险化学品分类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是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气体,其状态条件符合以下两种情况之一者:(1)临界温度低于或等于50℃、而蒸气压大于294kPa压缩或液化气体。(2)温度在21.1℃和54.4℃、压力分别大于275kPa和715kPa压缩气体;或在37.8℃、蒸气压大于275kPa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气体。

20/48分类有毒气体侵入人体引发中毒甚至死亡,如氯、光气、氟化氢、液氨、溴甲烷等易燃气体极易然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混合物,有些还有毒性。如一氧化碳、氢、甲烷、乙炔、丙烯、石油气等。不燃气体性质稳定,无毒,但对人体有窒息性。如氮、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等。本身不会燃烧,有扩大火灾危险性。如压缩空气、氧、一氧化二氮等

按其物理性能可分为21/48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危害特征气体泄漏逸散到空气中,易引发燃烧、爆炸和中毒事故。气体受热或撞击后,体积会随之膨胀,产生巨大压力,可能引发物理爆炸。危害特征22/48一、危险化学品分类3.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是指易燃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液体,但不包含因为其危险特征已列入其它类别液体。

闪点就是可燃液体或固体能放出足量蒸气并在所用容器内液体或固体表面处与空气组成可燃混合物最低温度。

易燃液体按其闪点分为3类:

(1)闪点低于-18℃低闪点液体;

(2)闪点在-18℃~23℃中闪点液体;(3)闪点在23℃~61℃高闪点液体。23/48危害特征:

①易挥发性:蒸汽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混合物遇着火源会引发爆炸,发生火灾危险性较大。②易流动扩散性:有蔓延扩大火灾危险性。③受热膨胀性:易造成“胀桶”。对盛装易燃液体容器,总要留有不少于5%空隙,夏天要储存于阴凉处或是在低温条件下储运。④带电性:是电介质,易产生静电火花,有引发燃烧和爆炸危险。⑤有害性:含有毒性,经过人体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造成人身中毒。24/48一、危险化学品分类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1)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快速并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固体,但不包含已列入爆炸品固体。危害特征:①燃点低,易自燃:对明火、热源、摩擦、撞击比较敏感。②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能发生猛烈反应,马上引发着火或爆炸。③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很多易燃固体本身含有毒性或燃烧后能产生有毒气体物质。④兼有遇湿易燃性:如硫磷化物类,五硫化二磷等遇水能产生含有腐蚀性和毒性可燃气体硫化氢。⑤自燃危险性:如硝化棉在40℃条件下就会分解。25/48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2)自燃物品是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能放出热量自行燃烧物品。危害特征:①易氧化:自燃发生是因为物质自行发烧和散热速度处于不平衡状态而使热量积蓄结果,假如散热受到妨碍,就会促进自燃。自燃物品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热使温度上升,到达其自燃点而燃烧。②遇湿易分解:在潮湿、热等影响下会分解放热,促使温度升高引发自燃或爆炸。③积热自燃:在常温下能迟缓分解,到达自燃点而发生燃烧;接触氧化剂和金属粉末均能增大自燃危险;助燃物存在会增大自燃危险。26/48一、危险化学品分类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3)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猛烈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物品,有些不需要火源即能燃烧或爆炸。危害特征:这类物质共性是遇水分解。①活泼金属、碳金属化合物和磷化物遇水或空气中水分会发生猛烈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和热量,即使当初不发生燃烧爆炸,放出易然气体也可能在一定空间形成爆炸混合物。②一些物质遇酸或氧化剂反应愈加猛烈,发生燃烧爆炸危险性比遇水时更大。③对人体皮肤有强烈腐蚀性,有遇水还会产生毒性。

27/48一、危险化学品分类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1)氧化剂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含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释放出氧和热量物质,氧化剂还包含无机过氧化物。(2)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分子中含有过氧基有机物,本身易燃、易爆、易分解,对热、振动或摩擦极为敏感。氧化剂危害特征:①氧化性:化学性质活泼,遇酸、碱、潮湿、高热、还原剂,与易燃物品接触或经摩擦、撞击均能快速分解,并放出氧和大量热,引发燃烧爆炸。②有些氧化剂,尤其是活泼金属过氧化物,遇水或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能分解出助燃气体,造成可燃物燃烧、爆炸。③氧化剂普通都含有不一样程度毒性,有还含有腐蚀性。28/48一、危险化学品分类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有机过氧化物危害特征:①易燃易爆性:对热、震动、冲击、摩擦都极为敏感,受到轻微外力作用时即分解爆炸。②伤害性:主要表现在对人眼睛伤害,眼睛接触后,会造成眼角膜严重损伤。29/486.有害物品和有毒感染性物品(有毒品)

指进入肌体并累积到一定量后能与体液或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正常生理功效,引发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病变,乃至危及生命物品。危害特征:①溶解性:毒物在水中溶解度越大,毒性越大,轻易被人体吸收而中毒。②挥发性:毒物挥发产生蒸气可经过人呼吸器官进入人体,造成中毒。③颗粒度:固体毒物粒子越小,越易被人吸入而中毒。④毒物不但毒性大,还含有易燃易爆性、遇湿易燃性和氧化性(腐蚀性)。⑤毒物越无嗅无味,越易中毒。30/487.放射性物品凡含有自发放出射线特征物质,称为放射性物质。射线种类很多,主要有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三种。危害特征:射线主要是经过对机体产生电离,造成损伤。①α射线穿透力较弱,但电离作用很强。②β射线穿透力较强,但电离作用较弱。③γ射线穿透力很强,比α射线大1万倍,对生物组织损伤很大。④中子流穿透力很强。⑤对人体危害主要是红血球降低等。

31/48一、危险化学品分类8.腐蚀品

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对金属等物品亦能造成损坏固体或液体,即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表面年平均腐蚀速率超出6.25mm固体或液体。危害特征:①腐蚀性:对人体、物品都有腐蚀作用,能造成人体化学灼伤,能与金属、布匹、木材、建筑物等发生化学反应而使之腐蚀损坏。②毒害性:大多有毒,有还是剧毒。③氧化性:无机腐蚀品氧化性较强,与可燃物接触或遇高温时,都有着火或爆炸危险;与还原剂或有机物接触时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轻易引发燃烧。④易燃性有机腐蚀物遇明火极易燃烧。

32/48二、化学物质危险性

化学物质危险参考前欧共体危险品分类可划分为物理危险、生物危险和环境危险3个类别。1.物理危险:3种(爆炸性危险、氧化性危险和易燃性危险)(1)爆炸性危险

指物质或制剂在明火影响下或是对震动或摩擦比二硝基苯更敏感会产生爆炸。可燃物质爆炸三个要素是:可燃物质;空气或任何其它助燃剂;火源或高于着火点温度。

33/48

(2)氧化性危险

指物质或制剂与其它物质,尤其是易燃物质接触产生强放热反应。氧化性物质依据其作用可分为①中性,如氧化铅等;②碱性,如高锰酸钾、氧等;③酸性,如硫酸等三种类别。绝大多数氧化剂都是高毒性化合物。按照其生物作用,①刺激性气体,如硫酸等,②窒息性气体,如硝酸烟雾、氯气等。34/48第一节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

(3)易燃性危险

易燃性危险能够细分为极度易燃性、高度易燃性和易燃性3个危险类别。

极度易燃性是指闪点低于0℃、沸点低于或等于35℃物质或制剂含有特征。

高度易燃性是指无需能量,与常温空气接触就能变热起火物质或制剂含有特征。

易燃性是指闪点在21~55℃液体物质或制剂含有特征。35/48第一节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

2.生物危险:

(2)腐蚀性和刺激性危险

腐蚀性物质是指能够严重损伤活性细胞组织一类物质。

刺激性是指物质和制剂与皮肤或粘膜直接、长久或重复接触会引发炎症。

刺激性作用对象不包含无生物。即使腐蚀性作用常引发深层损伤结果,而刺激性普通只有浅表特征,但二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界限。36/48第一节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

2.生物危险:

(3)致癌性和致变性危险

致癌性是指一些物质或制剂,经过呼吸、饮食或皮肤注射进入人体会诱发癌症或增加癌变危险。

致变性是指一些物质或制剂能够诱发生物活性。

致变性又称变异性。受其影响假如是人或动物生殖细胞,受害个体正常功效会有不一样程度改变;假如是躯体细胞,则会诱发癌变。前者称为生物变异,可传至后代;后者称为躯体变异,只影响受害个体一生。37/48第一节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

3.环境危险:

主要是水质污染和空气污染,是指物质或制剂在水和空气中浓度超出正常量,进而危害人或动物健康以及植物生长。

对策:为了评价化学物质对环境危险,必须进行全方面评定,考虑化学物质固有危险及其处理量,化学物质最终去向及其散落入环境程度,化学物质分解产物性质及其所含有新陈代谢功效。38/48ThankYou!39/48

1.工厂选址

(1)易遭受地震、洪水、暴风雨等自然灾害;

(2)水源不充分;

(3)缺乏公共消防设施支援;

(4)有高湿度、温度改变显著等气候问题;

(5)受邻近危险性大工业装置影响;

(6)邻近公路、铁路、机场等运输设施;

(7)在紧急状态下难以把人和车辆疏散至安全地。40/48

2.工厂布局

(1)工艺设备和贮存设备过于密集;

(2)有显著危险性和无危险性工艺装置间安全距离不够;

(3)昂贵设备过于集中;

(4)对不能替换装置没有有效防护;

(5)锅炉、加热器等火源与可燃物工艺装置之间距离太小;

(6)有地形障碍。

41/48

3.结构(1)支撑物、门、墙等不是防火结构;

(2)电气设备无防护办法;

(3)防爆通风换气能力不足;

(4)控制和管理指示装置无防护办法;

(5)装置基础微弱。42/484.对加工物质危险性认识不足

(1)在装置中原料混合,在催化剂作用下自然分解;

(2)对处理气体、粉尘等在其工艺条件下爆炸范围不明确;

(3)没有充分掌握因误操作、控制不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